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绿野仙踪》是清朝时期李百川所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之前。
年代:成书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之前。
内容简要:全书以求仙学道为幌子,以冷于冰成仙事为线索,联缀连城壁救兄避难、金不换娶妻惹祸、朱文玮林润历难建功、温如意烟花场失意、周琏贪风月招邪、林润邹应龙参倒严嵩等几个现实故事,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明代嘉靖朝的社会状况,抒击了时政,表现了惩恶扬善的民主思想,有较浓厚的现实主义气息。虽时有荒诞的神怪描写和道术说教,亦掩不住积极涉世的倾向。整部小说结构较为严谨,行文流畅,情节生动,描写亦较细腻而风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绿野仙踪-第十回-原文
冷于冰食秽吞丹药火龙氏传法赐雷珠
词曰:踏遍西湖路,才得火龙相顾;食秽吸金丹,已入仙家门户。今宵邀恩露,此数谁能遇?苦尽甜来,方领得其中趣。——右调《伤春怨》。
且说冷于冰自被和尚劫骗后,下了石佛岩,他也心无定向,到处访问高明。
盘费用尽,又生出一个法儿:买几张纸,写些诗歌,每到城乡内,与那铺户们送去。
人见他的字甚好,三五十文,或七八十文,到没什么丁脸处。
游行了五六年,神仙也没遇着半个。
一日,想道:
“我在这北五省,混到几时?闻得浙江西湖为天下名胜之地,况西湖又有葛洪真人的遗迹,不可不去瞻仰瞻仰。”
遂一路饥餐渴饮。
过了黄河,从淮安府搭了一只船,到了扬州,看了看平山堂、法海寺,逐家士女丝弦笙歌来往,非不繁华。
但他是志在修行,以清高为主,觉得无甚趣味,倒是天宁寺有几百尊罗汉,塑的眉目口鼻无一个不神情飞动,倒要算个大观。
至镇江府,见金山英华外露,焦山灵秀中藏,真堪悦目怡神。
后到苏州,又见了虎丘,纯象人工杂砌,天机全无;不过有些买卖生意,游人来往而已。
心中笑道:
“北方人提起‘虎丘’二字,没一个不惊天动地。
“要皆是那些市井人与有钱的官户来往走动,他那里知道山水中滋味;正经有学问的人,不是家口缠绕,就是盘费拮据,反不能品题风月,笑傲烟霞,岂不令人可叹!”
后见观音山奇石千层,范公坟梅花万株,又不禁欣羡道:
“此苏州绝胜奇观也!”
又闻江宁等处,还有许多仙境,只是他注意在西湖,也无心去游览。
从苏州又坐船,日夜兼行,见山川风景,与北方大不相同。
虽未到山阴道上,已令人接应不暇矣。
到杭州城隍山游走了一遍,看了钱塘江的潮,随到西湖,不禁大赞道:
“此天下第一江山也!”
他便住在西湖僧舍。
起先还是白天游走,晚间仍回庙内;后来游行的适意,要细细的领略那十景风味,每逢月色清朗时候,他便出了庙,随处游行。
也有带壶酒,对景独酌的时候,困疲了或在庙门外暂歇,或在树林旁边歇足,他也不怕什么虫蛇鬼怪,做了个小布袋,装些点心在内,随便充饥。
来住了五六十日,他把西湖山后人历来不敢去的地方,他也走了好些。
见里面也有些静修之人,盘问起来,究竟一无知识。
那一日晚间,正遇月色横空,碧天如洗,看素魄蟾光照映的西湖水中,如万道金蛇来回荡漾;
又见游鱼戏跃于波中,宿鸟惊啼于树上,清风拂面,襟袖生凉;
觉得一时万念俱虚,如步空凌虚之乐。
将走到天竺寺门前,见旁有一人倚石而坐。
于冰见他形貌腌臜,是个叫花子,也就过去了。
走了数步,寻思道:
“我来来往往,从来未见此辈在此歇卧;今晚月色绝佳,独行寂寞,就与他闲谈几句,何辱于我?”
又一步步走回来。
那花子见于冰回来,将于冰上下一观,随即将眼闭了。
于冰也将花子一看,见他面色虽然焦枯,那两只眼睛神光灿烂,迥异凡俦。
心中暗想道:
“或者是个异人,亦未可定。”
上前问道:
“老兄昏夜在此何为?”
那花子见于冰问他,将眼睛睁开道:
“我两日夜水米未曾入口,在此苟延残喘。”
于冰道:
“老兄既缺饮食,幸我带得在此。”
将小口袋取出,双手递与。
那花子接来一看,见有十数个点心,满面都是笑容,念了声“阿弥陀佛!”
