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于慎行(约公元6世纪),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作为当时的文人,于慎行参与了许多重要的文献编纂工作,他的《洛阳伽蓝记》是对洛阳城市及其寺庙文化的详细记述。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7世纪)。
内容简要:《洛阳伽蓝记》是唐代著名文学家于慎行所编撰的一部关于洛阳的地理、建筑和宗教的记录,尤其集中于洛阳的寺庙、佛像及其文化背景的描写。全书详细记录了当时洛阳作为大唐国都的辉煌,特别是佛教寺庙的分布、宗教活动的盛况,以及佛教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洛阳伽蓝记》不仅为后代了解唐代的城市建设、文化活动和宗教风貌提供了宝贵资料,也是研究唐代历史和佛教史的重要参考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洛阳伽蓝记-卷三-原文
◎城南
景明寺,宣武皇帝所立也。
景明年中立,因以为名。
在宣阳门外一里御道东。
其寺东西南北方五百步,前望嵩山少室,却负帝城,青林垂影,绿水为文,形胜之地,爽垲独美。
山悬堂光观盛,一千馀间。
复殿重房,交疏对霤,青台紫阁,浮道相通。
虽外有四时,而内无寒暑。
房檐之外,皆是山池。
竹松兰芷,垂列堦墀,含风团露,流香吐馥。
至正光年中,太后始造七层浮图一所,去地百仞。
是以邢子才碑文云’俯闻激电,旁属奔星’是也。
庄饰华丽,侔於永宁。
金盘宝铎,焕烂霞表。
寺有三池,萑蒲菱藕,水物生焉。
或黄甲紫鳞,出没於蘩藻,或青凫白雁,浮沈於绿水。
〈石辇〉硙舂簸,皆用水功。
伽蓝之妙,最得称首。
时世好崇福,四月七日京师诸像皆来此寺,尚书祠曹录像凡有一千馀躯。
至八日,以次入宣阳门,向阊阖宫前受皇帝散花。
于时金花映日,宝盖浮云,幡幢若林,香烟似雾。
梵乐法音,聒动天地。
百戏腾骧,所在骈比。
名僧德众,负锡为群,信徒法侣,持花成薮。
车骑填咽,繁衍相倾。
时有西域胡沙门见此,唱言佛国。
至永熙年中,始诏国子祭酒邢子才为寺碑文。
子才,河间人也。
志性通敏,风情雅润,下帷覃思,温故知新,文宗学府,腾班马而孤上;英规胜范,凌许郭而独高。
是以衣冠之士,辐凑其门,怀道之宾,去来满室。
升其堂者,若登孔氏之门;沾其赏者,犹听东吴之句。
籍甚当时,声驰遐迩。
正光末,解褐为世宗挽郎,奉朝请。
寻进中书侍郎、黄门[侍郎]。
子才洽闻博见,无所不通,军国制度,罔不访及。
自王室不靖,虎门业废。
后迁国子祭酒,谟训上庠。
子才罚惰赏勤,专心劝诱,青领之生,竟怀雅术。
洙、泗之风,兹焉复盛。
永熙年末,以母老辞,帝不许之。
子才恪请,辞情恳至,涕泪俱下,帝乃许之。
诏以光禄大夫归养私庭,所在之处,给事力五人,岁一朝,以备顾问。
王侯祖道,若汉朝之送二疏。
暨皇居徙邺,民讼殷繁,前革后沿,自相与夺,法吏疑狱,簿领成山。
乃敕子才与散骑常侍温子昇撰《麟趾新制》十五篇。
省府以之决疑,州郡用为治本。
武定中,除骠骑大将军、西兖州刺史,为政清静,吏民安之。
后徵为中书令。
时戎马在郊,朝廷多事,国礼朝仪,咸自子才出。
所制诗赋诏策章表碑颂赞记五百篇,皆传於世。
邻国钦其模楷,朝野以为美谈也。
大统寺,在景明寺西,即所谓利民里。
寺南有三公令史高显略宅。
每夜见赤光行於堂前,如此者非一。
向光明所掘地丈馀,得黄金百斤,铭云:’苏秦家金,得者为吾造功德。’显略遂造招福寺。
人谓此地是苏秦旧宅。
当时元义秉政,闻其得金,就略索之,以二十斤与之。
衒之按:苏秦时未有佛法,功德者不必是寺,应是碑铭之类,颂其声迹也。
东有秦太上公二寺,在景明南一里。
