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绿野仙踪》是清朝时期李百川所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之前。
年代:成书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之前。
内容简要:全书以求仙学道为幌子,以冷于冰成仙事为线索,联缀连城壁救兄避难、金不换娶妻惹祸、朱文玮林润历难建功、温如意烟花场失意、周琏贪风月招邪、林润邹应龙参倒严嵩等几个现实故事,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明代嘉靖朝的社会状况,抒击了时政,表现了惩恶扬善的民主思想,有较浓厚的现实主义气息。虽时有荒诞的神怪描写和道术说教,亦掩不住积极涉世的倾向。整部小说结构较为严谨,行文流畅,情节生动,描写亦较细腻而风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绿野仙踪-第六十七回-原文
看柬帖登时得奇策用火攻一夕奏神功
词曰: 损兵折将,大元戎魂飞魄丧。基想起于冰一言,试将这柬帖端相。端相端相,竟得了神符鬼账。指顾间祸融氏施威,十八姨卖浪。露布捷间,奏肤功于甘棠岭上。——右调《柳絮飞霜》。
话说温如玉见槐阴国人马退去,心里念了无数的太乙救苦天尊。回到中军营内,自己觉的先行跑回,大失元帅的体统,况胜败兵家之常,原该等着大兵败后,再逃走也不迟。现有千军万马,多少将官,那一个不护卫我?那马如龙的斧子总快,也未必便飞到自己身上。越想越后悔,心上讨愧的了不得。
正愁思间,只见中军人来禀道:“各营将官俱来禀安、禀见。”
把一个如玉弄的不见不可,见了觉的没趣,该如何向他们说?
想了一会,吩咐道:“本帅身子有些不爽快,另日再见。”
中军吩咐去讫。如玉将几个心腹家丁叫入后帐,一同计议,商酌如何完局之法。那些家丁们,有劝他该舍命报国的,有劝他请国王添兵遣将的,有劝他将军务交与众将,回朝请罪,烦公主入宫解脱的,议论纷纷不一。
如玉听了,俱非良策。将家丁退去,深恨海中鲸保举他坏事,独自一个,愁肠百结,惟有自尽觉的还是条道路。
正在千难万难间,猛想起冷于冰当年嘱咐他的话;有极难处事,可将与他的头一联柬帖先看,自有妙应。
便自己恨骂道:“温如玉,你何以一痴至此!怎么教你领了兵,魂魄都丧尽了?”
又想道:“数年来,原无一件疑难事,用他不着,所以就忘记了。”
又一想,大惊道:“还不知这两联柬帖,此番带来没有?”
随将他贴身的两个太监叫来问道:“府中公主房中小杭柜内,有一紫檀小匣,内有柬帖二联,你们此番起身时,可带来没有?”
两个太监齐说道:“当年驸马曾和公主说过,将来若有公事出城,务必将此匣带上。这番起身时,是公主亲手交与奴辈二人,用心收藏,备驸马拆看,现在衣箱内锁着。”
如玉大喜,心里说道:“好一个知痛痒的公主!他的心比头发还细,怎不教我爱他敬他!”
吩咐道:“快快取来!”
没片刻,太监取到。如玉开了匣儿,将头一联拆开一看,上面都是蝇头小楷书,写着一大篇,从头至尾看了一遍,喜欢的抓耳挠腮,不由的口中作念道:“好一个未动先知的冷老先生呀!真是我的重生父母!原来马如龙只用如此,便成千古未有的大功。却教我想不起,对各营众兵将出丑,传到公主耳中,岂不羞死!好一个冷老先生,真是盛世神仙!可恨我当年没有当尊长的待他,张口便是你兄我弟乱吐,该死之至!”
随即吩咐摆设香案,将柬帖放在中间,恭恭敬敬大拜了四拜。又将柬帖从新看了七人回,都暗记在心中,然后将帖儿仍和第二联放在一处,递与两个内官用心收好。
又自己想了一套对众将粉饰的言语,方命家丁于中军帐外,打聚将鼓。
少刻,军政司擂起鼓来,探事军兵一个个向各营飞报,慌的那大小众将急忙披挂甲胄齐赴中军,听候将令。
军政司见诸将到齐,传禀入去。
须臾,温如玉升帐,众将挨次入帐参谒,分立两旁。
温如玉道:“我们这甘棠岭,共有多少营盘?”
众将道:“从东南至西北,共有十座连营,连元帅中营,共十一座。”
如玉道:“每营主将几员?副将几员?”
众将道:“每营主将一员,副将二员,偏将十数员、七八员不等。”
又问道:“每一营有多少人马?”
众将道:“东西两头人马,多于每营半倍,系防贼人从两下攻击。其余营盘,或五六千、四五千不等,惟中军人马较各营又多出三倍。花名册内,人数、营头俱开写的明白,元帅一看便知。”
如玉道:“此岭从东北至西南,共有多少里数?共有多少宽阔?”
众将道:“长约二十三四里,宽有一二里处,还有仅宽一半里处不等。”
如玉道:“此岭亦可谓极大矣。”
又问道:“岭这边是我国,岭那边是何地名,方是槐阴国界?”
众将道:“从岭前至游魂关二百余里,总是我国的版图,关外便是槐阴国地界。”
如玉道:“此岭东西尽头处,又是什么地方?可有往来之路没有?”
