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沈括(1031年-1095年),北宋时期的著名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沈括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涵盖天文学、地理学、数学、物理学等多个领域,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年代:成书于北宋(约11世纪)。
内容简要:《梦溪笔谈》是沈括的科学笔记和研究成果的总结,内容涵盖天文、物理、气象、矿物学、医学等各个领域。书中涉及了沈括在各个领域的创新思考与实验,尤其是他对自然现象的科学解释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分析。沈括在书中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科学原理,如通过对天文现象的观测,提出了早期的地球自转和天体运动理论。此书是中国古代科技史的经典之一,也为后世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梦溪笔谈-艺文三-原文
士人刘克博观异书。
杜甫诗有“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
世之说者,皆谓夔、峡间至今有鬼户,乃夷人也,其主谓之鬼主,然不闻有“乌鬼”之说。
又鬼户者,夷人所称,又非人家所养。
克乃按《夔州图经》,称峡中人谓鸬鹚为“乌鬼”。
蜀人临水居者,皆养鸬鹚,绳系其颈,使之捕鱼,得鱼则倒提出之,至今如此。
余在蜀中,见人家有养鸬鹚使捕鱼,信然,但不知谓之乌鬼耳。
和鲁公凝有艳词一编,名《香奁集》。
凝后贵,乃嫁其名为韩渥,今世传韩渥《香奁集》,乃凝所为也。
凝生平著述,分为《演纶》《游艺》《孝悌》《疑狱》《香奁》《籯金》六集,自为《游艺集序》云:“余有《香奁》《籯金》二集,不行于世。”
凝在政府,避议论,讳其名又欲后人知,故于《游艺集序》实之,此凝之意也。
余在秀州,其曾孙和惇家藏诸书,皆鲁公旧物,未有印记,甚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梦溪笔谈-艺文三-译文
士人刘克博阅读了不同的书籍。杜甫的诗中有句‘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世上有的人说,夔州、峡州之间至今还有鬼户,那些人被认为是夷人,他们的首领被称为鬼主,但是并没有听说过‘乌鬼’的说法。鬼户这个词是夷人称呼的,并不是人家养的。刘克于是查阅了《夔州图经》,上面说峡州的人把鸬鹚称为‘乌鬼’。蜀地靠近水边居住的人,都养鸬鹚,用绳子拴住它们的脖子,让它们捕鱼,捕到鱼就倒提出来,至今还是这样。我在蜀地的时候,看到有人家养鸬鹚来捕鱼,确实如此,但不知道它们被称为乌鬼。
和鲁公凝有一本名为《香奁集》的艳词集。后来和凝地位显贵,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韩渥,现在世人流传的韩渥的《香奁集》,其实是和凝所作。和凝一生著述,分为《演纶》、《游艺》、《孝悌》、《疑狱》、《香奁》、《籯金》六集,他自己为《游艺集》写了序言说:‘我有《香奁》、《籯金》两集,没有流传于世。’和凝在政府任职时,为了避免被人议论,避讳自己的名字,但又想让后人知道,所以在《游艺集序》中实际上提到了这些,这就是和凝的用意。我在秀州的时候,和凝的曾孙和惇家里收藏了许多书籍,都是鲁公的旧物,上面没有印记,保存得很完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梦溪笔谈-艺文三-注解
士人:指有学问、有文化的人,古代指读书人。
刘克:人名,此处指某位刘克。
博观:广泛地观察、研究。
异书:指不同寻常、非主流的书籍。
杜甫:唐代著名诗人。
乌鬼:古代民间传说中的一种鬼怪,此处指一种鸟类。
夔、峡间:指夔州和峡州之间,今重庆市一带。
夷人:古代对非汉族人的称呼。
鬼主:古代夷人传说中的鬼神之主。
鸬鹚:一种水鸟,善于捕鱼。
蜀人:指蜀地的人,即今四川省一带的人。
临水居:指靠近水边居住。
演纶:古代文体,指论述经纶大事的文章。
游艺:指游历和艺术。
孝悌: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
疑狱:指可疑的狱案。
香奁集:古代文学集名,收录了一些艳情诗。
籯金:古代指收藏的金银财宝。
韩渥:人名,此处指韩渥。
秀州:古代地名,今浙江省嘉兴市一带。
和惇:人名,此处指和惇。
印记:指印章,此处指藏书上的印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梦溪笔谈-艺文三-评注
士人刘克博观异书,开篇即点明主题,表明刘克博对于异书有着浓厚的兴趣,这反映了刘克博博学多才,对古代文化有着深厚的探索精神。
杜甫诗‘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中的‘乌鬼’一词,历来有争议。世人之说,将‘乌鬼’与夔、峡间的鬼户联系起来,认为鬼户是夷人,其主称之为鬼主,然而并无‘乌鬼’的记载。刘克博通过查阅《夔州图经》,发现峡中人将鸬鹚称为‘乌鬼’,揭示了‘乌鬼’的真正含义,体现了刘克博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敏锐的观察力。
‘蜀人临水居者,皆养鸬鹚,绳系其颈,使之捕鱼,得鱼则倒提出之,至今如此。’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蜀地养鸬鹚捕鱼的场景,展现了古代蜀地人民的智慧和生活方式。刘克博的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古代蜀地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和鲁公凝有艳词一编,名《香奁集》’这句话介绍了和鲁公凝的《香奁集》,表明和鲁公凝在文学上有着较高的成就。‘凝后贵,乃嫁其名为韩渥’则说明和鲁公凝在后世名声显赫,被后人尊称为韩渥。
‘今世传韩渥《香奁集》,乃凝所为也’这句话表明《香奁集》实际上是由和鲁公凝所著,而非韩渥。这也反映了古代文学作品的传承过程中,名字的变迁和混淆。
‘凝生平著述,分为《演纶》《游艺》《孝悌》《疑狱》《香奁》《籯金》六集’这句话介绍了和鲁公凝的生平著述,表明他在多个领域都有所涉猎,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
‘自为《游艺集序》云:“余有《香奁》《籯金》二集,不行于世。”’这句话揭示了和鲁公凝在《游艺集序》中表达的真实意图,即他有意隐瞒自己的名字,同时又希望后人能够了解他的真实身份。
‘余在秀州,其曾孙和惇家藏诸书,皆鲁公旧物,未有印记,甚完’这句话表明和鲁公凝的著作在后世得以保存,反映了古代文献的传承和保存的重要性。刘克博的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古代文学和和鲁公凝的生平事迹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