西寺,太后所立;东寺,皇姨所建。
并为父追福,因以名之。
时人号为双女寺。
并门邻洛水,林木扶疏,布叶垂阴。
各有五层浮图一所,高五十丈,素采画工,比於景明。
至於六斋,常有中黄门一人监护,僧舍衬施供具,诸寺莫及焉。
寺东有灵台一所,基址虽颓,犹高五丈馀,即是汉光武帝所立者。
灵台东辟雍,是魏武所立者。
至我正光中造明堂於辟雍之西南,上圆下方,八窗四闼。
汝南王复造砖浮图於灵台之上。
孝昌初,妖贼四侵,州郡失据。
朝廷设募征格於堂之北,从戎者拜旷掖将军、偏将军、裨将军。
当时甲胄之士,号明堂队。
时虎贲骆子渊者,自云洛阳人。
昔孝昌年戍在彭城,其同营人樊元宝得假还京,子渊附书一封,令达其家,云:’宅在灵台南,近洛河,卿但是至彼,家人自出相看。’
元宝如其言,至灵台南,了无人家可问。
徙倚欲去。
忽见一老翁来问,从何而来,徬徨於此。
元宝具向道之。
老翁云:’是吾儿也。’取书引元宝入,遂见馆阁崇宽,屋宇佳丽。
既坐,命婢取酒。
须臾见婢抱一死小儿而过,元宝初甚怪之。
俄而酒至,色甚红,香美异常。
兼设珍羞,海陆具备。
饮讫,辞还,老翁送元宝出云:’后会难期,以为凄恨!’别甚殷勤。
老翁还入,元宝不复见其门巷,但见高岸对水,渌波东倾,唯见一童子可年十五,新溺死,鼻中出血。
方知所饮酒是其血也。
及还彭城,子渊已失矣。
元宝与子渊同戍三年,不知是洛水之神也。
报德寺,高祖孝文皇帝所立也。
为冯太后追福。
在开阳门外三里。
开阳门御道东有汉国子学堂,堂前有三种字石经二十五碑,表里刻之,写《春秋》、《尚书》二部,作篆、科斗、隶三种字,汉右中郎将蔡邕笔之遗迹也。
犹有十八碑,馀皆残毁。
复有石碑四十八枚,亦表里隶书,写《周易》、《尚书》、《公羊》、《礼记》四部。
又《赞学》碑一所,并在堂前。
魏文帝作《典论》六碑,至太和十七年犹有四碑。
高祖题为劝学里。
武定四年,大将军迁《石经》於邺。
里有文觉、三宝、宁远三寺。
周回有园,珍果出焉,有大谷梨承光之柰。
承光寺亦多果木,柰味甚美,冠於京师。
劝学里东有延贤里,里内有正觉寺,尚书令王肃所立也。
肃字公懿,琅琊人也。
伪齐雍州刺史奂之子也。
赡学多通,才辞美茂,为齐秘书丞,太和十八年背逆归顺。
时高祖新营洛邑,多所造制,肃博识旧事,大有裨益。
高祖甚重之,常呼王生。
延贤之名,因肃立之。
肃在江南之日,聘谢氏女为妻,及至京师,复尚公主。
谢作五言诗以赠之。其诗曰:”本为箔上蚕,今作机上丝。得路逐胜去,颇忆缠绵时。”
公主代肃答谢云:”针是贯线物,目中恒任丝。得帛缝新去,何能衲故时。”
肃甚有愧谢之色,遂造正觉寺以憩之。
肃忆父非理受祸,常有子胥报楚之意,卑身素服,不听音乐,时人以此称之。
肃初入国,不食羊肉及酪浆等物,常饭鲫鱼羹,渴饮茗汁。
京师士子道肃一饮一斗,号为漏卮。
经数年已后,肃与高祖殿会,食羊肉酪粥甚多。
高祖怪之,谓肃曰:”卿中国之味也。羊肉何如鱼羹?茗饮何如酪浆?”
肃对曰:”羊者是陆产之最,鱼者乃水族之长。所好不同,并各称珍。以味言之,甚是优劣。羊比齐鲁大邦,鱼比邾莒小国。唯茗不中与酪作奴。”
高祖大笑。
因举酒曰:”三三横,两两纵,谁能辨之赐金锺。”
御史中尉李彪曰:”沽酒老妪瓮注瓨,屠儿割肉与秤同。”
尚书右丞甄琛曰:”吴人浮水自云工,妓儿掷绳在虚空。”
彭城王勰曰:”臣始解此字是习字。”
高祖即以金锺赐彪。
朝廷服彪聪明有智,甄琛和之亦速。
彭城王谓肃曰:”卿不重齐鲁大邦,而爱邾莒小国。”
肃对曰:”乡曲所美,不得不好。”
彭城王重谓曰:”卿明日顾我,为卿设邾莒之食,亦有酪奴。”
因此复号茗饮为酪奴。
时给事中刘缟慕肃之风,专习茗饮。
彭城王谓缟曰:”卿不慕王侯八珍,好苍头水厄。海上有逐臭之夫,里内有学颦之妇,以卿言之,即是也。”
其彭城王家有吴奴,以此言戏之。
自是朝贵宴会虽设茗饮,皆耻不复食,唯江表残民远来降者好之。
后萧衍子西丰侯萧正德归降,时元义欲为之设茗,先问:”卿於水厄多少?”
