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梦溪笔谈-人事二

作者: 沈括(1031年-1095年),北宋时期的著名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沈括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涵盖天文学、地理学、数学、物理学等多个领域,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年代:成书于北宋(约11世纪)。

内容简要:《梦溪笔谈》是沈括的科学笔记和研究成果的总结,内容涵盖天文、物理、气象、矿物学、医学等各个领域。书中涉及了沈括在各个领域的创新思考与实验,尤其是他对自然现象的科学解释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分析。沈括在书中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科学原理,如通过对天文现象的观测,提出了早期的地球自转和天体运动理论。此书是中国古代科技史的经典之一,也为后世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梦溪笔谈-人事二-原文

蒋堂侍郎为淮南转运使日,属县例致贺冬至书,皆投书即还。

有一县令使人,独不肯去,须责回书;左右谕之皆不听,以至呵逐亦不去,曰:‘宁得罪;不得书,不敢回邑。’

时苏子美在坐,颇骇怪,曰:‘皂隶如此野很,其令可知。’

蒋曰:‘不然,令必健者,能使人不敢慢其命令如此。’

乃为一简答之,方去。

子美归吴中月余,得蒋书曰:‘县令果健者。’

遂为之延誉,后卒为名臣。

或云乃大章阁待制杜杞也。

盛文肃为尚书右丞,知扬州,简重少所许可。

时夏有章自建州司户参军授郑州推官,过扬州,文肃骤称其才雅,明日置酒召之。

人有谓有章日:‘盛公未尝燕过客,甚器重者方召一饭。’

有章荷其意,别日为一诗谢之,至客次,先使人持诗以入。

公得诗不发封,即还之,使人谢有章曰:‘度已衰老,无用此诗。’

不复得见。

有章殊不意,往见通判刁绎,具言所以。

绎亦不谕其由,曰:‘府公性多忤,诗中得无激触否?’

有章:‘无,未曾发封。’

又:‘无乃笔扎不严?’

曰:‘有章自书,极严谨。’

曰:‘如此,必是将命者有所忤耳。’

乃往见文肃而问之:‘夏有章今日献诗何如?’

公:‘不曾读,已还之。’

绎:‘公始待有章甚厚,今乃不读其诗,何也?’

公:‘始见其气韵清修,谓必远器。今封诗乃自称‘新圃田从事’,得一幕官,遂尔轻脱。君但观之,必止于此官,志已满矣。切记之,他日可验。’

贾文元时为参政,与有章有旧,乃荐为馆职。

有诏候到任一年召试,明年除馆阁校勘。

御史发其旧事,遂寝夺,改差国子监主簿,仍带郑州推官。

未几卒于京师。

文肃阅人物多如此,不复挟他术。

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

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

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

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

盖尝以鹤飞为验也。

逋高逸倨傲,多所学,唯不能棋。

常谓人曰:‘逋世间事皆能之,唯不能担粪与着棋。’

庆历中,有近侍犯法,罪不至死,执政以其情重,请杀之;

范希文独无言,退而谓同列曰:‘诸公劝人主法外杀近臣,一时虽快意,不宜教手滑。’

诸公默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梦溪笔谈-人事二-译文

蒋堂侍郎担任淮南转运使的时候,属县都会例行公事地送来祝贺冬至的书信,他们送信后就直接回去了。只有一个县令的使者,却不愿意离开,一定要等蒋堂侍郎回复书信。身边的人告诉他都不听,甚至被呵斥驱逐也不愿意离开,说:‘宁愿得罪,没有收到书信,不敢回县里。’当时苏子美在场,对此感到非常惊讶,说:‘这样的差役如此粗野,他的县令一定很厉害。’蒋堂侍郎说:‘不是的,这位县令一定是个很有能力的人,能够让人不敢对他的命令有所轻慢。’于是蒋堂侍郎写了一封简短的回信,使者这才离开。苏子美回到吴中一个多月后,收到蒋堂侍郎的信,说:‘县令果然是个有能力的人。’于是他为县令扬名,后来这位县令果然成为了名臣。有人说这位县令是大章阁待制杜杞。

