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绿野仙踪-第三十二回

作者: 《绿野仙踪》是清朝时期李百川所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之前。

年代:成书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之前。

内容简要:全书以求仙学道为幌子,以冷于冰成仙事为线索,联缀连城壁救兄避难、金不换娶妻惹祸、朱文玮林润历难建功、温如意烟花场失意、周琏贪风月招邪、林润邹应龙参倒严嵩等几个现实故事,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明代嘉靖朝的社会状况,抒击了时政,表现了惩恶扬善的民主思想,有较浓厚的现实主义气息。虽时有荒诞的神怪描写和道术说教,亦掩不住积极涉世的倾向。整部小说结构较为严谨,行文流畅,情节生动,描写亦较细腻而风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绿野仙踪-第三十二回-原文

易军门邦辅颁新令败管翼贼妇大交兵

词曰: 颁新令,大军营,刁斗静无声。轻裘缓带立功名,胸藏十万兵。排五花,列七星,龙韬虎略精。遣净发军次第行,指顾庆升平。——右调《阮郎妇》。

且说于冰驾云赶上了秦尼,秦尼回头向于冰道:“薄伐出境,两贤岂相厄哉?”

于冰道:“我代天斩除妖逆,亦不得不然。”

秦尼道:“先生亦不可小视我。”

随骑草龙,过了永城,到砀山地界。于冰云路本快,因要看他的作用,随缓缓的赶来,见他落在一空地上,用剑画一方城,站在正中,仗剑在四方指点。于冰待他作用停当,方才下来。秦尼道:“先生既有神通,敢到我画的城内走走否?”

于冰笑道:“如入无人之境耳。”

提剑走将入去。秦尼将剑诀一煞,陡然间天昏地暗,雷雨交作,斗大的冰块,如雨点般打下。于冰早已遁出了方城,剑上飞一道神符,大喝道:“雷部司速降!”

顷刻,庞、刘、苟、毕四天君,协同着雷公、电母、风伯、雨师,听候法旨。于冰道:“今有妖尼拘来无数邪神,在此地肆虐,烦众圣即速赶逐。”

众神领命施威,迅雷大电,满空乱飞。秦尼请来的众邪神,俱备四散逃匿,依然日朗天清。于冰道:“妖尼还有何法?”

秦尼稽首道:“弟子佩服矣。必定要求大名。”

于冰道:“吾火龙真人弟子冷于冰是也。”

秦尼道:“我游行四海久矣,道法神奇无有出先生右者,吾欲拜先生为师,未知肯容纳否?”

于冰道:“吾师门下,无一女弟子,我何敢擅为收留?你若能改邪归正,速斩师尚诏夫妇投降,吾即收你为弟子。”

秦尼道:“先生既然戒律精严,我亦何敢过为强求?师尚诏是我教诱他起手,今又杀他,实不忍做此不义之事。先生若肯放我回归德,我劝师尚诏投降,或远遁异域,成先生大功,何如?”

于冰道:“他如不降,该怎么?”

秦尼道:“不降,便是不识时势之人,我安肯与他同败?即不辞而去矣。”

于冰道:“你所言亦近理,我也不逼迫你。你若失信,拿你如反掌之易耳,去罢!”

秦尼打一稽首,骑草龙回归德去了。于冰亦借遁回营。

再说秦尼入了归德城,见师尚诏,详言与于冰斗法原委。

师尚诏同诸贼听了,无不惊惧。秦尼道:“今官军气势甚大,量归德一城,亦难抗拒王师。我等所凭恃的是法术,今官军营中,又有高出我等百倍之人,不如收拾府库金银,领家属众将,杀出城去,贫僧与妙法夫人前后照应, 可保无虞。星夜奔到江南,由范公堤架船入海,在外国另寻一番事业,亦可以称王称帝,传及子孙,何必在中国图谋?就是贫僧月前,着元帅亲族并各将妻小尽住永城,也是虑有今日,为走江南留一条便路。不意永城先被官军打破,反将家属全失。此冥渺中有天意,非人力所能防及。元帅宜趁早回头,贫僧的话都是审时度势之语。倘若归德一破,玉石俱焚,彼时虽追悔,亦无及矣。”

师尚诏听了,低头无语。秦尼又着人将妙法夫人请来商议。蒋金花道:“吾师偶尔失利,便就惧怕至此。吾视退开封人马,真同折枝之易,谁肯将数年血汗勤劳,坏於一日!”

秦尼复苦口陈说利害,金花不从。秦尼道:“你既执意不从,容俟缓图。”说罢,自回寓所。

少刻人来报道:“秦神师不知去向。”

师尚诏听得,如失左右臂,不禁举止慌错。命众贼满城查访,并无踪迹。

再说于冰回到了营中,桂芳等迎接人去叩谢,倍加钦服。

坐间叙说秦尼去劝师尚诏投降的话,不知尚诏听他不听。正言间,探子报道:“军门、巡抚二大人领兵同来,已在归德城西十里之外遣将预行安营,不过数里,两位大人就到,随即管总兵差人知会迎接。”

桂芳吩咐快备鞍马。于冰道:“朱兄、林兄,亦该随去交令。”

桂芳道:“自然该去走走。”

三人出营,会齐了管翼,又带领了此番得胜将官,同到军门营中相见,曹邦辅也在中军。诸将上帐,参见报功毕,胡宗宪道:“尔等不至於败北,皆是朝廷洪福,我与曹大人用人之幸。”

曹邦辅道:“二位镇台大人身先士卒,竭力疆埸,真令弟辈钦仰不已。朱文炜筹画得宜,林世兄勇冠三军,郭翰、罗齐贤、吕于淳随管大人建立奇功,破贼连营八座。平寇之功,管大人同文炜、林世兄实为第一。”

胡宗宪道:“曹大人过於奖誉,歼除些小毛贼,偶尔侥幸得胜,算什么军功?今后只要随我打破归德,方算得奇功万古。”

二总兵道:“敢不听大人指示,报效国家!”

宗宪吩咐排会军筵席,与曹大人洗尘。不多时,军中奏起乐来,安放桌椅。巡抚与军门上坐,二总兵左右坐,副参等官下坐,余俱两傍站立。

曹邦辅道:“林世兄、朱秀才出奇用力,非在官者比,我与胡大人该与他贺功酬劳才是。吩咐另设一席,在副参之下。“本院还要借胡大人的酒,到先敬他二人三杯。”

宗宪道:“大人要赏饭,可着他二人到中军帐外另坐罢了。

无禄人安可与仕宦同席?”

曹邦辅大笑道:“大人能量他二人将来,不能做到军门巡抚么?”

