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梦溪笔谈-讥谑

作者: 沈括(1031年-1095年),北宋时期的著名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沈括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涵盖天文学、地理学、数学、物理学等多个领域,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年代:成书于北宋(约11世纪)。

内容简要:《梦溪笔谈》是沈括的科学笔记和研究成果的总结,内容涵盖天文、物理、气象、矿物学、医学等各个领域。书中涉及了沈括在各个领域的创新思考与实验,尤其是他对自然现象的科学解释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分析。沈括在书中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科学原理,如通过对天文现象的观测,提出了早期的地球自转和天体运动理论。此书是中国古代科技史的经典之一,也为后世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梦溪笔谈-讥谑-原文

石曼卿为集贤校理,微行倡馆。

为不逞者所窘。

曼卿醉与之校,为街司所录。

曼卿诡怪不羁,谓主者曰:

“只乞就本厢科决,欲诘旦归馆供职。”

厢帅不喻其谑,曰:

“此必三馆吏人也。”

杖而遣之。

旧日官为中允者极少,唯老于幕官者。

累资方至,故为之者多潦倒之人。

近歳州县官进用者,多除中允。

遂有“冷中允”、“热中允”。

又集贤院修撰,旧多以馆阁久次者为之。

近歳有自常官超授要任,未至从官者多除修撰。

亦有“冷撰”、“热撰”。

时人谓“热中允不博冷修撰。”

司马相如叙上林诸水曰:

丹水、紫渊,灞、浐、泾、渭,“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

“灏溔潢漾”,”东注太湖。”

李善注:

“太湖,所谓震泽。”

按八水皆入大河,如何得东注震泽?

又白乐天《长恨歌》云: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峨嵋在嘉州,与幸蜀路全无交涉。

杜甫《武侯庙柏》诗云: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太细长乎?

防风氏身广九亩,长三尺,姬室亩广六尺,九亩乃五丈四尺,

如此防风之身,乃一饼餤耳。

此亦文章之病也。

梅询为翰林学士,一日,书诏颇多,属思甚苦,操觚循阶而行,

忽见一老卒,卧于日中,欠伸甚适。

梅忽叹曰:

“畅哉!”

徐问之曰:

“汝识字乎?”

曰:

“不识字。”

梅曰:

“更快活也!”

馆阁每夜轮校官一人直宿,如有故不宿,

则虚其夜,谓之“豁宿”。

故事,豁宿不得过四,至第五日即须入宿。

遇豁宿,例于宿历名位下书:

“腹肚不安,免宿。”

故馆阁宿历,相传谓之“害肚历”。

尝有一名公,初任县尉,有举人投书索米,

戏为一诗答之曰:

“五贯九百五十俸,省钱请作足钱用。

妻儿尚未厌糟糠,僮仆岂免遭饥冻?

赎典赎解不曾休,吃酒吃肉何曾梦?

为报江南痴秀才,更来谒索觅甚瓮。”

熙宁中,例增选人俸钱,不复有五贯九百俸者,

此实养廉隅之本也。

吴人多谓梅子为“曹公”,

以其尝望梅止渴也。

又谓鹅为“右军”,

以其好养鹅也。

有一士人遗人醋梅与燖鹅,

作书云:

“醋浸曹公一甏,汤燖右军两只,

聊备于馔。”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梦溪笔谈-讥谑-译文

石曼卿担任集贤校理一职,他常常私下里去倡馆游玩。有一次,他被一些不怀好意的人围困。石曼卿喝醉后与他们争论,结果被街上的官差抓了起来。石曼卿行为古怪,不拘小节,他对负责人说:‘只求您就地在原地处理我,我想明天一早回去继续上班。’厢帅不明白他在开玩笑,说:‘这一定是三馆的官员。’于是用杖打了他一顿,然后让他走了。

过去担任中允的官员很少,只有那些在幕府工作多年的老官员。他们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得到这个职位,因此很多落魄的人才去担任这个职位。近年来,州县的官员晋升后,很多人被任命为中允。因此有了‘冷中允’和‘热中允’的说法。集贤院的修撰,过去常常由在馆阁工作多年的官员担任。近年来,有些从普通官员直接晋升重要职务的人,未担任过从官的,也多被任命为修撰。也有‘冷撰’和‘热撰’的说法。当时的人说‘热中允不如冷修撰’。

