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沈括(1031年-1095年),北宋时期的著名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沈括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涵盖天文学、地理学、数学、物理学等多个领域,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年代:成书于北宋(约11世纪)。
内容简要:《梦溪笔谈》是沈括的科学笔记和研究成果的总结,内容涵盖天文、物理、气象、矿物学、医学等各个领域。书中涉及了沈括在各个领域的创新思考与实验,尤其是他对自然现象的科学解释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分析。沈括在书中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科学原理,如通过对天文现象的观测,提出了早期的地球自转和天体运动理论。此书是中国古代科技史的经典之一,也为后世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梦溪笔谈-谬误谲诈附-原文
丁晋公之逐,土大夫远嫌,莫敢与之通声问。
一日,忽有一书与执政。
执政得之,不敢发,立具上闻。
洎发之,乃表也,深自叙致,词颇哀切。
其间两句曰:‘虽迁陵之罪大,念立主之功多。’
遂有北还之命。
谓多智变,以流人无因达章秦,遂托为执政书。
度以上闻,因蒙宽宥。
段成式《酉阳杂俎》记事多诞。
其间叙草木异物,尤多谬妄。
率记异国所出,欲无根柢。
如云‘一木五香:根旃檀,节沉香,花鸡舌,叶藿,胶薰陆。’
此尤谬。
旃檀与沉香,两木元异。
鸡舌即今丁香耳,今药品中所用者亦非。
藿香自是草叶,南方至多。
薰陆,小木而大叶,海南亦有薰陆,乃其胶也,今谓之乳头香。
五物迥殊,元非同类。
包孝肃尹京,号为明察。
有编民犯法,当杖脊。
吏受赇,与之约曰:‘今见尹,必付我责状。汝第呼号自辩,我与汝分此罪。汝决杖,我亦决杖。’
既而包引囚问毕,果付吏责状。
囚如吏言,分辩不已。
吏大声诃之曰:‘但受脊杖出去,何用多言!’
包谓其市权,捽吏于庭,杖之十七。
特宽囚罪,止从杖坐,以抑吏势。
不知乃为所卖,卒如素约。
小人为奸,固难防也。
孝肃天性峭严,未尝有笑容,人谓‘包希仁笑比黄河清’。
李溥为江、淮发运使,每歳奏计,则以大船载东南美货,结纳当途,莫知纪极。
章献太后垂帘时,溥因奏事,盛称浙茶之美,云:‘自来进御,唯建州饼茶,而浙茶未尝修贡。本司以羡余钱买到数千斤,乞进入内。’
自国门挽船而入,称进奉茶纲,有司不敢问。
所贡余者,悉入私室。
溥晚年以贿败,窜谪海州。
然自此遂为发运司歳例,每发运使入奏,舳舻蔽川,自泗州七日至京。
余出使淮南时,见有重载入汴者,求得其籍,言两浙笺纸三暖船,他物称是。
海物有车渠,蛤属也,大者如箕,背有渠垄,如蚶壳,故以为器,致如白玉。
生南海。
《尚书大传》曰:‘文王囚于羑里,散宜生得大贝,如车渠以献纣。’
郑康成乃解之曰:‘渠,车罔也。’
盖康成不识车渠,谬解之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梦溪笔谈-谬误谲诈附-译文
丁晋公被驱逐后,士大夫们为了避嫌,没有人敢与他互通声气。有一天,突然有一封信寄给了执政。执政收到信后,不敢打开,立刻呈报给了上级。等到上级打开信,发现是一封奏表,信中深刻地叙述了自己的处境,言辞非常哀切。其中有两句说:‘虽然迁陵之罪很大,但想起立主之功很多。’于是有了北归的命令。因为他多智谋,变化多端,知道流放的人无法直接传达给章秦,于是托执政写信。估计上级已经知道了这件事,因此得到了宽恕。