胡宗宪瞑目摇头,也大笑道:“只怕还未能。也罢了,既曹大人开了口,就着他两个在副参以下坐坐罢。”

文炜、林岱先向军门、巡抚叩谢,次向二总兵叩谢,再次向副参打躬,又向两傍诸文武官谢罪,然后就坐。

军中行酒,鼓乐正浓,只见中军官慌来禀道:“圣上差提骑数十人到曹大人营中去了。”

众官皆大惊失色,邦辅亦大惊异,心下道:“怎么提骑到来拿我?”飞忙的别了众官回营,二总兵也要辞去探问。

胡宗宪大笑道:“二镇将亦太世故了,圣主严明,凡我辈大臣贤否,无刻不在胸意间。曹大人诸处俱好,也还有点才情,惟骄之一字未除,所以有此一跌。他是封疆大吏,师尚诏在本省谋为多年,他所司何事?纵容反叛四字,实罪有攸归,即本院亦有失查微嫌,将来圣上问及时,我少不得与他方便一两句,尔等俱各安坐饮酒,无庸代为愁烦。”又吩咐左右:“拿大杯来。今日有一不醉者,本院亦不依。”

众官各就坐,中军又奏起乐来。少刻,巡捕官禀道:“曹大人来了。”

众官各猜疑道:“既有提骑,为何轻易放回?”

胡宗宪率领众官接出去,只见曹邦辅向胡宗宪道:“大人快将军门印请来!”

宗宪慌无所措,只得将军门印付与。曹邦辅接了,递与跟随官,旋即往正面一站,向宗宪道:“有圣旨,跪听宣读!”

胡宗宪朝上跪了,曹邦辅取出旨意,朗念道:“胡宗宪身膺军门重寄,不思尽忠报国,自师尚诏叛据归德,宗宪事事畏缩,无异妇人,致逆贼杀官夺城,皆其所致。今差提骑锁拿入都,朕面审一切,其军门印务,着巡抚曹邦辅兼理,率总兵林桂芳、管翼督师速擒巨寇,剿灭众贼,早慰朕望,钦此。”

宣读毕,闪过提骑五六人,将胡宗宪脱去官带,就要上锁。邦辅道:“俟入都后再上锁罢。”

提骑道:“此系奉旨钦犯,我等何敢徇私?”说罢,上了大锁,勒令交代军门事务。

宗宪泪流满面,向邦辅、桂芳等道:“三位大人俱在此,我有何畏缩不前处?”

邦辅道:“此不过圣上急欲收功,借大人鼓励将帅,想蜀日越雪,不久自招白也。”

提骑等四入后营,这是要剥索他银钱之意。邦辅又淡淡的开解了几句,随他们去了。一面排香案,谢恩拜印;一面吩咐幕客,写本回奏接印任事日期。众官俱各叩贺。

缘胡宗宪按兵睢州,两总兵写书字达知邦辅,邦辅就将两镇书字,并目下贼人情形,同奏书在一处进呈御览。明帝大怒,还要拿他的家属。亏了严嵩开解,有“俟宗宪到京,审明玩寇误国实情,再行重治其罪”,因此才止拿了他一人。

再说邦辅拜印后,升帐坐下,诸官又复行参谒。邦辅道:“大寇未灭,非饮酒奏乐时也。”

吩咐将筵席收去,向桂芳道:“镇台领本部人马并投降贼众,我再拨与你人马二千,攻打归德东面;管镇台领本部人马,我拨与你人马四千,攻打归德南面,林公子武勇超群,可当一面之才,今权授为先锋之职,领本部院六千人马、偏将二十员,攻打北面。若参游等官有不受节制,不肯尽力,敢于玩忽者,只管接军法从事。”

林岱叩谢。

又向众官道:“西面本部院攻打,朱秀才大有谋画,可充本院参谋之职。自今日始,你就在我营中居住。”

文炜叩谢。又唤过罗齐贤、吕于淳道:“与你二人一千兵,可分为两班,每到夜晚,在归德四面巡查,不得放走反叛一人。”

又令参将郭翰道:“与你三千人马,不拘归德那一门外,只拣地势高处扎营;於营内再筑一台,差兵轮流眺望,见贼兵出那一门,你即带兵策应。一边遣人报知本部院,不得遗误。”

又将此番克敌攻城有功兵将,汇一名册,详细注明大小功绩,以便将来陆续升题选用。又着幕客做了十数道榜文,命诸将射入城去,内言:“开门接应官兵者上赏,杀贼携首级投降者中赏,私自逾城投降并报贼情、审实非奸细者下赏;有人擒拿或斩首师尚诏夫妻投献者,其功最大,另行保题,不在三赏之内。若军民人等仍敢从贼为乱,拒敌官军,城破之日查出,或被人首告,定行夷灭三族。”

又发火牌,星夜催办粮草,饬令各官解交军前,违限日时者,按例从重参处治罪。诺将见邦辅调度井井有条,各互相戒谕道:“新军门与旧军门,天地悬绝,宜事事小心,毋犯军令方好。”

且说师尚诏自秦尼去后,心绪如焚,今又于四门接得曹军门榜文,恐兵民有内变之心,越加愁烦,向蒋金花道:“如今军门又是曹邦辅了,若胡宗宪不在军中,则掣肘伊等者无人,你我事不可问矣。”

夫妻正私议间,忽听得城外军声大振,火炮连天。探子禀报:“胡军门已拿解入都,新军门曹邦辅,分遣诸将四面攻城。”

尚诏急传令各门贼将用心防守,又问道:“那一门兵最多?”

探子道:“军门在西门,西门人马最多。”

尚诏道:“我自据归德以来,从未临阵,即西门兵多,我就出西门,试一试官军强弱。”

随即披挂,带三千贼军,放开西门,冲杀出去。官兵和波开浪裂一般,纷纷倒退。

曹军门看罢,尚诏马已到面前。邦辅道:“你是师尚诏么?”

尚诏道:“你有何说?”

邦辅道:“你本市井小人,理合务农安分,何得招聚逆党,攻夺城池,杀害军民官吏,做此九族俱灭之事?”

尚诏道:“皆因汝等贪官污吏逼迫使然。”

曹军门大怒,回顾诸将道:“谁与我杀此逆贼?”

言未尽,中军副总兵张浣催马提枪,与尚诏战不三合,被斩马下。左哨守备。

谢梦鲤、董昌两将齐出,战不五六合,谢梦鲤左胁中刀;董昌恰待要跑,被尚诏赶上,脑后一刀,砍落马傍。

曹军门道:“尚非一二将可敌,众将便一齐出马。”

贼营四将看见,亦各上前厮杀。

曹军门见尚诏凶勇异常,众将陆续落马,忙传令箭,调北门主将林岱快来。

大战不过两刻,军门标下官将到损亡了八九员。

诸将败将下来。

尚诏正要挥兵赶杀,只一将匹马提戟飞刺面门。

尚诏举刀相迎。

败下去的诸将又各勒马观看。

两人鏖战征尘有八十余合,贼妻蒋金花见尚诏临阵时久,吩咐呜金。

尚诏听得锣声乱响,只当城内有故,向林岱道:“日已沉西,明日再与你战。”

林岱道:“我亦不逼你,且饶你去罢。”

两下各自收军。

曹军门大赞林岱道:“先锋真神勇也!若再返来一步,吾大军被贼冲动矣。”

重加赏劳,使归镇地。

林、管二总兵虽知西门交战,因无将令,不敢私动人马。

只得亲到军门处请安。

邦辅急令速归汛地。

次日,蒋金花向尚诏道:“闻南营系河阳总兵管翼扎营,我今日去报连破八营之仇。”

尚诏道:“官军内有一林岱,甚是了得,你须小心他一二。日前吾爱将邹炎,即死于此人之手。”

金花也不回答,领三千人马,杀出南门。

管翼带将佐出营观看,但见:

头盘䯼髻,上罩飞凤金盔;耳带云环,斜嵌攀龙珠坠。

身穿玲珑柳叶之甲,足踏凌波莲瓣之靴。

两道蛾眉,弯如新月;一双杏眼,朗若悬珠。

年纪三旬,也算半老妇女;容颜妖嫩,还像二八佳人。

腕携两口日月钢刀,腰系一壶风雷大箭。

管翼看罢,向诸将道:“此必贼妻蒋金花也,谁要拿住他,不愁不加官进级。”

猛听得前军队内都司单元瑚大呼道:“小将擒他!”催马轮斧便砍。

金花隔过了斧,问道:“来将何人?”

