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绿野仙踪》是清朝时期李百川所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之前。
年代:成书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之前。
内容简要:全书以求仙学道为幌子,以冷于冰成仙事为线索,联缀连城壁救兄避难、金不换娶妻惹祸、朱文玮林润历难建功、温如意烟花场失意、周琏贪风月招邪、林润邹应龙参倒严嵩等几个现实故事,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明代嘉靖朝的社会状况,抒击了时政,表现了惩恶扬善的民主思想,有较浓厚的现实主义气息。虽时有荒诞的神怪描写和道术说教,亦掩不住积极涉世的倾向。整部小说结构较为严谨,行文流畅,情节生动,描写亦较细腻而风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绿野仙踪-第七十二回-原文
访妖仙误逢狐大姐传道术收认女门生
词曰: 往事可重,停云古洞。狭路逢仇。数言提训。放去狐女如飞,任他归。相传口诀无人见,二妖欣羡,泥首于堂殿。须臾剑佩隐无迹,凝眸皎日长空碧。——右调《月照梨花》。
前回言不换别了城璧、如玉,回衡山玉屋洞去。
再说冷于冰与温如玉寻梦后,驾云光早到虎牙山,在骊珠洞外落下,用手一指,闩锁尽落,重门顿开,一步步走了入去。
见对面一座石桥,桥西松柏影中,一带石墙;桥东有一条石砌的阔路,花木参差,掩映左右。
正中间两扇石门,已大开在那里,门内立着一架石屏风。
转过屏风,见院落阔大,房屋颇多。
院内有许多妇女,穿红挂绿,行坐不一。
众妇女看见于冰,一个个大惊失色,都围了来问讯。
于冰道:‘你家主人可在么?’
众妇女道:‘这是我家翠黛二公主的府第。我家公主与我家锦屏大公主,俱在后洞下棋,你问着要怎么?’
于冰道:‘你可速将你两个公主请来,就说我是衡山玉屋洞的冷于冰相访。’
众妖妇久知冷于冰名姓,听了这三个字,无不惊魂动魄。大家呼哨了一声,都没命的跑入后洞去了。
于冰走至正殿门内,见摆设的古玩字画,桌椅床帐,件件精良,不禁点头叹息道:‘一个披毛带尾的小妖,便享受人世不易得的服饰珍玩,真是罪过。你看他们闻我的名头去了,少不得还要转来,我不如在此坐候。’
再说两个妖狐正在后洞下棋顽耍,猛听得侍女们报说冷于冰如何长短,直入我们洞内。
二妖闻知,大是惊慌。少刻,侍女们又报道:‘那冷于冰坐在我们前殿了。’
两妖私相计议道:‘我们先时曾拿住他道友连城璧,他今日寻上门来,定是立意晦气。到只怕要大动干戈,我们也无可回避,只索与他见个高低。’
商量了一会,各带了防身宝物,准备着与于冰赌斗。
于冰在前殿,早知其意;心内不禁失笑。
须臾,听得殿外语声喧哗,从殿阶下走上两个妇人来,打扮的甚是艳丽,面貌无异天仙,腰间各带着双股宝剑,后面跟随着百十个妇女。
于冰念在天狐分上,不好以畜类相待,欠身举手道:‘二位公主请了!’
那两个妖妇将于冰上下一看,见于冰头戴九莲束发铜冠,身穿天青火浣布道服,腰系芙蓉根丝绦,足踏墨青桃丝靴,背负宝剑一口,面若寒玉凝脂,目同朗星焕彩,唇红齿白,须发如漆,俊俏儒雅之中,却眉梢间带点杀气,看之令人生畏。
二妖看罢,心里说道:‘这冷于冰果然名不虚传!’随即也回了个万福。
于冰道:‘贫道忝系世好,到贵洞即系佳客,坐位少不得要僭了。’说罢,在正中坐下。
二妖见于冰举动虽有些自大,却语言温和,面色上无怒气,心上略放宽些。
随口应道:‘先生请便。’
两妖在下面椅上,分左右坐了。
问道:‘先生可法号于冰么?’
于冰道:‘正是。’
二女妖道:‘久仰先生大名,轰雷贯耳。今承下顾,茅屋生辉。方才先生言‘世好’二字,敢求明示?’
于冰道:‘系从令尊雪山推来。’
二女妖喜道:‘先生是几时会过家父?’
于冰不好题连城璧事,改说道:‘贫道去年在江西九华山,与令尊相遇,极承关爱,送我《天罡总枢》一部。这‘世好’二字,系从此出。’
二女妖起初闻于冰名姓,动拚命相杀之心;继见于冰言貌温和,动猜疑防备之心;今听到受他父亲《天罡总枢一部》,又动同道一气之心。
不由的满面生春,笑问:‘家父经岁忙冗,不知怎么有余暇,得与先生相晤?’
于冰道:‘令尊名登天府,充上界修文院总领之职。九华山一晤,适偶然耳。’
二女妖见于冰说得名号职分俱对,深信无杀害之心。
两个一齐起身,从新万福。
于冰亦作揖相还。
二女妖等得于冰坐下,方才就坐,说道:‘心慕尊名,时存畏惧。不意先生与家父有通融书籍之好,平辈不敢妄攀。然家父年齿,必多於先生几岁,今后以世叔相称可也。’
于冰大笑道:‘世叔称呼,断不敢当,只以道兄相呼足也。’
二女妖又低嘱众侍女,速备极好的酒果。
一语方出,诸物顷刻即至。
众妇女揩抹春台。
于冰道:‘到不劳费心!贫道断绝烟火有年矣。’
二女妖笑道:‘世叔乃清高之士,安敢以尘世俗物相敬?敞洞颇有野杏山桃,少将点孝顺之心。’
于冰推辞间,已摆满一桌,约有二十余种奇葩异果,竟是中国海外珍品杂陈。
二女妖让于冰正坐,亲自将椅儿移至桌子两傍相陪。
侍女们斟上酒来,二女妖起身相奉。
于冰道:‘既承雅谊,我多领几个果子罢,酒不敢领。’
二女妖亦不敢再强,拣精美之物,布送过口。
于冰也不作客,随意食用。
二女妖道:‘家父赠《天罡总枢》,未知书内所载何术?’
于冰道:‘此书泄天地终始造化,详日月出没元机。大罗金仙读此书者,百无一二。书虽出自令尊所授,令尊却一字未读。’
二女妖道:‘这是何说?’
于冰就将他父亲盗老君书起,直说到诛九江、追广信、戳目针钉死白龙夫人,并雷火焚烧老鲲鱼,将此书熟读后,到赤霞山,交火龙真人,转送八景宫等语。
众女妖听了,俱吓的目瞪神痴。
惟翠黛女妖心下有些疑信相半,看于冰是以大言唬吓他们,随伸纤纤细手,将盘中松子仁儿挝了一大把,递在锦屏女妖手内,自己又挝了一把,紧紧握住,向于冰道:“世叔既具如许神通,定知我两人手内松子仁数目,恳求慧力,试猜一猜!”
