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绿野仙踪-第六十二回

作者: 《绿野仙踪》是清朝时期李百川所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之前。

年代:成书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之前。

内容简要:全书以求仙学道为幌子,以冷于冰成仙事为线索,联缀连城壁救兄避难、金不换娶妻惹祸、朱文玮林润历难建功、温如意烟花场失意、周琏贪风月招邪、林润邹应龙参倒严嵩等几个现实故事,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明代嘉靖朝的社会状况,抒击了时政,表现了惩恶扬善的民主思想,有较浓厚的现实主义气息。虽时有荒诞的神怪描写和道术说教,亦掩不住积极涉世的倾向。整部小说结构较为严谨,行文流畅,情节生动,描写亦较细腻而风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绿野仙踪-第六十二回-原文

掷飞针刺瞎妖鱼目倩神雷拣得玉匣书

词曰: 九华山内住妖鲲,几千春。《天罡总枢》被伊吞,日欣欣。闯入蛟螭幕,先飞戳目神针。迅雷大电破其身,从此步天津。——右调《望仙门》。

话说于冰跟定那妖,走入二层门内,见周围俱是峭壁重崖,地方约有二三十亩阔。

中间大大的一池水,水上面一座大石桥。

过了石桥,还有一百余步远,正中有间大石堂。

此外也没有什么奇异花卉、禽鸟,止有大树三四株。

再看那石堂,极其宽广,看来可容千人。

四面有十数间小石堂,堂内外有许多妇女出入。

于冰走至堂内,见正面石床上坐着一个年老的婆婆,容貌甚是古怪。

但见:

唇薄口大,眉细眼圆。

额匾而阔,也长着白发一撮;鼻宽而塌,时流着青涕两行。

头戴鱼尾霞冠,脑后飘扬金缕;身穿团鹤锦袄,腰间缠绕丝绦。

紫电裙,罩着红缎鞋,长过一尺四五;黄罗袜,包定白腿骨,粗余六寸七八。

手擒玉如意一条,肩挂折铁刀二口。

又见旁边坐着一个妇人,生得甚是俏丽,穿一套稿素衣裳。

但见:

面若凝脂,红粉中,露些少桃花之色;目同点漆,黑白间,荡几多秋水之神。

细柳腰,迎风欲舞;小金莲,落地生香。

可惜长在妖魔洞中,真是羊脂玉沉埋山径;若教贮于金屋队里,无异夜光珠辉映兰堂。

蹙蹙眉梢,捧心西子难比他风流;恹恹情绪,出塞王嫱怎当伊态度。

素裙飘雪,时离倩女之魂;白衣飞霜,日卖观音之俏。

于冰看罢,众侍女大喝道:‘圣母在此,还不跪拜么?’

于冰笑着,朝上拱手道:‘久仰!久仰!’

只见那圣母面上陡生不悦之色,向白衣妇人道:‘此子骨肉清轻,大有道气;只是举动疏狂,令人可恼。’

那白衣妇人笑应道:‘这人眉目俊秀,态度风流,与人世俗道士大不相同。但他系草野之士,安知见圣母的礼法?不与他较论也罢。’

说罢,低头笑了。

只见那圣母将大嘴略动了一动,也有些微笑的意思,又将头儿点了两点,道:‘你赏鉴的不差。若果然有些来历,我自然有番好安排。待再细细的盘问他。’

说罢,问于冰道:‘你是何方人氏?在何地方出家?做道士多少年了?今来此是何意思?’

于冰道:‘我是直隶人,就在这九华山庙内出家。听得说你家今日宴客,我有几个好戏法儿,着你们看看,不知你们爱看不爱看?’

那圣母笑向白衣妇人道:‘这道人要在我跟前卖法,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那白衣妇人问于冰道:‘你都会些什么戏法儿?’

于冰道:‘随心所欲,无所不能。’

那圣母道:‘你可会五行遁法么?’

于冰道:‘颇知一二。’

圣母道:‘你既会五行遁法,你可能在石头上钻出钻入么?’

于冰心里道:‘此法吾师能之。当日在西湖传道毕,将身子钻入地内去。我焉能有此大术?’因问那圣母道:‘我不能,你能彀么?’

那圣母大笑道:‘些小神通,何足为异!’随将白龙夫人唤过来,站在面前,那圣母用剑诀在那夫人头上画了一道符箓,吩咐道:‘你去钻来,着那道士看看。’

那夫人笑嘻嘻,轻移莲步,款蹙香裙,走到石堂西边墙下,掉转头来,笑向于冰道:‘那道人休笑话我。’说着,将身一弯,用头往石墙上一触,真与鳅鱼钻泥无异,形影全无。

瞬目间,又从墙内钻出来。

两旁众妖各大笑。

那圣母亦拍手大笑道:‘奇哉!奇哉!’

问于冰道:‘你以为何如?’

