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梦溪笔谈-艺文一

作者: 沈括(1031年-1095年),北宋时期的著名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沈括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涵盖天文学、地理学、数学、物理学等多个领域,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年代:成书于北宋(约11世纪)。

内容简要:《梦溪笔谈》是沈括的科学笔记和研究成果的总结,内容涵盖天文、物理、气象、矿物学、医学等各个领域。书中涉及了沈括在各个领域的创新思考与实验,尤其是他对自然现象的科学解释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分析。沈括在书中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科学原理,如通过对天文现象的观测,提出了早期的地球自转和天体运动理论。此书是中国古代科技史的经典之一,也为后世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梦溪笔谈-艺文一-原文

欧阳文忠常爱林逋诗“草泥行郭索,云木叫钩辀”之句,文忠以谓语新而属对新切。

钩辀,鹧鸪声也,李群玉诗云:“方穿诘曲崎岖路,又听钩辀格磔声。”郭索,蟹行貌也。

扬雄《太玄》曰:“蟹之郭索,用心躁也。”

韩退之集中《罗池神碑铭》有“春与猿吟兮秋与鹤飞”,今验石刻,乃“春与猿吟兮秋鹤与飞。”古人多用此格,如《楚词》:“吉日兮辰良”,又“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盖欲相错成文,则语势矫健耳。

杜子美诗:“红飰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此亦语反而意全。

韩退之《雪诗》:“舞镜鸾窥沼,行天马度桥。”亦效此体,然稍牵强,不若前人之语浑成也。

诗人以诗主人物,矿虽小诗,莫不埏蹂极工而后已。所谓旬锻月炼者,信非虚言。

小说崔护《题城南诗》,其始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以其意未全,语未工,改第三句曰:“人面只今何处在。”至今传此两本,唯《本事诗》作“只今何处在。”唐人工诗,大率多如此,虽有两“今”字,不恤也,取语意为主耳,后人以其有两“今”字,只多行前篇。

唐人作富贵诗,多纪其奉养器服之盛,乃贫眼所惊耳,如贯休《富贵曲》云:“刻成筝柱雁相挨。”此下里鬻弹者皆有之,何足道哉!又韦楚老《蚊诗》云:“十幅红绡围夜玉。”十幅红绡为帐,方不及四五尺,不知如何伸脚?此所谓不曾近富儿家。

王圣美治字学,演其义以为右文。古之字书,皆从左文。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如木类,其左皆从木。所谓右文者,如戋,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歹而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如此之类,皆以戋为义也。

王圣美为县令时,尚未知名,谒一达官,值其方与客谈《孟子》,殊不顾圣美。圣美窃哂其所论。久之,忽顾圣美曰:“尝读《孟子》否?”圣美对曰:“本生爱之,但都不晓其义。”主人问:“不晓何义?”圣美曰:“从头不晓。”主人问:“如何从头不晓?试言之。”圣美曰:“‘孟子见梁惠王’,已不晓此语。”达官深讶之,曰:“此有何奥义?”圣美曰:“既云孟子不见诸侯,因何见梁惠王?”其人愕然无对。

往歳士人多尚对偶为文。穆修、张景辈始为平文,当时谓之古文。穆、张尝同造朝,待旦于东华门外,方论文次,适见有奔马践死一犬,二人各记其事,以较工拙。穆修曰:“马逸,有黄犬遇蹄而毙。”张景曰:“有犬死奔马之下。”时文体新变,二人之语皆拙涩。当时已谓之工,传之至今。

古人诗有“风定花犹落”之句,以谓无人能对。王荆公以对“鸟鸣山更幽”。“鸟鸣山更幽”本宋王籍诗,元对“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上下句只是一意;“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则上句乃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荆公始为集句诗,多者至百韵,皆集合前人之句,语意对偶,往往亲切,过于本诗。后人稍稍有效而为者。

毗陵郡士人家有一女,姓李氏,方年十六歳,颇能诗,甚有佳句,吴人多得之。有《拾得破钱诗》云:“半轮残月掩尘埃,依稀犹有开元字。想得清光未破时,买尽人间不平事。”又有《弹琴诗》云:“昔年刚笑卓文君,岂信丝桐解误身。今日未弹心已乱,此心元自不由人。”虽有情致,乃非女子所宜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梦溪笔谈-艺文一-译文