正德不晓义意,答曰:”下官生於水乡,而立身以来,未遭阳侯之难。”
元义与举坐之客皆笑焉。
龙华寺,广陵王所立也。
追圣寺,北海王所立也。
并在报德寺之东。
法事僧房,比秦太上公。
京师寺皆种杂果,而此三寺园林茂盛,莫之与争。
宣阳门外四里,至洛水上,作浮桥,所谓永桥也。
神龟中,常景为《汭颂》。其辞曰:”浩浩大川,泱泱清洛,导源熊耳,控流巨壑,纳穀吐伊,贯周淹亳,近达河宗,远朝海若。兆唯洛食,实曰土中,上应张柳,下据河嵩。寒暑攸叶,日月载融,帝世光宅,函夏同风。前临少室,却负太行,制岩东邑,峭峘西疆。四险之地,六达之庄,恃德则固,失道则亡。详观古列,考见丘坟,乃禅乃革,或质或文。周馀九列,汉季三分,魏风衰晚,晋景雕曛。天地发挥,图书受命,皇建有极,神功无竞。魏箓仰天,玄符握镜。玺运会昌,龙图受命。乃睠书轨,永怀保定。敷兹景迹,流美洪模,袭我冠冕,正我神枢。水陆兼会,周郑交衢。爰勒洛汭,敢告中区。”
南北两岸有华表,举高二十丈,华表上作凤凰似欲冲天势。
永桥以南,圜丘以北,伊洛之间,夹御道,东有四夷馆,一曰金陵,二曰燕然,三曰扶桑,四曰崦嵫。
道西有四夷里,一曰归正,二曰归德,三曰慕化,四曰慕义。
吴人投国者,处金陵馆,三年已后,赐宅归正里。
景明初,伪齐建安王萧宝寅来降,封会稽公,为筑宅於归正里。
后进爵为齐王,尚南阳长公主。
宝寅耻与夷人同列,令公主启世宗,求入城内,世宗从之,赐宅於永安里。
正光四年中,萧衍子西丰侯萧正德来降,处金陵馆,为筑宅归正里,正德舍宅为归正寺。
北夷来附者处燕然馆,三年已后,赐宅归德里。
正光元年,蠕蠕主郁久闾阿那肱来朝,执事者莫知所处。
中书舍人常景议云:”咸宁中,单于来朝,晋世处之王公特进之下,可班郍肱蕃王仪同之间。”
朝廷从其议。
又处之燕然馆,赐宅归德里。
北夷酋长遣子入侍者,常秋来春去,避中国之热,时人谓之雁臣。
东夷来附者,处扶桑馆,赐宅慕化里。
西夷来附者,处崦嵫馆,赐宅慕义里。
自葱岭已西,至於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款附。
商胡贩客,日奔塞下。
所谓尽天地之区已。
乐中国土风因而宅者,不可胜数。
是以附化之民,万有馀家。
门巷修整,阊阖填列。
青槐荫陌,绿柳垂庭。
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焉。
别立市於洛水南,号曰四通市,民间谓永桥市。
伊洛之鱼,多於此卖,士庶须脍,皆诣取之。
鱼味甚美。
京师语曰:”洛鲤伊鲂,贵於牛羊。”
永桥南道东有白象、狮子二坊。
白象者,永平二年乾陀罗国胡王所献。
背施五采屏风、七宝坐床,容数人,真是异物。
常养象於乘黄曹,象常坏屋败墙,走出於外。
逢树即拔,遇墙亦倒。
百姓惊怖,奔走交驰。
太后遂徙象於此坊。
狮子者,波斯国胡王所献也。
为逆贼万俟丑奴所获,留於寇中。
永安末,丑奴破灭,始达京师。
庄帝谓侍中李彧曰:’朕闻虎见狮子必伏,可觅试之。’
於是诏近山郡县捕虎以送。
巩县、山阳并送二虎一豹。
帝在华林园观之,於是虎豹见狮子,悉皆瞑目,不敢仰视。
园中素有一盲熊,性甚驯,帝令取试之。
虞人牵盲熊至,闻狮子气,惊怖跳踉,曳锁而走。
帝大笑。
普泰元年,广陵王即位,诏曰:’禽兽囚之,则违其性,宜放还山林。’
狮子亦令送归本国。
送狮子者以波斯道远,不可送达,遂在路杀狮子而返。
有司纠劾,罪以违旨论,广陵王曰:’岂以狮子而罪人也?’
遂赦之。
菩提寺,西域胡人所立也,在慕义里。
沙门达多发冢取砖,得一人以进。
时太后与明帝在华林都堂,以为妖异,谓黄门侍郎徐纥曰:’上古以来,颇有此事否?’
纥曰:’昔魏时发冢,得霍光女婿范明友家奴,说汉朝废立,与史书相符。此不足为异也。’
后令纥问其姓名,死来几年,何所饮食?
死者曰:’臣姓崔,名涵,字子洪,博陵安平人也。父名畅,母姓魏,家在城西准财里。死时年十五,今满二十七,在地下十有二年,常似醉卧,无所食也。时复游行,或遇饭食,如似梦中,不甚辨了。’
后即遣门下录事张雋诣阜财里,访涵父母,果得崔畅,其妻魏氏。
雋问畅曰:’卿有儿死否?’
畅曰:’有息子涵,年十五而死。’
雋曰:’为人所发,今日苏活,在华林园中,主上故遣我来相问。’
畅闻惊怖曰:’实无此儿,向者谬言。’
雋还,具以实陈闻,后雋遣送涵回家。
畅闻涵至,门前起火,手持刀,魏氏把桃枝。
谓曰:’汝不须来!吾非汝父,汝非吾子,急手速去,可得无殃!’
