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绿野仙踪-第六回

作者: 《绿野仙踪》是清朝时期李百川所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之前。

年代:成书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之前。

内容简要:全书以求仙学道为幌子,以冷于冰成仙事为线索,联缀连城壁救兄避难、金不换娶妻惹祸、朱文玮林润历难建功、温如意烟花场失意、周琏贪风月招邪、林润邹应龙参倒严嵩等几个现实故事,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明代嘉靖朝的社会状况,抒击了时政,表现了惩恶扬善的民主思想,有较浓厚的现实主义气息。虽时有荒诞的神怪描写和道术说教,亦掩不住积极涉世的倾向。整部小说结构较为严谨,行文流畅,情节生动,描写亦较细腻而风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绿野仙踪-第六回-原文

柳国宾都门寻故主冷于冰深山遇大虫

词曰:捉风捕影逃将去,半神半鬼半人。致他拼命怨东君,空余愁面对西曛。客途陡逢惊险事,如痴如醉如昏。百方回避幸全身,夜深心悸万山中。——右调《临江仙》。

话说于冰带了柳国宾等入都,不数日,到了王经承家中。

将行李安顿,从部中将王经承请出。

王经承问:“假写锦衣卫,并严太师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你要对我说。”

于冰支吾了几句,王经承听了,心上也不甚明白。

本日送了王经承二百两银子,王经承如何不收;连忙吩咐家中,与于冰主仆包了上下两桌席,着饭馆中送来,于冰又嘱咐了几勾活,王经承满口应答。

次日,邀于冰同出门外办事。

于冰要带人跟随,王经承道:“那个地方,岂是他们去的?只可我与你去。”

于冰道:“你说的极是。”又嘱国宾道:“我下晚时,即与先生同回。”

到了定更时分,王经承回家,却不见于冰回来,国宾等大是着急,忙问道:“我家主人哩?”

王经承说:“他还没有回来么?”

国宾道:“先生与我家主人同去,即当与我家主人同回。”

王经承道:“他今日邀我查家楼看戏,又再三叮嘱我,只说去锦衣卫衙门中;又怕你们跟随,托我止住你们;但是为京城地方,你们不惯,和人口角不便。即至到了查家楼,看了两折戏,他留下五两银子,叫我和柜上清算,他说鲜鱼口有个极厚朋友,必须看望,若是来迟,不必等我。我等到午后,不见他来,我们本司房人请我商量事体,只弄到这时候才回。你主人此刻不来,想是还在那朋友家谈。”

国宾道:“是那个朋友?”

王经承道:“你主人的朋友,我那知道?”

国宾大嚷道:“你把我主人骗去,你推不知道,你当日就不该同行!我只问你要人!”

王经承道:“这都是走样第一的活!我合你主人是朋友,我又不是他的奴才,我又不是他的解役,他便要拜望朋友,难道我缚住他不成!”

国宾冷笑道:“先生,你不要推,睡在梦里,我家还有你的书字!你将我主人用书字骗在京中,我合你告到三府六部,总向你要人!”

王经承道:“你家有书字,难道我就没有你主人托成安县潘知县之子寄字与我,说家中有关系事,被人扣住,非作严中堂名色走不脱,着我写字雇人去叫他来京,许了我二百两银子,书字还现在家中,银子是昨日与我的,怎么反说是我骗他?怎么就慌到这步田地,说出告状话来?”

国宾道:“你那里晓得!”

王经承道:“我不晓得,你倒晓得;你主人又不是七八岁娃子,怕走迷了,被人家收去了!一个太平世界,又不是荒乱年景,谁敢把你主人白煮吃了不成!”

国宾急得跳道:“你看这个蛮子胡嚼,你只拿我主人书字来!若是我主人手笔着你叫他入都,我还有半点挽回;若是你写的,我将一刀两段,决不干休!”

王经承微笑道:“你要将舌头略软些,吓杀了我也!是个人命案件!”

说罢。向内院便走。

国宾扯住袖子道:“你从内院逃去,我却向谁要人?”

王经承挽回首来一看,说:“你主人虽在外郡小县,却言谈貌相极象个大邦人物,怎么成安县又出了一个你?真是造化生物不测处!我且问你:你主人书字不得我去取,他自己会飞出来么?”