连忙将点心向口中急塞,顷刻吃了个干净。
笑向于冰道:
“我承相公救命,又可再活两天。”
将布袋交与于冰,口里说了声“得罪”,把身子往下一倒,就靠在石头上睡去了。
于冰笑道:
“饱了就睡,原也是快活事。”
随叫道:
“老兄且莫睡,我有话说!”
那花子被叫不过,说道:
“我身上疲困得了不得,有话再遇着说罢。”
说着又睡倒。
于冰道:
“老兄不可如此拒人,我要问你的名姓。”
那花子只不理。
于冰用手推了他几推,只见那花子怒恨恨坐起来,说道:
“我不过吃了你几个点心,身子未尝卖与你,你若此聒噪我,与你吐出来何如?”
于冰道:
“我见台驾气宇异常,必是希夷曼倩之流,愿拜求金丹大道,指引迷途。”
那花子道:
“晓得什么大道小道,你只立心求你的道去,那金丹大道自然会寻你来。”
说罢,仍旧睡去。
于冰听了这几句,越发疑他不是等闲之人,于是双膝脆倒,极力用手推他,说道:
“弟子撇家弃子五六年有余,今日好容易的遇着真仙,仰恳怜念痴愚,明示一条正路,弟子粉骨碎身也不敢忘老师的惠典!”
那花子被缠不过,一蹶劣坐起来,大怒道:
“这是那里的晦气!”
用手在地下一指道:
“拣起那个东西来!”
于冰随指看去,是个大蛤蟆,拾在手里一看,已经破烂,里边有许多虫蚁在内;腥臭之气比屎也难闻,又不敢丢在地下,问那花子道:
“拣起这物何用?”
那花子大声道:
“将他吃了便是金丹大道!”
于冰听了,半晌说不出话来。
心里打算道:
“若真正是个神仙,借此物试我心诚不诚,但是终身造化;假若他借此物耍笑我,我就岂不白受一场秽污?”
又想道:
“世上那有个轻易渡人的神仙!就便是他耍笑我,我就吃了,上天也可以怜念我修道之诚。”
随即闭住了气,口对着蛤蟆一咬,起初还有些气味,自一入口,觉得馨香无比;咽在肚内,无异玉液琼浆,觉得精神顿长,面目分外清明。
吃完,只见那花子大喜道:‘此子可教矣!’笑问道:‘子非广平冷于冰,号不华者乎?’
于冰连忙跪倒,顿首道:‘弟子是。’
花子道:‘吾姓郑,名东阳,字晓晖。当战国时,避乱山东劳山,访求仙道,日食草根树皮八十余年,得遇吾师东华帝君,赐吾大丹一服,通体皆赤,须眉改易;又授吾丹经一卷,道书三十篇,吾朝夕捧读,极力研求,二年后始领得其妙旨。于是仗离地之精,吸太阳之火,复借本身三昧,修炼成道。上帝命仙官仙吏,召吾于通明殿下,奏对称旨,敕封我为火龙真人。我看你向道虽诚,苦无仙骨,适才死蛤蟆乃吾炉中所炼换骨丹也。四九之日,即可移骨换髓,体健身轻,抵三十六年出纳工夫。你才说金丹大道,微渺难言,你可坐在一旁,听吾指授。’
于冰跪扒了半步,痛哭流涕道:‘弟子尝念赋质成形,浮沉世界,荏苒光阴,即入长夜之室;轮回一坠,来生不知作何物类,恐求一人身而不得。因此割恩断爱,奔走江湖;奈茫茫沧海,竟不知何处是岸。今幸睹慈颜,跪听犹恐无地,尚敢坐领元机耶?’
真人点首至再,因教谕道:‘吾道至大,总不外‘性命’二字。佛家致虚守寂,止修性而不修命;吾道立竿见影,性命兼修。神即是性,气即是命。大抵人体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诚能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视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所无亦无,无无亦无,湛然常寂。盖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有动之动,出于不动;有为之为,出于无为。无为则神归,神归则万物云寂。不动则气泯,气泯则万物无生;耳目心意俱忘,即象妙之门也。故对境忘境,不沉于六贼之魔;居尘出尘,不落于万缘之化。须知神是气之子,气是神之母;如鸡、卵不可须臾离也。你看草木根生,去土则死;鱼鳖水生,去水则死;人以形生,去气则死。故炼气之道,以开前后关为首务;二关既开,则水火时刻相见,而身无凝碍矣。当运气时,必先吐浊气三口,然后以鼻尖引清气一口,运至关元;由关元而气海分循两腿,下至足涌泉;由涌泉提气而上至督脉,由督脉而泥丸,由泥丸而仍归于鼻尖,此谓‘大周天’。上下流行,贯串如一,无子午卯酉,行之一时可,行之一昼夜可,行之百千万年无不可也。此中有口诀,至简至易,彼老死参同契等书者,究何益哉?’