单元瑚道:“你不用问你总爷的名姓,少刻拿住你,总爷定要收你做个房中人,你叫我的日子在后哩。”

金花大怒,匹马交锋。

大战数合,金花便走。

元瑚赶去,金花回四手一飞捶,打落马下。

众将见元瑚落马,一涌杀出,将元瑚救起。

金花暗诵咒语,顷刻狂风四起,卷土扬尘,飞沙走石,向官军乱打。

管翼立脚不住,顾不得队伍错乱,领向东南上败走。

金花率贼众赶杀。

曹军门听得南门交兵,急发令箭三枝,着东北两路主将,各遣一将,带兵一千,窥看动静。

若官军胜,协力攻城,使他不暇救应;官兵败,炎速救援。

自己也遣一将,领兵策应。

师尚诏在城头看见三门各有人马,向东南飞奔,忙令贼将八员,领兵五千,接蒋金花回城。

众贼出了南门,一个个打着呼哨,望官军赶去。

蒋金花正在追杀管翼之际,瞧见三路官军前后杀来,急忙带兵回头交战。

管翼见有救兵到来,亦招呼败兵回身相杀。

蒋金花腹背受敌,正要再施法力,见正南一技人马蜂拥而至,却原来是自己人马接应。

金花大喜,正斗间,猛听得东北上喊声如雷,当先一将,率兵而至,乃参将郭翰也。

他在高处扎营,看得明白,亦领兵来策应。

六七路军兵搅在了一处大战,但见:

愁云滚滚,旌旗间天地无光;杀气腾腾,鼙鼓震山河失色。

弓弦响处,几多归雁坠长空;鞭影挥时,无数野猿啼古木。

将军疲困,隐闻喘息之声;战马歪斜,无暇嘶跃之力。

真是盔落头飞争日月,血流腹破定龙蛇。

两军混战多时,金花恐官军再添人马,又怕尚诏亲来接应,城内无人守护,不敢恋战,招呼众贼回城。

各路官军随后赶来。

金花向腰间解下一缕红绳,往追兵路上一撒,顷刻变为千尺余长一条红蟒,拦截道路。

金花带兵缓缓入城,官军见了,个个惊疑。

少刻化为五尺长短红绳一条,众将官方各回营垒。

正是:法无邪正,灵验为奇。

个中生克,个中人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绿野仙踪-第三十二回-译文

易军门邦辅颁布新令,击败管翼的贼人,大部队交战。

词曰:颁布新令,大军营,刁斗静无声。轻裘缓带立功名,胸藏十万兵。排五花,列七星,龙韬虎略精。遣净发军次第行,指顾庆升平。

且说于冰驾云赶上秦尼,秦尼回头对于冰说:“轻易出兵到境外,两位贤者岂能相互阻碍?”

于冰说:“我代表天意斩除妖邪,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秦尼说:“先生也不可小看我。”

随着骑草龙,过了永城,到了砀山地界。于冰本想快速赶路,但因为要看秦尼的举动,就缓缓地跟在后面,看到秦尼落在一片空地上,用剑划出一个城池,站在中间,手持剑在四个方向指指点点。于冰等他动作完成后才下来。秦尼说:“先生既然有神通,敢到我画的城内走走吗?”

于冰笑着说:“就像进入无人之地一样。”

提起剑走进去。秦尼使出剑诀,突然间天昏地暗,雷电交加,巨大的冰块像雨点一样落下。于冰早已从城池中逃出,剑上飞出一道神符,大声喊道:“雷部司速降!”

片刻,庞、刘、苟、毕四天君,连同雷公、电母、风伯、雨师,听从法旨。于冰说:“现在有妖尼召集了无数邪神,在这里肆虐,请众圣迅速赶走他们。”

众神领命施威,迅雷和闪电满空乱飞。秦尼请来的众邪神都四处逃散,天空依然晴朗。于冰说:“妖尼还有什么法术?”

秦尼鞠躬说:“弟子佩服了。必定要请教大名。”

于冰说:“我是火龙真人的弟子冷于冰。”

秦尼说:“我游历四海已久,道法神奇,无人能出先生之右,我想拜先生为师,不知道您是否愿意接纳?”

于冰说:“我师傅门下没有女弟子,我怎么敢擅自收留你?你若能改邪归正,迅速斩杀师尚诏夫妇投降,我就收你为弟子。”

秦尼说:“既然先生戒律严谨,我也不敢过于强求。师尚诏是我诱导他动手的,现在又杀他,实在不忍心做这种不义之事。如果先生肯放我回德城,我劝师尚诏投降,或者逃到异域,成就先生的大功,如何?”

于冰说:“如果他不愿意投降,该怎么办?”

秦尼说:“如果不投降,那就是不知时势的人,我怎么会与他同败?我就此离去。”

于冰说:“你说的也有道理,我也不逼迫你。如果你失信,捉拿你就像翻掌一样容易,去吧!”

秦尼鞠了一躬,骑上草龙回德城去了。于冰也借遁术回到营地。

再说秦尼回到德城,见到师尚诏,详细讲述了与于冰斗法的事情。

师尚诏和其他贼人听了,无不惊恐。秦尼说:“现在官军气势很盛,估计归德城也难以抵挡王师的进攻。我们依靠的是法术,但现在官军营中,有比我们高出百倍的人,不如收拾府库金银,带领家属和众将,出城去,我贫僧和妙法夫人前后照应,可以保证没有危险。星夜奔到江南,通过范公堤乘船入海,在外国另寻一番事业,也可以称王称帝,传给子孙,何必在中国谋求?就是我之前让元帅的亲族和各将的妻小都住在永城,也是考虑到今天这种情况,为逃往江南留一条路。没想到永城先被官军攻破,家属全失。这是天意,非人力所能阻止。元帅应该趁早回头,我的话都是审时度势之言。如果归德城被攻破,那就玉石俱焚,那时即使后悔也来不及了。”

师尚诏听了,低头不语。秦尼又叫人将妙法夫人请来商议。蒋金花说:“我师傅偶尔失利,就如此害怕。我看退开封的人马,就像折断树枝一样容易,谁会愿意把多年的血汗劳动,毁于一旦!”