于冰笑道:“此眼下些小伎俩也,算得甚么?但你两个手中,并没一个松子仁,教我从何处猜起?”
二女妖皆大笑道:“世叔真以小儿待我们,松仁现都在我们手内,怎说一个没有?”
于冰道:“你两个可将手展开一看,便知有无?”
二女妖一齐将手开看,果然一个没有,众女妖皆大为惊异。
翠黛向锦屏道:“你我明明握在手内,怎么一开手就全没了?端的归于何处?”
于冰笑道:“却都在我手中。”
随将两手一开,每一只手内各有松仁一把。
众妖妇皆大笑。
二女妖道:“即此一斑,可知全豹。安得不教人诚信悦服?”
又问道:“世叔今日惠顾,还是闲游叙好,还是别有说话?”
于冰道:“我是奉令尊谆托而来,非闲游也。”
二女妖道:“不知家父所托何事?”
于冰正欲说明来意,只见一个侍女报道:“安仁县舍利寺的梅大姑娘来了!”
锦屏女妖道:“你可说家有尊客,且请到我那边坐。”
于冰道:“这小妮子怀恨我,非一年矣。他今日来得正好,我到要见见他。”
二女妖道:“二十年前,舍利寺雷霹赛飞琼,可是世叔么?”
于冰道:“正是我。”
二女妖道:“既如此,此女断与世叔相会不得。”
于冰笑道:“你们还怕我见不过他么?”
二女妖道:“他的道行与萤火相似,岂有个天心皓月,反见不过他?只恐世叔心存旧隙,不肯轻饶,我们做主人的不安。”
于冰大笑道:“断无此理!只管教他入来!”
二女妖不好过却,吩咐侍女们道:“你们不必说冷老爷在此,可照常请人来。”
少刻,见那小狐精戴着满头花朵,从屏见外袅袅娜娜的进来。
但见:
身高四尺,腰粗五围。窄窄金莲,横量足有三寸,纤纤玉手,秤来几及一斤。雕嘴、猴唇、兔形,尚未全变;狗鼻、猫耳、鼠态,必竟犹存。绿蝶裙,红鸳氅,偏是他穿衣讨厌;白珠钗,黄金坠,顿教人见面生嫌。貌向鱼而鱼沉,真个有沉鱼之貌;容对燕而燕落,果然有落燕之容。
只见那小狐精儿斜眉溜眼,带着许多鬼气妖风,前行行,后退退,走将入来,二女妖也接将出去。
谦谦让让,到了殿中。
看见了于冰,妆做出许多妖羞模样,用一把描金扇儿,将面孔半遮半露,用极嫩声音问道:“这位先生是谁?”
二女妖便夸张道:“这是我们嫡亲正派世叔,今日才来看望我们。”
那小狐精又吐娇声问道:“不知是那座名山古洞的真人?请说名姓,奴家也好见礼。”
二女妖道:“我这世叔,我们到不便向你说。说起来,你也知道,他姓冷,法号于冰。”
那小狐精儿听了,大惊失色,也顾不得用扇儿遮他的面孔,忙问道:“他叫什么?”
旁边一个嘴快的侍女道:“他叫冷于冰。”
那小狐精儿听了,心惊胆碎,扭回头便跑,不意被台阶滑倒,跌在殿外,将花冠坠地,云髻蓬松。
于冰不禁大笑。
众侍女将他扶起,他又没命的跑去。
还未跑了数步,于冰用手一招道:“回来!”
那小狐精儿又跑了回来,站在殿内。
二女妖道:“你不必害怕,有我两人在此。”向侍女们道:“与梅大姑娘拿椅儿来,吃杯酒压压惊罢。”
于冰道:“我面前没他坐处!且他走不动,如何会坐?”
锦屏女妖道:“我试试他。”
拉了一会,分毫不动。
五六个侍女一齐推他,他两腿比铁还硬,休想移动一分,侍女们个个吐舌。
翠黛女妖道:“走不动罢了,怎么连话也不说一句。”
于是笑问于冰。
于冰用手将小狐精一指,向翠黛道:“你问他,他就会说了。”
翠黛笑问道:“大姑娘,你是怎么?”
小狐精儿泪流满面道:“我被他法术制住了。我和他是不共戴天之仇,今日断无生理,还求二位公主救我!”
于冰道:“你为母报仇,怀之二十余年,这正是你的孝处。今准你见我,也是取你异类有点人心。但是你将主见立错!当日你母亲已修道千年,再加精进,便可至天狐地位;他却不肯安分,屡次吸入精髓,滋补自己元阳,死在他手内人,也不知有多少!又半夜三更,到舍利寺戏弄我。我当年总不击死他,他如此行为,必不为天地所容!人贵自反,勿徒怨人。
你今服神炼气,也有二百余年,从此立志苦修,积久岁月,可望有成,若必逆理反常,学你母亲的事业,吾立见其速死耳!良言尽此,你须慎之,毋再遭吾手!去罢!”
那小狐精儿得了这个“去”字,两腿便能动移,那里还顾得与二妖作别,便如飞的跑去了。
要知于冰这几句话,虽是劝戒小狐精,却也是藉他劝戒二女妖的意思。
二女妖见小狐精跑去,笑向于冰道:“这娃子几乎被世叔吓死!”
于冰道:“他的结果我已预知,将来与他母亲是一样结果。”
翠黛:“约在何时?”
于冰道:“二百一十年后,必为雷火所诛。”
二女妖道:“适才被这娃子来打断话头。世叔说是为家父谆托而来,愿闻其详。”
于冰道:“二位若不怪我愚直,我就据实相告。”
二女妖道:“但见吩咐,无不敬遵。”
于冰道:‘我去年与令尊相会时,令尊道:‘我一生止有二女,钟爱最甚。我如今授职上界,无暇教诲他们。奈他们行为不合道理处甚多,诚恐获罪于天,徒伤性命。’再三着我到贵洞一行,传二位修炼真诀,异时升令尊职位。’
二女妖喜道:‘我等苦无高明指授,倘世叔不吝奇法妙术,传与我等,我等有生之年,尽皆戴德之日。’
于冰道:‘我今日此来,所欲传者,乃性命之学,非法术之学也。盖法术之学,得之止不过应急一时;性命之学,得之便可与天同寿。’
二女妖道:‘敢问何为性命之学?’
于冰道:‘本乎天者,谓之命;率乎己者,谓之性。然‘性命’二字,儒释道三教,各有不同。儒家以尽性立命为宗,释家以养性听命为宗,道家以炼性寿命为宗。其要领在于以神为性,以气为命。神不内守,则性为心意所摇;气不内固,则命为声色所夺。此吾道所以要性命兼修也。’
二女妖道:‘敢问守神固气之道,修为若何?’