于冰沉吟道:‘此妖神通广大,我非其敌。常人说的好:打人不如先下手。莫教吃了他的大亏,致伤性命。’

忙向身边,将天狐送的两个戮目针拿在右手,说道:‘钻石不过遮掩小术。我有个挥针引线的大法,你可将眼睛睁大着,休要胡乱看过。’

说罢,用手将针向那圣母眼上丢去。

只见随手放出碗口粗细两道金光,直刺入那圣母两只眼内。

那圣母大叫了一声,昏倒在地。

于冰正要看针下落,不知不觉,两针还归在自己右手指内掐着,真奇宝也。

那大小群妖都来捉拿于冰,于冰用呆对法,将众妖止住,一步不能动移。

只见那白龙夫人粉面通红,向于冰道:‘那道人,你忒也无情!原说耍戏法儿,怎么就暗算起人来了?你有什么开解的法儿,快将我圣母救好,我还有一件大便宜你的话,要告诉你说。’

于冰听了,只当他说出《天罡总枢》的话来,大喜道:‘你有什么便宜我的话?快说!我自有解法。’

那白龙夫人欲言又止的说道:‘我看道兄珊珊仙骨,定是有根气的人。就是我。虽容貌丑陋,也是数千年得道之仙,意欲与你成就夫妇,各传各道,彼此通同,继续裴航刘纶的美迹。我圣母醒转过来,我自有话替你分说,圣母断不难为你。若是片言执谬只怕你性命难逃。’

于冰听罢,向白龙夫人迎面唾了一口,且笑且骂道:‘我当你说《天罡总枢》话,谁想放这般无耻妖屁,致污我耳。’

旋将双针向白龙夫人丢去,金光到处,已透双睛。

白龙夫人喊一声,倒在一旁,须臾化成十数丈长一大银条鱼,满身都是锦鳞细甲,绵亘在石堂西边。

于冰见白龙夫人已死,心里说道:‘此妖针到现形,其本领去老妖天渊。’

又回看众妖,一个个和钉定住一般。

随将木剑取出,挨次斩去,头落俱皆现形,率皆鳞介之类。

又于洞前洞后,歼除无遗。

回到堂内,看那圣母还在地下倒着,原形不现,亦未知他生死,用雷火珠连击数次,竟不能伤损分毫。

于冰道:‘雷火珠尚如此,刀剑越发无用了。天狐曾言他将《天罡总枢》吞在腹中,似此皮肉,比铁还硬,这书该从何处剥取?’

正想算着?不意那圣母,被这十数下雷火珠到惊转过来。

少刻,往起一坐,二目中流着两行鲜血,大叫道:‘白龙夫人何在?’

见无人应他,又叫:‘道士何在?’

于冰知他双目失明,笑应道:‘我火龙真人弟子,冷于冰是也。遍行天下,斩尽妖邪。你虽非人类,岂没个耳朵?我念在鄱阳湖苦修二三千年,不忍伤你的性命。深知你在阁皂山凌云峰下盗吞《天罡总枢》,此太上第一等符咒秘箓,大道源流,量你个鳞介之物,焉能有福承受?且你吞在腹中,又不能看得一字,不过是囫囵囵囵放在你腹中。你莫若通个大人情,将此书吐出送我,我亲送你到湖海之内,以终天年。我异日一有进步,包你二目复明,断不做欺慌你的事体。’

那么圣母听罢,将牙齿咬得连响,大骂道:‘好冷于冰!我久欲拿你粉身碎骨,与同道报仇,不意你今日敢上门算计我!’

说着,用手向堂外一招,只见那大池中水,就像数丈长一条银蟒,直奔那圣母手前。

那圣母将手一挥,响一声,波涛满地,平地水深丈余,将于冰淹在水中,通身衣履尽皆湿透。

于冰忙架水遁,起在空中,低头下视,见那水在洞前洞后堆叠起来,就如数丈玻璃积累在一处,比钱塘江的潮还好看几分。

约有一个多时辰,水势一散,若倾江倒峡之声,仍归在池内。

于冰将遁光一按,离地不过有一丈高下。

再看圣母,依然端坐中堂,看其衣服,并无半点水痕。

又见他从身边取出一小葫芦,于葫芦内倾出绿豆大几丸药,摸了两个,填入眼内,随将血痕揩抹,闲目凝神。

有顿饭功夫,站起来摸摸揣揣,走出石堂外,大声叫道:‘道士何在?’

连叫了几声,冷笑道:‘你止知坏我两目,你却也死在水中。’

随即将身蹲下,在院中乱摸,摸见大小族类,死的横三顺四。

气的他两手在地下乱拍,恨不得将地皮拍碎。

拍打了几下,复摸到台阶前坐下,点头再四,又悲悲啼啼哭起来。

于冰见他这般景况,颇动恻隐之念,只是求书心胜,那里还肯当面错过?左思右想,没个制服他的法子。

又见他双眉紧蹙,时时用手在心前乱挝,似个因眼中看不见,心上急燥气恨的意思。

于冰看了一会,说道:‘我有计较了。这针名为戮目,安见其不能戮心?想神物自随心听用,若不灵应,再设别法。’

复将二针取在手内,两眼看定那圣母心头,从上往下一掷,金光如电,针回手中。

那圣母大吼一声,往起一跳,有数丈高下,落下来,即成一奇大无比的鲲鱼,长愈千尺,粗若丘山,头虽触在洞中,鱼尾还在西边山顶上,真是五湖四海少有之物。

于冰大喜道:‘此针竟可为如意针。有此奇宝,吾可以擒尽天下妖魔矣。’

又想道:‘此妖已死,精气必散,不至似前硬过钢铁,若用刀剑开剥,一两个月还不知寻到藏书之处不能,不如用雷火击碎,岂不省力易寻?况太上书有玉匣盛贮,上有符箓,断非雷火所能伤损。’

于是向离震二地作法,大喝道:‘雷部司速降!’

