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吕氏春秋-纪-仲春纪

作者: 吕不韦(约公元前291年-前235年),战国时期魏国的著名政治家、商人和学者。他通过其商人背景积累了巨大的财富,并以魏国国君的顾问身份影响了历史。吕不韦整理和编撰了《吕氏春秋》,总结了多种哲学思想。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约公元前3世纪)。

内容简要:《吕氏春秋》是吕不韦汇集多家思想精华、整理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内容涵盖了政治、哲学、经济、历史、文学等方面。书中的内容体现了自然法则、社会秩序、国家治理等多方面的理论,强调“治国理政”的智慧。它系统总结了当时流行的儒家、道家、法家等各家学说,提出了“权术”与“德治”的结合。书中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总结,提供了具体的治国理政和社会道德的实践指导,堪称中国古代历史、哲学、政治学的宝贵经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吕氏春秋-纪-仲春纪-原文

目不可以视,口不可以食,胸中大扰,妄言想见,临死之上,颠倒惊惧,不知所为。用心如此,岂不悲哉?

世人之事君者,皆以孙叔敖之遇荆庄王为幸。自有道者论之则不然,此荆国之幸。荆庄王好周游田猎,驰骋弋射,欢乐无遗,尽傅其境内之劳与诸侯之忧於孙叔敖。孙叔敖日夜不息,不得以便生为故,故使庄王功迹著乎竹帛,传乎後世。

【当染】

四曰:墨子见染素丝者而叹曰:“染於苍则苍,染於黄则黄,所以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而以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舜染於许由、伯阳,禹染於皋陶、伯益,汤染於伊尹、仲虺,武王染於太公望、周公旦。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天下,立为天子,功名蔽天地。举天下之仁义显人,必称此四王者。夏桀染於干辛、岐踵戎,殷纣染於崇侯、恶来,周厉王染於虢公长父、荣夷终,幽王染於虢公鼓、祭公敦。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为天下僇。举天下之不义辱人,必称此四王者。齐桓公染於管仲、鲍叔,晋文公染於咎犯、郄偃,荆庄王染於孙叔敖、沈尹蒸,吴王阖庐染於伍员、文之仪,越王勾践染於范蠡、大夫种。此五君者,所染当,故霸诸侯,功名传於後世。范吉射染於张柳朔、王生,中行寅染於黄籍秦、高强,吴王夫差染於王孙雄、太宰嚭,智伯瑶染於智国、张武,中山尚染於魏义、椻长,宋康王染於唐鞅、田不禋。此六君者,所染不当,故国皆残亡,身或死辱,宗庙不血食,绝其後类,君臣离散,民人流亡。举天下之贪暴可羞人,必称此六君者。

凡为君,非为君而因荣也,非为君而因安也,以为行理也。行理生於当染。故古之善为君者,劳於论人而佚於官事,得其经也。不能为君者,伤形费神,愁心劳耳目,国愈危,身愈辱,不知要故也。不知要故,则所染不当;所染不当,理奚由至?六君者是已。六君者,非不重其国、爱其身也,所染不当也。存亡故不独是也,帝王亦然。

非独国有染也。孔子学於老聃、孟苏、夔靖叔。鲁惠公使宰让请郊庙之礼於天子,桓王使史角往,惠公止之。其後在於鲁,墨子学焉。此二士者,无爵位以显人,无赏禄以利人。举天下之显荣者,必称此二士也。皆死久矣,从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王公大人从而显之;有爱子弟者,随而学焉,无时乏绝。子贡、子夏、曾子学於孔子,田子方学於子贡,段干木学於子夏,吴起学於曾子;禽滑絭学於墨子,许犯学於禽滑絭,田系学於许犯。孔墨之後学显荣於天下者众矣,不可胜数,皆所染者得当也。