众将道:“此岭东南连太湖山,山势极高,虽有羊肠鸟道,军马却行走不得。岭西北接连神水沟,此沟长二三百里,深不可测,冬春则沟内水少,夏秋便有大水分流,然亦有无水时候,故名为神水沟。冬春二季还有人敢冒险行走,夏秋时,水之来去无常,则无人敢行走矣。”
如玉道:“信如尔等所言,则此岭诚吾国之保障也。”
众将道:“若失此岭,吾国疆域大有可虞。”
如玉问了地形,提起笔来,写了十数句话,递与众将传观:“尔等可依我柬帖,次第施行,定在明日亥时完工。再晓谕各营兵丁,有敢泄露一字者,本人立行腰斩!父母妻子,无分男女老幼,俱行斩决!外即亲党,亦必同诛。尔等各按营头,分一半在岭上做工,一半各带劲弓大箭,在营外岭上守候。若有敌人冲上岭来,鼓声一响,定要万弩齐发。再各营主将、守营副将,分为两班,每一班派偏将数员,旗牌管队一百员,无分昼夜,在自己汛地上来回巡查。若纵容一人下岭者,即将副将立即斩首示众,巡查诸人同罪,决不姑容!”
众将道:“元帅妙用,某等已略知一二,只怕马如龙人马不肯来;即来又不肯占据,当复何如?”
如玉笑道:“此岭是他势在必争,如何不来?得了此岭,他便得了要紧地势,如何不占据也?”
又提笔写了一联柬帖,着赤心、白虎二总兵:“明日三鼓内外,照帖行事。”
吩咐已毕,众将退去,各遵令办理。
次早,马如龙带兵杀上岭来,俱被弓弩射回,反伤了无数人马。
本日戌牌时分,诸将入中营交令,言诸项俱各完妥,如玉又下令道:“岭前守候的将官兵卒,仍照前分两班轮流守把,将各营内做工的兵丁,速刻尽数下岭,在本国岭后十里内,连夜造连营十座,限明日寅时齐备。岭上的营盘照旧扎定,营内东西物件,将要紧的搬一半在岭下新营内,总要留一半物件在岭上,不准搬尽,违令者立斩。”
再传谕去岭下诸军将:“新营盘造完时,即饱餐战饭,准备器械,明日我兵败下岭来,可各舍命堵挡,保守新营。若敌兵不来追赶,可各入新营。他自然回岭上,占据我们的现成营寨驻扎,临期自有调遣,务要一阵成功!”
次日天一明,诸将禀报:“岭下新营造完。”
如玉令众将速刻回营,准备御敌。早饭后,如玉吩咐诸将如此如此对敌:“可将我的旗号尽行收起,俱换上大丞相兼元帅海中鲸旗号。马如龙若问我时,只言主上因我不战而退,已拿解入国治罪。”
温如玉下岭,入新营听候动静。没有一个时辰,探子报道:“我兵败下岭来,槐阴国大军在后追赶。”
如玉即发兵御敌,接应自己人马入营。少刻,探子又来报道:“槐阴国人马,已在我们岭上安营。”
如玉笑对众将道:“不出我之所料也。”
众将俱各羡服。天交二鼓,如玉吩咐心腹人,分头做事。没有顿饭时候,只听得天崩地塌,岭上大震了一声。顷刻,又听得炮声响动不绝。
如玉急忙率众将出营,遥向岭上观看,但见:天崩地裂,海哮江翻。黑雾弥漫霄汉,烟迷如墨;火光烁闪平川,草木皆红。执锐披坚,生为报国之士;焦头烂额,死作异乡之魂。马首与甲胄齐飞,人肉同刀枪共化。阴风阵阵,惊闻霹雳之声;烈焰腾腾,惨听悲呼之苦。
如玉远远眺望,见岭上火光照耀如同白昼,火炮之声隐隐不绝。随遣四将,带兵到岭下擒斩逃下岭的人马。
须臾,火炮声息,被北风卷来,仅是烧的腥秽气味。此时见烟火正盛,约料人马不能存站,回营笑向众将道:“总有逃脱的,也不出赤、白二将之手。”
众将俱各拜服在地,道:“元帅用兵如神,虽孙、吴不能及也。”
如玉得意之至,满面笑容,向众将道:“到的还是藉仗诸公尽力,与本帅共奏奇功,除国家数十年心腹大患。本帅到不喜克敌制胜,喜主上知人善任耳。”
说罢,哈哈大笑起来。众人又极口誉扬不止。
少刻,四将回来,禀报道:“槐阴国人马,在岭上者已成灰烬;偶乐有一二到岭下者,俱皆断臂折足,小将等业经搜斩无遗。此时还有些小烟火未息。”
四将说罢,又各跪倒,称颂功勋,为千古少有。如玉大喜,着四将起立:“尔诸将可知本帅先回,致令士卒战败之由么?”
众将各鞠躬道:“末将等不知。”
如玉道:“此本帅骄兵之计也。槐阴人马,素勇悍而轻华胥,不有以骄之,无以克敌全胜。本帅今早未临阵之前,理该与尔等明白说知意见,诚恐彼营有智谋之士,看出诱敌举动,反为不美。”
众将齐声道:“此元帅之奇谋也。智勇双全,始膺主上腹心委任,心中自有奇谋。请元帅一一明示,小将等好奉令遵行。”
如玉道:“吩咐军中奏乐排宴,诸将无分大小,俱各赐坐庆贺。”
又着军政司,于众兵卒无分马、步,通赏两月钱粮。只听得营里营外,欢声如雷。
如玉乐极,着诸将皆以大杯行酒。有大醉乱谈者皆不罪。只吃到次早日出时候方止。
一边写本报捷,一边遣将带兵,于岭上开通道路。
忽听得中军营外传鼓,家将送入公主家书。
如玉急急的拆开一看,内言:“主上知敌将斩了柳色青,驸马弃众而逃,致令军中无主,被贼人大杀一阵,几将甘棠岭失去。主上悔恨之至,将丞相海中鲸深加叱辱,说他荐举匪人,如今着满朝文武公举一人领兵,替回驸马。”
又言:“我已人宫哀恳国母,在主上前方便。我父王也说某某原是书生,迫于寡人命令,不得不去,此皆海中鲸妄举之罪也。看来于大事无碍,见字可谨守营寨,等候替换人到回朝”等语。
如玉看罢,长出了一口气,心里说道:“若不是大恩公冷老先生柬帖内,细细开写,着我如何问营头,如何问形势,如何分兵守御,如何分兵守御,如何连夜于岭上做工,暗埋火炮,如何扣两条火线,直通到岭后三里外,以便点发,如何预差赤、白二总兵,劫岭前营寨,追杀逃散贼兵,始成此大功,救我身家,不然,下文就说不得了。总主上看公主情面,不加罪责,我今后尚有何颜面,再入朝堂?”