盛文肃担任尚书右丞,主管扬州,他严肃稳重,很少对他人表示认可。当时夏有章从建州司户参军晋升为郑州推官,路过扬州,盛文肃突然称赞他的才华和雅致,第二天设宴邀请他。有人对夏有章说:‘盛公很少宴请过客人,对他非常器重的人才才会请来吃一顿饭。’夏有章感激他的好意,另一天写了一首诗表示感谢,到客舍后,先派人将诗送进去。盛文肃收到诗后没有拆封,就还给了使者,并派人告诉夏有章:‘我已经老了,不需要这样的诗。’从此再也没有见到夏有章。夏有章非常意外,去见通判刁绎,详细说明了情况。刁绎也不理解原因,说:‘府公性格多疑,诗中莫非触怒了他?’夏有章说:‘没有,诗还没开封。’又说:‘难道是信封不够严谨?’夏有章说:‘是我亲自写的,非常严谨。’刁绎说:‘如此,一定是有人对信中的内容有所不满。’于是夏有章去见盛文肃并询问:‘夏有章今天献上的诗怎么样?’盛文肃说:‘没有读,已经还给他了。’刁绎说:‘您当初对待夏有章非常客气,现在却不读他的诗,为什么?’盛文肃说:‘当初见他气度清高,以为他是个有远大抱负的人。现在他自称‘新圃田从事’,只得到一个幕僚的职位,就变得轻率了。您只管观察,他一定只会停留在这个职位上,志向已经满足了。请记住,将来可以验证。’贾文元当时是参政,和夏有章有旧交,于是推荐他担任馆职。有诏令他到任一年后进行考试,第二年他被任命为馆阁校勘。御史揭发了他的旧事,于是被撤销职务,改任国子监主簿,同时保留郑州推官的职位。不久后,他在京师去世。盛文肃看人大多如此,不再使用其他方法。

林逋隐居在杭州的孤山,经常养两只鹤,放飞后它们会飞入云霄,盘旋许久,然后又回到笼中。林逋经常乘小船游览西湖周围的寺庙。有客人到林逋的住处,就有一个童子出来应门,请客人坐下,为他打开笼子放飞鹤。过了一段时间,林逋必定划小船回来。他曾经用鹤飞回来作为信号。林逋高洁不凡,学识渊博,只是不会下棋。他经常对人说:‘林逋世间的事情都能做,只是不会挑粪和下棋。’

庆历年间,有一个近侍犯了法,罪行不至于死刑,执政认为他的罪行严重,请求将他处死;只有范希文没有说话,退下后对同僚们说:‘各位劝说皇帝法外处死近臣,虽然一时感到痛快,但不宜让手变得过于熟练。’众人默然无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梦溪笔谈-人事二-注解

蒋堂侍郎:蒋堂,宋代官员,曾任侍郎。侍郎,古代官名,为尚书、侍中等高级官员的副职。

淮南转运使:淮南转运使,宋代地方官职,负责淮南地区的财政、运输等事务。

属县:属县,指隶属于某个行政区域的县。

冬至: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冬季的一个重要节气,通常在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

苏子美:苏子美,宋代文学家,字子美,号东坡居士。

皂隶:皂隶,古代官府中的低级差役,负责文书、传递等杂役。

野很:野很,形容粗野、粗鲁。

健者:健者,指身体强健、有力量的人。

简重:简重,形容人性格严肃、不苟言笑。

才雅:才雅,指有才华且举止文雅。

建州:建州,古代地名,位于今福建省。

郑州:郑州,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推官:推官,古代官名,负责审理案件的官员。

酒:酒,指酒精饮料,此处指宴会。

气韵清修:气韵清修,形容人的气质高雅,举止文雅。

幕官:幕官,古代官名,指在地方官府中担任幕僚的官员。

国子监主簿:国子监主簿,古代官名,国子监是古代的最高学府,主簿是其中的官员。

京师:京师,古代对首都的称呼。

林逋:林逋,宋代文学家,字君复,号和靖先生。

孤山:孤山,位于杭州西湖的一座山。

小艇:小艇,指小型的船只。

诸寺:诸寺,指许多寺庙。

延誉:延誉,指传播名声。

大章阁待制:大章阁待制,古代官名,大章阁是宋代中央官署之一,待制是其中的官员。

杜杞:杜杞,宋代官员,曾任大章阁待制。

尚书右丞:尚书右丞,古代官名,尚书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右丞是其中的官员。

度:度,考虑、估计。

参政:参政,古代官名,指参与政务的官员。

近侍:近侍,指皇帝身边的亲信官员。

法外杀:法外杀,指超出法律规定的范围杀人。

法外杀近臣:法外杀近臣,指在法律之外杀害皇帝的亲信官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梦溪笔谈-人事二-评注

蒋堂侍郎为淮南转运使日,属县例致贺冬至书,皆投书即还。有一县令使人,独不肯去,须责回书;左右谕之皆不听,以至呵逐亦不去,曰:‘宁得罪;不得书,不敢回邑。’

此段文字描绘了一位县令对蒋堂侍郎的尊敬与忠诚。县令不仅不肯轻易离开,甚至在被呵斥驱逐的情况下也不肯离去,宁愿得罪上级也不愿不带回书。这体现了古代官场中对于上级的尊重和对职责的坚守,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官场中上下级关系的微妙与复杂。

