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绿野仙踪-第十二回

作者: 《绿野仙踪》是清朝时期李百川所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之前。

年代:成书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之前。

内容简要:全书以求仙学道为幌子,以冷于冰成仙事为线索,联缀连城壁救兄避难、金不换娶妻惹祸、朱文玮林润历难建功、温如意烟花场失意、周琏贪风月招邪、林润邹应龙参倒严嵩等几个现实故事,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明代嘉靖朝的社会状况,抒击了时政,表现了惩恶扬善的民主思想,有较浓厚的现实主义气息。虽时有荒诞的神怪描写和道术说教,亦掩不住积极涉世的倾向。整部小说结构较为严谨,行文流畅,情节生动,描写亦较细腻而风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绿野仙踪-第十二回-原文

桃仙客龙山烧恶怪冷于冰玉洞炼神书

词曰:园亭消遣,佛殿于斯天样远;陡遇妖氛,雷火双施次第焚。

碧雷红日,踏遍长空无憩地;引入丹房,分得天章宝箓光。

——右调《减字木兰花》。

话说冷于冰出了安仁县,买了十数个素点心,包在怀内,信步行去。

见山冈环绕,碧水潺湲,皆因地方小;故无多来往人。

约行了数里,见西南有一带树林,树林中有些墙垣露出。

走至跟前瞧看,墙北有座门,门上加着一把大锁。

于冰道:‘这必是人家一处花院,空闲在这里,看来规模宏敞,我何不入去闲走一回。’

说罢,将身一跃,已入门内。

皆因他受火龙真人仙传,只一年便迥异凡夫身体;且莫说这等园墙,就是极高的城墙,他也可飞跃过去,皆易骨丹之力也。

到门内放眼一看,但见:

一座门楼,数间亭子,高而不峻,谓之台;长而不阔,谓之榭。

奇峰怪石,軿軿补补堆做假山;小沼流泉,凿凿穿穿引成活水。

数十株老树横枝,三五间雕窗映日;疏檐篱院,鱼吹池面之波。

后几层待月轩,逶迤伫月;武陵桃放,渔人何处识迷津。

庚领梅开,词客此中寻好句。

端的是天上蓬莱,莫认做人间阆苑。

于冰看罢,心里说道:‘此地就要算上好的佳境了。’

四下里游走了一会,见里面有些破桌椅、木凳之类;走到园子后面,隔墙一望,墙外远远的有三四家人家。

复到园子中间,拣了一处小些的亭子坐下,将点心取出吃了几个,道:‘这地方极其幽僻,我何不就在此处等候祖师示下?饥时去城买几个点心吃用,省得在舍利寺天天受那秃奴才的眉眼,吃那样炎凉茶饭。’

说罢,便坐下行运内功。

至二更左近,猛听得有嘻笑脚步之声。

走出亭子外,将身一纵,已到亭子房上。

只见七大八小,皆神头鬼脸之人,有二十余个,手里打着灯笼火把,拿着酒坛酒壶碟碗,并捧盒等类,一齐到正西庭上,将四五对灯笼悬挂起,吹灭火把,先在东西两张床上铺垫了毡褥,又在庭中间摆了一桌酒馔,左边照样儿摆放了一桌,每桌安放了一把椅儿,大家席地而坐,说说笑笑,象个等候主人公的样子。

又待了一会,只见十几对纱灯走来,照耀如同白昼。

为头一个人,穿大红蟒袍,乌皮靴头,戴束发冠,两道兰眉直插入鬓,面若噀血,刚牙海口,二目大似酒杯。

后面一个道家装束,带龙虎扭丝金冠,穿杏黄袍,腰系丝绦,足踏皮靴,面若紫金,眉细鼻掀,头圆口方,两只眼闪闪烁烁,与灯火相似,却是纯黑的,并无一点白处。

看二人相貌,甚是凶恶。

两个人入庭中,彼此各不揖让,穿红的坐在正西,穿黄的坐在左边,小的儿们斟起酒来。

于冰看的真切,却说话听不清楚;即忙跳下,走到大庭对面一亭子上,将身一纵,隐身在上面。

只听穿黄的道:‘目今八月初旬,月色落的最早,若到十一二日,就着实光亮了,晚间饮酒又觉得分外高兴些,如今全凭着几支灯笼,未免油气熏人肠胃,大王以为是否?’

穿红的道:‘我也是这样说。屈指只用六七天,就有长久月光了。’

又道:‘我在此饮酒,两个美人还不知怎样想念你我哩!与其吃闷酒,就不如在洞中安逸,到此何干?’

又听得穿黄的笑道:‘待我来!’

说罢,站将起来,手里拿了一杯酒,走出庭外,向东南念念有辞,将酒望空中洒去,只见一道黑气,飞向东南去了。

穿黄的复入庭中坐下,那跟来的人不住的向东眺望,约有一顿饭时,猛听得风声大作,与雷鸣牛吼无异,刮得于冰毛骨悚然。

风头过处,一朵乌云离地不过数丈高下,只见一条大板凳骑着两个妇人,那些眺望的乱嚷道:‘来了!来了!’

说话间,那板凳冉冉的落在庭子外面,两个妇人俱皆嬉笑入去,伺候的安放椅子不迭。

只见一个妇人坐在穿红的旁边,一个与穿黄的并坐。

于冰定睛细看,只见穿红衣的旁边那妇人,年纪不过十八九岁,骨格儿甚俊雅宜人,虽笑声不绝,却神气有些疯痴。

左边穿黄的并坐妇人,年纪有二十六七岁,眉目也生得端正,态度极其风流,神气间与那妇人无异,大概都是被妖气邪法所迷。

只见那穿红的不住的哈哈大笑,随将那妇人抱在怀中,口对口的吃酒;那穿黄的也搂抱在一处肉麻。

于冰道:‘可惜良人家两个女子,被他用妖术拘来,待我且下去鬼混一番,扫除他们的高兴。’

说罢,从后檐跳下,将走到庭门外,先咳嗽了一声,众妖齐向外看,于冰已入庭来。

那些小的儿们乱喊道:‘有生人来了!’

于冰向上举手道:‘二位请了,少会之至!’

只见那大王毫不畏惧,大声问道:‘秀才何来?’

于冰道:‘我是游方到此,无地宿歇,误入园中,见二位吃酒甚乐,因此入来谈谈。’

穿红的笑道:‘你这光景羡慕我们,自然是个有滋昧的人了;且与他个座儿,教他坐了。’

左右在下面放了椅子,于冰坐下,问道:‘二位何姓何名?’

穿黄的道:‘我们也没有什么名姓,秀才不必多同。倒要问问你叫什么名字,是何处人?’

于冰道:‘我叫冷于冰,是北直隶人。’

穿红的向穿黄的道:‘他既然到此,也算有缘,吩咐左右,赏他一杯酒吃。’

于冰道:‘我不会吃酒。’

穿红的道:‘你可要吃肉么。’

于冰道:‘不会吃肉。’

穿红的道:‘你会什么?’

于冰道:‘会降妖。’

穿黄的冷笑道:‘秀才们真是不中抬举。’

穿红的道:“你会降什么妖?”

于冰道:“妖无穷尽,一体皆降。”

穿黄的大怒道:“这奴才放肆!譬如我是妖怪,你有何法降我?”