司马相如在叙述上林苑的众多水系时说:丹水、紫渊,灞水、浐水、泾水、渭水,‘八川分流,各走各的路,形态各异’,‘水波浩渺,广阔无垠’,‘向东流入太湖。’李善注解:‘太湖,就是所说的震泽。’按照八水的流向,它们都应该流入黄河,怎么会向东流入震泽呢?又比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写道:‘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峨眉山在嘉州,与去蜀地的路完全没有关系。杜甫在《武侯庙柏》一诗中写道:‘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四十围应该是直径七尺,难道不会太细长了吗?防风氏的身子宽九亩,长三尺,姬室亩宽六尺,九亩是五丈四尺,这样的防风氏身体,就像一块饼一样。这也是文章中的错误。

梅询担任翰林学士时,有一天,他要写很多诏书,非常苦恼,拿着笔在台阶上走来走去。突然看到一位老士兵躺在阳光下,伸懒腰的样子非常舒服。梅询突然感叹道:‘真畅快啊!’然后他问老士兵:‘你会识字吗?’老士兵说:‘不会。’梅询说:‘那你更快活了!’

馆阁每晚轮流安排一名官员值班,如果因为特殊情况不能值班,那晚就空着,这叫做‘豁宿’。按照惯例,连续四次‘豁宿’后,第五天就必须值班。遇到‘豁宿’,通常会在值班记录簿上写下:‘腹肚不适,免宿。’因此,馆阁的值班记录簿被传称为‘害肚历’。

曾经有一位官员,刚被任命为县尉,有位举人写信来要米,他开玩笑写了一首诗回信说:‘五贯九百五十文的俸禄,省下的钱用来当足钱用。妻子孩子还没有厌倦粗茶淡饭,仆人怎能避免饥寒?赎回典当的东西和解除抵押的事情从未停止,喝酒吃肉的事情从未梦到过?告诉江南的傻秀才,再来请求时,就问他要什么瓮。’熙宁年间,按照惯例增加了官员的俸禄,已经没有了五贯九百文的俸禄,这实际上是用来培养官员廉洁的根本。

吴地的人们把梅子称为‘曹公’,因为他曾经望梅止渴。又把鹅称为‘右军’,因为他喜欢养鹅。有位士人送人醋梅和炖鹅,写信说:‘用醋浸泡曹公一罐,用汤炖右军两只,聊备饭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梦溪笔谈-讥谑-注解

