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绿野仙踪》是清朝时期李百川所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之前。
年代:成书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之前。
内容简要:全书以求仙学道为幌子,以冷于冰成仙事为线索,联缀连城壁救兄避难、金不换娶妻惹祸、朱文玮林润历难建功、温如意烟花场失意、周琏贪风月招邪、林润邹应龙参倒严嵩等几个现实故事,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明代嘉靖朝的社会状况,抒击了时政,表现了惩恶扬善的民主思想,有较浓厚的现实主义气息。虽时有荒诞的神怪描写和道术说教,亦掩不住积极涉世的倾向。整部小说结构较为严谨,行文流畅,情节生动,描写亦较细腻而风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绿野仙踪-第九十八回-原文
审幻情男女皆责饬分丹药诸子问前程
词曰: 驰情幻境道心夺:男妇俱责奇,相看赧颜多。系一镜迷人,奈何!金丹惠赐,前程秘谕,矢死志靡他。须防再逢魔,各毋将岁月蹉跎。——右调《太常引》。
话说城璧等跪在已坏丹炉前面,至第九日三更时分,锦屏炉内放出光华。于冰看见道:“此丹成矣。”
急走到锦屏炉前,吩咐道:“你速去替我守炉煽火。”
锦屏去后,于冰将丹药取出,复归原坐,向锦屏道:“你去前洞等候。”
锦屏跪禀道:“连城璧等走失丹炉,今已跪候六昼夜,望师尊鸿慈。”
于冰笑了笑道:“你既讨情,可着他们俱回前洞,听候发落。”
锦屏传知四人,城璧等起来,各立脚不住,互相扶持。惟翠黛起而复蹈者几次。四人定醒了好半晌,方随了锦屏,到于冰面前,磕了四个头,于冰一言不发。
四人起来,同归前洞。锦屏问四人入镜原委,城璧、不换二人皆实说,大家葫芦一笑。惟翠黛、如玉支吾了无数闲话。
城璧道:“我们原是初尝滋味,温师弟经那样一番大梦,怎么还复蹈前辙?我未免以五十步笑百步了。”
如玉道:“师尊像这样作弄我,虽一百遍,我也没个醒日。”众皆大笑。
城璧向锦屏道:“师妹丹成九日,于师尊前大是有光,我辈真生不如死。”
不换道:“我不怕得罪温师弟,此番罪魁,实是他勾引起头。”
城璧道:“你就是第二个,总由你我没有把持,自己讨愧罢了,还敢怨人。”
又向锦屏道:“我正要问师妹:那日镜子中现出楼台殿阁、山水花木,你可看见么?”
锦屏道:“我看见的。”
城璧道:“我四人入去,你看见么?”
锦屏道:“我也看见的。我还再三阻我妹子,不着他去。”
城璧道:“这真奇了。怎么丹炉倒坏时,我四人依旧坐在山峰上面?”
锦屏道:“不但二师兄说奇,我也深以为奇。那日你四人入去后,随即起了些烟云,我们连自己丹炉都看不见。少刻又起一阵极大的风,立刻将烟云吹散,楼台山水等项,统归乌有。只有那圆大镜清光如故。再看你四人,俱在原旧地方端坐,也不知你们是怎么回来的。我彼时还替你们庆幸,只是不见你们煽火,各将两眼紧闭,和睡熟了一般。”
城璧道:“如此说,我们竟是做梦了,却所行所言,各有出在下落,记得千真万真,并非做梦。”
不换道:“我不知别人,只我都是清清白白,身历其事,亲见其人。就如与魔王交战,我四个人都是做梦不成?怎么丹炉倒时,就会坐在原处?糊涂,糊涂!”
锦屏大笑道:“你们真是糊涂!师尊本领,不难颠颠倒造化。此刻着你四人去见十殿阎君,问了话,并讨回信,只用他心上一思存,便教你四个顷刻是鬼,须叟是人,实弹指之易也。还分辨甚么?”
城璧道:“彼时既见我们熟睡,你也该叫我们一声。”
锦屏道:“我怎么没叫?叫了你们五六次。通不理我。我又不敢擅离丹炉,怕师尊嗔怪。”
金不换急的乱跳道:“你就担点嗔怪,便怎么?相隔几步地儿,只用推打醒一个,大家以次推打,就都醒了。那里还有倒了炉走了丹的事体?教你这没担当,便把人害杀,害杀!”
城璧道:“我们可睡了三昼夜么?”
锦屏道:“三昼夜没有,一夜是有的。”
不换道:“这又是我害了二哥了。二哥要自刎,我将二哥抱住。彼时若让二哥自刎,到先醒了。”
城璧笑道:“那二十大棍不是你害我的?还有奇处,驾云通是烟雾虚捧着行走,脚下原无物可凭,我不解他怎么会跳出云外。”
众人大笑起来。不换道:“这个我心上最明白。我那一跳,是个影子。究竟还是师尊搊我下去,要每人打二十大棍哩。”
众人又复大笑。不换道:“我想那罩我们的四个塔,就是这四座丹炉。我们通身火着,就是他该倒的时候。再则那收服师尊的三仙,和我们交战的魔王,我想不是木头,就是石头点化的。还有那些妖兵妖将,大要都是黑豆儿、绿豆儿,被师尊掷洒出来,混闹我们。”
众人皆大笑不已。不换又问锦屏道:“师姐叫了我们四五次,袁大师兄可叫过我们没有?”
锦屏道:“没听得他叫你们。”
不换道:“可见猴儿们的心肠到底比人毒,同门弟兄,毫没一点关切,害的我挨了二十大棍。这几天虽不疼了,腿上还觉得辣辣的。”
众人又复大笑。
不言五人谈论,再说于冰同不邪守候丹炉,至二十七天,不邪炉内光华灿烂,吐出奇辉。于冰也将丹药收存,命不邪前洞等候,至三十六天,时在子尽丑初之际。只见一片红霞照彻数丈,红霞内金光闪烁,五色纷披,众弟子在前洞仰视。
不邪道:“师尊丹成矣,我们修谨以待。”
城璧等心上各怀惭惧,先在正殿上点起两对明烛,虔诚等候。
约两刻功夫,于冰从彼洞走来,众弟子跪迎阶下。于冰正中坐了,不邪、锦屏侍立左右,城璧等四人跪于殿外。
于冰向不邪、锦屏道:“我自修道以来,外面功德足而又足,只是内功尚有缺欠。今在这九功山调神御气三十载,内功虽足,而阴气尚未能尽净。非绝阴一丹欲膺上帝敕诏,又须下三十年功夫方可。因与汝等共立丹炉,走捷径耳。诸仙炼此丹,须八十一天,方合九转数目。我只三十六天,四九之数已成,真好福命也。”
随将丹药取出,着不邪、锦屏看视。
其大仅如黍粒,红光照映一堂,两弟子称羡至再。
于冰大悦道:‘明日丙寅日服此,可肉身全真矣。但此丹止能一粒,不能两成也。汝等有福命者,到内外功成时,皆可自行烧炼。’
于冰将丹药收起,不邪、锦屏跪伏于地。
于冰道:‘你两人是欲与城璧等说分上耶?’
二人连连顿首,不敢直言。
于冰道:‘城璧入来。’
城璧跪在面前,顿首大哭。
于冰道:‘你心游幻境,却无甚大过恶。只是修道人最忌‘贪、嗔、爱、欲’四字,你因子孙充配河南,途次相遇,即安顿于朱文炜处,想算亦可。只是你於连开基便火动气恼,这念即是嗔。夜半至范村盗金珠财物,这念即是贪。至于你钟情两个孙儿,心虽流入爱欲,也还是天性应有一事。这都罢了。那代州知州详查旧案?充配你子孙,这正是他做地方官职分应做的事,你为何迁怒于他?偷他银子二干余两,且将你侄孙连开基名姓写在州官墙上,必欲置之死地方快。他固不仁,你也该向你哥哥身上一想。像这样存心行事,全是强盗旧习未改,亏你还修炼了三四十年。你休说幻境事有假无真,我正于假处考验你们存心行事,烧丹设一大镜。那大镜,即幻境勾头耳。送你到海中,责二十棍,使你皮肉痛苦,还是轻于教诲你。但你在幻境有一节好处,你知道么?’