王范道:“柳哥,你且让王先生入去,他现有宅眷在内,怕甚!”

国宾方肯放手。

王先生缓缓的入去,少刻拿出书字来。

国宾看了笔迹并字内话语,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王经承道:“如何?是我骗他,还是他骗我?”

冷明猛可里见桌子傍边砚台下,压着一封书字,忙取出来看,上写柳国宾等拆。

国宾忙拆开一看,大哭起来。

王经承道:“看嘴脸!我家最忌这种腔调!若要鬼叫,请出街里去。”

国宾哭说道:“王先生,我家主人不是做和尚,便是做道士去了!你叫我怎么回去见我主母?”

王经承向冷明、王范道:“他平素必有痰症,今日是他发作的日期,因此乱吐。”

国宾又痛哭道:“王先生,你听我说。”

遂将于冰在家如何长短,说了一遍。

王经承听了,也着急来道:“如此说,他竟是逃走了!你拿他写的书字来我看看。”

国宾付与王经承,从身边取出眼镜,在灯下念道:

我存心出家久矣。在家不得脱身,只得烦王先生写字,叫我入都。与王先生无干。你等见字,可速回家;原带银一千两,送与王先生二百两,我留一百两,余银交陆总管手。再说与你主母,好生教管元相公,用心读书,不得胡乱出门。各铺生意,各庄田地,内外上下男妇;总交在卜大爷、陆芳、柳国宾身上。事事要遵我日前说的去行,不得负我所托。我过五七年,还要回家看望你们,断断不必寻我,徒劳心力无益。若家下男女有不守本分者,小则责处,大则禀官逐出存案,慎勿姑息养奸,坏我家政。此瞩!不华主人笔。

王范等听了也哭起来。

王经承见有与他无干字样,心上也有些感激,滴了两三点泪来,说道:“京城地方最难找人,况你主人又面生,你们便哭死也无益。我到明早,自有个道理。”

说罢,摇着头,冷笑道:“我今年五十六岁,才见了这样狠心人。大奇!大奇!”

