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绿野仙踪-第二十七回

作者: 《绿野仙踪》是清朝时期李百川所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之前。

年代:成书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之前。

内容简要:全书以求仙学道为幌子,以冷于冰成仙事为线索,联缀连城壁救兄避难、金不换娶妻惹祸、朱文玮林润历难建功、温如意烟花场失意、周琏贪风月招邪、林润邹应龙参倒严嵩等几个现实故事,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明代嘉靖朝的社会状况,抒击了时政,表现了惩恶扬善的民主思想,有较浓厚的现实主义气息。虽时有荒诞的神怪描写和道术说教,亦掩不住积极涉世的倾向。整部小说结构较为严谨,行文流畅,情节生动,描写亦较细腻而风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绿野仙踪-第二十七回-原文

埋骨骸巧遇金不换设重险聊试道中人

词曰: 埋兄同返烟霞路,古刹聊停住。至亲好友喜相逢,此遇真奇遇。蛇惊方罢心犹惧,又被妇人咶絮。勘破色即空,便是无情欲,可取许恁朝夕聚。——右调《白云吟》。

话说于冰和城璧混出了相府,到西猪市口儿,方将剑诀一煞。这里将诀咒松放,那里众人方看明白,都乱嚷“打错了”。

严世蕃见赵文华眉目青肿,鄢懋卿口眼歪斜,陈大经踢伤腰腿,自己胸前着了重伤,脑门又碰下个大窟,血流不止,惟夏邦谟分毫未损。只气的咆哮如雷,向众家丁道:“妖人已去,你等可分头追赶!再传太师爷钧旨,着锦衣卫堂官速知会本京文武,差军兵捕役,按户搜查,吩咐吏、兵二部,写两人年貌,行文天下;再咨陕西督抚于华阴县拿解于秀才家属入都。此系妖人,有关社稷,若从该地方经过,不即盘查疏纵,一经发觉,与妖人同罪。”

众家人分头去了。这话不表。

再说于冰和城璧疾疾走出彰义门到店中,董玮迎着问讯,城璧只是哈哈大笑。于冰道:“少刻即有人来擒拿,你们快将鞋袜拉去,我好作法,大家走路。”

城璧是经验过的,连忙伸与两腿,任于冰画符。董玮主仆亦各画讫。城璧道:“我们今往何方去?”

于冰道:“可同去泰安一行。”

随将那口刀算还了店账,四人向东南奔走。城璧想起请仙女事,便捧着大腹欢笑。董玮问明原由,也不由的笑起来,钦服于冰和神人一样。

只走了两半天,便到泰安地界。于冰向城璧道:“此地系你犯过大案件所在,虽有我不妨,何苦多事?”

随用手在城璧头发胡须上摸了几下,顷刻变的须发尽白。城璧看见,心上甚不爽快。董玮主仆含笑不言。于冰道:“老弟不必作难,离了泰安交界,管保你的须发还要分外黑些。”

城璧方说笑起来。

四人绕过了泰安,便到山下,但见:

四围铁泉,八面玲珑。重重晓色映晴霞,沥沥雷声飞瀑布。深涧中漱玉敲金,石壁上堆蓝叠翠。白云洞口,紫藤高挂绿萝垂;碧草峰前,丹桂悬桥青蔓袅。引子苍猿掷果,呼君糜鹿衔花。千岚竞秀,夜深玄鹤听仙经;万壑争流,风暖幽禽相对语。

真是地僻红尘飞不到,山深车马自然希

四人上到山顶,周围一望,见绝壁如屏,攒峰若剑,猿接臂而饮水,鸟杯音而入云,奇石铲天,高柯负日。于冰道:“此境此景,真硕人之考槃,神仙之窟宅也。”

又回首指着一座大庙,向城璧道:“此碧霞元君宫阙,为天下士女烧香祈福之所,我们就在此多流连几日,最是赏心。”

随至庙中,和寺主说明借寓游览之意,又送了四两布施。寺主与了一间干净房屋。

到晚间无人处,于冰叫出超尘、逐电二鬼,吩咐道:“你两个领我符箓一道,去湖广荆州府总兵官林桂芳衙门,打探河南虞城县秀才朱文炜,并他家人段诚,投奔秀才林岱,看他那边相待厚薄何如;如或未到,可从四川路上查问,务必访知下落覆命。”

二鬼去了。

次日,于冰领城璧、董玮在庙前庙后闲游。这座泰山,也有好几处大寺院,并有名胜地,日日通去游览。次后,董玮只在碧霞宫,惟城璧跟随于冰,于深山穷谷中闲行。一日城璧向于冰道:“弟自到泰安,即心怀隐痛,每想起我哥哥惨死在那大盘岭上,尸骸暴露,日抱不安。久欲向大哥前告假三四日,到那边寻找掩埋,奈我哥哥生前行止不端,诚恐大哥见恶,未敢言及。今欲到那边走遭,不知使得使不得?”

说罢,泪眼盈眶,不胜凄楚。于冰道:“这是你极孝友念头,理该早说,怎么反怕我见恶起来?但不知往返有多少里数?”

城璧道:“一动一回,约五百余里。”

于冰道:“我们日日寻山玩水,你既有埋葬令兄念头,我即伴你一行。庙中吃用俱足,董公子也不用说知,我与你此刻即去。”

城璧道:“这事如何敢劳动大哥同行?”

于冰道:“不必世套。”

两人缓步行去。城璧回身遥指泰安州道:“此城即某年月日,同某某等劫牢反狱,救我哥哥地也。”

又言:“离此山二三里,下面有一土坡,此我与某某等杀败官兵,彼时我哥哥已先有人背负上山,我们等候官兵再来,复行交战处也。”

于冰一边听城璧叙说旧话,一边行止止,领略那高下峰岚,泉石树木的景趣。城璧无心观玩,惟有步步吁嗟而已。每到一山村,便指说道:“此某某等抢夺牲畜饮食处也。”

每见一平坦石径,大树阴间,指说道:“此某某等背负我哥哥歇坐处也。”

到了玉女峰,日已沉西,远见那大石堂,又指说道:“此某某等三十余人昼夜团聚,商酌救我哥哥处也。”

二人到石堂内,于冰道:“此地便可寄宿。”

城璧取出些面饼馒首充饥。皆因日日与于冰游山,常有一两天不回庙中的时候,故于出庙时即带在身边备用。至三鼓以后,月上山头,于冰道:“趁此幽光,可以行矣。”

二人出石堂,又走那纡回曲径,嵯峨危巅,沿途流连赏玩。至交午时分,方看见在盘岭横亘于层崖绝壁之内。城璧痛泪交流,指说道:“此弟与某某等对敌官兵,我哥哥自刎处也。”

又指西南一山峰转折处道:“此弟同某某等杀透重围,由此而南,熟睡山神庙中被获,叠受刑伤,得大哥救援,今日复到此地。”

城璧上至岭头,四下一望,见白杨秋草,远近凄迷;碧水重山,高下如故。

追想他哥哥回首遗言,并众朋友拼命交锋之事,倍加伤感。

同于冰西下至半坡中,到他哥哥自刎处,仔细一看,见有几段残骨,被狼虫弄的此东彼西,辨不出孰是孰非。

当日是三人同自刎在一处,此时止剩有一个骷髅。

城璧心肺俱裂,朝着那几段残骨连连叩首,放声大哭。

于冰也不禁感叹道:‘人生世上,好结局,歹结局,忙忙碌碌,奔驰一生,不过如此而已。任他王公将相、富贵百年,欲不为枯骨,何可得也!我承吾师恩惠,将来似可免骨化形销耳。’

于冰扶城璧起来,城璧求于冰认他哥哥骨榇,于冰道:‘我和你一样,从何处认起?’