随向于冰耳边授了几句话,于冰心领神会,顿首拜谢。
又云:‘金丹一道,仙家实有之。无如世俗烧炼之士,不务本原,每假黄白术坑人害己;天下安有内丹未成,而能成外丹飞升者?故修炼内丹,必须采二八两之药,结三百日之胎,全是心上工夫;坐中炼气,吞津咽液,皆末务也。只要照吾前所言行为,于无中养就婴儿,阴分添出阳气,使金公生擒活虎,姹女独驾赤龙;乾夫坤妇而媒嫁黄婆,离女坎男而结成赤子。一炉火焰炼虚空,化作半丝微尘,万顷水壶照世界,形如一粒黍米;神归四大,乃龟蛇交合之乡;气人四肢,正乌兔郁罗之处;玉葫芦进出黄金液,红菡茗开成白玉花;际此时超凡入圣,而金丹大道成矣。然此时与你言,你也领不出来,必须躬行实践,进得一步,方能晓得一步也。虽如此说,而密窍亦不可不预知矣。’
遂传与安胎采药,立炉下火之法,于冰一一存心苦记,领受仙言。
真人从身边取出小葫芦一个,又木剑一口,付与于冰道:‘此葫芦亦吾锻炼而成,虽出于火,却能藏至阴之气物。你可到明年八月间,去到湖南安仁县城外柳家庄,乃妖鬼张崇等作祟之地。’
遂说与如何收法。
又道:‘你若得此,总不能未动先知,而数千里内外事,差伊等打探,亦可明如指掌。木剑一口,长不过八九寸,若迎风一晃,可长三尺四五。此剑乃吾用符咒喷噀,能大能小,非干将莫邪之类所能比其神化也。授你为异日拘神遣将逐邪之用。’
于冰顿首收谢。
真人又道:‘我每知你山行野宿,固是出家人本等,奈学道浅,一遇妖魔、厉鬼、虎豹、狼虫,徒伤性命。’
又从怀中取出一物,圆若彩球,红如烈火,大小与丸相似,托在掌内,旋转不已。
真人道:‘此宝名为雷火珠,系用雷屑研碎,加以符箓,调和为九。吾日日吸太阳真火,并离地枣木贮于丹炉之下焚烧,合此三火。锻炼一十二年,应小周天之数,方能完成。吾实大费辛勤。此宝不但山海岛洞妖魔经当不起,即八部正神、普天列宿被他打中,亦必重伤。用时手掷去,便烟火齐响,如同霹雳,以手招之即回,真仙家至宝也。汝须小心收藏!’
于冰欢喜过望。
真人又道:‘昔吾东华初遇时,止授我火丹一丸,修道书十三篇,风火剑二口;今我初遇你,即付以至宝,皆格外提拔。本拟再迟三五十年度你,因你以少年大富户能舍割妻子,又怕你山行野宿为异类伤了性命,故早度你几十年。吾门下还有几个弟子,有列大仙位者,有相随一二千年成地仙者,他们那一个能得我如此青目!’
于冰连忙顿触有声。
真人又道:’明年收伏张崇后,还有一事用你了决,临期我自遣人助你。你从今后,要步步向正路走,若一事涉邪,我定用神火焚汝皮,迅雷碎汝骨,决不轻恕!汝宜凛之,慎之!’