入里去了。

次日,天一明,王经承拿出一万京钱,雇了十几个熟人,每人各给纸条一张,上写于冰年貌、衣服,分派出京门外四面找寻。

又着国宾等各园馆、茶楼、大街、小巷,天天寻问。那里有个影儿?国宾等无奈,别了王经承,回至成安。

到了门前,一个个雨泪流涕。众家人见光景诧异,急问主人下落,国宾拍手顿足,哭了又说。

早有报知卜氏,吓得惊魂千里,摔倒在地,慌得众男妇搀扶不迭,元相公也跑来哀叫,一家上下,和反了的一般。

倒是元相公再三跪恳。

到第四日,将国宾等四人叫人去细问。他四人将于冰起身时书字,与前托潘公子并王经承书字,都交在卜氏面前,卜氏又哭起来。

自此不隔三五天,要把国宾叫入来骂一顿。

闹了半月有余,方才休息。

起初还想着于冰回心转意;过了三年后。始绝了念头,一心教养儿子,过度日月。

着他父总其大概,内外田产、生意,通交在陆芳、柳国宾二人身上,也算遵夫命,付托得人。

再说于冰将王经承安顿在查家楼。

他素常闻听人说:彰义门外有一西山,又名百花山,离京不过六七十里。

急忙雇了一辆车儿,送他出了西便门,换了几个钱,打发了车夫;又雇了两个脚驴儿,替换的骑。

他惟恐王经承回家,证出马脚,万一被他们赶了来,岂不又将一番机关妄用?因此直奔门头沟,打发了脚户,住了一宿,到次早入山。

秀才们行路极难,况以富户子弟走山路,越发难了。

费七八天功夫,始过了丰公、大汉、青山三个岭头,由斋堂、净水沿路问人,寻百花真境。

天天住的是茅茨之屋,吃的是莜菽之面,访道心切,倒也不以为苦,只是越走山路越大;每天路上或遇二三个人,还有一人不遇的时候。

那日行走到日牌时分,看见一山高出万山之上,与他山不同。

但见:突兀半天,识其面而莫测其背;苍莽万里,见其尾而不见其头。

大峰俯视小峰,峰峰现奇峻之形;前岭高接后岭,岭岭作迂回之势。

壑间古桧,风摇仿佛蛇行;崖畔疏松,云覆依稀龙聚。

高高下下,环顾惟鸟道数条;呀呀喳喳,翘首仰青天一线。

雷声山中瀑布,雨喷石上泉流。

翠羽斑毛,盈眸多珍禽异兽;娇红稚绿,遍地皆瑞草瑶葩。

岩岫分明,应须仙佛寄迹;烟霞莫辨,理宜虎豹潜踪。

于冰看了山势,转了两个山弯,猛抬头见一山下,坐着十数个砍柴人。

于冰上前举手道:“请问众位,此处叫什么地名?”

一山汉用手指说道:“你看此处山高出别山数倍,正是百花山了。”

于冰道:“上边可有庙字没有?”

山汉道:“过此山再上一大岭,岭上止小庙一处,庙上住着一八十岁老道人。

每月,我们这相近山庄担些柴米,约同五六十人,拿了兵刃,方敢去一送,本日定行下山。”

于冰道:“要这许多人去为何?”

又一山汉道:“此处山高,到绝顶,一上一下可及八九十余里,内中狼蛇虎豹、妖魔鬼怪,大白日里往往伤人,人少如何去得!”

于冰道:“那道人他怎么不害怕?”

山汉道:“他除了每月收柴之后,经年家不开庙门,四围都是极高的墙,虎豹入不去就罢了,总怕也说不得。”

于冰道:“那老道可有道术么?”

山汉道:“他不过天生的寿数长,多吃几年饭,有什么道术!”

于冰道:“若去他庙中,从那边是正路?”

山汉指西南一条山路:“从此山坡,便是盘道。”

于冰举手道:“多承指引了!”撇转身便走。

山汉道:“断断使不得!此去要上三十八盘,道路窄小,树木繁多,且要过鬼见愁、阎王鼻梁、断魂桥许多危险处,便到他庙中有何好处?我们去还要彼此扶掖牵引,你是个斯文,如何走得?遇着异样东西,那时后悔就迟了!”

于冰道:“我是个求仙访道的,有什么后悔处!”说罢,又走。

又听得一个山汉道:“我们看这个人生得眉清目秀,只怕有些疯症。”

行了数步,又听得三五个人乱叫道:“相公快回来!不是胡闹的!”

于冰那里听他。上了山坡,便绕道看见树木参差,荆棘满地,步步牵衣挂袖,甚是难行。

绕了十几个盘道,喘吁吁的气也上不来。

从树林内四下一觑,见正南上山势颇宽平些,树木 荆棘亦多。

苦挨到那边,四围一看,通是重峦峭壁,鸟道深沟。

坐在一块大石上,养息气力,约有半顿饭时,觉得气又壮了些。

刚站起来,猛见对面山西岔内,陡起一阵腥风;风过处,刮得那些败时残枝摇落不已。

顷间,山岔内走出一只绝大的黄虎来。

于冰不由得“呵呀”了一声!

只见那虎看见了于冰,便将浑身的毛都直竖起来,较前粗大了许多,口内露出钢牙,眼中黄光直射向于冰,大步走来。

于冰心内恐惧,到此也没法了。

只见那虎相离有四五步远,直竖起来,将前二爪在地下一按,跳有五六尺高,向于冰扑来。

亏得于冰原是有胆人,不至乱了心曲,见那虎来,瞅空儿向傍一闪,那虎也将身便从于冰身边擦了过去,其爪止差寸许。

于冰急回身时,那虎也将身子掉转过来,相离不过四尺远。

于冰倒退了两步,那虎两只眼睛直视于冰,大吼了一声,火匝匝又向于冰扑来。

于冰又一闪,那虎复从身边过去,落于空地;于冰趁他尚未转身,如飞的便向东跑。

一回头,见那虎也如飞的赶来,料想跑不脱,旋即站住,等那虎过来好再躲避。

那虎见于冰站住,他便也迎面蹲下,披扶着胸前白毛,两只眼直视于冰,口中馋诞乱滴,舌尖吐于舌外,那一条尾巴与一条锦绳相似,来回摆动。

于冰偷眼看视,见右边即是深沟,于百忙中想出智巧,两眼看着那虎,侧了身,斜行了三步余,已到沟边;那虎随即也将身子扭转看着。

于冰少停片刻,只见那虎又站起来,将浑身毛一抖,跳有七尺来高,向于冰扑来。

于冰见那虎奋力高跳起来,也不躲避,急向虎腹下一钻,那虎用力过猛,前足登空,头朝下触入沟中,闪下去了。

于冰趁空儿又往西跑,一边跑一边回看。

约跑有百十余步,见那虎不曾追赶,急急的向树林多处一钻,方敢站住。

站了多会,又回来看。

自己笑说道:“果然那些山汉们不说虚。”

