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绿野仙踪》是清朝时期李百川所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之前。
年代:成书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之前。
内容简要:全书以求仙学道为幌子,以冷于冰成仙事为线索,联缀连城壁救兄避难、金不换娶妻惹祸、朱文玮林润历难建功、温如意烟花场失意、周琏贪风月招邪、林润邹应龙参倒严嵩等几个现实故事,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明代嘉靖朝的社会状况,抒击了时政,表现了惩恶扬善的民主思想,有较浓厚的现实主义气息。虽时有荒诞的神怪描写和道术说教,亦掩不住积极涉世的倾向。整部小说结构较为严谨,行文流畅,情节生动,描写亦较细腻而风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绿野仙踪-第十六回-原文
别难友凤岭逢木女斩妖鼋川江救客商
词曰:闲步暂栖丹凤岭,看诸怪相争。一妇成功请同行,也叙道中情。孽龙吹浪鼓涛声,见舟槎漂零。立拘神将把江清,一剑庆升平。——右调《武陵春》。
话说于冰用遁法出了成安,到金不换家叩门。
不换见于冰回来,大喜道:‘先生真是信人。’城璧也接将出来,让于冰到东正房坐下。
城璧道:‘大哥探望家乡,老嫂并侄子想皆纳福。’
于冰道:‘他们到都安好,家计亦甚充裕。只可惜我一老家人未得一见。’
城璧道:‘可是大哥先日说的陆芳去世了么?’
于冰道:‘正是。’城璧亦甚是叹息。
于冰道:‘贤弟从今年六月出门,恐二侄子见你久不回家,不拘那个去宁夏寻访,倘被衙门中人识破,大有未便。我今午在家中,已替你详写家信,言明你弟兄二人事由,已差鬼役送去,明早必有回音。’
城璧道:‘弟已出家,何暇顾及妻子?随他们去罢了。’
于冰道:‘似你这样说,我昨日回家,真是大坏清规了。吾辈有妻子,贵不萦心于妻子;若明知祸患不测,而必使妻子故投死地,不惟于己不可,即待人亦有所不忍。’
不换道:‘这封书真是要紧之至,但不知先生怎么便差鬼送去?’
于冰道:‘明早便知。’说罢,三人叙谈,至二鼓方歇。
至四鼓时分,鬼役超尘暗禀道:‘小鬼奉法旨,领移形换影符一道,假变人形,已将书字寄交范村连城璧家,讨有回信在此。’将符与书信交讫。
于冰收超尘于葫芦内。
次日递与城璧拆开,三人同看。
城璧见果是他儿子亲笔,上面有许多凄惨话,叮咛嘱咐;他侄儿也再三劝城璧偷行回家探望等语。
城璧长叹了一声。
把一个金不换服的瞠目咋舌,竟不知于冰是何等人。
于冰道:‘二侄既知始未,从此自可保全。我此刻即与贤弟别去,三年后来看你。’又向不换深深一揖道:‘令表兄诸凡仰望照拂,弟异日自必报德。’
城璧大惊道:‘大哥今往何处去?’
于冰:‘人间烟火我焉能日夜消受?’说着,从怀内取出白银二百两,向不换道:‘老兄家亦寒素,安可久养长客?此银权作令表兄三年饮馔之费,不收便非好朋友。我就此刻谢别。’
不换再三苦留,城璧到一言不发,惟有神色沮丧而已。
于冰见城璧光景,心上甚难为情,于是拉他到下房内,说道:‘贤弟不必惜别,我此去不过二三年,即来看你。日前曾说明,你通是血肉之躯,难以同行。我此时即传你吸气导引之法,果能朝夕奉行,自有妙验。’随将出纳收放始未说与,只未传与口诀,缘心上有一半还信不过也。
城璧一一谨记。
于冰出来,向不换拱手道:‘千万拜托,弟去了。’
不换知不可留,同城璧送数里之外方回。
于冰心里说道:‘闻四川峨眉山胜景极多,我魂梦中都是羡慕,今且偷空去一游,就从那边采访人间疾苦,做个积功德的起手,有何不可。’旋即驾云光奔驰,已到峨眉山上,随处赏玩。
见山岚叠翠,花木珍奇,两峰突起对峙,绵亘三百余里,宛若峨眉,苍老之中,另具一种隐秀,较之西湖娇艳,大不相同。
一日游走到丹凤岭上,见对面一山,嵯峨万丈,势可齐天。
岭上有石堂一座,内贮石床、石椅、丹炉。药鼎之类。
于冰看天色已交酉时初刻,口中说道:‘今晚就在此过夜里。’方才向石床上一坐,只见对面山上夹缝内,陡然走出两个大汉,各身高一丈五六,披发跣足,身穿青衣。
两个大汉俱朝西眺望,猛听得一声说道:‘至矣,至矣!’其声音阔大,仿佛巨雷。
说罢,两个大汉俱入山夹缝内。
少刻,那两个大汉又出来,各手执弓箭,大亦绝伦。
一大汉道:‘看我先中其腹。’说着,将弓拉满,向西一箭射去。
于冰急忙看那箭到处,只见正西山头,有一妇人缓步走来,此箭直中其胸。
那妇人将箭拔去,丢在地下,复向东走来。
一大汉道:‘此非你我所能制服,须报知将军。’
只见那两个大汉又入山夹缝内。
须臾,夹缝内出来十五六个大汉,皆身高一丈六七尺者,齐声向山夹缝内躬身喊叫道:‘请将军出宫御敌。’
只见那夹缝内出来一绝大汉子,即众大汉所谓将军者,身高二丈六七尺,赤发朱衣,两眼比盘子还大,闪闪有光,面若噀血,刚牙锯齿,亦手执弓箭,面向西看望。
只见那妇人渐次相近,于冰存神细看,见那妇人翠裙鸳袖,锦衣珠环,容貌极其秀美,乃妇人中之绝色也,从山西款端而至。
那将军回顾众大汉道:‘看我中其喉。’
众大汉齐声道:‘共仰将军神箭。’
只见那将军拽满大弓,将箭放去,口中说声:‘着!’