说罢,将地一指,地裂开;一纵,真人身入缝中,其地复合。
于冰欣羡道:’我将来有此神通,也就足矣。’
于是对着那大石,诚诚敬敬拜了四拜,然后坐下,将真人秘授的口诀并修炼次第,从头暗诵,一字不差,方才起身。
正是:抛妻弃子几多年,风雨饥寒亦可怜;受尽苦中无限苦,今宵始得结良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绿野仙踪-第十回-译文
比冰还冷的食物吃下去,吞下丹药,火龙氏传授的法门,赐予了雷珠。
歌词说:走遍西湖的路,才遇到火龙神的关注;吃下污秽的食物,吸食金丹,已经进入了仙家的门径。今晚得到神的恩赐,这种幸运谁能遇到?苦尽甘来,才能领悟其中的乐趣。
且说冷于冰自从被和尚骗走后,下了石佛岩,他也失去了方向,到处寻找高人。盘缠用尽,又想出一个办法:买几张纸,写些诗歌,每到城乡,就送给那些商铺。人们看到他的字写得很好,给个三五十文,或者七八十文,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这样游历了五六年,也没有遇到半个神仙。
有一天,他想:‘我在北五省混了这么久,还能混多久?听说浙江的西湖是天下名胜之地,而且西湖还有葛洪真人的遗迹,不能不去看看。’
于是他一路风餐露宿。过了黄河,从淮安府搭船,到了扬州,看了看平山堂、法海寺,看到家家户户都有士女丝弦笙歌,非常繁华。但他志在修行,以清高为主,觉得没什么趣味,倒是天宁寺有几百尊罗汉,塑得眉目口鼻无一个不生动,可以算得上一个大观。到了镇江府,看到金山英华外露,焦山灵秀中藏,真是赏心悦目。后来到苏州,又看到了虎丘,完全是人工堆砌,没有天机;只是有些买卖生意,游客来来往往而已。他心中笑着说:‘北方人提起“虎丘”这两个字,没一个不惊天动地的。如果都是那些市井之人和有钱的官户来往,他们怎么会知道山水的滋味;真正有学问的人,要么被家庭琐事缠身,要么盘缠不足,反而不能品题风月,笑傲烟霞,真是令人可叹!’
后来看到观音山奇石千层,范公坟梅花万株,又不由得羡慕地说:‘这是苏州最胜的奇观啊!’
又听说江宁等处还有许多仙境,但他只关注西湖,也就无心去游览。
从苏州又坐船,日夜兼程,看到山川风景,与北方大不相同。虽然没有到山阴道上,但已经让人应接不暇了。到了杭州城隍山游了一圈,看了钱塘江的潮,就到了西湖,不禁大赞:‘这是天下第一江山啊!’
他就住在西湖的僧舍里。起初还是白天游走,晚上回到庙里;后来游历得很愉快,想要细细品味那十景的风味,每逢月色明朗的时候,他就出了庙,到处游走。有时带着酒壶,对着风景独自饮酒,累了就在庙门外休息,或者在树林旁边歇脚,他也不怕什么虫蛇鬼怪,做了一个小布袋,里面装着点心,随便充饥。住了五六十天,他把西湖山后人不敢去的地方也走了不少。看到里面也有一些静修的人,一问起来,却一无所知。
那一晚,正遇月色横空,碧空如洗,看到明亮的月光照映在西湖水中,如万道金蛇来回荡漾;又看到鱼儿在水中嬉戏跳跃,鸟儿在树上惊叫,清风吹拂,衣襟袖子都感觉凉爽;觉得此时此刻所有的烦恼都消失了,像是踏空凌虚一般的快乐。走到天竺寺门前,看到旁边有一个人倚着石头坐着。冷于冰看到他形象邋遢,是个乞丐,也就走过去了。走了几步,又想:‘我来来往往,从来未见这类人在这里休息;今晚月色绝佳,独自一人很寂寞,就和他随便聊几句,也不会降低我的身份。’
又一步一步地走回来。那个乞丐看到冷于冰回来,上下打量了他一番,随即闭上了眼睛。冷于冰也看了乞丐一眼,见他面色虽然憔悴,但那两只眼睛神光四射,与众不同。心中暗想:‘或许是个异人,也未可知。’
上前问道:‘老兄深夜在这里做什么?’
那个乞丐看到冷于冰问他,睁开眼睛说:‘我已经两天两夜没吃东西了,在这里苟延残喘。’
冷于冰说:‘老兄既然缺少饮食,幸亏我带的有在这里。’
他将小口袋取出来,双手递给乞丐。乞丐接过来看,见里面有十几个点心,满脸笑容,念了声‘阿弥陀佛!’
连忙将点心塞进嘴里,顷刻间吃了个干净。笑着对冷于冰说:‘我承蒙相公救命,又可以再活两天。’将布袋交给冷于冰,嘴里说了声‘得罪’,倒在地上,靠在石头上睡着了。
冷于冰笑着说:‘吃饱了就睡,原本也是一件快事。’随后叫道:‘老兄不要睡,我有话要说!’