城璧又商酌掩埋之法,于冰道:‘只有将大小残骨收拾在一处,用石块遮掩罢了。’

城璧道:‘此不过假藉一时,日久必为狐兔巢穴,究不免风吹雨洒之患。’

于冰道:‘你也虑的甚是。’

想了一会,说道:‘你且下岭去,容我裁处。’

城璧下至半岭,听候作用。

于冰在岭头拣了块平正地方,口诵咒语,喝声:‘本山土司到!’

须臾,土神听命。

于冰道:‘掩埋骨殖,人皆有恻隐之心,烦于此处率领阴丁,挖一大坑,将岭前岭后骨殖,尽皆收放在里面,用石土掩埋。’

土司领命,传齐属下阴兵,顷刻收拾完妥,土神去了。

于冰叫城璧上岭验看,见残骨俱皆拣寻干净;又见岭东边起一大堆。

于冰指向城璧道:‘令兄同你众友,俱入此冢矣。’

城璧连忙拜谢,在冢前痛哭叩拜。

两人下岭,复回旧路,本日仍宿玉女峰石堂。

次早于重山环绕之地,见半山腰有一座庙宇,约略不过两层院落。

城璧道:‘大哥缓行几步,我去那庙中吃碗水解渴。’

于冰道:‘我同你去到庙中少歇。’

两人走至庙前,城璧叫门,里面出来一小道童,开门让二人入去。

刚走到院中,只见从后院又走出个道人来,两下里六只眼彼此一看,各大惊异。

那道人先问于冰道:‘尊驾可是冷先生讳于冰的么?’

于冰才要相认,城璧抢行一步,拉住那道人问道:‘你不是我表弟金不换么?’

那道人乐的打跌道:‘不是我是谁?’

三人皆大笑。

不换道:‘我做梦也再想不到二位在此地相会!’

一手拉了于冰,一手拉了城璧,让入东房内,彼此叩拜就坐。

不换道:‘冷先生,一别三年有余,容颜如旧。怎么二表兄几月不见,便须发白到这步田地?我都不敢冒昧相认。’

城璧笑道:‘自有黑的日子。你且说,怎到此出了家?’

不换道:‘千言难尽!’

便将城璧那晚走后,如何吃官司,如何蒙知府开脱,如何卖房产,如何在山西招亲,如何费了二百余两挨了四十板,几乎打死。

城璧笑了笑,又说到救沈鍊之子沈襄,并分银两话。

于冰连连点头道:‘此盛德事,做的好!’

城璧道:‘我口渴的狠,若无茶,凉水也罢。’

金不换连忙着小道童烧茶。

城璧又道:‘你怎么跑到此地出家?’

不换道:‘我屡次自己考验,妻、财、子、禄四字,实与我无缘。若再不思回头,必遭意外横祸,不如学二位,或可多活几年。打算着冷先生云来雾去,今生断遇不着,或与表兄相遇,亦是快事。岂期今日还得见面!’

说着,流出泪来,又道:‘我自与沈公子别后,原欲去西湖见见势面,路过泰安州,闻此山内有许多好景所在,因此入山游走,客居在白云岭玉皇庙中。不意生起病来,承庙中老道人昼夜照拂,才保住性命。我一则感他情义,二则看破世情,送了他二十两银子,拜他为师。此处这关帝庙,也是他的香火,他着我和这小道童居守。这便是我出家的原由。’

于冰笑道:‘你两个于患难中一家救了个公子,真是难表兄、难表弟矣。’

说话间,小道童送入茶来。

城璧道:‘苦海汪洋,回头是岸。老弟此举极高,你与我大哥原是旧识,今又出家,即成一体。嗣后不必称呼冷先生,也学我叫大哥为是。快过来与大哥叩拜。’

于冰连忙止住道:‘我辈道义相交,何在称呼叩拜。’

城璧道:‘大哥若不受他叩拜,是鄙薄他了。’

不换即忙叩头下去,于冰只得相还。

就坐。

不换去后院,收拾出素饭来,又配了两盘杏干、核桃仁,请于冰过口。

饭毕,道童点入灯来,城璧方细说自己别后话,又道:‘假如我彼时不口渴,便要走去,岂不当面错过?可见我辈遇合,俱有定数。就在此多住些进,也和在碧霞宫一样。只是董公子主仆尚在那边悬望,老弟须索与我们同行。’

不换道:‘这何须二哥吩咐?但深山中安可令道童独守?就是玉皇庙老道人,我须亲去与他说明。我不过后日午间,定到碧霞宫了。’

于冰道:‘看你这光景,是决意要随我们。但我们出家,与世俗道出家不同。世俗出家,除诵经烧香、礼拜神佛外,便要谋生财养命道路。我们出家,须将酒、色、财、气四字看同死灰一般,忍饥寒自不必说,每遇要紧关头,将性命视同草芥,若处处怕死贪生,便不是我道中人了。与其到后来被我看破,将你弃去,就不如此时不与你同事为妙。你可着实斟酌一番,休到后来我们不要你时,你抱恨于我。’

金不换道:‘人若没个榜样摆在前面,自己一人做去,或者还有疑虑。当日大哥若不是舍死忘生,焉能有今日道果?我如今只拿定‘不要命’三个字做去,将来有成无成,听我的福缘罢了。从此后若有三心二意,不舍命修行,定教天雷打死,万劫不得人身。’

于冰道:‘人只怕于酒、色、财、气四字把持不住,你适才说出‘不要命’三字,这就是修仙第一妙诀。一个人既连命都不要,那酒、色、财、气皆身外之物,他从何处摇动起?我明早同连二弟先行,在碧霞宫等你。你须定于后日午间要到,若是过了时刻,便算你失信于我,你须记清楚。’

不换连声答应。三人坐谈了一夜,次日又吃了早饭,不换送出庙来。

于冰同城璧走三十余里,见一处山势,甚是险恶,林木长的高高下下,遍满沟壑,四围都是重崖绝壁,止有一条攀道可行。于是暗诵灵文,向山岔内用手一招,又向攀道上指了两指,复走了二里多地。见路傍有一株大松树,形同伞盖,随于树根上书符一道,又拘来一个苍白狐狸,默默的说了几句,那狐狸点首去了。城璧问道:‘适才两次作用是怎么?’

于冰笑而不言,走至对面岭上。于冰又拣了两块大石,也各画符一道,然后下岭。城璧忍不住又问,于冰笑道:‘金不换,我前后只见过他两次,也看不出他为人,止是你投奔他时,他竟毫无推却,后被他女人出首到官,他又敢放你逃走。这要算他有点胆气。途间遇着沈襄,他竟肯将三百多银子分一半与他。一个种田地的人,有此义举,也是极难得的了。然此二节,不过做的可取而已。世风虽说凉薄,像他这样人,普天下也还寻得出一头半万个来。若说因他有这两件好处,便和他做同道,我教下至少也可收二三千人,连吾师火龙真人都被我遗累矣。我也不敢说我将来定做神仙,但看见人有几件好处,便行渡脱,这神仙也不值钱了。理合试他一试,看他要命不要命。’

便将如何试他的法子说了一遍。城璧听了,连连摇头道:‘他一个才出家的人,那里把持的住?我想后来这两层试法,还是幻术,不至伤命。若头一次,是真要命之物。万一伤生,弟心上不忍。’

于冰笑道:‘我岂坏人性命之人耶?’