顷刻阴云四起,诸神如飞而至。

于冰指着大鲲鱼道:‘此妖毒害生灵,有干天愆,今被道打死,诚恐复生。烦众天君可速发雷火,将他皮肉霹烂,自必后患永绝。’

众神道:‘法师请离远些。’

于冰将遁光又起有百十丈高,只见邓、辛、张、陶四位天君,率神丁力士,各施威武,顷间迅雷大电,震的那山石树木乱滚乱摇,飞禽走兽亡魂丧胆。

再看那大鲲鱼,已霹的皮翻骨碎,血水流溢,满洞里就和铺了一层肉海的一般。

于冰退了诸神,看不出《天罡》书在那一处肉内。

彼时日已将落,又怕被邪神恶怪抢去,急将二鬼放出,在那鱼肉鱼骨内四下搜寻。

奈肉积如山,二鬼从何处寻起。

直寻至昏黑,并无踪影。

于冰无奈,着二鬼在洞中来回行走,以防不虞;自己伏剑高坐在石堂顶上,主意到次早再着二鬼细寻。

坐到三鼓以后,猛抬头见一股白光闪闪烁烁,直冲霄汉,相去不过数十步远近。

低头下看,光气从大石桥上透出。

于冰道:‘有了。’

也顾不得血肉秽污衣履,急忙从石堂顶上跳下,走到桥头,招呼道:‘超尘、逐电快来!’

二鬼星飞跳到面前。

于冰道:‘我已看出天书下落,就在这座桥前,你等速刻拣来。’

二鬼将那鱼皮、鱼肉以及鱼骨,搬来搬去,忽见逐电大叫道:‘有了!有了!’

于冰急看时,见在几段鱼肠内,取出一匣,长仅八寸,玉色青莹,光可鉴人面目。

四面是一块整玉琢成,并无丝毫破绽。

在血肉泥泞之中,亦无半点沾湿。

于冰捧玩再四,欣喜欲狂,亲自揣在怀中,扣紧丝绦带,同二鬼也不回玉屋洞,竟赴山东泰山琼岩洞中。

令二鬼将前层石堂打扫干净,先在正中床上坐了。

将二鬼唤至床前,吩咐道:‘吾自柳家社收伏你两个,数年来,汝等服劳奉役,甚是勤苦。今我欲用火龙真人仙衔法牒,移会冥司,着汝等各托生极富贵人家,享受人间福禄,偿汝等数年辛勤,就在今日,放汝等前去。’

二鬼闻知,一齐伏地痛哭,道:‘小鬼等承法师大恩,驱使十数余年,朝夕伺候,未尝片刻相离。方思禅竭驽骀,效力数千百年。今闻法师钧谕,令小鬼等托生人间,此去总得荣华富贵,受享不过四五十年。依就要名登鬼录。内中或作恶,或行善,昏昧难知,到那时获罪于天,打入轮回,生生世世永归畜道,欲想求如今日,亦不可得。惟愿法师遣小鬼等于刀山箭林、水深火烈之地,使小鬼等气化神销,统归乌有,到是天造洪慈。若说再生人间,不敢奉命。’

说罢,又各伏地大哭。

于冰恻然了半晌,向二鬼道:‘此话果出自肺腑么?’

二鬼一齐道:‘某等虽沉沦幽冥,尚有人心。天日照临,何敢有半字虚辞?’

于冰听了,大悦道:‘我与汝等相伴多年,虽说人鬼分途,情义无殊父子,我亦何忍与汝等永离?若着汝等始终沉埋在我这葫芦内,不惟你们心上不甘,即我亦有所不忍。但汝等皆至阴之气,凝聚成形,不过藉我符箓,游行白昼,究属悖理反常的事。我怜汝等一片至诚,今各与汝等一上进之路,加意修为,将来皆可做鬼仙。那时出幽入明,逍遥造化,也是天地间最乐之身,较世间有富贵而不能长久享受者,天地悬绝。’

又着二鬼跪行在膝下,随将中指刺破,向二鬼泥丸宫内,各滴了几点。

二鬼觉得一股热气,如汤泼雪,从顶门直透涌泉,顷刻面色回春,不复纯阴气象。

于冰道:‘吾精血调养有年,非肉骨凡夫可比。汝等得此一点真阳,各保天和,我再次第传汝等炼气回阳之法。三年后,以心炼气,以气归神,欲人则人,欲鬼则鬼,阴阳无间,形色成矣。虽欲不为鬼仙,不可得也。’

二鬼喜欢的挝耳挠腮,一个个叩头有声,感激不尽。

于冰又道:‘我今日得的《天罡总枢》一书,乃八景宫不传之秘。展玩时,必有白光烛天,不但邪妖恶怪见了动觊觎之心,即八部正神、九天列宿,以及三山五岳、岛洞群仙,亦所欣慕。倘有疏忽,被伊等或夺或窃,失此至宝,我之罪尚小,而修文院天狐休矣。负人负己,莫大于此!从此刻为始,每日夜你两个轮流守视,一在石堂顶上眺望,一在石堂下面巡行,不但有耳闻目见,即风声鹤唳,亦须大声疾呼,早为通报,我好预做防范之法。’

