作者: 张廷玉(1672年-1755年),清代史学家,明史的主要编撰者之一。他在清朝历代史书的编撰上都有杰出贡献,《明史》作为清朝史学中的巨著之一,也是张廷玉的重要功绩之一。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8世纪)。
内容简要:《明史》是清代历史学家所编的关于明朝的史书,详细记录了明朝自建立到灭亡的全过程,内容涉及明朝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等各方面的历史。书中不仅详细叙述了历代明朝皇帝的治国理念、政治改革与军事战略,还深入分析了明朝灭亡的原因。《明史》是中国古代史学中最重要的史书之一,全面反映了明朝的历史进程、社会风貌和文化成就,是研究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明史-列传-卷一百八十三-原文
◎忠义七
○何复(邵宗元等) 张罗俊(弟罗彦等) 金毓峒(韩东明等) 汤文琼(范箴听等) 许琰(曹肃等) 王乔栋 张继孟(陈其赤等) 刘士斗(沈云祚等) 王励精(刘三策等) 尹伸(庄祖诰等) 高其勋(王士杰等) 张耀(吴子骐 曾异撰等) 米寿图 耿廷箓(马乾) 席上珍(孔师程等) 徐道兴(罗国瓛等) 刘廷标(王运开 王运闳)
何复,字见元,平度人。邵宗元,字景康,砀山人。复,崇祯七年进士。知高县,有却贼功。忤上官,被劾谪戍。后廷臣多论荐,起英山知县,累迁工部主事,进员外郎。十七年二月擢保定知府。宗元,由恩贡生历保定同知,有治行。
李自成陷山西,遣伪副将军刘方亮由固关东犯,畿辅震动。及真定游击谢嘉福杀巡抚徐标反,遣使迎贼,人情益汹汹。宗元时摄府事,亟集通判王宗周,推官许曰可,清苑知县朱永康,后卫指挥刘忠嗣及乡官张罗彦、尹洗等,议城守。复闻,兼程驰入城,宗元授以印。复曰:“公部署已定,印仍佩之,我相与僇力可也。”乃谒文庙,与诸生讲《见危致命章》,词气激烈。讲毕,登城分守。
都城陷之次日,贼使投书诱降,宗元手裂之。明日,贼大至,络绎三百里。有数十骑服妇人衣,言:“所过百余城,皆开门远迎,不降即屠。且京师已破,汝为谁守?”城上人闻之,发竖眦裂。贼环攻累日,宗元等守甚坚,贼稍稍引却。
督师大学士李建泰率残卒数百,辇饷银十余辆,叩城求入。宗元等不许。建泰举敕印示之,宗元等曰:“荷天子厚恩,御门赐剑,酌酒饯别。今不仗钺西征,乃叩关避贼耶?”建泰怒,厉声叱呼,且举尚方剑胁之。或请启门,宗元曰:“脱贼诈为之,若何?”众以御史金毓峒尝监建泰军,识建泰,推出视之信,乃纳之。建泰入,贼攻益厉。建泰倡言曰:“势不支矣,姑与议降。”书牒,迫宗元用印。宗元抵印厉声曰:“我为朝廷守土,义不降,欲降者任为之。”大哭,引刀将自刎,左右急止之,皆雨泣。罗彦前曰:“邪说勿听,速击贼。”复自起巘西洋巨炮,火发,被燎几死。贼攻无遗力,雉堞尽倾。俄贼火箭中城西北楼,复遂焚死。南郭门又焚,守者多散。南城守将王登洲缒城出降,贼蜂拥而上。建泰中军副将郭中杰等为内应,城遂陷。宗元及中官方正化不屈死。建泰率曰可、永康出降。忠嗣分守东城,城将陷,召女弟适杨千户者归,与妻毛、子妇王同处一室,俱以弓弦缢杀之,复登城拒守。城破被执,怒詈,夺贼刀杀二贼。贼麇至,剜目劓鼻支解死。
一时武臣死事者,守备则张大同与子之坦力战死。指挥则文运昌、刘洪恩、戴世爵、刘元靖、吕九章、吕一照、李一广,中军则杨儒秀,镇抚则管民治,千户则杨仁政、李尚忠、纪动、赵世贵、刘本源、侯继先、张守道,百户则刘朝卿、刘悦、田守正、王好善、强忠武、王尔祉,把总则郝国忠、申锡,皆殉城死。
有吕应蛟者,保定右卫人,历官密云副总兵,谢事归。贼至,总监正化知其能,延与共守,昼夜戮力。城破,短兵斗杀十余贼而死。
张罗俊,字元美,清苑人。父纯臣,由武进士历官署参将、神机营左副将。生六子:罗俊、罗彦、罗士、罗善、罗喆、罗辅。
罗俊娶瞽女,终身不置妾。罗彦,字仲美,举崇祯二年进士。累迁吏部文选郎中。杨嗣昌数借封疆事引用匪人,罗彦多驳正。帝疑吏部行私,厂卒常充庭,曹郎多罹谴者,罗彦独无所染。秩满,迁光禄少卿,被诬落职归。罗俊以十六年秋举进士,罗辅亦以是年举武进士。而罗彦少从父塞上,习兵事。初官行人,奉使旋里,乡郡三被兵,佐当事守御,三著功。给事中时敏奉使过其地,夜半欲入城,罗彦不许。敏劾其擅司锁钥,罗彦疏辩,帝不问。
十七年二月,贼逼京师,众议守御。罗彦兄弟与同知邵宗元等歃血盟,誓死守。总兵官马岱谒罗彦曰:“贼分两道,一出固关,一趋河间。吾当出屯蠡县扼其冲,先杀妻子而后往,其城守悉属公。”罗彦曰:“诺。”诘旦,岱果杀妻孥十一人,率师去。罗彦等纠乡兵二千分陴守。罗俊守东城,罗彦西北,罗辅为游兵。公廪不足,出私财佐之。贼遣骑呼降,罗俊顾其下曰:“欲降者,取我首去。”后卫指挥刘忠嗣挺剑曰:“有不从张氏兄弟死守者,齿此剑。”怒目,发上指。闻者咸愤厉,守益坚,贼为引却。
已,闻京师变,众皆哭,北向拜,又罗拜相盟誓。而贼攻益急,城中多异议。罗彦谓宗元曰:“小民无知,非鼓以大义,气不壮。”乃下令人缀崇祯钱一枚于项,以示戴主意。贼谓罗彦主谋,呼其名大诟,且射书说降,罗彦不顾。贼死伤多,攻愈力。李建泰亲军为内应,城遂陷。罗俊犹持刀砍贼,刀脱,两手抱贼啮其耳,血淋漓口吻间。贼至益众,大呼“我进士张罗俊也”,遂遇害。罗彦见贼入,急还家,大书官阶、姓名于壁,投缳死;子晋与罗俊子伸并赴井死。
罗善,字舜卿,为诸生,佐两兄守城。城将陷,两兄戒勿死,罗善曰:“有死节之臣,不可无死节之士。”妻高携三女投井死,罗善亦投他井死。罗辅多力善射,昼夜乘城,射必杀贼。城破,与罗俊夺围走,罗俊不可,罗辅连射杀数人,矢尽,持短兵杀数人乃死。
张氏兄弟六人,罗士早卒,其妻高守节十七年,至是自经死。
惟罗喆从水门走免,其妻王亦缢死。
罗俊伯母李骂贼死。
罗彦妻赵、二妾宋、钱及晋妻师,当围急时,并坐井傍以待。
贼入,皆先罗彦投井死,独赵不沈,家人出之。
罗辅妻白在母家,闻变欲死,侍者止之,绐以汲井,推幼女先入,已从之。
罗俊再从子震妻徐,巽妻刘,亦投井死,一门死者凡二十三人。
金毓峒,字稚鹤,保定卫人。
父铨,户部员外郎。
毓峒举崇祯七年进士。
授中书舍人。
十四年面陈漕务,称旨,授御史。
疏论兵部尚书陈新甲庸才误国,户部尚书李待问积病妨贤。
又请涣发德音,自十五年始,蠲除繁苛,与海内更新。
因言复社一案,其人尽缝掖,不可以一夫私怨开祸端。
帝多采纳。
明年出按陕西。
孙传庭治兵关中,吏民苦征缮,日夜望出关,天子亦屡诏督趣。
毓峒独谓将骄卒悍,未可轻战,抗疏争。
帝不纳,师果败。
十六年冬,期满得代,甫出境,而贼入关。
复还至朝邑,核上将吏功罪而后行。
明年三月召对,命监李建泰军。
驰赴山西,抵保定,贼骑已逼,遂偕邵宗元等共守。
毓峒分守西城,散家赀千余金犒士,其妻王亦出簪珥佐之。
京师变闻,贼射书说降,众颇懈。
毓峒厉声曰:‘正当为君父复仇,敢异议者斩!’
悬银牌,令击贼者自取。
众争奋,毙贼多。
城陷,一贼挽毓峒往谒其帅,且骂且行,遇井。
推贼仆地,自堕井死。
妻闻,即自经。
其从子振孙有勇力,以武举佐守城。
贼至,众皆散,独立城上,大呼曰:‘我金振孙,前日杀数贼魁者,我也。’
群贼支解之。
振孙兄肖孙、子妇陈与侍儿桂春,亦投井死。
肖孙匿毓峒二子,为贼搒掠无完肤,终不言,二孤获免。
同时守城殉难者,邠州知州韩东明、武进士陈国政赴井死。
平凉通判张维纲,举人张尔翚、孙从范,不屈死。
举人高经负母避难,遇贼求释母,母获释而经被执,乘间赴水死。
贡生郭鸣世寝疾,闻城陷,整衣端坐。
贼至,持棒奋击而死。
诸生王之珽,先城陷一日,置酒会家人,饮达旦。
城破,偕妻齐及三子、二女入井死。
诸生韩枫、何一中、杜日芳、王法等二十九人,布衣刘宗向、田仰名、刘自重等二十人,或自经,或溺,或受刃,皆不屈死。
妇人尽节者一百十五人。
他若都给事中尹洗、举人刘会昌、贡生王联芳,以城陷次日为贼收获,亦不屈死。
贼揭其首于竿,书曰:‘据城抗节,恶官逆子。’
见者饮泣。
汤文琼,字兆鳌,石埭人。
授徒京师,见国事日非,数献策阙下,不报。
京师陷,慨然语其友曰:‘吾虽布衣,独非大明臣子耶?安忍见贼弑君篡国。’
乃书其衣衿曰:‘位非文丞相之位,心存文丞相之心。’
投缳而卒。
福王时,给事中熊汝霖上疏曰:‘北都之变,臣传询南来者,确知魏藻德为报名入朝之首,梁兆阳、杨观光、何瑞徵为从逆献谋之首,其他皆稽首贼庭,乞怜恐后。而文琼以闾阎匹夫,乃能抗志捐生,争光日月。贼闻其衣带中语,以责陈演,即斩演于市。文琼布衣死节,贼犹重之,不亟表章,何以慰忠魂,励臣节。’
乃赠中书舍人,祀旌忠祠。
时都城以布衣尽节者,又有范箴听、杨铉、李梦禧、张世禧辈。
福王建国,丧乱益甚,且见闻不详,未尽表章。
箴听,端方有义行。
高攀龙讲学都下,受业其门。
魏国公徐允祯延为馆宾,数进规谏。
允祯或倨见他客,箴听至,辄敛容。
贼入,置一棺,偃卧其上,绝食七日死。
铉,善写真。
京师陷,携二子赴井死。
梦禧,负志节,与妻杜、二子、二女、一婢俱缢死。
世禧,儒士也,亦与二子懋赏、懋官俱缢死。
又有周姓者,悲愤槌胸,呕血数升而死。
而柏乡人郝奇遇,居京师,闻变,谓妻曰:‘我欲死难,汝能之乎?’
妻曰:‘能。’
遂先死。
奇遇瘗毕,服药死。
许琰,字玉仲,吴县人。
幼有至性,尝刲臂疗父疾。
为诸生,磊落不羁。
闻京师陷,帝殉社稷,大恸,誓欲举义兵讨贼。
走告里荐绅,皆不应。
端午日过友人,出酒饮之,琰掷杯大诟曰:‘今何日,我辈读圣贤书,尚纵酒如平日耶!’