秦尼再次苦口婆心地讲述利害关系,金花不听。秦尼说:“既然你执意不听,待我慢慢再想办法。”说完,自己回到住处。

不久,有人来报告:“秦神师不知去向。”

师尚诏听到这个消息,就像失去了左右手一样,不禁举动慌乱。他命令众贼在城中四处查找,但没有发现踪迹。

再说于冰回到营地,桂芳等人迎接并表示感谢,更加钦佩。

坐下后,他们谈论了秦尼去劝师尚诏投降的事情,不知道师尚诏是否听从。正在谈论时,探子报告说:“军门、巡抚两位大人带兵来了,已经在归德城西十里之外安排了营地,就在数里之外,两位大人就快到了,管总兵派人通知迎接。”

桂芳吩咐快备鞍马。于冰说:“朱兄、林兄,也应该一起去交令。”

桂芳说:“自然应该去。”

三人出营,与管翼会合,又带领这次得胜的将领,一同到军门营中相见,曹邦辅也在中军。众将领上帐,参见并报告功绩完毕,胡宗宪说:“你们之所以没有败北,都是朝廷的洪福,以及我使用人才的幸运。”

曹邦辅说:“两位镇台大人身先士卒,竭尽全力在疆场上,真让弟辈们非常钦佩。朱文炜筹划得当,林世兄勇冠三军,郭翰、罗齐贤、吕于淳随管大人建立了奇功,攻破贼人连营八座。平定贼寇的功绩,管大人、朱文炜、林世兄可以说是第一。”

胡宗宪说:“曹大人过于夸奖了,剿灭一些小毛贼,偶尔侥幸得胜,算什么军功?今后只要跟随我打破归德,那才算得上是奇功万古。”

两位总兵说:“怎敢不听大人的指示,为国家效力!”

宗宪吩咐摆设军宴,为曹大人洗尘。不多时,军中奏起乐来,摆放桌椅。巡抚和军门坐上座,两位总兵坐在两边,副参等官员坐在下面,其余的人都站在两旁。曹邦辅说:“林世兄、朱秀才出力很多,非一般官员可比,我和胡大人应该给他们庆功奖励。吩咐另外设一席,在副参之下。我还要借胡大人的酒,先敬他二人三杯。”

宗宪说:“大人要赏饭,可以让他们二人在中军帐外另外坐下。无官无禄的人怎么可以和官员同席?”

曹邦辅大笑说:“大人能预见到他们未来的成就,难道不能做到军门、巡抚的位置吗?”

胡宗宪闭上眼睛摇头,也大笑说:“恐怕还未能。既然曹大人已经开口了,就让他们在副参之下坐下吧。”

文炜、林岱先向军门、巡抚行礼表示感谢,然后向两位总兵行礼,再向副参鞠躬,然后向两旁的文武官员道歉,最后坐下。

军中举行酒宴,鼓乐声声,热闹非凡,突然中军官慌张地来报告说:‘圣上派了数十名骑兵到曹大人的营地去。’

众官员都大惊失色,邦辅也感到非常惊讶,心想:‘怎么骑兵会来抓我?’急忙告别众官员返回营地,两位总兵也想要离开去探问。

胡宗宪大笑说:‘两位镇将也太世故了,圣上严明,我们这些大臣贤否,他无时无刻不在心中。曹大人其他方面都很好,也有点才华,只是骄傲这一点还没有改正,所以才会遭遇这次挫折。他是封疆大吏,师尚诏在本省策划多年,他负责的事情是什么?纵容反叛四个字,确实是他的罪过,即使是本院也有失查的嫌疑,将来圣上问起来,我少不得为他找些借口,你们都安坐饮酒,无需替他烦恼。’又吩咐左右:‘拿大杯来。今天如果有人不醉,我就不依。’

众官员各自落座,中军又奏起乐来。过了一会儿,巡捕官报告说:‘曹大人来了。’

众官员都猜疑道:‘既然有骑兵,为什么轻易放他回来?’

胡宗宪带领众官员出去迎接,只见曹邦辅对胡宗宪说:‘大人快把将军门印拿来!’

宗宪慌张不知所措,只得把将军门印交给他。曹邦辅接过,递给随从官员,随即站在正面,对宗宪说:‘有圣旨,跪下听宣读!’

胡宗宪跪在地上,曹邦辅取出旨意,大声朗读道:‘胡宗宪身负军门重任,不思尽忠报国,自从师尚诏叛乱占据归德以来,宗宪事事畏缩,无异妇人,导致逆贼杀官夺城,都是他的原因。现在派骑兵将他逮捕进京,朕亲自审问一切,将军门印事务,着巡抚曹邦辅兼管,率领总兵林桂芳、管翼督师迅速擒拿巨寇,剿灭众贼,早日慰朕之望,钦此。’

宣读完毕,五六名骑兵闪过,将胡宗宪的官带脱下,就要给他上锁。邦辅说:‘等到了京城再上锁吧。’

骑兵说:‘这是奉旨逮捕的钦犯,我们怎么敢徇私?’说完,给他上了大锁,勒令他交代军门事务。

宗宪泪流满面,对邦辅、桂芳等人说:‘三位大人都在这里,我有什么畏缩不前的?’

邦辅说:‘这不过是圣上急于收功,想通过大人来激励将帅,希望像蜀日越雪一样,不久自然会得到好的结果。’

骑兵等四人进入后营,这是要搜刮他的钱财。邦辅又淡淡地安慰了几句,让他们离开了。一面摆放香案,感谢圣恩接受印信;一面吩咐幕客,写下奏章报告接受印信和任职日期。众官员都来道贺。

因为胡宗宪按兵不动在睢州,两位总兵写信告知邦辅,邦辅就把两镇的书信和当前贼人的情况,连同奏章一起呈上御览。明帝大怒,还想抓他的家属。幸亏严嵩劝解,说‘等宗宪到京,审明玩寇误国的实情,再行重治其罪’,因此才只抓了他一个人。

再说邦辅接受印信后,升帐坐下,众官员又来参见。邦辅说:‘大敌未灭,不是饮酒奏乐的时候。’

吩咐将酒席撤去,对桂芳说:‘镇台率领本部人马和投降的贼众,我再拨给你两千人马,攻打归德东面;管镇台率领本部人马,我拨给你四千人马,攻打归德南面,林公子武勇超群,可以担任先锋之职,率领本部院六千人马、偏将二十员,攻打北面。如果参游等官员有不受节制,不肯尽力,敢于玩忽职守的,只管按军法从事。’

林岱叩谢。

又对众官员说:‘西面由本部院攻打,朱秀才很有谋略,可以担任本院的参谋。从今天开始,你就在我营中居住。’

文炜叩谢。又唤过罗齐贤、吕于淳说:‘给你们一千兵,可以分为两班,每到夜晚,在归德四面巡查,不得放走一个反叛者。’