二鬼凛遵。

于冰净了手脸,将匣安放在正面石桌上,大拜了八拜,将天狐送他的符箓在匣上一拂,随手铿然有声,其匣自开。

内有锦袱,将锦袱解开,见此书一寸余厚,七寸长,四寸宽,外写《正罡总枢》四字,内中俱龙章凤篆,字有蝇头大小,朱笔标题着门类,光辉灿烂,耀目夺睛。

大要皆天地之机,造化之源,阴阳之秘,鬼神之隐显,人物之轮回,山川草木之生灭,万法万宝之统会,非紫阳真人之书所能比拟万一也。

于冰就从这日,将石堂上下四围俱用符箓封闭,独自一个潜心默读。

此书至夜间,奇光炳焕,照映一堂,如同白昼。

到三个月后,便知天地终始定数,日月出没根由,真可藏须弥于芥子,等万物如蜉蚁矣。

起先也有些神怪野仙,或明夺,或暗来,或调遣龙虎,或播弄风雷,但来的俱被二鬼道破,于冰得从容防备,不致有失。

后来的本领,一日大如一日,事事皆能前知,那里还用二鬼禀报。

到后法力通天,亦无一敢来者。

此时冷于冰虽上界大罗金仙,也不过互相伯仲而已。

超尘等得了于冰的指授,亦迥异昔时。

正是:大道究何在,《天罡法箓》全。

从今参妙义,永做一金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绿野仙踪-第六十二回-译文

用飞针掷瞎妖鱼的眼睛,用神雷挑选出玉匣中的书。

词曰:九华山内住着一只妖鲲,已经几千年了。《天罡总枢》被它吞食,每天都很快乐。闯入蛟螭的幕中,先飞出戳瞎眼睛的神针。迅雷和大电击破它的身体,从此它就踏上了天津的道路。——这是《望仙门》的歌词。

话说于冰跟着那只妖鱼,走进二层门内,看到周围都是陡峭的山崖,地方大约有二三十亩大。中间有一个大池塘,池塘上有一座大石桥。

过了石桥,还有一百多步远,正中间有一间大石堂。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奇特的花卉和鸟类,只有三四棵大树。再看那石堂,非常宽敞,看起来可以容纳千人。四面有十几间小石堂,堂内外有许多妇女来来往往。

于冰走进堂内,看到正面石床上坐着一个年老的婆婆,容貌非常奇特。只见她:

嘴唇薄而口大,眉毛细而眼睛圆。额头扁平而宽阔,也长着一撮白发;鼻子宽而塌,时常流着两行青色的鼻涕。头上戴着鱼尾形的霞冠,脑后飘扬着金色的丝带;身穿绣有团鹤图案的锦缎袄,腰间系着丝质腰带。紫色的电光裙,覆盖着红色的缎子鞋,长一尺多;黄色的罗袜,包裹着白皙的小腿,粗六寸多。

手中拿着一条玉如意,肩上挂着两把折铁刀。

旁边还坐着一个美丽的妇人,穿着一套朴素的衣服。只见她:

面容如凝脂,在红粉中透出一点桃花般的颜色;眼睛如同点漆,在黑白之间荡漾着秋水般的精神。细长的柳腰,迎风欲舞;小巧的金莲,落地生香。可惜生长在妖魔的洞中,真是羊脂玉沉埋在山间小径;如果放在金屋中,就像夜光珠在兰堂中闪耀。皱着眉头,捧心西子也比不上她的风流;忧郁的情绪,出塞王嫱也无法比拟她的态度。素裙如雪,时常离开倩女之魂;白衣如霜,每日展现观音的俏丽。

于冰看罢,众侍女大声喝道:“圣母在这里,还不跪拜吗?”

于冰笑着,向上拱手道:“久仰!久仰!”

只见圣母脸上突然显出不悦的神色,对白衣妇人说:“这个年轻人骨头轻,很有道气;只是举止轻狂,令人讨厌。”

白衣妇人笑着回答道:“这个人眉目清秀,态度风流,和世俗的道士大不相同。但他是个山野之人,怎么知道圣母的礼法?不必和他计较。”

说完,低头笑了。只见圣母微微动了一下嘴巴,也有些微笑的意思,又点了点头,说:“你鉴赏得不错。如果他真的有些来历,我自然会给他一个好的安排。待我再仔细盘问他。”

说完,问于冰道:“你是哪里人?在哪里出家?做了多少年道士?今天来这里是为什么?”

于冰说:“我是直隶人,就在这九华山庙里出家。听说你家今天宴客,我有一些好戏法,想给大家看看,不知道你们喜欢不喜欢?”

圣母笑着对白衣妇人说:“这个道士在我面前卖弄戏法,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白衣妇人问于冰:“你都会些什么戏法?”

于冰说:“随心所欲,无所不能。”

圣母说:“你会五行遁法吗?”

于冰说:“略知一二。”

圣母说:“既然你会五行遁法,你能在石头上钻进钻出吗?”

于冰心里想:“这种法术我师傅会。当年在西湖传道结束后,将身体钻入地下。我怎么能有这种大的法术?”于是问圣母道:“我不会,你能做到吗?”

圣母大笑说:“这种小法术,何足为奇!”随即叫来白龙夫人,站在她面前,圣母用剑诀在夫人的头上画了一道符箓,吩咐道:“你去钻来,让那个道士看看。”

白龙夫人笑嘻嘻地,轻轻移动着脚步,轻轻皱起香裙,走到石堂西边的墙下,回头对于冰笑着说:“那个道士,别笑我。”说着,身体一弯,用头撞向石墙,就像泥鳅钻泥一样,瞬间消失不见。眨眼间,又从墙内钻了出来。两旁的妖精都大笑起来。圣母也拍手大笑说:“真神奇!真神奇!”

问于冰道:“你以为如何?”