只见这支箭响一声,正中在妇人咽喉上,一半在项前,一半透出项后。
那妇人若不知者,轻轻将箭抽出,掷于地下,又缓缓走来。
那将军环顾众大汉道:‘此非军师先生不能降服此妇。汝等可快请军师先生来。’
俄顷,军师先生亦从夹缝中走出。
于冰见那军师先生,长有六尺,粗也有六尺,头大如轮,目大如盆,口大如锅,面黑如漆,身绿如荷,乍见与一大球相似。
只见那军师先生手拿宝剑,口中念念有词,用剑向地下一指,山溪内大小石块都乱跳起来。
又用剑向天上一指,那些大小石块,随剑俱起在半空。
复用剑向那妇人一指,那些大小石块,雨点般向妇人打下。
只见那妇人口内吐出寸许大一小瓢,其色比黄金还艳。
用手将小瓢一晃,那些大小石块,响一声,俱装入瓢内,形影全无。
那妇人又将瓢向军师先生并众大汉一掷,响一声,将众大汉同军师先生并将军,俱装入瓢内,飞起半天。
那妇人又用手将瓢连指几指,那瓢在半空连转几转。
那妇人将手向下一翻,那瓢在半空也随手一翻,只从瓢内先倒出无数大小石块,势若山积,随后又倒出许多青黑水来,如瀑布悬空一般,飞流直下,平地上堆起波涛。
那妇人将手一招,那瓢儿仍钻入妇人口中。
那妇人旋即袅袅婷婷,仍向西山行去。
于冰在石堂内看了半晌,竟看呆了,心中说道:‘此必都是些妖怪,敢于青天白昼如此兼并。莫管他,且送他一雷火珠。’
想罢,走出石堂,用右手将珠掷去,烟火到处,响一声,打的那妇人黄光遍地,毫无损伤。
于冰急将珠收回。
那妇人掉转身躯,见于冰站在对山石堂外面,复用俊眼将于冰上下一看,笑说道:‘我有何得罪先生处?先生却如此处置我!’
于冰见雷火珠无功,大为惊诧,高声说道:‘我乃火龙真人弟子冷于冰是也,替天斩除妖孽多年。你系何等精怪,乃敢横行,不畏天地?’
那妇人又将于冰细看道:‘你面目上竟有些道气,正而不邪。敞寓离此不远,请先生同去一叙何如?’
于冰大笑道:‘我若不敢到你巢穴里去,我也算不得火龙真人弟子了。’
说罢,将身躯从岭上一跃,已到妇人面前。
那妇人让于冰先行,于冰道:‘你只管前走,我不避你。’
那妇人微笑道:‘我得罪先生,导引了。’
说罢,分花拂柳,袅娜而行。
于冰跟在后面,过了两个山头,盘绕至山底,见一绝大桂树,高可齐天,粗经亩余。
那妇人走至树前,用手一推,其树自开,现出门户屋宇,执手让于冰先行。
于冰迟疑不敢入去,那妇人道:‘我非祸人者,先生请放心。’
于冰道:‘你先入去,我随后即至。’
那妇人又笑了笑,先入树内。
于冰此时进退两难,又怕被袄怪耻笑胆怯,于是口念护身神咒手握雷珠,跟了入去。
觉得一阵异香扑鼻,清人肺腑,放眼一看,另是一个天地。
但见:门楼一座,屋宇两层。琉璃瓦射天光,水晶帘垂户外。
绿衣士女,调鹦鹉于西廊;粉面歌童,训玄鹤于东壁。
篆烟袅袅,炉喷冰麝奇香;佳卉纷纷,盆种芝兰瑞草。
丹楹绣柱,分悬照乘之珠;画阁锦堂,中供连城之璧。
孔雀屏堆云母,麒麟座砌石英。
室贮楠榴,绫绡帐披拂床笫;几陈宝鉴,珊瑚树辉映阶除。
玉珂金铉,可是花房器物;琼台贝阙,居然树内人家。
于冰到树内,见朱门绣户,画栋雕梁,陈设物件,晶莹耀目,多非人世所有。
心里说道:‘天下安有树内有此宅舍,必是妖怪幻捏而成。’
那妇人见于冰入来,又执东家之礼,让于冰先行。
于冰到此,也避忌不来,大踏步走入厅内。
那妇人向于冰轻轻一拂,与于冰分宾主坐下。
许多侍女,有献松英露者,献玫瑰露者,献紫芝露、蕉葩露者,于冰总不吃。
妇人道:‘先生修道几时矣?’
于冰道:‘才数年。’
妇人道:‘数年即有此道术,具此神通,吾不信也。’
于冰道:‘你端的是何妖怪?可向我实说,我自有裁处。’
妇人笑道:‘我非妖怪,乃木仙也。自盘古开辟以来,至今历无算甲子。适先生所见大桂树,即吾原形。’
于冰道:‘方才对敌众大汉,并将军和军师先生,皆何物?’
妇人道:‘此辈亦楩楠杞梓松柏楸桧之属,均系经历六七千年者。奈伊等不务清修,惟恃智力,在此山逢人必啖,遇物必杀,上干天地之和,下激鬼神之怒,今日截除吾手,实气数使然。’
于冰听其语言正大,将头点了几点,又问道:‘他们既如此作恶,为何不早行斩除,必至今日?’
妇人道:‘去岁那极大汉子自号将军者,不揣分量,曾遣媒妁求婚于我。我将媒妁严刑重处,断臂逐去。昨午花蕊夫人,约请明霞殿看鹤蛇衔珠戏。此辈访知我不在,碎我花英,折我枝条,屋宇几为之覆。此刻相持,亦以直报怨耳。’
于冰道:‘仙卿口中吐一小黄瓢,极能变化,此系何物?’
妇人道:‘此桂实也。吾实有数百年一结者,有三五百年,一二百年一结者,要皆桂之精华,桂之血脉也。吾于天皇时,即择一最大而久者,炼之四千余年,始成至宝。其形似瓢,其实则圆,随意指使,大可盛山岳江湖,小可破虮虱微物也。’
于冰道:‘众大汉等入此瓢,皆成青黑水,这是何说?’
妇人道:‘青黑水,乃形质俱花,树木之汁液耳。’
于冰道:‘仙卿之瓢,亦能化人否?’