城璧道:‘师尊千叮万嘱,着弟子静守丹炉,偶因一镜相眩,便致心入魔域,丹炉崩坏,失去无限奇珍,深负师尊委托,万死何辞!尚有何好处?’
于冰道:‘你于我交战后,即拚命自刎,此系义烈激发,深明师弟大义,非为你以死徇我,我便喜也。丹药走失,异日内外功成时再炼,起去罢。’
城璧顿首扒起,侍立在锦屏肩上。
此时如玉、不换在外听得明明白白,也还罢了。只有翠黛见于冰事事皆如目睹,回想和那道人百般丑态,自觉无地自容。又怕于冰对众宣扬,心中七上八下,不安宁之至!只听得于冰道:‘叫金不换入来!’
不换跪在下面,于冰道:‘你知罪么?’
不换道:‘弟子身守丹炉,心入幻境,走失师尊许多珍品药物,罪何容辞!只求师尊严处。’
于冰道:‘心入幻境,也不止你一人,此系公罪,何况你毫末道行,焉能着你静守?只是你在无锡县河中见一大珠子,你便神魂如醉,这种贪念,十倍城璧偷窃。城璧着你弃去,你还要镶嵌道冠。更可恨者,师傅惨死,道友分离,少有人心者,应哀痛惶惑之不暇,亏你毫无想念,在无锡坐守三昼夜,丧良忘本,莫此为甚!若不看你有搬折树枝拚命到战场上相救,竟该逐出门墙之外。’
吩咐袁不邪重责六十戎尺,不换连连叩头道:‘弟子真该死!即师尊不打,弟子还要讨打。’
于冰微笑了笑,不邪将不换打了三十戒尺。
于冰吩咐起来,不换顿首叩谢,也侍立在一边。
于冰从怀中取出一纸,众弟子见上面有字,却不知写的是甚么。
只见怒容满面道:‘传超尘、逐电来!’
二鬼跪于殿外,于冰道:‘你两个持吾法牒,押温如玉到冥司交割,着打入九幽地狱,万世不必见我。’
说罢,将法牒从案头丢下。
二鬼拾起来,擒拿如玉。
案前早跪倒不邪、城璧等四人,一个个叩头有声,一齐哀恳。
于冰将双睛紧闭,置若不闻。
约有两刻功夫,方将眼睁开,令四弟子起去,唤如玉入来。
如玉膝行至殿内,于冰向众弟子道:‘世间至愚之人,亦各有梦,然无不梦醒者。如玉三十年前,我着他梦入甘棠,享荣华富贵三十余年,然后死于铁里模糊刀下。虽下愚不移,亦可因此一刀,万念冰释。今镜中现一幻境,理合他比众人先有知觉才是。不意到是他先要游览,兼复引诱同人。交战时,众弟子皆奋不顾身,翠黛一妇人,尚舍身相救,左胁带伤。惟他怕死,瞻顾不前。我死之后,诸弟子疑信相半,他又直断我必死。蛊惑人心,将我抬入石堂。他便讲论或聚或散话,被翠黛评驳始休。种种禽心兽语,令人痛恨切骨。娼妇金钟儿是他昔年交好,皆汝等所知。此番幻境,又着他与一姓吴的寡妇相会,不意他旧态复萌。其贪银钱,商嫁娶,苟且调笑,和当日做嫖客时一般无二。且更有可恨者,拍着桌子,叫我是冷先生,‘你就活着,我也顾不得你了。’兼复还俗,更换道衣,其未走失元阳,实是我不与他留点空隙。假如他娶了吴寡妇,他自一心一意过温柔场中日月,便将十座丹炉崩倒,也未必惊的醒他情魔,原是玄门中再不可要之人。是我一时瞎眼盲心,因他有点仙骨,冒昧渡脱门下。似此无情无义、好色丧品之流,与猪狗有何分别?不但坏我声名,即汝等亦难与为伍。今既替他恳求,可将如何发落禀我。’
不邪道:‘未知他在幻境受过刑罚没有?’
于冰道:‘幻境中止着代州知州打了四十板。’
不邪道:‘可罚他再烧丹药,如丹不成,弟子等亦不敢再恳。’
于冰大笑道:‘这话,就该打你四十大板才是。我的丹药,皆四海八极珍品,焉肯复令浪子轻耗?’
如玉在下面泣说道:‘弟子屡坏清规,实实不堪作养。总粉身碎骨,亦自甘心。叩恳师尊开天地鸿慈,姑宽既往,策效将来,将弟子重责大杖一百。嗣后若有丝毫过犯,不但师尊定行逐斥,即弟子亦何面目再立门墙!’
说罢,顿首出血。
于冰道:‘也罢,既你自定刑罚,诸弟子恐你污手。’
着超尘、逐电拉下去重打一百杖,不得一下徇情。
如玉自己在殿外阶下扒倒受责。
于冰向锦屏道:‘速领你妹子到后层殿中秉烛伺候。’
锦屏领翠黛去讫。
二鬼将如玉轮流重打,至五十余杖。
起先如玉还痛苦哀告,次后声息不闻。
城璧、不邪、不换三人复行跪恳,于冰吩咐停刑,入后洞去了。
好半晌,二鬼方将如玉扶起,抬到丹房内。
金不换道:‘二位师兄知道么?师尊此刻入后洞,必是发落翠道友。我想明不发落,背人发落,必定他做的事和温师弟一般,犯了个‘淫’字。’
袁不邪虽是猴属,却无猴性,比极有涵养的人还沉潜几分,听了这话,和没听见一般。
连城璧是个义烈汉子,最恼揭发人阴私,不由的面红耳赤,怒说道:‘你这话实伤口德。说温师弟尚且不可,何况妇人!我问你:你有何凭据敢以‘淫’字加人。’
不换自觉失言,溜出殿外去了。
不邪在殿内听得如玉在丹房低声惨呼,甚是悲苦,向城璧道:‘我和你担点干系,通个私情,救救他罢。’
城璧道:‘使得。’
于是两人一同下来,将如玉底衣拉下。
不邪口诵灵文,用袍袖拂了几拂,随即伤消痛止,皮肉如初。
如玉深感拜谢。
再说于冰到后洞坐下,翠黛跪伏堂前,痛哭流涕,叩头不已。
于冰道:‘修道人首戒一个‘淫’字,你所行所为,皆我羞愧不忍言。我何难着你丧失元精,但元精一失,可惜你领我口诀将三十年出纳功夫,败于俄顷,终归禽兽,有负你父雪山之托。止吊你三昼夜,痛责三百皮鞭,不押赴九幽地狱,仍是存你父之情。今日不对众责处,又是与你姐留脸,非为你也。本应立行斥逐,姑念你于我交战时以一妇人拚命相救,城璧倒地,你又以飞石助阵。这两事,颇有师徒手足之情。若不为此,我门下焉肯容留丧品之人,致令三山五岳诸仙笑谈于我。’
翠黛听了,心若芒刺,含泪叩头道:‘弟子虽是禽兽,亦具人心。至今以后,再不敢了。’
于冰大笑道:‘好一个再不敢了,幻境之苦,你虽受过,此刻法亦难容。’
吩咐锦屏重打一百戒尺。
锦屏打到二十,翠黛哭哭啼啼,锦屏也不觉泪下。
于冰便着停刑,随即出离后洞。
翠黛揩抹尽泪痕,同锦屏至前殿。
金不换不住的偷看翠黛,翠黛羞赧的了不得。
于冰从袖内取出丹方一卷,付与不邪道:‘此《天罡总枢》内烧炼法也。此系八景宫不传之秘文,将来只可你们五六人看视。待汝等功行完满,烧炼可也。若有敢私泄于人,吾必以雷火诛之!’