从树林中出来,见西面是高岭,忙上山头,不但不见百花山,连来的道也不见了,那里还顾访老道人。

再一望,见西北有一条白线,高高下下,象条道路,于是直望那条道路走去。

正是:学仙原非容易,惜命不可修行;试看于冰遇虎,要算九死一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绿野仙踪-第六回-译文

柳国宾在都城的城门寻找他的旧主人冷于冰,在深山里遇到了大虫。

词曰:追逐风和影子般的人逃跑了,他像是半神半鬼半人。他拼命地怨恨东边的君主,空余的只有面对西边落日的忧愁。在旅途中突然遭遇惊险的事情,像是痴迷、陶醉、昏迷一般。想尽办法避开危险,幸运地保全了性命,夜深时在山中心有余悸。

——右调《临江仙》。

话说于冰带着柳国宾等人进入都城,没过多久,就到了王经承的家中。安置好行李后,从部中将王经承请了出来。王经承问:‘你假写锦衣卫和严太师的话,是什么意思?你要告诉我。’

于冰支支吾吾地说了几句,王经承听了,心里也不太明白。当天,于冰送给王经承二百两银子,王经承当然不会拒绝;他立刻吩咐家中,为于冰和他的仆人准备了上下两桌酒席,让饭馆送来,于冰又交代了几件事情,王经承都答应了下来。第二天,他邀请于冰一同出门外办事。于冰想要带人跟随,但王经承说:‘那个地方,他们怎么能去?只能是我和你去。’

于冰说:‘你说得对。’又嘱咐国宾道:‘我今晚就与先生一同回家。’

到了定更时分,王经承回家,却不见于冰回来,国宾等人非常着急,忙问:‘我家主人呢?’

王经承说:‘他还没有回来吗?’

国宾说:‘先生和我家主人一同去的,应该会一同回来。’

王经承说:‘他今天邀请我去看查家楼的戏,再三叮嘱我,只说去锦衣卫衙门;又怕你们跟随,让我阻止你们;但是为了京城的地域,你们不习惯,和人口角不便。到了查家楼,看了两折戏,他留下五两银子,让我和柜上结账,他说鲜鱼口有个极好的朋友,必须去看望,如果来晚了,不必等我。我等到午后,他还没来,我们本司房的人请我商量事情,一直忙到这时候才回来。你主人现在还没来,应该是还在那个朋友家。’

国宾问:‘是哪个朋友?’

王经承说:‘你主人的朋友,我怎么知道?’

国宾大声喊道:‘你把我主人骗走了,你推不知道,你当日就不该同行!我只问你索要人!’

王经承说:‘这都是走样第一的活!我和你主人是朋友,我又不是他的奴才,又不是他的差役,他要去拜访朋友,难道我能绑住他不成!’

国宾冷笑道:‘先生,你不要推辞,你还在梦中,我家还有你的书信!你用书信将我主人骗到京城,我要和你告到三府六部,一定要你要人!’

王经承说:‘你家有书信,难道我就没有你主人托成安县潘知县之子寄给我的书信,说家中有事情,被人扣住,非以严中堂的名义走不脱,让我写信雇人去叫他来京,答应给我二百两银子,书信还在家中,银子是昨天给我的,怎么能反过来说是我骗他?怎么能这么慌张,说出告状的话来?’

国宾说:‘你哪里知道!’

王经承说:‘我不知道,你倒知道;你主人又不是七八岁的孩子,会迷路,被人收留!在这个太平的世界,又不是荒乱的年景,谁敢把你主人白白吃掉不成!’