想到此处,又吩咐后营安排香案,与冷于冰叩头。
如玉叩拜罢,与公主写了口书,传与驿站,飞驰去了。
然后率兵将到岭下,见已修出半里一条阔路。
上的岭头,向东南西北两下一望,见愁云怨雾,上下相接,还有那烧不尽的死尸,并盔甲兵器等物,都是横三顺四,披迷在岭上。
再看那一条长岭,二十余里,大坑小坎,就和将地皮普行翻过一般。
下了岭头,见赤、白二将带领兵将前来报功,言:‘奉元帅密谕,于火炮发时,即带兵打破他岭下原营,杀戮几千贼寇,所得粮草、什物、旗帜、金鼓,真是山积土聚。今已令偏将等看守,小将二人亲来交令。’
如玉又吩咐军政司,写本再行报捷。
正行间,公主家信又到,内言:‘国王与文武官商议,已调西路镇将神武将军钱万选做兵马大元帅。本日午后,又知驸马兵败,失了甘棠镇,父王举止失错,通国惊惶。驸马可速写本,自责请罪,我于国母前,自有周旋’等语。
温如玉看罢,点了几下头,不由的长叹道:‘假如不胜,我竟不知作何结局。’
惟恐遗失,将书字扯碎。
大兵到了马如龙原营,周围看了一会,吩咐行军司马:‘将所得各项,登记清单,以便奏闻。’
随将马如龙残破破营盘,收拾停妥,就在他营中休息。
从新点集诸将兵丁,另造清册,将带伤疾病者发遣回国,阵亡者记名存恤。
连甘棠镇并黄河清以及自己带来人马,共拣选了十万精锐劲卒,至次日,一边起本,一边领人马,杀奔槐阴国。
隔了一天,公主家信又到,内言:‘驸马用诱敌计,佯作败北,复用火攻烧杀强贼数万。捷闻到朝,父王大悦,喜愧交集,立差人阻住钱万选,不准出境。本日设大宴,文武庆贺,加封两子官爵,赏赐金帛珠玉甚多。国母请我入宫筵宴,复见父王,命太子把盏代贺。此皆驸马盛功之验。又闻奏捷本内,有起兵征讨槐阴国之说,此断断不可,宜趁胜归朝,保全名誉’等语。
如玉看罢,焚毁来札,立即写书安慰公主。
少刻,又接到国王令旨,大赞助猷,将海中鲸改为右丞相,因保荐得人,子孙世袭衡文殿说书之职;加封自己为左丞相兼理兵马大元帅,总督内外军国事。
长子延誉封为艺文院学士,次子延寿封为车骑将军,世袭罔替。
如玉大悦。
诸将并兵了各有赏赐,颁到许多金银绸缎等物,着如玉按功分给。
又着详叙诸将勤劳,以便升用。
如玉率众谢恩。
晚间,又接到国王手谕,言:‘槐阴与本国世为仇敌,亦非一朝一夕所能歼除,卿宜斟酌行事,可殄灭即行殄灭,可讲和即行讲和可也。’
如玉又写本,启知发兵日期,有到被相机进退之说。
大兵到了游魂关,立即修理损破,留将镇守。
一面带人马,杀过荷花池地界,直到槐阴国驻玉关地界,安营下寨,以便次日攻关。
第二日早,槐阴国已有官到营中来议和,情愿将荷花池西北一带地方让与华胥,两国休兵罢战,约为唇齿,凡有征伐,互相发兵救应,永为兄弟之国,各立盟书,尽释前嫌。
若必不允从,定起倾国人马,一决胜负等语。
如玉将来使酒席款待,安置别营,然后聚集众将一同商议。
有言战者,有言和者,纷纷议论不一。
如玉亦不能决。
却好国王差大臣贺三多又赍令旨来到,犒赏军士。
如玉率众谢恩,一面款待贺三多,就与他相商和战二字。
三多道:‘槐阴多智勇之士。出驻玉关以外,彼国险要地方,似本国甘棠岭者,有三四处,极难攻取,非四五年不能平定。我前曾出使彼地,深知利害。驸马若能保全胜,有何不可?’
如玉寻思了一会:‘自己所凭者是冷于冰柬帖,止有一个未拆。设有两件疑难事,便就是个没摆布。国王有可战可和之旨,公主又有归朝享名誉之说,看来和的为是。’
向三多道:‘先生所见,虑出万全,温某亦不敢保阵阵必胜。刻下槐阴使臣,现在营中,请来大家面议可也。’
随即将使臣请入中军,以宾礼相待。
讲说半晌,如玉要以驻玉关一百里外为界,那使臣止以荷花池为界。
如玉又言:‘荷花池一带地方,原就有华胥国大半在内。今止得此些须地土,难复王旨。’
那使臣又以‘兵败将亡,与此地土,已亏情之至,况驻玉关是槐阴保障,此关尚不可与,况于关外要百余里地耶?’