那个乞丐被叫不过,说:‘我身上疲惫得要命,有话下次再说吧。’
说着又睡着了。冷于冰说:‘老兄不能这样拒人于千里之外,我要问你的名字。’
那个乞丐不理他。冷于冰用手推了他几推,只见那个乞丐怒气冲冲地坐起来,说:‘我不过吃了你几个点心,身体并没有卖给你,你若这样烦我,不如把东西吐出来!’
冷于冰说:‘我看到你气宇轩昂,一定是希夷、曼倩一流的人物,愿意拜求金丹大道,指引我迷途。’
那个乞丐说:‘你知道什么大道小道,你只专心求你的道去,金丹大道自然会来找你。’说完,又躺下睡觉。
冷于冰听了这几句话,越发怀疑他不是普通人,于是跪下,尽力推他,说:‘弟子离家弃子五六年了,今天好不容易遇到真仙,恳请慈悲怜悯我这个愚昧的人,指一条正路,我粉身碎骨也不敢忘记老师的恩典!’
那个乞丐被纠缠不过,一跃而起,大怒道:‘这是什么地方的晦气!’
他用手指着地上说:‘捡起那个东西来!’
冷于冰顺着手指看去,是个大蛤蟆,捡起来一看,已经破烂,里面有许多虫蚁在里面;腥臭之气比屎还难闻,又不敢丢在地上,问那个乞丐说:‘捡起这个东西有什么用?’
那个乞丐大声说:‘把它吃了就是金丹大道!’
冷于冰听了,半晌说不出话来。心里想:‘如果真的是神仙,借此物考验我是否真心,那是我一生的造化;如果他是开玩笑,我就白受了一场污秽。’
又想:‘世上哪有轻易渡人的神仙!就算他是在开玩笑,我就吃了,上天也会怜悯我修道之诚。’
他立刻屏住呼吸,嘴巴对着蛤蟆咬了一口,一开始还有点味道,一入口就感觉非常香甜;吞到肚子里,就像玉液琼浆一样,感觉精神立刻焕发,脸色看起来特别清爽。吃完后,只见那个流浪汉非常高兴地说:‘这个孩子可以教了!’笑着问道:‘你不是广平的冷于冰,号不华的人吗?’
于冰连忙跪倒,磕头说:‘弟子是。’
流浪汉说:‘我姓郑,名东阳,字晓晖。在战国时期,避难来到山东劳山,寻求仙道,每天吃草根树皮八十多年,遇到我的师傅东华帝君,赐给我一服丹药,全身都是红色的,须眉都变了;又给了我一本丹经和三十篇道书,我日夜研读,努力寻求,两年后才开始领悟其中的奥秘。于是凭借离地之精,吸收太阳之火,再借助自身的三昧之力,修炼成仙。上帝命令仙官和仙吏,在通明殿下召见我,陈述我的意愿,封我为火龙真人。我看你求道虽然真诚,但苦于没有仙骨,刚才死去的蛤蟆是我炼丹炉中炼制的换骨丹。四九之日,就可以移骨换髓,身体强健轻盈,相当于三十六年的修炼。你刚才提到金丹大道,微妙难以言说,你可以坐在一旁,听我指导。’
于冰跪着向前迈了一步,痛哭流涕地说:‘弟子曾经想过,从无到有,在世界上浮沉,时光荏苒,就像进入了长夜的房间;轮回一落,来生不知道会成为什么生物,担心求一个人身而不得。因此割舍亲情,四处奔波;但茫茫大海,竟然不知道哪里是岸。现在有幸见到您的慈颜,跪着听都怕没有地方站,还敢坐着接受您的真传吗?’
真人连连点头,然后教导道:‘我的道法非常伟大,总括起来就是“性命”这两个字。佛家追求虚空守寂,只修炼性而不修炼命;我的道法立竿见影,性命兼修。神就是性,气就是命。人体喜欢清静,但心被扰乱,人心喜欢安静,但被欲望牵引。如果能够真诚地内观内心,心中没有心;外视身体,身体没有身体;远观万物,万物没有万物。三者都领悟了,就只看到空。观察空也是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所无亦无,无无亦无,永恒寂静。因为生是死的根源,死是生的根源;有动的动,源于不动;有为的为,源于无为。无为则神归,神归则万物寂静。不动则气消散,气消散则万物无生命;耳目心意都忘记,就是象妙之门。所以面对境界忘记境界,不陷入六贼之魔;身处尘世而出尘,不陷入万缘之化。要知道神是气的儿子,气是神的母亲;就像鸡和蛋不能片刻分离一样。你看草木根生,离开土就会死;鱼鳖水生,离开水就会死;人因形而生存,离开气就会死。所以修炼气的方法,以开通前后关为首要任务;两个关卡一旦开通,水火就会时刻相见,身体就没有阻碍了。当运功时,必须先吐出三口浊气,然后以鼻尖吸入一口清气,运到关元;从关元开始,气海沿着两腿向下至足涌泉;从涌泉提气而上至督脉,从督脉至泥丸,从泥丸又回到鼻尖,这就是所谓的“大周天”。上下流行,贯穿一体,无论子午卯酉,行功一时可,行功一昼夜可,行功百千万年也可。这其中有个口诀,非常简单易懂,那些研究老死参同契等书的人,究竟能有什么好处呢?’