于冰道:“我有雷火珠降你。”

说罢,用手掷去,大震一声,将穿黄的道人左臂打断,只见他身子晃了几晃,尚未跌倒,到把个妇人被烟烧死,倒在地下。

于冰急将珠收回,正欲再发,不意被穿红的将口一张,喷出一口红气来,贯入于冰口中,于冰便眼昏头眩起来,说声:“不妥!”

翻身便跑。又被众小妖拉住,于冰用力打开。

记的园子东边一带,都是些假山,跑在山前,跳了过去,一阵昏迷,摔倒在假山背后。

喜得火龙真人预遣弟子桃仙客,在半空中等候动静,今见于冰倒在地下,急将云头挫下,先用左手将于冰挝起,又用右手将一块大石一指,立即变成于冰形像。

仙客提了于冰,到一极高山顶落下,忙取出金丹一粒,塞入于冰口内。

那丹便滚入于冰喉中,化为精遗而下,少刻腹内倾江倒峡的响动起来。

于冰此时心上有些明白,却不知身在何地,只觉得内急得很,勉强扒起,蹲在石旁,大小便一齐俱下,始将毒气泻尽,立觉精神起来。

低头看视,才知身在山上;将底衣拽起,正拟详看,猛听得背后雷鸣也似的说道:“贤弟,此刻好了么?”

于冰回头一看,但见:

头不冠,乱堆着绿发千缕;足有履,却露出绿腿两条;绿面绿鼻,嘴唇皮微有红意;绿项绿耳,眉目间略带青痕。

面宽似锅,行走时反是骨肥肉瘦;目大如碗,顾盼际只见黑少白多。

逢钟状元于深山,鬼未啖而必须远避;遇温司马于水底,犀未燃而定应潜逃。

丈八身躯,允矣夜叉之祖;三尺手指,诚哉妖怪之爷。

于冰一见大为惊慌,却待用珠打去,桃仙客笑道:“贤弟不必动手,我乃火龙真人弟子桃仙客也!某原是一株桃树,采日精月华千年,颇通人性;蒙真人收在门下又千余年矣!今奉师命特来救你。”

于冰还有些迟疑,仙客道:“你可记得,去年八月在西湖,祖师吩咐你:湖广安仁县有一件事得你了决,临期我自遣人助你。怎么你忘怀了么?”

于冰听罢,如梦初觉,连忙跪拜,仙客亦跪拜。

仙客道:“适才贤弟中毒已深,苦非服祖师金丹,送入你腹内,已早无生矣!”

于冰听了,方知系火龙差仙客来相救,又忙忙跪倒,望空叩拜。

谢毕,仙客又将如何挝到山上,并指石假变等情说明,于冰感谢不尽,即请仙客降此二妖。

仙客道:“天一明时,方好擒拿;此时动手,昏黑之际,则漏网者必多。此山顶极高,又且与安仁县不远,妖怪一动身,我即看见,跟他到巢穴中拿他,岂不一网打尽,自必断绝种类,庶不遗害人间。”

于冰深以为然。两人并坐山头,各道修行始末。

再说众小妖追赶于冰,见于冰跳过假山,一个个扒挠过去,发声喊,将石变的假于冰绑拴住,乱叫道:“大王,拿住了!拿住了!”

二妖听得大喜,疾疾跑来,见于冰已被捆倒在地。

穿红的大王道:“我这几天正口中淡到绝顶,可将他带回洞中,待我慢慢的咀嚼。秀才读书文人,他的肉必细润而甘甜。”

穿黄的道人道:“这奴才罪通于天,不知用什么东西将我左臂打折?还不知几时才好,我且将他胳膊咬下一只来,报我打断胳膊之仇恨。”

说罢,走上前,用右手将假于冰胳膊拉起,用口尽力一咬,便大声呵呀道:“好硬秀才!将我的门牙都扛吊了!快拿入庭中来,我用重刑罚处他!”

众妖七手八脚,将假于冰抬到庭中,那穿红的大王问道:“你到底是个甚么人?为何手有烟火响如迅雷?”

那假于冰瞪目不言。

大王大怒,吩咐:“打!”

众妖脚手乱下,一个个喊道:“这秀才比铁还硬,将我们的手脚都撞破了!”

穿黄的道人道:“这秀才必有挪移替换之法,以我看来十有八九是个假的。”

那假于冰随声便倒,仍是一块大石头。

道人道:“如何?”

那大王大惊道:“这秀才本领不小,他若再来,如何抵挡?不如大家去休。”

道人道:“可惜我的美人也被他烧死,这一个美人也不用送他回家,不如带回洞中,我与大王公用罢!”

大王道:“使得。使得。”

于是各驾妖风,往东南行去。

桃仙客正和于冰谈论,猛抬头见一股黑气起在空中,用手指向于冰道:“妖精去矣,你我安可放过!”

说罢,扶住于冰右臂,喝声:“起!”

顷刻云雾缠身,飘于天际。

于冰初登云路,觉得两耳疾风猛雨之声不绝;低头下视,见山河城市影影绰绰,如水流电逝一般。

都从脚下退去。

顷刻间,追赶那般黑气,到一山内。

只见黑气中,众妖到一极大山峰前,峰中间有二丈长、一丈宽一道大裂缝,众妖都钻了入去。

仙客将云头落在峰下,问于冰道:“适在半空中,你怕不怕?”

于冰道:“倒没什么怕处,只是上面冷得很,风大得了不得。”

仙客道:“若非贤弟服易骨丹,我也不能带你到此;觉得身上冷,是阳气不足,再修炼十数年,可以不冷矣。”

于冰道:“已到巢穴,师兄也该动手。”

仙客道:“此刻不过四鼓,夜正昏黑,总不如到天明为妙。”

两人复行叙谈,直至日光出时,仙客站起,用右手掐剑诀,书符一道,召来雷部邓、辛、张、陶四天君,跟随着许多天丁力士,听候指使。

仙客道:“此山何名?”

天君道:“此山名龙山。”

仙客用手指道:“这大裂缝内,有妖物毒害生民,种数亦极繁多,贫道理应替天行道,仰藉四圣威力,率天丁围绕此峰,不可放一妖物逃去。”

四神遵命,分布在四面等候。

仙客又向正南离地上,书符念咒,大声喝道:“火部司卒众速降!”

须臾,火德真君带领着无数的龙马、火蛇、火鸦、火旙、火箭、火车之类,听候法旨。

仙客照前话说了一遍,真君道:“法师请退远些,待吾歼除。”

仙客又手扶住于冰,驾云起在山顶,往下观望。

只见真君用剑向山峰裂缝中一指,剑上出了一股青烟,青烟内滚出十数个火球,俱钻入大裂缝中去了。

那些火蛇、火鸦,亦相继而入。

俄顷,风烟搅扰,只见一大蛇,身长数丈,头生红角,血口刚牙,满身尽是金甲,冒烟突火而出,驾风头欲从空逃去。

仙客看得明白,指向于冰道:“贤弟,快放雷火珠!”