拂衣径去。
已,聚哭明伦堂,琰衰杖擗踊,号泣尽哀。
御史谒文庙,犹吉服。
琰率诸生责以大义,御中惶悚谢罪去。
及南都颁监国诏,而哀诏犹未颁。
琰益愤恸,趋古庙自经,为人所解,乃步至胥门,投于河。
潞王舟至,拯之出,询其故,嗟叹良久。
识琰者掖以归,家人旦夕守,不得死,遂绝粒。
寻闻哀诏至,即庭中稽首号恸,并不复言,以六月三日卒。
乡人私谥曰潜忠先生。
南中赠《五经》博士,祀旌忠祠。
是时诸生殉义者,京师则曹肃、蔺卫卿、周谠、李汝翼,大同则李若葵,金坛则王明灏,丹阳则王介休,鸡泽则殷渊,肥乡则宋汤齐、郭珩、王拱辰。
肃,曾祖子登,仕为甘肃巡抚。
贼入,肃与祖母姜、母张、嫂李及弟持敏、妹持顺、弟妇邓并自缢。
卫卿止一幼女,托其友,亦自缢,谠被执,骂贼不屈死。
汝翼,布政使本纬子。
亦骂贼,被磔死。
若蔡与亲属九人皆自缢,题曰一门完节。
明灏闻变,日夕恸哭,家人解慰之。
托故走二十里外,投水死。
介休,不食七日死。
渊,字仲弘。
父大白,官监军副使,为杨嗣昌所杀。
渊负奇气。
从父兵间,善技击,尝欲报父仇。
及贼破鸡泽,谋起兵恢复。
俄闻京师陷,即同诸生黄祐等悲号发丧,约山中壮士,诛贼所置官。
伪令秦植踉跄走,乃入城,行哭临礼,义声大震。
为奸人所乘,被杀,远近悼之。
汤齐、珩、拱辰亦起兵讨贼,为贼将张汝行所害。
王乔栋,雄县人。
举进士,授朝邑知县。
县人王之寀为魏忠贤党所恶,坐以赃,下乔栋严征。
乔栋不忍,封印于库而去。
巡抚怒,将劾之。
士民拥署号呼,乃止。
崇祯初,起顺天教授,累迁湖广参政。
楚中大乱,诸道监司多不至,乔栋兼绾数篆。
乙酉夏,李自成据武昌,乔栋时驻兴国州。
城为贼陷,自经城楼上。
张继孟,字伯功,扶风人。
万历末年进士。
知濰县。
天启三年擢南京御史,未出都,奏筹边六事,末言己被抑南台,由钱神世界,公道无权,宜严禁馈遗。
帝令实指,继孟以风闻对,诏诘责之。
左都御史赵南星言:“今天下进士重而举贡轻,京官重而外官轻,在北之科道重而南都轻。乞因继孟言,思偏重之弊。敕下吏部极力挽回,于用人不为无补。”
于是忌者咸指目继孟为东林。
寻以不建魏忠贤祠,斥为邪党,削夺归。
崇祯二年起故官,上言:
近见冢臣王永光“人言踵至”一疏,语语谬戾。
其曰“惠世扬等借题当议”。夫云借者,无其事而借名也。
世扬与杨涟、左光斗同事同心,但未同死耳。
今杨、左业有定议,世扬方昭揭于天下后世,奈何以借名之,谬一。
又曰“高捷、史褷发奸已验,特用宜先。”
夫捷、褷之纠刘鸿训也,为杨维垣等报仇耳。
鸿训辅政,止此一事快人意。
其后获罪以纳贿,非以捷、褷劾也。
今指护奸者为发奸,谬二。
又曰“诸臣所拥戴者,钱谦益、李腾芳、孙慎行。”
夫谦益本末,陛下近亦洞然。
至腾芳、慎行,天下共推服。
会推之时,永光身主其议。
乃指公论为拥戴,谬三。
又曰“欲诸臣疏一面网,息天下朋党之局。”
信斯言也,则部议漏张文熙等数十人,是为疏网,而陛下严核议罪,反开朋党之局乎?谬四。
且永光先为御史李应升所纠,今又为御史马孟正、徐尚勋等所论。
而推毂永光者先为崔呈秀、徐大化,今则霍维华、杨维垣、张文熙,其贤不肖可知矣。
后又劾南京兵部尚书胡应台贪污。
帝并不纳。
永光深疾之,出为广西知府。
土酋普名声久乱未靖,继孟设计鸩之,一方遂安。
稍迁浙江盐运使,忤视盐内官崔璘,左迁保宁知府。
寻进副使,分巡川西。
十七年八月,张献忠寇成都,与陈其赤、张孔教、郑安民、方尧相等佐巡抚龙文光协守,城陷被执。
献忠僣帝号,欲用诸人备百官。
继孟等不为屈,乃被杀,妻贾从之。
其赤,字石文,崇仁人。
崇祯元年进士。
历兵备副使,辖成都。
城陷,投百花潭死,家人同死者四十余人。
孔教,字鲁生,会稽人。
举于乡。
历四川佥事,不屈死。
子以衡,奉母孔南窜,匿不使知。
逾年母诣以衡书室,见副使周梦尹请孔教恤典疏,陨绝,骂以衡曰:“父死二载,我尚偷生,使我无颜见汝父地下!”遂取刀断喉死。
安民,浙江贡生,历蜀府左长史。
贼围成都,分守南城,城陷,不屈死。
尧相,字绍虞,黄冈人。
官成都同知,监纪军事,兵食不足,泣请于蜀王,王不允,自投于池,以救免。
次日城陷,被杀于万里桥下。
总兵刘佳胤亦尽节。
刘士斗,字瞻甫,南海人。
崇祯四年进士。
知太仓州,有政声。
忤上官,中许典,谪江西按察司知事,擢成都推官。
十六年,御史刘之勃荐为建昌兵备佥事。
明年八月,贼将入境,之勃促之行。
士斗曰:“安危生死与公共,复何往。”
城陷被执,见之勃与张献忠语,大呼曰:“此贼也,公不可少屈!”
献忠怒,命捽以上,士斗又返顾之勃,语如前,遂阖门被杀。
同时沈云祚,字子凌,太仓人。
崇祯十三年进士。
知华阳县。
有奸民为摇、黄贼耳目,设策捕戮之。
贼破夔门,成都大震,云祚走谒蜀王,陈守御策,不听。
闻内江王至渌贤,往说之曰:“成都危在旦夕,而王府货财山积,不及今募士杀贼,疆场沦丧,谁为王守?”
至渌言于王,不听。
贼迫成都,王始出财佐军,已无及。
城陷,献忠欲用之,幽之大慈寺而遣其党馈食,以刃胁降,不屈,遂遇害。
王励精,蒲城人。
崇祯中,由选贡生授广西府通判,仁恕善折狱。
岁凶,毁银带易粟,减价粜。
富人闻之,争出粟,价遂平。
迁崇庆知州,多善政。
十七年,张献忠陷成都,州人惊窜。
励精朝服北面拜,又西向拜父母,从容操笔书文信国成仁取义四语于壁,登楼缚利刃柱间,而置火药楼下,危坐以俟。
俄闻贼骑渡江,即命举火,火发,触刃贯胸而死。
贼叹其忠,敛葬之。
其墨迹久逾新,涤之不灭。
后二十余年,州人建祠奉祀,祀甫毕,壁即颓,远近叹异。
先是,十三年贼犯仁寿,知县鄱阳刘三策拒守,城陷不屈死,赠尚宝司丞。
及是再陷,知县顾绳贻遇害。
贼陷郫县,主簿山阴赵嘉炜守都江堰,贼诱降,不从,投江死。
陷绵竹,典史卜大经与其仆俱缢死,乡官户部郎中刁化神亦死之。
他若荣县知县汉阳秦民汤、蒲田知县江夏朱蕴罗、兴文知县汉川艾吾鼎、南部知县郑梦眉、中江教谕摄剑州事单之宾,皆殉难。
梦眉夫妇并缢。
蕴罗、吾鼎阖家被难。
宗室朱奉钅尹,由进士历御史,劾督师丁启睿诸疏,为时所称。
时里居,并及于难。
尹伸,字子求,宜宾人。
万历二十六年进士。
授承天推官。
屡迁南京兵部郎中、西安知府、陕西提学副使、苏松兵备参政。
公廉强直,不事媕阿,三任皆投劾去。
天启时,起故官,分守贵州威清道。
贵阳围解,巡抚王三善将深入,伸颇赞之,监军西征。
三善败殁,伸突围归,坐夺官,戴罪办贼。
四年,贼围普安,伸赴援,贼解去,遂移驻其地。
贼复来攻,率参将范邦雄破走之,逐北至三岔河。
总督蔡复一上其功,免戴罪,贬一秩视事。
崇祯五年历河南右布政使,以失御流贼,罢归。
伸所至与长吏迕,然待人有始终,笃分义,工诗善书,日课楷书五百字,寒暑不辍。
张献忠陷叙州,匿山中,搜得之,骂不肯行。
贼重其名,不杀。
至并研,骂益厉,遂攒杀之。
福王时,起太常卿,伸已先死。
蜀中士大夫在籍死难者,成都则云南按察使庄祖诰,广元则户科给事中吴宇英,资县则工部主事蔡如蕙,郫县则举人江腾龙。
而安岳进士王起峨、渠县礼部员外郎李含乙,皆举义兵讨贼,不克死。
高其勋,字懋功。
初袭千户,后举武乡试,为黔国公标下中军。
吾必奎反,擢参将,守御武定。
及沙定洲再反,分兵来攻。
固守月余,城陷,衣冠望北拜,服毒死。
时有陈正者,世为大理卫指挥,未嗣职。
沙贼陷城,督众巷战,手馘数贼而死。
王承宪者,袭祖职为楚雄卫指挥,擢游击,为副使杨畏知前锋。
定洲来攻,凡守御备悉,畏知深倚之。
贼去复至,承宪偕土官那龠等出城冲击,贼皆披靡,俄为流矢所中死。
弟承瑱力战死,一军尽殁。
贼进围大理时,太和县丞王士杰佐上官毕力捍御,城陷,死城上。
同死者,大理府教授段见锦、经历杨明盛及子一甲、司狱魏崇治。
而故永昌府同知萧时显,解任,以道阻,寓居大理,亦自经。
士人同死者,举人则高拱极投池死,杨士俊同母妻妹自焚死。
诸生则尹梦旗、梦符、冯大成倡义助守,骂贼死,杨宪偕妻女、子妇、侄女、孙女、弟妇一门自焚死。
杨{孙心}既死复苏,妻竟死。
人称太和节义为独盛云。
单国祚者,会稽人,为通海典史。
城陷,握印坐堂上,骂贼被杀,印犹在握。
县人葬之诸葛山下。
张耀,字融我,三原人。
万历中,举于乡。
知闻喜县,慈惠抚民,民为立祠。
崇祯中,历官贵州布政使。
张献忠死,其部将孙可望、李定国等率众奔贵州。
耀急言于巡抚,请发兵民守御,巡抚以众寡不敌难之。
俄贼众奄至,耀率家众乘城拒击。
城陷被执,贼帅与耀皆秦人,说之曰:‘公若降,当用为相。’
耀怒詈不屈,贼执其妾媵述之曰:‘降则免一家死。’
耀詈益甚,贼杀之,并其家属十三人。
时乡官吴子骐、刘琯、杨元瀛等率乡兵败贼,贼来益众,战败被执,俱不屈死。
子骐,字九逵,贵阳人。
万历中,举于乡,知兴宁县。
天启时,安邦彦围贵阳,子骐以母在城内,仓皇弃官归。
崇祯十年,蛮贼阿乌谜叛,陷大方城,逐守将。
总督朱燮元属子骐诣六广,走书召诸目,晓以利害,果乞降。
燮元上其功,优旨奖赏。
琯户部主事,元瀛府同知,并起家乡举。
同时谭先哲,平坝卫人,子骐同年生也。
官户部郎中。
贼陷其城,与里人石声和皆阖家殉难。
声和,天启中,举于乡,官宁前兵备参议。
有顾人龙者,定番州人,尝出仕,解职家居。
流贼来犯,率士民拒守,杀贼甚众。
城破,大骂而死。
可望寇安平,佥事临川曾益集众拒守,城陷死之。
曾异撰,荣昌人。
举于乡,知永宁州。
可望既陷贵州,将长驱入云南。
异撰与其客江津进士程玉成、贡生龚茂勋谋曰:‘州据盘江天险,控扼滇、黔,弃之不守,事不可为矣。’
遂集众登陴守,城陷,自焚死。
米寿图,宛平人。
崇祯中,由举人知新乡县。
土寇来犯,督吏民破走之,斩首千二百余级。
以治行征授南京御史。
十五年四月极论监军张若骐罪,言:
“若骐本不谙军旅,谄附杨嗣昌,遂由刑曹调职方。
督臣洪承畴孤军远出,若骐任意指挥,视封疆如儿戏。
虚报大捷,躐光禄卿,冒功罔上,恃乡人谢升为内援。
升奸险小人,非与若骐骈斩,何以慰九庙之灵。”
会廷臣多纠若骐,遂论死,升亦除名。
初,嗣昌倡练兵之议,扰民特甚。
寿图疏陈十害,又言:
“往时督抚多用京卿,今封疆不靖,遇卿贰则争先,推督抚则引避,宜严加甄别,内外兼补。”
因劾偏沅巡抚陈睿谟、广西巡抚林贽贪黩。
帝纳其言。
十七年五月,福王立,马士英荐用阮大铖,寿图论劾。
七月,出按四川。
时川地已为张献忠所据,命吏部简堪任监司守令者从寿图西行。
至则与督师王应熊、总督樊一蘅等联络诸将,号召远近,渐复川南郡县。
唐王立,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
大清顺治四年,献忠遗党孙可望等陷贵阳,寿图出奔沅州。
十一月,沅州亦陷,寿图死之。
耿廷箓,临安河西人。
天启四年举于乡。
崇祯中,知耀州,有能声。
十五年夏,疏陈时政,言:
“将多不若将良,兵多不若兵练,饷多不若饷核。”
又言:
“诸臣恩怨当忘,廉耻当励。
小怨必报,何不大用于断头饮血之元凶;私恩必酬,何不广用于鹄面鸠形之赤子。”
优旨褒纳。
擢山西佥事,改监宣府军。
十七年,京师陷,走南都。
十一月以张献忠乱四川,命加太仆少卿赴云南监沙定洲军,由建昌入川讨贼。
明年三月,四川巡抚马乾罢,即拜廷箓右佥都御史代之。
未赴,而定洲作乱,蜀地亦尽失,遂止不行。
后李定国掠临安,过河西,廷箓闻之赴水死。
妻杨被执,亦不屈死。
马乾者,昆明人。
举崇祯六年乡试,为四川广安知州。
夔州告警,巡抚邵捷春檄乾摄府事。
张献忠攻围二十余日,固守不下。
督师杨嗣昌兵至,围始解。
擢川东兵备佥事。
成都陷,巡抚龙文光死,蜀人共推乾摄巡抚事。
贼陷重庆,留其将刘廷举戍守。
乾击走之,复其城。
督师王应熊劾乾淫掠,夺职提讯。
会蜀地大乱,诏命不至,乾行事如故。
乃传檄远近,协力讨贼。
廷举既败去,贼遣刘文秀等以数万众来攻,乾固守。
曾英等援兵至,贼败还。
及献忠死,其党孙可望等南奔,大清兵追至重庆,乾战败而死。
席上珍,姚安人。
崇祯中,举于乡。
磊落尚节义,闻孙可望、李定国等入云南,与姚州知州何思、大姚举人金世鼎据姚安城拒守。
可望遣张虎攻陷之,世鼎自杀,上珍、思被执至昆明。
可望呵之,上珍厉声曰:
“我大明忠臣,肯为若屈耶!”
可望怒,命引出斩之,大骂不绝,遂磔于市。
思亦不屈死。
有孔师程者,昆明人,以从事得官。
至是纠合晋宁、呈贡诸州县,起兵拒贼。
定国率众奄至,师程遁,晋宁知州石阡冷阳春、呈贡知县嘉兴夏祖训并死之。
晋宁举人段伯美,诸生余继善、耿希哲助阳春城守,亦殉难。
贼陷富民,贡生李开芳妻及二子俱赴井死。
开芳走至松花坝自经,其友王朝贺掩埋讫,亦自经。
在籍知县陈昌裔不受伪职,为贼杖死。
楚雄举人杜天祯,初佐杨畏知拒沙贼,频有功。
后畏知督兵击可望败绩,天祯闻之即自尽。
临安之陷,进士廖履亨赴水死。
徐道兴,睢州人。
崇祯末,官云南都司经历,署师宗州事,廉洁爱民。
孙可望等入云南,破曲靖。
巡按罗国瓛方按部其地,与知府焦润生被执。
可望欲降之,国瓛不屈,携至昆明,自焚死。
润生亦不屈死。
道兴见贼逼,集士民谕之曰:
“力薄兵寡,不能抗贼,吾死分也。
若等可速去。”
民请偕行,道兴厉声曰:
“封疆之臣死封疆,吾将安之!”
众雨泣辞去。
舍中止一仆,出俸金二锭授之曰:
“一以赐汝,一买棺敛我。”
仆大哭,请从死。
道兴曰:
“尔死,谁收吾骨?”
仆叩头号泣乃去。
及贼入署,令出迎其将。
道兴大骂,掷酒杯击之,骂不绝口,遂被杀。
国瓛,嘉定州人,崇祯十六年进士。
润生,修撰竑子。
同时张朝纲,广通人,由贡生授浑源州同知,解职归。
可望等兵至,与共妻冯并缢死,子诸生耀葬亲讫,亦缢死。
刘廷标,字霞起,上杭人。
王运开,字子朗,夹江人。
廷标由贡生历永昌府通判。
运开举于乡,授永昌推官。
沙定洲之乱,黔国公沐天波走永昌。
及孙可望等入云南,驰檄谕天波降。
时运开摄监司事,廷标摄府事,方发兵守澜沧,而天波将遣子纳款,谕两人以印往。
两人坚不予,各遣家人走腾越。
永昌士民闻贼所至屠戮,号泣请运开纳款纾祸,运开不可,慰遣之。
又诣廷标,廷标亦不可,众大哭。
廷标取毒酒将饮,乃散去。
两人相谓曰:
“众情如此,吾辈惟一死自靖耳。”
是夕,运开先自经。
廷标闻之曰:
“我老当先死,王乃先我。”
遂沐浴,赋诗三章,亦自经。
两家子弟自腾越来奔丧,厝毕复返。
可望等重两人死节,求其后,或以运开弟运闳对,即聘之。
行至潞江,谓其仆曰:
“吾兄弟可异趣耶!吾死,若收吾骨与兄合葬。”
遂跃入江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明史-列传-卷一百八十三-译文
何复,字见元,是平度人。邵宗元,字景康,是砀山人。何复在崇祯七年考中进士。担任高县知县,有击退贼寇的功绩。因为触怒上级官员,被弹劾后贬谪去边疆戍守。后来朝廷官员多次推荐他,他被任命为英山知县,后来又升迁到工部主事,再后来成为员外郎。十七年二月,他被提升为保定知府。邵宗元,由恩贡生经历保定同知,有良好的政绩。
李自成攻陷山西后,派遣伪副将军刘方亮从固关东进,京畿地区受到震动。等到真定游击谢嘉福杀死巡抚徐标反叛,派人迎接贼寇,人心更加惶惶不安。邵宗元当时代理府事,急忙召集通判王宗周,推官许曰可,清苑知县朱永康,后卫指挥刘忠嗣以及乡官张罗彦、尹洗等人,商议守城。何复听说后,急忙骑马赶进城,邵宗元把印信交给他。何复说:“您已经部署好了,印信还是您拿着,我们可以共同努力。”于是他们拜谒文庙,与学生们讲解《见危致命章》,言辞激烈。讲课后,他们登上城墙分守。
都城陷落的第二天,贼寇使者送来诱降信,邵宗元亲手撕毁它。第二天,贼寇大举前来,连绵三百里。有几十个骑兵穿着妇女的衣服,说:‘我们经过的一百多座城池,都开门远迎,不投降就屠杀。而且京师已经被攻破,你们在为谁守城?’城上的人听到这些话,毛发竖起,眼眶裂开。贼寇围攻了好几天,邵宗元等人守城非常坚固,贼寇逐渐退却。
督师大学士李建泰率领数百名残兵,带着十多辆装满银子的车,敲城请求入城。邵宗元等人不允许。李建泰举起敕令和印信给他们看,邵宗元等人说:‘我们承蒙天子厚恩,御门赐剑,斟酒饯别。现在不拿起武器西征,却来敲城门躲避贼寇吗?’李建泰生气,大声斥责,并举起尚方剑威胁他们。有人请求开门,邵宗元说:‘如果贼寇是假装的,怎么办?’众人因为御史金毓峒曾经监督过李建泰的军队,认识李建泰,推他出来查看确实无误,才让他进城。李建泰进城后,贼寇的攻击更加猛烈。李建泰鼓动说:‘形势已经无法支撑,我们暂且和敌人谈判投降。’他写信,强迫邵宗元用印。邵宗元把印信扔到地上,大声说:‘我为朝廷守土,义不投降,想投降的人随便去。’他大哭,拿起刀要自杀,左右的人急忙阻止他,都泪流满面。张罗彦上前说:‘不要听邪说,快打贼寇。’何复自己起来操作西洋巨炮,炮火发射,他被烧伤几乎丧命。贼寇全力进攻,城墙全部倒塌。不久贼寇的火箭射中城西北楼,何复被烧死。南郭门也被烧毁,守城的人大多散去。南城守将王登洲爬城而出投降,贼寇像蜂群一样涌上来。李建泰的中军副将郭中杰等人作为内应,城池最终被攻陷。邵宗元和官员方正化不屈而死。李建泰带着许曰可、朱永康出城投降。刘忠嗣分守东城,城池即将陷落,他召唤回娶了杨千户女儿的妹妹,与妻子毛氏、儿媳王氏一同在一间屋子里,都用弓弦吊死。何复登上城墙抵抗,城破后被俘,他愤怒地骂贼寇,夺过贼寇的刀杀了两个贼寇。贼寇越来越多,他也被割目削鼻肢解而死。
一时之间,战死的武官有:守备张大同和他的儿子张之坦拼死作战而死。指挥官有文运昌、刘洪恩、戴世爵、刘元靖、吕九章、吕一照、李一广,中军有杨儒秀,镇抚有管民治,千户有杨仁政、李尚忠、纪动、赵世贵、刘本源、侯继先、张守道,百户有刘朝卿、刘悦、田守正、王好善、强忠武、王尔祉,把总有郝国忠、申锡,他们都为国捐躯。
有吕应蛟,是保定右卫人,历任密云副总兵,退休后回家。贼寇到来时,总监方正化知道他的能力,邀请他一起守城,日夜努力。城破时,他短兵相接杀死了十几个贼寇而死。
张罗俊,字元美,是清苑人。他的父亲张纯臣,由武进士历任官至署参将、神机营左副将。他生了六个儿子:罗俊、罗彦、罗士、罗善、罗喆、罗辅。
罗俊娶了一个盲女,终身没有纳妾。罗彦,字仲美,在崇祯二年考中进士。多次升迁后成为吏部文选郎中。杨嗣昌多次借封疆事推荐非人,罗彦多次纠正。皇帝怀疑吏部徇私,厂卒常常充任宫廷警卫,曹郎官多被贬,罗彦却毫未沾染。任期满了,他被提升为光禄少卿,后来被诬陷而离职回家。罗俊在十六年秋天考中进士,罗辅也在同年考中武进士。罗彦小时候跟随父亲在塞上,学习军事。最初担任行人,奉命回家,家乡多次遭受战乱,他帮助有关官员守城,三次立功。给事中时敏奉命经过他的地方,半夜想要进城,罗彦不允许。时敏弹劾他擅自行使司锁钥,罗彦上疏辩解,皇帝没有过问。
十七年二月,贼寇逼近京师,大家商议守城。罗彦兄弟和同知邵宗元等人歃血盟誓,誓死守城。总兵官马岱拜访罗彦,说:‘贼寇分两路,一路出固关,一路直趋河间。我将出兵驻扎蠡县,扼守要冲,先杀掉妻子儿女然后前往,城池的守卫全部交给你。’罗彦说:‘好。’第二天一早,马岱果然杀死了他的十一位妻子儿女,率领军队离开。罗彦等人招募两千名乡兵,分守城池。罗俊守东城,罗彦守西北,罗辅担任游兵。公家的粮食不足,他拿出自己的钱财来资助。贼寇派骑兵来劝降,罗俊对他的部下说:‘想要投降的,取我的头颅离开。’后卫指挥刘忠嗣挺剑说:‘不跟张氏兄弟一起死守城池的人,就死于这把剑下。’他怒目圆睁,头发向上指。听到的人都愤怒激昂,守城更加坚固,贼寇被迫退却。
之后,听说京师发生了变故,大家都哭泣,向北拜,又相互跪拜盟誓。但是贼寇的攻击更加猛烈,城中出现很多不同的意见。罗彦对邵宗元说:‘普通百姓无知,如果不以大义鼓舞他们,士气就不会高昂。’于是他下令让人在每个人的脖子上挂一枚崇祯钱,以表示忠诚的心意。贼寇说罗彦是主谋,呼喊他的名字大骂,并且射信劝降,罗彦不予理会。贼寇死伤很多,攻击更加猛烈。李建泰的亲军作为内应,城池最终被攻陷。罗俊还拿着刀砍杀贼寇,刀脱手后,他双手抱住贼寇咬他的耳朵,鲜血淋漓。贼寇越来越多,他大喊‘我是进士张罗俊’,于是被杀害。罗彦看到贼寇进入,急忙回家,在墙上大书自己的官职和姓名,然后上吊而死;他的儿子张晋和罗俊的儿子张伸一起跳井而死。