妇人笑道:‘人与物一体,既可以化物,即可以化人。’
于冰笑道:‘信如斯言,则凡入卿瓢者,一概无生矣。’
妇人道:‘瓢与吾乃同根共枝而出,瓢即是我,我即是瓢,人物之入吾瓢者,生死随吾所欲,何至于一概无生也。’
于冰点首至再道:‘可谓至宝矣。’
又道:‘仙卿既能作此屋宇,又能有如此道术,何不光明磊落,做一须眉丈夫,而必朱唇皓齿,冶其容,小其足,献媚态娇姿于日月照临之下,这是何说?’
妇人大笑道:‘吾辈得阳气生者则男,得阴气生则女。万物各有阴阳,草木宁无雄雌?信如先生言,则男男女女,皆可随我所欲,而造化竟由我操矣。’
于冰笑,妇人亦笑。
于冰道:“仙卿修炼,亦调和铅汞否?”
妇人道:“其理则同,其运则不同。先生以呼息导引为第一,餐霞吸露次之;我辈以承受日精月华为第一,雨露滋润次之,至言呼息导引,不过顺天地气运,自为转移可也。大概年愈久,则道益深,所行正直无邪,即可与天地同寿。”
于冰又笑说道:“如仙卿这样说,则仙卿肚内,竟空空洞洞,一无所有了。”
妇人道:“既化人形,外面四体俱备,腹内自五脏六腑皆全。只是强为捏造,系后天,非先天也。岂有空洞无物之理?若空洞无物,自应无觉无识,那便是真正木头,此刻乌能与先生话谈也。先生既系火龙真人弟子,定必与桃仙客相识。仙客与吾辈同类,试问仙客肚中,亦空空洞洞否?”
于冰听了大笑。妇人亦大笑。
于冰起身告辞。
妇人道:“日色将落,男女之嫌宜别,房屋虽有,不敢留先生过宿。今日相会,亦系盘古氏至今未有奇缘,我有桂实几枚,为先生寿。”
令侍儿取出一锦袋来,内贮碗碟大者、茶酒杯大者、枣豆大者不等,无一不黄光灿烂,耀目夺睛,芬馥之气,味迈天香,嗅之顿觉心神清越。
妇人取茶杯大者一,枣大者十,说道:“此茶杯大者,三千年物,服之可延寿三百载。枣大者,此百余年物,服之可延寿一纪。”
于冰作揖领谢,又问道:“仙卿从开辟时修持至今,所行又光明正大,理合膺上帝敕诏,位列金仙,今犹寄迹林泉,何也?”
妇人道:“吾于天皇氏时,即奉诏为桂萼夫人。因性耽清静,授职后,便须随班朝晋,缘此叩辞。至帝尧时,又奉诏封清华夫人,敕命佐花蕊夫人总理九州四海花卉荣枯事,此缺极繁,更非所愿,仍复固辞。只今算一草莽之臣可也。”
于冰连连作揖道:“今日冒渎夫人之至。”
夫人带笑还了两拂,送于冰出树,说道:“山海之内,多藏异人,嗣后先生宜珍重厥躬,毋轻以随珠弹雀。”
于冰拱手谢道:“良言自必书绅。”
夫人又道:“暇时过我一谈,于先生未尝无益。”
于冰唯唯。刚走得一步,那树已无门矣。
后来于冰授职金仙后,到与此桂成道中契友,互相往来,此是后话。
次早复去游览,数日后,方驾云出山,离地才起了三百余丈高下,见川江内银涛遍地,雪浪连天,一阵怪风,刮的甚是利害。
但见:不是风伯肆虐,非关巽二施威。竹浪横飞,宁仅穿窜入户;松涛乱卷,慢言灭烛鸣窗。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五峰爆布,何因泻至江干;三峡雷霆,直似涌来地底。大舟小舰,翻翻覆覆,真如落水之鸡;少女老男,扰扰纷纷,无异熬汤之蟹。
于冰见风势怪异,低头下视,见川江内大小船只,沉者沉,浮者浮,男女呼天叫地,个个随波逐流,心上甚为恻然,急向巽地上一指,喝声:“住!”少刻,风息浪静,见梢工水手,各整舟楫。
其中有翻了船救上岸的,又皆呼天叫地,势类疯狂。
于冰复手掐剑诀,飞符一道,须臾,大小江神,拱立云中,听候使令。
于冰问道:“今日大风陡起,川江内坏无限船只,伤残许多民命,尔诸神可是奉上帝敕旨,收罗在劫之人么?”
众神道:“这段江名为孽龙窟,最深最险。江底有一老鼋,已数百载,屡次吹风鼓浪,坏往来舟船,实系此物作祟,小神等并未奉有敕旨。”
于冰大怒道:“尔等既职司江界,理合诛怪安民,行上帝好生之心,何得坐视妖鼋肆虐,任他岁岁杀人,尔等职守何在?”
众神道:“妖鼋身躯大经亩许,力大无穷,且通妖术,小神等实没法遣除。”
于冰越发恨怒道:“此等尸位旷职的话,亏你们也说得出!既无力遣除,何不奏闻上帝,召天将诛之?”