于冰急忙将珠掷去,响一声,打在那大蛇腰间。

那大蛇落将下去,又复挣命上来;于冰又欲发珠,猛见山峰左边电光一瞬,半空中飞一霹雳来,大振一声,打在大蛇头上,方夭夭折折,落在山峰之下。

瞬目间,又见一绝大蜈蚣,一丈余长,二尺宽阔,头大如轮,绿色莹然,遍身黄光,蜿蜒如飞,见之令人毛骨俱悚。

只见几条火龙和此物缠搅在一处,烧得他四下乱挺,少刻皮肉化为灰烬。

那些小蛇、小蜈蚣,或长四五尺,或长二三尺,也有死在裂缝内的,也有死在裂缝外的,也有逃出火外,被雷诛的,也有潜藏石下,被神将搜斩的,端的没有跑脱了一个。

那妇人不消说,也死在缝内。

只见满山里烈焰飞腾,云蒸雾涌,腥臭之气触鼻。

仙客忍受不得这般滋味,将云又起有百余丈高,看众神搜山。

于冰此时才晓得那大蛇就是穿红的大王,那大蜈蚣就是穿黄的大王。

搜山毕,众神到仙客前复命,仙客一一退送。

将云头向本山正南上一按,去此地约有六十余里,落在一山坡下。

仙客道:“我要去回复师命,不敢久停。适见贤弟骨格轻松,血肉之躯,已去十分之三,固祖师易骨丹神验,亦贤弟到底有仙根人也。我与你虽先后异时,总属同盟哥弟,祖师既以雷火珠授你,吾亦当传云行之法。”

随即将起、落、收停、催、按口诀一一指教。

于冰大喜,顿首叩谢。

仙客道:“东北上有一永顺县,县外有一崇化里,祖师曾吩咐,贤弟不可不一去。”

说罢,向于冰拱手,凌虚而去。

于冰依命,顺着山路缓缓行去。

出了山,逢人访问,不想只二十余里,便到崇化里地方。

原来是个大镇,约有二三千人家。

正在街上走着,忽见一家门内,抬出一个和尚来,看的人都嬉笑谈论其事,于冰也不介意。

须臾,将那和尚从面前抬过去,但见:

秃帽已无,惟余秃首;秃履已失,惟见秃足。

面如槁木,依稀存呼吸之声;身若僵尸,仿佛胜转侧之力。

腰间剑鞘谁人打开,臂上法衣若个扯破?

侍者空手随跟,不见偷饼、偷馍、偷卷;沙弥含泪护送,惟闻哭师、哭傅、哭爷。

抬送通衢,实不解哇吱喇别噶何故;欣逢陌路,莫不是呵哆啰受相行识。

于冰看罢,见街旁有一小饭馆,里面也不见有人吃用;入去坐下,走堂的过来问讯。

于冰要了一壶酒,一盘素菜,几个馒首,问道:“适才抬过去这和尚,是甚么缘故?”

走堂的笑而不言。

于冰再四问他,走堂的方说道:“路东斜对过几那家姓谢,外号叫谢二混,手里很弄下几个钱。

他止生一个闺女,也十八九岁了;从三四年前,就招上个邪物,起初不过是梦寐相交,明去夜来;这二年竟白天里也有在他家的时候,只是听得妖物说话,却不见他的形象;前后请过几次法师,也降服不下。

这和尚是我们本地三官庙中,会奉持金刚咒的人,说他念起咒来,轮杆皆转。

二混久要请他,只为谢礼讲不停妥,耽延到如今;昨晚才议定,约他在家等候邪魔,方才抬去那个形象,想是吃了大亏,性命还不知怎么。

说罢,又笑了。

于冰吃完酒饭,算还了钱,就烦这走堂的去说,要与他家降邪,并不要一分谢礼。

走堂的大笑道,“相公不看那和尚的样子么?即或有本领,象谢二混那样人,也不可家中无此等事,相公不必管他。”

竟入厨下去了。

于冰倒觉得无意思起来。

出了饭铺,正学毛遂自荐,忽见那抬和尚的门内,吹出一股风来,飞土扬沙,从于冰迎面过街南去了。

于冰觉得怪异,急忙赶出崇化里,见那股风去有三四百步远,仍是沙土弥漫。

随手用雷火珠打去,金光到处,将那妖打倒,现为一只苍白老猿猴;高五尺上下,又见他急忙扒起去。

驾云雾在空中。

于冰笑道:“今日初出学的武艺,不可不藉此试演试演。”

就无人扶掖也怕不了许多,于是口诵仙诀,觉云雾顿生,飘入天际;又复试摧云法,掣雷电般赶来;从北至南,过了十数个山峰,见那妖落在一洞口,潜身入去。

正欲关门,于冰已到,将木剑一晃,大喝道:“妖怪那里走?”

那猴子知道洞后无出路,只得跪倒,叩恳饶命。

于冰道:“淫污谢姓之女就是你么?”

那猴道:“小畜焉敢胡为!只因谢女原是猴属,谢女不寿,为异类殒命两次;小畜已修炼几千余年,此女前后已转生四世,小畜皆随地访察,配合夫妇。

不意他于数年前,又为虎伤,前岁始访知他转生人身,与谢二混为女,因此旧缘不断,时去时来,敢求法师原谅。

说罢,叩头不已。

于冰道:‘这洞内还有多少怪物?’

猿猴道:‘此洞系紫阳真人炼丹之所,真人驾住在福建玉峰洞。四百年前,见真人在此洞内,小畜跪求渡脱,真人大笑道:‘你尘心不断,且又与我无缘;既入此洞,我即将此洞交你收管,你可不时扫除 荆棘,勿招异类,将来再看何如?’又过百余年,真人同火龙真人复来此洞,坐谈竟日,小畜又跪求二真人渡脱。二真人皆大笑。今年正月,紫阳真人复来,小畜又跪陈前意,真人笑道:‘你近年行为乖戾,非前可比,我教下难容你。’又言:‘洞内丹房中有一小石匣,你可用心看守,等候火龙真人弟子冷于冰到来,将此匣交与他。他若肯收你,你就与他做徒弟罢了。’’

于冰大喜道:‘我就是冷于冰,你快去领我一看!’

猿猴领入洞来,见前洞有大院一处,内多异树奇葩,正中大白石堂一座,上镌‘玉屋洞’三字。

猿猴又领到后洞,正面也有小百堂一座,摆着石桌、石椅、石床,两傍是丹房,内贮鼎炉、盆罐等物。

猿猴于两丹房内,取出石匣,双手捧献。

于冰见四面无点缝隙,正欲讯问,那猿猴从石炉内取出一封书来,上写着紫阳封寄,冷于冰收拆。

于冰打开一看,上写道:

神书遥寄冷于冰,为是东华一脉情;藉此济人兼利物,慎藏休做等闲经。

下写着开匣咒语。

于冰将匣捧至石堂桌上,大拜了四拜,依真人符咒作用,石匣自开。

内有一寸多厚、六寸长书一本,通是朱书蝇头小字,名为《宝箓天章》。篇篇俱是符咒,下注用法。

于冰看毕,归放匣内,坐在正面石床上。

猿猴跪禀道:‘紫阳真人已许小畜做法师门徒,今法师到此,即系天缘,恳求收录。’

说罢,叩头不已。

于冰道:‘真人既有法旨,我即收你为徒,此洞清洁幽秀,堪可炼习神书,我从今即不吃烟火食水,每天要你献果物一次,供我日用;更要遵吾法度,速斩淫根,永归正道。一二年后,我授你养神御气口诀。总不名登仙府,亦可以永保身躯,免失足于意外。’

猿猴一一恭听,拜了于冰四大拜。

于冰与他起一名叫猿不邪,亦以谢女事为鉴戒意也。

此后通以师徒弟子相呼。

于冰又问紫阳真人出处,并火龙真人同来原山,猿不邪道:‘二位真人根脚,弟子那里晓得?记得同火龙真人来的那一年,在洞中坐了多半日,弟子曾献果食二次,听二位真人话头,大约都是东华帝君门徒,象个师兄、师弟光景。’