又命令参将郭翰说:‘给你三千人马,不拘归德哪一门外,只拣地势高的地方扎营;在营内再筑一台,派兵轮流瞭望,看到贼兵从哪一扇门出来,你就带兵策应。一边派人报告本部院,不得有误。’

又将这次克敌攻城的功臣,列出名单,详细注明大小功绩,以便将来陆续提升和选用。又让幕客做了十几道榜文,命令诸将射入城去,里面写着:‘开门迎接官兵者有赏,杀贼并带着首级投降者有赏,私自越城投降并报告贼情、经审查不是奸细者有赏;有人擒拿或斩首师尚诏夫妻并投献者,功劳最大,另外保举,不在三个赏赐之内。如果军民等人仍然敢追随贼人作乱,抵抗官军,城破之日查出,或者被人告发,定行诛灭三族。’

又发出火牌,星夜催办粮草,命令各官员解交军前,违反期限的,按例从重处罚。将领们看到邦辅调度井井有条,互相告诫道:‘新军门和旧军门,天地悬殊,应该事事小心,不要违反军令才好。’

再说师尚诏自从秦尼离开后,心情烦躁不安,现在又接到曹军门的榜文,担心兵民有内变之心,更加烦恼,对蒋金花说:‘现在军门又是曹邦辅了,如果胡宗宪不在军中,那么阻挠他们的人就没有了,我们的事情就不可问了。’

夫妻俩正在私下议论,突然听到城外军声震天,火炮声连成一片。探子报告说:‘胡军门已经被逮捕进京,新军门曹邦辅,分遣各将四面攻城。’

尚诏急忙传令各门贼将严加防守,又问:‘哪一门的兵最多?’

探子说:‘军门在西门,西门的人马最多。’

尚诏说:‘我自从占据归德以来,从未亲自上战场,既然西门人马最多,我就出西门,试试官军的实力。’

随即披挂战甲,带领三千贼军,打开西门,冲杀出去。官兵像波浪一样被冲散,纷纷后退。曹邦辅听到师尚诏亲自出西门,连忙带领众将迎战,看到师尚诏在前,四员贼将随后追赶官军。

只见师尚诏头戴银色头盔,头顶有一缕五彩丝线;身穿金色铠甲,腰间系着一条八宝玉带。眼睛圆如铜铃,半红半碧;满脸胡须像刚爪,半赤半黄。身材像金刚略小,头比柳斗还大。手中挥舞着大砍刀,舞动时像风雨一样猛烈;骑在卷毛马上,奔跑起来像电闪雷鸣。以前在涉县潜逃,现在名声传遍河南。

曹军门看罢,师尚诏的马已经冲到面前。邦辅说:‘你是师尚诏吗?’

师尚诏说:‘你有什么话说?’

邦辅道:‘你是本城的一个平民,理应务农安分,为何要招聚叛逆之徒,攻占城池,杀害军民官吏,做出让整个家族都灭亡的事情?’

尚诏道:‘这都是因为你们这些贪官污吏逼迫所致。’

曹军门大怒,回头对众将说:‘有谁愿意和我一起杀掉这个逆贼?’

话还没说完,中军副总兵张浣催马提枪,与尚诏交战不到三个回合,就被斩于马下。左哨守备。

谢梦鲤、董昌两位将领一同出马,交战不到五六回合,谢梦鲤的左胁被刀划伤;董昌正要逃跑,被尚诏追上,一刀从后脑砍落马下。

曹军门说:‘尚诏不是一两个将领可以对付的,众位将领就一齐上吧。’

贼营中的四名将领也各自上前厮杀。曹军门见尚诏凶猛异常,众将一个个落马,急忙传令箭,调北门主将林岱快来。

大战不到两刻钟,曹军门旗下的官员就有八九人伤亡。众将纷纷败下阵来。尚诏正要挥兵追赶,只见一员将领骑马提戟飞快地冲到面前。

尚诏举刀迎敌。败下的将领又各自勒马观看。两人激战了八十余回合,尚诏的妻子蒋金花见尚诏久战,下令鸣金。

尚诏听到锣声乱响,以为是城内有变,对林岱说:‘太阳已经西沉,明天再和你一战。’

林岱说:‘我也不想逼迫你,就让你离开吧。’

双方各自收兵。曹军门大大称赞林岱说:‘先锋真是神勇啊!如果再向前一步,我大军可能就被贼军冲垮了。’

重赏林岱,让他回到自己的镇守地。林、管两位总兵虽然知道西门有战事,但因为没有将令,不敢私自调动人马。只能亲自到军门处请安。邦辅急忙命令他们迅速回到自己的防区。

次日,蒋金花对尚诏说:‘听说南营是河阳总兵管翼的营地,我今天要去报仇,连破八营。’

尚诏说:‘官军中有一个林岱,非常厉害,你要小心他。前几天,我喜爱的将领邹炎就是死在他手里。’

金花没有回答,领着三千人马,从南门冲出。管翼带着将领们出营观看,只见:

头上盘着发髻,上面戴着飞凤金盔;耳朵上戴着云环,斜挂着龙珠坠子。身穿精致的柳叶甲,脚踩着凌波的莲瓣靴。两道眉毛弯如新月,一双眼睛明亮如珠。年纪三十,算得上是半老妇女了,但容颜娇嫩,还像二十岁的少女。手腕上挂着两口日月钢刀,腰间系着一壶风雷大箭。

管翼看后,对众将说:‘这一定是贼人的妻子蒋金花,谁能抓住她,我一定赏赐他官职和升迁。’

突然听到前军队中都司单元瑚大声喊道:‘小将我来擒拿她!’催马挥斧就砍。

金花躲过了斧头,问道:‘来将是谁?’

单元瑚说:‘你不用问我的名字,一会儿抓住你,我一定会让你成为我的妻子,你叫我名字的日子在后头呢。’

金花大怒,单枪匹马迎战。交战数回合后,金花便开始撤退。单元瑚追去,金花回身一招四手飞捶,将单元瑚打落马下。

众将见单元瑚落马,一拥而上,将他救起。金花默念咒语,瞬间狂风四起,卷起尘土,飞沙走石,向官军乱打。

管翼站立不稳,顾不上队伍的混乱,带着败兵向东南方向逃跑。金花率领贼军追赶。

曹军门听说南门交战,急忙发出三枝令箭,命令东北两路的主将,各自派一名将领,带一千人马去观察情况。如果官军胜利,就一起攻城,让他们无法救援;如果官军败退,就立即救援。他自己也派了一名将领,带兵支援。

尚诏在城头看到三门都有人马向东南方向奔去,急忙命令八名贼将,领五千人马去接应蒋金花回城。

众贼从南门出来,一个个吹着口哨,向官军追去。蒋金花正在追杀管翼,突然看到三路官军前后夹击而来,急忙带兵回身交战。

管翼见有救兵到来,也招呼败兵回身迎战。蒋金花腹背受敌,正要再施展法术,突然看到正南方向一队人马蜂拥而至,原来是自己的人马来接应。

金花大喜,正在激战间,突然听到东北方向喊声如雷,一名将领率兵而至,原来是参将郭翰。他在高处扎营,看得清楚,也领兵来支援。

六七路军马混战在一起,只见:

愁云滚滚,旌旗之间天地无光;杀气腾腾,战鼓震动山河变色。弓弦声响,几多归雁坠落长空;鞭影挥舞,无数野猿在古树上悲啼。将军疲惫,隐约听到喘息声;战马歪斜,没有力气嘶鸣。

两军混战多时,金花担心官军再增援人马,又怕尚诏亲自前来接应,城内无人守护,不敢恋战,招呼众贼回城。

金花从腰间解下一缕红绳,向追兵路上撒去,瞬间变成了一条千尺余长的红蟒,拦截道路。金花带着贼军缓缓入城,官军见了,个个惊疑。

片刻之后,红绳又变回了一条五尺长短的红绳,众将各自回营。

正是:法无邪正,灵验为奇。个中生克,个中人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绿野仙踪-第三十二回-注解

军门:指军门官,此处指曹邦辅。

邦辅:指曹邦辅,此处是对曹邦辅的称呼。

新令:新的命令或政策,可能是指对军队或民众的新规定。

管翼:管翼是人名,河阳总兵。

贼妇:指叛乱或敌对势力的妇女,可能是指叛军中的女性。

大交兵:大规模的军事冲突或战争。

刁斗: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形状像斗,用于夜间击打报时。

轻裘缓带:指穿着轻便的皮衣,系着宽松的腰带,形容轻松自在。

功名:指功绩和名声,常指通过考试获得官职。

胸藏十万兵:形容人非常有才智和计谋,就像胸中藏有十万军队。

排五花:排列成五行的阵势,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五种基本元素。

列七星:排列成七星的阵势,七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七颗主要星宿。

龙韬虎略:指用兵的策略和计谋,龙韬和虎略都是古代兵书的名字。

净发军:指经过净身仪式的军队,净身是指去除身体的某些部分,古代有净身太监的说法。

次第行:依次前进,按照一定的顺序或步骤进行。

庆升平:庆祝和平与繁荣。

薄伐:轻率地讨伐或征伐。

出境:越过国境。

妖逆:指邪恶的叛乱者。

神通:指神奇的法术或能力。

遁:指隐身或逃走。

法旨:指神仙或高人的命令。

邪神:指邪恶的神灵或鬼怪。

施威:施展威力或法术。

遁回营:隐身回到营地。

归德:指归德府,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

法术:指通过念咒、画符等方式施展的神秘力量。

府库:指官府的仓库,储存财宝的地方。

家属:指家庭成员,包括妻子、孩子等。

将官:指军官,尤其是高级军官。

星夜:指夜晚,此处指紧急地。

范公堤:古代的一条堤坝,位于今天的江苏省。

海:指大海,此处可能是指逃往海外。

玉石俱焚:比喻好的和坏的一同毁灭。

洪福:指非常大的福气或好运。

疆埸:指边疆或战场。

钦仰:非常敬仰或佩服。

筹画:指筹划和计划。

奇功:非常大的功绩。

军筵席:军队中的宴会。

洗尘:古代宴会中的一种礼节,表示欢迎和感谢。

仕宦:指做官的人。

无禄人:指没有官职的人,此处可能指朱文炜和林世兄。

量:估计或推测。

钦服:非常佩服或敬服。

提骑:指被派遣执行特殊任务的骑兵,此处指皇帝派遣的骑兵。

曹大人:指曹邦辅,此处是对曹邦辅的尊称。

圣上:指皇帝,古代对皇帝的尊称。

提骑数十人:指皇帝派遣的数十名骑兵。

曹大人营中:指曹邦辅的营地。

大惊失色:形容非常惊恐,脸色都变了。

世故:指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此处指经验丰富,懂得官场之道。

圣主严明:指皇帝非常严厉和公正。

封疆大吏:指地方上的高级官员,负责一个地区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师尚诏:指叛乱将领师尚诏。