涵遂舍去,游於京师。
常宿寺门下,汝南王赐黄衣一具。
涵性畏日,不敢仰视,又畏水火及兵刃之属。
常走於逵路,遇疲则止,不徐行也。
时人犹谓是鬼。
洛阳大市北奉终里,里内之人,多卖送死人之具及诸棺椁,涵谓曰:’作柏木棺,勿以桑木为欀。’
人问其故,涵曰:’吾在地下见发鬼兵,有一鬼诉称:是柏棺,应免。主兵吏曰:’尔虽柏棺,桑木为欀。’遂不免。’
京师闻此,柏木踊贵。
人疑卖棺者货涵发此等之言也。
高阳王寺,高阳王雍之宅也,在津阳门外三里御道西。
雍为尔朱荣所害也,舍宅以为寺。
正光中,雍为丞相,给舆、羽葆鼓吹、虎贲班剑百人,贵极人臣,富兼山海。
居止第宅,匹於帝宫。
白壁丹楹,窈窕连亘,飞檐反宇,轇轕周通。
僮仆六千,妓女五百,隋珠照日,罗衣从风,自汉晋以来,诸王豪侈未之有也。
出则鸣驺御道,文物成行,铙吹响发,笳声哀转。
入则歌姬舞女,击筑吹笙,丝管迭奏,连宵尽日。
其竹林鱼池,侔於禁苑,芳草如积,珍木连阴。
雍嗜口味,厚自奉养,一食必以数万钱为限。
海陆珍羞,方丈於前。
陈留侯李崇谓人曰:’高阳一食,敌我千日。’
崇为尚书令,仪同三司,亦富倾天下,僮仆千人。
而性多俭吝,恶衣粗食。
食常无肉,止有韭茹、韭菹。
崇客李元佑语人云:’李令公一食十八种。’
人问其故,元佑曰:’二九一十八。’
闻者大笑,世人即以为讥骂。
及雍薨后,诸妓悉令入道,或有嫁者。
美人徐月华,善弹箜篌,能为《明妃出塞》之曲歌,闻者莫不动容。
永安中,与卫将军原士康为侧室,宅近青阳门。
徐鼓箜篌而歌,哀声入云,行路听者,俄而成市。
徐常语士康曰:’王有二美姬,一名脩容,二名艳姿,并蛾眉皓齿,洁貌倾城。脩容亦能为《绿水歌》,艳姿善《火凤舞》,并爱倾后室,宠冠诸姬。’
士康闻此,遂常令徐歌《绿水》、《火凤》之曲焉。
高阳宅北有中甘里。
里内颍川荀子文,年十三,幼而聪辨,神情卓异,虽黄琬、文举无以加之。
正光初,广宗潘崇和讲《服氏春秋》於城东昭义里,子文摄齐北面,就和受道。
时赵郡李才问子文曰:’荀生住在何处?’
子文对曰:’仆住在中甘里。’
才曰:’何为住城南?’
城南有四夷馆,才以此讥之。
子文对曰:’国阳胜地,卿何怪也?若言川涧,伊洛峥嵘。
语其旧事,灵台《石经》。招提之美,报德、景明。
当世富贵,高阳、广平。
四方风俗,万国千城。
若论人物,有我无卿!’
才无以对之。
崇和曰:’汝、颖之士利如锥,燕、赵之士钝如锤,信非虚言也。’
举学皆笑焉。
崇虚寺,在城西,即汉之濯龙园也。
延熹九年,桓帝祠老子於濯龙园,设华盖之座,用郊天之乐,此其地也。
高祖迁京之始,以地给民,憩者多见妖怪,是以人皆去之,遂立寺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洛阳伽蓝记-卷三-译文
城南的景明寺,是宣武皇帝建立的。
景明寺建立于景明年中,因此以年号命名。
它位于宣阳门外一里处,在御道东边。
寺庙的南北东西各五百步,前方可以望见嵩山少室,背后靠的是帝城,青翠的树林投下影子,碧绿的流水形成波纹,是一块风景优美的地方,凉爽而独特。
山上的殿堂光明辉煌,有超过一千间。
复殿和重房,交错排列,对面的屋檐相接,青色的台基和紫色的阁楼,通过弯曲的道路相连。虽然外面有四季变化,但里面却没有寒暑。
房檐之外,都是山和池塘。竹子、松树、兰花和芷草,沿着台阶排列,含着风和露水,散发着香气。
到正光年中,太后开始建造了一座七层的佛塔,离地面有百丈高。
因此邢子才的碑文说‘俯瞰闪电,旁边是流星’就是这样。
寺庙装饰华丽,与永宁寺相当。金盘和宝铎,闪耀着光芒。
寺庙有三个池塘,里面生长着萑蒲、菱角和藕。
有的黄甲紫鳞的鱼在藻草中出没,有的青色的野鸭和白雁在绿水中浮沉。
(石辇)磨坊和簸箕,都是用水力驱动的。寺庙的建筑精妙,堪称第一。
当时世人喜欢崇敬福气,四月七日,京师的佛像都来到这个寺庙,尚书祠曹录像的佛像有一千多尊。
到第八天,依次进入宣阳门,向阊阖宫前接受皇帝散花。那时金花映着太阳,宝盖飘浮着云彩,旗帜如林,香烟如雾。
梵音和法音,震动天地。各种杂耍表演,到处都是。名僧和德高望重的人,背着锡杖成群结队,信徒和法侣手持花朵,形成一片。
车马拥挤,繁华盛况,让西域的胡沙门见了,赞叹这是佛国。
到永熙年中,皇帝开始下诏让国子祭酒邢子才为寺庙写碑文。