于冰才知书内有‘为是东华一脉情’之句,不禁点头道:‘你所言是也。’

又问了二真人眼色、容貌,益知西湖所见,乃真人变相,从此共修元中妙道。

后来于冰游行大下,到处里除妖斩祟,济困扶危,都是在这玉屋洞修炼的根基。

正是:诛尽群魔又遇魔,魔来魔去机缘多;今朝捧读神书日,但是他年应诏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绿野仙踪-第十二回-译文

桃仙客在龙山烧恶怪,冷于冰在冰玉洞炼神书。

词曰:园亭消遣,佛殿于斯天样远;陡遇妖氛,雷火双施次第焚。碧雷红日,踏遍长空无憩地;引入丹房,分得天章宝箓光。

话说冷于冰出了安仁县,买了十数个素点心,包在怀内,信步行去。见山冈环绕,碧水潺湲,皆因地方小;故无多来往人。约行了数里,见西南有一带树林,树林中有些墙垣露出。走至跟前瞧看,墙北有座门,门上加着一把大锁。于冰道:“这必是人家一处花院,空闲在这里,看来规模宏敞,我何不入去闲走一回。”

说罢,将身一跃,已入门内。皆因他受火龙真人仙传,只一年便迥异凡夫身体;且莫说这等园墙,就是极高的城墙,他也可飞跃过去,皆易骨丹之力也。到门内放眼一看,但见:一座门楼,数间亭子,高而不峻,谓之台;长而不阔,谓之榭。奇峰怪石,軿軿补补堆做假山;小沼流泉,凿凿穿穿引成活水。数十株老树横枝,三五间雕窗映日;疏檐篱院,鱼吹池面之波。后几层待月轩,逶迤伫月;武陵桃放,渔人何处识迷津。庚领梅开,词客此中寻好句。端的是天上蓬莱,莫认做人间阆苑。

于冰看罢,心里说道:“此地就要算上好的佳境了。”

四下里游走了一会,见里面有些破桌椅、木凳之类;走到园子后面,隔墙一望,墙外远远的有三四家人家。复到园子中间,拣了一处小些的亭子坐下,将点心取出吃了几个,道:“这地方极其幽僻,我何不就在此处等候祖师示下?饥时去城买几个点心吃用,省得在舍利寺天天受那秃奴才的眉眼,吃那样炎凉茶饭。”

说罢,便坐下行运内功。至二更左近,猛听得有嘻笑脚步之声。走出亭子外,将身一纵,已到亭子房上。只见七大八小,皆神头鬼脸之人,有二十余个,手里打着灯笼火把,拿着酒坛酒壶碟碗,并捧盒等类,一齐到正西庭上,将四五对灯笼悬挂起,吹灭火把,先在东西两张床上铺垫了毡褥,又在庭中间摆了一桌酒馔,左边照样儿摆放了一桌,每桌安放了一把椅儿,大家席地而坐,说说笑笑,象个等候主人公的样子。又待了一会,只见十几对纱灯走来,照耀如同白昼。为头一个人,穿大红蟒袍,乌皮靴头,戴束发冠,两道兰眉直插入鬓,面若噀血,刚牙海口,二目大似酒杯。后面一个道家装束,带龙虎扭丝金冠,穿杏黄袍,腰系丝绦,足踏皮靴,面若紫金,眉细鼻掀,头圆口方,两只眼闪闪烁烁,与灯火相似,却是纯黑的,并无一点白处。看二人相貌,甚是凶恶。两个人入庭中,彼此各不揖让,穿红的坐在正西,穿黄的坐在左边,小的儿们斟起酒来。于冰看的真切,却说话听不清楚;即忙跳下,走到大庭对面一亭子上,将身一纵,隐身在上面。

只听穿黄的道:“目今八月初旬,月色落的最早,若到十一二日,就着实光亮了,晚间饮酒又觉得分外高兴些,如今全凭着几支灯笼,未免油气熏人肠胃,大王以为是否?”

穿红的道:“我也是这样说。屈指只用六七天,就有长久月光了。”

又道:“我在此饮酒,两个美人还不知怎样想念你我哩!与其吃闷酒,就不如在洞中安逸,到此何干?”

又听得穿黄的笑道:“待我来!”

说罢,站将起来,手里拿了一杯酒,走出庭外,向东南念念有辞,将酒望空中洒去,只见一道黑气,飞向东南去了。穿黄的复入庭中坐下,那跟来的人不住的向东眺望,约有一顿饭时,猛听得风声大作,与雷鸣牛吼无异,刮得于冰毛骨悚然。风头过处,一朵乌云离地不过数丈高下,只见一条大板凳骑着两个妇人,那些眺望的乱嚷道:“来了!来了!”

说话间,那板凳冉冉的落在庭子外面,两个妇人俱皆嬉笑入去,伺候的安放椅子不迭。只见一个妇人坐在穿红的旁边,一个与穿黄的并坐。于冰定睛细看,只见穿红衣的旁边那妇人,年纪不过十八九岁,骨格儿甚俊雅宜人,虽笑声不绝,却神气有些疯痴。左边穿黄的并坐妇人,年纪有二十六七岁,眉目也生得端正,态度极其风流,神气间与那妇人无异,大概都是被妖气邪法所迷。只见那穿红的不住的哈哈大笑,随将那妇人抱在怀中,口对口的吃酒;那穿黄的也搂抱在一处肉麻。于冰道:“可惜良人家两个女子,被他用妖术拘来,待我且下去鬼混一番,扫除他们的高兴。”

说罢,从后檐跳下,将走到庭门外,先咳嗽了一声,众妖齐向外看,于冰已入庭来。那些小的儿们乱喊道:“有生人来了!”

于冰向上举手道:“二位请了,少会之至!”

只见那大王毫不畏惧,大声问道:“秀才何来?”

于冰道:“我是游方到此,无地宿歇,误入园中,见二位吃酒甚乐,因此入来谈谈。”

穿红的笑道:“你这光景羡慕我们,自然是个有滋昧的人了;且与他个座儿,教他坐了。”

左右在下面放了椅子,于冰坐下,问道:“二位何姓何名?”

穿黄的道:“我们也没有什么名姓,秀才不必多同。倒要问问你叫什么名字,是何处人?”

于冰道:“我叫冷于冰,是北直隶人。”

穿红的向穿黄的道:“他既然到此,也算有缘,吩咐左右,赏他一杯酒吃。”

于冰道:“我不会吃酒。”

穿红的道:“你可要吃肉么。”

于冰道:“不会吃肉。”

穿红的道:“你会什么?”

于冰道:“会降妖。”

穿黄的冷笑道:“秀才们真是不中抬举。”

穿红的道人说:“你打算降服什么妖怪?”

于冰回答说:“妖怪无穷无尽,我能够降服所有妖怪。”

穿黄的人大怒道:“你这奴才太放肆了!比如说我是妖怪,你有什么办法降服我?”

于冰说:“我有雷火珠可以降服你。”

说完,他用手将雷火珠掷去,一声巨响,将穿黄道人的左臂打断,只见他身体晃了几晃,还没来得及倒下,却把一个妇人烧死,倒在地上。于冰急忙收回珠子,正要再次发射,没想到穿红的人一张嘴,喷出一股红气,直冲于冰口中,于冰立刻感到头晕目眩,说了一句:“不妥!”