罗善,字舜卿,是秀才,帮助两个哥哥守城。城池即将陷落时,两个哥哥告诫他不要死,罗善说:‘有守节的臣子,就不能没有守节的士人。’他的妻子高氏带着三个女儿跳井而死,罗善也跳进其他井中而死。罗辅力气大,射箭技艺高超,昼夜在城墙上巡逻,射箭必杀贼寇。城破时,他和罗俊试图突围,罗俊不同意,罗辅连续射杀了几个人,箭用尽后,他用短兵器杀了几个人才死去。
张氏兄弟有六人,罗士早逝,他的妻子高氏守节十七年后,最终自缢而死。只有罗喆从水门逃走得以幸免,他的妻子王氏也上吊而死。罗俊的伯母李氏被贼人骂死。罗彦的妻子赵氏、两位妾室宋氏、钱氏以及晋的妻子师氏,在城围困紧急时,一起坐在井边等待。贼人进来后,他们都先于罗彦投井而死,只有赵氏没有沉下去,被家人救了出来。罗辅的妻子白氏在娘家,听说变故后想要自杀,侍女阻止了她,骗她去打水,然后推着年幼的女儿先跳入井中,女儿已经跳下去了。罗俊的再从子罗震的妻子徐氏,以及巽的妻子刘氏,也都投井而死,一家共有二十三人死亡。
金毓峒,字稚鹤,是保定卫的人。他的父亲金铨,是户部员外郎。金毓峒在崇祯七年考中进士。被授予中书舍人的职位。十四年时,他向皇帝陈述漕运事务,得到了皇帝的认可,被授予御史的职位。他在奏疏中批评兵部尚书陈新甲是庸才误国,户部尚书李待问因疾病妨碍贤能。他还请求皇帝发布德音,从十五年开始,减免繁重的税赋,与全国一起更新。因为提到了复社一案,他的人都是士人,不能因为一个人的私怨而引发灾祸。皇帝采纳了他的大部分建议。第二年,他被派往陕西巡视。孙传庭在关中治军,官吏和百姓都苦于征役和修缮,日夜盼望着出关,皇帝也多次下诏督促。金毓峒认为将领骄傲,士兵凶悍,不可轻率出战,上疏争辩。皇帝没有采纳,结果军队战败。
十六年冬天,他的任期满了,刚出关,贼人就攻入关中。他回到朝邑,核实了上级官吏的功过之后才离开。第二年三月,他被召回朝廷,被任命为李建泰军的监军。他迅速赶往山西,到达保定时,贼人的骑兵已经逼近,于是他和邵宗元等人一起守城。金毓峒负责守卫西城,他散尽家财一千多两银子慰劳士兵,他的妻子王氏也拿出首饰帮助他。京师发生变故的消息传来,贼人射书劝降,士兵们有些懈怠。金毓峒大声说:‘我们应当为君主和父亲报仇,敢有异议者斩!’他挂出银牌,让击杀贼人的人自己来取赏金。士兵们争相奋勇,杀死了许多贼人。城破后,一个贼人拉着金毓峒去见他的首领,一边骂一边走,遇到井边。他推倒贼人,自己跳入井中而死。他的妻子听说后,也自缢而死。他的侄子金振孙有勇力,以武举的身份协助守城。贼人到来时,其他人都散了,只有他一个人站在城墙上,大声呼喊:‘我是金振孙,前几天杀了几个贼头的人,就是我。’群贼将他肢解。金振孙的哥哥金肖孙、儿媳陈氏和侍女桂春,也都投井而死。金肖孙藏匿金毓峒的两个儿子,被贼人拷打,体无完肤,但始终不说,两个孤儿得以幸免。
同时守城殉难的人还有邠州知州韩东明、武进士陈国政投井而死。平凉通判张维纲、举人张尔翚、孙从范,宁死不屈而死。举人高经背着母亲避难,遇到贼人请求释放他的母亲,母亲被释放了,但高经却被抓,他趁机跳水而死。贡生郭鸣世因病卧床,听说城破后,整理衣裳端坐而死。诸生王之珽,在城陷前一天,设宴与家人聚会,喝了一夜。城破时,他和妻子齐氏以及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一起跳入井中而死。诸生韩枫、何一中、杜日芳、王法等二十九人,平民刘宗向、田仰名、刘自重等二十人,有的自缢,有的溺水,有的被杀,都宁死不屈。尽忠的妇女有一百一十五人。其他如都给事中尹洗、举人刘会昌、贡生王联芳,在城破次日被贼人捕获,也不屈服而死。贼人将他们的首级挂在竹竿上,上面写着:‘据城抗节,恶官逆子。’看到的人都痛哭流涕。
汤文琼,字兆鳌,是石埭人。在京城教书,看到国家形势日益恶化,多次向朝廷献策,但没有得到回应。京城陷落后,他感慨地对朋友说:‘我虽然是平民,难道不是大明臣子吗?怎么忍心看到贼人弑君篡国。’于是他在衣服上写下:‘职位虽非文丞相之位,但心存文丞相之心。’然后上吊而死。福王时期,给事中熊汝霖上疏说:‘北都之变,我询问南来的人,确实知道魏藻德是第一个报名入朝的人,梁兆阳、杨观光、何瑞徵是第一个为逆献策的人,其他人都是向贼人低头,乞求怜悯。而汤文琼以平民身份,竟然能够坚持志向,捐躯报国,争光日月。贼人听到他衣服带上的话,以此责问陈演,就在市场上斩杀了陈演。汤文琼以平民身份尽忠,贼人还重视他,如果不迅速表彰,怎么安慰忠魂,激励臣子呢。’于是授予他中书舍人的职位,并祭祀在忠臣祠。
当时京城以平民身份尽忠的人,还有范箴听、杨铉、李梦禧、张世禧等人。福王建立国家后,丧乱更加严重,而且见闻不详,没有全部表彰。
范箴听,正直有义行。高攀龙在京城讲学,他成为高攀龙的弟子。魏国公徐允祯邀请他成为馆宾,多次进言规劝。徐允祯有时傲慢地对待其他客人,范箴听到来时,总是收敛自己的态度。贼人进入京城后,他放下一口棺材,躺在上面,绝食七天而死。杨铉擅长画像。京城陷落后,他带着两个儿子跳井而死。李梦禧,有志节,和他的妻子杜氏、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一个婢女一起上吊而死。张世禧,是儒士,也和他的两个儿子张懋赏、张懋官一起上吊而死。
还有周姓的人,悲愤地捶胸,吐血数升而死。而柏乡人郝奇遇,住在京城,听说变故后,对妻子说:‘我想为国捐躯,你能做到吗?’妻子说:‘能。’于是她先死了。郝奇遇安葬完妻子后,服毒而死。
许琰,字玉仲,是吴县人。他从小就有至诚之心,曾经割臂疗父疾。作为诸生,他豪放不羁。听说京城陷落,皇帝殉国,他非常悲痛,发誓要组织义军讨伐贼人。他走遍乡里,向乡绅们报告,但没有得到响应。端午节那天,他拜访朋友,拿出酒来喝,许琰扔掉酒杯,大声斥责说:‘现在是什么时候,我们这些人还在读圣贤之书,还像平时一样纵酒吗!’说完就走了。之后,他在明伦堂聚集哭泣,许琰手持丧杖,痛哭流涕。御史到文庙谒拜,他还穿着吉服。许琰率领诸生以大义责备他,御史惊恐地道歉离开。等到南都颁布监国诏书,但哀悼皇帝的诏书还没有颁布。许琰更加愤怒悲痛,跑到古庙上吊,被人救下,然后步行到胥门,投河而死。潞王的船到了,救了他出来,询问原因,叹息良久。认识许琰的人扶他回家,家人日夜守候,他不得死,于是绝食。不久听说哀悼皇帝的诏书到了,他在庭院中跪拜痛哭,从此不再说话,于六月三日去世。乡人私谥他为潜忠先生。南中赠《五经》博士,祭祀在忠臣祠。
当时诸生殉义的人,京城有曹肃、蔺卫卿、周谠、李汝翼,大同有李若葵,金坛有王明灏,丹阳有王介休,鸡泽有殷渊,肥乡有宋汤齐、郭珩、王拱辰。
曹肃,曾祖曹子登,曾担任甘肃巡抚。贼人进入后,曹肃和祖母姜氏、母亲张氏、嫂子李氏以及弟弟曹持敏、妹妹曹持顺、弟媳妇邓氏一起自缢。蔺卫卿只有一个年幼的女儿,托付给朋友,也自缢而死。周谠被俘,骂贼人而不屈服而死。李汝翼,是布政使李本纬的儿子。他也骂贼人,被斩首而死。李若葵和亲属九人全部自缢,题字说‘一门完节’。王明灏听说变故后,日夜痛哭,家人劝慰他。他找借口走了二十里路,投水而死。王介休,不吃不喝七天而死。
渊,字仲弘。他的父亲大白,官至监军副使,被杨嗣昌所杀。渊有着非凡的气质。他在父亲的军队中长大,擅长武艺,曾经想要为父亲报仇。等到贼寇攻破鸡泽,他计划起兵恢复失地。不久后听说京城陷落,就与一些学生黄祐等人悲痛地举丧,约集山中的壮士,杀死贼寇所任命的官员。伪令秦植慌张逃跑,他就进城,举行哀悼仪式,义声大振。但被奸人利用,遭到杀害,远近的人都为他感到悲痛。汤齐、珩、拱辰也起兵讨伐贼寇,却被贼将张汝行所害。
王乔栋,是雄县人。考中进士后,被授予朝邑知县的职位。县里的王之寀被魏忠贤的党羽所仇恨,因为贪污被定罪,王乔栋被要求严厉征收。乔栋不忍心,就把官印封存起来离开了。巡抚大怒,打算弹劾他。士民们拥到官署前呼喊,巡抚才作罢。崇祯初年,他被任命为顺天教授,后来又升迁为湖广参政。楚地大乱,各道监司多不到任,乔栋兼任多个职位。乙酉年夏天,李自成占据武昌,乔栋当时驻扎在兴国州。城被贼寇攻陷,他在城楼上自缢。
张继孟,字伯功,是扶风人。万历末年考中进士。担任濰县知县。县里的王之寀被魏忠贤的党羽所仇恨,因为贪污被定罪,王乔栋被要求严厉征收。乔栋不忍心,就把官印封存起来离开了。巡抚大怒,打算弹劾他。士民们拥到官署前呼喊,巡抚才作罢。崇祯初年,他被任命为顺天教授,后来又升迁为湖广参政。楚地大乱,各道监司多不到任,乔栋兼任多个职位。乙酉年夏天,李自成占据武昌,乔栋当时驻扎在兴国州。城被贼寇攻陷,他在城楼上自缢。
崇祯二年,张继孟恢复原职,上书说:
近来看到冢臣王永光的一篇名为‘人言踵至’的奏疏,每一句话都错误百出。他写道‘惠世扬等人借题发挥应该被讨论’。所谓‘借题发挥’,就是没有那件事却借那件事的名义。世扬与杨涟、左光斗同事同心,只是没有一同死去。现在杨、左的事情已经有了定论,世扬正要向天下后世昭告,怎么可以以借题发挥的名义,这是第一个错误。
又说‘高捷、史褷揭发奸人已经得到证实,特别使用他们应该优先’。高捷、史褷弹劾刘鸿训,是为了为杨维垣等人报仇。鸿训辅佐朝政,只有这一件事让人感到高兴。后来他因为受贿获罪,不是因为高捷、史褷的弹劾。现在指责保护奸人的人是揭发奸人,这是第二个错误。
又说‘各位大臣所拥护的是钱谦益、李腾芳、孙慎行’。钱谦益的前后,陛下也看得很清楚。至于腾芳、慎行,天下的人都推崇他们。在推举他们的时候,永光亲自主持讨论。却把公论说成是拥护,这是第三个错误。
又说‘希望各位大臣上疏一面之词,平息天下朋党之争’。如果相信这番话,那么部议遗漏了张文熙等数十人,这是疏漏了网,而陛下严格审查罪行,反而打开了朋党之争的局面,这是第四个错误。
此外,永光先前被御史李应升弹劾,现在又被御史马孟正、徐尚勋等人弹劾。而当初推举永光的人先是崔呈秀、徐大化,现在是霍维华、杨维垣、张文熙,他们的贤良与否由此可见。