两家争论不已。
到是贺三多从中说合道:‘两国既言约为兄弟,当与两国军民惜福,何必争此百里地界?’
如玉听了,方才依允。
中军帐大设筵席,款待使臣,各立了誓状,永无侵伐。
送使臣出关去讫。
次日,贺三多先回朝交旨,如玉也拜发了一道讲和本章,差亦心、白虎二将于荷花池界筑起五座连城,安兵将镇守,自己先带领得胜人马回朝。
正是:鞭敲金镫响,人唱凯歌辞。
展土开疆日,男儿得志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绿野仙踪-第六十七回-译文
看到这封柬帖立刻想出用火攻的计策,一夜之间就完成了神功。
词曰:损失兵员,大将军的魂魄都散了。基想起冰的一句话,试着看这封柬帖。仔细看看,竟然得到了神符鬼账。一转眼间,祸融氏施威,十八姨卖浪。露布捷间,在甘棠岭上立了小功。
——右调《柳絮飞霜》。
话说温如玉看到槐阴国人马退去,心里念了无数的太乙救苦天尊。回到中军营内,觉得自己先跑回去,太失元帅的体统了,毕竟胜败是兵家常事,原本应该等大军败退后再逃走也不迟。现在有千军万马,多少将官,哪个不是来保护我的?马如龙的斧子再快,也未必会飞到自己身上。越想越后悔,心里非常愧疚。
正愁思间,只见中军人来禀报:“各营将官都来请安、请见。”
把温如玉搞得不知所措,见了面又觉得没趣,该怎么跟他们说呢?
想了一会,吩咐道:“我身体有些不舒服,改天再见面。”
中军传令下去。温如玉把几个心腹家丁叫到后帐,一起商量如何收场。那些家丁有的劝他舍命报国,有的劝他请国王增兵派将,有的劝他将军务交给众将,回朝请罪,让公主进宫解围,议论纷纷,没有一个是好办法。
温如玉听了,都觉得不是好办法。把家丁们打发走后,非常恨海中鲸推荐他坏事,一个人愁肠百结,只有自杀觉得还是一条路。
正在为难之际,突然想起冷于冰当年嘱咐他的话;有极难处理的事情,可以先看他的第一联柬帖,自有妙用。
便自己恨骂道:“温如玉,你怎么会傻到这个地步!怎么让你领兵,魂魄都散了?”
又想道:“数年来,原本没有一件难事,用不上他,所以忘记了。”
又一想,大惊道:“还不知道这两联柬帖,这次带来没有?”
随即把他贴身的两个太监叫来问道:“府中公主房中小杭柜内,有一个紫檀小匣,里面有柬帖两联,你们这次出发时,可带来了没有?”
两个太监齐声说道:“当年驸马曾和公主说过,将来若有公事出城,务必将此匣带上。这次出发时,是公主亲手交给我们的,用心收藏,准备驸马拆看,现在放在衣箱里锁着。”
温如玉非常高兴,心里说道:“好一个知心知意的公主!他的心比头发还细,怎么不让我爱他敬他!”
吩咐道:“快快取来!”
没过多久,太监取来了。温如玉打开匣子,将第一联拆开一看,上面都是蝇头小楷书,写着一大篇,从头到尾看了一遍,高兴得抓耳挠腮,不由得口中念道:“好一个未卜先知的冷老先生呀!真是我的再生父母!原来马如龙只用如此,便成了千古未有的大功。却教我想不起,对各营众兵将出丑,传到公主耳中,岂不羞死!好一个冷老先生,真是盛世神仙!可恨我当年没有当尊长的待他,张口便是你兄我弟乱说,该死之至!”
随即吩咐摆设香案,将柬帖放在中间,恭恭敬敬地拜了四拜。又将柬帖重新看了七遍,都暗记在心中,然后将帖子连同第二联一起放好,交给两个内官好好收好。又自己想了一套对众将粉饰的言语,然后命令家丁在中军帐外击鼓召集将领。
不久,军政司击鼓,探事的士兵一个个向各营飞报,慌得大小将领急忙披挂铠甲,齐赴中军,听候将令。军政司见将领们都到齐了,传令进去。一会儿,温如玉升帐,众将领依次入帐参见,分立两旁。
温如玉问道:“我们这甘棠岭,共有多少营盘?”
将领们答道:“从东南到西北,共有十座连营,加上元帅的中营,一共十一座。”
温如玉问道:“每营有多少主将和副将?”
将领们答道:“每营有一位主将,两位副将,偏将十几位到七八位不等。”
又问道:“每一营有多少人马?”
将领们答道:“东西两头的人马,比每营多一倍,是防备贼人从两边攻击的。其余的营盘,有五六千人、四五千人不等,只有中军人马比各营多出三倍。花名册上,人数和营头都写得清清楚楚,元帅一看便知。”
温如玉问道:“此岭从东北到西南,共有多少里数?有多宽?”
将领们答道:“长约二十三四里,宽有一二里,还有仅宽一半里不等。”
温如玉说道:“此岭也可以说是很大了。”
又问道:“岭这边是我国,岭那边是什么地方,才是槐阴国界?”
将领们答道:“从岭前到游魂关有二百多里,都是我国的版图,关外就是槐阴国地界。”
温如玉问道:“此岭东西两端是什么地方?有没有通往那里的路?”