然后翻身就跑。却被众小妖拉住,于冰用力挣脱。记得园子东边一带都是假山,他跑到山前,跳了过去,一阵眩晕,摔倒在假山后面。幸好火龙真人提前派了他的弟子桃仙客在半空中等候,今见于冰倒在地上,急忙将云头压下,先用左手将于冰扶起,又用右手一指一块大石头,立刻变成了于冰的形状。桃仙客提着于冰,到一个极高的山顶上落下,急忙取出一粒金丹,塞入于冰口中。那丹药立刻滚入于冰喉咙,化为精华而下,不久腹内响起倾江倒峡的声音。于冰此时心中有些明白,却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只觉得非常想上厕所,勉强站起来,蹲在石头旁边,大小便一起排空,才将毒气泻尽,立刻感觉精神焕发。低头一看,才知道自己身在山上;将下身衣服提起来,正要仔细查看,突然听到背后雷鸣般的声音说:“贤弟,你现在好了吗?”

于冰回头一看,只见:

他的头没有戴帽子,头发乱糟糟地堆在头上;脚上穿着鞋子,却露出两条绿色的腿;脸是绿色的,鼻子也是绿色的,嘴唇微微泛红;脖子、耳朵都是绿色的,眉毛和眼睛之间带有一些青色。脸宽得像锅,走路时反而显得骨架粗壮,肌肉瘦弱;眼睛大得像碗,看起来黑少白多。遇到钟状元于深山,鬼怪还未吃他,他必须远远避开;遇到温司马于水底,犀牛还未点燃,他必须潜逃。身高八尺,是夜叉的祖先;手指三尺,是妖怪的老大。

于冰一见非常惊慌,正要用手中的珠子打去,桃仙客笑着说:“贤弟不必动手,我是火龙真人的弟子桃仙客!我原本是一株桃树,吸收了日精月华千年,颇有灵性;被真人收为弟子又有一千多年了!今奉师命特来救你。”

于冰还有一些犹豫,仙客说:“你还记得吗?去年八月,在西湖,祖师吩咐你:湖广安仁县有一件事需要你去解决,到时候我会派人帮助你。你怎么会忘记了呢?”

于冰听完,如梦初醒,连忙跪拜,仙客也跪拜。仙客说:“刚才贤弟中毒很深,如果不是服用了祖师的丹药,已经没有生还的希望了!”

于冰听了,才知道是火龙真人派桃仙客来救他,又急忙跪倒,向空中叩拜。谢过之后,仙客又说明了如何将他带到山上,并指石假变等情况,于冰感激不尽,立刻请仙客降服这两个妖怪。仙客说:“等到天亮的时候,才是擒拿妖怪的好时机;现在动手,因为昏黑,逃走的妖怪一定会很多。这座山顶非常高,而且离安仁县不远,妖怪一动身,我就能看见,跟着他们到巢穴中去抓他们,岂不是一网打尽,一定能够断绝它们的种类,不会继续危害人间。”

于冰非常认同。两人并坐在山顶上,各自讲述自己的修行经历。

再说众小妖追赶于冰,见于冰跳过假山,一个个爬过去,大声喊叫,将变成于冰形状的大石头绑起来,乱叫道:“大王,抓住了!抓住了!”

两个妖怪听到后非常高兴,急忙跑来,见于冰已经被捆绑在地。穿红的大王说:“我这几天正觉得嘴里没味道到极点,把他带回洞中,我可以慢慢地享用。读书人,他的肉一定细嫩而甜美。”

穿黄的道人说:“这个奴才罪孽深重,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将我的左臂打折?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好,我先把他的一条胳膊咬下来,以报我被打断胳膊的仇恨。”

说完,他走上前,用右手将假于冰的胳膊拉起,用嘴尽力一咬,便大声喊叫道:“好硬的秀才!把我的牙齿都硌掉了!快把他带到庭中去,我要用重刑处罚他!”

众妖怪七手八脚,将假于冰抬到庭中,穿红的大王问道:“你到底是个什么人?为什么手上有烟火,响声像迅雷一样?”

那假于冰瞪大眼睛不说话。大王大怒,命令道:“打!”

众妖怪手脚并用,一个个喊道:“这个秀才比铁还硬,把我们的手脚都撞破了!”

穿黄的道人说:“这个秀才一定有移形换位的方法,我看十有八九是个假的。”

那假于冰随着声音倒下,还是一块大石头。

道人说:“怎么样?”

那大王大惊道:“这个秀才的本领不小,如果他再来,我们怎么抵挡?不如大家都去休息。”

道人说:“可惜我的美人也被他烧死了,这个美人也不用送他回家,不如带回洞中,我和大王一起享用吧!”

大王说:“好,好。”

于是他们各自驾驭妖风,往东南方向飞去。

桃仙客正和于冰谈话,突然抬头看到空中升起一股黑气,他用手指着于冰说:“妖怪已经走了,我们怎么能放过他们!”说完,他扶住于冰的右臂,喊道:“起来!”

片刻间,云雾缠绕在他们身上,飘向天际。于冰初次踏上云路,觉得耳朵里充满了疾风暴雨的声音;低头向下看,只见山河城市模糊不清,如流水一般逝去。他们立刻追随着那股黑气,来到一座山中。只见黑气中,众妖怪来到一座极高的山峰前,山峰中间有一道两丈长、一丈宽的大裂缝,众妖怪都钻了进去。仙客将云头落在山峰下,问于冰道:“刚才在半空中,你害怕吗?”

于冰说:“倒没什么可怕的,只是上面很冷,风很大。”

仙客说:“如果不是贤弟服用了易骨丹,我也不能带你到这里;你觉得身上冷,是因为阳气不足,再修炼十多年,就可以不冷了。”

于冰说:“已经到了巢穴,师兄也应该动手了。”

仙客说:“现在不过四更天,夜还很黑,不如等到天亮再动手。”

两人又继续谈话,直到太阳升起。仙客站起来,用右手掐剑诀,画了一道符,召唤来雷部的邓、辛、张、陶四位天君,以及许多天丁力士,听从他的指挥。仙客问:“这座山叫什么名字?”

天君说:“这座山名叫龙山。”

仙客用手指道:“这大裂缝内,有妖物毒害生民,种类也极多,我理应替天行道,借助四圣的力量,率领天兵围绕这座山峰,不能让一个妖物逃走。”

四神遵命,分布在四面等候。仙客又向正南离地上,画符念咒,大声喝道:“火部司卒众速降!”

片刻,火德真君带领着无数的龙马、火蛇、火鸦、火旌、火箭、火车等,听从法旨。仙客照前话说了一遍,真君道:“法师请退远些,待我消灭它们。”

仙客又手扶住于冰,驾云起在山顶,往下观望。只见真君用剑指向山峰裂缝中一指,剑上冒出一股青烟,青烟中滚出十数个火球,都钻入大裂缝中去了。那些火蛇、火鸦,也相继而入。不久,风烟搅扰,只见一条大蛇,身长数丈,头生红角,血口獠牙,满身都是金甲,冒着烟突火而出,驾风欲从空中逃走。仙客看得明白,指向于冰道:“贤弟,快放雷火珠!”