石曼卿:石曼卿,北宋时期文学家,字子重,号曼卿。曾任集贤校理,是当时文学界的知名人物。

集贤校理:集贤校理,宋代官职,掌管图书、编纂史书等。

微行倡馆:微行,指私下出行;倡馆,指酒馆。

不逞者:不逞者,指行为不端的人。

窘:窘,使困窘,使为难。

校:校,争论。

街司:街司,古代城市中的警察机构。

录:录,逮捕。

诡怪不羁:诡怪,奇特怪异;不羁,不受拘束。

主者:主者,主管之人。

三馆吏人:三馆,指国子监、太学、成均;吏人,指官府中的低级官员。

杖:杖,用杖打。

遣:遣,打发。

中允:中允,宋代官职,掌管皇帝的文书。

幕官:幕官,指地方官员。

累资:累资,积累资历。

州县官:州县官,指州县一级的地方官员。

进用:进用,晋升使用。

集贤院修撰:集贤院修撰,宋代官职,掌管图书、编纂史书等。

馆阁:馆阁,指国子监、太学、成均等教育机构。

司马相如:司马相如,西汉文学家,以《子虚赋》等赋作闻名。

上林诸水:上林,指上林苑,古代皇家园林;诸水,指上林苑中的多条河流。

丹水:丹水,古代河流名。

紫渊:紫渊,古代河流名。

灞:灞,古代河流名。

浐:浐,古代河流名。

泾:泾,古代河流名。

渭:渭,古代河流名。

八川分流:八川分流,指八条河流分别流向不同的地方。

灏溔潢漾:灏溔,形容水波荡漾。

太湖:太湖,中国最大的淡水湖。

李善:李善,唐代学者,注解《文选》。

震泽:震泽,即太湖。

峨嵋:峨嵋,山名,位于四川省。

旌旗:旌旗,古代军旗。

日色薄:日色薄,指太阳光不强。

防风氏:防风氏,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以力大著称。

姬室:姬室,古代宫室。

梅询:梅询,宋代文学家,曾任翰林学士。

翰林学士:翰林学士,宋代官职,掌管皇帝的文书。

属思:属思,思考。

操觚:操觚,指写文章。

循阶而行:循阶而行,顺着台阶走。

老卒:老卒,老年的士兵。

欠伸:欠伸,打哈欠。

适:适,舒适。

豁宿:豁宿,指没有轮到值宿。

故事:故事,旧例。

名位:名位,指名册上的位置。

腹肚不安:腹肚不安,指身体不适。

免宿:免宿,指免除值宿。

害肚历:害肚历,指记录豁宿的名册。

县尉:县尉,古代官职,掌管一县的治安。

举人:举人,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考试及第者。

索米:索米,向人借钱。

足钱用:足钱用,足够的钱使用。

糟糠:糟糠,指粗粮,比喻贫穷。

赎典赎解:赎典赎解,指用钱赎回抵押或被官府没收的物品。

熙宁:熙宁,宋神宗年号。

养廉隅:养廉隅,指培养廉洁的品质。

梅子:梅子,指梅树上的果实。

曹公:曹公,指曹操,因曹操曾望梅止渴的故事而得名。

鹅:鹅,一种家禽。

右军:右军,指王羲之,因其在军中任右军将军而得名。

醋梅:醋梅,用醋泡制的梅子。

燖鹅:燖鹅,用汤煮鹅。

馔:馔,食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梦溪笔谈-讥谑-评注

石曼卿为集贤校理,微行倡馆。为不逞者所窘。曼卿醉与之校,为街司所录。

此段文字描绘了石曼卿微服私访时遭遇的尴尬场面。‘微行倡馆’表明石曼卿身份的特殊性,‘不逞者所窘’则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正。‘曼卿醉与之校’展现了石曼卿酒后尚能保持风度的一面,‘为街司所录’则是对其遭遇的无奈描述。

曼卿诡怪不羁,谓主者曰:‘只乞就本厢科决,欲诘旦归馆供职。’厢帅不喻其谑,曰:‘此必三馆吏人也。’杖而遣之。

此段文字通过石曼卿的对话,展现了他的机智和幽默。‘诡怪不羁’形容石曼卿性格独特,‘谓主者曰’则是对其言辞的生动描绘。‘厢帅不喻其谑’表现了石曼卿与厢帅之间的矛盾,‘杖而遣之’则是对石曼卿遭遇的讽刺。

旧日官为中允者极少,唯老于幕官者。累资方至,故为之者多潦倒之人。

此段文字通过对中允官职的描述,反映了当时官场的现实。‘旧日官为中允者极少’表明中允官职的稀有,‘老于幕官者’则是对中允官职任职者的形象描绘。‘累资方至’和‘多潦倒之人’则揭示了官场中的一些潜规则。

近歳州县官进用者,多除中允。遂有‘冷中允’、‘热中允’。

此段文字说明了中允官职在近年来的变化。‘近歳州县官进用者,多除中允’表明中允官职的普及,‘冷中允’、‘热中允’则是对中允官职的不同评价。

又集贤院修撰,旧多以馆阁久次者为之。近歳有自常官超授要任,未至从官者多除修撰。

此段文字继续说明了集贤院修撰官职的变化。‘旧多以馆阁久次者为之’表明修撰官职的传承性,‘近歳有自常官超授要任’则是对修撰官职选拔方式的改变。

亦有‘冷撰’、‘热撰’。

此段文字通过‘冷撰’、‘热撰’的对比,反映了当时官场对修撰官职的不同看法。

时人谓‘热中允不博冷修撰。’

此段文字是对当时官场风气的一种讽刺,‘热中允’、‘冷修撰’的对比,揭示了官场中人们对官职的不同追求。

司马相如叙上林诸水曰:丹水、紫渊,灞、浐、泾、渭,‘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灏溔潢漾’,‘东注太湖。’

此段文字是对司马相如《上林赋》中关于八川的描述的引用。‘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展现了八川的壮丽景象,‘灏溔潢漾’、‘东注太湖’则是对八川的生动描绘。

李善注:‘太湖,所谓震泽。’按八水皆入大河,如何得东注震泽?