于冰沉思道:“这个妖精法术高强,我不是它的对手。常人说得好:先发制人。不要让它吃了大亏,伤害了性命。”

急忙从身边拿出天狐送的两个戳目针,放在右手,说:“钻石只是遮掩的小法术。我有一个挥针引线的大法,你可以把眼睛睁大,不要随意乱看。”

说完,用手将针向圣母的眼睛上丢去。只见随手放出碗口粗细的两道金光,直刺入圣母的两只眼睛里。圣母大叫一声,昏倒在地。于冰正要看针的落点,不知不觉中,两针又回到自己右手指中掐着,真是奇宝。

那些大小妖精都来捉拿于冰,于冰用呆对法,将众妖阻止,一步也动不了。

只见白龙夫人脸色通红,对于冰说:“那个道士,你太无情了!原来说是要玩戏法,怎么就暗算起人来来了?你有什么解救的方法,快把我圣母救好,我还有一件对你有利的事情要告诉你。”

于冰听了,以为她会说出《天罡总枢》的话来,非常高兴地说:“你有什么对我有利的话?快说!我有解法。”

白龙夫人欲言又止地说:“我看道兄仙骨翩翩,一定是有根基的人。就算是我,虽然容貌丑陋,也是数千年得道的仙人,想要和你结为夫妻,各自传授各自的道法,互相沟通,继续裴航刘纶的美事。我圣母醒来后,我自有话为你解释,圣母不会难为你。如果只是一句话说错,恐怕你的性命难保。”

于冰听后,对白龙夫人迎面吐了一口唾沫,一边笑一边骂道:“我以为你说《天罡总枢》的话,没想到放出这么无耻的妖言,污了我的耳朵。”

然后,将双针向白龙夫人丢去,金光所到之处,已穿透她的双眼。白龙夫人大喊一声,倒在一旁,不久化成一条十几丈长的大银鱼,全身都是锦绣的细鳞和甲片,绵延在石堂西边。

于冰见白龙夫人已经死去,心里想:“这个妖精的法术到了现形,其本领比老妖天渊还厉害。”

又回头看看那些妖怪,一个个都像钉在地上一样。于是取出木剑,依次斩去,妖怪的头掉下来后,现出了原形,都是些有鳞有甲的怪物。又在洞的前后,将它们全部消灭干净。回到堂内,看到圣母还躺在地上,原形没有显现,也不知道她生死如何,用雷火珠连续击打了几次,竟然一点伤害都没有。于冰说:‘雷火珠都这样,刀剑就更没有用了。天狐曾经说过他将《天罡总枢》吞在腹中,像这样的皮肉,比铁还硬,这本书该从哪里取出来呢?’

正想着怎么办,没想到那圣母被这十几下雷火珠惊得转了过来。过了一会儿,她突然坐起来,双眼流着两行血,大声喊道:‘白龙夫人在哪里?’

看到没有人回答,她又喊:‘道士在哪里?’

于冰知道她双目失明,笑着回答道:‘我是火龙真人的弟子,冷于冰。走遍天下,斩尽妖邪。你虽然不是人类,难道没有耳朵吗?我念在鄱阳湖苦修二三千年,不忍伤害你的性命。深知你在阁皂山凌云峰下偷吃了《天罡总枢》,这是太上第一等的符咒秘籍,大道的源头,以你这样的鳞甲之物,怎么可能承受得起?而且你吞在腹中,又不能看一字,不过是整本书放在你腹中。你不如做个好人情,把这本书吐出来给我,我亲自送你到湖海之中,让你安享天年。我将来如果有进步,保证让你双眼复明,绝不做欺骗你的事情。’

圣母听后,牙齿咬得咯咯作响,大骂道:‘好冷于冰!我早就想把你碎尸万段,为同道报仇,没想到你今天敢上门算计我!’

说着,她用手一招,只见大池中的水,就像一条数丈长的银蟒,直奔圣母的手前。圣母一挥手,一声响,波涛四起,平地水深丈余,将于冰淹没在水中,全身衣服都湿透了。于冰急忙施展水遁术,飞到空中,低头下看,见水在洞的前后堆积起来,就像数丈高的玻璃堆积在一起,比钱塘江的潮水还要好看几分。大约一个多时辰后,水势散去,像倾江倒峡的声音,又回到了池中。于冰将遁光一按,离地大约有一丈高。再看圣母,依然端坐在中堂,看她的衣服,没有半点水痕。又见她从身边取出一小葫芦,从葫芦里倒出几粒绿豆大小的药丸,取了两粒,塞入眼中,随后将血痕擦去,闭上眼睛,聚精会神。一顿饭的功夫后,她站起来,摸摸这里,摸摸那里,走出石堂,大声喊道:‘道士在哪里?’

连喊了几声,冷笑道:‘你只知道坏我的眼睛,你却也死在水中。’

说着,她蹲下身子,在院子里乱摸,摸到大小妖怪,死的横七竖八。她气得在地上乱拍,恨不得把地皮拍碎。拍打了几下,又摸到台阶前坐下,点头不止,又悲伤地哭了起来。

于冰看到她这样,心里有些同情,但求书的心更重,哪里肯当面错过?左思右想,也没有制服她的办法。又看到她双眉紧蹙,不时用手在胸口乱抓,像是因眼中看不见,心里急躁气愤。于冰看了会儿,说:‘我有办法了。这针叫做戮目,难道不能用来戮心?想神物自随心听用,如果不灵验,再想别的办法。’

他又将两针取在手中,两眼盯着圣母的心口,从上往下掷去,金光如电,针又回到手中。圣母一声大吼,跳了起来,有几丈高,落下后,变成了一条非常巨大的鲲鱼,长超过千尺,粗如山丘,头虽然撞在洞中,尾巴还在西边的山顶上,真是五湖四海少有之物。

于冰非常高兴地说:‘这针竟然是如意针。有了这个奇宝,我可以捉拿天下的妖魔了。’

他又想:‘这妖已经死了,精气必然散去,不像以前那样坚硬如钢铁,如果用刀剑剖开,不知道要找一两个月才能找到藏书的地方,不如用雷火击碎,不是更省力容易找到吗?而且太上书是用玉匣装着的,上面有符咒,断非雷火所能伤害。’

于是他对着离震两地做法,大声喊道:‘雷部司速降!’