于冰急忙将珠掷去,一声响,打在那大蛇腰间。那大蛇跌落下去,又挣扎着上来;于冰又想发珠,猛见山峰左边电光一闪,半空中飞来一个霹雳,一声巨响,打在大蛇头上,它才摇摇晃晃地倒下,落在山峰之下。转眼间,又见一条巨大的蜈蚣,一丈多长,两尺宽,头大如轮,绿色晶莹,全身黄光,蜿蜒如飞,见到它让人毛骨悚然。只见几条火龙和这东西缠斗在一起,烧得它四处乱窜,不久皮肉化为灰烬。那些小蛇、小蜈蚣,有的长四五尺,有的长二三尺,有的死在裂缝内,有的死在裂缝外,有的逃出火外,被雷击死,有的藏在石头下,被神将搜捕斩杀,真的没有逃走一个。那妇人不用说,也死在裂缝内。只见满山里烈焰飞腾,云雾翻滚,腥臭之气扑鼻。仙客忍受不了这种味道,将云层又升到百余丈高,看众神搜山。于冰这时才明白那大蛇就是穿红的大王,那大蜈蚣就是穿黄的大王。搜山完毕,众神到仙客面前复命,仙客一一送走。将云头向本山正南上一按,离开此地约有六十余里,落在山坡下。

仙客道:“我要去回复师傅的命令,不敢久留。刚才见贤弟身体轻盈,血肉之躯,已经去了十分之三,固然是祖师易骨丹的神效,也是贤弟有仙根的缘故。我和你虽然先后不同时,但都是同盟的兄弟,祖师既然把雷火珠传授给你,我也应该传授你云行之法。”

随即将起、落、收停、催、按口诀一一指教。于冰大喜,叩首感谢。仙客道:“东北上有一个永顺县,县外有一个崇化里,师傅曾吩咐,贤弟不可不去。”

说罢,向于冰拱手,凌空而去。

于冰依命,顺着山路缓缓前行。出了山,遇到人询问,没想到只二十余里,就到了崇化里。原来是个大镇,约有二三千户人家。正在街上走着,忽见一家门里,抬出一个和尚来,看的人都嬉笑谈论这事儿,于冰也不介意。不久,将那和尚从面前抬过去,但见:

秃帽已无,只剩秃头;秃鞋已失,只见秃足。面如枯木,似乎还有呼吸之声;身若僵尸,仿佛还有转动之力。腰间剑鞘是谁打开的,臂上法衣是谁扯破的?随从空手跟随,不见偷饼、偷馍、偷卷;沙弥含泪护送,只听哭师、哭徒、哭父。抬送在街头,实在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种声音;欣逢陌路,难道不是因为呵哆啰相行识的缘故。

于冰看罢,见街旁有一小饭馆,里面也不见有人吃用;进去坐下,走堂的过来问讯。于冰要了一壶酒,一盘素菜,几个馒头,问道:“刚才抬过去的和尚,是什么原因?”

走堂的笑而不言。于冰再三问他,走堂的才说道:“路东斜对面那家姓谢,外号叫谢二混,手里很有些钱。他只有一个女儿,也十八九岁了;从三四年前,就招上了邪物,起初不过是梦寐相交,明去夜来;这二年白天里也有在他家的时候,只是听得妖物说话,却不见他的形象;前后请过几次法师,也降服不下。这和尚是我们本地三官庙中,会念金刚咒的人,说他念起咒来,轮杆都会转动。二混久想请他,只为谢礼谈不拢,拖延到现在;昨晚才议定,约他在家等候邪魔,才抬去那个形象,想是吃了大亏,性命还不知道怎么样。”说罢,又笑了。

于冰吃完酒饭,付了钱,就烦这走堂的去说,要与他家降邪,并不要一分谢礼。走堂的大笑,“相公不看那和尚的样子吗?即使有本领,像谢二混那样的人,家中也不可能没有这种事,相公不必管他。”

竟进入厨房去了。于冰觉得无趣起来。

出了饭铺,正要毛遂自荐,忽见那抬和尚的门里,吹出一股风来,飞土扬沙,从于冰迎面过街南去。于冰觉得奇怪,急忙赶出崇化里,见那股风去有三四百步远,仍是沙土弥漫。随手用雷火珠打去,金光到处,将那妖打倒,现出一只苍白的老猿猴;高约五尺,又见他急忙爬起来。驾着云雾在空中。于冰笑道:“今日初出茅庐的武艺,不可不借此试演试演。”

就无人扶掖也怕不了许多,于是口诵仙诀,觉云雾顿生,飘入天际;又复试摧云法,掣雷电般赶来;从北至南,过了十数个山峰,见那妖落在一个洞口,潜身入去。正要关门,于冰已到,将木剑一晃,大喝道:“妖怪哪里走?”

那猴子知道洞后无路可逃,只得跪倒,恳求饶命。于冰道:“淫污谢姓之女就是你么?”

那猴道:“小畜焉敢胡为!只因谢女原是猴属,谢女不寿,为异类夺命两次;小畜已修炼了几千年,这女前后已转生四世,小畜都随地访察,配合夫妻。不意他于数年前,又为虎伤,前年才访知他转生人身,与谢二混为女,因此旧缘不断,时去时来,敢求法师原谅。”说罢,连连叩头。

于冰问道:‘洞里还剩下多少怪物?’

猿猴回答:‘这个洞是紫阳真人炼丹的地方,真人住在福建的玉峰洞。四百年前,我看到真人在这个洞里,我就跪下请求他让我脱离苦海,真人哈哈大笑说:“你心中的尘缘未断,而且我们之间没有缘分;既然你进了这个洞,我就把这个洞交给你管理,你可以不时地清理荆棘,不要招来异类,将来再看情况吧?”又过了一百多年,真人又和火龙真人一起来到这个洞,坐下来聊了一整天,我又跪下请求两位真人让我脱离苦海。两位真人又都大笑。今年正月,紫阳真人又来了,我又跪下表达之前的愿望,真人笑着说:“你近年来的行为古怪,和以前不一样了,我门下难以容纳你。”又说:“洞内丹房里有一个小石匣,你可以用心保管,等待火龙真人的弟子冷于冰到来,把这个匣子交给他。如果他愿意收你为徒,你就做他的徒弟好了。”

于冰非常高兴地说:‘我就是冷于冰,你快带我去看看!’猿猴领着他进入洞中,看到前面的洞有一个大院子,里面有很多奇异的树木和花朵,中间有一座刻有“玉屋洞”三个字的大白石堂。猿猴又领着他到后面的洞,正面也有一个小百堂,里面摆放着石桌、石椅、石床,两边是丹房,里面存放着鼎炉、盆罐等物品。猿猴在两个丹房里拿出石匣,双手捧着献给于冰。于冰看到石匣四面没有缝隙,正想询问,猿猴从石炉里取出一封信来,上面写着‘紫阳封寄,冷于冰收拆’。于冰打开一看,上面写着:

‘神书遥寄冷于冰,为是东华一脉情;藉此济人兼利物,慎藏休做等闲经。’下面写着开匣的咒语。于冰把石匣捧到石堂的桌子上,拜了四拜,按照真人的符咒,石匣自己打开了。里面有一本一寸多厚、六寸长的书,全是朱红色的蝇头小字,叫做《宝箓天章》。每一篇都是符咒,下面注有用法。于冰看完了,把书放回石匣里,坐在正面的石床上。

猿猴跪下禀报说:‘紫阳真人已经答应让我成为他的弟子,现在法师到了这里,就是缘分所在,恳求您收留我。’说完,不停地磕头。

于冰说:‘既然真人有旨意,我就收你为徒,这个洞又干净又美丽,适合修炼神书,从今以后我不吃五谷杂粮和水,每天要你献上果品,供我日常使用;更要遵守我的法度,迅速斩断欲望,永远走在正道上。一两年后,我会传授你养神御气的口诀。即使不能成仙,也可以永保身体健康,避免意外失足。’