城璧又道:‘假如他贪生怕死,过几日又寻了我们来,该如何裁处?’

于冰道:‘我也不好当面拒绝他,只用想一件事差他去,即与之永别矣。金不换那个人,外面虽看得伶牙俐齿,细相他眉目间不是个有悟心人,日后入道颇难。若再心上不纯笃,越发无望,不如速弃,可免将来坠累。似你虽出身大盗,却存心磊落光明,我就不用试你了。’

城璧听了弃绝金不换话,心上甚是替他愁苦。

不言两人回碧霞宫与董玮诉说埋骨殖等话,再说金不换将庙中所有大小物件开了个清单,和小道童说明去意。那道童因不换性气平和,从未大声说他一句不是,直哭的雨泪千行。不换也甚是难过,与道童留了几百钱,又叮嘱他莫出庙门,明日便有人来看你。别了道童,已早刻时分,他怕山路难走,强行了三十来里。估计日色,也是将落的时候。正走间,猛见攀道上堆着有两间房大的一物,有丈余高,青黑色,细看似有鳞甲在上面。不换甚是惊诧,又走近了数步,仔细一看,原来是条大蟒。不由的毛骨耸然,欲要回去,已与于冰有约,失时便为失信,着他将来看不起。别寻道路,两傍皆层崖绝壁,无路可行。偏是这蠢物,又端端正正团屈在这攀道中间,心上大是作难。没奈何,又往前抢行了几步。再一看时,也不知他身长多少,其粗到有两围,真是天地间至大罕见之物,倍觉心惊。又见他分毫不动,心疑他是个死的。少刻见那蟒似乎动了两动,心上便怕起来。四面一望,天色比前又暗了些,心上越发着急。猛想起昨日与于冰说的话,有‘不要命’三字,便自己冷笑道:‘死生各有定命,若不是他口中食水,此时也遇不着他;若是怕伤了性命,做个失信人,不但跟随不得姓冷的,连玉皇庙也不必出家,还了俗,岂不是正务!’

有此一想,便胆大了十分,大踏步直向大蟒身边走来。相离不过四五步,猛见那蟒陡将脑袋直立起来,有七八尺高,又将长躯展开,甚是雄伟。但见:口喷大焰,舌尖上挑起腥风;目放金光,牙缝中吹出毒气。身腰蜒蜿,似龙而无四足;鳞甲参差,像蛟而少一角。尾摇则出动峡折,头摆则石翻树倒。真是吞一象而不足,吃数人而有余。

只见那蟒张着血淋淋大口,向不换吞来。不换忍不装‘呵呀’了一声,急忙向一山凹内一躲。谁想一脚踏空,滚下崖去,被几株树根架住,不至滚到山底。头脸身手擦破了好几处,扒起来定省了片刻,向崖下一望,约有四五丈深。又见两三步中有一株极大的桃树,急欲上那树去避蟒。见山面甚侧,惟恐再滚了下去,于是半走半扒,挨到树前,攀踏了上去。止上了三丈余高,便看见那蟒将一块房大的石头缠绕住,张着口,在石下来回寻觅。再看那大石,正在他滚下去山凹左边,才明白他在石上缠绕的意思。又恐被那蟒看见,急将身隐藏在树枝重叠之内。只见那蟒又回着头,折着尾,一段一段将所缠大石次第放开,然后展开长躯,夭夭矫矫,向攀道行了几步,又回过头来,将大石看了看,方奋力一窜,投南边山湾深涧中去了。

不换在树上看得明白,心喜道:“若不是一脚踏空,那一滚儿滚的妙,此时早在他腹中,不知成怎么个苦况。”

又待了一会,方敢下树,再看天色,已是黄昏时候。此时进退两难,惟有向前途急走。

约行二三里,见路旁有一间房儿,连忙推门入去。

里面寂无一人,炕上到有旧布被一件,地下还放着些盆碗等类。

不换道:“这是有人住居的所在。莫管他,且喘息片刻压惊。”

又想道:“我从这条路也来往过两三次,到没看见这间房儿。”

又说道:“既无房主人,我且乐得睡他一夜,明日只用已时左近,便可与冷大哥全信。”

跳下地来细看,昏黑之中也看不清楚,随手乱摸,到摸着火石、火筒、火刀三件在一处放着。

随即打火照看,见地下有灯台,点了灯,将门儿顶住。

却待要取被子睡觉,听得门外说道:“是谁在我屋内?还不快开门!”

不换道:“房主人来了。”

连忙跳在地下,将门儿开放。

门外走入个少年妇人,手提着一个小布袋儿,虽是村姑山妇,到生的是极俊俏人才。

但见:面皮现两瓣桃花,眼睛含一汪秋水。

柳叶眉儿,弯同新月;樱桃小口,红若丹砂。

云髻峨峨,斜插山菊数朵;金莲窄窄,飘拂麻裙八幅。

粗布为衣,益见身材俏丽;线绳作带。

更觉腰肢不肥。

信矣深山出异鸟,果然野树有奇葩。

那妇人入得门来,将不换一看,也不惊慌,问道:“你这道人是从何时到我屋内?”

不换将遇蟒逃生,因天色已晚,始敢到此,苟延片刻,“若早知是老嫂的住宅,我便拼命往前路去了,望老嫂恕罪。”

那妇人听罢,粉面上落下泪来,将手中布袋放在地下,让不换坐在炕上。

自己也坐在一边,说道:“我男人日前打柴,也是与那条蟒相遇,被他伤了性命。

客人是有福的,便逃得出来。”

不换道:“原来如此。老嫂适从何来?

妇人道:“我男人没了,连日柴米俱无,我又无父母兄弟,今早到表舅家借米,恳求到日落时候,方与我半袋粗米。

此身将来,靠着那个?”

说着,又泪痕乱落。

不换道:“老嫂若住在平川,便可与富户做点生活度日,这深山中,不但妇人,便是男子,也独自过不来。

我不怕得罪老嫂,何不前行一步。”

妇人道:“我也久有此意,只是妇人家,难将此话告人。”

说罢,做出许多娇羞态度。

好半晌又说道:“似我这样孤身无依客人若有个地方安插我,我虽然丑陋,却也不是懒惰人,还可以与客人做点小生活,不知客人肯不肯?”

不换道:“我若不是做了道士,有什么不肯?”

妇人微笑道:“你只用将道衣道冠脱去,便就不是道士了。”

不换道:“好现成话儿!我与其今日做世俗人,昔日做那道士怎么?况我四海为家,也没安放老嫂处。”

妇人听了,便将面孔放下,怒说道:“你既然愿做道士,就该在庙内守着你那些天尊。

三更半夜,到我妇人房内做什么?就快与我出去,喂大蟒去!”

不换道:“便喂了大蟒,也是我命该如此,我就出去。”

跳下地来,却待要走,被妇人从背后用手将衣领揪住一丢。

不换便倒在炕上,扒挣起来,心里作念道:“不想山中妇人这般力大,亏他还是个娇怯人儿;若是个粗蠢妇人,我稳被摔死了。”

妇人又道:“你不必心中胡打算,任你怎么清白,但你此时在我屋内,我一世也不得清白了。”

说着,便将被子展开,向不换道:“你还等我与你脱衣服么?”

不换道:“我到不意料你们山中妇人,是这般爽直,毫不客套!怪道独自住在此地,原来是等野羊儿的。”

说罢,又跳下地来。

妇人大怒道:“你敢走么,你道我摔不死你么?”