将领们答道:“此岭东南连着太湖山,山势很高,虽然有羊肠小道,但军马却无法行走。岭西北连着神水沟,此沟长二三百里,深不可测,冬春时节沟里水少,夏秋时节便有大水分流,但也有无水的时候,所以叫神水沟。冬春时节还有人敢冒险行走,夏秋时节,水流无常,就没有人敢走了。”
温如玉说道:“如果你们所说属实,那么此岭确实是我国的保障。”
将领们答道:“如果失去此岭,我国的疆域就大有危险。”
温如玉询问了地形,提起笔来,写下十几句话,递给将领们传阅:“你们可以按照我的柬帖,依次施行,一定能在明天晚上完成。再告诉各营的士兵,有敢泄露一个字的,立即腰斩!父母妻子,无论男女老少,都一律斩首!外亲党族,也必须一同处死。你们各自按照营头,分一半人在岭上做工,一半人带着强弓硬箭,在营外岭上守候。如果有敌人冲上岭来,鼓声一响,就要万箭齐发。再让各营的主将、守营的副将,分为两班,每班派几位偏将,一百名旗牌管队,不分昼夜,在自己负责的地段来回巡查。如果有人擅自下岭,立即将副将斩首示众,巡查的人同罪,决不宽恕!”
将领们答道:“元帅的妙计,我们已略知一二,只怕马如龙的人马不肯来;即使来了,也不肯占据,那该怎么办?”
如玉笑着说:“这个山岭是他必争之地,为什么不来争夺呢?一旦占领了这个山岭,他就得到了重要的地势,怎么可能不占据呢?”
他又提笔写了一封柬帖,交给赤心、白虎两位总兵:“明天三更时分,按照柬帖上的指示行事。”
吩咐完毕,众将退下,各自按照命令去办理。
第二天早上,马如龙带兵杀上岭来,都被弓箭射回,反而伤亡了大量人马。当天晚上戌时,众将进入中营报告,说各项事务都已经安排妥当,如玉又下令道:“岭前守候的将士和士兵,仍然按照之前的安排分两班轮流守卫,将各营内做工的士兵,立即全部下岭,在本国岭后十里内,连夜建造十座连营,限明天凌晨寅时全部完成。岭上的营寨照旧扎营,营内的东西物品,要将重要的一半搬到岭下的新营内,一定要留下另一半在岭上,不准全部搬走,违令者立即处斩。”
再次传令给岭下的诸军将领:“新营寨建造完成后,立即饱餐战饭,准备武器装备,明天我军败退下岭,你们可以各尽所能堵截敌人,保卫新营。如果敌人不来追赶,你们可以进入新营。他们自然会回到岭上,占据我们的现成营寨驻扎,到时候自有调遣,一定要一战成功!”
第二天天刚亮,众将报告说:“岭下的新营已经建造完成。”
如玉命令众将立即回营,准备迎战敌人。早饭后,如玉吩咐众将如何应对敌人:“可以把我的旗帜全部收起来,都换成大丞相兼元帅海中鲸的旗帜。如果马如龙问起我,就说我因为不战而退,已经被主上抓去国都治罪。”
温如玉下岭,进入新营等待情况。不到一个时辰,侦察兵报告说:“我军败退下岭,槐阴国的大军在后追赶。”
如玉立即发兵迎战,接应自己的军队进入营寨。过了一会儿,侦察兵又来报告说:“槐阴国的军队,已经在我们的岭上安营。”
如玉笑着对众将说:“不出我所料。”
众将都十分佩服。
到了二更天,如玉吩咐心腹人分头行事。没有一顿饭的功夫,只听得天崩地裂,岭上震动了一下。紧接着,又听到炮声不断。
如玉急忙率领众将出营,远远地望向岭上,只见:天崩地裂,海啸江翻。黑雾弥漫天空,烟雾如同墨汁;火光照耀平原,草木皆红。手持武器,身披铠甲,成为报国的勇士;焦头烂额,死在异乡,成为异乡的魂魄。马头与铠甲一同飞起,人肉与刀枪一同消融。阴风阵阵,惊闻霹雳之声;烈焰腾腾,惨听悲呼之苦。
如玉远远地眺望,见岭上的火光照耀如同白昼,炮声隐隐不绝。随即派遣四将,带兵到岭下捉拿斩杀逃下来的敌人。
不久,火炮声停止,被北风吹来,只剩下烧焦的腥臭气味。这时看到烟火正盛,估计人马不能存活,回营笑着对众将说:“肯定有逃脱的,也逃不出赤、白两位将军的手心。”
众将都跪在地上,说道:“元帅用兵如神,即使是孙武、吴起也不能及也。”
如玉非常得意,满脸笑容,对众将说:“还是靠大家的全力支持,与本帅共同立下奇功,除去国家几十年的心腹大患。本帅并不喜欢战胜敌人,而是喜欢主上知人善任。”
说完,哈哈大笑起来。众人又纷纷赞扬。
过了一会儿,四将回来报告说:“槐阴国的军队,在岭上的人马已经化为灰烬;只有少数逃到岭下的人,都被我们斩杀,没有遗漏。现在还有一些小火焰未熄灭。”
四将说完,又都跪倒,称赞功勋,说这是千古少有的事情。如玉非常高兴,让四将站起来:“你们这些将领知道本帅先撤退,导致士兵战败的原因吗?”