不邪同众弟子叩头领受。
于冰又取出九粒丹药,指向锦屏道:‘此汝所炼易骨丹也。汝与不邪于壬子日服之。汝二人修炼年久,可尽易丹骨,皆仙骨也。’
众弟子趋视,大如梧桐子,五色相间,精彩夺目,光耀逼人。
于冰分赐二人各一位,二弟子大喜叩谢。
于冰一抬头,瞥见翠黛神销气阻,面孔乍红乍白,于羞涩中带出垂涎之态。
于冰大笑,向翠黛道:‘今看你父雪山之面,也与你一粒罢。’
翠黛如飞的叩谢,于冰又大笑,众弟子亦有偷笑者。
翠黛领了丹药,喜愧交集。
于冰又向城璧、不换道:‘你二人坏吾丹炉,理合俟三十年后再行分赐。缘我与汝等相聚,屈指止有半月。且你二人幻境过恶尚小,城璧内丹正在结胎之时,须索助他一臂,表数十年相随之情。’
向不换道:‘你赋质最拙,修道诚虔又不及城璧。你二人虽同时受吾指示,你的内丹,于结胎时甚远。且你未受人世折磨,便得仙诀,真是过分之至。这也是你前世积累,使你遇我,非偶然也。今也分赐你一粒,服之可抵三十年吐纳功夫。你须着实奋勉,勿负我格外提携。’
两人领丹,顿首叩谢。
又将一粒付与不邪道:‘温如玉特具仙骨,修为颇易,奈他是不敢定的人。今将此丹付汝,俟三十年后,果能洗心涤虑,日夜加功,方可付与,助其胎成。若仍因循岁月,你可谨藏身边,等候有缘人消受。如敢私徇情面,再像此刻治他杖伤,只用你念头一发,我即早知,于汝不轻恕也。’
不邪连声答应,将丹收讫。
如玉亦行叩谢。
于冰又取出丹药五粒,向不邪道:‘此汝所炼返魂丹也。’
众弟子同视,见颜色红白各半。
白处白如秋霜,红处红若烈火,较桐子略小些。
放在掌中,来回旋转不已。
于冰道:‘此丹起死回生,枯骨皆可使活。俟汝等大成后,赐一粒为仙家备而不用之物。只可惜我那四炉丹药走失耳。’
不邪、城璧齐问道:‘适才师尊说相聚止半月余,尚望明示。’
于冰道:‘我定在下月十五日,于午未二时中,必膺上帝敕诏。我去之后,与汝等见面极难。袁不邪即在此洞修持。锦屏断不可居骊珠洞,可带一二侍女去山西五台山录光洞修持。此洞系许宣评真人炼丹之所,极其幽深。汝不见可欲,心自不乱也。城璧去山东琼岩洞修持,翠黛仍回骊珠洞修持。’
翠黛道:‘弟子洞中家属众多,回去后带一二侍女分居西洞,庶少免纷扰。’
于冰点头道:‘如此甚好。’
又向不换道:“你仍回玉屋洞修持,洞内有紫阳真人《宝箓天章》一书,须用心看守,代袁不邪之职。温如玉去四川武当山九石岩华洞修持,此洞系白玉蟾大仙飞升之所。洞内奇葩异果,四时不绝,不免出洞采办食物之劳。你止驾云一能,别无道术。今再与你一符,贴在洞门内,等闲不得出入。再像前遇蟒头妇人惹起风波,那时没人救你。”
又普向众弟子道:“我今分你六人为六处,诚恐你们群居终日,尚无益清谈。”
不邪等又跪禀道:“弟子等承恩岁久,满望永奉驱策。今师尊飞升指顾,犬马之心,不无依恋。愿师尊授职后,于鸾骖凤驭游览之暇,使弟子等时瞻慈颜,钦聆训诲,不致为外道所魔。此固弟子等所深欲,想亦师尊所乐于裁成也。”言讫,各泪下。
于冰亦为怆然道:“此想非止汝等,我亦有之。然我自修道至今,前后仅见吾师三面,我此后便可随意与吾师相见矣。你们若修道成时,何患不朝夕相聚。”
不邪道:“弟子等修道深浅,皆在师尊洞见之中。祈就弟子等目今造就,示知终身结果,并迟早年头,弟子等可好益加奋勉。”
于冰道:“你们起来。”
众弟子分立左右。
于冰道:“你们问终身结果,能正心诚意,不为外务摇惑,便是终身好结果。就如日前镜内楼台,影中山水,皆幻境也,不邪、锦屏见之,视若无物。城璧等则目眩心动矣。此非幻境迷汝等,实汝等遇幻成幻,自迷也。至于汝等成就年头,我亦不妨预言:大要袁不邪还得一百二十年,锦屏一百六十年,城璧二百年,翠黛一百八十年,皆可成上仙,只要始终如一方好。金不换资性最钝,眼前局面,地仙可望,成就年头,未敢预定。温如玉若清心寡欲,一意修元,可成在城璧之前。”
说罢,又连连摇头道:“他的归结难以预定,只看他自爱不自爱耳。”
至二十年后,泰山狐狸飞红仙子,其修持年头,亦一千四百年之妖。且温如玉与翠黛、袁不邪、锦屏、金不换到琼岩洞连城璧处,各来往过几次。因此他假变翠黛,到九石岩华洞,与如玉笑谈一日。如玉天性好淫,遂忘于冰教戒,与这狐狸成奸。相交两月余,被安仁县已故狐狸赛飞琼之女梅大姑娘告知翠黛。翠黛恼他两个坏自己清名,亲至鸣鹤洞见于冰控诉。于冰大怒,立遣力士八人,持飞符二道,将飞红仙子同如玉擒拿,俱乱杖打死在岩华洞内。各夺舍投胎,仍转生为一男一女。然如玉仍具仙骨,飞红仙子又修炼岁久,得袁不邪和翠黛各分渡一人为弟子,更名换姓。如玉修持二百余年,膺上帝敕诏,晋职为玉节真人。飞红仙子亦修持二百余年,晋封明霞仙姑。此系一人一妖后话结果。总缘如玉天性好淫,非教戒捶处所能改移。再世始成仙道,犹之铜锡物件,一经重铸,则旧形全泯。且仍在于冰门下,不过晚一辈耳。
于冰又道:“我明日午刻,即服绝阴丹,汝等可于后日午末未初见我可也。”又将二鬼叫来,吩咐道:“我自收汝等至今,屡奉差委,无不诚敬办理,从无过犯。因此我滴指血施恩汝等,复授修炼口诀。近又四十载,尔等刻不道力,俱可出幽入明,不生不死。眼见已成鬼仙,若再加精进,虽游身天府,亦无不可,与神仙何殊。我定在下月中旬出世。我去后,尔等可赴茅山华阳洞内修持。此洞系陶弘景大仙炼丹之所,只要毋蹈邪淫,毋生贪妄,便可永保天和,与日月同寿。”
二鬼叩头有声,泣说道:“小鬼等承祖师雨露,备极栽培,数十年来,未尝片刻相离。今只愿随祖师千年万世,实不愿去茅山。”说罢,叩头大哭。
于冰道:“道力如袁不邪,其次锦屏姊妹,尚不能随我同去,何况尔等。”
二鬼又复哀求,情甚恳挚。于冰想了一会,提笔写牒文一张,递与袁不邪道:“我去后,可持吾法牒领二鬼交送轮转轮司,烦他送与一母胎内,必须多子之家。将来我去渡他们时,可少免他父母悲悼。”
又书符二道付与二鬼道:“到转生那日,将此符吃下,便尔等一出母胎,便记得今生做鬼跟随我事业,庶不为酒色财气所迷。十五年后,渡尔等到我洞中,做两个童子伺候可也。”
二鬼方大喜叩谢。