国宾急得跳脚道:‘你看这个蛮子胡说,你只拿出我主人的书信来!如果是我主人亲手写的信让他入都,我还有一点挽回的余地;如果是你写的,我将一刀两断,决不罢休!’

王经承微笑道:‘你要把舌头放软一些,把我吓死了!这是一件人命关天的大事!’说完,他转身向内院走去。

国宾拉住他的袖子道:‘你从内院逃走,我却向谁要人?’

王经承回头一看,说:‘你主人虽然在外郡小县,但言谈举止极像一个大人物,怎么成安县又出了你?真是造化生物不可测!我且问你:你主人的书信我不能去取,难道它会自己飞出来吗?’

王范说:‘柳哥,你且让王先生进去,他现在家里有家眷,怕什么!’

国宾才肯放手。王先生慢慢地走进去,过了一会儿拿出书信来。国宾看了笔迹和信中的话语,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王经承说:‘怎么样?是我骗他,还是他骗我?’

冷明突然看到桌子旁边砚台下压着一封书信,急忙取出来看,上面写着‘柳国宾等拆’。国宾急忙拆开一看,大哭起来。

王经承说:‘看你的样子!我家最讨厌这种腔调!如果你要鬼叫,请到街上叫去。’

国宾哭着说:‘王先生,我家主人要么是做了和尚,要么是做了道士去了!我怎么回去见我主母?’

王经承对冷明、王范说:‘他平时必有痰症,今天是他发作的日子,所以才会这样胡言乱语。’

国宾又痛哭着说:‘王先生,你听我说。’于是将于冰在家的情况说了一遍。

王经承听了,也着急地说:‘这么说,他确实是逃走了!你把那封他写的书信给我看看。’

国宾递给王经承,从身边取出眼镜,在灯光下念道:‘我存心出家已久。在家无法脱身,只得麻烦王先生写信,让我入都。与王先生无关。你们看到这封信,可以立刻回家;原带一千两银子,送与王先生二百两,我留下 hundred 两,其余的交给陆总管。再告诉你主母,好好教导元相公,用心读书,不要随意出门。各处的生意,各庄的田地,内外上下的男女,都交给卜大爷、陆芳、柳国宾。事事都要按照我之前说的去做,不得辜负我的托付。我过五七年,还要回家看望你们,千万不要找我,徒劳无功。如果家里男女有不守本分的人,小的就责罚,大的就禀官逐出存案,千万不要姑息养奸,坏了我的家规。此嘱!不华主人笔。’

王范等人听了也哭了起来。王经承看到信中没有提到他,心里也有些感激,流了几滴泪,说:‘京城地方最难找人,何况你主人又面生,你们就算哭死也无益。我明天早上,自有办法。’

说完,他摇了摇头,冷笑道:‘我今年五十六岁,才见到这样狠心的人。真是奇了!奇了!’然后转身走进了内院。

第二天一早,王经承拿出了一万两京钱,雇佣了十几个熟人,每人给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于冰的年龄、外貌和衣服特征,让他们分别到京城外的四面八方去寻找。同时,他还让国宾等人到各个园林、茶楼、大街小巷,每天都去询问。但始终没有找到任何线索。国宾等人无奈,告别了王经承,回到了成安。到了家门前,一个个都泪流满面。家人们看到这情景都很惊讶,急忙询问主人的下落,国宾一边拍手跺脚,一边哭着说。这时,卜氏一家得知消息,吓得魂飞魄散,摔倒在地,众男男女女都慌忙上前搀扶,连元相公也跑来哀求,整个家里的人都像疯了一样。最后还是元相公跪下来恳求,到了第四天,才派人去详细询问。他们四个人在于冰出发时写的字条,以及之前托付给潘公子和王经承的字条,都交给了卜氏,卜氏又哭了起来。从那以后,每隔三五天,卜氏就要把国宾叫来骂一顿。这样闹了半个月有余,才稍微平静下来。起初还想着于冰会回心转意;过了三年后,才彻底断了这个念头,一心一意地抚养儿子,度过了许多日子。他把家里的内外田产、生意都交给了陆芳和柳国宾两个人,也算是遵从了丈夫的遗愿,把事情托付给了可靠的人。