不换道:“完了。”

又见妇人神色俱厉,心上有些怕他,没奈何,复坐在炕上,两人各不说话。

好一会,妇人换做满面笑容,到不换身边,放出无限的媚态,柔声艳语,百般勾搭。

不换起初坚忍,次后欲火如焚,又想起对于冰发的誓愿,自己也无可摆脱。

每到情不能已处,便用手在自己脸上狠打,打后便觉淫心少歇。

妇人见他自打,却也不阻他。

过一会,又来缠绕。

这一夜何止七八次?直到天明,妇人将不换推出门去。

不换和脱笼飞鸟一般,向前面岭上直奔。

刚走到岭下,一抬头,见岭头有两只虎,或起或卧,或绕着攀道跳跃。

不换道:“怎么这条路上与先大不相同,蟒也有了,虎也多了。”

在岭下等了有一个时辰,两虎没一个肯去。

再看日色,已是辰时左近,又想道:“日前冷大哥言修行人每到要紧关头,视性命如草芥,我今午若不到碧霞宫,冷大哥也未必怎么怪我。

只是我初次跟他学道,便先失信于他,且我又自己说过‘不要命’的话,等这虎到几时?吃便随他吃去。”

想罢,放开胆量,一步步硬上岭来。

也不看那二虎的举动,只低了头走路。

既至走到岭上,四下一望,那两只虎不知那去了。

不换心喜之至,下了岭,与老道士众人话别,交了器物清单。

到碧霞宫时,日已午错。

城璧正在庙外张望,看见不换走来,大喜。

不换道:“昨日今早,几乎与二哥不得相见。”

两人入庙,同到客寓。

于冰满面笑容,迎着不换说道:“着实难为老弟了,好,好。”

不换心内惊讶道:“难道他已知我遇蟒、遇虎等事了?”

于是和董公子大家礼拜就坐。

城璧道:“怎么此刻才来?”

不换将途间所遇详细诉说。

城璧笑道:“你这一说,我更明白了。”

话未完,于冰以目示意。

城璧不敢说了。

不换又问,城璧道:“我是和你说顽话。”

自此三人日游览山水,也有与董玮同去的时候。

于冰又着城璧传与不换导引呼吸之法,只因心悬朱文炜主仆,二鬼尚未回来,只得在泰山等候回音。

正是:埋兄同返烟霞路,古刹欣逢旧日人。

设险中途皆解脱,喜他拼命入仙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绿野仙踪-第二十七回-译文

在埋葬的骨骼中巧妙地遇到了价值连城的金子,设下重重险境来考验道中的人。

词曰:

埋葬兄长一同返回烟霞之路,古老的寺庙暂且停留。至亲好友喜相逢,这次的相遇真是奇遇。蛇吓跑了刚刚平息,心中仍有些害怕,又被妇人唠叨。看破色彩即为空,就是没有欲望,可以取来这样日夜相聚。

右调《白云吟》。

话说于冰和城璧混出了相府,到西猪市口儿,才将剑诀一煞。这里将诀咒松放,那里众人方看明白,都乱嚷‘打错了’。

严世蕃见赵文华眉目青肿,鄢懋卿口眼歪斜,陈大经踢伤腰腿,自己胸前着了重伤,脑门又碰下个大窟,血流不止,只有夏邦谟毫发未损。气愤得咆哮如雷,对众家丁说:‘妖人已经走了,你们可以分头追赶!再传太师爷的命令,让锦衣卫堂官迅速通知本京文武,派军兵捕役,按户搜查,吩咐吏、兵二部,写下两人的年貌,行文天下;再通知陕西督抚于华阴县抓捕解送于秀才家属到都城。这是妖人,关系到国家社稷,如果从该地方经过,不立即盘查疏忽,一旦发现,与妖人同罪。’

众家人分头去了。这话不表。

再说于冰和城璧急忙走出彰义门到店中,董玮迎着问讯,城璧只是哈哈大笑。于冰说:‘不久就会有来抓捕的人,你们快把鞋袜脱下来,我好做法,大家快走。’

城璧是经验过的,连忙伸腿让于冰画符。董玮主仆也各自画完。城璧问:‘我们现在去哪里?’

于冰说:‘我们可以一起去泰安。’

随后将那口刀还了店账,四人向东南奔走。城璧想起请仙女的事,就捧着大肚子欢笑。董玮问明原因,也不禁笑起来,钦佩于冰和神人一样。

只走了半天,就到了泰安地界。于冰对城璧说:‘这个地方是你犯过大案件的地方,虽然有我在,何必多此一举?’

随后用手在城璧的头发胡须上摸了几下,瞬间变得须发皆白。城璧看到,心里很不舒服。董玮主仆含笑不言。于冰说:‘老弟不必为难,离开泰安交界,保证你的须发还会特别黑。’

城璧这才笑了起来。

四人绕过泰安,来到山下,只见:

四周是铁泉,八面玲珑。层层晨光映照晴霞,滴滴雷声飞瀑布。深涧中水声如玉敲金,石壁上堆叠着蓝天和翠绿。白云洞口,紫藤高挂,绿萝垂下;碧草峰前,丹桂悬挂,青藤飘荡。引子苍猿抛果,呼君麋鹿衔花。千山竞秀,夜深玄鹤听仙经;万壑争流,风暖幽禽相对语。

真是地僻红尘飞不到,山深车马自然稀。

四人登上山顶,环顾四周,只见绝壁如屏,山峰如剑,猿猴相接臂饮水,鸟鸣声声入云霄,奇石削天,高树遮日。

于冰说:‘这样的境地和景色,真是高人的隐居之地,神仙的洞府。’

又回首指着一座大庙,对城璧说:‘这是碧霞元君宫,是天下士女烧香祈福的地方,我们就在这里多逗留几天,最是开心。’

随后来到庙中,向寺主说明了借宿游览的意思,又送了四两布施。寺主给了他们一间干净的房间。

到晚上无人处,于冰叫出超尘、逐电两个鬼,吩咐道:‘你们两个带着我的符箓,去湖广荆州府总兵官林桂芳的衙门,打探河南虞城县秀才朱文炜,以及他家人段诚,投奔秀才林岱,看看他们那边对待如何;如果还没有到,可以从四川路上查问,一定要访知下落回来报告。’

两个鬼离开了。

次日,于冰带着城璧、董玮在庙前庙后闲逛。泰山上有好几个大寺院,还有名胜古迹,每天都去游览。后来,董玮只在碧霞宫,只有城璧跟着于冰,在深山穷谷中闲逛。一天,城璧对于冰说:‘自从我到泰安,就心怀隐痛,每次想起我哥哥在大盘岭上惨死,尸骨暴露,我每天都感到不安。我一直想向大哥告假三四天,到那边去寻找埋葬,但因为哥哥生前行为不端,担心大哥会讨厌,所以不敢说。现在我想去那里看看,不知道行不行?’

说完,泪眼盈盈,非常凄楚。于冰说:‘这是你极孝友的念头,应该早点说,怎么反而怕我生气呢?但不知道往返有多少里路?’

城璧说:‘一来一回,大约五百多里。’

于冰说:‘我们每天都寻山玩水,你既然有埋葬哥哥的念头,我就陪你一起去。庙里的吃用都足够,董公子也不用说,我们现在就去。’

城璧说:‘这件事怎么敢劳动大哥同行呢?’