诸神皆鞠躬认罪,无可再辨。
于冰将木剑取出,上面书符两道,付与江神道:“可速持吾剑,投入鼋穴,自有妙应。”
江神等领剑入水,见老鼋还在那里食落江男女。又有那些不知死活的鱼虾,也来赶吃人肉,统被老鼋张开城门般大口,一总吞去。
正在快活时,江神等将木剑远远的丢去。那剑出手有光,一道寒辉,掣电般直扑老鼋项下。
只见那鼋从口中吐一股青气,将木剑冲回有百余步远近,在水中旋转不已;只待青气散尽,那木剑又照前飞去,仍被青气冲回。
如此五六次,众江神见不能成功,将木剑收回,齐到半空中,细说妖鼋利害。
于冰道:“此必用前后夹攻之法方可。”
随将雷火珠交付江神,吩咐如此如此。
众江神领命,握珠者远立在老鼋尾后,持剑者仍在前面,将剑丢去。
老鼋复吐青气,不防尾后响一声,雷火珠早到,打在老鼋骨上,老鼋虽觉疼痛,却还不甚介意。
江神将珠收回。复向老鼋掷去,大响了一声,这一珠才将盖子打破,疼的老鼋声吼如雷,急忙将身躯掉转,张着巨口,向众江神吐毒。
众江神收珠倒退,却好木剑从老鼋背后飞来,直穿过老鼋脖项,血势喷溅,波浪开而复合者几次。
那老鼋踯躅跳跃,无异山倒峡崩,江面上船只又被水晃翻了许多,于是登开四足,向江底芦草多处乱钻。
只见那剑真是仙家灵物,一直赶去,从水中倒起,转一转,横砍下来。
将脖项刺断一半,老鼋倒于江底。
那剑犹往来击刺,好半晌,鼋头始行坠落。
于冰在云中等候多时,
方见众江神手捧珠剑,
欣喜复命,
细说珠杀妖鼋原委,
又各称颂功德。
正言间,
忽听得江声大振,
水泛红波,
见一鼋头大有丈许,
被众神丁推涌上江岸。
看的人蜂屯蚁聚,
都乱嚷上帝降罚,
杀此亘古未有的怪物,
从此永庆安澜,
商旅可免覆舟之患矣。
于冰戒谕江神,
着不时巡查,
以除民害。
众神遵命去了。
于冰方催云行去,
随地济困扶危。
正是:
丹凤岭前逢木怪,
川江水底斩妖鼋。
代天宣化神仙事,
永庆升平行旅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绿野仙踪-第十六回-译文
别难友凤岭逢木女斩妖鼋川江救客商
词曰:闲步暂栖丹凤岭,看诸怪相争。一妇成功请同行,也叙道中情。孽龙吹浪鼓涛声,见舟槎漂零。立拘神将把江清,一剑庆升平。
话说于冰用遁法出了成安,到金不换家叩门。不换见于冰回来,大喜道:‘先生真是信人。’城璧也接将出来,让于冰到东正房坐下。城璧道:‘大哥探望家乡,老嫂并侄子想皆纳福。’
于冰道:‘他们到都安好,家计亦甚充裕。只可惜我一老家人未得一见。’城璧道:‘可是大哥先日说的陆芳去世了么?’于冰道:‘正是。’城璧亦甚是叹息。
于冰道:‘贤弟从今年六月出门,恐二侄子见你久不回家,不拘那个去宁夏寻访,倘被衙门中人识破,大有未便。我今午在家中,已替你详写家信,言明你弟兄二人事由,已差鬼役送去,明早必有回音。’
城璧道:‘弟已出家,何暇顾及妻子?随他们去罢了。’于冰道:‘似你这样说,我昨日回家,真是大坏清规了。吾辈有妻子,贵不萦心于妻子;若明知祸患不测,而必使妻子故投死地,不惟于己不可,即待人亦有所不忍。’
不换道:‘这封书真是要紧之至,但不知先生怎么便差鬼送去?’于冰道:‘明早便知。’说罢,三人叙谈,至二鼓方歇。
至四鼓时分,鬼役超尘暗禀道:‘小鬼奉法旨,领移形换影符一道,假变人形,已将书字寄交范村连城璧家,讨有回信在此。’将符与书信交讫。于冰收超尘于葫芦内。
次日递与城璧拆开,三人同看。城璧见果是他儿子亲笔,上面有许多凄惨话,叮咛嘱咐;他侄儿也再三劝城璧偷行回家探望等语。城璧长叹了一声。
把一个金不换服的瞠目咋舌,竟不知于冰是何等人。
于冰道:‘二侄既知始未,从此自可保全。我此刻即与贤弟别去,三年后来看你。’又向不换深深一揖道:‘令表兄诸凡仰望照拂,弟异日自必报德。’
城璧大惊道:‘大哥今往何处去?’于冰:‘人间烟火我焉能日夜消受?’说着,从怀内取出白银二百两,向不换道:‘老兄家亦寒素,安可久养长客?此银权作令表兄三年饮馔之费,不收便非好朋友。我就此刻谢别。’
不换再三苦留,城璧到一言不发,惟有神色沮丧而已。
于冰见城璧光景,心上甚难为情,于是拉他到下房内,说道:‘贤弟不必惜别,我此去不过二三年,即来看你。日前曾说明,你通是血肉之躯,难以同行。我此时即传你吸气导引之法,果能朝夕奉行,自有妙验。’随将出纳收放始未说与,只未传与口诀,缘心上有一半还信不过也。
城璧一一谨记。于冰出来,向不换拱手道:‘千万拜托,弟去了。’不换知不可留,同城璧送数里之外方回。
于冰心里说道:‘闻四川峨眉山胜景极多,我魂梦中都是羡慕,今且偷空去一游,就从那边采访人间疾苦,做个积功德的起手,有何不可。’旋即驾云光奔驰,已到峨眉山上,随处赏玩。
见山岚叠翠,花木珍奇,两峰突起对峙,绵亘三百余里,宛若峨眉,苍老之中,另具一种隐秀,较之西湖娇艳,大不相同。
一日游走到丹凤岭上,见对面一山,嵯峨万丈,势可齐天。
岭上有石堂一座,内贮石床、石椅、丹炉、药鼎之类。于冰看天色已交酉时初刻,口中说道:‘今晚就在此过夜里。’方才向石床上一坐,只见对面山上夹缝内,陡然走出两个大汉,各身高一丈五六,披发跣足,身穿青衣。
两个大汉俱朝西眺望,猛听得一声说道:‘至矣,至矣!’其声音阔大,仿佛巨雷。说罢,两个大汉俱入山夹缝内。
少刻,那两个大汉又出来,各手执弓箭,大亦绝伦。一大汉道:‘看我先中其腹。’说着,将弓拉满,向西一箭射去。
于冰急忙看那箭到处,只见正西山头,有一妇人缓步走来,此箭直中其胸。那妇人将箭拔去,丢在地下,复向东走来。
一大汉道:‘此非你我所能制服,须报知将军。’只见那两个大汉又入山夹缝内。
须臾,夹缝内出来十五六个大汉,皆身高一丈六七尺者,齐声向山夹缝内躬身喊叫道:‘请将军出宫御敌。’
只见那夹缝内出来一绝大汉子,即众大汉所谓将军者,身高二丈六七尺,赤发朱衣,两眼比盘子还大,闪闪有光,面若噀血,刚牙锯齿,亦手执弓箭,面向西看望。
只见那妇人渐次相近,于冰存神细看,见那妇人翠裙鸳袖,锦衣珠环,容貌极其秀美,乃妇人中之绝色也,从山西款端而至。
那将军回顾众大汉道:‘看我中其喉。’众大汉齐声道:‘共仰将军神箭。’只见那将军拽满大弓,将箭放去,口中说声:‘着!’