于是向于冰耳边传授了几句话,于冰心领神会,磕头拜谢。又说:‘金丹之道,仙家确实有。但世俗中那些烧炼丹药的人,不务正业,常常用黄白术欺骗人,自己也会受害;天下哪有内丹没有炼成,却能炼成外丹飞升的?所以修炼内丹,必须采集二八两的药物,结三百日的胎,全是心上的功夫;坐中炼气,吞津咽液,都是次要的。只要按照我之前所说的去做,在无中培养婴儿,阴分增加阳气,使金公生擒活虎,姹女独驾赤龙;乾夫坤妇而媒嫁黄婆,离女坎男而结成赤子。一炉火焰炼化虚空,化作半丝微尘,万顷水壶照亮世界,形如一粒小米;神归四大,就是龟蛇交合的地方;气入四肢,正是乌兔郁罗的地方;玉葫芦进出黄金液,红菡萏开成白玉花;在这个时候超凡入圣,金丹大道就完成了。但是我现在和你说的,你也领悟不出来,必须亲自实践,前进一步,才能明白一步。虽然这样说,但秘密的窍门也不能不预先知道。’
于是传授了安胎采药,立炉下火的方法,于冰一一用心苦记,接受仙人的教诲。真人从身边拿出一个小葫芦和一个木剑,交给于冰说:‘这个葫芦也是我炼制而成的,虽然出自火,却能藏至阴之气物。你可以明年八月间,去到湖南安仁县城外柳家庄,那里是妖鬼张崇等作祟的地方。’
于是告诉他如何收服它们。又说:‘你如果得到这个,总不能未动先知,而数千里内外的事情,差他们去打探,也可以清楚如指掌。这把木剑不过八九寸长,如果迎风一晃,可以长到三尺四五寸。这把剑是我用符咒喷洒,能大能小,不是干将莫邪之类的能比其神通的。传授给你,是为了将来拘神遣将驱邪之用。’
于冰磕头收下。真人又说:‘我每次知道你山行野宿,固然是出家人的本分,但学道浅薄,一遇到妖魔、恶鬼、虎豹、狼虫,只会伤害性命。’
又从怀中取出一物,圆如彩球,红如烈火,大小与丸子相似,托在掌中,旋转不停。真人说:‘这个宝物名叫雷火珠,是用雷屑研碎,加上符箓,调和成九份。我每天吸收太阳的真火,并用离地枣木在丹炉下焚烧,合这三种火。炼制一十二年,应小周天之数,才能完成。我确实付出了很多辛苦。这个宝物不仅能够抵挡山海岛洞的妖魔,即使是八部正神、满天星宿被它打中,也必受重伤。使用时用手掷去,就会烟火齐响,如同霹雳,用手招回来,真是仙家的至宝。你必须小心收藏!’
于冰非常高兴。真人又说:‘我当初在东华遇到我时,只给了我一颗火丹,十三篇修道书,两把风火剑;现在我第一次遇到你,就给你这样的宝物,都是特别提拔你。本来打算再过三五十度你,因为你年轻有为,能舍弃妻子,又怕你在山野露宿被异类伤害性命,所以提前几十年度你。我门下还有几个弟子,有的位列大仙位,有的随我一二千年成地仙,他们哪一个能像我这样看重你!’
于冰急忙跪拜,声音很大。真人接着说:‘明年收服了张崇之后,还有一件事需要你决定,到时候我会派人帮助你。从今往后,你每一步都要走正道,如果有一件事涉及到邪路,我一定会用神火烧毁你的皮肉,用迅雷击碎你的骨骼,绝对不会轻易宽恕你!你要时刻警惕,小心谨慎!’