再说于冰把王经承安置在查家楼。他平时听说,彰义门外有一座西山,又称百花山,离京城大约六七十里。于是他急忙雇了一辆车,送王经承出了西便门,换了几个钱,打发走了车夫;又雇了两头脚驴,替换着骑。他担心王经承回家后,会暴露出破绽,万一他们追来,又要重新施展计谋。因此,他直接奔向门头沟,打发走了脚夫,住了一夜,第二天早上进了山。秀才们行路已经很艰难了,何况是富家子弟走山路,更是困难。他花了七八天的时间,才翻过了丰公、大汉、青山三个山岭,沿着斋堂、净水一路询问,寻找百花山的真正所在。每天住在茅草屋,吃的是莜麦面,虽然访道的决心很坚定,但也不觉得苦。只是山路越走越难走;每天在路上遇到的行人很少,有时候甚至一个人都遇不到。

有一天,他在行走的时候,到了中午时分,看到一座山比周围的山都高,形态与众不同。只见:

山势突兀,看似知道它的正面却无法看到它的背面;山势苍茫,看到它的尾部却看不到它的头部。大峰俯瞰小峰,每个山峰都呈现出奇特的形状;前岭高接后岭,岭岭形成曲折的走势。山谷中的古松,风吹得仿佛蛇在爬行;山崖边的松树,云雾缭绕,仿佛龙在聚集。上下起伏,环顾四周只有几条鸟道;呀呀喳喳,抬头仰望只有一线青天。山中的雷声像是瀑布,雨点落在石头上形成泉流。翠羽斑斓,眼睛里满是珍禽异兽;娇红嫩绿,遍地都是祥瑞的草木。山岩清晰,应该是仙佛居住的地方;烟霞难辨,应该是虎豹潜藏的地方。

于冰看了山势,转了两个弯,突然抬头看到山下,坐着十几个砍柴人。他走上前去举手问道:“请问各位,这里叫什么地名?”

一个山民用手指着说:“你看这座山比其他山高出许多,正是百花山。”

于冰问:“山上有没有庙宇?”

山民说:“过了这座山再上一座大岭,岭上有一座小庙,庙里住着一个八十岁的老道士。每个月,我们附近的村庄都会挑些柴米,约五六十个人,拿着武器,才敢去送,今天肯定要下山。”

于冰问:“为什么需要这么多人?”

另一个山民说:“这座山很高,到山顶,上上下下有八九十里,里面有狼、蛇、虎、豹、妖魔鬼怪,白天都常常伤人,人少怎么去得?”

于冰问:“那老道士他怎么不怕?”

山民说:“他除了每月收柴之后,一年到头都不开庙门,四周都是很高的墙,虎豹进不去就罢了,总怕也说不得。”

于冰问:“那老道士有没有道术?”

山民说:“他不过天生的寿命长,多吃几年饭,没什么道术。”

于冰问:“如果去他庙里,从哪个方向是正路?”

山民指着西南方向的一条山路说:“从这里的山坡,就是盘山道。”

于冰举手道:“多谢指引!”说完转身就走了。

山民说:“绝对不行!那里要上三十八道弯,道路狭窄,树木繁多,还要过鬼见愁、阎王鼻梁、断魂桥等许多危险的地方,就算到了庙里又有什么好处?我们去还要互相扶持,你是个斯文人,怎么能走?遇到奇怪的东西,到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

于冰说:“我是个求仙访道的,有什么后悔的?”说完,又继续前行。

又听见一个山民说:“我们看这个人长得眉清目秀,只怕有些疯疯癫癫。”

走了几步,又听见三五个人乱叫道:“相公快回来!这不是闹着玩的!”

于冰哪里听他们的。上了山坡,绕过树木,看到树木参差,荆棘丛生,每一步都牵扯着衣袖,非常难走。绕了十几个弯道,气喘吁吁,几乎上不来气。从树林里四处张望,看到正南边的山势比较平坦,树木和荆棘也很多。苦熬到那边,四周一看,全是崇山峻岭,鸟道深沟。他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休息了一会儿,感觉气力又恢复了一些。刚站起来,突然看到对面山西边的一个岔道里,突然刮起一阵腥风;风过处,把那些枯枝败叶吹得摇曳不止。不久,山岔里走出一只巨大的黄虎来。