只见这支箭响一声,正中在妇人咽喉上,一半在项前,一半透出项后。
那妇人若不知者,轻轻将箭抽出,掷于地下,又缓缓走来。
那将军环顾众大汉道:‘此非军师先生不能降服此妇。汝等可快请军师先生来。’俄顷,军师先生亦从夹缝中走出。
于冰见那军师先生,长有六尺,粗也有六尺,头大如轮,目大如盆,口大如锅,面黑如漆,身绿如荷,乍见与一大球相似。
只见那军师先生手拿宝剑,口中念念有词,用剑向地下一指,山溪内大小石块都乱跳起来。
又用剑向天上一指,那些大小石块,随剑俱起在半空。
复用剑指向那妇人一指,那些大小石块像雨点一样向妇人打去。只见那妇人从口中吐出一个大约一寸大小的小瓢,颜色比黄金还要鲜艳。她用手轻轻一晃小瓢,那些大小石块发出一声响,全部被装进了小瓢里,形状和影子都消失了。那妇人又把小瓢向军师先生和众大汉一掷,一声响后,众大汉和军师先生以及将军都被装进了小瓢里,飞到了半空中。那妇人又用手连续指向小瓢几次,小瓢在半空中连续转了几圈。那妇人把手向下翻转,小瓢在半空中也随着翻转,从瓢里先倒出无数大小石块,像山一样堆积起来,随后又倒出许多青黑色的水,像瀑布一样从空中飞流直下,平地上堆起了波涛。那妇人把手一招,那小瓢又钻进了妇人的口中。那妇人随即袅袅婷婷地,继续向西山走去。
于冰在石堂里看了半晌,竟然看呆了,心里想道:“这肯定都是些妖怪,敢在白天如此嚣张。不管他们了,先送他们一个雷火珠吧。
想完,走出石堂,用右手把珠子扔出去,烟火到处,一声响,打的那妇人黄光遍地,却毫发无损。于冰急忙把珠子收回来。
那妇人掉转身躯,见于冰站在对面的石堂外面,又用美丽的眼睛上下打量了于冰一番,笑着说道:“我在哪里得罪了先生,先生却如此对待我!”于冰见雷火珠没有效果,非常惊讶,高声说道:“我是火龙真人的弟子冷于冰,多年来替天行道,斩除妖孽。你是什么妖怪,竟敢如此横行,不怕天地吗?”那妇人又仔细看了于冰一番,说道:“你脸上竟然有几分道气,正直而不邪恶。我的住所离这里不远,先生一起去谈谈如何?”于冰大笑道:“如果我不敢去你的巢穴,那我也算不上火龙真人的弟子了。”说完,他从山岭上一跃而下,已经到了妇人的面前。
那妇人让于冰先走,于冰说:“你只管走,我不让你。”那妇人微笑道:“我得罪了先生,我来引导。”说完,她分花拂柳,袅娜而行。
于冰跟在后面,过了两个山头,绕到山底,见一棵巨大的桂树,高得和天一样,粗得有一亩多。那妇人走到树前,用手一推,树自动打开了,露出了门户和房屋,她伸出手来让于冰先走。
于冰犹豫不敢进去,那妇人说:“我不是来害人的,先生请放心。”于冰说:“你先进去,我随后就到。”那妇人又笑了笑,先进了树里。
于冰此时进退两难,又怕被妖怪耻笑胆怯,于是口念护身神咒,手握雷珠,跟了进去。觉得一阵异香扑鼻,清人肺腑,放眼一看,完全是一个新的世界。
只见:一座门楼,两层房屋。琉璃瓦反射着天光,水晶帘垂在户外。绿衣的士女在西廊里调鹦鹉,粉面的小童在东壁上驯养玄鹤。篆烟袅袅,香炉里喷出奇异的冰麝香;各种佳卉丛生,盆里种着芝兰和瑞草。红色的柱子和绣花的大梁,悬挂着照乘的珠子;华丽的阁楼和锦绣的厅堂,中间供奉着价值连城的玉璧。孔雀屏风堆满了云母,麒麟座是用石英砌成的。屋子里储存着楠木和石榴,绫罗绸缎的帐子覆盖着床榻;宝镜放在桌子上,珊瑚树在台阶前闪耀。玉制的马铃和金制的马嚼子,这些是花房里的器物;琼台和贝壳做的宫殿,竟然隐藏在树里。
于冰到了树里,看到朱红色的门和绣花的窗户,画栋雕梁,陈设的物品晶莹剔透,多不是人世间的。心里想道:“天下哪有树里会有这样的房屋,肯定是妖怪幻化出来的。”那妇人见于冰进来,又以女主人的礼节让于冰先走。
于冰到了这里,也避忌不敢进去,大步走进了厅内。那妇人轻轻一拂,和于冰分宾主坐下。许多侍女,有的献上松英露,有的献上玫瑰露,有的献上紫芝露和蕉葩露,于冰都不吃。
妇人说:“先生修道有多长时间了?”于冰说:“才几年。”
妇人说:“几年就有这样的道术,有这样的神通,我不信。
于冰说:“你到底是什么妖怪?可以告诉我,我自有处理。
妇人笑着说:“我不是妖怪,是木仙。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已经历了无数岁月。先生所见的那棵大桂树,就是我的原形。”
于冰说:“刚才对付那些大汉,还有将军和军师先生,他们是什么东西?”
妇人说:“这些人也是松、楠、杞、梓、松、柏、楸、桧之类的树木,都是经历六七千年的。但是它们不务清修,只靠智力,在这里逢人必杀,遇物必毁,扰乱了天地之和,激怒了鬼神,今天被我除掉,实在是气数使然。”
于冰听她说话正直,点了点头,又问道:“他们既然如此作恶,为什么早不除掉,一定要等到今天?”
妇人说:“去年那个自称将军的大个子,不自量力,曾经派媒人向我求婚。我把媒人严厉地惩罚,打断了他的手臂,赶走了他。昨天中午,花蕊夫人邀请我去明霞殿看鹤蛇衔珠戏。这些人知道我不在,毁了我的花,折了我的枝条,差点把我的房屋摧毁。现在我们相持不下,也是以直报怨。”
于冰说:“仙子你口中吐出的小黄瓢,变化无穷,这是什么东西?”