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记载了很多荒诞的事情。其中关于草木异物的描述,尤其多错误。他通常记载异国他乡所出产的东西,却没有任何根据。比如他说‘一木五香:根是旃檀,节是沉香,花是鸡舌,叶是藿,胶是薰陆。’这尤其错误。旃檀和沉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树木。鸡舌就是现在的丁香,现在药品中使用的也不是。藿香本身就是草的叶子,南方特别多。薰陆是一种小树,叶子大,海南也有薰陆,它的树脂被称为乳头香。这五种东西完全不同,根本不是同一类。
包孝肃在京城担任尹,以明察著称。有一个编户的百姓犯了法,应当杖责。官吏收受了贿赂,与百姓约定说:‘现在见到尹,我一定给你写一份责状。你只管大声呼喊为自己辩护,我会帮你分担这份罪责。你挨打,我也会挨打。’后来包孝肃审问了囚犯,果然给了官吏责状。囚犯按照官吏的话,不停地分辩。官吏大声呵斥他说:‘只管挨打出去,还有什么好说的!’包孝肃认为这是官吏在利用职权,当众将官吏揪到庭中,打了十七下。特别宽恕了囚犯的罪行,只让他受罚坐牢,以此来压制官吏的势力。但他不知道自己被官吏欺骗了,最终仍然按照原来的约定行事。小人作奸,确实很难防范。包孝肃天性严厉,从未有笑容,人们说‘包希仁笑比黄河清’。
李溥担任江淮发运使,每年上奏时,都乘坐大船装载东南地区的精美货物,结交权贵,不知节制。章献太后垂帘听政时,李溥趁机上奏,极力称赞浙江茶叶的美味,说:‘自古以来进贡的,只有建州的饼茶,而浙江的茶叶从未进贡过。本司用剩余的钱买了几千斤,请求进贡。’他从国门开始拉船进入,声称是进贡的茶叶,有关部门不敢过问。所进贡的茶叶中多余的,都进入了他的私人房间。李溥晚年因为贿赂被揭露,被贬谪到海州。然而从此以后,成为发运司的惯例,每年发运使上奏时,船只众多,从泗州到京城要七天才到。我在出使淮南时,看到有重载的船只进入汴京,我查到了船只的登记,说是两浙的笺纸三艘暖船,其他物品也是这样。
海中的物品有车渠,属于蛤蜊类,大的像簸箕,背面有沟槽,像蚶壳,因此被用来制作器物,质地像白玉。产自南海。《尚书大传》中说:‘文王被囚禁在羑里,散宜生得到了大贝,像车渠一样献给纣王。’郑康成解释说:‘渠,是车罔。’但康成不认识车渠,所以错误地解释了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梦溪笔谈-谬误谲诈附-注解
丁晋公:丁谓,北宋时期的一位政治家,因权谋过甚,被贬官。
土大夫:指古代的士大夫阶层,即有文化、有地位的知识分子。
执政:古代官职,指掌管政务的高级官员。
洎:及,等到。
表: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向上级表达意见或请求。
深自叙致:深刻地表达自己的心情。
词颇哀切:言辞非常哀伤。
迁陵之罪大:指被贬官的罪行很大。
立主之功多:指对国家的贡献很多。
流人:指被流放的官员。
达章秦:指向皇帝上书。
段成式:唐代文学家,著有《酉阳杂俎》。
诞:荒诞不经,不真实。
草木异物:指各种奇异的植物和动物。
谬妄:错误荒谬。
旃檀:一种香木,又称檀香。
沉香:一种名贵的香木。
鸡舌:一种植物,现称为丁香。
藿香:一种香草。
薰陆:一种香木,又称乳香树。
包孝肃:包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清官。
尹京:担任京城的长官。
编民:指编入户籍的平民。
杖脊:古代的一种刑罚,用杖击打人的背部。
赇:贿赂。
市权:指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捽:揪住。
孝肃天性峭严:包拯性格严厉,天性如此。
包希仁笑比黄河清:形容包拯很少笑,他的笑容比黄河的水还清澈,意指非常罕见。
李溥:北宋时期的一位官员。
发运使:古代官职,负责运输和分配物资。
羡余钱:指多余的财政收入。
进御:进贡给皇帝。
笺纸:古代的一种书写用纸。
暖船:指装满货物的船只。
车渠:一种贝类,其壳可制作成器物。
蛤属:蛤类动物。
渠垄:指车渠壳上的凹槽。
蚶壳:蛤类动物的壳。
致如白玉:其质地如白玉一般。