纵容反叛:指对叛乱行为放任不管。

军门重寄:指军门官的重任,军门官是古代军队中的高级将领。

师尚诏叛据归德:指师尚诏在归德地区叛乱。

逆贼:指叛乱的敌人。

蜀日越雪:比喻事情逐渐好转,如同蜀地天气逐渐变暖,雪越积越少。

白也:指白头,比喻年老。

军门印:指军门官的印信,是军门官权力的象征。

旨意:指皇帝的命令或指示。

军法从事:指按照军法来处理。

银钱:指金钱,此处指财物。

香案:指摆放香炉的案子,用于祭祀或表示敬意。

幕客:指幕僚,古代官员的助手。

火牌:指军事命令的标志,此处指催办粮草的命令。

师尚诏夫妻:指叛乱将领师尚诏和他的妻子。

蒋金花:指师尚诏的妻子。

掣肘:指阻挠或牵制。

潜逃涉县:指师尚诏曾在涉县潜逃。

名播河南:指师尚诏在河南地区名声大噪。

银兜鍪:指头盔,此处指师尚诏所戴的头盔。

金罩甲:指铠甲,此处指师尚诏所穿的铠甲。

玉带:指腰带,此处指师尚诏腰间的玉腰带。

铜铃:指铜制的铃铛,此处比喻师尚诏的眼睛像铜铃一样圆。

刚爪:指刚硬的爪子,此处比喻师尚诏的胡须。

柳斗:指古代的一种量器,此处比喻师尚诏的头大。

大砍刀:指一种大型的砍刀,此处指师尚诏所持的武器。

卷毛马:指毛色卷曲的马,此处指师尚诏骑的马。

电掣云飞:形容速度极快,如同闪电和云彩一样迅速。

御敌:指抵抗敌人。

贼将:指叛乱将领。

波开浪裂:形容战斗激烈,如同波浪翻滚,浪花四溅。

纷纷倒退:形容军队溃败,向后逃跑。

四员贼将:指四位叛乱将领。

偏将:指副将,军队中的中级将领。

参游:指参将和游击,都是军队中的中级将领。

夷灭三族:指灭族,即杀死一个人的全族。

饬令:指命令,此处指严格命令。

从重参处治罪:指从重处罚。

诺将:指答应的将领。

新军门:指新任军门官,此处指曹邦辅。

旧军门:指前任军门官,此处指胡宗宪。

天地悬绝:形容差别极大。

毋犯军令:指不要违反军令。

秦尼:指秦尼地区,此处指师尚诏曾经潜逃的地方。

军声大振:指军队的士气高涨。

火炮连天:形容炮火声非常密集,如同天空连绵不断的炮火。

探子:指侦察兵,此处指报告情况的士兵。

分遣诸将四面攻城:指派遣各位将领从四面八方攻打城池。

贼将用心防守:指叛乱将领们全力以赴地防守。

那一门兵最多:指询问哪一扇城门处的敌军最多。

披挂:指穿上战甲。

放开西门:指打开西门,让敌军进攻。

冲杀出去:指带领部队冲出去迎战。

风驰雨骤:形容动作迅速而猛烈。

看罢:指看完了。

马已到面前:指师尚诏的马已经冲到他的面前。

你是师尚诏么:指曹邦辅在询问对方是否是师尚诏。

邦辅道:邦辅道是古代官职,指地方官员,这里指的是地方官员的称呼。

本市井小人:指居住在市井之中的一般平民百姓。

理合务农安分:理合,应该;务农,从事农业;安分,守规矩,不生事。

逆党:指反叛的党派或团体。

攻夺城池:指攻占城市或城堡。

杀害军民官吏:指杀害普通百姓、士兵和官员。

九族俱灭:九族,指家族中的九代亲属,这里指整个家族都被灭族。

尚诏:指尚诏这个名字,可能是某个人的名字。

贪官污吏:指贪污腐败的官员。

曹军门:曹军门是古代官职,指军队的将领。

诸将:指所有的将领。

中军副总兵:中军副总兵是古代官职,指军队中军部的副将。

张浣:张浣是人名。

左哨守备:左哨守备是古代官职,指负责守卫左哨的官员。

谢梦鲤:谢梦鲤是人名。

董昌:董昌是人名。

贼营四将:贼营四将指敌军中的四位将领。

北门主将:北门主将是古代官职,指负责北门防御的将领。

林岱:林岱是人名,此处再次提及。

军门标下官将:军门标下官将指军门旗下的官员和将领。

损亡:损亡,指损失和伤亡。

诸将败将下来:诸将败将下来,指败退下来的将领。

贼妻蒋金花:贼妻蒋金花,指尚诏的妻子蒋金花。

日已沉西:日已沉西,指太阳已经落山。

䯼髻:䯼髻,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

飞凤金盔:飞凤金盔,装饰有飞凤图案的金色头盔。

云环:云环,古代妇女戴在发髻上的装饰品。

攀龙珠坠:攀龙珠坠,指佩戴在耳环上的珠子,寓意攀龙附凤。

玲珑柳叶之甲:玲珑柳叶之甲,指精细如柳叶般的花纹铠甲。

凌波莲瓣之靴:凌波莲瓣之靴,指鞋底如莲花瓣般轻盈的靴子。

蛾眉:蛾眉,指眉毛像蛾的细长弯曲。

杏眼:杏眼,指眼睛像杏子一样明亮。

日月钢刀:日月钢刀,指刀刃上刻有日月图案的钢刀。

风雷大箭:风雷大箭,指箭矢上刻有风雷图案的大箭。

单元瑚:单元瑚是人名。

房中人:房中人,指妻子或妾室。

狂风四起:狂风四起,指风势非常猛烈。

卷土扬尘:卷土扬尘,指风起尘土飞扬,比喻失败后再集结力量重新开始。

参将:参将,古代官职,指军队中的中级将领。

郭翰:郭翰是人名。

鼙鼓:鼙鼓,古代战争中使用的鼓和鼓槌。

归雁:归雁,指南飞的雁。

野猿:野猿,指野生的猿猴。

盔落头飞:盔落头飞,指头盔掉落,头颅飞出。

血流腹破:血流腹破,指血流成河,腹部破裂。

龙蛇:龙蛇,指龙和蛇,比喻战争中的英勇和凶猛。

法无邪正:法无邪正,指法术没有邪恶和正义之分。

灵验为奇:灵验为奇,指法术的灵验被视为神奇。

个中生克:个中生克,指各种事物之间有相生相克的关系。

个中人知:个中人知,指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了解其中的情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绿野仙踪-第三十二回-评注

邦辅道:‘你本市井小人,理合务农安分,何得招聚逆党,攻夺城池,杀害军民官吏,做此九族俱灭之事?’

此段对话揭示了故事中的矛盾冲突,邦辅的质问直接点明了尚诏的罪行,同时也暴露了尚诏的野心和反叛。通过对比,突出了尚诏与邦辅等人的对立,为后续剧情发展埋下伏笔。

尚诏道:‘皆因汝等贪官污吏逼迫使然。’

尚诏的回答反映了他的反叛并非无因,而是因为对贪官污吏的不满。这种回应使得尚诏的形象更加复杂,既是有反抗意识的英雄,也是被逼上梁山的悲剧人物。

曹军门大怒,回顾诸将道:‘谁与我杀此逆贼?’

曹军门的大怒表现了他对尚诏罪行的痛恨,同时也体现了他的英雄气概。他呼唤诸将,意在寻求正义的拥护,为后续战斗做铺垫。

言未尽,中军副总兵张浣催马提枪,与尚诏战不三合,被斩马下。

这一情节通过张浣的短暂交锋和死亡,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牺牲,同时也暗示了尚诏的强大。

左哨守备谢梦鲤、董昌两将齐出,战不五六合,谢梦鲤左胁中刀;董昌恰待要跑,被尚诏赶上,脑后一刀,砍落马傍。

这两段描写了谢梦鲤和董昌的英勇,以及尚诏的凶猛。通过对比,突出了尚诏的强大和官军的劣势。

曹军门道:‘尚非一二将可敌,众将便一齐出马。’

曹军门的这句话表明了官军的无奈,也展现了曹军门的领导才能。他意识到单靠个别将领是无法战胜尚诏的,于是号召全体将士共同出战。

贼营四将看见,亦各上前厮杀。

这一情节表现了贼营四将的勇敢,也反映了战争的激烈。

曹军门见尚诏凶勇异常,众将陆续落马,忙传令箭,调北门主将林岱快来。

曹军门的担忧和果断行动,显示了他作为将领的敏锐和果断。

大战不过两刻,军门标下官将到损亡了八九员。

这一情节再次强调了战争的残酷,官军的损失惨重。

诸将败将下来。

这一情节表现了官军的溃败,也暗示了尚诏的强大。

尚诏正要挥兵赶杀,只一将匹马提戟飞刺面门。

这一情节展现了尚诏的勇猛,同时也暗示了官军的顽强抵抗。

尚诏举刀相迎。

这一情节表现了尚诏的冷静和果敢,他面对来犯之敌,毫不畏惧。

败下去的诸将又各勒马观看。

这一情节展现了官军的无奈和失望,同时也反映了尚诏的强大。

两人鏖战征尘有八十余合,贼妻蒋金花见尚诏临阵时久,吩咐呜金。

这一情节表现了蒋金花的智谋和对战争的敏锐观察,她通过鸣金来阻止尚诏的追击。

尚诏听得锣声乱响,只当城内有故,向林岱道:‘日已沉西,明日再与你战。’

尚诏的回答显示了他的谨慎和策略,他意识到继续战斗可能会陷入被动。

林岱道:‘我亦不逼你,且饶你去罢。’

林岱的回答体现了他的宽容和智慧,他选择放过尚诏,为后续剧情发展留下了悬念。

两下各自收军。

这一情节展现了战争的暂时平息,同时也暗示了双方力量的均衡。

曹军门大赞林岱道:‘先锋真神勇也!若再返来一步,吾大军被贼冲动矣。’