妇人说:“这是桂树的果实。我的果实每隔数百年结一次,有三五百年、一二百年结一次的,都是桂树的精华,桂树的血脉。我在天皇时期,就选择了一个最大最老的果实,炼制了四千多年,才成了至宝。它的形状像瓢,实际上却是圆形的,可以随意指挥,大可以装下山岳江河,小可以摧毁微小的虱子。
于冰说:“那些大汉等进入这个瓢里,都变成了青黑色的水,这是什么原因?”
妇人说:“青黑色的水,是形质俱花的树木的汁液。”
于冰说:“仙子的这个瓢,也能变化人吗?”
妇人笑着说:“人和物是一体的,既然可以变化物,就可以变化人。”
于冰笑着说:“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凡是被投入你瓢里的人,都会死去。”
妇人说:“瓢和我是一根树干,同一根树枝上长出来的,瓢就是我,我就是瓢,进入我瓢里的人和物,生死都随我的意愿,怎么可能一概无生呢。”
于冰连连点头道:“这可真是至宝啊。”又说:“仙子既然能制造这样的房屋,又有这样的道术,为什么不光明磊落,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而一定要红唇白齿,修饰容貌,小步走路,在日月照耀下献媚态娇姿,这是为什么?”
妇人大笑说:“我们这些得到阳气而生的是男人,得到阴气而生的是女人。万物都有阴阳,草木难道没有雄雌?如果先生说的是真的,那么男男女女,都可以随我的意愿而创造,造化完全由我操控。”
于冰笑了,那个妇人也就笑了。
于冰问道:“仙子修炼,也是调和铅汞吗?”
妇人说:“道理是相同的,但修炼的方法不同。先生以呼吸导引为首要,其次是吸收云雾中的精华;我们以吸收日月精华为主,其次是雨露滋润,至于呼吸导引,不过是顺应天地之气运,自然而然地转换。大概修炼时间越长,道行越深,行为越正直无邪,就可以与天地同寿。”
于冰又笑着说道:“如果仙子这样讲,那么仙子肚子里,竟然空空如也,一无所有了。”
妇人说:“既然化为人形,身体四肢自然完备,腹内的五脏六腑也都是齐全的。只是强行捏造,是后天的,不是先天的。哪有空洞无物的道理?如果空洞无物,自然就没有知觉和意识,那便成了真正的木头,此刻怎么能和先生交谈呢。先生既然是火龙真人的弟子,一定认识桃仙客。仙客和我们是同类,请问仙客肚子里,也是空空如也吗?”
于冰听了大笑。妇人也是大笑。
于冰起身告辞。妇人说:“太阳快落山了,男女有别,虽然房子有,但不敢留先生过夜。今天能相会,也是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少有的奇缘,我有几颗桂实,作为先生的寿礼。”
让侍女取出一锦袋来,里面装着碗碟大的、茶酒杯大的、枣豆大的等物,无一不光芒四射,耀眼夺目,香气扑鼻,味道胜过天香,嗅一下顿时觉得心神清爽。妇人拿起一个茶杯大的和一个枣大的,说:“这个茶杯大的,是三千年之物,服用它可以延寿三百岁。这个枣大的,是一百多年之物,服用它可以延寿一纪。”
于冰鞠躬感谢,又问道:“仙子从开天辟地以来修炼至今,所行光明正大,理应受到上帝的敕命,位列金仙,现在却还隐居山林,这是为什么?”
妇人说:“我在天皇氏时期,就被封为桂萼夫人。因为喜欢清静,受封后,便要随班朝见,因此辞去了这个职位。到了帝尧时期,又被封为清华夫人,被命令协助花蕊夫人管理九州四海的花卉生死,这个职位非常繁重,也不是我所愿,所以我再次坚决辞去。现在只算是一个草野之臣吧。”
于冰连连鞠躬道:“今天冒犯了夫人。”
夫人微笑着回应了两下,送于冰出树林,说:“山海之间,藏有许多异人,以后先生应该小心谨慎,不要轻易用珍珠去打麻雀。”
于冰拱手道:“好话一定会记在心里。”
夫人又说:“有空的时候过来找我谈谈,对先生一定有所裨益。”
于冰点头答应。刚走了一步,那棵树已经没有门了。后来于冰被封为金仙后,来到这里与桂成道中的朋友互相往来,这是后话。
第二天又去游览,过了几天,才驾云出山,离地才三百多丈高,见江中有银色的波浪,浪花连天,一阵怪风,刮得非常猛烈。
不是风神作乱,也不是巽二施威。竹浪横飞,不只是穿窗入户;松涛翻滚,不只是灭烛鸣窗。起初淅淅沥沥,突然奔腾澎湃。五峰瀑布,为何泻到江边;三峡雷霆,直似涌到地底。大船小船,翻翻覆覆,真如落水之鸡;少女老男,扰扰纷纷,无异于熬汤之蟹。
于冰见风势怪异,低头向下看,见江中大小船只,沉的沉,浮的浮,男女呼天叫地,个个随波逐流,心中非常同情,急忙指向巽地,喝道:“住!”不一会儿,风息浪静,见船夫和水手们各自整理船只。其中翻了船救上岸的,又都呼天叫地,像疯狂一样。
于冰再次掐剑诀,画符一道,片刻,大小江神,拱立云中,等候吩咐。
于冰问道:“今天大风突然兴起,江中损坏了无数船只,伤亡了许多百姓,你们这些神是不是奉上帝之命,收罗有劫难的人?”众神说:“这段江名叫孽龙窟,最深最险。江底有一只老龟,已经几百岁了,多次吹风鼓浪,损坏过往的船只,确实是这个怪物作祟,我们小神并没有接到上帝的敕命。”于冰大怒道:“你们既然负责江界,理应诛杀妖怪,安抚百姓,行上帝好生之心,怎么能坐视妖龟肆虐,任它年年杀人,你们的职责在哪里?”众神说:“妖龟身体庞大,力大无穷,而且会妖术,我们小神实在没有办法除掉它。”于冰更加愤怒道:“这种尸位素餐的话,你们也说得出口!既然没有能力除掉,为什么不向上帝奏报,召唤天将诛杀它?”众神都鞠躬认罪,无法再争。
于冰拿出木剑,上面画了两道符,交给江神说:“可以迅速拿着我的剑,投入龟穴,自有妙用。”江神们领命,握剑的远立在老龟尾巴后面,持剑的仍在前面,将剑扔去。老龟再次吐出青气,不防尾巴后面响了一声,雷火珠早已到达,打在老龟的骨头上,老龟虽然感到疼痛,但并不在意。江神们收回珠子。再次向老龟扔去,一声巨响,这一珠才将盖子打破,疼得老龟吼声如雷,急忙将身体掉转,张开巨口,向众江神吐毒。江神们收回珠子后退,恰好木剑从老龟背后飞来,直穿过老龟脖项,鲜血喷溅,波浪开合了几次。
那老龟挣扎跳跃,无异于山崩峡裂,江面上的船只又被水波晃翻了许多,于是它登开四足,向江底芦草丛中乱钻。只见那剑真是仙家灵物,一直追去,从水中倒起,转一转,横砍下来。将脖项刺断一半,老龟倒在了江底。那剑还在往来击刺,好半晌,龟头才掉落。