《尚书大传》:古代儒家经典之一。
文王囚于羑里:周文王被囚禁于羑里。
散宜生得大贝:散宜生得到一个大贝。
以献纣:献给商纣王。
郑康成:郑玄,东汉时期的经学家。
车罔:古代的一种网。
谬解:错误地解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梦溪笔谈-谬误谲诈附-评注
丁晋公之逐,土大夫远嫌,莫敢与之通声问。
此句描绘了丁晋公被逐出朝廷后,士大夫们为了避免嫌疑,不敢与他有任何联系。‘逐’字用得巧妙,不仅指逐出,还隐含了被排斥、孤立之意。‘远嫌’则表现了当时社会人际关系的微妙,以及对权力的敬畏。
一日,忽有一书与执政。
‘一日’突出了事件的突然性,‘忽’字则强调了书的出现令人意外。‘与执政’表明此书的重要性,执政者对其高度重视。
执政得之,不敢发,立具上闻。
‘执政得之’说明此书被执政者所得,‘不敢发’则反映了执政者内心的犹豫和恐惧。‘立具上闻’则表明执政者还是决定将此事上报,显示出一定的责任感。
洎发之,乃表也,深自叙致,词颇哀切。
‘洎发之’指执政者最终决定发出此表,‘乃表也’说明此表非同寻常。‘深自叙致’表明表中内容详尽,‘词颇哀切’则描绘了表中的情感色彩,表达了对丁晋公的同情。
其间两句曰:‘虽迁陵之罪大,念立主之功多。’
这两句诗用得非常巧妙,既表达了对丁晋公过去错误的承认,又突出了他对国家立下的功绩。‘迁陵之罪’指丁晋公曾经的过错,‘立主之功’则强调了他的贡献。这样的表达既委婉又有力。
遂有北还之命。
‘遂’字表明事情的发展顺理成章,‘北还之命’则说明丁晋公得到了赦免,得以返回北方。
谓多智变,以流人无因达章秦,遂托为执政书。
这句话解释了丁晋公之所以能够得到赦免的原因,即他善于变通,利用流人无因达章秦的机会,通过执政者的书来传达自己的意愿。
度以上闻,因蒙宽宥。
‘度’字表明丁晋公对执政者的决策有一定的预判,‘以上闻’则说明他的预测是正确的。‘因蒙宽宥’则表明他最终得到了宽恕。
段成式《酉阳杂俎》记事多诞。
‘记事多诞’指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记载了许多奇异的故事,‘诞’字带有夸张的意味,表现了作者对奇异事物的兴趣。
其间叙草木异物,尤多谬妄。
这句话指出了《酉阳杂俎》中记载的草木异物多有不实之处,‘谬妄’一词强调了其错误性。
如云‘一木五香:根旃檀,节沉香,花鸡舌,叶藿,胶薰陆。’此尤谬。
此句列举了《酉阳杂俎》中的一则谬误,指出旃檀、沉香、鸡舌、藿香、薰陆五种物质并非同类,作者对它们的描述存在错误。
旃檀与沉香,两木元异。
这句话进一步说明了旃檀和沉香是两种不同的树木,作者对它们的区分是正确的。
鸡舌即今丁香耳,今药品中所用者亦非。
这句话纠正了《酉阳杂俎》中对鸡舌的描述,指出鸡舌实际上是丁香,而现代药品中使用的并非鸡舌。
藿香自是草叶,南方至多。
这句话说明了藿香是一种草叶,在南方地区非常常见。
薰陆,小木而大叶,海南亦有薰陆,乃其胶也,今谓之乳头香。
这句话对薰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指出它是一种小木,叶子很大,海南地区也有,其胶被称为乳头香。
五物迥殊,元非同类。
这句话总结了前文,强调了五种物质之间的差异,它们并非同类。
包孝肃尹京,号为明察。
这句话介绍了包孝肃的职位和名声,‘号为明察’表明他是一位非常明智和公正的官员。
有编民犯法,当杖脊。
这句话描述了一个编民犯法的情景,‘当杖脊’则说明他应该受到杖刑。
吏受赇,与之约曰:‘今见尹,必付我责状。汝第呼号自辩,我与汝分此罪。汝决杖,我亦决杖。’
这句话描绘了吏接受贿赂并与犯法者达成协议的情景,‘赇’字表明了贿赂的存在,‘约’字则说明了双方之间的约定。
既而包引囚问毕,果付吏责状。
‘既而’指过了一段时间,‘包引囚问毕’表明包孝肃已经审问了囚犯,‘果付吏责状’则说明他确实将责任状交给了吏。
囚如吏言,分辩不已。
这句话说明了囚犯按照吏的指示进行分辩,但并未停止。
吏大声诃之曰:‘但受脊杖出去,何用多言!’