猿猴一一恭敬地听着,拜了于冰四大拜。于冰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猿不邪,也是为了提醒他不要重蹈覆辙。从那以后,他们都以师徒相称。于冰又问紫阳真人的来历,以及火龙真人一起来的原因,猿不邪说:‘两位真人的来历,弟子哪里知道?记得那一年和火龙真人一起来的时候,在洞中坐了半天,弟子曾经献上两次果食,听两位真人的谈话,他们大约都是东华帝君的弟子,像是师兄和师弟的样子。’

于冰才知道书里写着‘为是东华一脉情’这句话,不禁点头说:‘你说得对。’又问了两位真人的眼神、容貌,更加确信在西湖所见的是真人的化身,从此他们一起修炼元中妙道。后来于冰游历天下,到处除妖降魔,救助困难,都是在这个玉屋洞修炼的基础。

正是:消灭了众魔又遇到魔,魔来魔去机缘多;今天捧读神书的日子,但愿他年能应诏上仙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绿野仙踪-第十二回-注解

桃仙客:指火龙真人的弟子,此处指前来救于冰的仙人。

龙山:指地名,此处指众妖藏身的山名。

烧恶怪:烧恶怪指的是被烧毁的恶鬼或妖怪,这里可能指的是故事中的人物或事件。

冷于冰:冷于冰可能是故事中的人物名字,字面意思为“冷如冰”,这里可能象征着人物性格的冷静或冷酷。

冰玉洞:冰玉洞可能指的是一个寒冷且美丽的洞穴,也可能是一个神话传说中的地方。

炼神书:炼神书可能指的是修炼神通或法术的秘籍。

园亭:园亭指的是园林中的亭子,是供人休息、赏景的场所。

佛殿:佛殿是供奉佛像的殿堂,这里可能指的是寺庙。

雷火:雷火指的是雷电和火焰,常用来形容强烈的自然力量或法术。

丹房:丹房是道教中炼丹的地方,也是修炼的地方。

天章宝箓:天章宝箓可能指的是天书或神符,是修炼者用来施展法术的宝物。

素点心:素点心指的是素食的小吃,这里可能指的是冷于冰所携带的食物。

安仁县:指地名,此处指湖广安仁县。

骨丹:骨丹可能指的是一种能够增强体质的丹药。

假山:指园林中人工堆砌的山,此处指园子东边一带的假山。

活水:活水指的是流动的水,常用来形容清新的水源。

待月轩:待月轩是等待月亮升起的亭子,常用来形容观赏月亮的地方。

武陵桃:武陵桃可能指的是神话传说中的仙桃,这里可能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蓬莱:蓬莱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山,常用来比喻美好的地方。