众将都鞠躬回答:“我们不知道。”
如玉说:“这是本帅的骄兵之计。槐阴国的军队,一向勇猛而轻视华胥国,不加以骄纵,就无法战胜敌人。本帅今天早上没有亲自上战场之前,本应该与你们说明这个计划,担心他们营中有智谋之士,看穿我们的诱敌行动,反而不好。”
众将齐声说:“这是元帅的奇谋。智勇双全,才受到主上的信任和重用,心中自有奇谋。请元帅一一说明,我们好遵令执行。”
如玉说:“吩咐军中奏乐设宴,众将无论大小,都赐予座位庆祝。”
又让军政司,无论马兵还是步兵,都赏赐两月的军饷。
只听得营内营外,欢声雷动。如玉非常高兴,让众将都举杯饮酒。即使喝醉胡言乱语的人也不加罪。一直喝到第二天日出时分才停止。
一边写捷报,一边派遣将领带兵,在岭上开通道路。
突然听到中军营外传鼓,家将送来公主的家书。如玉急忙拆开一看,里面写着:“主上知道敌将斩了柳色青,驸马弃军而逃,导致军中无主,被贼人大肆屠杀,几乎失去了甘棠岭。主上非常后悔,严厉斥责丞相海中鲸,说他推荐了不合适的人,现在让满朝文武公举一人领兵,替换驸马。”
又说:“我已经进宫向国母哀求,在主上面前说好话。我父王也说某某原本是书生,被迫接受命令,不得不去,这都是海中鲸胡乱推荐的结果。看来对大事没有影响,看到这封信后,要小心守护营寨,等待替换的人到来。”
如玉看完,长舒了一口气,心里想:“如果不是大恩公冷老先生在柬帖中详细说明,告诉我如何询问营头,如何分析形势,如何分兵守卫,如何夜间在岭上施工,暗埋火炮,如何布置两条火线,直通到岭后三里外,以便点火发射,如何派遣赤、白两位总兵,劫持岭前营寨,追杀逃散的敌兵,才立下如此大功,救了我的家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主上因为公主的情面,没有责怪我,我今后还有什么脸面再回到朝堂?”
想到这里,又吩咐后营准备香案,向冷于冰叩头。
如玉叩拜完毕,就与公主写了封口头信,派人通过驿站迅速传递。然后他带领军队到达山岭下,看到已经修出半里多宽的路。登上山岭顶部,向东南西北两边望去,只见愁云和怨雾上下相连,还有那些烧不尽的死尸,以及盔甲兵器等物品,横七竖八地散落在山岭上。再看那长长的山岭,有二十多里,大小坑洼,就像把地皮全部翻过一样。下山后,看到赤、白两位将领带领士兵前来报告战功,说:‘奉元帅的密令,在火炮发射时,就带领士兵攻破了山下的营地,杀死了几千敌军,缴获了大量的粮食、物资、旗帜、金鼓等,堆积如山。现在已经让偏将他们看守,我们两个小将亲自来交令。’
如玉又吩咐军政司,再次写报告上报胜利消息。
正在行动时,公主的家书又到了,里面说:‘国王和文武官员商议后,已经调派西路镇将神武将军钱万选担任兵马大元帅。今天下午,又得知驸马兵败,失去了甘棠镇,国王的行为失当,全国都感到惊慌。驸马应该赶快写报告,自我批评并请求处罚,我在皇后面前,会为你周旋。’
温如玉看后,点了点头,忍不住长叹道:‘如果战败,我真的不知道结局会怎样。’
担心信件丢失,他把信撕得粉碎。
大军到达马如龙原来的营地,周围观察了一下,吩咐行军司马:‘把缴获的物品登记清单,以便上报。’
随后,他把马如龙的残破营地整理好,就在那里休息。重新点集各位将领和士兵,另造清册,把受伤生病的士兵遣返回国,阵亡的士兵记录名字给予抚恤。连同甘棠镇和黄河清以及自己带来的部队,总共挑选了十万精锐士兵,第二天,一边上报,一边带领人马,向槐阴国杀去。
隔了一天,公主的家书又到了,里面说:‘驸马使用诱敌之计,假装败北,然后再次使用火攻,烧杀了几万敌军。胜利的消息传到朝廷,国王非常高兴,喜出望外,立即派人阻止钱万选出境。今天设了大宴,文武百官庆贺,封赏两个儿子官职,赏赐了很多金银珠宝。皇后请我进宫参加宴会,又见到了国王,太子举杯代为祝贺。这些都是驸马功绩的证明。又听说奏报胜利的奏章中,有起兵征讨槐阴国的说法,这绝对不可以,应该趁胜班师回朝,保全名誉。’
如玉看后,烧毁了信件,立即写信安慰公主。
不久,又接到国王的手谕,大力支持他的决策,把海中鲸改为右丞相,因为推荐了人才,子孙世袭衡文殿说书之职;封他为左丞相兼理兵马大元帅,总管内外军国大事。长子延誉封为艺文院学士,次子延寿封为车骑将军,世袭罔替。如玉非常高兴。
各位将领都得到了赏赐,颁发了许多金银绸缎等物品,让如玉按照功绩分配。还要求详细记录各位将领的劳绩,以便晋升使用。如玉带领众人感谢皇恩。
晚上,又接到国王的手谕,说:‘槐阴国与我国世世代代为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消灭的,你应该权衡利弊行事,如果能够消灭就消灭,如果可以讲和就讲和。’
如玉又写报告,上报发兵日期,有到被相机进退的说法。
大军到达游魂关,立即修理损坏的地方,留下将领镇守。一面带领人马,杀过荷花池地区,直到槐阴国驻玉关地区,安营扎寨,以便第二天攻关。
第二天早上,槐阴国已经有官员到营地来议和,愿意把荷花池西北一带地方让给华胥国,两国休战,约为兄弟之国,任何一方有战事,互相出兵支援,永远成为兄弟国家,各自立下盟约,消除前嫌。如果不答应,就一定会起倾国之力,一决胜负。”
如玉接待了来使,用酒席款待,安置在别的营地,然后召集众将一起商议。有人主张战争,有人主张和平,议论纷纷,意见不一。如玉也不能决断。
恰好国王派大臣贺三多带着命令来到,犒赏军士。如玉带领众人感谢皇恩,一面款待贺三多,就与他商讨和战的问题。三多说:‘槐阴国有很多智勇之士。他们驻扎在玉关以外,那些险要的地方,就像我国的甘棠岭一样,有三四处,非常难以攻取,不是四五年不能平定。我之前曾经出使那里,深知其中的利害。驸马如果能保全胜利,还有什么不可以的?’