于冰道:‘神与气乃一身上品妙药,其妙重在不亡精。故修道者炼精成气,炼气化神,炼神合道。此即七返九还之妙药也。’
二女妖道:‘敢问七返九还之药何如?’
于冰道:‘已去而复回,谓之返;已得而又转,谓之还。其回转之法,端在采药。然采药有时节,制药有法度,入药有造化,炼药有火候。修道者於未采药之前,先寻药之本源。西南有乡土,名曰‘黄庭’,恍惚有物,杳冥有精。先仙曰:‘分明一味水中金,可于华车仔细寻。’此即寻药之本源也。垂帘塞兑,窒欲调息,离形去智,几于坐忘。先仙曰:‘劝君终日默如愚,炼成一棵如意珠。’此采药之时节也。天地之先,浑然一气。人生之初,与天地同。天以道化生万物,人以心肆应百端。先仙曰:‘大道不离方寸地,功夫细密要行持。’此制药之法度也。心中无心,念中无念。注意规中,一气还祖。先仙曰:‘息息绵绵无间断,行行坐坐转分明。’此入药之造化也。清净药材,密意为先。十二时中,火煎气炼。先仙曰:‘金鼎常教汤用暖,王炉不使火微寒。’此炼药之火候也。’
二女妖道:‘敢问采药、炼药、火候等说,条要何如?’
于冰道:‘采时谓之药,药中有火焉;炼时谓之火,火中有药焉。能知药而收火,则定里丹成。先仙曰:‘药物阳内阴,火候阴内阳。会得阴阳理,火药一处详。’此其义也。修道者,必以神御气,以气定息。呼息出入,任其自然。转气致柔,舍光默默。行住坐卧,不离这个。功夫纯粹,打成一片,如妇人之怀孕,如小龙之养珠。渐采渐深,渐炼渐凝。动静之间,更宜消息。念不可起,起则火炎;意不可散,散则火冷。炼之一日,一日之周天;炼之一刻,一刻之周天也。无子午卯酉之法,无晦朔弦望之期。圣人传药不传火之旨,尽于此矣。何条要之有?’
二女妖道:‘敢问龙虎如何调法,方为至善?’
于冰道:‘调龙虎之道有三:上等以身为铅,以心为汞,以定为水,以慧为火,在片刻之间,可以凝结成胎;中等以气为铅,以神为汞,以子为水,以午为火,在百日之间,可以混合成象;下等以精为铅,以血为汞,以肾为水,以心为火,在一年之间可以融结为功。先仙曰:‘调息要调真息息,炼神须炼不神神。’则龙降虎伏矣。’
二女妖道:‘敢问婴儿姹女产育之道若何?’
于冰道:‘精从下流,气从上散,水火相背,不得凝结成胎,则婴儿姹女,从何产育?人苟爱念不生,此精必不下流,忿念不生,此气必不上炎。一念不生,则万虑澄澈,水火自然交媾,产之育之,有何难也?’
二女妖道:‘修持大成日,有五气朝元,三化聚顶,敢问若何?’
于冰道:‘眼不视而魂在肝,耳不听而精在肾,舌不声而神在心,鼻不香而魄在肺,四肢不动而意在脾,是为五气朝元。精化为气,气化为神,神化为虚,是为三化聚顶。’
二女妖道:‘敢问入手功夫,以何为先?’
于冰道:‘心者神之舍,心忘念虑,即超欲界;心忘缘境,即超色界;心不着空,即超无为界。故入手功夫,总以清心为第一。’
二女妖道:‘功夫既纯之后,若少有间断,亦能坏道否?’
于冰道:‘坏道必先于坏念,念头一坏,收拾最难;回光反照,亦收拾念头之一法耳。’
二女妖道:‘某等修持,各一千六七百年。道虽小同,其实大异,人畜之别,即此以定贵贱。今承提命,德同天地,我父若能闻此修为,一天狐安能限其造就?然某等还有冒昧,妄请指教者,若采男子之真阳,滋下元之肾水,于丹道补益,功郊何如?’
于冰大笑道:‘盗人之精,而益己之精;吸人之髓,而补己之髓,忠恕先失。抑且装神变鬼,明去夜来,甚至淫声艳语,献丑百端,究之补益,亦属有限。况舍己身之皮肉,为人之皮肉点污戏弄,恐有志成仙者,不肯如此下贱也。’
二女妖满面通红,羞愧无地,说道:‘从此斩断情丝,割绝欲海,再不敢没廉耻矣!’
说罢,一齐倒身下拜,求认于冰为师。
于冰扶起道:‘这断断使不得!我承你令尊一书见惠,始得有今日道果,何敢忘青出于蓝?昔吾师火龙真人曾传我呼吸出纳口诀,其法至简至易,较你们导引炼气,其功迅速百倍,亦可见冷某是一不忘本人。’
二女妖大喜,将众侍女赶出。
于冰暗传了口诀,二女妖喜欢的无地自容,一齐说道:‘弟子等得此,三十年内,便可脱尽皮毛,永成不没人体,不复与禽兽伍矣。此恩此德,天地何殊?’
一定要请于冰正坐,拜为师尊。
于冰推阻至再,说道:‘但愿二位从此正心诚意的修炼,我对你令尊方为有光。何必在拜从门下?但还有一节要紧之至:适所传口诀,系得之吾师火龙真人,戒令毋传同道。同道尚不许传,今传与二位,我实担血海干系。此诀只可自知,若从此再传你们同类,我何面再见吾师?’