吏大声斥责囚犯,要求他接受惩罚并离开,不要多言。
包谓其市权,捽吏于庭,杖之十七。
‘包谓其市权’表明包孝肃认为吏的行为是在利用权力,‘捽吏于庭’则说明他将吏带到庭上,‘杖之十七’则表明他打了吏十七下。
特宽囚罪,止从杖坐,以抑吏势。
这句话说明了包孝肃对囚犯的处罚,‘特宽囚罪’表明他对囚犯的处罚较为宽容,‘止从杖坐’则说明囚犯只是受到了坐杖的惩罚,‘以抑吏势’则表明他这样做是为了抑制吏的势力。
不知乃为所卖,卒如素约。
这句话表明包孝肃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被吏欺骗,最终按照之前的约定行事。
小人为奸,固难防也。
这句话总结了整个事件,指出小人行奸很难防范。
孝肃天性峭严,未尝有笑容,人谓‘包希仁笑比黄河清’。
这句话描述了包孝肃的性格特点,‘峭严’表明他性格严肃,‘未尝有笑容’则说明他很少笑,‘包希仁笑比黄河清’则是一个比喻,表明他的笑容非常难得。
李溥为江、淮发运使,每歳奏计,则以大船载东南美货,结纳当途,莫知纪极。
这句话介绍了李溥的职位和他在任期间的行为,‘每歳奏计’表明他每年都要上报工作,‘结纳当途’则说明他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取利益。
章献太后垂帘时,溥因奏事,盛称浙茶之美,云:‘自来进御,唯建州饼茶,而浙茶未尝修贡。本司以羡余钱买到数千斤,乞进入内。’
这句话描述了李溥在章献太后垂帘时的一次奏事,他夸大了浙茶的美味,并请求将浙茶进贡。
自国门挽船而入,称进奉茶纲,有司不敢问。
这句话说明了李溥如何将茶纲运入国门,并声称是进贡,使得有司不敢过问。
所贡余者,悉入私室。
这句话表明李溥将进贡的茶叶余下的部分全部占为己有。
溥晚年以贿败,窜谪海州。
这句话说明了李溥晚年因为贿赂被揭露,最终被贬谪到海州。
然自此遂为发运司歳例,每发运使入奏,舳舻蔽川,自泗州七日至京。
这句话指出了李溥的行为成为了发运司的惯例,每年发运使进京时都会带来大量的货物。
余出使淮南时,见有重载入汴者,求得其籍,言两浙笺纸三暖船,他物称是。
这句话说明了作者在出使淮南时所见到的情景,‘重载入汴’表明有大量的货物被运往汴京,‘两浙笺纸三暖船’则说明货物的种类和数量。
海物有车渠,蛤属也,大者如箕,背有渠垄,如蚶壳,故以为器,致如白玉。
这句话描述了车渠这种海生物的特征,‘蛤属也’表明它属于蛤类,‘背有渠垄’则描述了它的形状,‘如蚶壳’则是对其形状的进一步说明,‘故以为器’则表明人们利用它的形状制作器物,‘致如白玉’则形容了器物的精美。
生南海。
这句话说明了车渠的产地,即南海。
《尚书大传》曰:‘文王囚于羑里,散宜生得大贝,如车渠以献纣。’
这句话引用了《尚书大传》中的记载,讲述了文王被囚禁时,散宜生得到大贝的故事。
郑康成乃解之曰:‘渠,车罔也。’盖康成不识车渠,谬解之耳。
这句话说明了郑康成对‘渠’字的解释,‘车罔’是对‘渠’字的错误解读,‘盖康成不识车渠’则表明郑康成对车渠并不了解,‘谬解之耳’则是对他解释的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