欧阳文忠公非常喜欢林逋的诗句‘草泥行郭索,云木叫钩辀’,认为这句话语言新颖,对仗工整。‘钩辀’是指鹧鸪的叫声,李群玉的诗中有‘方穿诘曲崎岖路,又听钩辀格磔声’。‘郭索’形容蟹爬行的样子。扬雄在《太玄》中说:‘蟹之郭索,用心躁也。’

韩愈的《罗池神碑铭》中有‘春与猿吟兮秋与鹤飞’,但根据石刻来看,实际上是‘春与猿吟兮秋鹤与飞’。古人常用这种格式,比如《楚辞》中的‘吉日兮辰良’,还有‘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这种做法是为了使文章错落有致,语势更加矫健。杜甫的诗‘红飰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也是这种语言的反转,但意思完整。韩愈的《雪诗》‘舞镜鸾窥沼,行天马度桥’也是模仿这种体例,但稍显牵强,不如前人的语言自然。

诗人写诗时,即使是短小的诗篇,也都会精心打磨,直到完美。所谓的‘旬锻月炼’,绝非虚言。小说家崔护的《题城南诗》,最初是这样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来因为意境不完整,语言不够精炼,改为‘人面只今何处在’。至今流传的版本有两种,只有《本事诗》作‘只今何处在’。唐代人写诗,大多如此,虽然有两个‘今’字,但并不在意,主要是取意为主,后人因为有两个‘今’字,所以多传前篇。

唐代人写富贵诗,多描述他们的豪华生活,这在贫穷人的眼中看来非常惊讶,比如贯休的《富贵曲》中‘刻成筝柱雁相挨’,这在民间弹琴的人都有,哪里值得称道!又比如韦楚老的《蚊诗》中‘十幅红绡围夜玉’,十幅红绡做的帐子,也就四五尺大小,不知道怎么放脚?这就是所谓的不曾接近富贵人家。

王圣美研究文字学,解释字义时认为右边的文是主要的。古代的字书,都是左边是文。每个字,它的类别在左边,它的意义在右边。比如木类,左边都是从木。所谓的右文,比如‘戋’,表示小,水的小叫做浅,金的小叫做钱,不好的小叫做残,贝壳的小叫做贱。如此之类,都是以‘戋’为意义。

王圣美做县令时,还不为人所知,拜访一位达官,正好他正在和客人谈论《孟子》,根本不理会王圣美。王圣美偷偷地嘲笑他的论述。过了一会儿,达官忽然问王圣美:‘读过《孟子》吗?’王圣美回答说:‘本生喜欢它,但都不懂它的意义。’主人问:‘不懂什么意义?’王圣美说:‘从头到尾都不懂。’主人问:‘怎么从头到尾都不懂?试说一说。’王圣美说:‘“孟子见梁惠王”,已经不懂这句话了。’达官非常惊讶,说:‘这句话有什么深奥的意义?’王圣美说:‘既然说孟子不见诸侯,怎么又见梁惠王呢?”这个人愣住了,无言以对。

往年士人多崇尚对偶的文风。穆修、张景等人开始写平文,当时被称为古文。穆修和张景曾经一同上朝,在东华门外等待天亮,正在讨论文学,恰好看到一匹奔跑的马踩死了一只狗,两人各自记录下这件事,来比较谁更擅长。穆修说:‘马跑了,有只黄狗被蹄子踩死了。’张景说:‘有只狗死在奔跑的马下面。’当时文体正在变化,两人的话都很生硬。当时已经认为他们的记录很棒,流传至今。

古人诗中有‘风定花犹落’的句子,认为没有人能对出下联。王安石以‘鸟鸣山更幽’对出。‘鸟鸣山更幽’原本是宋代王籍的诗,元朝人又对出‘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上下句意思一致;‘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则是上句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王安石开始写集句诗,有的多达百韵,都是集合前人的句子,语意对仗,往往非常亲切,超过了原诗。后人逐渐有人效仿。

毗陵郡有一户士人家有个女儿,姓李,十六岁,很有诗才,有很多好句子,吴地人都知道她。有《拾得破钱诗》说:‘半轮残月掩尘埃,依稀犹有开元字。想得清光未破时,买尽人间不平事。’还有《弹琴诗》说:‘昔年刚笑卓文君,岂信丝桐解误身。今日未弹心已乱,此心元自不由人。’虽然很有情致,但并不是女子应该有的。