如玉思考了一会儿:‘我所依靠的是冷于冰的信件,只有一个未拆。如果有两个难以解决的问题,那就没有解决办法了。国王有可战可和的旨意,公主又有回朝享受名誉的说法,看来和平是最好的选择。’
他对三多说:‘先生的意见,考虑得非常周全,我温某也不敢保证一定能够取胜。现在槐阴国的使臣就在营中,请他来和大家一起商议吧。’
随后,他把使臣请到中军帐,以宾客之礼对待。商量了半天,如玉提出以驻玉关一百里外为界,但使臣只同意以荷花池为界。如玉又说:‘荷花池一带地方,原本就有华胥国的大部分。现在只得到这么一点土地,难以满足国王的旨意。’
使臣又以‘兵败将亡,对于这片土地,已经损失得太多,何况驻玉关是槐阴的保障,这个关口都不可以给,更不用说关外还要一百多里地了?’
两家争论不休。最后是贺三多从中调解:‘既然两国已经相约成为兄弟,就应该为两国军民考虑,何必争这一百里地呢?’
如玉听了,才同意。在中军帐里大摆筵席,款待使臣,各自立下誓状,永不侵犯。送使臣出关后。
第二天,贺三多先回朝报告,如玉也上奏了一道讲和的报告,派遣亦心、白虎二将在荷花池界线处筑起五座相连的城池,驻扎军队进行守卫,自己先带领得胜的军队回朝。
正是:马蹄声声金镫响,士兵们唱着胜利的歌声。开拓疆土的日子,男儿得志的时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绿野仙踪-第六十七回-注解
大元戎:指大将军,元戎是古代对将军的尊称。
神功:指神奇的功绩或成就。
太乙救苦天尊:道教神祇之一,被认为是能救苦救难的最高神。
端相:仔细观察,端详。
神符鬼账:神秘的符咒和账目,这里比喻得到神奇的指示。
祸融氏:传说中的火神,这里比喻用火攻的策略。
十八姨:古代民间传说中掌管风雨的神,这里比喻风雨交加的恶劣天气。
露布:古代军事文书,用于通报战况。
肤功:小的功绩。
甘棠岭:文中提到的地名,可能是战争发生的地点。
温如玉:文中人物,名字寓意温文尔雅。
槐阴国:故事中的国家名称。
海中鲸:可能是国王的别称或尊称。
冷于冰:文中人物,名字寓意冷峻而冰洁。
头一联柬帖:第一联的柬帖,柬帖是古代的书信。
蝇头小楷:极小的楷书字体,形容字迹非常工整。
香案:古代用于祭拜的供桌,这里可能指用于祭拜冷老先生的供桌。
军政司:古代军事和政治管理的机构。
聚将鼓:召集将领的鼓声。
汛地:巡逻的区域,汛地是古代军队中的术语。
势在必争:指某事物对于某人或某方来说,必须争夺不可,形容其重要性。
要紧地势: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理位置。
赤心、白虎二总兵:指两位总兵,分别以赤心和白虎为名,可能是寓意忠诚和勇猛。
三鼓内外:古代时间计量单位,三鼓即指凌晨三点,内外可能指内外营。
交令:将领向上级汇报任务完成情况。
戌牌时分:古代时间计量单位,戌时指晚上七点到九点。
营盘:指军营。
连营:指连在一起的多个营寨。
寅时:古代时间计量单位,寅时指凌晨三点到五点。
旗号:军队的标志,如旗帜等。
柳色青:文中提到的敌将名字。
书生:指读书人,通常指未入仕途的文人。
满朝文武:指朝廷中的所有官员。
国母:指国家的母亲,这里可能指皇帝的母亲。
冷老先生:文中提到的某位老先生,可能是某位智囊或谋士。
如玉:此处指温如玉,可能是小说或故事中的主人公,担任重要军事职务。
公主:指与主人公有关系的公主,可能是温如玉的妻子或亲戚。
口书:指口头传达的书信,即口头传递的命令或信息。
驿站:古代传递官方文书和信息的机构。
飞驰:快速奔跑,形容速度极快。
岭下:山岭下面,指山脚下。
愁云怨雾:形容天空阴沉,气氛沉重。
死尸:死者尸体。
盔甲兵器:古代士兵的防护装备和作战工具。
横三顺四:指物品摆放整齐,横着三排,竖着四列。
山积土聚:形容数量极多,堆积如山。
报捷:报告胜利的消息。
国王: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文武官:文职和武职的官员。
神武将军:古代官职,指掌管军事的高级将领。
兵马大元帅:古代军事职务,指统领军队的最高将领。
甘棠镇:地名,此处指主人公曾经镇守的地方。
举止失错:行为举止不当。
通国惊惶:全国上下都感到惊慌。
扯碎:撕成碎片,表示毁掉。
行军司马:古代军事职务,负责军队行军和管理。
玉关:地名,此处指槐阴国的关口。
使臣:指派遣到另一国进行外交活动的官员。
贺三多:可能是国王派遣的大臣,负责犒赏军士。
右丞相:古代官职,指国家的最高行政官员之一。
衡文殿:古代官署名,负责文学和学术事务。
左丞相:古代官职,指国家的最高行政官员之一。
总督内外军国事:负责全国军事和政治事务的最高官职。
艺文院学士:古代官职,负责文学和学术事务的官员。
车骑将军:古代官职,掌管车马和骑兵的将领。
世袭罔替:指官职或爵位可以世袭,不会中断。
金银绸缎:贵重的金属、丝绸和布料。
相机进退:根据情况灵活决定行动。
游魂关:地名,此处指槐阴国的关口。
荷花池:地名,此处指槐阴国的一个地方。