于冰说:‘不必客套。’

两人缓缓前行。城璧回身遥指泰安州说:‘这个城就是某年月日,我和某某等人劫狱反狱,救我哥哥的地方。’

又说:‘离这座山二三里,下面有一个土坡,那是我和某某等人打败官兵的地方,当时我哥哥已经被别人背上山,我们等待官兵再来,再次交战的地方。’

于冰一边听城璧叙述往事,一边停下脚步,欣赏那高下峰峦,泉石树木的景致。城璧无心观赏,只是叹息不已。每到一山村,就指着说:‘这是某某等人抢夺牲畜饮食的地方。’

每见一平坦石径,大树阴凉处,就指着说:‘这是某某等人背着我哥哥歇息的地方。’

到了玉女峰,太阳已经西沉,远远地看到那座大石堂,又指着说:‘这是某某等人三十余人昼夜团聚,商议救我哥哥的地方。’

两人来到石堂内,于冰说:‘这里就可以住宿。’

城璧拿出一些面饼和馒头充饥。因为每天都和于冰游山,经常有一两天不回庙中,所以出门时就把这些食物带在身边备用。到了半夜三更以后,月亮升上山顶,于冰说:‘趁着这幽光,可以出发了。’

两人离开石堂,又沿着曲折的小路,走过险峻的山峰,沿途欣赏美景。到了中午时分,才看到大盘岭横亘在层峦叠嶂之间。城璧痛哭流涕,指着说:‘这里就是我与某某等人对抗官兵,我哥哥自刎的地方。’

又指着西南方一个山峰转弯处说:‘这里就是我与某某等人杀出重围,从这里向南,在山神庙里熟睡被捕获,多次受到刑伤,得到大哥的救援,今天又来到这里。’

城墙上的城璧走到山顶,四处一看,只见白杨树和秋草,远近一片凄凉;碧水环绕着重山,高低起伏依旧。回想起哥哥留下的遗言和朋友们拼命交战的事情,感到非常伤感。和冰一起走到半山腰,到他哥哥自刎的地方,仔细一看,只见有几段骨头,被狼虫拖得东一块西一块,分不清哪一块是哪一块。

那天三个人是一起自刎的,现在只剩下一个骷髅。城璧心如刀割,对着那几段骨头连连磕头,放声大哭。于冰也不禁感叹道:“人生在世,不管好结局还是坏结局,忙忙碌碌地奔波一生,最终不过如此。无论王公贵族还是富贵人家,想要不变成枯骨,怎么可能呢!我承蒙师傅的恩惠,将来或许可以避免骨头化为尘土。”

于冰扶起城璧,城璧请求于冰认出他哥哥的遗骨,于冰说:“我和你一样,从哪里开始辨认呢?”

城璧又商量如何安葬,于冰说:“只有把大小骨头收拾在一起,用石头掩盖罢了。”

城璧说:“这不过是权宜之计,时间长了必定成为狐狸和兔子的窝,终究免不了风吹雨淋的麻烦。”

于冰说:“你也考虑得挺周到。”

想了一会,他说:“你先下去,让我想想办法。”

城璧走到半山腰,等待于冰。于冰在山顶选了一块平坦的地方,念诵咒语,喊道:“本山土司到!”

不久,土神听从命令。于冰说:“掩埋遗骨,人皆有同情之心,麻烦你在这里率领阴兵,挖一个大坑,把山前山后的骨头都收放在里面,用石头和土掩盖。”

土司领命,召集属下的阴兵,立刻收拾完毕,土神离开了。于冰叫城璧上岭查看,只见骨头都被清理干净;又看到山东边堆了一大堆。

于冰指着城璧说:“你哥哥和你那些朋友,都安葬在这个坟墓里了。”

城璧连忙跪拜感谢,在坟墓前痛哭叩拜。两人下山,回到原来的路上,当天晚上还是住在玉女峰的石堂。

第二天早上,在重山的环绕中,看到半山腰有一座庙宇,大约有两层院落。城璧说:“大哥慢点走,我去那庙里喝口水解渴。”

于冰说:“我和你一起去庙里休息一下。”

两人走到庙前,城璧敲门,里面出来一个小道士,开门让他们进去。刚走到院子里,只见从后院又走出一个道士来,两边六只眼睛互相一看,都大吃一惊。

那个道士先问于冰:“您是冷先生,讳于冰吗?”

于冰正要相认,城璧抢前一步,拉住那个道士问:“你不是我表弟金不换吗?”

那个道士乐得直打滚:“不是我是谁?”

三人一起大笑。不换说:“我做梦也想不到在这里能遇到你们两位!”

他一手拉着于冰,一手拉着城璧,让他们进到东屋,互相跪拜坐下。不换说:“冷先生,分别三年多,您的容貌还是老样子。怎么我二表兄几个月不见,头发就白成这样了?我都不敢冒昧地相认。”

城璧笑着说:“自然有黑暗的日子。你来说说,怎么出家为道的?”

不换说:“千言万语也难以尽述!”

他就把城璧那晚走后,如何被抓进监狱,如何被知府开脱,如何卖掉房产,如何在山西娶亲,如何花了二百多两银子挨了四十板子,差点被打死的事情都说了出来。城璧笑了笑,又说到救沈炼的儿子沈襄,并分给他的银两。于冰连连点头说:“这是好事,做得好!”

城璧说:“我渴得厉害,如果没有茶,凉水也行。”

金不换忙着让小道士烧茶。城璧又说:“你怎么跑到这里出家?”

不换说:“我多次自己考验,妻子、财产、儿子、官禄这四样东西,实际上和我无缘。如果再不回头,必定会遇到意外的灾祸,不如学你们两位,或许可以多活几年。想着冷先生来去无踪,今生断断遇不到,或许能和表兄相遇,也是一件快事。没想到今天还能见面!”

说着,流下了眼泪,又说:“我和沈公子分别后,本来想去西湖看看,路过泰安州,听说这山里有很多好景,因此进山游玩,住在白云岭玉皇庙里。没想到生病了,承蒙庙里的老道士日夜照顾,才保住性命。一方面感激他的情义,另一方面看破世情,给了他二十两银子,拜他为师。这里的关帝庙也是他的香火,他让我和这个小道士守庙。这就是我出家的原因。”

于冰笑着说:“你们两个在困境中救了一个公子,真是难能可贵啊。”

说话间,小道士送来了茶。城璧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老弟此举非常高明,你和我大哥原来是旧识,现在又出家,就成了一家人。以后不必称呼冷先生,也学我叫大哥好了。快过来给大哥磕头。”

于冰连忙阻止道:“我们之间是道义相交,不在乎称呼和叩拜。”

城璧说:“大哥如果不接受他的叩拜,那就是轻视他了。”

不换连忙磕头,于冰只得还礼。坐下。不换到后院,准备了素斋,又端上了两盘杏干和核桃仁,请于冰品尝。饭毕,小道士点上灯,城璧才开始详细地说他分别后的经历,又说:“如果我当时不渴,就要走了,岂不是当面错过?可见我们相遇,都是命中注定。在这里多住几天,也和在碧霞宫一样。只是董公子和他的仆人还在那边等着,老弟必须和我们一起走。”

不换说:“这还用二哥吩咐吗?但深山里怎么能让小道士一个人守着?就是玉皇庙的老道士,我也必须亲自去告诉他。我不过后天中午,一定到碧霞宫。”