说完,真人指向地面,地面裂开;他一跃而入裂缝,地面随即合拢。于冰羡慕地说:‘将来我如果有这样的神通,也就心满意足了。’
于是,于冰对着那块大石头,恭恭敬敬地拜了四拜,然后坐下,将真人秘密传授的口诀和修炼的步骤,从头到尾默默地背诵了一遍,确保没有差错,这才站起来。
正是:多年抛妻弃子,历经风雨饥寒,受尽无尽的苦难,今晚终于找到了良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绿野仙踪-第十回-注解
冰食:在古代,‘冰食’指的是将食物放在冰块上冷藏,以保持食物的新鲜和口感。这里可能隐喻着对精神或道德上的清高追求。
秽:‘秽’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污秽、不洁之物,这里可能指的是世俗的欲望或不良的行为。
吞丹药:‘吞丹药’指的是服用丹药以求长生不老,这在古代是一种流行的修炼方式,体现了人们对超脱世俗、追求长生不老的向往。
火龙氏:‘火龙氏’在古代传说中是一种修炼有成、具有神奇法力的仙人,这里可能指的是某位传说中的仙人或修炼有成的高人。
传法:‘传法’指的是传授修炼的秘法或教义。
雷珠:‘雷珠’在古代传说中是一种神奇的宝物,具有强大的法力,这里可能指的是某种法力强大的宝物。
西湖:‘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这里可能象征着美好、宁静和超脱。
葛洪真人:葛洪(284-363),字稚川,东晋时期的著名道士、医学家、炼丹家,被誉为‘神仙中人’,这里可能指的是葛洪的遗迹或精神。
仙家:‘仙家’指的是修炼成仙的人或修炼成仙的场所。
恩露:‘恩露’可能指的是天赐的恩惠或神秘的力量。
北五省:指中国北方的五个省份,这里可能指的是冷于冰的旅行地点。
金山:位于江苏省镇江市,是长江中下游的著名山岛,这里可能象征着财富和权力。
焦山: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与金山相邻,这里可能象征着智慧和灵秀。
虎丘: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这里可能象征着世俗的繁华和功名利禄。
市井:指城市中的平民百姓,这里可能象征着世俗的喧嚣和尘世的纷扰。
家口缠绕:指家庭的牵绊和责任,这里可能指的是世俗的束缚。
盘费:指旅行的费用,这里可能象征着人生旅途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山阴道上:指风景秀丽的山水道路,这里可能象征着人生旅途中的美好风景。
钱塘江: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河流,这里可能象征着人生的起伏和变化。
天竺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这里可能象征着神秘和超脱。
叫花子:指古代的乞丐,这里可能象征着社会的底层人民。
金丹大道:道教修炼中追求的最高境界,指通过修炼内丹达到成仙的途径。
晦气:指不吉利的事物或事情,这里可能指的是花子对冷于冰的不满。
造化:指命运或机遇,这里可能指的是人生的机遇和转折点。
闭住气:闭住呼吸,停止呼吸一段时间,通常用于修炼或冥想中,以清空杂念,集中精神。
蛤蟆:在此处指代仙药,古代传说中,蛤蟆是一种能够修炼成仙的动物,常被用作仙丹的象征。
玉液琼浆:古代神话传说中,神仙饮用的美酒,比喻非常珍贵、美好的东西。
面目分外清明:形容人的精神状态非常好,面色清秀,神情焕发。
花子:指流浪汉或无赖,此处可能指一位隐居的仙人。
广平冷于冰,号不华者:指代某人的名字和号,可能是一位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大丹:指道教修炼中的丹药,认为服用后可以成仙。
丹经:记载丹药制作方法和修炼方法的书籍。
道书:指道教经典。
火龙真人:火龙真人,道教中的仙人,掌管火的神祇。
换骨丹: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可以改变人的体质、延年益寿的仙药。
三昧:指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是佛教和道教修炼中的术语。
通明殿:道教中的宫殿,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性命:指人的生命和精神,道教认为性命双修是成仙的关键。
六贼:佛教中的术语,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欲望。
万缘:指世间所有的因缘和缘起。
关元:中医学中的一个穴位,位于腹部,是修炼气功的重要穴位。