邢子才,是河间人。他性格通达敏捷,风情优雅,闭门深思,温故知新,是文宗学府,超群出众;他的才华和典范,超越许郭而独树一帜。
因此,士人纷纷聚集在他的门下,追求道义的人,来来往往,充满房间。进入他堂上的人,就像进入孔子的门下;得到他赏识的人,就像听到东吴的诗句。他在当时非常有名,名声远播。
正光末年,他开始担任世宗的挽郎,奉朝请。不久后晋升为中书侍郎、黄门侍郎。邢子才博学多才,无所不通,军国制度,无不向他咨询。
自从王室不安定,虎门业已废弃。后来他被任命为国子祭酒,教导上庠。他奖罚分明,专心劝诱,使得学生都怀有高雅的技艺。
洙、泗之风,因此再次兴盛。永熙年末,因为母亲年老,他请求辞职,皇帝不同意。他恳切请求,泪流满面,皇帝才答应了他。
下诏让他以光禄大夫的身份回家赡养,所在之处,提供五个人服务,每年一次,以备咨询。王侯们为他送行,就像汉朝送二疏一样。
等到皇居迁到邺城,民间诉讼繁多,前朝改革,后朝沿袭,相互争夺,法吏疑案,文书堆积如山。
于是皇帝命令邢子才和散骑常侍温子昇撰写《麟趾新制》十五篇。省府用它来解决问题,州郡用它作为治理的根本。
武定年间,他被任命为骠骑大将军、西兖州刺史,他治理清廉,官吏和百姓都感到安心。后来被召回朝廷担任中书令。
当时边疆战事频繁,朝廷事务繁多,国礼和朝仪,都是邢子才制定的。他所制定的诗赋、诏书、策令、章表、碑文、赞文、记文共有五百篇,都流传于世。
邻国都钦佩他的楷模,朝廷和民间都把他当作美谈。
大统寺位于景明寺西边,即所谓的利民里。寺庙南边有三公令史高显略的宅邸。
每晚都能在堂前看到红色的光芒,这样的情况不止一次。向光明的地方挖掘一丈多深,得到黄金一百斤,铭文写着:‘苏秦家的金,得到它的人为我建造功德。’显略于是建造了招福寺。
人们说这个地方是苏秦的旧宅。当时元义掌权,听说显略得到了金子,就向他索要,给了他二十斤。
衒之按:苏秦时代还没有佛法,所说的功德不必是寺庙,应该是碑铭之类的,颂扬他的名声和事迹。
东边有秦太上公两座寺庙,在景明寺南边一里。西边的寺庙是太后建立的;东边的寺庙是皇后的妹妹建立的。
它们都是为了给父亲追福而建造的,因此以此命名。当时人们称之为双女寺。
寺庙的门靠近洛水,树木茂盛,枝叶垂下阴凉。每个寺庙都有一座五层的佛塔,高五十丈,用白色颜料和画工描绘,与景明寺相当。
至于六斋,常常有一位中黄门监护,僧舍的捐赠和供应,其他寺庙都无法相比。
寺庙东边有一座灵台,虽然地基已经倾斜,但仍然高达五丈多,这就是汉光武帝所建立的。
灵台东边是辟雍,是魏武帝所建立的。在我正光年中,在辟雍的西南边建造了明堂,上面圆形下面方形,有八个窗户和四个门。
汝南王又在灵台上建造了一座砖浮图。
孝昌初年,妖贼四处侵扰,州郡失去控制。朝廷在堂的北边设立招募征兵的告示,从军的人被封为旷掖将军、偏将军、裨将军。
当时身穿铠甲的士兵,被称为明堂队。当时有一位名叫骆子渊的虎贲,自称是洛阳人。孝昌年间他在彭城戍守,他的同营人樊元宝请假回京,骆子渊写信让他送到家里,信中说:‘我家在灵台南边,靠近洛河,你到了那里,家人自然会出来看你。’
元宝按照他的话去了,到了灵台南边,却找不到可以询问的人家。他犹豫着想要离开。突然,一位老翁走来问他从哪里来,为什么在这里徘徊。元宝详细地告诉了他。
老翁说:‘这是我儿子。’然后取信引元宝进屋,于是看到宏伟的馆阁,宽敞的房屋。
坐下后,他命令婢女拿酒来。不久,婢女抱着一个死去的小孩走过,元宝一开始很奇怪。酒很快就来了,颜色非常红,味道非常香美。还准备了各种美味的食物,海陆俱全。
喝完后,他告辞回家,老翁送他出门时说:‘以后很难再见面了,为此感到悲伤!’分别时非常热情。
老翁回到屋里,元宝再也看不到他的门巷,只看到高高的河岸对水,清澈的波浪向东流淌,只看到一个大约十五岁的孩子,刚刚溺死,鼻子在出血。
这时他才明白所喝的酒是那个孩子的血。等他回到彭城,骆子渊已经不见了。元宝和骆子渊一起戍守了三年,不知道那是洛水之神。
报德寺是高祖孝文皇帝建立的。
是为了给冯太后追福。
位于开阳门外三里。
开阳门御道东有汉国子学堂,堂前有三种字石经二十五碑,正面和背面都刻有《春秋》、《尚书》两部,用篆书、科斗书、隶书三种字体书写,是汉右中郎将蔡邕的笔迹。
还有十八碑,其余的都已经残破。
还有四十八枚石碑,也是正反两面用隶书书写,刻有《周易》、《尚书》、《公羊》、《礼记》四部。