【功名】

五曰:由其道,功名之不可得逃,犹表之与影,若呼之与响。善钓者,出鱼乎十仞之下,饵香也;善弋者,下鸟乎百仞之上,弓良也;善为君者,蛮夷反舌殊俗异习皆服之,德厚也。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木盛则飞鸟归之,庶草茂则禽兽归之,人主贤则豪杰归之。故圣王不务归之者,而务其所以归。

强令之笑不乐;强令之哭不悲;强令之为道也,可以成小,而不可以成大。

缶醯黄,蚋聚之,有酸;徒水则必不可。以狸致鼠,以冰致蝇,虽工,不能。以茹鱼去蝇,蝇愈至,不可禁,以致之之道去之也。桀、纣以去之之道致之也,罚虽重,刑虽严,何益?

大寒既致,民暖是利;大热在上,民清是走。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欲为天子,民之所走,不可不察。今之世,至寒矣,至热矣,而民无走者,取则行钧也。欲为天子,所以示民,不可不异也。行不异,乱虽倍行,民犹无走。民无走,则王者废矣,暴君幸矣,民绝望矣。故当今之世,有仁人在焉,不可而不此务;有贤主,不可而不此事。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桀、纣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能尽害天下之民,而不能得贤名之。关龙逢、王子比干能以要领之死争其上之过,而不能与之贤名。名固不可以相分,必由其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吕氏春秋-纪-仲春纪-译文

眼睛看不见,嘴巴不能吃,心中非常烦乱,胡乱说话,想象见到的东西,临死之前,颠倒惊惧,不知道该怎么办。用心如此,难道不悲哀吗?

世人侍奉君主的人,都认为孙叔敖遇到荆庄王是幸运的。但从有道者的角度来看,这并不是孙叔敖的幸运,而是荆国的幸运。荆庄王喜欢周游打猎,驰骋射箭,欢乐无遗,把国内的劳苦和诸侯的忧虑都交给孙叔敖。孙叔敖日夜不息,不能以安逸生活为理由,因此使得庄王的功绩记载在竹帛上,传于后世。

【当染】

第四点:墨子看到染素丝的人感叹说:“染上青色就变成青色,染上黄色就变成黄色,所以染料的颜色变化,丝的颜色也随之变化,染五次就变成五种颜色。”所以染色不可不谨慎。

不仅仅是染丝如此,国家也有染色的道理。舜受到许由、伯阳的影响,禹受到皋陶、伯益的影响,汤受到伊尹、仲虺的影响,武王受到太公望、周公旦的影响。这四位君王,所受的影响得当,所以能够统治天下,成为天子,功名覆盖天地。举天下仁义显赫的人,必定会提到这四位君王。夏桀受到干辛、岐踵戎的影响,殷纣受到崇侯、恶来的影响,周厉王受到虢公长父、荣夷终的影响,幽王受到虢公鼓、祭公敦的影响。这四位君王,所受的影响不当,所以国家残破,自身死亡,被天下人唾弃。举天下不义辱人的人,必定会提到这四位君王。齐桓公受到管仲、鲍叔的影响,晋文公受到咎犯、郄偃的影响,荆庄王受到孙叔敖、沈尹蒸的影响,吴王阖庐受到伍员、文之仪的影响,越王勾践受到范蠡、大夫种的影响。这五位君主,所受的影响得当,所以能够称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范吉射受到张柳朔、王生的影响,中行寅受到黄籍秦、高强的影响,吴王夫差受到王孙雄、太宰嚭的影响,智伯瑶受到智国、张武的影响,中山尚受到魏义、椻长的影响,宋康王受到唐鞅、田不禋的影响。这六位君主,所受的影响不当,所以国家都残破灭亡,自身或死或辱,宗庙不再祭祀,断绝后代,君臣离散,百姓流亡。举天下贪暴可羞的人,必定会提到这六位君主。