顷刻间阴云密布,众神像飞一样赶到。于冰指着大鲲鱼说:‘这个妖毒害生灵,有违天意,现在已经被我打死,恐怕还会复活。请众天君迅速发动雷火,将他皮肉击碎,以确保后患永绝。’

众神说:‘法师请远离一些。’

于冰将遁光又提升到百十丈高,只见邓、辛、张、陶四位天君,率领神丁力士,各显神威,瞬间迅雷疾电,震得山石树木乱滚乱摇,飞禽走兽丧魂落魄。再看那大鲲鱼,已经被雷火击得皮开肉绽,鲜血横流,整个洞里就像铺了一层肉海。

于冰退走众神,找不到《天罡》书在哪个部位的肉里。

当时太阳快要落山了,又怕被邪神恶怪抢走,急忙放出两个鬼魂,在鱼肉鱼骨中四处搜寻。但肉堆积如山,两个鬼魂从哪里找起。一直找到天黑,也没有找到踪影。于冰无奈,让两个鬼魂在洞中来回走动,以防万一;自己拿着剑,高坐在石堂顶上,决定第二天再让两个鬼魂仔细寻找。

坐到三更以后,突然抬头看到一股白光闪闪烁烁,直冲云霄,相距不过数十步。低头下看,光气从大石桥上透出。于冰说:‘找到了。’

也顾不得血肉污秽衣服鞋子,急忙从石堂顶上跳下,走到桥边,喊道:‘超尘、逐电快来!’

两个鬼魂像流星一样跳到面前。

于冰说:‘我已经看出天书的下落,就在这座桥前,你们立刻取来。’

两个鬼魂把鱼皮、鱼肉以及鱼骨搬来搬去,突然逐电大叫道:‘找到了!找到了!’

于冰急忙看去,发现鱼肠中有一个小盒子,盒子长八寸,玉色青绿透明,光泽可以照见人的面貌。盒子四面是一整块玉石雕刻而成,没有一点瑕疵。即使在血肉和泥泞中,也没有半点沾湿。于冰捧着玩赏,欣喜若狂,亲自把它揣在怀里,扣紧丝带,没有回玉屋洞,而是直接去了山东泰山的琼岩洞。

他让两个鬼差把前面的石堂打扫干净,然后自己坐在正中的床上。他把两个鬼差叫到床前,吩咐说:“我从柳家社收服了你们两个,多年来,你们服劳奉役,非常勤劳辛苦。现在我打算用火龙真人的仙衔法牒,通知阴司,让你们各自投胎到富贵人家,享受人间的福禄,来报答你们数年的辛勤,就在今天,放你们去。

两个鬼差听说后,一起跪在地上痛哭,说:“我们这些小鬼承蒙法师的大恩,被驱使十多年,日夜伺候,从未片刻分离。我们原本想着竭尽全力,效力数千年。如今听到法师的命令,让我们投胎到人间,总归能享受荣华富贵,不过四五十年。我们还是要进入鬼录。其中或作恶或行善,昏暗不明,到那时得罪了天,被打入轮回,生生世世永归畜道,想再像今天这样也不可能。只愿法师把我们送到刀山箭林、水深火热的境地,让我们气化神消,全部归于虚无,那才是天造的洪慈。如果说是再生人间,我们不敢接受命令。”

说完,又一起跪在地上大哭。于冰悲伤了半晌,对两个鬼差说:“你们的话真的是发自内心的吗?

两个鬼差一起说:“我们虽然沉沦在幽冥之中,但仍有人的心。太阳照耀,我们怎敢有半句假话?”

于冰听了,非常高兴,说:“我和你们相伴多年,虽然人鬼有别,但情义如同父子,我怎能忍心和你们永别?如果让你们一直呆在我这个葫芦里,不仅你们心里不甘,我也于心不忍。但你们都是至阴之气凝聚而成,只是借助我的符箓,白天行走,这毕竟是不合常理的事情。我怜悯你们一片至诚,现在给你们一条上进之路,努力修炼,将来都可以成为鬼仙。那时出幽入明,自由自在,也是天地间最快乐的事情,比那些虽然富贵但不能长久享受的人,天地之差。

他又让两个鬼差跪在他的膝下,然后将自己的中指刺破,将几滴精血滴入他们的泥丸宫中。两个鬼差觉得一股热气,像热水浇在雪上,从头顶直通脚心,瞬间面色恢复红润,不再是纯阴之色。于冰说:“我的精血修炼多年,非比寻常凡人。你们得到这一点真阳,各自保持天和,我再传授你们炼气回阳的方法。三年后,用心灵炼化气息,用气息凝聚神魂,想变成人就能变成人,想变成鬼就能变成鬼,阴阳无碍,形色就形成了。即使不想成为鬼仙,也不可能。

两个鬼差高兴得拍手挠腮,一个个磕头,感激不尽。于冰又说:“我今天得到的《天罡总枢》一书,是八景宫不传的秘籍。翻看时,必有白光照亮天空,不仅邪妖恶怪见了会心生贪念,即使是八部正神、九天列宿,以及三山五岳、岛洞群仙,也都十分羡慕。如果稍有疏忽,被他们夺取或偷走,失去这本书,我的罪过尚小,而修文院的天狐就危险了。背叛他人和背叛自己,没有比这更大的了!从现在开始,每天晚上你们两个轮流守卫,一个在石堂顶上瞭望,一个在石堂下面巡逻,不仅要耳闻目睹,即使风声鹤唳,也要大声呼喊,及时通报,我好提前做好准备。