于冰又道:“明朝气运将终,治世圣人已受天命,数十年后,流贼李自成、张献忠等作乱,涂毒生民。袁不邪、锦屏、翠黛、连城璧,你四人可随意变化尘世道士、道姑,分行天下,救人灾难,广积阴功。立天仙神仙基业,正在此时。连城璧法力无多,今得吾易骨丹,不过十年,胎可结成。俟他结胎后,紫阳真人《宝箓天章》已命金不换收管,可取至此洞,大家同来此洞炼习。我意不邪、锦屏、翠黛你三人素知法篆系窍,一月之内,即可全成。连城璧才算入门,大要非半年或三月功夫不可。你三人共相指授可也。金不换俟他结胎后,到城璧洞中学习,庶不误他静中旨趣。统俟三十年后,汝等造就,又与此时不同。至期,我自有法旨相召。于《天罡总枢》内择十分之二三,加惠汝等,使列吾门下者,与岛洞诸仙本领不同,也算你们投托我一番。道行完满,我自按期接引,共入仙班,汝等可勉之、慎之,毋辜负我期望至意。”
不邪等各大喜,顿首拜谢。至次日辰时,于冰令众弟子回避,入后洞服药去了。
正是:九转丹成次第收,赏功罚罪个中由。幻情道破重虚境,指示前程各慎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绿野仙踪-第九十八回-译文
审幻情男女皆责饬分丹药诸子问前程
词曰: 驰情幻境道心夺:男妇俱责奇,相看赧颜多。系一镜迷人,奈何!金丹惠赐,前程秘谕,矢死志靡他。须防再逢魔,各毋将岁月蹉跎。——右调《太常引》。
话说城璧等跪在已坏丹炉前面,至第九日三更时分,锦屏炉内放出光华。于冰看见道:“此丹成矣。”
急走到锦屏炉前,吩咐道:“你速去替我守炉煽火。”
锦屏去后,于冰将丹药取出,复归原坐,向锦屏道:“你去前洞等候。”
锦屏跪禀道:“连城璧等走失丹炉,今已跪候六昼夜,望师尊鸿慈。”
于冰笑了笑道:“你既讨情,可着他们俱回前洞,听候发落。”
锦屏传知四人,城璧等起来,各立脚不住,互相扶持。惟翠黛起而复蹈者几次。四人定醒了好半晌,方随了锦屏,到于冰面前,磕了四个头,于冰一言不发。
四人起来,同归前洞。锦屏问四人入镜原委,城璧、不换二人皆实说,大家葫芦一笑。惟翠黛、如玉支吾了无数闲话。
城璧道:“我们原是初尝滋味,温师弟经那样一番大梦,怎么还复蹈前辙?我未免以五十步笑百步了。”
如玉道:“师尊像这样作弄我,虽一百遍,我也没个醒日。”众皆大笑。
城璧向锦屏道:“师妹丹成九日,于师尊前大是有光,我辈真生不如死。”
不换道:“我不怕得罪温师弟,此番罪魁,实是他勾引起头。”
城璧道:“你就是第二个,总由你我没有把持,自己讨愧罢了,还敢怨人。”
又向锦屏道:“我正要问师妹:那日镜子中现出楼台殿阁、山水花木,你可看见么?”
锦屏道:“我看见的。”
城璧道:“我四人入去,你看见么?”
锦屏道:“我也看见的。我还再三阻我妹子,不着他去。”
城璧道:“这真奇了。怎么丹炉倒坏时,我四人依旧坐在山峰上面?”
锦屏道:“不但二师兄说奇,我也深以为奇。那日你四人入去后,随即起了些烟云,我们连自己丹炉都看不见。少刻又起一阵极大的风,立刻将烟云吹散,楼台山水等项,统归乌有。只有那圆大镜清光如故。再看你四人,俱在原旧地方端坐,也不知你们是怎么回来的。我彼时还替你们庆幸,只是不见你们煽火,各将两眼紧闭,和睡熟了一般。”
城璧道:“如此说,我们竟是做梦了,却所行所言,各有出在下落,记得千真万真,并非做梦。”
不换道:“我不知别人,只我都是清清白白,身历其事,亲见其人。就如与魔王交战,我四个人都是做梦不成?怎么丹炉倒时,就会坐在原处?糊涂,糊涂!”
锦屏大笑道:“你们真是糊涂!师尊本领,不难颠颠倒造化。此刻着你四人去见十殿阎君,问了话,并讨回信,只用他心上一思存,便教你四个顷刻是鬼,须叟是人,实弹指之易也。还分辨甚么?”
城璧道:“彼时既见我们熟睡,你也该叫我们一声。”
锦屏道:“我怎么没叫?叫了你们五六次。通不理我。我又不敢擅离丹炉,怕师尊嗔怪。”
金不换急的乱跳道:“你就担点嗔怪,便怎么?相隔几步地儿,只用推打醒一个,大家以次推打,就都醒了。那里还有倒了炉走了丹的事体?教你这没担当,便把人害杀,害杀!”
城璧道:“我们可睡了三昼夜么?”
锦屏道:“三昼夜没有,一夜是有的。”
不换道:“这又是我害了二哥了。二哥要自刎,我将二哥抱住。彼时若让二哥自刎,到先醒了。”
城璧笑道:“那二十大棍不是你害我的?还有奇处,驾云通是烟雾虚捧着行走,脚下原无物可凭,我不解他怎么会跳出云外。”
众人大笑起来。不换道:“这个我心上最明白。我那一跳,是个影子。究竟还是师尊搊我下去,要每人打二十大棍哩。”
众人又复大笑。不换道:“我想那罩我们的四个塔,就是这四座丹炉。我们通身火着,就是他该倒的时候。再则那收服师尊的三仙,和我们交战的魔王,我想不是木头,就是石头点化的。还有那些妖兵妖将,大要都是黑豆儿、绿豆儿,被师尊掷洒出来,混闹我们。”
众人皆大笑不已。不换又问锦屏道:“师姐叫了我们四五次,袁大师兄可叫过我们没有?”
锦屏道:“没听得他叫你们。”
不换道:“可见猴儿们的心肠到底比人毒,同门弟兄,毫没一点关切,害的我挨了二十大棍。这几天虽不疼了,腿上还觉得辣辣的。”
众人又复大笑。
不言五人谈论,再说于冰同不邪守候丹炉,至二十七天,不邪炉内光华灿烂,吐出奇辉。于冰也将丹药收存,命不邪前洞等候,至三十六天,时在子尽丑初之际。只见一片红霞照彻数丈,红霞内金光闪烁,五色纷披,众弟子在前洞仰视。
不邪道:“师尊丹成矣,我们修谨以待。”
城璧等心上各怀惭惧,先在正殿上点起两对明烛,虔诚等候。
约两刻功夫,于冰从彼洞走来,众弟子跪迎阶下。于冰正中坐了,不邪、锦屏侍立左右,城璧等四人跪于殿外。
于冰向不邪、锦屏道:“我自修道以来,外面功德足而又足,只是内功尚有缺欠。今在这九功山调神御气三十载,内功虽足,而阴气尚未能尽净。非绝阴一丹欲膺上帝敕诏,又须下三十年功夫方可。因与汝等共立丹炉,走捷径耳。诸仙炼此丹,须八十一天,方合九转数目。我只三十六天,四九之数已成,真好福命也。”
随即取出丹药,让不邪、锦屏观看。这丹药大小仅如米粒,红光映照整个房间,两个弟子赞叹不已。于冰非常高兴地说:“明天是丙寅日,服用这丹药,可以使肉身达到全真境界。但这丹药只有一粒,不能分成两份。你们有福命的人,到了内外功成的时候,都可以自己炼制。”
于冰将丹药收好,不邪、锦屏跪在地上。于冰问:“你们两人是想要向城璧等人说情吗?”