唇齿: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盟书:两国或多个国家签订的盟约。
鞭敲金镫响:形容军队行进时的声音。
凯歌:胜利的歌声。
展土开疆:扩大领土,开拓疆域。
男儿得志时:男子实现自己抱负的时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绿野仙踪-第六十七回-评注
此段古文描绘了一场战争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悲壮。
‘如玉叩拜罢,与公主写了口书,传与驿站,飞驰去了。’此句中,‘如玉’指代主人公,‘叩拜’和‘口书’表现了他的忠诚和迅速行动的能力,‘飞驰去了’则强调了他的高效。
‘然后率兵将到岭下,见已修出半里一条阔路。’这里的‘率兵将’展现了主人公的领导才能,‘修出半里一条阔路’则是对战争准备的详细描述。
‘上的岭头,向东南西北两下一望,见愁云怨雾,上下相接,还有那烧不尽的死尸,并盔甲兵器等物,都是横三顺四,披迷在岭上。’这一段通过视觉描写,将战争的惨烈展现得淋漓尽致,‘愁云怨雾’和‘烧不尽的死尸’等词语增强了悲剧氛围。
‘再看那一条长岭,二十余里,大坑小坎,就和将地皮普行翻过一般。’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形容了战争的破坏力,‘大坑小坎’和‘将地皮普行翻过一般’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战场的景象。
‘下了岭头,见赤、白二将带领兵将前来报功,言:“奉元帅密谕,于火炮发时,即带兵打破他岭下原营,杀戮几千贼寇,所得粮草、什物、旗帜、金鼓,真是山积土聚。”’这段话通过赤、白二将的汇报,展现了战争的成果,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的残酷。
‘如玉又吩咐军政司,写本再行报捷。’此句中的‘如玉’再次强调了他的领导地位,‘写本’则是对胜利的正式记录。
‘正行间,公主家信又到,内言:“国王与文武官商议,已调西路镇将神武将军钱万选做兵马大元帅。”’这段话通过公主的家信,引入了新的角色和故事线索,同时也展现了战争的复杂性。
‘假如不胜,我竟不知作何结局。’此句表达了主人公对战争结果的担忧,也反映了他对胜利的渴望。
‘惟恐遗失,将书字扯碎。’这里的‘扯碎’表现了主人公对胜利的珍惜和对失败的恐惧。
‘大兵到了马如龙原营,周围看了一会,吩咐行军司马:“将所得各项,登记清单,以便奏闻。”’这段话展现了战争的胜利后,主人公对军情的关注和对胜利成果的记录。
‘随将马如龙残破破营盘,收拾停妥,就在他营中休息。’此句中的‘收拾停妥’表现了主人公的务实和对战争的冷静处理。
‘从新点集诸将兵丁,另造清册,将带伤疾病者发遣回国,阵亡者记名存恤。’这段话反映了主人公对士兵的关怀和对战争的尊重。
‘连甘棠镇并黄河清以及自己带来人马,共拣选了十万精锐劲卒,至次日,一边起本,一边领人马,杀奔槐阴国。’此句中的‘拣选’和‘杀奔’展现了主人公的决心和战斗力。
‘隔了一天,公主家信又到,内言:“驸马用诱敌计,佯作败北,复用火攻烧杀强贼数万。”’这段话通过公主的信件,展现了主人公的智谋和战争的策略。
‘如玉看罢,焚毁来札,立即写书安慰公主。’这里的‘焚毁’表现了主人公的果断和对战争的专注。
‘少刻,又接到国王令旨,大赞助猷,将海中鲸改为右丞相,因保荐得人,子孙世袭衡文殿说书之职;加封自己为左丞相兼理兵马大元帅,总督内外军国事。’这段话展现了主人公的功绩和皇室的赏识。
‘如玉大悦。诸将并兵了各有赏赐,颁到许多金银绸缎等物,着如玉按功分给。又着详叙诸将勤劳,以便升用。’这段话反映了战争的胜利带来的奖赏和升迁。
‘如玉率众谢恩。晚间,又接到国王手谕,言:“槐阴与本国世为仇敌,亦非一朝一夕所能歼除,卿宜斟酌行事,可殄灭即行殄灭,可讲和即行讲和可也。”’这段话中的‘斟酌行事’和‘可讲和即行讲和’展现了主人公在战争中的智慧和选择。
‘如玉又写本,启知发兵日期,有到被相机进退之说。’此句中的‘相机进退’表现了主人公的灵活应变能力。
‘大兵到了游魂关,立即修理损破,留将镇守。一面带人马,杀过荷花池地界,直到槐阴国驻玉关地界,安营下寨,以便次日攻关。’这段话展现了主人公的军事才能和战略部署。
‘次日,槐阴国已有官到营中来议和,情愿将荷花池西北一带地方让与华胥,两国休兵罢战,约为唇齿,凡有征伐,互相发兵救应,永为兄弟之国,各立盟书,尽释前嫌。’这段话反映了战争的和平解决和国家的和解。
‘如玉听了,方才依允。中军帐大设筵席,款待使臣,各立了誓状,永无侵伐。’此句中的‘依允’和‘各立了誓状’展现了主人公的智慧和国家的和平意愿。
‘送使臣出关去讫。’此句中的‘出关去讫’标志着战争的结束和和平的开始。
‘正是:鞭敲金镫响,人唱凯歌辞。展土开疆日,男儿得志时。’这段话以诗歌的形式总结了全文,展现了战争的胜利和主人公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