凡是做君主的,不是为了君主的荣耀,也不是为了君主的安逸,而是为了行理。行理生于得当的影响。所以古代善于做君主的人,劳于论人而逸于官事,得其要领。不能做君主的人,伤形费神,愁心劳耳目,国家更加危险,自身更加受辱,不知道要领。不知道要领,则所受的影响不当;所受的影响不当,理从何而来?这六位君主就是如此。这六位君主,并不是不重视国家、不爱惜自身,而是所受的影响不当。存亡的道理不仅仅如此,帝王也是如此。

不仅仅是国家有染色的道理。孔子向老聃、孟苏、夔靖叔学习。鲁惠公派宰让向天子请教郊庙之礼,桓王派史角前往,惠公阻止了他。后来在鲁国,墨子学习于此。这两位士人,没有爵位来显赫于人,没有赏禄来利人。举天下显赫荣耀的人,必定会提到这两位士人。他们都已经去世很久了,但他们的追随者越来越多,弟子越来越多,充满天下。王公大人因此而显赫;有爱子弟的人,跟随他们学习,没有间断。子贡、子夏、曾子向孔子学习,田子方向子贡学习,段干木向子夏学习,吴起向曾子学习;禽滑絭向墨子学习,许犯向禽滑絭学习,田系向许犯学习。孔子、墨子的后学显赫荣耀于天下的人很多,不可胜数,都是所受的影响得当。

【功名】

第五点:由其道,功名不可逃避,就像影子跟随形体,回声跟随声音。善于钓鱼的人,能在十仞深的水下钓到鱼,是因为饵香;善于射箭的人,能在百仞高的地方射下鸟,是因为弓好;善于做君主的人,蛮夷反舌殊俗异习都服从他,是因为德行深厚。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木盛则飞鸟归之,庶草茂则禽兽归之,人主贤则豪杰归之。所以圣王不追求归附的人,而追求他们归附的原因。

强令的笑不快乐;强令的哭不悲伤;强令的做道,可以成就小事,但不能成就大事。

缶醯黄,蚋聚之,有酸;徒水则必不可。用狸猫抓老鼠,用冰吸引苍蝇,虽然巧妙,但不能成功。用茹鱼去赶苍蝇,苍蝇反而更多,无法禁止,因为用错误的方法去驱赶。桀、纣用错误的方法去治理,惩罚虽重,刑罚虽严,有什么益处?

大寒来临,百姓寻求温暖;大热在上,百姓寻求清凉。所以百姓没有固定的居处,见到利益就聚集,没有利益就离开。想要成为天子,百姓所走的道路,不可不察。当今之世,极寒极热,但百姓没有离开,是因为取法相同。想要成为天子,所以示民,不可不异。行为不异,乱虽倍行,百姓仍然不会离开。百姓不离开,则王者废矣,暴君幸矣,百姓绝望矣。所以当今之世,有仁人在焉,不可不务此;有贤主,不可不事此。

贤与不肖不可不分,就像命运不可改变,美恶不可转移。桀、纣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能尽害天下之民,但不能得到贤名。关龙逢、王子比干能以死谏争君主的过错,但不能得到贤名。名固然不可分,必由其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吕氏春秋-纪-仲春纪-注解

仲春:农历二月,春季的第二个月。

奎: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弧:星名,指弧矢星。

建星:星名,指建星。

甲乙:天干中的甲和乙,代表木。

太皞:古代传说中的东方天帝。

句芒:古代神话中的木神。

鳞:指鱼类等有鳞片的动物。

角:五音之一,代表木音。

夹钟:古代十二律之一。

户:指门户,祭祀的对象之一。

脾:五脏之一,祭祀时用脾脏。

苍庚:鸟名,即黄鹂。

鸾辂:古代天子的车驾。

青阳太庙:古代天子在春季居住的宫殿。

玄鸟:指燕子。

高衤某:古代祭祀的高台。

奋铎:敲击大钟,发出警示。

圭璧:古代祭祀用的玉器。

皮币:古代祭祀用的皮制货币。

贵生:重视生命,珍惜生命。

子州支父:古代传说中的贤人。

丹穴:古代传说中的隐居之地。

颜阖:古代鲁国的隐士。

随侯之珠:传说中的宝珠。

子华子:古代道家学者。

六欲:指人的六种欲望:眼、耳、鼻、舌、身、意。

情欲:指人的情感和欲望。

神农:古代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之神。

黄帝:古代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始祖。

桀、纣:夏朝和商朝的暴君。

彭祖:古代传说中的长寿者。

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以贤能著称,辅佐楚庄王成就霸业。

荆庄王:即楚庄王,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以善于用人著称。

墨子:即墨翟,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染素丝:比喻人的品德和行为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改变。