于冰说:“看你的样子,是决心要和我们一起。但我们出家,和世俗中的出家不同。世俗出家,除了念经烧香、拜神佛之外,还要找生财之道。我们出家,必须把酒、色、财、气这四样东西看成像死灰一样,忍受饥寒是不用说,每当遇到关键的时刻,要把性命看得像草芥一样,如果处处怕死贪生,就不是我们道中的人了。与其到后来被我看穿,把你抛弃,不如现在就和你一起。”

于冰说:“你必须好好考虑一下,不要到后来我们不要你的时候,你对我怨恨。”

金不换说:‘人如果没有一个榜样在前指引,自己一个人去行动,可能会有疑虑。当日大哥如果不是不顾生死,怎么能有今天的成就呢?我现在只把“不要命”这三个字当作行动的准则,将来能不能成功,就听我的缘分了。从现在开始,如果有三心二意,不舍命修行,我一定会让天雷劈死你,让你万劫不得人身。’

于冰说:‘人最怕的是控制不住酒、色、财、气这四样东西,你刚才说出“不要命”这三个字,这就是修仙的第一妙诀。一个人既然连命都不在乎,那酒、色、财、气对他来说都是身外之物,他从哪里去动摇呢?我明天早上先和连二弟出发,在碧霞宫等你。你必须后天中午到达,如果过了时间,就算你对我失信,你必须记住。’

不换连声答应。三人坐了一夜,第二天又吃了早饭,不换把他们送到庙外。

于冰和城璧走了三十多里,看到一座山势非常险恶,树木高低不一,遍布沟壑,四周都是悬崖峭壁,只有一条攀爬的道路。于是他默念灵文,向山岔内一招手,又指向攀爬的道路,然后又走了两里多路。他看到路边有一棵大松树,形状像伞,于是在树根上画了一道符,又召来一只苍白的狐狸,说了几句话,狐狸点头后离开了。城璧问:“刚才那两次动作是什么?”

于冰笑了笑没有说话,走到对面的山岭上。于冰又拣了两块大石头,各自画了一道符,然后下山。城璧忍不住又问,于冰笑着说:“金不换,我只见过他两次,也看不出他为人如何,只有你投奔他时,他竟然毫无推辞,后来被他妻子告发到官府,他还敢放你逃跑。这至少说明他有点胆气。途中遇到沈襄,他竟然愿意将三百多两银子分一半给他。一个种田的人能做出这样的义举,也是极难得的。但这两件事,只是做得可取而已。虽然世风虽然冷漠,但像他这样的人,天下也还能找出几百个来。如果说因为他有两件好处,就和他做同道,我门下至少可以收二三千人,连我的师傅火龙真人也被我拖累了。我也不敢说我将来一定能成为神仙,但看到人有几件好处,就帮助他们,这样的神仙也不值钱了。我应该试试他,看他是不是真的不要命。”

于是他把如何考验他的方法说了一遍。城璧听了,连连摇头说:“他一个刚出家的人,哪里能控制得住?我想后面的考验可能是幻术,不会伤害到他的性命。如果第一次是真的要命的东西,万一伤害了性命,我心里会不忍。”

于冰笑着说:“我怎么会伤害人的性命呢?”

城璧又说:“如果他贪生怕死,过几天又来找我们,怎么办?”

于冰说:“我也不好当面拒绝他,只想着一件事让他去做,这样就可以和他永别了。金不换这个人,虽然外表看起来能说会道,但仔细观察他的眉目之间,不是一个有悟性的人,将来入道很难。如果他的心地不纯,那就更没有希望了,不如早点放弃,可以避免将来拖累自己。像你虽然出身大盗,但心地光明磊落,我就不用考验你了。”

城璧听了于冰放弃金不换的话,心里非常为他感到惋惜。

不说两人回碧霞宫和董玮说埋骨殖的事情,再说金不换把庙里所有的大小物品都列了一个清单,和那个小道士说明了离开的意思。那个小道士因为不换性格平和,从来没有大声责备过他,所以他哭得泪如雨下。不换也很难过,给了小道士几百钱,叮嘱他不要出庙门,明天就会有人来看他。和道童告别后,已经是早上了,他怕山路难走,硬是走了三十多里。估计时间,太阳也要落山了。正在走的时候,突然看到攀爬的道路上堆着有两间房子大小的一件东西,有一丈多高,青黑色,仔细看似乎有鳞片在上面。不换非常惊讶,又走近了几步,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条大蟒。他不由得毛骨悚然,想要回去,但又和于冰有约,失约就是失信,让他来看看能不能看不起。没有其他路可走,两边都是悬崖峭壁,没有路可走。偏偏这条笨东西,正正堂堂地盘踞在攀爬的道路中间,心里非常为难。没有办法,他又往前走了几步。再看时,也不知道他有多长,粗到有两围,真是天地间罕见的大物,更加心惊。又看到他一动不动,怀疑他是个死的。过了一会儿,看到那条蟒似乎动了两下,心里更加害怕。四处一看,天色比刚才又暗了一些,心里更加着急。突然想起昨天和于冰说的话,有“不要命”三个字,便自己冷笑着说:“生死各有天命,如果不是他口中的食物,此时也遇不到他;如果怕伤了性命,做个失信的人,不但不能跟随姓冷的,连玉皇庙也不必出家,还了俗,岂不是正事!”

有了这样的想法,他就胆子大了十倍,大步向大蟒走去。离蟒只有四五步远,突然看到蟒猛地将头竖起来,有七八尺高,又将身体展开,非常雄伟。只见:

口吐大火,舌尖上挑起腥风;眼放金光,牙缝中喷出毒气。身体蜿蜒,像龙但没有四足;鳞片参差不齐,像蛟但没有一角。尾巴一摇,山岭就会断裂;头一摆,石头会翻,树木会倒。真是吞象不足,吃人有余。

只见蟒张开血淋淋的大口,向不换扑来。不换忍不住‘啊’的一声,急忙躲进一个山凹里。没想到一脚踩空,滚下悬崖,被几根树根挡住,没有滚到山底。头脸手脚擦破了好几处,爬起来休息了一会儿,向下一看,约有四五丈深。又看到几步远有一棵很大的桃树,他急于爬上那棵树去躲避蟒。看到山势很陡,担心再滚下去,于是半走半爬,挨到树前,攀爬了上去。只爬了三丈多高,就看到蟒将一块像房子那么大的石头缠住,张开嘴,在石头下面来回寻找。再看那块大石头,就在他滚下去的山凹左边,才明白蟒在石头上缠绕的意思。又怕被蟒看见,急忙躲藏在树枝丛中。只见蟒又回过头,扭着尾巴,一段一段地放开所缠的大石头,然后展开身体,翩翩起舞,向攀爬的道路走去了几步,又回过头来看了看大石头,然后奋力一跳,跳到了南边的山湾深涧中去了。

不换站在树上看得清楚,心里高兴地说:“如果不是刚才一脚踏空,那一跤摔得真好,现在那东西早就在我肚子里面了,不知道会变成什么苦样子。”

又等了一会儿,才敢从树上下来,再看天色,已经是黄昏时分。这时进退两难,只能向前赶路。大约走了二三里路,看见路边有一间房子,连忙推门进去。里面空无一人,床上有一床旧布被,地上还放着一些盆碗等东西。不换说:“这是有人住的地方。不管它了,先喘口气压压惊。”

又想:“我从这条路走过两三次,怎么没看见这间房子。”

又说:“既然没有房主人,我今晚就住在这里,明天一早就可以和冷大哥全信了。”

跳下床仔细看,在昏暗之中也看不清楚,随手乱摸,竟然摸到了火石、火筒、火刀三样东西放在一起。立刻打火照看,见地上有灯台,点了灯,把门顶住。正要拿被子睡觉,听到门外有人说道:“是谁在我屋里?还不快开门!”