两人连连磕头,不敢直言。于冰说:“城璧进来。”
城璧跪在面前,痛哭流涕。于冰说:“你心游幻境,但并没有犯下什么大错。只是修道人最忌讳‘贪、嗔、爱、欲’这四个字,你因为子孙被充配到河南,途中相遇,就安置在朱文炜那里,这也无可厚非。只是你一见到连开基就火冒三丈,这便是嗔怒。半夜到范村偷盗金银财宝,这便是贪婪。至于你钟情于两个孙子,虽然心有所属,但也是天性使然。这些都算了。那代州知州详查旧案,将你子孙充配,这正是他作为地方官应该做的事情,你为何要迁怒于他?偷了他两千多两银子,还将你侄孙连开基的名字写在州官墙上,必欲置之死地,他固然不仁,但你也不该对你哥哥心生怨恨。像这样存心行事,完全是强盗的旧习未改,你修炼了三四十年,真是可惜。你不要说幻境的事情有假有真,我正是在幻境中考验你们的存心行事,烧丹设了一面大镜。那大镜,就是幻境的诱饵。把你送到海中,责打二十棍,使你皮肉痛苦,还是轻的。但你在幻境中有一处好处,你知道吗?”
城璧说:“师傅千叮万嘱,让我静守丹炉,偶然被一面镜子所迷惑,心神进入魔域,丹炉破裂,失去了无数珍品,我深感师傅的委托,万死不足以赎罪!还有什么好处?”
于冰说:“你与我交战后,就拼命自刎,这是义烈激发,深明师弟大义,不是为我而死,我也会感到高兴。丹药丢失了,等到内外功成时再炼制,现在就免了。”
城璧磕头起身,站在锦屏的肩膀上。
此时如玉、不换在外面听得一清二楚,也就罢了。只有翠黛见于冰事事都像亲眼所见,回想那道人的种种丑态,自觉无地自容。又怕于冰当众宣扬,心中七上八下,非常不安。只听见于冰说:“叫金不换进来!”
不换跪在地上,于冰说:“你知道罪过吗?”
不换说:“弟子守着丹炉,心却入了幻境,丢失了师傅许多珍品药物,罪责难逃!只求师傅宽恕。”
于冰说:“心入幻境,不止你一个人,这是公罪,何况你的道行微薄,怎么能让你静守?只是你在无锡县河中见到一颗大珠子,你就神魂颠倒,这种贪念,比城璧偷盗还要严重。城璧让你放弃,你还要镶嵌道冠。更可恶的是,师傅惨死,道友分离,你却毫无同情之心,在无锡坐守三昼夜,丧尽天良,忘本之极!如果不是因为你曾在战场上拼命救我,我早就将你逐出师门了。”
吩咐袁不邪重责六十戒尺,不换连连磕头说:‘弟子罪该万死!即使师傅不打,弟子也要自己打。’
于冰微笑了一下,不邪将不换打了三十戒尺。于冰吩咐起来,不换磕头感谢,也站在一边。
于冰从怀中取出一纸,众弟子见上面有字,却不知道写的是什么。只见他怒容满面地说:‘传超尘、逐电来!’
两个鬼魂跪在殿外,于冰说:‘你们两个拿着我的法牒,押温如玉到冥司交割,让他打入九幽地狱,永远不要再见我。’
说完,将法牒从案头扔下。两个鬼魂拾起来,捉拿如玉。案前早跪倒不邪、城璧等四人,一个个磕头哀求。于冰紧闭双眼,置若罔闻。过了大约两刻钟,才睁开眼睛,命令四个弟子离开,叫如玉进来。
如玉跪行到殿内,于冰对众弟子说:‘世间最愚蠢的人,也都有自己的梦,但没有人不醒的。如玉三十年前,我让他梦入甘棠,享受荣华富贵三十余年,然后死于铁里模糊刀下。即使是最愚蠢的人,也可以因为这一刀,放下所有的执念。现在镜中现出一个幻境,他应该比众人先有知觉才是。没想到他先要游览,还引诱他人。交战时,众弟子都奋不顾身,翠黛一个妇人,还舍身相救,左胁受伤。只有他怕死,犹豫不前。我死后,众弟子疑信参半,他又断定我必死。蛊惑人心,将我抬入石堂。他讲论或聚或散的话,被翠黛驳斥才停止。种种禽心兽语,令人痛恨。娼妇金钟儿是他昔年的旧交,你们都知道。这次幻境,又让他与一个姓吴的寡妇相会,没想到他旧态复萌。他贪恋钱财,商议嫁娶,轻薄调笑,和当年做嫖客时一模一样。更可恨的是,他拍着桌子,叫我‘冷先生’,‘你就活着,我也顾不得你了。’还还俗,更换道衣,他之所以没有走失元阳,是因为我没有给他留下任何空隙。假如他娶了吴寡妇,他自然会一心一意过温柔日子,即使丹炉崩倒十座,也未必能惊醒他的情魔,他原本就是玄门中不可要的人。是我一时瞎了眼,因为他的仙骨,冒昧地收他为徒。像这样无情无义、好色丧德的人,和猪狗有什么区别?不仅败坏我的名声,你们也难以与他为伍。现在既然你们为他求情,我就把如何处理告诉他。”
不邪说:“不知道他在幻境中是否受过刑罚?”
于冰说:“在幻境中,代州知州已经打了他四十板。”
不邪说:“可以罚他再炼丹药,如果丹药炼不成,我们也不敢再求情。”
于冰大笑说:“你这话说得,应该打你四十大板。我的丹药,都是四海八极的珍品,怎么能让浪子轻易浪费?”
如玉在下面哭泣着说:“弟子屡次破坏清规,实在不堪培养。即使粉身碎骨,我也心甘情愿。恳求师傅开恩,宽恕我过去的错误,激励我将来有所作为。请师傅重责大杖一百。以后如果有任何过失,不但师傅会把我逐出师门,我自己也难以面对。”
说完,他磕头出血。
于冰说:“好吧,既然你自己定了刑罚,众弟子恐怕你下手太重。”
超尘和逐电被拉下去重打一百杖,不能因为同情而减轻。如玉自己在殿外的台阶下被推倒受罚。于冰对锦屏说:“快带你妹妹到后殿中点烛等候。”
锦屏带着翠黛离开了。
两个鬼魂轮流重打如玉,打到五十多杖。一开始如玉还痛苦地哀求,后来声音渐渐消失。城璧、不邪、不换三人再次跪下恳求,于冰下令停止刑罚,他们进入后洞去了。过了好一会儿,两个鬼才把如玉扶起来,抬到丹房里。
金不换说:“两位师兄知道吗?师尊现在进入后洞,一定是去惩罚翠道友。我想明天不会公开惩罚,私下惩罚,他做的事情和温师弟一样,犯了‘淫’字。”
袁不邪虽然是猴属,却不像猴子那样顽皮,比非常有涵养的人还要沉稳,听了这话,就像没听见一样。连城璧是个讲义气的汉子,最讨厌揭露别人的隐私,不由得面红耳赤,愤怒地说:“你这话太伤风化了。温师弟尚且不可,何况是妇人!我问你:你有什么证据敢把‘淫’字加在别人身上。”
不换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溜出了宫殿。
不邪在殿内听到如玉在丹房里低声惨叫,非常痛苦,对城璧说:“我和你承担一些风险,通个私情,救救他吧。”
城璧说:“可以。”
于是两人一起下来,把如玉的裤子拉下来。不邪念诵灵文,用袍袖拂了几拂,随即伤口消失,疼痛停止,皮肤恢复原状。如玉非常感激。
再说于冰到后洞坐下,翠黛跪在堂前,痛哭流涕,不停地磕头。于冰说:“修道人首先要戒除‘淫’字,你所做的一切,我都感到羞愧不忍心说。我本可以让你失去元精,但一旦失去,可惜你领我口诀三十年的出纳功夫,瞬间就败了,最终成了禽兽,辜负了你父亲雪山的托付。只吊你三昼夜,鞭打三百下,不押你去九幽地狱,还是考虑到你父亲的情分。今天不对众人责罚,也是给你姐姐留面子,不是为你。
翠黛听了,心里像有芒刺一样,含泪磕头说:“弟子虽然是禽兽,也有人心。从今以后,再不敢了。”
于冰大笑说:“好一个再不敢了,幻境的苦,你虽然受过,现在法力也难以容忍。”
吩咐锦屏再打一百戒尺。锦屏打到二十下,翠黛哭哭啼啼,锦屏也不禁流下了眼泪。于冰下令停止刑罚,随即离开了后洞。
翠黛擦干眼泪,和锦屏一起到前殿。金不换不停地偷看翠黛,翠黛非常害羞。
于冰从袖子里拿出一个丹方卷轴,交给不邪说:“这是《天罡总枢》中烧炼的方法。这是八景宫不传的秘密文献,将来只有你们五六个人可以看。等你们功行圆满,就可以烧炼了。如果有敢泄露给别人的,我一定会用雷火惩罚他!”