后来又弹劾南京兵部尚书胡应台贪污。皇帝并没有采纳。永光非常痛恨他,出京担任广西知府。土著首领普名声久乱未平,继孟设计毒死他,那片地区才得以安定。稍后升迁为浙江盐运使,因为冒犯盐内官崔璘,被贬为保宁知府。不久后升任副使,分管川西。
十七年八月,张献忠侵犯成都,与陈其赤、张孔教、郑安民、方尧相等协助巡抚龙文光共同守城,城被攻陷后被俘。张献忠假称帝号,想要任用这些人备百官。继孟等人不屈服,于是被杀,妻子贾氏也随他而死。
其赤,字石文,是崇仁人。崇祯元年考中进士。历任兵备副使,管辖成都。城被攻陷,他在百花潭投水而死,家人一同死去的四十余人。孔教,字鲁生,是会稽人。在乡试中举。历任四川佥事,不屈而死。他的儿子孔以衡,奉养母亲孔南逃,藏匿起来不让母亲知道。过了一年,母亲到孔以衡的书房,看到副使周梦尹请求追赠孔教谥号的奏疏,晕倒在地,骂孔以衡说:‘父亲死去两年,我还苟且偷生,让我没有脸面去见你父亲在天之灵!’于是拿起刀割断自己的喉咙而死。安民,是浙江贡生,历任蜀府左长史。贼寇围攻成都,他分守南城,城被攻陷,不屈而死。尧相,字绍虞,是黄冈人。官至成都同知,监管军事,由于兵力和粮食不足,他哭着向蜀王请求,蜀王不同意,他自己跳入池塘,以救免城破。第二天城被攻陷,他在万里桥下被杀。总兵刘佳胤也尽忠而死。
刘士斗,字瞻甫,是南海人。崇祯四年考中进士。担任太仓州知州,有良好的政绩。因为冒犯上级,被降职为江西按察司知事,后升任成都推官。十六年,御史刘之勃推荐他担任建昌兵备佥事。第二年八月,贼将入侵,刘之勃催促他出发。士斗说:‘生死安危与公共相关,还有什么好去的。’城被攻陷后被俘,见到刘之勃与张献忠谈话,他大声呼喊:‘这是贼人,您不能稍微屈服!’张献忠大怒,命令抓住他,士斗又回头看着刘之勃,说的话和之前一样,于是全家被杀。
同时的沈云祚,字子凌,是太仓人。崇祯十三年考中进士。担任华阳县知县。有奸民成为摇、黄贼的耳目,他设计捕捉并处决了他们。贼寇攻破夔门,成都大震,云祚前往拜见蜀王,陈述守城策略,但蜀王不听。听说内江王到了渌贤,他前往劝说蜀王说:‘成都危在旦夕,而王府的财物堆积如山,不及现在招募士兵杀贼,边疆沦丧,谁为王府守卫?’在渌地劝说蜀王,但蜀王不听。贼寇逼近成都,蜀王才开始拿出财物帮助军队,但已经来不及了。城被攻陷,张献忠想要任用他,将他软禁在大慈寺,并派他的同党送食物,用刀威胁他投降,他不屈服,于是被杀害。
王励精,是蒲城人。崇祯年间,由选贡生授予广西府通判,仁慈宽厚,善于断案。年景不好时,他毁掉自己的银带换取粮食,减价出售。富人听说后,争相出售粮食,价格因此平稳。后来升任崇庆知州,做了许多好事。十七年,张献忠攻陷成都,州民惊慌逃窜。励精穿着朝服向北面跪拜,又向西面跪拜父母,从容地拿起笔在墙上写下‘文信国成仁取义’四句话,然后登上楼,把利刃绑在柱子上,在楼下放置火药,端坐等待。不久后听说贼军渡江,就命令点火,火药爆炸,触碰到利刃贯穿胸膛而死。贼人感叹他的忠诚,收敛了他的尸体。他的墨迹经过多年依然清晰,清洗都洗不掉。二十多年后,州民为他建立祠堂供奉,祭祀完毕后,墙壁突然倒塌,远近的人都感到惊奇。
起初,十三年时,贼人侵犯仁寿,知县鄱阳人刘三策坚守城池,城池被攻陷后他宁死不屈,最终牺牲,被追赠为尚宝司丞。等到城池再次被攻陷,知县顾绳贻遇害。贼人攻陷郫县,主簿山阴人赵嘉炜守卫都江堰,贼人诱降他,他拒绝投降,跳江而死。绵竹陷落时,典史卜大经和他的仆人一起上吊自杀,乡官户部郎中刁化神也牺牲了。其他如荣县知县汉阳秦民汤、蒲田知县江夏朱蕴罗、兴文知县汉川艾吾鼎、南部知县郑梦眉、中江教谕代理剑州事务的单之宾,都为国捐躯。梦眉夫妇一起上吊自杀。蕴罗、吾鼎全家遭遇不幸。
宗室朱奉钅尹,由进士出身历任御史,弹劾督师丁启睿的奏疏,当时被世人称道。当时他住在乡里,也遭遇了这场灾难。
尹伸,字子求,宜宾人。万历二十六年中进士。授任承天推官。多次升迁后担任南京兵部郎中、西安知府、陕西提学副使、苏松兵备参政。他公正廉洁,刚直不阿,三次任职都因弹劾而离职。天启时,重新起用旧职,分守贵州威清道。贵阳之围解除后,巡抚王三善准备深入敌后,尹伸大力支持,负责监军西征。王三善战败牺牲,尹伸突围返回,因被剥夺官职,戴罪讨伐贼人。四年,贼人围攻普安,尹伸前往支援,贼人撤退,于是他移驻普安。贼人再次来攻,尹伸率领参将范邦雄击退贼人,追击至三岔河。总督蔡复一上报他的功绩,免除他的罪责,降一级官职复职。崇祯五年,历任河南右布政使,因未能有效抵御流贼,被罢官归乡。尹伸所到之处与地方官员发生冲突,但他待人始终如一,重视道义,擅长作诗和书法,每天练习楷书五百字,无论寒暑都不间断。张献忠攻陷叙州时,他藏在山中,被搜出来后,他骂不绝口,不肯屈服。贼人看重他的名声,没有杀他。到了并研,他骂得更凶,于是被乱箭射死。福王时,起用为太常卿,但尹伸已经先去世了。
蜀中士大夫在籍中遇难者,成都有云南按察使庄祖诰,广元有户科给事中吴宇英,资县有工部主事蔡如蕙,郫县有举人江腾龙。而安岳进士王起峨、渠县礼部员外郎李含乙,都组织义军讨伐贼人,最终战死。
高其勋,字懋功。起初承袭千户之职,后来参加武乡试,成为黔国公标下中军。吾必奎反叛,他被提升为参将,守卫武定。等到沙定洲再次反叛,分兵来攻。他坚守了一个多月,城池被攻陷,他身着官服面向北方行礼,服毒自杀。
当时有陈正,世代为大理卫指挥,未继承职位。沙贼攻陷城池,他率领众人巷战,亲手斩杀数名贼人后牺牲。
王承宪,继承祖职为楚雄卫指挥,被提升为游击,成为副使杨畏知的前锋。定洲来攻时,他全力守卫,杨畏知非常依赖他。贼人撤退后又回来,王承宪与土官那龠等人出城冲击,贼人溃败,不久被流箭射中而死。他的弟弟王承瑱也奋力作战而死,全军覆没。
贼人进攻大理时,太和县丞王士杰辅助上级毕力捍卫城池,城池被攻陷,他在城墙上死去。一同死去的有大理府教授段见锦、经历杨明盛及其子一甲、司狱魏崇治。而原永昌府同知萧时显,虽然被免职,但因为道路阻碍,寓居大理,也自杀。
与王士杰一同死去的士人,有举人高拱极投水池死,杨士俊与母亲、妻子、妹妹一起自焚死。生员尹梦旗、梦符、冯大成倡议守城,骂贼而死,杨宪与妻子、女儿、儿媳、侄女、孙女、弟媳妇一家自焚死。杨{孙心}死后又苏醒,但妻子最终死去。人们称太和的节义为独一无二。
单国祚,会稽人,担任通海典史。城池被攻陷时,他握着印坐在堂上,骂贼人后被杀,印仍然握在手中。县里人将他安葬在诸葛山下。
张耀,字融我,三原人。万历年间,在乡试中举。担任闻喜县知县,慈惠抚民,百姓为他建立祠堂。崇祯年间,历任贵州布政使。张献忠死后,他的部将孙可望、李定国等人率领众人逃往贵州。张耀紧急向巡抚建议,请求发动民众守卫,巡抚认为兵力悬殊难以抵挡。不久贼人大量到来,张耀率领家人守城抵抗。城池被攻陷后被俘,贼帅与他都是秦人,劝他说:‘你如果投降,将被任命为宰相。’张耀愤怒地斥责他,拒绝屈服,贼人抓住他的妾室来说服他:‘投降就可以免你一家死罪。’张耀的斥责更加激烈,贼人杀了他,连同他的十三名家属。当时乡官吴子骐、刘琯、杨元瀛等人率领乡兵击败贼人,贼人越来越多,战败后被俘,他们都宁死不屈。
吴子骐,字九逵,贵阳人。万历年间,在乡试中举,担任兴宁县知县。天启时,安邦彦围攻贵阳,吴子骐因为母亲在城内,仓皇弃官回家。崇祯十年,蛮贼阿乌谜反叛,攻陷大方城,驱逐守将。总督朱燮元派遣吴子骐前往六广,写信召唤各部首领,向他们说明利害关系,他们最终请求投降。朱燮元上报他的功绩,朝廷下旨奖励。刘琯担任户部主事,杨元瀛担任府同知,他们都因为在家乡的功绩被起用。同时的谭先哲,平坝卫人,与吴子骐同年中举。他担任户部郎中。贼人攻陷他的城池,他与当地居民石声和一家都为国捐躯。石声和,天启年间,在乡试中举,担任宁前兵备参议。
有顾人龙,定番州人,曾经出仕,后来辞职在家。流贼来犯时,他率领士民守城,杀死很多贼人。城池被攻陷,他大骂而死。
曾异撰,荣昌人。在乡试中举,担任永宁州知州。曾异撰与他的客人江津进士程玉成、贡生龚茂勋商议说:‘州据盘江天险,控制滇、黔,放弃不守,事情就不可为了。’于是召集众人登城守卫,城池被攻陷,他自焚而死。
米寿图,是宛平人。在崇祯年间,他由举人升任新乡县知县。当时土匪来犯,他督促官吏和百姓击退了土匪,斩首一千二百多人。因为他的治理有方,被征召为南京御史。十五年四月,他极力弹劾监军张若骐的罪行,说:‘张若骐本来不懂军事,却谄媚依附杨嗣昌,于是从刑部调到兵部。洪承畴率孤军远征,张若骐随意指挥,把边疆看作儿戏。虚报大胜,越过光禄卿,冒功欺君,依靠同乡谢升作为内援。谢升是奸险的小人,如果不和若骐一起被斩首,怎么能安慰九庙的神灵。’当时许多廷臣都弹劾张若骐,于是他被判处死刑,谢升也被除名。
起初,杨嗣昌提出练兵的建议,严重扰民。米寿图上疏陈述练兵的十个害处,又说:‘过去督抚多用京官,现在边疆不宁,遇到京官就争先恐后,推举督抚就回避,应该严格甄别,内外兼收。’因此弹劾偏沅巡抚陈睿谟、广西巡抚林贽贪污。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十七年五月,福王即位,马士英推荐阮大铖,米寿图弹劾他。七月,他被派往四川巡视。当时四川已被张献忠占据,命令吏部挑选能担任监司和守令的人随米寿图西行。到达后,他与督师王应熊、总督樊一蘅等联络各路将领,号召远近,逐渐收复了四川南部的郡县。唐王即位后,提升他为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大清顺治四年,张献忠的余党孙可望等攻陷贵阳,米寿图逃到沅州。十一月,沅州也被攻陷,米寿图战死。
耿廷箓,是临安河西人。天启四年乡试中举。崇祯年间,任耀州知州,有能干的声誉。十五年夏天,上疏陈述时政,说:‘将领不如良将,士兵不如训练有素的士兵,军饷不如核实后的军饷。’又说:‘各位大臣应该忘记个人恩怨,应该激发廉耻之心。小怨必须报复,为什么不重用那些断头饮血的首恶;私恩必须报答,为什么不广泛用于那些贫苦的百姓。’皇帝嘉奖并采纳了他的建议。提升他为山西佥事,改任宣府军监。十七年,京城陷落,他逃到南都。十一月,因为张献忠在四川作乱,被命令加封太仆少卿前往云南监军沙定洲,从建昌入川讨伐叛贼。第二年三月,四川巡抚马乾被罢免,任命耿廷箓为右佥都御史代替他。他没有赴任,而定洲起兵作乱,蜀地也全部失陷,于是停止行动。后来李定国攻占临安,经过河西,耿廷箓听到消息后投水而死。他的妻子杨氏也被抓捕,也坚贞不屈而死。