二女妖道:‘不但我们同类,即我父欲学,非禀明师尊可否?亦不敢妄传。’说罢,又定请于冰正坐拜从。
于冰那里肯依?且要立行辞去。
二女妖见于冰坚意不允,又说道:‘师尊不肯收认我们,为是披毛带尾异类。只求看我父面上,少鄙薄一二,就是大恩。’
于冰听了这几句话,诚恐将来天狐知道,脸上过不去,于是也不再说,吩咐众侍女将椅儿放正坐了。
二女妖知是依允,心上大喜,拜了于冰四拜,分立两傍。
于冰道:‘我当年收一猿不邪,即被吾师大加罪责。今你二人既列吾教下,须要守我法度,杜门潜修,不可片念涉邪,弄出事来,干连于我不便。我今后到添许多不放心矣。’
二女妖道:‘谨遵师尊严训,一步不敢胡行。’
于冰道:‘每到三年后,定来考验你们得失。令尊我已预知,后日必来看望于你,可代我多多致意。我去了。’
说罢,将袍袖一摆,满殿通是金光。
众妖眼睛一瞬间,再看已不知于冰去向。
一齐跑出殿外,仰面观望,见一朵红云,离洞起有二百余丈高下,如飞的向东南去了。
众侍女无不咬指吐舌。
二女妖又喜又惧:一喜得此神通广大师尊,为同类所钦羡;一惧有犯戒律,知他事事前知,恐遭雷火之诛。
自此断绝尘念,一洗繁华。
每到三年后,于冰果来考证,指示得失。
至第三日,天狐来看望二女,知拜从在于冰门下,又传道术口诀,大喜过望。
到三十年后,二女妖脱尽皮毛,永成人体;一百六七十年后,各入仙班,比他父雪山高出百倍,皆于冰口诀之力也。
正是:为送《天罡》那段情,始行收认女门生。须知此会非常会,他日瑶池俱有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绿野仙踪-第七十二回-译文
拜访妖仙却意外遇到了狐仙大姐,传授了道术,收了一个女弟子。
词曰:过去的事情可以重新来过,停云在古老的洞府中。狭窄的路上遇到了仇人。几句话提醒了教训。放走了狐女如同飞鸟,任她自由地回去。传说中口诀无人得见,两个妖仙羡慕不已,跪在殿堂中。剑和佩饰瞬间消失无踪,凝视着皎洁的太阳和碧蓝的天空。
之前提到冷于冰和温如玉告别了城璧、如玉,回到了衡山的玉屋洞。再说冷于冰和温如玉寻梦之后,驾云早到了虎牙山,在骊珠洞外降落,用手一指,门闩全部落下,重重的大门立刻打开,他们一步步走了进去。看到对面的石桥,桥西的松柏影子中,有一堵石墙;桥东有一条石铺的宽阔道路,花木错落有致,左右掩映。正中间有两扇石门,已经大开着,门内立着一架石屏风。转过屏风,看到院子宽敞,房屋众多。院子里有许多妇女,穿着红绿衣服,行为举止各异。这些妇女看到冷于冰,一个个大惊失色,都围过来询问。
冷于冰问道:“你家主人在哪里?”
众妇女回答:“这是我家翠黛二公主的府邸。我家公主和锦屏大公主在后洞下棋,你问她们要做什么?”
冷于冰说:“你可以快去请她们两位公主来,就说我是衡山玉屋洞的冷于冰来拜访。”
众妖妇久闻冷于冰的名号,听了这三个字,无不惊恐万分。大家发出一声呼哨,都拼命地跑进后洞去了。
冷于冰走到正殿门内,看到摆放的古玩字画、桌椅床帐,件件精致,不禁点头叹息道:“一个披着毛皮的小妖,就能享受到人世间不易得到的服饰珍宝,真是罪过。你看他们听到我的名字后都逃走了,少不得还要回来,我不如在这里等着。”
再说两个妖狐正在后洞下棋玩耍,突然听到侍女们报告说冷于冰如何如何,直接来到了我们洞中。两个妖仙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惊慌。过了一会儿,侍女们又报告说:“那个冷于冰坐在我们前殿了。”
两个妖仙私下商量道:“我们之前曾经抓住过他的道友连城璧,他今天上门来,肯定是来找麻烦的。恐怕要大打出手,我们也无法回避,只能与他一决高下。”
商量了一会儿,各自带着防身的宝物,准备与冷于冰赌斗。冷于冰在前殿,早就知道了他们的意图;心中不禁暗笑。
过了一会儿,听到殿外有喧哗的声音,有两个妇人从殿阶上走上来,打扮得非常艳丽,面貌和天仙一样,腰间各挂着双刃宝剑,后面跟着一百多个妇女。冷于冰念在狐仙的分上,不好把她们当作畜生对待,欠身举手道:“两位公主请了!”
那两个妖妇把冷于冰上下打量了一番,看到他头戴九莲束发铜冠,身穿天青色火浣布道袍,腰系芙蓉根丝带,脚穿墨青色桃丝靴,背着一口宝剑,面色如寒玉凝脂,眼睛如同明亮的星星,唇红齿白,须发如漆,英俊儒雅中带着一丝杀气,看起来令人敬畏。两个妖仙看后,心里想:“这冷于冰果然名不虚传!”随即也还了一个万福。
冷于冰说:“贫道愧对世交,到了贵洞就是贵客,座位少不得要僭越了。”说完,在正中央坐下。
两个妖仙看到冷于冰虽然有些自大,但言语温和,脸上没有怒气,心中稍微放松了一些。随口应道:“先生请随意。”
两个妖仙在下面的椅子上,分左右坐下。问道:“先生可法号于冰么?”
冷于冰回答:“正是。”
两个女妖说:“久仰先生的大名,如雷贯耳。今天承蒙先生光临,我们茅屋生辉。刚才先生提到‘世好’二字,敢请教是什么意思?”
冷于冰说:“是从令尊雪山那里传来的。”
两个妖仙高兴地说:“先生是何时见过家父的?”
冷于冰不想提及连城璧的事情,改口说:“贫道去年在江西九华山,与令尊相遇,非常受到他的关爱,送了我《天罡总枢》一部。这‘世好’二字,就是从这里来的。”
两个妖仙起初听到冷于冰的名字,动了拼命相杀的心思;接着看到冷于冰温和的言辞和面容,动了猜疑和防备的心思;现在听到他父亲送了他《天罡总枢》一书,又动了同道之谊的心思。不由得满脸笑容,问道:“家父多年来忙于事务,不知怎么会有空余时间,得以与先生相见?”
冷于冰说:“令尊名登天府,担任上界修文院总领之职。在九华山相遇,是偶然的机会。”
两个妖仙看到冷于冰所说的名号和职位都对,深信他没有杀害之心。两个一起起身,重新行礼。冷于冰也回礼。
两个妖仙等到冷于冰坐下,才坐下来说:“我们一直仰慕先生的大名,心存敬畏。没想到先生与家父有赠送书籍的交情,不敢妄自攀附。然而家父的年纪,一定比先生大几岁,今后我们可以以世叔相称。”
冷于冰大笑说:“世叔的称呼,实在不敢当,只以道兄相称即可。”
两个妖仙又低声吩咐众侍女,快去准备最好的酒果。话音刚落,各种物品立刻摆满了桌子,大约有二十多种奇花异果,竟然是中国海外的珍品。
众妇女擦拭着春台。冷于冰说:“不用这么费心!贫道已经多年不吃烟火之物了。”
两个妖仙笑着说:“世叔是清高之士,怎么敢用尘世间的俗物来敬重您?我们洞中有些野杏山桃,稍后我会用孝顺之心来孝敬您。”
冷于冰推辞间,桌上已经摆满了各种美味,大约有二十多种奇花异果,都是中国海外的珍品。
两个妖仙请冷于冰坐在正中央,亲自将椅子移到桌子旁边陪伴。侍女们斟上酒来,两个妖仙起身敬酒。冷于冰说:“既然承蒙您的厚意,我就多吃几个果子吧,酒不敢领。”
两个妖仙也不敢再勉强,挑选了最精美的水果,一一递给冷于冰。冷于冰也不拘礼节,随意享用。
两个妖仙说:“家父赠送了《天罡总枢》,不知道书中记载了什么道术?”