不邪和众弟子叩头接受。于冰又拿出九粒丹药,指向锦屏说:“这是你炼制的易骨丹。你和不邪在壬子日服用。你们修炼的时间长,可以完全改变丹骨,成为仙骨。”
众弟子都围过来观看,丹药像梧桐子一样大,五颜六色,光彩夺目,耀眼逼人。于冰分给两人各一粒,两位弟子非常高兴地叩谢。
于冰抬头一看,看到翠黛神色恍惚,脸色忽红忽白,害羞中带着垂涎之态。于冰大笑,对翠黛说:“看在你父亲雪山面上,也给你一粒。”
翠黛飞快地叩谢,于冰又大笑,众弟子中也有偷笑的。翠黛领了丹药,喜愧交加。
于冰又对城璧、不换说:“你们两人破坏了我的丹炉,应该等到三十年后再分赐。因为我和你们相聚,屈指算来只有半个月。而且你们在幻境中的过错还小,城璧的内丹正在结胎的时候,我需要帮助他,表示我们数十年相随的情分。”
对不换说:“你资质最差,修道虔诚又不如城璧。你们虽然同时接受我的指导,但你的内丹,在结胎时还差得远。而且你没有受过人世的磨难,就得到了仙诀,真是过分了。这也是你前世的积累,让你遇到我,不是偶然的。现在也分给你一粒,服用后可以抵消三十年的吐纳功夫。你必须努力奋斗,不要辜负我特别的提拔。”
两人领了丹药,叩首感谢。
又给不邪一粒丹药说:“温如玉特别有仙骨,修为容易,但他不敢下定决心。现在把此丹交给你,等到三十年后,如果他能洗心革面,日夜努力,就可以交给他,帮助他的胎成。如果仍然拖延岁月,你可以小心保管在身边,等待有缘人享用。如果敢徇私情面,再像现在这样伤害他,我只要念头一动,就会立刻知道,对你不会轻易宽恕。”
不邪连声答应,把丹药收好。如玉也行礼感谢。
于冰又拿出五粒丹药,对不邪说:“这是你炼制的返魂丹。”
众弟子一起观看,见丹药颜色一半红一半白。白色像秋霜一样白,红色像烈火一样红,比梧桐子略小一些。放在掌中,来回旋转不停。于冰说:“这丹药可以起死回生,枯骨都可以复活。等你们修为大成后,赐给你们一粒,作为仙家备用之物。只可惜我那四炉丹药丢失了。”
不邪、城璧一起问道:“刚才师尊说相聚只有半个月,还请明示。”
于冰说:“我定在下月十五日,午未二时中,必接上帝的敕诏。我走后,和你们见面非常困难。袁不邪就留在这个洞里修炼。锦屏不能留在骊珠洞,可以带一两个侍女去山西五台山录光洞修炼。这个洞是许宣评真人炼丹的地方,非常幽深。你不见可欲,心就不会乱。城璧去山东琼岩洞修炼,翠黛还是回骊珠洞修炼。”
翠黛说:“弟子洞中家属众多,回去后带一两个侍女分居在西洞,可以减少一些干扰。”
于冰点头说:“这样很好。”
又对不换说:‘你还是回到玉屋洞去修炼,洞里有紫阳真人写的《宝箓天章》这本书,你要用心保护好,代替袁不邪的职务。温如玉去四川武当山九石岩华洞修炼,这个洞是白玉蟾大仙成仙的地方。洞里有各种奇花异果,四季不断,你不必出洞去采买食物。你只有驾云一技,没有其他法术。现在再给你一个符咒,贴在洞门里面,平常不得随意进出。再像以前那样遇到蟒头妇人引起麻烦,那时没有人能救你。’
又对众弟子说:‘我现在把你们分成六组,担心你们整天聚在一起,还是没有什么益处,只会清谈。’
不邪等人又跪下禀告说:‘我们承蒙师尊恩典已经很久了,一直希望永远跟随师尊。现在师尊即将成仙,我们这些弟子心里难免有些依恋。希望师尊在授职之后,在鸾骖凤驭游览的空闲时间,让我们能时常看到师尊慈祥的面容,听到师尊的教诲,不至于被外道迷惑。这是我们非常希望的,我想师尊也愿意帮助我们成长。’说完,大家都流下了眼泪。
于冰也感慨地说:‘这种想法不只是你们,我也有。然而,我从修道到现在,前后只见过师傅三次面,我以后就可以随意见到师傅了。你们如果修道成功,有什么理由不能朝夕相聚呢?’
不邪说:‘我们这些弟子的修道程度,师傅都看在眼里。希望师傅就我们现在的成就,告诉我们一生的结果,并希望我们能在早年更加努力。’
于冰说:‘你们起来。’
众弟子分别站在左右两边。
于冰说:‘你们问终身的结果,只要正心诚意,不被外物迷惑,那就是好的结果。就像前几天在镜子中看到的楼台和山水,都是幻境,不邪和锦屏看到就像没看到一样。城璧等人却心动了。这不是幻境迷惑了你们,而是你们自己遇到幻境就变成了幻境,自己迷惑了自己。至于你们成就的时间,我也敢预言:袁不邪还需要一百二十年,锦屏一百六十年,城璧二百年,翠黛一百八十年,都可以成为上仙,只要始终如一就很好。金不换的资质最差,眼前的局面,地仙可能有望,成就的时间,不敢预定。温如玉如果清心寡欲,专心修炼,可以在城璧之前成仙。’
说完,又连连摇头说:‘他的结果难以预定,只看他自己是否珍惜了。’
到了二十年后,泰山狐狸飞红仙子,修炼了一千四百年,也是一只妖。温如玉和翠黛、袁不邪、锦屏、金不换到琼岩洞找连城璧,各自来往了几次。因此他假扮成翠黛,到九石岩华洞,和如玉聊了一天。如玉天性好色,就忘记了于冰的教诲,和这只狐狸发生了关系。交往了两个月多,被安仁县已故狐狸赛飞琼的女儿梅大姑娘告诉了翠黛。翠黛生气他们毁了自己的清名,亲自到鸣鹤洞见于冰控诉。于冰大怒,立刻派了八个力士,拿着两个飞符,将飞红仙子和如玉抓起来,在岩华洞内用乱棒打死。他们都夺舍投胎,重新转生为一男一女。然而如玉仍然有仙骨,飞红仙子修炼了这么多年,得到了袁不邪和翠黛各自收了一个弟子,改了名字。如玉修炼了两百多年,受到上帝的敕令,晋升为玉节真人。飞红仙子也修炼了两百多年,被封为明霞仙姑。这是一个人和一只妖后来的结果。总之,如玉天性好色,不是简单的教诲和惩罚就能改变的。只有在再次转世之后才能成仙,就像铜锡物品,一旦重新熔炼,旧的样子就完全消失了。他们仍然在于冰的门下,不过是晚一辈的人。
于冰又说:‘我明天中午就要服用绝阴丹,你们可以在后天中午末尾未初的时候见到我。’又将两个鬼叫来,吩咐道:‘我从收你们到现在,一直接受差事,从来没有犯过错误。因此我滴血施恩于你们,再次传授修炼口诀。最近又四十载,你们的力量不断增强,都可以出幽入明,不生不死。眼看着已经成为鬼仙,如果再精进,即使游身天府,也是可以的,和神仙没有什么区别。我决定在下月中旬出世。我走后,你们可以去茅山华阳洞修炼。这个洞是陶弘景大仙炼丹的地方,只要不犯邪淫,不生贪念,就可以永远保持天和,和日月同寿。’
两个鬼跪下,有声音地说:‘我们这些小鬼承蒙祖师的恩惠,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几十年来,从未离开过。现在只希望跟随祖师千年万世,实在不愿意去茅山。’说完,他们跪下大哭。
于冰说:‘道行如袁不邪,其次是锦屏姐妹,都不能跟我一起去,何况你们。’