诗人写诗时,即使是短小的诗篇,也都会精心打磨,直到完美。所谓的‘旬锻月炼’,绝非虚言。小说家崔护的《题城南诗》,最初是这样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来因为意境不完整,语言不够精炼,改为‘人面只今何处在’。至今流传的版本有两种,只有《本事诗》作‘只今何处在’。唐代人写诗,大多如此,虽然有两个‘今’字,但并不在意,主要是取意为主,后人因为有两个‘今’字,所以多传前篇。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梦溪笔谈-艺文一-注解

欧阳文忠:欧阳修,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自号六一居士。

林逋:林逋,北宋初年诗人,字君复,号和靖先生,有《和靖集》。

钩辀:指鹧鸪鸟的叫声,古时用以形容鸟鸣声。

郭索:形容蟹爬行时的声音或样子。

扬雄:扬雄,西汉文学家、哲学家,字子云,著有《太玄经》。

李群玉:李群玉,唐代诗人。

韩退之:韩愈,唐代文学家,字退之,自称韩昌黎。

罗池神碑铭:韩愈所作的碑铭。

楚词:楚辞,战国时期楚国文学的总称,包括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

杜子美:杜甫,唐代著名诗人,字子美。

旬锻月炼:指写作时反复锤炼,精益求精。

崔护:唐代诗人。

贯休:唐代诗人。

韦楚老:唐代诗人。

王圣美:王安石,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字介甫。

孟子:《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穆修:穆修,北宋文学家。

张景:张景,北宋文学家。

东华门:位于北京市故宫东华门,是明清两代皇宫的东门。

王荆公:王安石,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

毗陵郡:古地名,今江苏省常州市。

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年至741年,常用来指代唐代盛世。

卓文君:西汉时期蜀郡临邛(今四川成都)人,卓王孙之女,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广为流传。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梦溪笔谈-艺文一-评注

欧阳文忠常爱林逋诗‘草泥行郭索,云木叫钩辀’之句,文忠以谓语新而属对新切。此句以‘草泥’与‘云木’、‘郭索’与‘钩辀’对仗工整,既描绘出郊野景象,又以鸟鸣声为景,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生机勃勃的氛围。‘钩辀’一词,借用鹧鸪声,与李群玉诗中‘钩辀格磔声’相呼应,增强了诗句的意境深度。‘郭索’则形容蟹行,扬雄《太玄》中‘蟹之郭索,用心躁也’一语双关,既描绘了蟹的行走姿态,又暗示了其内心的急躁,使诗句意蕴丰富。

韩退之《罗池神碑铭》中的‘春与猿吟兮秋与鹤飞’与‘春与猿吟兮秋鹤与飞’之别,体现了古人诗歌中对偶的运用。这种对偶不仅要求字数相等,而且要求意义相对,以达到语言的美感。杜子美诗中的‘红飰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则通过语反意全的手法,使诗句在结构上形成对比,增强了表达效果。

韩退之《雪诗》中的‘舞镜鸾窥沼,行天马度桥’虽效仿前人,但略显牵强,未能达到前人诗句的浑成自然。这反映了诗人创作时的追求,即虽借鉴前人,但力求创新,避免落入俗套。

崔护《题城南诗》的修改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诗句精益求精的态度。原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改为‘人面只今何处在’,虽然只改动了一个字,却使诗句更加凝练,意境更为深远。

唐人作富贵诗,多纪其奉养器服之盛,如贯休《富贵曲》中‘刻成筝柱雁相挨’,韦楚老《蚊诗》中‘十幅红绡围夜玉’,这些诗句虽然描绘了富贵的景象,但过于夸张,缺乏真实感,反映了诗人对富贵生活的误解。

王圣美治字学,提出右文说,认为字的类属在左,意义在右。这种观点与传统的左文说相悖,体现了对文字学的新认识。

王圣美与达官的对话,通过圣美对《孟子》的误解,揭示了达官对《孟子》的肤浅理解,同时也展现了圣美机智的一面。

穆修、张景在东华门外论文,以‘马逸,有黄犬遇蹄而毙’与‘有犬死奔马之下’对仗,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对偶的重视,以及文风的新变。

王荆公以‘风定花犹落’对‘鸟鸣山更幽’,体现了对偶的巧妙运用。‘风定花犹落’与‘鸟鸣山更幽’分别以静与动、动与静为对比,形成独特的意境。

毗陵郡士人家女李氏的《拾得破钱诗》与《弹琴诗》,虽有一定情致,但‘买尽人间不平事’与‘此心元自不由人’等句,显得过于悲观和消极,不符合女性诗人的形象。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梦溪笔谈-艺文一》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026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