马乾,是昆明人。在崇祯六年乡试中举,任四川广安知州。夔州告急,巡抚邵捷春命令马乾代理府事。张献忠围攻二十多天,他坚守不下。督师杨嗣昌的军队到达后,围攻才解除。提升他为川东兵备佥事。成都陷落,巡抚龙文光战死,蜀人共同推举马乾代理巡抚。叛贼攻陷重庆,留下他们的将领刘廷举守城。马乾击退了他,收复了重庆。督师王应熊弹劾马乾淫乱掠夺,剥夺了他的职务。恰逢蜀地大乱,诏令没有到达,马乾继续行事。于是传檄远近,协力讨伐叛贼。刘廷举战败后逃走,叛贼派遣刘文秀等率领数万军队来攻,马乾坚守。曾英等援军到达,叛贼战败撤退。等到张献忠死后,他的部下孙可望等南逃,大清军队追至重庆,马乾战败而死。
席上珍,是姚安人。崇祯年间,乡试中举。他为人豪爽,崇尚节义,听说孙可望、李定国等人进入云南,与姚州知州何思、大姚举人金世鼎据守姚安城。张虎攻陷了姚安城,金世鼎自杀,席上珍、何思被俘到昆明。张虎斥责他们,席上珍大声说:‘我是大明忠臣,怎么会屈服于你!’张虎大怒,命令将他拉出去斩首,席上珍大骂不止,最终在市场上被公开处死。何思也坚贞不屈而死。
有孔师程,是昆明人,因任职而得官。这时他联合晋宁、呈贡等州县,起兵抵抗叛贼。定国率领大军突然到达,孔师程逃走,晋宁知州石阡冷阳春、呈贡知县嘉兴夏祖训都战死。晋宁举人段伯美,生员余继善、耿希哲帮助阳春守城,也殉难。叛贼攻陷富民,贡生李开芳的妻子和两个儿子都投井而死。李开芳逃到松花坝自缢,他的朋友王朝贺掩埋了他,也自缢而死。在籍知县陈昌裔不接受伪职,被叛贼杖打至死。楚雄举人杜天祯,最初辅佐杨畏知抵抗沙贼,屡建战功。后来杨畏知率兵攻打可望失败,杜天祯听到消息后自尽。临安陷落,进士廖履亨投水而死。
徐道兴,是睢州人。崇祯末年,任云南都司经历,代理师宗州事,廉洁爱民。孙可望等人进入云南,攻破曲靖。巡按罗国瓛正在该地巡视,与知府焦润生被俘。可望想要招降他们,罗国瓛坚贞不屈,被带到昆明,自焚而死。焦润生也坚贞不屈而死。道兴看到叛贼逼近,召集士民告诉他们:‘力量薄弱,兵力不足,不能抵抗叛贼,我死是分内的事。你们可以赶快离开。’百姓请求与他同行,道兴大声说:‘边疆大臣应该死在边疆,我还能去哪里!’众人痛哭流涕地离去。家中只剩下一个仆人,他拿出两锭俸金给仆人,说:‘一锭赏给你,一锭用来为我买棺材。’仆人痛哭流涕,请求与他同死。道兴说:‘你死了,谁来收我的尸骨?’仆人叩头号泣着离去。等到叛贼进入官署,命令他出去迎接他们的将领。道兴大骂,扔掉酒杯打他,骂不绝口,最终被杀。
罗国瓛,是嘉定州人,崇祯十六年进士。焦润生,是修撰竑的儿子。同时的张朝纲,是广通人,由贡生授浑源州同知,解职回家。可望等人军队到达时,他与妻子冯氏一起上吊而死,儿子诸生耀安葬亲人后,也上吊而死。
刘廷标,字霞起,是上杭人。王运开,字子朗,是夹江人。刘廷标由贡生历任永昌府通判。王运开乡试中举,授永昌推官。沙定洲之乱时,黔国公沐天波逃到永昌。等到孙可望等人进入云南,派人传檄命令天波投降。当时王运开代理监司事务,刘廷标代理府事,正在发兵守卫澜沧,而天波准备派儿子来投降,命令两人带着印信前往。两人坚决不给,各自派家人前往腾越。永昌的士民听说叛贼所到之处屠杀,号泣请求王运开投降以减轻灾祸,王运开不同意,安抚他们后让他们离开。又去见刘廷标,刘廷标也不同意,众人痛哭。刘廷标拿起毒酒准备喝下,人们才散去。两人相互说:‘众人的情绪如此,我们只能一死以自安。’当天晚上,王运开先自缢。刘廷标听说后说:‘我年纪大,应该先死,王运开却先我而死。’于是沐浴更衣,作诗三章,也自缢而死。两家的子弟从腾越来奔丧,安葬完毕后又返回。可望等人非常尊重两人的忠节,寻找他们的后代,有人推荐王运开的弟弟王运闳,于是被聘请。他们行至潞江,对仆人说:‘我们兄弟怎能有不同的选择呢!我死了,你把我的尸骨和哥哥合葬。’于是跳入江中而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明史-列传-卷一百八十三-注解
何复:何复,字见元,平度人。崇祯七年进士,曾任高县知县,有却贼功。因忤上官被劾谪戍,后起用为英山知县,累迁至工部主事、员外郎,最终擢升为保定知府。
邵宗元:邵宗元,字景康,砀山人。由恩贡生历保定同知,有治行,即有良好的治理能力。
李自成:明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
刘方亮:刘方亮,伪副将军,李自成部下将领。
固关:固关,古代关隘名,位于山西省。
畿辅:畿辅,指京师周边地区。
真定:真定,古代地名,今河北省正定县。
游击:古代官职,为军队中的中级军官。
巡抚:古代官职,负责一省的行政、司法和军事。
文庙:文庙,供奉孔子及儒家先贤的庙宇。
崇祯:崇祯是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的年号,时间为1628年至1644年。
员外郎:员外郎,明代官职,属六品官。
督师大学士:督师大学士,明代军事最高长官。
李建泰:李建泰,明末官吏,曾率军抵抗李自成。
敕印:敕印,皇帝颁发的印章,代表皇帝的权威。
尚方剑:尚方剑,古代皇帝赐予大臣的象征权威的剑。
厂卒:厂卒,明代厂卫制度下的士兵。
曹郎:曹郎,指吏部尚书。
厂卫:厂卫,明代特务机构,负责监视和逮捕政治犯。
崇祯钱:崇祯钱,崇祯年间铸造的钱币。
罗俊:罗俊,字元美,清苑人,罗彦之弟,曾任官职,后参与守城。
罗彦:罗彦,可能是指罗俊的兄弟。
杨嗣昌:杨嗣昌,明代官员,曾任首辅。
马岱:马岱,明末将领,曾参与抵抗李自成的战斗。
杨仁政:杨仁政,明末将领。
纪动:纪动,明末将领。
赵世贵:赵世贵,明末将领。
刘本源:刘本源,明末将领。
侯继先:侯继先,明末将领。
张守道:张守道,明末将领。
刘朝卿:刘朝卿,明末将领。
刘悦:刘悦,明末将领。
田守正:田守正,明末将领。
王好善:王好善,明末将领。
强忠武:强忠武,明末将领。
王尔祉:王尔祉,明末将领。
郝国忠:郝国忠,明末将领。
申锡:申锡,明末将领。
吕应蛟:吕应蛟,保定右卫人,曾任密云副总兵。
塞上:塞上,指长城以北地区。
行人:行人,古代官职,负责外交事务。
给事中:给事中,明代官职,负责监察官员。
时敏:时敏,明代官员。
陴守:陴守,指在城墙上守卫。
公廪:公廪,古代官府的仓库。
内应:内应,指城内的叛徒或敌人。
殉城死:殉城死,指在保卫城池时战死。
诸生:古代指读书人,特指未考取功名的人。
投缳死:投缳死,指上吊自杀。
赴井死:赴井死,指投井自杀。
张氏兄弟六人:指张家的六个兄弟,可能是指一个家族中的六个男性成员。
罗士早卒:罗士早逝,指罗士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去世了。
高守节十七年:高氏守寡十七年,指高氏在丈夫去世后,坚守贞节,没有再嫁,守寡了十七年。
自经死:自经死,指自杀。
罗喆:罗喆,可能是指罗士的某个儿子。
王:王,可能是指罗喆的妻子。
王亦缢死:王也上吊自杀。
罗俊伯母李:罗俊的伯母李,指罗俊的母亲的姐妹。
骂贼死:骂贼而死,指在骂贼的过程中被杀。
赵:赵,可能是指罗彦的妻子。
二妾宋、钱:罗彦的两个妾室,名字分别为宋和钱。
晋妻师:晋的妻子师。
围急时:城池被围困紧急的时候。
坐井傍以待:坐在井边等待。
贼入:贼人攻入。
皆先罗彦投井死:都先于罗彦投井而死。
独赵不沈:唯独赵氏没有沉入井中。
家人出之:家人将她救出来。
罗辅妻白:罗辅的妻子白。
母家:娘家。
闻变欲死:听到变故想要自杀。
侍者止之:侍女阻止她。
绐以汲井:骗她去打水。
推幼女先入:先推自己的小女儿下去。
已从之:已经照做了。
罗俊再从子震妻徐:罗俊的再从子罗震的妻子徐。
巽妻刘:巽的妻子刘。
亦投井死:也投井而死。
一门死者凡二十三人:一家共有二十三人死亡。
金毓峒:金毓峒,人名。
字稚鹤:字稚鹤,是他的别号。
保定卫人:保定卫的人,指他来自保定卫。
父铨:他的父亲金铨。
户部员外郎:户部员外郎,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国家财政。
崇祯七年进士:崇祯七年考中的进士。
中书舍人:中书舍人,是古代官职,负责处理文书。
面陈漕务:当面陈述漕运事务。
称旨:符合皇帝的旨意。
授御史:被授予御史的职位。
疏论:上疏议论。
兵部尚书陈新甲:兵部尚书陈新甲,是当时的高级官员。
庸才误国:平庸之才误国。
户部尚书李待问:户部尚书李待问,是当时的官员。
积病妨贤:因病妨碍了贤能的人。
涣发德音:发布仁德的声音。
蠲除繁苛:免除繁重的赋税。
海内更新:全国范围内进行改革。
复社一案:复社案件,指与复社有关的事件。
缝掖:指读书人。
一夫私怨开祸端:一个人私人的怨恨引发灾祸。
帝多采纳:皇帝多数采纳了他的建议。
明年出按陕西:第二年出京巡视陕西。
孙传庭治兵关中:孙传庭在关中治理军队。
吏民苦征缮:官吏和百姓都苦于征税和修缮。
天子亦屡诏督趣:皇帝也多次下诏督促。
抗疏争:上疏抗争。
帝不纳:皇帝不接受。
师果败:军队最终失败。
十六年冬:崇祯十六年冬天。
得代:得到替换。
甫出境:刚出京。
贼入关:贼人进入关中。
朝邑:朝邑,地名。
核上将吏功罪而后行:审查上级官员的功过之后再行动。
明年三月召对:第二年三月被召见。
命监李建泰军:被命令监督李建泰的军队。
驰赴山西:急速前往山西。
抵保定:到达保定。
贼骑已逼:贼人的骑兵已经逼近。
偕邵宗元等共守:与邵宗元等人一起守城。
分守西城:分守西城。
散家赀千余金犒士:分发家产一千多金来奖励士兵。
簪珥:簪和耳环,指首饰。
京师变闻:京城发生变故的消息传来。