不换说:“房主人来了。”

连忙跳到地上,把门打开。门外走进一个年轻妇人,手里提着一个布袋,虽然是个村姑,但长得非常俊俏。只见她:

脸蛋像两朵桃花,眼睛含着一汪秋水。柳叶眉弯如新月,樱桃小口红似丹砂。云鬓高耸,斜插几朵山菊花;金莲窄窄,飘扬着八幅麻裙。穿着粗布衣服,更显身材俏丽;系着线绳腰带,更显腰肢纤细。果然是深山出异鸟,野树有奇葩。

那妇人进来后,看了不换一眼,也不惊慌,问道:“你这位道士是从什么时候到我屋里的?”

不换把自己遇到蟒蛇逃生的经历说了,因为天色已晚,才敢到这里,暂且休息一下,“如果早知道是老嫂子的家,我就拼命往前路走了,希望老嫂子原谅。”

那妇人听后,泪流满面,把手中的布袋放在地上,让不换坐在炕上。自己也坐在一边,说:“我男人前几天去砍柴,也是和那条蟒蛇相遇,被他伤了性命。客人是有福的,逃出来了。”

不换说:“原来如此。老嫂子从哪里来?”

妇人说:“我男人去世了,连日来柴米都没有,我又没有父母兄弟,今天早上到表舅家借米,一直借到日落,才借到半袋粗米。我的未来,靠什么呢?”

说着,又泪流满面。不换说:“老嫂子如果住在平地,就可以和富户做点事情过活,这深山里,不仅妇人,就连男子也独自过不来。我不怕得罪老嫂子,为什么不往前走一步。”

妇人说:“我也一直有这个想法,只是妇人家,难把这样的话告诉别人。”

说完,做出许多娇羞的姿态。好一会儿又说:“像我这样无依无靠的客人,如果有个地方可以安顿我,我虽然长得丑陋,但也不是懒惰的人,还可以帮客人做点事情,不知道客人肯不肯?”

不换说:“如果我不是做了道士,有什么不肯?”

妇人微笑道:“你只要把道袍道冠脱了,就不是道士了。”

不换说:“好现成的话!我与其今天做俗人,不如以前做道士,毕竟我四海为家,也没地方安顿老嫂子。”

妇人听了,便把脸沉下来,生气地说:“你既然愿意做道士,就应该在庙里守着你的那些天尊。三更半夜,到我妇人房里做什么?快跟我出去,喂大蟒去!”

不换说:“就算喂了大蟒,也是我命中注定,我就出去。”

跳下地来,正要走,被妇人从背后一把抓住衣领一推,不换便倒在炕上,挣扎着爬起来,心里暗想:“没想到山里的妇人这么有力气,他还是个娇弱的人;如果是个粗笨的妇人,我肯定就被摔死了。”

妇人说:“你不用心里乱想,无论你怎么清白,但你现在在我屋里,我一辈子的清白都没有了。”

说着,便将被子展开,对不换说:“你还等我给你脱衣服吗?”

不换说:“我没想到你们山里的妇人这么直爽,毫不客套!怪不得独自住在这里,原来是等野羊的。”

说完,又跳下地来。妇人怒气冲冲地说:“你敢走吗?你以为我会摔不死你吗?”

不换说:“完了。”

又见妇人神色严厉,心里有些害怕她,没有办法,又坐在炕上,两人都不说话。好一会儿,妇人又换上一脸笑容,走到不换身边,露出无限的媚态,柔声细语,百般勾引。不换起初坚持,后来欲火如焚,又想起对冰发的誓言,自己也无法摆脱。每当情不自禁的时候,就用手在自己脸上狠狠打一下,打完之后,淫心稍微减轻。妇人看到他这样,也不阻拦他。过了一会儿,又来纠缠。这一夜不止七八次,直到天亮,妇人把不换推出门外。

不换像脱笼的飞鸟一样,向岭上直奔。刚走到岭下,抬头一看,见岭头有两只老虎,有的起来,有的躺着,有的在攀爬的道路上跳跃。不换说:“怎么这条路上和以前大不相同,不仅有蟒,还有老虎。”

在岭下等了一个时辰,两只老虎都没有走。再看太阳,已经是辰时左右,又想:“前几天冷大哥说修行人到了关键时候,会把性命看得像草芥一样,我今天中午如果不到碧霞宫,冷大哥也未必会怎么怪我。只是我第一次跟他学道,就先失信于他,而且我自己说过‘不要命’的话,等这些老虎到什么时候?吃就吃吧。”

想完之后,鼓起勇气,一步步向山上硬闯。也不看那两只老虎的动作,只是低着头走路。到了山上,四处一看,那两只老虎不知道哪里去了。不换非常高兴,下了山,和老道士们告别,交了清单。

到碧霞宫时,已经是中午过了。城璧正在庙外张望,看见不换走来,非常高兴。不换说:“昨天早上,差点和二哥没见着。”

两人进了庙,一起回到客舍。于冰满脸笑容,迎着不换说:“真是不容易啊,老弟,好,好。”

不换心里惊讶:“难道他已知我遇到蟒蛇、老虎等事了吗?”

于是和董公子一起跪拜坐下。城璧说:“怎么这时候才来?”

不要把在路上遇到的详细情况都说出来。

城璧笑着说道:“你这么一说,我反而更明白了。”

话还没说完,于冰用眼神示意。城璧就不敢再说了。

不换又问,城璧回答道:“我这是在和你说玩笑话。”

从那以后,三个人每天一起游览山水,有时候也和董玮一起去。

于冰又让城璧传授给不换呼吸吐纳的方法,但因为心里挂着朱文炜和他的仆人,两个鬼还没有回来,所以他们只能在泰山等待消息。

正是:我们埋葬兄长一同返回烟霞之路,在古寺中高兴地遇到了昔日的朋友。设下的险境在途中都得到了解脱,为他拼命进入仙境而感到高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绿野仙踪-第二十七回-注解

金不换:金不换是古文中的一个人物名字,通常出现在古代小说或神话传说中,此处可能指一个修炼道术的人物。

古刹:指古老的寺庙,‘刹’是佛教用语,指寺庙。

妖人:在古代文学中,妖人通常指具有超自然能力或邪恶力量的人,有时也指行为不端、邪恶的人。

锦衣卫:锦衣卫是明朝时期的一种特殊军事机构,负责皇帝的安全和监视官民,有很高的权力。

符箓:符箓是道教中用来画符、驱邪、祈福的纸符,常用于道教仪式。

考槃:考槃是古代诗文中用来形容隐居之地,意指清幽宁静的地方。

碧霞元君:碧霞元君是道教中的一位女神,常被供奉在寺庙中,被认为是福禄寿三星之一。

社稷:社稷是古代中国对国家和国家的象征,通常指国家的根本利益。

世套:世套指世俗的礼节或规矩,这里指不必要的客套话。

纡回曲径:纡回曲径形容道路弯曲、曲折,常用来形容山间小路。

叠受刑伤:叠受刑伤指多次受到刑罚和伤害,形容遭受了极大的苦难。

城璧:指一个人物,名字中的‘城璧’可能寓意着坚固、防御之意,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推断。