于冰在云层中等待了很长时间,才看到众位江神手捧着珠剑,高兴地回来复命,详细地讲述了用珠子杀掉妖鼋的事情,并且各自赞扬了他们的功德。
就在他们正说着的时候,突然听到江水声音变得很大,水面泛起红波,看到一只巨大的鼋头,大约有一丈多长,被众神丁推着涌上了江岸。
看的人像蜜蜂和蚂蚁一样聚集在一起,都大声喊着上帝降下惩罚,杀死了这个自古以来没有见过的怪物,从此以后可以永远庆祝平安,商旅也可以免受翻船的祸患。
于冰警告江神,让他们要经常巡查,以消除百姓的祸害。
众神遵命离开了。于冰这才催促云彩快点移动,以便到处帮助有困难的人。
正是:在丹凤岭前遇到了树木中的怪物,在川江的水底斩杀了妖鼋。代表天意宣扬神仙的事情,永远庆祝升平,让行旅安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绿野仙踪-第十六回-注解
凤岭:指丹凤岭,此处可能指的是一个神话或传说中具有特殊意义的山岭,通常与凤凰有关,象征着吉祥和尊贵。
木女:在古代神话传说中,木女可能指的是以树木为化身的女神或仙女,象征着生命和生长。
斩妖:指斩杀妖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斩妖通常是指道士或英雄除掉邪恶的妖怪,维护正义和和平。
鼋:一种大型的爬行动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鼋常常与神秘和力量联系在一起。
川江:指江河,此处可能特指某条江河,代表着宽广和深远。
客商:指商人,古代商人通常在行旅中,因此常常需要得到保护和帮助。
遁法:指一种隐身或快速移动的方法,在中国古代神话和武侠小说中,遁法是仙人和侠客常用的技能。
城璧:可能是指某座城池的城墙,此处可能指的是城池的防御者或守卫。
纳福:指祝福和好运,常用于表达对人的美好祝愿。
鬼役:指阴间的使者或差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鬼役是阴间负责传递消息或执行任务的神秘角色。
移形换影符:一种符咒,可以使施术者改变外形或影子,通常用于隐身或逃脱。
金不换:可能是指某位富有的人物,此处可能指的是于冰拜访的人。
道中情:指旅途中的感情或经历,常用于描述旅途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故事。
孽龙:指邪恶的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吉祥的象征,但孽龙则代表邪恶和破坏。
舟槎:指小船,槎是船的一种。
神将:指神明派遣的将领或守护者,通常具有强大的力量。
升平:指社会秩序良好,国家安定繁荣的状态。
家计:指家庭的经济状况。
陆芳:可能是指某个人名,此处可能指的是于冰未能见到的老人。
家信:指写给家人的信件,古代通信不便,家信是家人之间重要的联系方式。
鬼魂:指死后的灵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鬼魂是阴间存在的一种形式。
出家:指离开世俗生活,成为僧侣或道士。
清规:指佛教或道教的戒律,出家者必须遵守。
银两:古代的货币单位,此处指白银。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的一座著名山峰,以佛教文化和自然景观著称。
山岚:山间的雾气,常用于形容山水的美丽。
药鼎:古代炼丹或制药用的器具。
将军:古代军队中的高级将领,负责指挥作战。
军师先生:古代军事中的智囊,这里指一个智谋丰富的军师。
石块:指石头,此处可能指的是山溪中的石头。
宝剑:指珍贵的剑,常用于象征力量和正义。
复用剑:指使用剑术进行攻击,剑在古代中国是一种重要的武器,象征着力量和技艺。
妇人口内吐出寸许大一小瓢:寸许大指非常小,这里形容妇人吐出的小瓢非常小巧。
黄金:黄金在古代中国被视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也常用来比喻珍贵的东西。
雷火珠:道教法器,能发出雷火。
妖怪:古代神话传说中指邪恶的精灵或生物,常与超自然力量相关。
青天白昼:指白天,这里用来形容行为无所顾忌。
兼并:古代战争中的一种策略,指攻占或吞并别国或他方。
妖怪幻捏而成:指妖怪是虚构的,捏造出来的。
木仙: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人,以树木为形。
楩楠杞梓松柏楸桧:指多种树木,这里用来比喻各种有生命力的存在。
鬼神:古代中国宗教和神话中的神灵,代表着自然界和超自然的力量。
花蕊夫人: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鹤蛇衔珠戏:可能是指某种神话故事或仪式,具体含义不明确。
朱唇皓齿: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唇红齿白。
阴阳:古代哲学中指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包含的两个对立面,阳代表积极、刚强,阴代表消极、柔弱。
仙卿:古代对道士、神仙的尊称,含有敬意。
修炼:指通过特定方法修炼身心,以求得长生不老或超脱尘世。
铅汞:古代炼丹术语,铅指铅,汞指汞,两者结合可以炼制丹药。
餐霞吸露:道教修炼术语,指吸收天地精华,以养生延寿。
日精月华:道教术语,指日月的精华,常用来比喻天地间的至高无上之力。
呼息导引:古代养生术,通过调整呼吸和导引身体,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道益深:指修行或学问的境界逐渐加深。
天地同寿:指与天地一样长久,常用来形容寿命极长。
化人形:指修炼成仙后,具有人的形态。
后天:指后天形成的,与先天相对。