于冰忍不住‘哎呀’了一声!只见那只老虎看到于冰后,全身的毛都竖了起来,比之前粗大了很多,嘴里露出锋利的牙齿,眼中射出黄色的光芒,大步向于冰走来。于冰心里非常害怕,到了这个地步也没办法了。只见老虎离于冰有四五步远,直立起来,用前爪在地上按了一下,跳起来五六尺高,向于冰扑来。幸好于冰原本是个有胆量的人,没有慌乱,看到老虎扑来,趁着机会向旁边一闪,老虎也擦着于冰的身体过去了,它的爪子只差一寸没碰到于冰。于冰急忙转身时,老虎也调转了身体,距离只有四尺左右。于冰后退了两步,老虎两只眼睛直盯着于冰,吼了一声,火辣辣地向于冰扑来。于冰又一闪,老虎又从身边过去了,落在空地上;于冰趁它还没转身,像飞一样向东跑去。一回头,看到老虎也像飞一样追来,料想跑不掉了,于是立刻站住,等老虎过来再躲避。

老虎看到于冰站住,也蹲了下来,用前爪抚摸着胸前的白毛,两只眼睛直盯着于冰,口水不停地滴落,舌头伸得老长,尾巴像一条锦绳一样来回摆动。

于冰偷偷地看了看,发现右边有条深沟,在这么忙乱的情况下,他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两眼盯着老虎,侧身斜行走了三步多,已经到了沟边;老虎也立刻扭转身体看着。于冰稍作停留,只见老虎又站了起来,抖了抖全身的毛,跳起来七尺多高,向于冰扑来。于冰看到老虎奋力跳起,也不躲避,急忙钻到老虎肚子下面,老虎用力过猛,前脚腾空,头朝下掉进沟里,摔了下去。于冰趁机又向西跑去,一边跑一边回头看。大约跑了百十步,看到老虎没有追赶,急忙钻进树林深处,才敢停下来。站了一会儿,又回头看。自己笑着说:‘果然那些山里人说的是真的。’

从树林里出来,看到西边是座高高的山岭,急忙上山,不但看不到百花山,连来时的路也不见了,哪里还顾得上找老道人。再一看,发现西北方向有一条白线,上下起伏,像一条道路,于是径直朝那条道路走去。

正是:学仙本来就不容易,珍惜生命也不适合修行;看看于冰遇到老虎,可以说是九死一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绿野仙踪-第六回-注解

都门:都门指的是都城的大门,这里指的是进入京城的城门。

故主:故主指的是过去的雇主或者曾经的主人。

大虫:大虫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比喻凶猛的敌人或危险的事物,这里可能指的是某种难以对付的困难或危险。

锦衣卫:锦衣卫是明朝时期的特务机构,负责皇帝的安全和侦缉事务,这里可能指的是某个官员或组织的名称。

严太师:严太师可能指的是某个姓严的太师,太师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这里可能指的是某个有权势的人物。