两个鬼差严肃地遵从了。

于冰洗净了手脸,将盒子放在正面的石桌上,拜了八拜,将天狐送给他的符箓在盒子上轻轻一拂,盒子便发出铿锵的声音,自动打开了。里面有一块锦缎,解开锦缎,见这本书一寸多厚,七寸长,四寸宽,外面写着《正罡总枢》四个字,里面都是龙章凤篆,字迹如蝇头大小,用朱笔标着各类,光彩照人,耀眼夺目。主要内容都是天地的机理,造化的源头,阴阳的秘密,鬼神的隐显,人物的轮回,山川草木的生灭,万法万宝的总汇,不是紫阳真人的书籍能比得上的。

从那天起,于冰就把石堂上下四周都用符箓封闭起来,独自一个人潜心研读。这本书在夜间,光芒四射,照亮了整个房间,如同白昼。三个月后,他就知道了天地的终始定数,日月升落的根源,真的可以藏须弥于芥子,把万物看得像蚂蚁一样小。起初也有一些神怪野仙,或明抢,或暗偷,或调动龙虎,或玩弄风云,但来的都被两个鬼差揭穿,于冰得以从容应对,不会有所损失。

后来的能力一天比一天强,事事都能预知,哪里还需要两个鬼差报告。后来法力通天,也没有人来敢来挑战。此时冷于冰虽然已经是上界的大罗金仙,也不过和其他仙人互相较量而已。超尘等人得到了于冰的指点,也和以前大不相同。

正是:大道究竟在哪里,《天罡法箓》全。从今往后参悟妙义,永远成为一位金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绿野仙踪-第六十二回-注解

掷飞针:掷飞针是一种古代道教法术,指用手指或器物投掷出带有符咒的细针,用以攻击妖魔或敌人。

刺瞎妖鱼目:指用掷飞针等法术攻击妖魔,使其眼睛失明。

倩神雷:倩神雷可能指的是一种道教法术或符咒,具有强大的攻击力。

拣得玉匣书:玉匣书可能是指一种珍贵的书籍,通常被放在玉制的匣子中,象征着神秘和珍贵。

九华山:九华山是中国安徽省的一个著名山脉,也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许多传说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妖鲲:鲲是一种古代神话中的大鱼,此处可能指代一种强大的妖魔。

天罡总枢: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秘籍,是一种强大的符咒秘箓。

蛟螭:蛟和螭都是古代神话中的龙类生物,通常代表邪恶的力量。

神针:神针可能指的是一种具有神奇力量的针,用于攻击或治疗。

迅雷大电:迅雷大电可能是指一种强大的自然力量,如雷鸣电闪,用于攻击妖魔。

天津:天津可能是指通往天界的地方,这里可能是指妖魔被打败后无法再回到天界。

石桥:石桥通常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象征着连接两个世界的桥梁。

石堂:石堂可能是指用石头建造的殿堂,常用于宗教仪式或居住。

圣母:在古代神话和宗教中,通常指至高无上的女神,这里可能指的是一位拥有强大法力的女性妖怪。

鱼尾霞冠:鱼尾霞冠是一种装饰华丽的帽子,可能象征着高贵和神秘。

团鹤锦袄:团鹤锦袄是一种绣有鹤图案的华丽外衣,鹤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长寿和高洁。

丝绦:丝绦是一种用丝线编织的带子,常用于装饰或系绑。

紫电裙:紫电裙可能是一种特殊的裙子,上面绣有象征雷电的图案。

红缎鞋:红缎鞋是一种用红色缎子制成的鞋子,常用于喜庆场合。

黄罗袜:黄罗袜是一种用黄色丝绸制成的袜子。

白腿骨:白腿骨可能是指腿部的骨头,此处可能用于形容腿部的粗细。

玉如意:玉如意是一种古代的玉制装饰品,象征着吉祥和如意。

折铁刀:折铁刀是一种特殊的刀,可能用于法术或战斗。

五行遁法:五行遁法是一种道教法术,通过控制五行(金、木、水、火、土)的力量来达到遁形或攻击的目的。

白龙夫人:白龙夫人可能是指一位具有白龙身份的仙女或妖魔。

剑诀:剑诀是一种用剑指画出的符咒,用于施展法术。

符箓:道教中用于驱邪、祈福的符纸。

戮目针:戮目针是一种专门用于攻击眼睛的针,具有极高的杀伤力。

天狐: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狐狸精,通常具有高强的法力。

呆对法:呆对法可能是一种特殊的防御法术,使对手无法移动或攻击。

裴航刘纶:裴航和刘纶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仙,此处可能用来比喻神仙之间的美好姻缘。

众妖:指众多的妖怪,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秘生物,常被描绘为具有魔法和超自然能力。