两个鬼再次哀求,非常真诚。于冰想了一会儿,写了一张牒文,递给袁不邪说:‘我走后,你可以拿着这张法牒领着两个鬼交给轮转轮司,请他送到一个多子之家中的一个母胎里。将来我去渡他们的时候,可以减少他们父母的悲伤。’
又写了两道符,交给两个鬼说:‘到转生那天,把这道符吃下去,你们一出母胎,就会记得今生做鬼跟随我的事业,不会为酒色财气所迷惑。十五年后,我渡你们到我的洞中,做两个童子侍候我。’
两个鬼非常高兴,跪下感谢。
于冰又说:‘明天中午,气运就要结束了,治世的圣人已经受到天命,几十年后,流贼李自成、张献忠等人作乱,毒害百姓。袁不邪、锦屏、翠黛、连城璧,你们四个人可以随意变化成尘世的道士、道姑,分头行走天下,拯救灾难,积累阴德。建立天仙神仙的基业,就在这个时候。连城璧的法力不多,现在得到了我的易骨丹,不过十年,就可以结胎。等他结胎后,紫阳真人《宝箓天章》已经被金不换收好,可以拿到这个洞来,大家一起在这里修炼。我想不邪、锦屏、翠黛你们三个人,一向知道法术的窍门,一个月之内,就可以全部学会。连城璧算是入门,大概需要半年或者三个月的时间。你们三个人可以互相指导。金不换等他结胎后,到城璧的洞中学习,不要耽误了他静修的旨趣。等到三十年后,你们有了成就,又和现在不同。到时候,我自有法旨召唤你们。在《天罡总枢》中,挑选十分之二三的人,给予他们恩惠,让他们加入我的门下,和岛洞的仙人们不同,也算是对你们一番寄托。道行圆满后,我会按期接引,一起进入仙班,你们要努力、谨慎,不要辜负我的期望。’
不邪等人非常高兴,跪下拜谢。到了第二天早晨,于冰让众弟子回避,进入后洞去服药了。
正是:九转丹成次第收,赏功罚罪个中由。幻情道破重虚境,指示前程各慎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绿野仙踪-第九十八回-注解
责饬:责备和告诫。在这里指对男女双方进行批评和教导。
分丹药:将炼制好的丹药分配给众人。
诸子:这里指多个弟子。
问前程:询问未来的命运或前途。
驰情幻境:追求情感和幻想的境界。
道心夺:道心被情感所动摇。
男妇俱责奇:男女双方都感到奇怪。
赧颜多:因害羞而脸红。
系一镜迷人:被一面镜子所迷惑。
金丹惠赐:赐予仙丹。
前程秘谕:关于未来的秘密指示。
矢死志靡他:发誓至死不渝。
须防再逢魔:必须防止再次遇到邪恶。
各毋将岁月蹉跎:各自不要浪费光阴。
城璧:人名,可能是某位弟子的名字。
丹炉:在道教中,丹炉是炼制丹药的工具。
三更时分:深夜时分,古代时间划分中的一种。
于冰:人名,可能是某位师父的名字。
锦屏:人名,可能是某位弟子的名字。
鸿慈:指极大的慈悲心。
前洞:指某个地方的前面洞穴。
葫芦一笑:形容笑得轻松愉快。
楼台殿阁:楼台、宫殿和阁楼,泛指华丽的建筑。
山水花木:山水和花木,指自然景观。
十殿阎君:中国民间信仰中的十殿阎罗王,负责审判亡魂。
心上一思存:心中存有某个念头。
弹指之易:形容非常容易。
搊:拉、扯。
九功山:可能指某座山名。
调神御气:调整精神,控制气息。
阴气:指人体内的阴寒之气,道家修炼中认为需要净化。
上帝敕诏:天帝的命令。
九转数目:炼丹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指经过九次转化的丹药。
两对明烛:两对点燃的蜡烛,用于照明和表示虔诚。
丹药:指炼制的药物,通常具有特殊的功效。
全真:全真在道教中指的是修炼者达到了完全纯净、无杂念的境界,是一种理想化的修炼目标。
一粒:在古代文献中,一粒常用来指代极小或极珍贵的东西,这里可能指代丹药的珍贵和限量。
内外功:在道教修炼中,内外功指的是身体内部修炼和外部修炼的功夫,内外功成意味着修炼者已经掌握了内外双修的技巧。
烧炼:在道教中,烧炼指的是炼制丹药的过程,也比喻为修炼者修炼心性和提升功力的过程。
嗔:佛教和道教中的五毒之一,指的是愤怒和怨恨的情绪。
贪:佛教和道教中的五毒之一,指的是对物质和欲望的无止境追求。
爱:佛教和道教中的五毒之一,指的是对亲人和事物的过度依恋。
欲:佛教和道教中的五毒之一,指的是对感官享受的追求。
子孙:在古代,子孙指的是后代,这里可能指城璧的后代。
河南:古代的一个省份,这里可能指城璧的后代被充配到河南。
火动气恼:形容非常愤怒和烦躁的情绪。
金珠财物:指黄金、珍珠等贵重物品。
充配:古代的一种刑罚,指将罪犯流放到边远地区。
义烈:指为了正义而英勇的行为。
幻境:在道教和佛教中,幻境指的是由心念所幻化出来的虚幻世界。
大镜:这里可能指的是一种可以映照出幻境的镜子。
皮肉痛苦:指身体上的痛苦。
义烈激发:指因为正义和忠诚的情感而激发出的勇气。
道行:在道教中,道行指的是修炼者的功力和德行。
法牒:在道教中,法牒是证明修炼者身份和修为的凭证。
冥司:道教中指管理阴间事务的机构。
九幽地狱:道教中指最下层的地狱,极苦之地。
戎尺:古代的一种刑具,用于惩罚。
戒尺:古代学校或官府用来惩罚学生的竹尺。
甘棠:在古代文学中,甘棠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铁里模糊刀:这里可能指的是一种极其锋利和难以捉摸的刀。
禽心兽语:比喻人说话粗俗、行为野蛮。
金钟儿:可能指一个女性人物,与如玉有旧情。
道衣:道教中修炼者所穿的特殊服装。
元阳:在道教中,元阳指的是男性精气的根本,也比喻为生命的根本。
丹炉崩倒:比喻修炼者因为心魔而失去修炼成果。
清规:在佛教和道教中,清规是指规定修炼者必须遵守的戒律。
粉身碎骨:比喻为了某种目的而不惜牺牲生命。
天地鸿慈:形容极大的慈悲和宽容。
杖:古代的一种刑具,用于惩罚。
超尘:指超越尘世,超脱世俗的意思,此处可能指某位高人或者得道之人。
逐电:形容速度极快,如同闪电一般,此处可能形容某人的行动迅速。
重打一百杖:古代刑罚之一,指用杖责打一百下,是一种严厉的惩罚。
徇情:徇私情,不顾法律或原则。
殿外阶下:指宫殿外面的台阶下面,通常是指下人或者犯人被罚站的地方。
秉烛伺候:拿着蜡烛等待,表示恭敬地等候。
二鬼:可能指两个恶鬼或者凶神。
丹房:指炼丹的房间,古代道士炼丹的地方。
元精:指人的精气神,是修炼者的重要内丹。
口诀:修炼者口授的秘传心法,通常包含着深奥的修炼原理。
出纳功夫:指修炼者积累的内功和外功。
义烈汉子:指正直、勇敢的男子。
阴私:指个人的隐私,不宜外扬的事情。
灵文:指具有神秘力量的文字或咒语。
袍袖:古代服饰的一部分,衣袖。