半神半鬼半人:这句话形容某人既神秘又恐怖,介于神、鬼、人之间,可能是在描述某人的形象或行为。

东君:东君在古代文学中常指太阳,这里可能比喻为光明或希望,也可能是对某人的称呼。

西曛:西曛指的是太阳落山时的景象,这里可能比喻为绝望或结束。

客途:客途指的是旅途中,这里指的是在外的旅途中。

查家楼:可能是一个地点,但具体位置在文中未提及。

鲜鱼口:鲜鱼口是北京的一个地名,这里可能指的是某个具体的地方。

百方回避:百方回避指的是想尽各种办法逃避。

万山中:万山中指的是深山之中,形容环境险恶。

三府六部:三府六部指的是古代的中央官署,这里可能指的是政府机构。

痰症:痰症指的是痰多的症状,这里可能用来比喻某人的情绪激动或行为失控。

不华主人笔:不华主人笔指的是不是主人亲笔写的字,这里可能是在质疑信件的真伪。

京钱:古代中国的一种货币单位,相当于一千文铜钱,是明清时期的一种货币形式。

熟人:指彼此认识的人,这里指王经承雇佣的人。

于冰:故事中的主人公,一个寻求仙道的人。

国宾:故事中的人物,可能是王经承的朋友或助手。

成安:可能是一个地名,但具体位置在文中未提及。

卜氏:故事中的人物,可能是王经承的妻子或母亲。

元相公:故事中的人物,可能是卜氏的丈夫或儿子。

潘公子:故事中的人物,可能是王经承的朋友或同谋。

西山:位于北京西郊的一座山,又称百花山。

莜菽:一种粮食作物,其种子可以食用,是北方地区的传统食品。

茅茨之屋:用茅草覆盖屋顶的简陋房屋,常用来形容贫穷或简朴的生活环境。

兵刃:古代的武器,如刀、剑等。

道术:指道士或修行者所掌握的神秘技艺或法术。

鬼见愁:可能是一个地名或山名,指的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地方。

阎王鼻梁:可能是一个地名或山名,含有神秘或恐怖的意味。

断魂桥:可能是一个地名或桥梁,常用来形容一个令人伤感或危险的地方。

眉清目秀:形容人容貌清秀,眼神明亮。

疯症:指精神上的疾病或异常状态。

呵呀:表示惊讶或痛苦的呼喊声,常用于古代文学作品中,以表现人物的情感。

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虎象征着力量、勇猛和威严,同时也是十二生肖之一,代表着地支中的寅。

浑身的毛:指虎的皮毛,这里形容虎毛竖起,表示其处于警戒状态。

钢牙:形容虎的牙齿坚硬如钢,用以强调虎的凶猛。

眼中黄光:形容虎眼中发出的黄色光芒,通常表示凶狠和愤怒。

心内恐惧:指于冰内心的恐惧,恐惧是一种常见的情感反应,特别是在面对危险时。

直竖起来:形容虎毛竖起,表示其紧张和愤怒。

前二爪:指虎的前爪,这里可能是指虎用前爪攻击。

差寸许:形容距离非常近,只差一寸左右。

火匝匝:形容火焰熊熊,这里可能是指虎扑来时气势汹汹。

火速:形容非常快的速度,这里指于冰逃跑的速度很快。

百十余步:形容距离大约有一百多步,步长因人而异,但可以理解为较远的距离。

山汉:指山中的男子,这里可能是指于冰遇到的当地人。

百花山:可能是指一个具体的地方名称,但在文中并未详细描述,因此具体位置和背景不明。

道:指道路,这里可能是指于冰原本要去的方向或目的地。

老道人:指道士,可能是指于冰要拜访的人。

西北:指方位,西北方向。

白线:可能是指地面上的一条明显的痕迹或线条,这里可能是指一条小路或山脉的轮廓。

学仙:指学习修仙或追求长生不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惜命:指珍惜生命,不轻易冒险。

九死一生:形容极其危险的境地,几乎面临死亡,但最终幸存下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绿野仙踪-第六回-评注

此段古文描绘了一幅紧张刺激的生死较量画面,充满了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

文中的‘呵呀’一声,既表达了于冰的惊讶,也体现了他在面对突发情况时的本能反应。

‘虎’在此处不仅是动物,更是象征着险恶的环境和不可预知的命运,于冰与虎的对抗,象征着人与自然的斗争。

‘浑身的毛都直竖起来’、‘口内露出钢牙’、‘眼中黄光直射’等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老虎的凶猛和威严,同时也凸显了于冰的恐惧。

‘亏得于冰原是有胆人’这句话,既是对于冰勇气的肯定,也暗示了他在生死关头所展现出的智慧和勇气。

‘一闪’、‘一钻’等动作描写,表现了于冰在危急时刻的机智和果断,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生存的渴望。

‘火匝匝’、‘馋诞乱滴’等形容词,生动地描绘了老虎的凶猛和贪婪,同时也反映了于冰的惊慌和无奈。

‘如飞的便向东跑’、‘急急的向树林多处一钻’等描写,展现了于冰在逃跑过程中的紧张和焦虑,以及他对生存的执着。

‘果然那些山汉们不说虚’这句话,既是对前人经验的肯定,也表达了于冰对未知世界的敬畏。

‘学仙原非容易,惜命不可修行’这句话,点明了修炼仙道之艰难,同时也强调了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试看于冰遇虎,要算九死一生’这句话,总结了于冰与虎的生死较量,既是对于冰经历的概括,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绿野仙踪-第六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019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