钉定住:形容被固定住,无法动弹。

木剑:古代武器,通常用木材制成,这里可能指的是一种法器。

斩去:用剑砍去。

鳞介之类:指鱼类和甲壳类动物,这里用来形容被斩首的妖怪。

雷火珠: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法器,可以发出雷火攻击。

皮肉:指动物的肉体。

大人情:指大恩大德。

鄱阳湖:位于中国江西省的一个大淡水湖,古代神话传说中常被提及。

阁皂山:位于中国江西省的一个山脉,古代神话传说中常被提及。

太上第一等符咒秘箓:指最高等级的符咒秘籍。

大道源流:指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根本法则。

鳞介之物:指鱼类和甲壳类动物,这里用来形容圣母这样的妖怪。

雷火遁:一种法术,能够借助雷火之力进行快速移动。

大池:指一个大的池塘或湖泊。

银蟒: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巨大蟒蛇,这里可能指的是圣母召唤出的水蛇。

水遁:一种法术,能够借助水之力进行快速移动。

戮目:一种法术,能够刺瞎敌人的眼睛。

戮心:指用法术伤害敌人的心灵。

遁光:指修炼者或仙人使用的飞行法术。

天君:指天上的神君,这里可能指的是雷部的天君。

雷部:指负责雷电的神祇。

震:指雷电的震动。

司速降:指命令雷部迅速降下雷电。

神丁力士:指天上的神将和力士。

震的那山石树木乱滚乱摇:形容雷电之力强大,使得山石树木震动。

大鲲鱼: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巨大鲲鱼,这里可能指的是圣母变化成的形态。

玉匣:指用玉石制成的盒子,通常用来盛放贵重物品。

超尘、逐电:可能是指于冰召唤的鬼魂或神灵。

鱼肉鱼骨:指大鲲鱼的肉和骨头。

鱼肠:古代剑的一种,鱼肠剑是春秋时期吴国名剑,以锋利著称。

玉色青莹:形容玉石的颜色鲜亮,透明如青玉。

光可鉴人面目:形容玉石的光泽能够照见人的面部,形容其光泽明亮。

整玉琢成:指用一块完整的玉石雕刻而成,没有拼接。

破绽:指缝隙或漏洞。

血肉泥泞:形容血肉模糊、泥泞不堪的景象。

揣在怀中:指将东西放入怀中,随身携带。

丝绦带:古代用丝线编织的带子,用于束衣物。

玉屋洞:指一个用玉石建造的洞府。

山东泰山:中国五岳之一,位于山东省,是道教圣地。

琼岩洞:指一个美丽的岩石洞穴。

火龙真人:道教传说中的仙人,以火龙为坐骑。

仙衔法牒:指仙人授予的法令文书。

冥司:古代神话中掌管生死轮回的地方。

托生:指灵魂转世投胎。

极富贵人家:指极其富有和显赫的家庭。

福禄:指福气与财富。

禅竭驽骀:比喻用尽全部力量。

鬼录:指鬼魂的记录。

刀山箭林、水深火烈之地:形容极其危险和痛苦的地方。

气化神销:指灵魂消散。

乌有:指虚无缥缈,不存在的地方。

葫芦:古代一种容器,这里指一个可以装东西的容器。

泥丸宫:道教中指人的头部,尤其是脑部。

真阳:道教中指人的生命力和精神力。

炼气回阳:道教修炼方法,通过修炼使阳气恢复。

《天罡总枢》:指一本道教秘籍,内容涉及天地、阴阳、鬼神等。

八景宫:道教宫观之一,相传为道教圣地。

白光烛天:形容光芒四射,如同白天一样明亮。

邪妖恶怪:指邪恶的妖魔鬼怪。

八部正神:道教中指八位正神。

九天列宿:指九天的星辰。

三山五岳:中国五岳和三座著名的山,分别是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和黄山、庐山、衡山、九华山、武当山。

岛洞群仙:指岛屿和洞穴中的仙人。

紫阳真人:道教传说中的仙人。

符箓封闭:用符箓将某处封闭,防止邪气侵入。

奇光炳焕:形容光芒四射,非常耀眼。

须弥:佛教中指一个小世界,这里比喻极小的地方。

芥子:佛教中指极小的地方,这里比喻极大。

蜉蚁:昆虫的一种,比喻极小的事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绿野仙踪-第六十二回-评注

这段古文描绘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叙事技巧。

‘于冰急看时’一句,以‘急’字突显了于冰的紧张心情,为后文揭示宝物的神秘性埋下伏笔。

‘玉色青莹,光可鉴人面目’的描述,通过对玉匣的细致描绘,传达出宝物的珍贵和神秘。

‘在血肉泥泞之中,亦无半点沾湿’的细节描写,进一步强调了宝物的非凡之处,令人遐想。

‘于冰捧玩再四,欣喜欲狂’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于冰对宝物的珍视和喜爱。

‘二鬼闻知,一齐伏地痛哭’的情节,揭示了二鬼对于冰的深厚感情,以及他们对未来的担忧。

‘此话果出自肺腑么’的提问,体现了于冰对二鬼情感的重视,以及他对二鬼忠诚的考验。

‘我怜汝等一片至诚,今各与汝等一上进之路’的表述,展现了于冰对二鬼的关爱和期望,以及他作为导师的责任感。

‘三年后,以心炼气,以气归神’的指导,体现了于冰深厚的道法修为和对二鬼的培养计划。

‘我今日得的《天罡总枢》一书’的介绍,为后文展开了一场关于道法、仙术的精彩对决埋下伏笔。

‘此书至夜间,奇光炳焕,照映一堂,如同白昼’的描写,展现了《天罡总枢》的神奇之处,令人叹为观止。

‘后来的本领,一日大如一日,事事皆能前知’的描述,体现了于冰在修炼过程中的成长和突破。

‘此时冷于冰虽上界大罗金仙,也不过互相伯仲而已’的表述,展现了于冰在修仙道路上的成就和地位。

‘正是:大道究何在,《天罡法箓》全。从今参妙义,永做一金仙’的结尾,点明了全文的主题,即追求大道、修炼成仙的追求。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绿野仙踪-第六十二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018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