舜、禹、汤、武王: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四位圣王,分别代表不同的朝代和治国理念。

许由、伯阳、皋陶、伯益、伊尹、仲虺、太公望、周公旦:这些人物都是古代著名的贤臣或智者,辅佐各自的君主成就大业。

夏桀、殷纣、周厉王、幽王:这些人物都是古代著名的暴君,因治国无道而导致国家灭亡。

齐桓公、晋文公、吴王阖庐、越王勾践:这些人物都是春秋时期的著名君主,以贤能著称,成就霸业。

管仲、鲍叔、咎犯、郄偃、伍员、文之仪、范蠡、大夫种:这些人物都是春秋时期的著名贤臣,辅佐各自的君主成就大业。

孔子、老聃、孟苏、夔靖叔:这些人物都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远影响。

子贡、子夏、曾子、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絭、许犯、田系:这些人物都是孔子的弟子或墨子的弟子,对中国传统文化有重要贡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吕氏春秋-纪-仲春纪-评注

《仲春》一文详细描述了农历二月的自然现象、祭祀活动以及农事安排,反映了古代中国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顺应。文中提到的星象、音律、祭祀等内容,体现了古代天文学、音乐学和宗教礼仪的紧密结合。通过对仲春时节的描写,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贵生》一文强调了生命的重要性,提出了“贵生”的理念。文中通过尧让天下、王子搜逃隐、颜阖拒富贵等故事,阐述了圣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权力的淡泊。文章指出,真正的圣人不会为了权力和富贵而损害自己的生命,而是以生命为重,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由。这种思想与道家的“无为而治”和“重生轻物”的理念相契合,反映了古代中国哲学中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

《情欲》一文探讨了人的欲望与节制的关系。文章指出,欲望是人之常情,但圣人能够通过修节来节制欲望,从而达到内心的平衡。文中通过对耳、目、口等感官欲望的分析,揭示了欲望过度对身体的危害,强调了节制欲望的重要性。文章还指出,古代得道之人之所以能够长寿,是因为他们早早就确立了节制欲望的观念,从而避免了精力的过度消耗。这种思想与道家的“清心寡欲”和儒家的“中庸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妙,反映了古代中国哲学中对欲望管理的智慧。

总体而言,这三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古代中国人与自然、生命、欲望的关系,展现了古代中国哲学中对自然规律、生命价值和欲望管理的深刻思考。这些思想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对现代人如何面对自然、珍惜生命、管理欲望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这段古文通过多个历史人物和事件,阐述了‘染’的概念,即环境对人的影响。墨子通过染丝的例子,形象地说明了环境对个人品德和行为的塑造作用。文中列举了多位古代君主和贤臣的例子,说明了君主选择贤臣的重要性。贤臣的辅佐可以使国家强盛,而奸臣的误导则会导致国家衰亡。

文中还强调了‘功名’的重要性,指出功名是君主和贤臣追求的目标。通过正确的治国理念和贤臣的辅佐,君主可以成就功名,流传后世。反之,如果君主所染不当,国家将陷入危机,甚至灭亡。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孔子和墨子的教育思想,强调了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和教育,个人可以提升自己的品德和能力,从而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孔子的弟子和墨子的弟子在后世都取得了显赫的成就,这进一步证明了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丰富的历史事例和深刻的哲理,阐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贤臣的重要性、功名的追求以及教育和学习的价值。这些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吕氏春秋-纪-仲春纪》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004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