射书说降:射箭送信劝降。
众颇懈:众人有些懈怠。
正当为君父复仇:正是为君主和父亲复仇的时候。
敢异议者斩:敢有异议者就杀头。
悬银牌:悬挂银牌。
令击贼者自取:让击杀贼人的人自己取用。
毙贼多:击杀了很多人。
城陷:城池陷落。
推贼仆地:推倒贼人。
自堕井死:自己掉进井里死了。
其从子振孙:他的侄子金振孙。
有勇力:有勇力。
以武举佐守城:通过武举考试来帮助守城。
支解之:被肢解。
肖孙:金振孙的哥哥金肖孙。
子妇陈:金肖孙的妻子陈。
桂春:金肖孙的侍女桂春。
都给事中尹洗:都给事中尹洗,是古代官职。
举人刘会昌:举人刘会昌,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举人。
贡生王联芳:贡生王联芳,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贡生。
北都之变:北都发生变故,指明朝末年的一系列政治事件。
魏藻德:魏藻德,人名。
梁兆阳:梁兆阳,人名。
杨观光:杨观光,人名。
何瑞徵:何瑞徵,人名。
闾阎匹夫:普通百姓。
抗志捐生:坚守志向,献出生命。
争光日月:争得日月之光。
责陈演:责备陈演。
斩演于市:在市场上斩杀陈演。
布衣死节:穿着布衣而死节。
祀旌忠祠:祭祀忠臣的祠堂。
范箴听:范箴听,人名。
杨铉:杨铉,人名。
李梦禧:李梦禧,人名。
张世禧:张世禧,人名。
高攀龙:高攀龙,人名。
讲学都下:在京城讲学。
延为馆宾:邀请他做馆宾。
进规谏:进献规劝和谏言。
倨见他客:傲慢地对待他的客人。
敛容:收敛容颜。
置一棺:放置一口棺材。
偃卧其上:躺在棺材上。
绝食七日死:绝食七天而死。
善写真:擅长绘画。
携二子赴井死:带着两个儿子投井而死。
负志节:坚守志节。
与妻杜:与妻子杜。
二子、二女、一婢: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和一个婢女。
俱缢死:都上吊而死。
儒士也:也是一个儒士。
与二子懋赏、懋官俱缢死:与他的两个儿子金懋赏、金懋官一起上吊而死。
悲愤槌胸:悲痛愤怒地捶胸。
呕血数升而死:吐血数升而死。
郝奇遇:郝奇遇,人名。
居京师:居住在京城。
死难:为难而死。
瘗毕:埋葬完毕。
服药死:服毒而死。
许琰:许琰,人名。
字玉仲:字玉仲,是他的别号。
吴县人:吴县人,指他来自吴县。
刲臂疗父疾:割自己的手臂来治疗父亲的疾病。
磊落不羁:性格豁达,不拘小节。
端午日:端午节。
明伦堂:明伦堂,指学校或学术机构。
衰杖擗踊:穿着丧服,捶胸顿足。
号泣尽哀:大声哭泣,表达哀痛。
御中惶悚谢罪去:在朝廷中惶恐不安地谢罪离开。
南都颁监国诏:南都颁布监国诏书。
古庙:古庙,指古代的庙宇。
投于河:投河而死。
潞王舟至:潞王的船到了。
拯之出:救他出来。
识琰者掖以归:认识许琰的人搀扶他回家。
私谥:私谥,指由私人给予的谥号。
潜忠先生:潜忠先生,许琰的私谥。
五经博士:五经博士,古代官职,负责教授五经。
曹肃:曹肃,人名。
蔺卫卿:蔺卫卿,人名。
周谠:周谠,人名。
李汝翼:李汝翼,人名。
大同:大同,地名。
李若葵:李若葵,人名。
金坛:金坛,地名。
王明灏:王明灏,人名。
丹阳:丹阳,地名。
王介休:王介休,人名。
鸡泽:鸡泽,地名。
殷渊:殷渊,人名。
肥乡:肥乡,地名。
宋汤齐:宋汤齐,人名。
郭珩:郭珩,人名。
王拱辰:王拱辰,人名。
子登:子登,人名。
甘肃巡抚:甘肃巡抚,古代官职,负责管理甘肃地区。
甘肃:甘肃,地名。
姜:姜,人名。
张:张,人名。
李:李,人名。
持敏:持敏,人名。
持顺:持顺,人名。
邓:邓,人名。
本纬:本纬,人名。
磔死:被磔死,指被残酷地杀害。
渊:渊字仲弘,指的是某人的字,字是古代文化中用来表示个人独特风格或品性的符号。
仲弘:仲弘是某人的字,表示其品德或才华。
监军副使:古代官职,负责监督军队的副手。
奇气:指非凡的气质或才能。
技击:古代指剑术或武术。
恢复:指恢复失去的领土或国家。
京师:指古代中国的首都。
义声大震:指义举声名远扬。
奸人:指坏人,指那些利用他人或利用职务之便做坏事的人。
汤齐、珩、拱辰:这里提到的名字可能是人名,但在没有具体背景的情况下无法确定其含义。
雄县:古代的一个县名。
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的最高学位,通过考试后成为国家官员。
朝邑知县:古代官职,负责管理一个县的行政事务。
魏忠贤:明朝末年权臣,因专权跋扈而臭名昭著。
赃:指贪污所得的财物。
署号:指官署的名称。
顺天教授:古代官职,负责教授学生。
湖广参政:古代官职,负责湖广地区的行政事务。
楚中:指楚地,即今天的湖北省一带。
监司:古代官职,负责监督地方行政和司法事务。
武昌:古代的一个城名,今为湖北省武汉市的一部分。
扶风:古代的一个县名,今为陕西省扶风县。
万历:明朝神宗朱翊钧的年号。
南京御史:南京御史,明朝官职,负责监察地方官吏。
钱神世界:古代对金钱的比喻,指金钱至上的社会。
左都御史:古代官职,负责监察全国官员的高级官员。
科道:古代科举制度中的考试和选拔过程。
东林:指东林党,明朝末年一个政治派别。
祠:指供奉神灵或先人的庙宇。
冢臣:古代指重要的官员。
惠世扬:古代人名。
杨涟、左光斗:古代人名,均为明朝末年著名官员。
高捷、史褷:古代人名。
刘鸿训:古代人名。
钱谦益、李腾芳、孙慎行:古代人名,均为明朝末年著名官员。
疏网:比喻宽松的政策。
部议:指中央政府部门的决策。
纳贿:指收受贿赂。
左迁:古代官职降级的一种方式。
保宁知府:古代官职,负责管理一个州的行政事务。
川西:指四川西部。
张献忠:张献忠,明末农民起义领袖。
成都:古代的一个城名,今为四川省成都市。
陈其赤、张孔教、郑安民、方尧相:古代人名。
蜀王:指四川地区的统治者。
刘士斗:古代人名。
太仓州:古代的一个州名,今为江苏省太仓市。
许典:古代指官员的考核。
建昌兵备佥事:古代官职,负责建昌地区的军事事务。
刘之勃:古代人名。
摇、黄贼:指摇民和黄贼,均为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军。
夔门:古代的一个关隘,位于四川和湖北交界处。
谒:古代指拜访。
渌贤:古代人名。
货财山积:形容财富极其丰富。
疆场:指战场。
蒲城:古代的一个县名,今为陕西省蒲城县。
选贡生: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考试资格。
通判:古代官职,负责协助知府管理一个府的行政事务。
折狱:指审理案件。
岁凶:指年成不好,收成不好。
粜:古代指卖出粮食。
崇庆知州:古代官职,负责管理一个州的行政事务。
张文熙:古代人名。
贼:指当时的叛乱军或入侵者,这里特指明末的李自成、张献忠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
知县:古代地方行政单位县的长官,负责一县的行政、司法和军事。
主簿:古代官职,为县令的副手,负责文书、簿记等事务。
典史:古代官职,为县令的属官,负责管理户籍、治安等事务。
乡官:指地方上的官员。
户部郎中:古代官职,户部是负责财政的部门,郎中是户部中的中级官员。
宗室:指皇室宗亲。
御史:古代官职,负责监察官员,弹劾不法行为。
督师:古代官职,负责统帅军队,指挥作战。
分守:指分任守备某地的职务。
兵部郎中:古代官职,兵部是负责军事的部门,郎中是兵部中的中级官员。
提学副使:古代官职,提学使是负责地方教育的高级官员,副使是其副手。
苏松兵备参政:古代官职,兵备参政是负责军事防务的官员。
媕阿:指谄媚奉承。
分守贵州威清道:指担任贵州威清道的分守职责。
参将:古代官职,为军队中的中级军官。
总督:古代官职,负责一省或数省的行政、司法和军事。
秩:古代官职的等级,一秩相当于一级。
御流贼:指抵御流窜的叛乱军。
长吏:指地方上的高级官员。
迕:指冲突、对抗。
义兵:指为了正义而组织的军队。
礼部员外郎:古代官职,礼部是负责礼仪、科举的部门,员外郎是其中的中级官员。
举人:明清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科举资格,为乡试合格者。
武乡试:古代科举制度中的武科考试,选拔武官。
黔国公:黔国公,指明朝在云南设立的地方行政单位。
武定:古代地名,今云南省武定县。
巷战:指在街道上进行的战斗。
馘:指斩首。
副使:古代官职,为地方高级官员的副手。
流贼:指流窜的叛乱军。
通海典史:古代官职,典史是地方行政单位中的官员,通海是地名。
乡兵:指地方上招募的军队。
佥事:古代官职,负责地方行政的官员。
贡生: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生员,通过府试、院试后获得。
目:指少数民族的首领。
优旨奖赏:指皇帝下旨给予优异的奖励。
兵备参议:古代官职,兵备参议是负责军事防务的官员。
盘江:古代地名,今云南省盘江。
陴:指城墙。
生员: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生员,通过县试、府试后获得。
米寿图:米寿图,明代官员,曾任新乡县知县、南京御史等职。
宛平人:宛平,今北京市丰台区,指米寿图是宛平人。
新乡县:新乡县,今河南省新乡市下辖县。
土寇:指流窜抢劫的盗贼。
张若骐:张若骐,明代官员,因贪污腐败被米寿图弹劾。
刑曹:刑曹,古代官署名,掌管刑法。
职方:职方,古代官职,掌管地理、军事等事务。
封疆:封疆,指边疆地区。
光禄卿:光禄卿,古代官职,掌管宫廷饮食。
冒功罔上:冒功,虚报功绩;罔上,欺骗上级。
乡人:同乡的人。
谢升:谢升,明代官员,张若骐的亲信。
廷臣:朝廷的大臣。
福王:福王,指明末福王朱由崧,南明政权建立者。