岭头:岭的顶端,比喻事物的最高点或极限。

白杨秋草:白杨树和秋天的草,这里用来形容荒凉、凄凉的景象。

碧水重山:清澈的水和连绵的山,形容山水之美。

高下如故:上下都保持原样,没有变化。

自刎:用刀或剑割断自己的喉咙自杀。

骨榇:古代指人死后用木头制成的棺材,这里指遗骨。

阴丁:阴间的兵卒,这里指由土神带领的阴间兵。

骨殖:人死后留下的骨头。

石块:石头块,这里指用来遮掩骨殖的石头。

狐兔巢穴:狐狸和兔子筑巢的地方,比喻荒凉无人之处。

咒语:念诵的能产生某种效果的语句,这里指于冰用来召唤土神的语句。

土司:古代对地方官的称呼,这里指土神。

阴兵:阴间的兵卒,这里指土神率领的阴间兵。

玉女峰石堂:位于玉女峰上的石制房屋,这里指住宿的地方。

黑的日子:比喻困苦、不幸的日子。

势面:面子,这里指社交场合。

泰安州: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关帝庙:供奉关羽的庙宇,关羽在民间被尊为武圣。

道义相交:以道义为基础的交情。

酒、色、财、气:四种让人容易迷失的欲望,这里指出家修行要戒除的四种东西。

忍饥寒:忍受饥饿和寒冷,这里指修行者要忍受的清苦。

视同草芥:把某物看得像草和芥子一样微不足道,这里指把生命看得不重要。

抱恨:心中怀有遗憾或怨恨。

道果:道果是指修炼道术所达到的境界或成果,此处指金不换通过修炼所获得的成就。

不要命:不要命是形容一个人不畏生死,敢于冒险的精神,此处指金不换决心以生命为代价去追求修炼。

碧霞宫:道教宫观名,此处可能指修行的地方。

道童:道童是出家修道的年轻弟子,此处指金不换在庙中遇到的小和尚。

灵文:灵文是指具有神秘力量的文字或咒语,此处指于冰所使用的具有法力的文字。

狐狸:狐狸在古代文化中通常被赋予神秘和智慧的象征,此处可能指于冰召唤的狐狸用于某种法术。

沈襄:沈襄是古文中的一个人物名字,此处可能指金不换在旅途中遇到的人。

义举:义举是指正义的行为或善举,此处指金不换分银子的行为。

火龙真人:火龙真人可能是指一位具有高深道术的修炼者,此处指于冰的师傅。

同道:同道是指志同道合的人,此处指修炼道术的伙伴。

幻术:幻术是指通过魔术或法术制造出的幻觉,此处指于冰可能使用的一种测试手段。

玉皇庙:玉皇庙是供奉玉皇大帝的庙宇,此处可能指金不换出家的地方。

青黑色:青黑色是指一种颜色,此处形容大蟒的颜色。

鳞甲:鳞甲是指鱼类或爬行动物的甲片,此处指大蟒身上的特征。

腥风:腥风是指带有腥味的强风,此处形容大蟒的气息。

金光:金光是指带有金色光芒的光线,此处形容大蟒的眼睛所发出的光芒。

毒气:毒气是指有毒性的气体,此处形容大蟒的气息中带有毒性。

蟒:蟒是指一种大型的爬行动物,通常体型庞大,力量强大,此处指金不换在攀道上遇到的大蟒。

信物:信物是指证明身份或承诺的物品,此处指于冰和金不换之间的约定。

坠累:坠累是指因他人而受到牵连或拖累,此处指金不换可能会给于冰带来麻烦。

正务:正务是指正当的工作或职责,此处指金不换决定还俗后的生活。

深涧:深涧是指深而窄的山沟,此处指金不换看到的大蟒跳入的山沟。

一脚踏空:比喻处境危险,一步失足可能导致失败或灾难。

滚的妙:形容滚动或滚动动作非常美妙,此处可能指不换在树上滚落时的感受。

苦况:痛苦的境遇或状况。

黄昏时候:指日落之后,天色渐暗的时间段。

进退两难:形容处于两难境地,无法决定下一步行动。

急走:快速行走。

火石、火筒、火刀:古代取火的工具,火石用于打击产生火花,火筒用于存放火种,火刀用于切割。

顶住:用东西顶住,防止其打开或移动。

老嫂:对年纪较大的妇女的尊称。

柴米:柴火和米,指生活必需品。

半袋粗米:一半袋子的粗米,指数量很少。

老嫂的住宅:老嫂的住所。

乐得:高兴地,愿意地。

全信:完成承诺,履行诺言。

跳下地来:从高处跳到地上。

昏黑之中:非常黑暗的环境中。

清白:品行端正,没有污点。

淫心:色欲之心。

狠打:用力地打。

情不能已:情感无法控制。

岭上:山岭之上。

交了器物清单:交出了所携带的物品清单,表示告别。

大喜:非常高兴。

难为:使某人感到困难或不易。

老弟:对年轻男性的亲昵称呼。

不换:指一个人物,名字中的‘不换’可能寓意着某种品质或性格特点,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推断。

于冰:指一个人物,名字中的‘于’是姓氏,‘冰’可能寓意着纯洁、坚毅等品质。

顽话:指开玩笑的话,‘顽’在这里可能带有调皮、顽皮的意思。

导引呼吸之法:指一种修炼方法,通过特定的呼吸方式来调节身体和心灵,是道家修炼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心悬朱文炜主仆:‘心悬’表示心中挂念,‘朱文炜’和‘主仆’可能指的是某个人物及其随从,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推断。

二鬼:可能是指两个鬼魂或神秘的人物,‘鬼’在这里可能指的是神秘、超自然的存在。

泰山:指中国山东省的泰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也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祈求国泰民安的重要场所。

烟霞路:指仙境之路,烟霞是仙境的象征,这里可能是指通往仙境的道路。

旧日人:指过去认识的人,‘旧日’表示过去的时间。

设险:指设置危险或险境。

解脱:指从烦恼、痛苦中解脱出来,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仙津:指通往仙境的河流,‘津’是渡口,这里比喻通往仙境的道路。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绿野仙踪-第二十七回-评注

此段古文描绘了一幅古代文人墨客游历山水的画面,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情感色彩。

‘不换将途间所遇详细诉说’这句话点明了故事情节的推进,表明主人公不换在旅途中有所见所闻,愿意与同伴分享。

城璧的‘笑道’和‘我更明白了’反映了他的豁达和随和,同时也表现了他对不换所诉说的内容的认同。

‘话未完,于冰以目示意。城璧不敢说了。’这一细节描写展现了于冰的权威和城璧的谦逊,同时也暗示了三人之间的关系。

‘不换又问,城璧道:“我是和你说顽话。”’这里城璧的回答既表现出他的机智,也透露出他与不换之间可能存在的玩笑和轻松的氛围。

‘自此三人日游览山水,也有与董玮同去的时候。’这句话说明了三人之间的友谊,以及他们共同游历的情景,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

‘于冰又着城璧传与不换导引呼吸之法’表明了于冰不仅是一位游历者,还是一位传授养生之道的智者,这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身心健康的重视。

‘只因心悬朱文炜主仆,二鬼尚未回来,只得在泰山等候回音。’这句话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牵挂和焦急,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友情和忠诚的重视。

‘正是:埋兄同返烟霞路,古刹欣逢旧日人。设险中途皆解脱,喜他拼命入仙津。’这一段诗意的结尾,既是对前文情节的总结,也是对主人公心境的抒发。诗中的‘烟霞路’和‘仙津’等词汇,充满了道教和佛教的色彩,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绿野仙踪-第二十七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014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