先天:指先天生成的,与后天相对。
火龙真人:道教传说中的仙人。
桃仙客:道教传说中的仙人。
盘古氏:古代神话中的创世神。
桂实:桂树的果实,常用来比喻珍贵的东西。
延寿:延长寿命。
天皇氏:古代传说中的帝王。
帝尧:古代传说中的帝王。
九州四海:指古代中国的九个州和四海。
荣枯:生长与衰败。
草莽之臣:指出身低微的臣子。
随珠弹雀:比喻用珍贵的东西去换取无价值的东西。
巽地:古代五行中的东南方位,与风有关。
风伯:古代神话中的风神。
巽二:指风神。
竹浪横飞:形容风势猛烈,竹子被风吹得横飞。
松涛乱卷:形容风势猛烈,松树被风吹得乱卷。
五峰爆布:形容瀑布从山峰上爆裂而下。
三峡雷霆:形容三峡的水声如雷霆般响亮。
翻翻覆覆:形容船只被风浪掀翻。
随波逐流:比喻没有主见,随大流走。
木剑:用木头制成的剑,常用来指代法器。
江神:指掌管江河的神祇,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江河往往有神灵掌管。
孽龙窟:指江中一个险恶的地方。
老鼋:指年老的大乌龟,常用来比喻长寿。
青气:指老鼋吐出的气体,可能是某种法术。
城门般大口:形容老鼋的口极大,如同城门。
灵物:指有灵性的物品,常用来指代法器。
于冰:于冰,此处可能指的是一个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或者是故事中的主人公,具体身份和背景在原文中并未详细说明。
云中:指在云层之上,常用来形容高远或神秘的地方。
珠剑:珠剑,一种装饰华丽的剑,可能寓意着神圣的力量。
妖鼋:妖鼋,指妖怪中的鼋类生物,鼋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爬行动物,这里指被妖化的鼋。
原委:原委,事情的来龙去脉,原因和经过。
功德:功德,佛教用语,指修行者所积累的善行和功德,此处指江神们所做的事情具有正面的意义。
江声大振:形容江水声势浩大,常用来形容某种重大事件的发生。
水泛红波:形容江水颜色变红,可能是因为某种特殊原因,如血腥或特殊的自然现象。
鼋头:指鼋的头部,此处指妖怪鼋的头部。
丈许:一丈左右,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丈约等于三米。
众神丁:可能是指众多神祇的仆人或助手。
推涌:推挤使向前移动。
江岸:江河的岸边。
蜂屯蚁聚:形容人很多,像蜜蜂和蚂蚁一样聚集在一起。
上帝:指至高无上的神,此处可能指的是天上的神明。
降罚:降下惩罚,指神明对罪行的惩罚。
亘古未有:从古至今都没有出现过,形容非常罕见或奇特。
怪物:指超出常人理解或认知的生物或现象。
永庆安澜:永远庆祝平安无事,指希望永远没有灾难。
商旅:商人旅客,指从事商业活动和旅行的行人。
覆舟之患:翻船的灾难,指航行中可能遇到的危险。
戒谕:警告并命令。
不时巡查:时常进行巡查。
以除民害:为了消除民众的祸害。
随地济困扶危:在任何地方帮助贫困和有困难的人。
丹凤岭:指一个地名,可能是一个神话传说中的地方。
木怪:可能是指树木中生长出的妖怪或异常现象。
川江水底:指江河的水下。
斩妖鼋:斩杀妖怪鼋,指打败或消灭妖怪鼋。
代天宣化:代表天意进行教化,指执行天命或传达神的旨意。
神仙事:神仙所做的事情,指神话或宗教中的事情。
永庆升平:永远庆祝太平盛世,指希望国家或地区永远和平繁荣。
行旅安:行人旅客安全,指希望旅行的人都能平安无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绿野仙踪-第十六回-评注
此段古文描绘了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场景,通过对人物、动作、环境等细节的描写,展现了古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神灵信仰的虔诚。
‘于冰在云中等候多时’开篇即营造出一种神秘和期待的氛围,‘云中’暗示了于冰的非凡身份,‘等候多时’则表现出他对神灵的尊重和耐心。
‘众江神手捧珠剑,欣喜复命’通过‘手捧珠剑’这一动作,展现了江神们的威武和神圣,‘欣喜复命’则表达了他们对完成使命的喜悦。
‘细说珠杀妖鼋原委,又各称颂功德’这一句,既是对前文‘珠杀妖鼋’的补充说明,又是对江神们功德的肯定,体现了古人对英雄人物的赞美。
‘忽听得江声大振,水泛红波’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描写,将读者带入到一个充满紧张和神秘的场景中,‘江声大振’暗示着即将发生的事情,‘水泛红波’则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胜利。
‘见一鼋头大有丈许,被众神丁推涌上江岸’这一句,通过‘鼋头’这一形象的描写,突出了妖鼋的巨大和凶猛,‘被众神丁推涌上江岸’则展现了众神的力量和决心。
‘看的人蜂屯蚁聚,都乱嚷上帝降罚,杀此亘古未有的怪物’通过‘蜂屯蚁聚’和‘乱嚷’等词语,表现了人们对神灵降罚的期待和对妖鼋的恐惧,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神权的敬畏。
‘于冰戒谕江神,着不时巡查,以除民害’这一句,体现了于冰作为神仙的职责和担当,他不仅降妖除魔,还关注民生,体现了古人对君子的期望。
‘众神遵命去了’这一句,表现了众神对于冰的尊敬和服从,也体现了古人对神灵权威的认可。
‘于冰方催云行去,随地济困扶危’这一句,展现了于冰的慈悲之心,他不仅关注妖魔的清除,还关心百姓的疾苦,体现了古人对仁爱之心的推崇。
‘正是:丹凤岭前逢木怪,川江水底斩妖鼋。代天宣化神仙事,永庆升平行旅安’这一句,是对整个故事的高度概括,既是对于冰的赞美,也是对神灵力量的肯定,体现了古人对和谐社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