冷于冰说:“这本书泄露了天地终始的造化,详细记载了日月出没的元机。大罗金仙能读这本书的,百无一二。虽然这本书是家父所授,但他自己却一个字都没有读过。”
两个妖仙问:“这是什么意思?”
冷于冰就把他父亲盗取老君书的事情,一直说到诛杀九江、追捕广信、用戳目针钉死白龙夫人,以及用雷火焚烧老鲲鱼,然后将这本书熟读后,到赤霞山交给火龙真人,再转送到八景宫的事情。
众女妖听了,都吓得目瞪口呆。只有翠黛女妖心中有些半信半疑,觉得于冰是在用大话吓唬他们,于是她伸出细长的手,从盘中抓了一把松子仁,递给锦屏女妖,自己也抓了一把,紧紧握住,对于冰说:“世叔既然有如此神通,一定知道我们手中松子仁的数量,恳请您施展智慧,猜一猜!”
于冰笑着回答:“这只是些小把戏,算什么?但你们两个手中,一个松子仁都没有,我该从哪里猜起呢?”
两个女妖都大笑起来:“世叔真是把我们当小孩子看待,松子仁现在都在我们手中,怎么可以说一个都没有?”
于冰说:“你们把手张开看看,就知道了。”
两个女妖一齐张开手,果然一个松子仁都没有,众女妖都感到非常惊讶。翠黛对锦屏说:“我们明明握在手里的,怎么一张开手就全都没了?它们到底去了哪里?”
于冰笑着说:“都在我手中。”
接着他张开双手,每只手中都有一把松子仁。众女妖都大笑起来。两个女妖说:“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全部情况。怎么能不让人信服呢?”
她们又问:“世叔今天来,是随便游玩,还是有什么特别的事情?”
于冰说:“我是奉令尊的托付而来,不是随便游玩。”
两个女妖问:“不知道家父托付了什么事情?”
于冰正要说明来意,只见一个侍女报告说:“安仁县舍利寺的梅大姑娘来了!”
锦屏女妖说:“你可以告诉她家有贵客,请她到我们那边去坐。”
于冰说:“这个小丫头对我怀恨在心已经有一年多了。她今天来得正好,我要见见她。”
两个女妖说:“二十年前,舍利寺雷霹赛飞琼,可是世叔?”
于冰说:“正是我。”
两个女妖说:“既然如此,这位姑娘肯定不能与世叔相会。”
于冰笑着说:“你们还怕我见不过她吗?”
两个女妖说:“她的道行和萤火虫一样,怎么会有天心皓月,反而见不过她?只怕世叔心中有旧怨,不肯轻易放过,我们作为主人,心里也不安。”
于冰大笑说:“绝对没有这个道理!让她进来吧!”
两个女妖不好过,吩咐侍女们说:“你们不必说冷老爷在这里,按常例请人来。”
过了一会儿,看到一个戴着满头花朵的小狐精,从屏风外缓缓走来。只见她:
身高四尺,腰粗五围。脚小如金莲,横着量有三寸,手细如玉,称起来几乎有一斤重。嘴像雕,唇像猴,脸像兔,尚未完全变化;鼻像狗,耳像猫,形态像鼠,毕竟还有一些残留。绿蝶裙,红鸳鸯氅,偏是她穿衣让人讨厌;白珠钗,黄金坠,一见面就让人讨厌。貌如沉鱼,确实有沉鱼之貌;容似落燕,果然有落燕之容。
只见那小狐精斜着眉毛,眼神狡黠,带着许多鬼气和妖气,前行后退,走进殿中,两个女妖也迎了出去。互相谦让,到了殿中。
看到于冰后,她装出许多妖媚的样子,用一把描金扇子遮住半张脸,用极嫩的声音问道:“这位先生是谁?”
两个女妖夸张地说:“这是我们亲爱而正派的世叔,今天才来看望我们。”
那小狐精又吐着娇声问道:“不知道是哪座名山古洞的真人?请告诉我名字,我也好行礼。”
两个女妖说:“我们这位世叔,我们不便告诉你。说起来,你也知道,他姓冷,法号于冰。”
那小狐精听了,大惊失色,也顾不得用扇子遮住面孔,急忙问道:“他叫什么?”
旁边一个嘴快的侍女说:“他叫冷于冰。”
那小狐精听了,心惊胆战,顾不得用扇子遮住面孔,急忙跑开,不小心被台阶滑倒,跌在殿外,花冠掉在地上,云鬓散乱。于冰忍不住大笑。众侍女把他扶起来,他又拼命地跑开。还没跑几步,于冰用手一招说:“回来!”
那小狐精又跑了回来,站在殿内。两个女妖说:“你不必害怕,有我们两人在这里。”对侍女们说:“给梅大姑娘拿把椅子来,喝杯酒压压惊吧。”
于冰说:“我面前没有他坐的地方!而且他走不动,怎么坐得下?”
锦屏女妖说:“我来试试他。”
拉了一会,分毫不动。五六个侍女一起推他,他两条腿像铁一样硬,根本无法移动一分,侍女们个个都惊讶得吐舌头。
翠黛女妖说:“走不动就算了,怎么连话也不说一句。”
于是笑着问于冰。于冰用手指向小狐精,对翠黛说:“你问她,她会说的。”
翠黛笑着问:“大姑娘,你怎么了?”
小狐精泪流满面地说:“我被他的法术制住了。我和他是势不两立的仇人,今天肯定没有活路了,还求两位公主救我!”
于冰说:“你为母报仇,怀恨二十余年,这正是你的孝道。今天能见到我,也是因为我看在你异类中还有点人心。但你将主意定错了!当日你母亲已经修道千年,再加精进,就可以达到天狐的地位;但他却不肯安分,屡次吸取精华,滋补自己的元阳,被他害死的人,也不知道有多少!又半夜三更,到舍利寺来戏弄我。我当年总不杀他,他这样的行为,必不为天地所容!人贵自省,不要只是怨恨别人。你现在修炼神气,也有二百多年了,从此立志苦修,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有望成功,如果你一定要逆理而行,学你母亲的事业,我立刻就会让你死得很快!好话说到这里,你必须谨慎,不要再落在我手中!去罢!”
那小狐精听到这个“去”字,两条腿立刻能动弹了,哪里还顾得上与两个女妖告别,就像飞一样地跑走了。
要知道,于冰这几句话,虽然是在劝戒小狐精,但实际上也是借此劝戒两个女妖。两个女妖看到小狐精跑走了,笑着对于冰说:“这个小家伙差点被世叔吓死!”
于冰说:“我已经预知了他的结果,将来和他母亲一样。”
翠黛问:“大约什么时候?”