还有一块《赞学》碑,也在堂前。魏文帝写了《典论》六碑,到太和十七年还有四碑。高祖题名为劝学里。
武定四年,大将军将《石经》迁到邺城。
里中有文觉、三宝、宁远三座寺庙。周围有园林,出产各种水果,有大谷梨和承光之柰。
承光寺也有很多果树,柰子的味道非常甜美,是京师之冠。
劝学里东边有延贤里,里中有正觉寺,是尚书令王肃建立的。
肃字公懿,是琅琊人。他是伪齐雍州刺史奂的儿子。他学识渊博,文采飞扬,曾任齐秘书丞,太和十八年背叛叛逆归顺。当时高祖刚在洛邑建立新都,有很多建设,肃对旧事了解广泛,对建设有很大帮助。高祖非常重视他,经常称呼他为王生。延贤的名号就是因肃而设立的。
肃在江南时,娶了谢氏的女儿为妻,到了京师后,又娶了公主。谢氏写了一首五言诗赠给他。诗中说:‘原本是箔上的蚕,如今变成了机上的丝。得路追逐胜景去,很怀念缠绵时光。’公主代替肃回应谢氏说:‘针是穿线的工具,眼中总是任由丝线穿过。得到布料缝新衣,怎能忘记旧时的针线。’肃对谢氏非常愧疚,于是去正觉寺休息。肃记得父亲因为不合理的原因遭受灾祸,常有像子胥报仇楚国的想法,他谦卑地穿着素服,不听音乐,当时的人因此称赞他。
肃刚进入国都时,不吃羊肉和奶酪等食物,经常吃鲫鱼汤,渴了就喝茶水。京城的士子说肃一喝就能喝一斗,称他为漏斗。几年后,肃与高祖在殿会上,吃了很多羊肉和奶酪粥。高祖对此感到奇怪,对肃说:‘你是中原之人,羊肉和鱼汤哪个更好?茶水和奶酪哪个更佳?’肃回答说:‘羊是陆地上最好的,鱼是水中最长的。所好不同,都各有珍味。从味道来说,确实是各有优劣。羊比齐鲁大国,鱼比邾莒小国。只有茶不能与奶酪为奴。’高祖大笑。于是举起酒杯说:‘三横三纵,两横两纵,谁能分辨出来,赐予金钟。’御史中尉李彪说:‘卖酒的老妇人用瓮来倒酒,屠夫割肉和秤一样。’尚书右丞甄琛说:‘吴人浮水自认为擅长,妓女抛绳在空中。’彭城王勰说:‘我刚开始明白这个字是习字。’高祖立即把金钟赐给了李彪。朝廷认为李彪聪明有智,甄琛回应得也很快。彭城王对肃说:‘你不重视齐鲁大国,却偏爱邾莒小国。’肃回答说:‘乡里所喜爱,自然觉得好。’彭城王严肃地说:‘你明天来我这里,我将为你准备邾莒的食物,也会有酪奴。’因此,茶水又被称作酪奴。
当时给事中刘缟仰慕肃的风范,专门学习茶道。彭城王对刘缟说:‘你不羡慕王侯的八珍,却喜欢黑奴的水厄。海上有追求臭味的男人,乡里有学习皱眉的妇女,以你而言,就是这样的人。’彭城王家有吴人奴隶,因此用这样的话来戏弄他。从那时起,朝廷中的宴会即使设有茶水,也耻于不再食用,只有远道而来的江表降民还喜欢它。后来萧衍的儿子西丰侯萧正德归降,当时元义想为他准备茶水,先问:“你对水厄有多少了解?”萧正德不明白元义的意思,回答说:“我出生在水乡,但自从立身以来,从未遭遇过阳侯的灾难。”元义和满座的客人听了都笑了。
龙华寺是广陵王建立的,追圣寺是北海王建立的,它们都位于报德寺的东边。法事僧房比秦太上公还要大。京城的寺庙都种植了各种果树,而这三个寺庙的园林非常茂盛,无人能与之相比。
宣阳门外四里,到达洛水边,建造了一座浮桥,这就是所谓的永桥。
神龟年间,常景写了《汭颂》。其辞曰:‘浩浩大江,泱泱清洛,源头熊耳,汇聚巨壑,纳谷吐伊,贯穿周地,淹没亳地,近达河宗,远朝海若。兆唯洛食,实为土中,上应张柳,下据河嵩。寒暑相合,日月照耀,帝世光耀,函夏同风。前临少室,后靠太行,制岩东邑,峭壁西疆。四险之地,六达之郊,依德则固,失道则亡。详观古列,考见丘坟,乃禅乃革,或质或文。周余九列,汉季三分,魏风衰微,晋景昏暗。天地发扬,图书受命,皇建有极,神功无极。魏箓仰天,玄符握镜。玺运会昌,龙图受命。乃眷书轨,永怀保定。敷兹景迹,流美洪模,袭我冠冕,正我神枢。水陆交汇,周郑交通。爰勒洛汭,敢告中区。’
南北两岸有华表,高二十丈,华表上刻有凤凰,仿佛要冲天而起。
永桥以南,圜丘以北,伊洛之间,夹着御道,东边有四夷馆,分别是金陵、燕然、扶桑、崦嵫。道西有四夷里,分别是归正、归德、慕化、慕义。吴人投国者住在金陵馆,三年后,赐宅于归正里。
景明初年,伪齐建安王萧宝寅来降,被封为会稽公,在归正里为他建造宅邸。后来进爵为齐王,娶了南阳长公主。萧宝寅耻于与夷人同列,让公主向世宗请求,要求入城内,世宗答应了,赐宅于永安里。正光四年,萧衍的儿子西丰侯萧正德来降,住在金陵馆,在归正里为他建造宅邸,萧正德将宅邸舍给了归正寺。