伤消痛止:指伤口愈合,疼痛停止。
丹方:指炼丹的配方,通常包含着各种药材和炼制方法。
天罡总枢:天罡总枢是道教中的一种法术,此处可能指某种强大的法术或秘籍。
八景宫:古代道教中的一个宫殿,可能指修炼者聚集的地方。
秘文:指保密的文献或者文字。
易骨丹:易骨丹是道教中的一种丹药,据说能改变人的骨骼结构,提升修为。
内丹:指修炼者在体内炼制的丹药,通常具有强大的功效。
功行完满:指修炼者的功力和德行都达到了圆满的境界。
雷火:指雷电之力,古代认为具有强大的破坏力。
斥逐:驱逐,排斥。
禽兽:比喻道德败坏的人。
元精一失:指修炼者的精气神流失。
丧品:指不道德的人,此处可能指修炼者道德败坏。
三山五岳:指中国古代的五岳和三山,泛指名山胜地。
幻境之苦:指修炼者经历的幻境中的痛苦。
易骨:改变骨骼,增强体质。
仙骨:指修炼者的骨骼已经转化为仙人的骨骼,具有仙人的体质。
神销气阻:形容心情极度激动,无法平静。
壬子日:指古代历法中的某一天,通常用于占卜或者吉凶预测。
结胎:指修炼者内丹的成熟,比喻修炼者即将达到更高的境界。
吐纳:指修炼者通过呼吸吐纳来修炼内功。
格外提携:特别照顾,特别帮助。
返魂丹:一种具有起死回生功效的丹药。
录光洞:一个修炼者可以静心修炼的洞府。
骊珠洞:一个修炼者可以静心修炼的洞府。
许宣评真人:古代的一位得道真人,此处可能指他的洞府。
西洞:指洞府中的一个区域,可能是指较为隐蔽的地方。
相随之情:指修炼者之间的友谊和相互扶持的情感。
屈指止有半月:指时间非常短暂,只有半个月。
膺上帝敕诏:接受天帝的命令或者诏书。
侍女:古代贵族或修炼者身边的女性仆人。
玉屋洞:玉屋洞是道教修炼之地,通常指代隐居修炼的仙山洞府。
紫阳真人:紫阳真人是指道教中的紫阳真人陈抟,是北宋时期的著名道士,以修炼成仙而闻名。
宝箓天章:宝箓天章是道教的一种秘籍,含有修炼成仙的秘诀和法术。
袁不邪:袁不邪是道教小说或神话传说中的角色,此处可能指某位修炼有成的人物。
温如玉:温如玉也是道教小说或神话传说中的角色,此处可能指某位修炼有成的人物。
四川武当山九石岩华洞:武当山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九石岩华洞是武当山中的一个洞府,也是道教修炼之地。
白玉蟾大仙:白玉蟾是道教中的仙人,以修炼成仙而闻名。
鸾骖凤驭:鸾骖凤驭是指仙人乘坐的鸾鸟和凤鸟,象征着仙人的高贵和超脱。
清谈:清谈是指文人雅士之间的清高闲谈,这里可能指修炼心得的交流。
外道:外道是指非正统的宗教或信仰体系,这里可能指外来的邪教或异端。
飞红仙子:飞红仙子是道教小说或神话传说中的角色,此处可能指某位修炼成仙的女子。
赛飞琼:赛飞琼是道教小说或神话传说中的角色,此处可能指某位有仙术的女子。
梅大姑娘:梅大姑娘是道教小说或神话传说中的角色,此处可能指某位女性角色。
绝阴丹:绝阴丹是道教中的一种丹药,据说能帮助修炼者提升修为。
茅山华阳洞:茅山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华阳洞是茅山中的一个洞府,也是道教修炼之地。
陶弘景大仙:陶弘景是南朝时期的著名道士,以炼丹成仙而闻名。
列吾门下:列吾门下是指成为某位仙人的弟子,成为其门下弟子。
仙班:仙班是指成仙后的仙人群体,这里指修炼有成的人。
酒色财气:酒色财气是指人世间常见的诱惑,这里指修炼者需要克服的欲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绿野仙踪-第九十八回-评注
此段古文描绘了一位道教大师于冰对众弟子的教诲与分配,充满了道教修炼的哲学思想。
‘又向不换道:“你仍回玉屋洞修持,洞内有紫阳真人《宝箓天章》一书,须用心看守,代袁不邪之职。’这一段体现了道教中对于经典传承的重视,紫阳真人《宝箓天章》作为道教经典,对于修炼者来说至关重要。
‘温如玉去四川武当山九石岩华洞修持,此洞系白玉蟾大仙飞升之所。’武当山作为道教名山,九石岩华洞更是仙家修炼之地,体现了道教对于特定地点的崇拜。
‘你止驾云一能,别无道术。今再与你一符,贴在洞门内,等闲不得出入。’此句体现了道教中对于道术的神秘化,以及对于修炼者自我约束的要求。
‘不邪等又跪禀道:“弟子等承恩岁久,满望永奉驱策。”’这一段反映了弟子们对师傅的尊敬与依赖,以及师傅对弟子的期望。
‘于冰亦为怆然道:“此想非止汝等,我亦有之。”’师傅的感慨表达了对弟子们的关爱,以及对未来修炼生活的期待。
‘不邪道:“弟子等修道深浅,皆在师尊洞见之中。”’此句体现了道教中对于师傅智慧的尊崇,弟子们相信师傅能够洞察他们的修炼进度。
‘于冰道:“你们起来。”’师傅的平易近人,以及对于弟子的信任,为整个修炼过程营造了和谐的氛围。
‘于冰道:“你们问终身结果,能正心诚意,不为外务摇惑,便是终身好结果。”’此句体现了道教中对于修炼者心态的重视,强调内心的坚定与清净。
‘于冰道:“大要袁不邪还得一百二十年,锦屏一百六十年,城璧二百年,翠黛一百八十年,皆可成上仙,只要始终如一方好。”’此句展现了道教中对于修炼时间的观念,以及对于修炼者成就的期待。
‘说罢,又连连摇头道:“他的归结难以预定,只看他自爱不自爱耳。”’此句反映了道教中对于修炼者自由意志的尊重,师傅无法预知每个人的最终成就。
‘至二十年后,泰山狐狸飞红仙子,其修持年头,亦一千四百年之妖。’此段描述了道教中对于妖魔的修炼,以及与人类修炼者的互动。
‘于冰道:“我明日午刻,即服绝阴丹,汝等可于后日午末未初见我可也。”’此句体现了道教中对于丹药修炼的重视,以及对于修炼者身体状态的关心。
‘于冰道:“我定在下月中旬出世。”’此句反映了道教中对于修炼者最终成仙的信念。
‘二鬼叩头有声,泣说道:“小鬼等承祖师雨露,备极栽培,数十年来,未尝片刻相离。”’此段描述了二鬼对师傅的忠诚与感激,以及对于师傅的依赖。
‘于冰道:“道力如袁不邪,其次锦屏姊妹,尚不能随我同去,何况尔等。”’此句体现了道教中对于修炼者能力的认可,以及对于不同修炼者不同命运的接受。
‘不邪等各大喜,顿首拜谢。’此段反映了弟子们对于师傅教诲的感激与敬仰。
‘正是:九转丹成次第收,赏功罚罪个中由。幻情道破重虚境,指示前程各慎修。’此诗总结了整个故事的主题,强调了修炼过程中的艰辛与收获,以及对于修炼者未来道路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