此段文字是对李善注的质疑。‘按八水皆入大河,如何得东注震泽?’反映了作者对地理知识的质疑。

又白乐天《长恨歌》云:‘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峨嵋在嘉州,与幸蜀路全无交涉。

此段文字是对白居易《长恨歌》中关于峨眉山的描述的质疑。‘峨嵋在嘉州,与幸蜀路全无交涉’表明作者对地理知识的了解。

杜甫《武侯庙柏》诗云:‘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太细长乎?

此段文字是对杜甫《武侯庙柏》中关于柏树的描述的质疑。‘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太细长乎?’反映了作者对文学作品中夸张手法的批评。

防风氏身广九亩,长三尺,姬室亩广六尺,九亩乃五丈四尺,如此防风之身,乃一饼餤耳。

此段文字是对《山海经》中关于防风氏的描述的质疑。‘如此防风之身,乃一饼餤耳’反映了作者对神话传说的质疑。

此亦文章之病也。

此句是对上述质疑的总结,认为这些质疑反映了文章中的问题。

梅询为翰林学士,一日,书诏颇多,属思甚苦,操觚循阶而行,忽见一老卒,卧于日中,欠伸甚适。

此段文字描绘了梅询在创作过程中的困境。‘书诏颇多,属思甚苦’表明梅询创作时的艰辛,‘忽见一老卒,卧于日中,欠伸甚适’则是对梅询创作困境的一种讽刺。

梅忽叹曰:‘畅哉!’徐问之:‘汝识字乎?’曰:‘不识字。’梅曰:‘更快活也!’

此段文字通过梅询与老卒的对话,展现了梅询对文学创作的看法。‘畅哉’、‘更快活也’表明梅询认为不识字的人更快乐,反映了作者对文学创作的独特见解。

馆阁每夜轮校官一人直宿,如有故不宿,则虚其夜,谓之‘豁宿’。

此段文字描述了馆阁中的一种特殊现象,‘轮校官一人直宿’表明馆阁中的工作制度,‘豁宿’则是对不宿的官员的一种称呼。

故事,豁宿不得过四,至第五日即须入宿。

此段文字说明了豁宿的规定,‘故事’表明这是传统习俗,‘豁宿不得过四’则是对豁宿次数的限制。

遇豁宿,例于宿历名位下书:‘腹肚不安,免宿。’故馆阁宿历,相传谓之‘害肚历’。

此段文字描述了豁宿时的特殊现象,‘腹肚不安,免宿’是对豁宿原因的一种幽默描述,‘害肚历’则是对豁宿记录的一种称呼。

尝有一名公,初任县尉,有举人投书索米,戏为一诗答之曰:‘五贯九百五十俸,省钱请作足钱用。妻儿尚未厌糟糠,僮仆岂免遭饥冻?赎典赎解不曾休,吃酒吃肉何曾梦?为报江南痴秀才,更来谒索觅甚瓮。’

此段文字描绘了一名县尉在处理举人索米事件时的幽默回应。‘五贯九百五十俸’、‘妻儿尚未厌糟糠’等词语,反映了当时官场的贫困和无奈。

熙宁中,例增选人俸钱,不复有五贯九百俸者,此实养廉隅之本也。

此段文字说明了熙宁年间对官员俸禄的调整,‘此实养廉隅之本也’表明调整俸禄的目的是为了养廉。

吴人多谓梅子为‘曹公’,以其尝望梅止渴也。又谓鹅为‘右军’,以其好养鹅也。

此段文字描述了吴地对梅子和鹅的别称。‘曹公’、‘右军’等称呼,反映了地方文化对事物的独特解读。

有一士人遗人醋梅与燖鹅,作书云:‘醋浸曹公一甏,汤燖右军两只,聊备于馔。’

此段文字描绘了一位士人送礼物时的幽默描述。‘醋浸曹公一甏,汤燖右军两只’是对礼物的一种生动描绘,‘聊备于馔’则是对礼物用途的一种说明。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梦溪笔谈-讥谑》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027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