阆苑:阆苑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园林,常用来比喻美好的园林。

舍利寺:舍利寺是供奉舍利的寺庙,舍利是佛教徒认为佛祖留下的遗物。

秃奴才:秃奴才是对和尚的贬称,这里可能是指寺庙中的僧人。

油气熏人肠胃:油气熏人肠胃形容气味难闻,让人感到不适。

美人:美人通常指美貌的女子,这里可能指的是被妖术控制的美女。

妖术:妖术指的是邪恶的法术或魔术。

秀才:秀才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生员,这里可能指故事中的角色。

北直隶:北直隶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现在相当于今天的河北省。

大王:大王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妖魔或妖怪的首领。

龙虎扭丝金冠:龙虎扭丝金冠是一种装饰华丽的帽子,这里可能用来形容道装。

杏黄袍:杏黄袍是一种颜色为杏黄色的袍子,这里可能指的是道袍。

丝绦:丝绦是一种用丝线编织的带子,常用于服饰装饰。

皮靴:皮靴是一种用皮革制成的鞋子,这里可能指的是道装的一部分。

眉眼:眉眼指的是眉毛和眼睛,这里可能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外貌特征。

噀血:噀血形容脸色红润,这里可能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脸色。

刚牙海口:刚牙海口形容牙齿坚硬,这里可能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外貌特征。

酒杯:酒杯是盛酒的器具,这里可能用来形容一个人的眼睛大小。

龙虎:龙虎在这里可能指的是道教的象征,龙虎扭丝金冠可能是一种道教道冠。

金冠:金冠是一种装饰华丽的帽子,这里可能指的是道冠。

眉细鼻掀:眉细鼻掀形容一个人的外貌特征。

头圆口方:头圆口方形容一个人的外貌特征。

眼闪闪烁烁:眼闪闪烁烁形容一个人的眼睛有神,这里可能用来形容道装的特征。

白处:白处指的是白色的部分,这里可能指的是眼睛。

秀才们:秀才们是对秀才的泛称,这里可能指故事中的角色。

不中抬举:不中抬举指的是不受重视或不被看好。

道:指道士,修行之人,此处指穿红的道人和穿黄的道人。

妖:指妖魔鬼怪,神话传说中的邪恶生物。

一体:指整个身体,此处指整个妖怪。

雷火珠:一种法术道具,可以发出雷火攻击妖物。

大震:指声音巨大,震动强烈。

妇人:指女性,此处指被妖怪烧死的妇人。

毒气:指有害的气体,此处指妖怪喷出的红气。

金丹:指道家修炼中的丹药,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

精遗:指精气,此处指金丹化为的精气。

火龙真人:指道家仙人,此处指于冰的师傅。

日精月华:指太阳和月亮的光华,道家认为可以修炼成仙。

祖师:指传授法术或技艺的师父,此处指传授于冰法术的师父。

挪移替换之法:指变化多端的能力,此处指假于冰的能力。

易骨丹:一种传说中可以改变骨骼的仙丹,此处指祖师所赐。

天丁力士:指天上的神兵,此处指仙客召唤的雷部天君和力士。

仙客:指修炼成仙的人,具有超凡的法力和道德。

妖物:指修炼成精的动物或其他生物,通常带有邪恶的力量。

天丁:古代神话中天界的士兵,此处指仙客率领的天界神兵。

四圣:指四位具有特殊能力的神灵,此处可能指火德真君等。

火部司卒:火神部下的士兵,此处指火德真君率领的火神部下。

龙马:神话中的神兽,此处指火龙。

火蛇:神话中的火神部下,此处指火蛇。

火鸦:神话中的火神部下,此处指火鸦。

火旙:古代军中用以指示方向的旗帜,此处指火神部下的旗帜。

火箭:用火药制成的箭,此处指火神部下的火箭。

火车:古代用火作为动力的车辆,此处指火神部下的火车。

火德真君:火神,掌管火的神灵。

仙根:指具有修炼成仙的潜质。

崇化里:一个地名,此处指于冰要去的地点。

邪物:指邪恶的生物或力量。

金刚咒:佛教中的一种咒语,具有强大的威力。

轮杆:古代战争中的一种武器,此处指咒语的力量。

邪魔:指邪恶的魔物。

法衣:僧侣所穿的衣服,此处指和尚的法衣。

沙弥:指尚未受具足戒的出家僧侣。

通衢:指宽阔的道路。

呵哆啰:古代的一种咒语,此处指和尚念的咒语。

受相行识:指识别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猴属:指猴子这一族。

殒命:指死亡。

转生:指死后灵魂转世。

旧缘:指前世的缘分。

淫污:指亵渎、玷污。

法术:指通过念咒、画符等方式施展的神秘力量。

紫阳真人:紫阳真人是指道教中的一位高人,紫阳是道号,代表着真人修炼到了紫气东来的境界,即修炼有成。在这里,紫阳真人是一位修炼有成、法力高强的道教仙人。

炼丹:炼丹在古代道教中是一种修炼法术,指的是通过炼制丹药来达到长生不老、修炼成仙的目的。

福建玉峰洞:福建玉峰洞是一个真实存在的道教洞府,位于福建省,是道教修炼的重要场所。

渡脱:在道教中,渡脱指的是仙人帮助凡人脱离苦海,达到修炼成仙的目的。

尘心:尘心指的是人的世俗欲望和烦恼,是修炼成仙的障碍。

无缘:在道教中,无缘指的是没有修炼成仙的缘分,无法得到仙人的帮助。

收管:收管指的是接受并管理某个地方或事物。

荆棘:荆棘在这里比喻困难和障碍。

异类:异类指的是非同类的东西,这里可能指的是非人类生物。

鼎炉:鼎炉是炼丹时用来加热和炼制丹药的器具。

盆罐:盆罐是炼丹时用来存放丹药和炼丹材料的容器。

石匣:石匣是一种用石头制成的盒子,通常用来存放贵重物品或重要文献。

东华一脉:东华一脉指的是道教中的一个流派,东华帝君是该流派的创始人。

符咒:符咒是道教中用来驱邪治病、修炼成仙的一种法术。

宝箓天章:宝箓天章是一部道教经典,包含了修炼成仙的方法和符咒。

养神御气:养神御气是道教修炼中的一种方法,指的是通过修炼来养护精神、控制气息。

登仙府:登仙府指的是成仙后居住的地方。

意外:意外指的是无法预料、无法避免的事情。

东华帝君:东华帝君是道教中的神祇,被认为是东华一脉的创始人,也是道教中的重要神祇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绿野仙踪-第十二回-评注

于冰道:‘这洞内还有多少怪物?’

此句以简洁的疑问句开篇,营造出一种神秘莫测的氛围,引发读者的好奇心。‘怪物’一词,既指洞中的生物,也暗示了洞中可能隐藏的未知危险,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

猿猴道:‘此洞系紫阳真人炼丹之所,真人驾住在福建玉峰洞。四百年前,见真人在此洞内,小畜跪求渡脱,真人大笑道:‘你尘心不断,且又与我无缘;既入此洞,我即将此洞交你收管,你可不时扫除荆棘,勿招异类,将来再看何如?’又过百余年,真人同火龙真人复来此洞,坐谈竟日,小畜又跪求二真人渡脱。二真人皆大笑。今年正月,紫阳真人复来,小畜又跪陈前意,真人笑道:‘你近年行为乖戾,非前可比,我教下难容你。’又言:‘洞内丹房中有一小石匣,你可用心看守,等候火龙真人弟子冷于冰到来,将此匣交与他。他若肯收你,你就与他做徒弟罢了。’

这段文字详细介绍了洞的来历和主人公猿猴与紫阳真人的关系。通过‘紫阳真人’、‘火龙真人’等道教术语,展现了道教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猿猴的忠诚与执着,以及紫阳真人的慈悲与智慧,也得以体现。

于冰大喜道:‘我就是冷于冰,你快去领我一看!猿猴领入洞来,见前洞有大院一处,内多异树奇葩,正中大白石堂一座,上镌‘玉屋洞’三字。猿猴又领到后洞,正面也有小百堂一座,摆着石桌、石椅、石床,两傍是丹房,内贮鼎炉、盆罐等物。猿猴于两丹房内,取出石匣,双手捧献。

这段文字描绘了玉屋洞的景象,通过‘异树奇葩’、‘大白石堂’等描写,营造出一种神秘、幽静的氛围。同时,猿猴的恭敬态度,也体现了对玉屋洞的重视。

于冰见四面无点缝隙,正欲讯问,那猿猴从石炉内取出一封书来,上写着紫阳封寄,冷于冰收拆。于冰打开一看,上写道:‘神书遥寄冷于冰,为是东华一脉情;藉此济人兼利物,慎藏休做等闲经。’下写着开匣咒语。

这段文字揭示了石匣中的神秘书籍,以及书籍的来历和目的。‘神书’、‘东华一脉情’等词汇,体现了道教文化的神秘色彩。同时,书籍的目的‘济人兼利物’,也体现了主人公于冰的慈悲之心。

于冰将匣捧至石堂桌上,大拜了四拜,依真人符咒作用,石匣自开。内有一寸多厚、六寸长书一本,通是朱书蝇头小字,名为《宝箓天章》。篇篇俱是符咒,下注用法。

这段文字详细介绍了石匣中的《宝箓天章》一书,通过‘朱书蝇头小字’、‘符咒’等描写,展现了道教文化的神秘与神秘主义色彩。

猿猴跪禀道:‘紫阳真人已许小畜做法师门徒,今法师到此,即系天缘,恳求收录。’说罢,叩头不已。

这段文字展现了猿猴对于冰的尊敬和信任,同时也体现了于冰在猿猴心中的地位。‘天缘’一词,暗示了于冰与猿猴之间的缘分。

于冰道:‘真人既有法旨,我即收你为徒,此洞清洁幽秀,堪可炼习神书,我从今即不吃烟火食水,每天要你献果物一次,供我日用;更要遵吾法度,速斩淫根,永归正道。一二年后,我授你养神御气口诀。总不名登仙府,亦可以永保身躯,免失足于意外。’

这段文字体现了于冰的修行决心和对猿猴的期望。‘不吃烟火食水’、‘速斩淫根’等修行要求,展现了道教文化的修行理念。

猿猴一一恭听,拜了于冰四大拜。于冰与他起一名叫猿不邪,亦以谢女事为鉴戒意也。

这段文字展现了猿猴对于冰的尊敬和服从,同时,于冰给猿猴起名‘猿不邪’,也体现了于冰的教诲和期望。

于冰又问紫阳真人出处,并火龙真人同来原山,猿不邪道:‘二位真人根脚,弟子那里晓得?记得同火龙真人来的那一年,在洞中坐了多半日,弟子曾献果食二次,听二位真人话头,大约都是东华帝君门徒,象个师兄、师弟光景。’

这段文字通过猿不邪的回忆,进一步揭示了紫阳真人和火龙真人的身份和背景,同时也展现了于冰对道教文化的了解。

于冰才知书内有‘为是东华一脉情’之句,不禁点头道:‘你所言是也。’又问了二真人眼色、容貌,益知西湖所见,乃真人变相,从此共修元中妙道。

这段文字体现了于冰对道教文化的深入理解,以及他对真人的尊敬。‘共修元中妙道’一句,展现了于冰对修行的追求。

后来于冰游行大下,到处里除妖斩祟,济困扶危,都是在这玉屋洞修炼的根基。

这段文字总结了于冰的修行成果和人生经历,同时也体现了玉屋洞在主人公修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正是:诛尽群魔又遇魔,魔来魔去机缘多;今朝捧读神书日,但是他年应诏槎。

这段文字以诗的形式,总结了主人公的修行历程和人生感悟,同时也展现了道教文化的深邃内涵。‘诛尽群魔’、‘应诏槎’等词汇,体现了主人公的坚定信念和追求。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绿野仙踪-第十二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020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