于冰说:“大约二百年后,一定会被雷火所灭。”
两个女妖说:“刚才被这个小家伙打断话头。世叔说是为家父托付而来,愿意听您详细说明。”
于冰说:“如果二位不怪我直言,我就据实相告。”
两个女妖说:“但请吩咐,我们无不遵从。”
于冰说:‘去年我和您父亲见面时,他告诉我:“我这一生只有两个女儿,我最疼爱她们。现在我即将升职到天界,没有时间教导她们。她们的行为有很多不符合道理的地方,我担心会得罪天意,白白伤害了她们的生命。”他多次让我到您的洞府来,传授两位修炼真诀,将来可以提升您父亲的职位。’
两个女儿妖精高兴地说:‘我们一直苦于没有高明的指导,如果世叔不吝惜您的奇妙法术,传授给我们,我们一生都会感激不尽。’
于冰说:‘我今天来,想要传授的是关于性命之学的知识,而不是法术之学。因为法术之学只能应急一时;而性命之学,学成之后可以与天地同寿。’
两个女儿妖精问:‘请问什么是性命之学?’
于冰说:‘来源于天的叫做命;由自己主宰的叫做性。然而‘性命’这两个字,儒释道三教有不同的解释。儒家以尽性立命为目标,释家以养性听命为目标,道家以炼性寿命为目标。关键在于以神为性,以气为命。神不内守,性就会被心意所动摇;气不内固,命就会被声色所夺取。这就是我们修炼之道要性命兼修的原因。’
两个女儿妖精问:‘请问如何守神固气,进行修炼?’
于冰说:‘神与气是身体上等的妙药,它们的妙处在于不损耗精。因此修道者炼精成气,炼气化神,炼神合道。这就是七返九还的妙药。’
两个女儿妖精问:‘请问七返九还的药物是什么样的?’
于冰说:‘已经失去又重新获得叫做返;已经得到又继续转化的叫做还。它们的回转方法,关键在于采药。然而采药有季节,制药有方法,入药有造化,炼药有火候。修道者在采药之前,先要找到药的本源。西南有一个地方,叫做‘黄庭’,那里有模糊不清的东西,深奥的精华。先仙说:“分明一味水中金,可于华车仔细寻。”这就是寻找药的本源。垂帘塞兑,窒欲调息,离形去智,几乎可以达到坐忘的境界。先仙说:“劝君终日默如愚,炼成一棵如意珠。”这是采药的季节。天地未分之前,浑然一气。人生之初,与天地同。天以道化生万物,人以心应百端。先仙说:“大道不离方寸地,功夫细密要行持。”这是制药的方法。心中无心,念中无念。注意规中,一气还祖。先仙说:“息息绵绵无间断,行行坐坐转分明。”这是入药的造化。清净药材,密意为先。十二时中,火煎气炼。先仙说:“金鼎常教汤用暖,王炉不使火微寒。”这是炼药的火候。’
两个女儿妖精问:‘请问采药、炼药、火候等,有哪些要点?’
于冰说:‘采药时叫做药,药中有火;炼药时叫做火,火中有药。能够知道药而控制火,那么内丹就可以炼成。先仙说:“药物阳内阴,火候阴内阳。会得阴阳理,火药一处详。”这就是这个道理。修道者,必须以神御气,以气定息。呼吸出入,任其自然。转气致柔,舍光默默。行住坐卧,不离这个。功夫纯粹,打成一片,如妇人之怀孕,如小龙之养珠。渐采渐深,渐炼渐凝。动静之间,更宜消息。念不可起,起则火炎;意不可散,散则火冷。炼之一日,一日之周天;炼之一刻,一刻之周天也。没有子午卯酉的方法,没有晦朔弦望的期限。圣人传药不传火的原则,就在这里了。还有什么要点呢?’
两个女儿妖精问:‘请问如何调整龙虎,才能达到至善的境界?’
于冰说:‘调整龙虎的方法有三个:上等是以身为铅,以心为汞,以定为水,以慧为火,在片刻之间,可以凝结成胎;中等是以气为铅,以神为汞,以子为水,以午为火,在百日之间,可以混合成象;下等是以精为铅,以血为汞,以肾为水,以心为火,在一年之间可以融结为功。先仙说:“调息要调真息息,炼神须炼不神神。”这样龙就降伏,虎就驯服了。’
两个女儿妖精问:‘请问婴儿姹女产育之道是怎样的?’
于冰说:‘精从下流,气从上散,水火相背,不能凝结成胎,那么婴儿姹女,从哪里产育?人如果爱念不生,这个精就不会下流,忿念不生,这个气就不会上炎。一念不生,那么万虑澄澈,水火自然交合,产之育之,有什么难的呢?’
两个女儿妖精问:‘修持到最高境界时,有五气朝元,三化聚顶,是怎样的境界?’
于冰说:‘眼不视而魂在肝,耳不听而精在肾,舌不声而神在心,鼻不香而魄在肺,四肢不动而意在脾,这就是五气朝元。精化为气,气化为神,神化为虚,这就是三化聚顶。’
两个女儿妖精问:‘请问初学功夫,应该以什么为先?’
于冰说:‘心是神的居所,心无杂念,就可以超越欲界;心无牵挂,就可以超越色界;心不执着于空,就可以超越无为界。因此初学功夫,总的要以清心为第一。’
两个女儿妖精问:‘功夫修炼到纯熟之后,如果稍有间断,也会破坏道法吗?’
于冰说:‘破坏道法必须先从破坏念头开始,一旦念头坏了,收拾起来就非常困难;回光反照,也是收拾念头的一种方法。’
两个女儿妖精说:‘我们修炼了一千六七百年。虽然道法有些相似,但实际上有很大差异,人和动物的差别,就是从这里决定的。现在承蒙您传授道法,恩德如同天地,如果我父亲能听到这些修炼之道,一只狐狸怎么能限制他的成就?但是我们还有一些冒昧的问题,冒昧地请教您,如果采集男子的真阳,滋补下元之肾水,对丹道的修炼有什么好处?’
于冰大笑说:‘偷取别人的精,来滋补自己的精;吸取别人的骨髓,来滋补自己的骨髓,这是失去了忠恕之道。而且装神弄鬼,白天黑夜变换,甚至淫声艳语,献丑百端,最终得到的滋补也是有限的。况且舍弃自己的身体,去让别人身体的污秽所污染,恐怕有志成仙的人,不会这样卑微。’
两个女儿妖精满脸通红,羞愧得无地自容,说:‘从今往后,我们断绝情丝,割断欲海,再也不敢没有廉耻了!’说完,她们一起倒身下拜,请求于冰成为她们的师傅。
于冰扶起她们说:‘这绝对不行!我因为您父亲的一封信,才得到了今天的道果,怎么敢忘记青出于蓝呢?以前我的师傅火龙真人曾经传授我呼吸吐纳的口诀,这个方法非常简单易学,比你们导引炼气的功效快百倍,也可以看出我冷某不是忘本的人。’
两个女妖非常高兴,把所有的侍女都赶了出去。于冰悄悄地传授了口诀,两个女妖觉得非常害羞,一起说:“我们得到了这个,三十年内就能去掉皮毛,永远成为人形,不再和禽兽为伍了。这份恩情这份好意,天地之间有何区别?”