督脉:中医学中的人体十四条经络之一,与肾脏相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通道。
泥丸:道教修炼中的术语,指位于头顶的部位,被认为是精神活动的中心。
大周天:道教修炼中的一种气功练习方法,通过运行全身的气来达到修炼的目的。
金丹:道教修炼中的一种丹药,认为服用后可以成仙。
内丹:道教修炼中的一种丹药,通过修炼自身的精气神来达到成仙的目的。
外丹:道教修炼中的一种丹药,通过炼制外部的物质来达到成仙的目的。
黄白术:古代炼金术的一种,指通过化学变化来提取黄金和白银。
二八两之药:道教修炼中的一种药物,通常指阴阳调和的药物。
三百日之胎:道教修炼中的一种术语,指修炼过程中的一种状态,类似于孕育胎儿的过程。
金公生擒活虎,姹女独驾赤龙:道教修炼中的术语,指阴阳调和,修炼到一定境界时的表现。
龟蛇交合之乡:道教修炼中的术语,指修炼到一定境界时的状态。
乌兔郁罗:道教修炼中的术语,指修炼到一定境界时的状态。
玉葫芦:道教修炼中的一种宝物,通常指装盛仙丹的容器。
雷火珠:道教修炼中的一种宝物,具有强大的法力。
干将莫邪:古代传说中的名剑,此处比喻木剑的神妙。
八部正神:道教中的神祇,指掌管八个方向的守护神。
普天列宿:道教中的神祇,指天上的星星和星座。
雷屑:雷电击打后产生的碎片,常被用来炼制法器。
符箓:道教中的一种符咒,用于施展法术或保护自己。
小周天:道教修炼中的一种气功练习方法,通过运行周身的气来达到修炼的目的。
顿触有声:顿触,指顿悟触机,有声,指有声音或声响。这里形容于冰顿悟时发出声音,表示他有所领悟。
真人:指得道的高人,修行有成的仙人。
收伏:指制服、降伏,这里指明年将要制服张崇。
决:决定,这里指决定的事情。
助你:帮助你,指真人将会提供帮助。
正路:指正确的道路,这里指修行之路。
邪:邪恶,指不正当的行为或思想。
神火:神话传说中的神通,这里指强大的火焰。
迅雷:快速如雷的打击,这里指快速而猛烈的打击。
碎汝骨:指将你的骨头打碎,这里是一种威胁,表示如果行为不端,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凛之:引以为戒,指要引起警惕。
慎之:谨慎行事,指要小心谨慎。
地裂开:指地面突然裂开,这里是一种神奇的景象。
身入缝中:指真人身体进入地面裂缝中,这里指真人使用法术。
复合:重新合拢,指地面裂缝重新合拢。
神通:指超自然的能力或法术。
口诀:修炼时的咒语或秘诀。
修炼次第:修炼的步骤或顺序。
暗诵:在心里默诵,不发出声音。
抛妻弃子:指抛弃妻子和孩子,这里可能是指于冰过去的经历。
风雨饥寒:指遭受风雨、饥饿和寒冷的困苦。
无限苦:极度的痛苦。
结良缘:指得到好姻缘,这里可能是指于冰与真人的相遇是一种良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绿野仙踪-第十回-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中国古代小说或神话故事,通过于冰与真人的对话,展现了道家修炼文化的精髓和宗教戒律的严肃性。
‘于冰连忙顿触有声’一句,描绘了于冰在真人面前恭敬的姿态,顿触有声则表现出他内心的激动和敬畏。
真人所言‘明年收伏张崇后,还有一事用你了决’,暗示了于冰未来的使命和责任,同时也预示了他修炼道路的曲折与挑战。
‘我自遣人助你’表明真人的慷慨与仁慈,愿意帮助于冰完成他的使命,这体现了道家思想中的互助精神。
‘步步向正路走’是真人对于冰的教诲,强调了修炼者应坚守正道,不得偏离,否则将遭受严厉的惩罚,这体现了道家修炼中的道德规范。
‘神火焚汝皮,迅雷碎汝骨’的描述,形象地表现了真人对邪念的零容忍态度,同时也揭示了修炼过程中对心性的考验。
‘汝宜凛之,慎之’是真人对于冰的警示,要求他时刻保持警惕,不可轻忽修炼之道。
‘将地一指,地裂开’至‘其地复合’的描写,展现了真人的神通广大,也预示了于冰未来可能获得的法力。
于冰的欣羡之情,表达了他对真人的敬仰和对修炼成果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修炼者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诚诚敬敬拜了四拜’体现了于冰对真人的虔诚和感激之情,也符合道教中尊重师长的传统。
‘从头暗诵,一字不差’描述了于冰对真人传授的口诀的重视和敬畏,这体现了道教修炼中对秘法的尊重。
‘抛妻弃子几多年,风雨饥寒亦可怜;受尽苦中无限苦,今宵始得结良缘’的结尾,通过对比于冰过去的苦难和现在的机遇,突出了修炼过程中的磨难与收获,以及修炼成果带来的喜悦和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