曹军门对林岱的赞誉,体现了林岱的英勇和战功,同时也反映了官军的困境。

重加赏劳,使归镇地。

这一情节展现了官军的奖惩分明,同时也体现了对英雄的尊重。

林、管二总兵虽知西门交战,因无将令,不敢私动人马。

这一情节反映了官军的纪律严明,同时也体现了将领之间的相互尊重。

只得亲到军门处请安。

这一情节展现了官军的忠诚和纪律,同时也体现了将领之间的相互尊重。

邦辅急令速归汛地。

这一情节反映了邦辅的果断和智慧,他意识到需要迅速调整部署。

次日,蒋金花向尚诏道:‘闻南营系河阳总兵管翼扎营,我今日去报连破八营之仇。’

这一情节展现了蒋金花的复仇心理,同时也反映了她坚定的意志。

尚诏道:‘官军内有一林岱,甚是了得,你须小心他一二。日前吾爱将邹炎,即死于此人之手。’

尚诏的提醒表明了他对林岱的重视,同时也揭示了邹炎的死亡,为后续剧情发展埋下伏笔。

金花也不回答,领三千人马,杀出南门。

这一情节展现了蒋金花的果断和勇猛,她率领人马主动出击。

管翼带将佐出营观看,但见:头盘䯼髻,上罩飞凤金盔;耳带云环,斜嵌攀龙珠坠。

这一段描写了蒋金花的形象,通过她的装束和气质,展现了她的威武和美丽。

身穿玲珑柳叶之甲,足踏凌波莲瓣之靴。

这一段描写了蒋金花的装备,通过她的装备,展现了她的武艺和实力。

两道蛾眉,弯如新月;一双杏眼,朗若悬珠。

这一段描写了蒋金花的容貌,通过她的容貌,展现了她的美丽和妖娆。

年纪三旬,也算半老妇女;容颜妖嫩,还像二八佳人。

这一段描写了蒋金花的年龄和容貌,通过对比,展现了她的不凡之处。

腕携两口日月钢刀,腰系一壶风雷大箭。

这一段描写了蒋金花的武器,通过她的武器,展现了她的武艺和实力。

管翼看罢,向诸将道:‘此必贼妻蒋金花也,谁要拿住他,不愁不加官进级。’

管翼的回答表明了他对蒋金花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官军的迫切需求。

猛听得前军队内都司单元瑚大呼道:‘小将擒他!’催马轮斧便砍。

这一情节展现了单元瑚的勇敢和决心,他主动请缨,要擒拿蒋金花。

金花隔过了斧,问道:‘来将何人?’

这一情节展现了蒋金花的冷静和机智,她在战斗中仍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单元瑚道:‘你不用问你总爷的名姓,少刻拿住你,总爷定要收你做个房中人,你叫我的日子在后哩。’

单元瑚的回答表明了他的狂妄和自大,同时也反映了官军的傲慢。

金花大怒,匹马交锋。

这一情节展现了蒋金花的愤怒和决心,她要为自己的荣誉而战。

大战数合,金花便走。

这一情节展现了蒋金花的武艺和智慧,她在战斗中迅速找到了对手的弱点。

元瑚赶去,金花回四手一飞捶,打落马下。

这一情节展现了蒋金花的强大和凶猛,她一招就将对手击倒。

众将见元瑚落马,一涌杀出,将元瑚救起。

这一情节展现了官军的团结和勇敢,他们不顾个人安危,拯救同伴。

金花暗诵咒语,顷刻狂风四起,卷土扬尘,飞沙走石,向官军乱打。

这一情节展现了蒋金花的法术和力量,她通过法术来对抗官军。

管翼立脚不住,顾不得队伍错乱,领向东南上败走。

这一情节展现了管翼的无奈和失望,他只能选择撤退。

金花率贼众赶杀。

这一情节展现了蒋金花的决心和勇气,她要为自己的荣誉而战。

曹军门听得南门交兵,急发令箭三枝,着东北两路主将,各遣一将,带兵一千,窥看动静。

这一情节展现了曹军门的果断和智慧,他迅速做出了应对措施。

若官军胜,协力攻城,使他不暇救应;官兵败,炎速救援。

这一情节展现了曹军门的战略眼光,他考虑到了各种可能的情况。

自己也遣一将,领兵策应。

这一情节展现了曹军门的谨慎和周全,他亲自派出将领进行策应。

师尚诏在城头看见三门各有人马,向东南飞奔,忙令贼将八员,领兵五千,接蒋金花回城。

这一情节展现了尚诏的果断和智慧,他迅速做出了应对措施。

众贼出了南门,一个个打着呼哨,望官军赶去。

这一情节展现了贼军的团结和勇敢,他们主动出击。

蒋金花正在追杀管翼之际,瞧见三路官军前后杀来,急忙带兵回头交战。

这一情节展现了蒋金花的机智和果断,她在战斗中迅速做出了调整。

管翼见有救兵到来,亦招呼败兵回身相杀。

这一情节展现了管翼的勇敢和决心,他选择与救兵并肩作战。

蒋金花腹背受敌,正要再施法力,见正南一技人马蜂拥而至,却原来是自己人马接应。

这一情节展现了蒋金花的幸运和智慧,她得到了自己的援军。

金花大喜,正斗间,猛听得东北上喊声如雷,当先一将,率兵而至,乃参将郭翰也。

这一情节展现了郭翰的英勇和果敢,他主动前来支援。

他在高处扎营,看得明白,亦领兵来策应。

这一情节展现了郭翰的智慧,他通过观察战场情况,做出了正确的决策。

六七路军兵搅在了一处大战,但见:愁云滚滚,旌旗间天地无光;杀气腾腾,鼙鼓震山河失色。

这一段描写了战争的残酷和激烈,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战争的惨烈。

弓弦响处,几多归雁坠长空;鞭影挥时,无数野猿啼古木。

这一段描写了战争的惨状,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战争的残酷。

将军疲困,隐闻喘息之声;战马歪斜,无暇嘶跃之力。

这一段描写了将军和战马的疲惫,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战争的残酷。

真是盔落头飞争日月,血流腹破定龙蛇。

这一段描写了战争的惨烈,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战争的残酷。

两军混战多时,金花恐官军再添人马,又怕尚诏亲来接应,城内无人守护,不敢恋战,招呼众贼回城。

这一情节展现了蒋金花的谨慎和智慧,她意识到需要及时撤退。

各路官军随后赶来。

这一情节展现了官军的追击,同时也反映了官军的决心。

金花向腰间解下一缕红绳,往追兵路上一撒,顷刻变为千尺余长一条红蟒,拦截道路。

这一情节展现了蒋金花的法术和力量,她通过法术来对抗官军。

金花带兵缓缓入城,官军见了,个个惊疑。

这一情节展现了蒋金花的神秘和威慑力,她的法术让官军感到恐惧。

少刻化为五尺长短红绳一条,众将官方各回营垒。

这一情节展现了蒋金花的法术和智慧,她通过法术来化解危机。

正是:法无邪正,灵验为奇。个中生克,个中人知。

这一段诗句总结了整个故事的主题,强调了法术的神秘和不可预测性,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无奈。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绿野仙踪-第三十二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011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