她们一定要请于冰坐正,拜他为师。于冰推辞了好几次,说:“希望你们两位从此真心诚意地修炼,这样对我父亲才有光彩。何必拜在我的门下呢?但还有一件事非常重要:我刚才传授的口诀,是我师父火龙真人传授给我的,他告诫我不能传给同门。同门都不可以传授,现在传给你们两位,我实在是承担了极大的风险。这个口诀只能自己知道,如果从此再传给你们的同类,我还有什么脸面再见我的师父?”
两个女妖说:“不仅是我们同类,就算是我父亲想要学习,也必须得到师父的允许,我们也不敢随便传授。”说完,又坚持请于冰坐正拜师。
于冰哪里肯答应,甚至想要立刻离开。
两个女妖看到于冰坚决不同意,又说:“师父如果不收我们为徒,是因为我们这些披毛带角的异类。只求看在我们父亲的面子上,稍微宽容我们一些,就是天大的恩情。”
于冰听了这几句话,担心将来天狐知道了,自己脸上过不去,于是也不再说什么,吩咐侍女们把椅子放正,自己坐下。两个女妖知道他已经答应了,心里非常高兴,向于冰拜了四拜,分别站在两边。
于冰说:“我当年收了一个名叫不邪的猴子,就被我的师父严厉责罚。现在你们两位既然成为我的弟子,就必须遵守我的法度,闭门修炼,不可有丝毫邪念,否则惹出麻烦,会连累到我。我以后会更加不放心的。”
两个女妖说:“谨遵师父的严格教诲,一步也不敢胡来。”
于冰说:“每隔三年,我一定会来考验你们的进步。我已经预知,你父亲后天一定会来看望你,你可以代我向他多多问候。我走了。”
说完,他挥了挥袖子,整个殿堂都充满了金光。众妖的眼睛一瞬间就看不见于冰了。他们一起跑到殿外,仰头观望,只见一朵红云,从洞口升起有两百多丈高,像飞一样地向东南方向去了。众侍女都惊讶得咬指吐舌。
两个女妖又喜又怕:一方面很高兴能遇到这样神通广大的师父,被同类所羡慕;另一方面又害怕违反戒律,知道他事事都能预先知道,担心会受到雷火之刑。从此以后,她们断绝了尘世的欲望,洗去了繁华。每隔三年,于冰果然来考验她们的进步,指出她们的得失。到了第三天,天狐来看望她们,知道她们拜在于冰的门下,还传授了道术口诀,非常高兴。到了三十年后,两个女妖脱尽了皮毛,永远成为人形;一百六七十年后,她们各自进入仙班,比她们的父亲雪山还要高出一百倍,这都是于冰口诀的力量。
正是:为了送出《天罡》的那份情意,才开始收认女弟子。要知道这次相遇非常难得,他日瑶池之上,我们都会成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绿野仙踪-第七十二回-注解
妖仙:指神话传说中的妖怪和仙人,通常具有超自然的能力。
狐大姐:可能指某种特定的狐狸精,或者是对某位狐狸妖怪的称呼。
传道术:传授道术,指传授修炼、法术等技艺。
女门生:指女弟子,女性修炼者。
停云古洞:指一个古老的山洞,停云可能是指洞中景色如云停驻。
狭路逢仇:在狭窄的路上遇到了仇人,比喻不期而遇。
提训:提醒教训。
口诀:指修炼中的秘传口诀,通常包含特定的咒语或动作,有助于修炼者提升修为。
剑佩:剑和佩剑的装饰,古代士人常佩剑以示身份。
泥首于堂殿:指低头拜服于殿堂之中。
二妖:指两个妖怪。
城璧、如玉:可能是指人名或地名。
衡山玉屋洞:指位于衡山的一个洞府。
冷于冰:可能是指一个人物的名字。
温如玉:可能是指一个人物的名字。
虎牙山:指位于中国的一个山名。
骊珠洞:指一个洞穴,骊珠可能是指洞穴中的珍贵宝石。
闩锁:门闩和锁,指门的关闭装置。
石桥:用石头建造的桥梁。
石墙:用石头建造的墙。
石砌:用石头铺砌。
阔路:宽阔的道路。
石屏风:用石头制成的屏风。
院落:庭院。
翠黛二公主:可能是指某个国家的公主,翠黛可能是指她的别称或装饰。
锦屏大公主:可能是指某个国家的公主,锦屏可能是指她的别称或装饰。
后洞:洞穴的后部。
道友:道教中的朋友,也可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披毛带尾:指动物的外形特征,这里比喻二女妖的妖族特征。
服饰珍玩:指精美的衣物和珍宝。
防身宝物:指用来保护自己的宝物。
万福:古代的一种礼节,表示敬意。
天青火浣布:一种特殊的布料,可能指道袍的面料。
芙蓉根丝绦:用芙蓉根编织的带子。
墨青桃丝靴:用桃丝编织的黑色靴子。
宝剑:珍贵的剑。
寒玉凝脂:形容人脸色如寒玉般冷清,如脂膏般细腻。
朗星焕彩:形容眼神明亮,光彩照人。
唇红齿白:形容人脸色红润,牙齿洁白。
须发如漆:形容须发黑亮如漆。
俊俏儒雅:形容人英俊且文雅。
杀气:形容人身上散发出的凶狠气息。
世好:可能是指家族间的友好关系。
雪山:指高大的山脉。
修文院:可能是指古代的某种学术机构。
天罡总枢:可能是指一种道术秘籍。
江西九华山:位于中国江西省的一座山名。
老君书:指道教创始人老子所著的书籍。
诛九江:指消灭九江地区的妖怪。
追广信:指追赶广信地区的妖怪。
戳目针:一种法术,可能指用针攻击敌人的眼睛。
白龙夫人:可能是指某种水中的妖怪。
老鲲鱼:可能是指某种古老的鱼类妖怪。
赤霞山:指位于中国的一个山名。
火龙真人:可能是指一位火龙教的道士。
八景宫:可能是指某个道教宫观。
女妖:指居住在山林、水域或其他神秘地方的神秘生物,通常具有超自然的能力,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常见。
翠黛:指女子眉毛的颜色,此处可能指代一位女妖的名字。
松子仁:松树的种子,此处可能指代某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
大言唬吓:用夸大的言语恐吓或吓唬。
神通:指超自然的能力或法术。
慧力:指智慧和洞察力。
世叔:对长辈或年长者的尊称。
锦屏女妖:指一位女妖的名字,可能指代一个居住在锦屏(一种屏风)中的妖怪。
舍利寺:指一个佛教寺庙,舍利是佛教中高僧的遗骨或遗物。
梅大姑娘:指一位名叫梅的大姑娘,可能是一位妖怪或仙女。
雷霹赛飞琼:可能指某种与雷和飞行有关的仙女或妖怪。
真人:指得道的高人,具有超凡脱俗的能力。
法号:佛教徒的称号,通常由师父赐予。
描金扇儿:一种装饰华丽的扇子。
鱼沉:指美丽的女子,其美艳程度如同鱼儿沉入水底,难以见到。
落燕:指美丽的女子,其美艳程度如同燕子落下来,难以捕捉。
鬼气妖风:形容某人带有邪气或妖气。
道行:指修炼的功夫或道德修养。
元阳:指人的生命力和精力。
神炼气:指通过修炼提升自己的精神和气力。
异类:指非人类的其他生物,如妖怪、神仙等。
速死:指很快就会死去。
愚直:指说话直接、不拐弯抹角。
谆托:恳切地托付或委托。