时苏子美在坐,颇骇怪,曰:‘皂隶如此野很,其令可知。’蒋曰:‘不然,令必健者,能使人不敢慢其命令如此。’乃为一简答之,方去。

苏子美对县令的行为感到惊讶,认为县令过于蛮横。蒋堂侍郎则认为,县令之所以能够使手下人不敢怠慢,是因为他是一位有能力的官员。蒋堂侍郎的这一看法体现了古代官场中对于官员能力的重视,以及对官员权威的认可。

子美归吴中月余,得蒋书曰:‘县令果健者。’遂为之延誉,后卒为名臣。或云乃大章阁待制杜杞也。

这段文字讲述了苏子美对县令的评价以及县令后来的成就。县令最终成为名臣,这反映了古代官场中对于忠诚与能力的重视,同时也说明了苏子美对人才的识见与推荐的重要性。

盛文肃为尚书右丞,知扬州,简重少所许可。时夏有章自建州司户参军授郑州推官,过扬州,文肃骤称其才雅,明日置酒召之。

此段文字介绍了盛文肃对夏有章的赏识。盛文肃作为一位高官,对人才有着严格的选择标准,而夏有章能够得到他的赏识,说明其才华横溢,这也体现了古代官场中对于人才的重视。

人有谓有章日:‘盛公未尝燕过客,甚器重者方召一饭。’有章荷其意,别日为一诗谢之,至客次,先使人持诗以入。

这段文字描述了夏有章对盛文肃的感激之情。夏有章通过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谢意,这体现了古代文人之间以诗传情的文化传统,同时也说明了夏有章对盛文肃的尊重。

公得诗不发封,即还之,使人谢有章曰:‘度已衰老,无用此诗。’不复得见。

盛文肃收到夏有章的诗后并未阅读,而是直接退还,并解释说已经衰老,不再需要这样的诗。这反映了古代官场中对于年龄和地位的尊重,同时也说明了盛文肃对于自己身份的坚持。

有章殊不意,往见通判刁绎,具言所以。绎亦不谕其由,曰:‘府公性多忤,诗中得无激触否?’有章:‘无,未曾发封。’又曰:‘无乃笔扎不严?’曰:‘有章自书,极严谨。’曰:‘如此,必是将命者有所忤耳。’乃往见文肃而问之:‘夏有章今日献诗何如?’公曰:‘不曾读,已还之。’

夏有章对盛文肃的反应感到意外,于是向通判刁绎询问原因。刁绎也未能理解其中缘由,怀疑是诗中有所激触。夏有章则坚持自己的诗没有问题,并最终向盛文肃询问原因。这一过程体现了古代官场中对于沟通与理解的重视。

公始待有章甚厚,今乃不读其诗,何也?公曰:‘始见其气韵清修,谓必远器。今封诗乃自称‘新圃田从事’,得一幕官,遂尔轻脱。君但观之,必止于此官,志已满矣。切记之,他日可验。’

盛文肃对夏有章的评价转变,他认为夏有章虽然才华横溢,但后来却因为得到官职而变得轻率。盛文肃的这一看法反映了古代官场中对于官员品行的关注,以及对官员未来发展的预测。

贾文元时为参政,与有章有旧,乃荐为馆职。有诏候到任一年召试,明年除馆阁校勘。御史发其旧事,遂寝夺,改差国子监主簿,仍带郑州推官。

这段文字讲述了夏有章在官场上的起伏。贾文元推荐夏有章,但最终因为旧事被御史弹劾,导致职位变动。这反映了古代官场中对于官员过去的审查,以及官场竞争的残酷。

未几卒于京师。文肃阅人物多如此,不复挟他术。

夏有章最终在京师去世。盛文肃对人物的评价也表明,他对于官员的评价不仅仅基于其才华,还包括其品行和官场表现。这反映了古代官场中对于官员全面评价的标准。

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

这段文字描绘了林逋隐居生活的景象。林逋养鹤、游寺,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

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

林逋的生活方式也体现在他对待客人的态度上。他通过放鹤来迎接客人,这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与生活的融合,以及对于待客之道的讲究。

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尝以鹤飞为验也。

林逋通过观察鹤的行为来决定是否回家,这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利用,同时也说明了林逋对生活的细致入微。

逋高逸倨傲,多所学,唯不能棋。常谓人曰:‘逋世间事皆能之,唯不能担粪与着棋。’

林逋的个性也在这段文字中得到了体现。他自视甚高,多才多艺,但却不会下棋。这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自身才能的自信,以及对于世俗生活的超脱。

庆历中,有近侍犯法,罪不至死,执政以其情重,请杀之;范希文独无言,退而谓同列曰:‘诸公劝人主法外杀近臣,一时虽快意,不宜教手滑。’

这段文字讲述了范希文对于近侍犯法的态度。他反对法外杀戮,认为这是不妥的行为。这体现了古代官场中对于法律的尊重,以及对于人权的关注。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梦溪笔谈-人事二》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023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