北夷来附者住在燕然馆,三年后,赐宅于归德里。
正光元年,蠕蠕主郁久闾阿那肱来朝,负责的人不知道他住在哪里。中书舍人常景建议说:‘咸宁年间,单于来朝,晋世处之王公特进之下,可以安排在郍肱蕃王仪同之间。’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又将他安排在燕然馆,赐宅于归德里。北夷酋长派儿子来朝贡,他们秋天来春天去,躲避中国的炎热,当时的人称他们为雁臣。
东夷来附者住在扶桑馆,赐宅于慕化里。西夷来附者住在崦嵫馆,赐宅于慕义里。从葱岭以西,到大秦,百国千城,无不归附。商胡贩客,每日奔向边塞。这就是所说的尽天地之区。
因为喜欢中国的风俗而在此定居的人,数不胜数。因此归附的民众,有万家之多。门巷整洁,阊阖填列。青槐荫陌,绿柳垂庭。天下难得的货物,都聚集在这里。
在洛水南边另立了一个市场,称为四通市,民间称之为永桥市。伊洛之鱼,多在这里出售,士人和百姓需要做鱼脍,都来这里购买。鱼的味道非常美味。京城的俗语说:‘洛鲤伊鲂,比牛羊还贵。’
永桥南道东边有白象、狮子两个坊。
白象是永平二年乾陀罗国胡王所献。他捐赠了五彩屏风、七宝坐床,能容纳数人,真是异物。常常在乘黄曹养象,象经常损坏房屋墙壁,走出外面。遇到树就拔,遇到墙就倒。百姓惊恐,奔走相告。太后于是把象迁到了这个坊。
狮子是波斯国的胡王献给我国的。后来被逆贼万俟丑奴所得,被留在敌军中。永安末年,丑奴败亡,狮子才到达京城。庄帝对侍中李彧说:‘我听说老虎见到狮子一定会屈服,可以找一只老虎来试验一下。’于是下诏让靠近山区的郡县捕捉老虎送来。巩县和山阳县一共送来了两只老虎和一只豹子。皇帝在华林园观看,老虎和豹子见到狮子后,都闭上眼睛,不敢抬头看。园中原本有一只瞎熊,性格非常温顺,皇帝让人拿来试验。守卫人员牵着瞎熊来,一闻到狮子的气味,就惊慌失措地跳跃,拖着锁链逃跑。皇帝大笑。普泰元年,广陵王即位,下诏说:‘把禽兽囚禁起来,就违背了它们的本性,应该放它们回到山林。’狮子也被下令送回本国。送狮子的人因为波斯路途遥远,无法送达,就在路上杀了狮子返回。有关部门弹劾他,认为他违反了皇帝的旨意,但广陵王说:‘怎么能因为狮子而怪罪人呢?’于是赦免了他。
菩提寺是西域胡人建立的,位于慕义里。
沙门达多发墓取砖,挖到了一个活人,献给朝廷。当时太后和明帝在华林都堂,认为这是怪异之事,对黄门侍郎徐纥说:‘自古以来,有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徐纥说:‘过去魏国时发掘坟墓,发现霍光的女婿范明友的家奴,他说的是汉朝的废立之事,与史书相符。这不算什么怪异。’后来太后让徐纥询问死者的姓名、死了多少年、平时吃什么?死者说:‘我姓崔,名涵,字子洪,是博陵安平人。父亲名叫畅,母亲姓魏,家住在城西准财里。我死时十五岁,现在二十七岁,在地下已经十二年,常常像醉卧一样,没有东西吃。有时四处游荡,偶尔遇到饭食,就像梦一样,不太清楚。’太后随即派门下录事张雋到阜财里,探访崔涵的父母,果然找到了崔畅和他的妻子魏氏。张雋问崔畅:‘你有儿子死了吗?’崔畅说:‘有个儿子叫涵,十五岁时就死了。’张雋说:‘被人挖坟时救活了,今天在华林园中,皇上特意派人来看望。’崔畅听后惊恐地说:‘确实没有这个儿子,之前的话是胡说的。’张雋回来后,把实际情况报告了太后,太后派张雋送崔涵回家。崔畅听说崔涵回来,在家门口点火,手持刀,魏氏拿着桃枝。他对崔涵说:‘你不用回来了!我不是你的父亲,你不是我的儿子,快走,可以避免灾祸!’崔涵于是离开了,在京城游荡。他经常在寺庙门口过夜,汝南王赐给他一件黄衣。崔涵害怕太阳,不敢抬头看,也害怕水火和兵器。他经常在大道上行走,累了就停下来,不会慢慢走。当时的人还认为他是鬼。洛阳大市北奉终里,里内的人,多卖送葬用的东西和棺材,崔涵说:‘做柏木棺材,不要用桑木做檩。’有人问他为什么,崔涵说:‘我在地下看到发鬼兵,有一个鬼说自己的棺材是柏木的,应该免罪。主兵吏说:“你虽然棺材是柏木的,但檩是桑木的。”所以不能免罪。”京城的人听说这件事,柏木的价格就上涨了。人们怀疑卖棺材的人是因为崔涵的话才这样说的。
高阳王寺,是高阳王元雍的住宅,位于津阳门外三里处的御道西边。元雍被尔朱荣所害,他的住宅后来被改为寺庙。