马士英:马士英,南明时期权臣。
阮大铖:阮大铖,南明时期权臣,马士英的亲信。
四川:四川省,今中国西南部。
唐王:唐王,指南明唐王朱聿键,南明政权建立者之一。
贵州:贵州省,今中国西南部。
孙可望:孙可望,张献忠部将,后成为南明将领。
沅州:沅州,今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
耿廷箓:耿廷箓,明代官员,曾任山西佥事、宣府军监等职。
耀州:耀州,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
京卿:京卿,明清两代对京官的尊称。
卿贰:卿贰,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
偏沅巡抚:偏沅巡抚,指偏沅地区的巡抚。
陈睿谟:陈睿谟,明代官员,曾任偏沅巡抚。
广西巡抚:广西巡抚,指广西地区的巡抚。
林贽:林贽,明代官员,曾任广西巡抚。
马乾:马乾,明代官员,曾任四川广安知州。
夔州: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
邵捷春:邵捷春,明代官员,曾任四川巡抚。
川东兵备佥事:川东兵备佥事,指四川东部地区的兵备官员。
龙文光:龙文光,明代官员,曾任四川巡抚。
刘廷举:刘廷举,明代官员,曾任重庆守将。
王应熊:王应熊,明代官员,曾任督师。
樊一蘅:樊一蘅,明代官员,曾任总督。
姚安:姚安,今云南省姚安县。
何思:何思,明代官员,曾任姚州知州。
金世鼎:金世鼎,明代举人,曾任大姚举人。
昆明:昆明,今云南省昆明市。
孔师程:孔师程,明代官员,曾任云南都司经历。
师宗州:师宗州,今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
罗国瓛:罗国瓛,明代官员,曾任巡按。
焦润生:焦润生,明代官员,曾任知府。
晋宁:晋宁,今云南省晋宁区。
呈贡:呈贡,今云南省呈贡区。
石阡冷阳春:石阡冷阳春,明代官员,曾任晋宁知州。
嘉兴夏祖训:嘉兴夏祖训,明代官员,曾任呈贡知县。
段伯美:段伯美,明代举人。
余继善:余继善,明代诸生。
耿希哲:耿希哲,明代诸生。
富民:富民,今云南省富民县。
李开芳:李开芳,明代贡生。
王朝贺:王朝贺,明代人。
陈昌裔:陈昌裔,明代知县。
杜天祯:杜天祯,明代举人。
廖履亨:廖履亨,明代进士。
徐道兴:徐道兴,明代官员,曾任云南都司经历。
睢州:睢州,今河南省商丘市睢县。
嘉定州:嘉定州,今云南省嘉定县。
张朝纲:张朝纲,明代贡生。
浑源州同知:浑源州同知,指浑源州的同知。
沙定洲:沙定洲,明末农民起义领袖。
沐天波:沐天波,明代官员,曾任黔国公。
永昌府:永昌府,今云南省保山市。
腾越:腾越,今云南省腾冲市。
王运开:王运开,明代官员,曾任永昌推官。
上杭:上杭,今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
夹江:夹江,今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
澜沧:澜沧,今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纳款:纳款,指归顺、投降。
潞江:潞江,今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怒江。
异趣:异趣,不同的志趣、志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明史-列传-卷一百八十三-评注
米寿图,宛平人。崇祯中,由举人知新乡县。此句描绘了米寿图的人生轨迹,从举人到新乡县知县,展现了他的仕途之路。‘由举人知新乡县’一句,既突出了其科举出身,又彰显了其在地方治理上的能力。
土寇来犯,督吏民破走之,斩首千二百余级。此句描述了米寿图在土寇来犯时的英勇表现,‘督吏民破走之’展现了其领导才能和勇敢精神,‘斩首千二百余级’则是对其战功的夸张描绘。
以治行征授南京御史。十五年四月极论监军张若骐罪,言:‘若骐本不谙军旅,谄附杨嗣昌,遂由刑曹调职方。督臣洪承畴孤军远出,若骐任意指挥,视封疆如儿戏。虚报大捷,躐光禄卿,冒功罔上,恃乡人谢升为内援。升奸险小人,非与若骐骈斩,何以慰九庙之灵。’会廷臣多纠若骐,遂论死,升亦除名。此段文字展现了米寿图的刚正不阿,敢于直言进谏的品质。他对张若骐的指责,不仅是对其个人品质的批判,更是对当时政治腐败的揭露。
初,嗣昌倡练兵之议,扰民特甚。寿图疏陈十害,又言:‘往时督抚多用京卿,今封疆不靖,遇卿贰则争先,推督抚则引避,宜严加甄别,内外兼补。’因劾偏沅巡抚陈睿谟、广西巡抚林贽贪黩。帝纳其言。十七年五月,福王立,马士英荐用阮大铖,寿图论劾。七月,出按四川。时川地已为张献忠所据,命吏部简堪任监司守令者从寿图西行。至则与督师王应熊、总督樊一蘅等联络诸将,号召远近,渐复川南郡县。唐王立,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大清顺治四年,献忠遗党孙可望等陷贵阳,寿图出奔沅州。十一月,沅州亦陷,寿图死之。此段文字描述了米寿图在政治斗争中的表现,他敢于直言进谏,敢于与权贵抗争,体现了其忠诚和正直。
耿廷箓,临安河西人。天启四年举于乡。崇祯中,知耀州,有能声。十五年夏,疏陈时政,言:‘将多不若将良,兵多不若兵练,饷多不若饷核。’又言:‘诸臣恩怨当忘,廉耻当励。小怨必报,何不大用于断头饮血之元凶;私恩必酬,何不广用于鹄面鸠形之赤子。’优旨褒纳。擢山西佥事,改监宣府军。十七年,京师陷,走南都。十一月以张献忠乱四川,命加太仆少卿赴云南监沙定洲军,由建昌入川讨贼。明年三月,四川巡抚马乾罢,即拜廷箓右佥都御史代之。未赴,而定洲作乱,蜀地亦尽失,遂止不行。后李定国掠临安,过河西,廷箓闻之赴水死。妻杨被执,亦不屈死。此段文字描述了耿廷箓的生平事迹,他敢于直言进谏,关心民生,体现了其忠诚和正直。
马乾者,昆明人。举崇祯六年乡试,为四川广安知州。夔州告警,巡抚邵捷春檄乾摄府事。张献忠攻围二十余日,固守不下。督师杨嗣昌兵至,围始解。擢川东兵备佥事。成都陷,巡抚龙文光死,蜀人共推乾摄巡抚事。贼陷重庆,留其将刘廷举戍守。乾击走之,复其城。督师王应熊劾乾淫掠,夺职提讯。会蜀地大乱,诏命不至,乾行事如故。乃传檄远近,协力讨贼。廷举既败去,贼遣刘文秀等以数万众来攻,乾固守。曾英等援兵至,贼败还。及献忠死,其党孙可望等南奔,大清兵追至重庆,乾战败而死。此段文字描述了马乾在四川的治理和抵抗外敌的经历,展现了其忠诚和勇敢。
席上珍,姚安人。崇祯中,举于乡。磊落尚节义,闻孙可望、李定国等入云南,与姚州知州何思、大姚举人金世鼎据姚安城拒守。可望遣张虎攻陷之,世鼎自杀,上珍、思被执至昆明。可望呵之,上珍厉声曰:‘我大明忠臣,肯为若屈耶!’可望怒,命引出斩之,大骂不绝,遂磔于市。思亦不屈死。此段文字描述了席上珍的忠诚和节义,他在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时,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
有孔师程者,昆明人,以从事得官。至是纠合晋宁、呈贡诸州县,起兵拒贼。定国率众奄至,师程遁,晋宁知州石阡冷阳春、呈贡知县嘉兴夏祖训并死之。晋宁举人段伯美,诸生余继善、耿希哲助阳春城守,亦殉难。贼陷富民,贡生李开芳妻及二子俱赴井死。开芳走至松花坝自经,其友王朝贺掩埋讫,亦自经。在籍知县陈昌裔不受伪职,为贼杖死。楚雄举人杜天祯,初佐杨畏知拒沙贼,频有功。后畏知督兵击可望败绩,天祯闻之即自尽。临安之陷,进士廖履亨赴水死。此段文字描述了孔师程等人在面对外敌入侵时的英勇抵抗和牺牲。
徐道兴,睢州人。崇祯末,官云南都司经历,署师宗州事,廉洁爱民。孙可望等入云南,破曲靖。巡按罗国瓛方按部其地,与知府焦润生被执。可望欲降之,国瓛不屈,携至昆明,自焚死。润生亦不屈死。道兴见贼逼,集士民谕之曰:‘力薄兵寡,不能抗贼,吾死分也。若等可速去。’民请偕行,道兴厉声曰:‘封疆之臣死封疆,吾将安之!’众雨泣辞去。舍中止一仆,出俸金二锭授之曰:‘一以赐汝,一买棺敛我。’仆大哭,请从死。道兴曰:‘尔死,谁收吾骨?’仆叩头号泣乃去。及贼入署,令出迎其将。道兴大骂,掷酒杯击之,骂不绝口,遂被杀。此段文字描述了徐道兴的忠诚和勇敢,他在面对敌人的威胁时,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
国瓛,嘉定州人,崇祯十六年进士。润生,修撰竑子。同时张朝纲,广通人,由贡生授浑源州同知,解职归。可望等兵至,与共妻冯并缢死,子诸生耀葬亲讫,亦缢死。此段文字描述了国瓛、润生、张朝纲等人在面对外敌入侵时的英勇抵抗和牺牲。
刘廷标,字霞起,上杭人。王运开,字子朗,夹江人。廷标由贡生历永昌府通判。运开举于乡,授永昌推官。沙定洲之乱,黔国公沐天波走永昌。及孙可望等入云南,驰檄谕天波降。时运开摄监司事,廷标摄府事,方发兵守澜沧,而天波将遣子纳款,谕两人以印往。两人坚不予,各遣家人走腾越。永昌士民闻贼所至屠戮,号泣请运开纳款纾祸,运开不可,慰遣之。又诣廷标,廷标亦不可,众大哭。廷标取毒酒将饮,乃散去。两人相谓曰:‘众情如此,吾辈惟一死自靖耳。’是夕,运开先自经。廷标闻之曰:‘我老当先死,王乃先我。’遂沐浴,赋诗三章,亦自经。两家子弟自腾越来奔丧,厝毕复返。可望等重两人死节,求其后,或以运开弟运闳对,即聘之。行至潞江,谓其仆曰:‘吾兄弟可异趣耶!吾死,若收吾骨与兄合葬。’遂跃入江死。此段文字描述了刘廷标、王运开等人在面对外敌入侵时的英勇抵抗和牺牲,展现了他们的忠诚和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