令尊:对对方的父亲的尊称。
上界:指天界,古代神话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修炼真诀:指修炼真气的秘法或心法。
性命之学:指关于人的生命和精神的学问,包括修炼身体和精神的方法。
儒释道三教:指儒家、佛教、道教,是中国古代三大宗教哲学体系。
尽性立命:儒家思想,指充分发挥自己的本性,顺应天命。
养性听命:佛教思想,指培养自己的本性,顺应天命。
炼性寿命:道家思想,指通过修炼提升自己的精神,延长寿命。
神:指人的精神、意识。
气:指人的生命力、元气。
七返九还:道家修炼术语,指通过修炼使体内的真气循环往复,达到净化身体和提升精神的目的。
黄庭:道家修炼术语,指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胸部。
华车:道家修炼术语,指修炼者体内的真气。
如意珠:道家修炼术语,指修炼者达到一定境界后体内形成的灵丹。
十二时中:指一天中的十二个时辰。
金鼎:道家修炼术语,指修炼者体内的真气。
王炉:道家修炼术语,指修炼者体内的能量。
龙虎:道家修炼术语,指修炼者体内的精、气、神。
婴儿姹女:道家修炼术语,指修炼者体内的精气和神。
五气朝元:道家修炼术语,指修炼者体内的五种气息都汇集到头部。
三化聚顶:道家修炼术语,指修炼者体内的精、气、神都转化为虚无。
清心:道家修炼术语,指修炼者要净化自己的心灵,去除杂念。
坏道:指修炼者的道德或修炼过程出现了问题。
回光反照:道家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内观来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
真阳:道家修炼术语,指男性的生命力。
肾水:道家修炼术语,指肾脏中的精气。
丹道:道家修炼术语,指通过修炼身体和心灵以达到长生不老的方法。
二女妖:指故事中的两位女妖,她们在文中被描述为对修炼有成有着强烈的渴望。
大喜:非常高兴,形容情绪激动。
众侍女:指服务于二女妖的众多女仆。
脱尽皮毛:比喻修炼有成,摆脱了低级的物质形态,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永成不没人体:指修炼成功后,不再受人体形态的限制,能够自由变化。
禽兽伍:指与禽兽为伍,比喻处于低级、野蛮的状态。
恩德:指给予的好处和恩惠。
天地何殊:表示对恩德的感激之情,认为恩德之大,与天地无异。
正坐:指端正地坐着,表示尊敬。
拜为师尊:表示尊敬地拜师,将对方视为师傅。
推阻:推辞拒绝。
正心诚意:指内心真诚,没有虚伪。
同道:指同一门派或修炼体系的人。
血海干系:比喻极大的责任和风险。
同类:指同一类人,这里指与二女妖同类的妖族。
禀明:向上级报告,请求批准。
妄传:擅自传授,没有经过允许。
鄙薄:轻视,看不起。
杜门潜修:闭门不出,专心修炼。
邪:邪恶,指修炼中的不正当行为。
干连:牵连,涉及。
添许多不放心:表示担心的事情会增多。
金光:指闪烁的金色光芒,常用于形容修炼者的强大法力。
瑶池:神话传说中天上的池塘,常用来指代仙境。
天罡:指《天罡》这部秘籍,文中提到是于冰的师傅火龙真人所传。
仙班:指仙人行列,修炼有成者可以成为仙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绿野仙踪-第七十二回-评注
此段古文描绘了一幅奇幻的修仙世界,通过二女妖与于冰之间的师徒关系,展现了修仙者对于法术修炼的执着与追求,以及对于师徒情谊的珍视。
首先,‘二女妖大喜,将众侍女赶出’这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二女妖对于修炼成果的喜悦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她们对修炼的专注与虔诚。
‘于冰暗传了口诀,二女妖喜欢的无地自容’这句话,通过‘暗传’和‘喜欢的无地自容’这两个词,展现了于冰对于二女妖的考验与期望,以及二女妖对于修炼成果的渴望。
‘此恩此德,天地何殊?’这句话,反映了二女妖对于于冰传授法术的感激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她们对于修炼成果的珍视。
‘一定要请于冰正坐,拜为师尊’这一句,揭示了二女妖对于于冰的尊敬与崇拜,同时也展现了她们对于修炼道路的执着。
‘于冰推阻至再,说道:“但愿二位从此正心诚意的修炼,我对你令尊方为有光。何必在拜从门下?”’这句话,体现了于冰对于二女妖的期望,他希望她们能够通过修炼提升自己,而不是仅仅成为他的弟子。
‘此诀只可自知,若从此再传你们同类,我何面再见吾师?’这句话,反映了于冰对于法术传承的谨慎态度,他深知法术的威力,因此要求二女妖保守秘密。
‘二女妖道:“不但我们同类,即我父欲学,非禀明师尊可否?亦不敢妄传。”’这句话,体现了二女妖对于法术传承的尊重,她们明白法术的神秘与重要性。
‘于冰听了这几句话,诚恐将来天狐知道,脸上过不去,于是也不再说,吩咐众侍女将椅儿放正坐了。’这句话,展现了于冰对于天狐的尊敬,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于师徒关系的重视。
‘二女妖又喜又惧:一喜得此神通广大师尊,为同类所钦羡;一惧有犯戒律,知他事事前知,恐遭雷火之诛。’这句话,反映了二女妖在喜悦与恐惧之间的复杂心理,她们既感激于冰的传授,又担心自己会违反戒律。
‘自此断绝尘念,一洗繁华。每到三年后,于冰果来考证,指示得失。’这句话,描绘了二女妖在修炼过程中的坚持与付出,以及于冰对于她们的关心与指导。
‘至第三日,天狐来看望二女,知拜从在于冰门下,又传道术口诀,大喜过望。’这句话,展现了天狐对于二女妖的关心,以及对于于冰的信任。
‘到三十年后,二女妖脱尽皮毛,永成人体;一百六七十年后,各入仙班,比他父雪山高出百倍,皆于冰口诀之力也。’这句话,总结了二女妖通过修炼所取得的成果,同时也体现了于冰法术的威力。
‘正是:为送《天罡》那段情,始行收认女门生。须知此会非常会,他日瑶池俱有名。’这句话,以诗的形式总结了全文,既表达了对二女妖修炼成果的肯定,也表达了对于冰的尊敬与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