正光年间,元雍担任丞相,有马车、羽葆鼓吹、虎贲班剑百人,地位极高,财富比山还高。他居住的宅邸,与皇宫相匹敌。白色的墙壁,红色的柱子,幽深连绵,飞檐翘起,曲折贯通。僮仆六千人,妓女五百人,珍珠照日,罗衣随风,自汉晋以来,诸王豪侈无有能比。出行时,车马喧闹,文物成行,铙吹响亮,笳声哀婉。在家中,歌姬舞女,击筑吹笙,丝竹声声,通宵达旦。他的竹林鱼池,与皇宫相媲美,芳草如茵,珍木成荫。
元雍喜欢美食,生活奢侈,一顿饭至少要用数万钱。海陆珍馐,摆满餐桌。陈留侯李崇对人说:‘高阳王一顿饭,抵得上我千日之食。’李崇担任尚书令,仪同三司,也是富甲天下,僮仆千人。但他性格节俭,衣服粗食。吃饭时常常没有肉,只有韭菜和酸菜。李崇的客人李元佑对人说:‘李令公一顿饭有十八种。’有人问他为什么,李元佑说:‘二九一十八。’听的人大笑,世人因此认为他在讽刺。
元雍去世后,所有的歌姬都让他出家,有的嫁了人。美人徐月华,擅长弹奏箜篌,能唱《明妃出塞》的曲子,听的人无不感动。永安年间,她与卫将军原士康成为侧室,住宅靠近青阳门。徐月华弹奏箜篌唱歌,哀声入云,路过的行人听后,不一会儿就围成了市场。徐月华经常对原士康说:‘王有两位美女,一位叫修容,一位叫艳姿,她们都有细眉白齿,美貌倾城。修容也能唱《绿水歌》,艳姿擅长《火凤舞》,都受到宠爱,地位在所有姬妾之上。’原士康听后,就经常让徐月华唱《绿水》、《火凤》。
高阳宅北有中甘里。
里内的颍川荀子文,十三岁,自幼聪明伶俐,神情出众,即使是黄琬、文举也比不上他。正光初年,广宗潘崇和在城东昭义里讲解《服氏春秋》,荀子文整冠北面,向他请教。当时赵郡的李才问荀子文:‘荀生住在何处?’荀子文回答:‘我住在中甘里。’李才说:‘为什么住在城南?’城南有四夷馆,李才因此嘲笑他。荀子文回答:‘国阳是胜地,你有什么好奇怪的?如果说到山川,伊洛河山险峻。说到古事,灵台《石经》。说到寺庙之美,报德、景明。说到当世富贵,高阳、广平。说到风俗,万国千城。说到人物,有我无卿!’李才无言以对。潘崇和说:‘你、颖之士利如锥,燕、赵之士钝如锤,这不是虚言。’所有在场的人都笑了。
崇虚寺,位于城西,即汉代的濯龙园。
延熹九年,桓帝在濯龙园祭祀老子,设华盖之座,用郊天之乐,这就是这个地方。
高祖迁都长安之初,因为这里有很多妖怪,所以人们都搬走了,于是在这里建立了寺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洛阳伽蓝记-卷三-注解
宣武皇帝:指北魏宣武帝元恪,北魏的第八位皇帝,在位期间对佛教有较大的支持。
景明年中立:指景明元年,即公元502年,是北魏宣武帝元恪的年号。
嵩山少室:嵩山是五岳之一,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少室山是嵩山的主峰之一,是道教名山。
帝城:指古代帝王的都城,此处指北魏的都城洛阳。
青林垂影:形容树木繁茂,枝叶遮天。
绿水为文:绿水指清澈的河流,文在此处指文采,形容景色如画。
形胜之地:指风景优美的地方。
爽垲独美:爽垲指地势高敞,独美指独特美丽。
山悬堂光观盛:形容寺庙建筑高大壮观。
一千馀间:指寺庙内有超过一千间房屋。
复殿重房:指多层建筑,房间众多。
交疏对霤:指建筑结构复杂,窗户和屋檐错落有致。
青台紫阁:青台指青色的台基,紫阁指紫色的阁楼,形容建筑色彩华丽。
浮道相通:指楼阁之间有楼梯相连。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七层浮图:指七层的佛塔。
百戏腾骧:百戏指古代的各种杂技表演,腾骧指热闹非凡。
尚书祠曹录像:尚书祠曹指尚书省的祠部,录像指佛像。
阊阖宫:指皇宫的正门。
金盘宝铎:金盘指金制的盘状器物,宝铎指宝塔的铃铛,形容装饰华丽。
萑蒲菱藕:萑蒲指一种水生植物,菱藕指菱角和莲藕。
黄甲紫鳞:黄甲指鱼类的甲壳,紫鳞指鱼身上的紫色鳞片,形容鱼的美味。
青凫白雁:青凫指青色的野鸭,白雁指白色的雁,形容水鸟。
石辇:指用石头制成的辇车。
硙舂簸:硙指磨,舂指捣,簸指扬,指用水力驱动的磨坊。
伽蓝:指寺庙。
称首:指第一,最优秀。
西域胡沙门:西域胡指来自西域的胡人,沙门指佛教僧侣。
永宁:指永宁寺,是北魏时期的一座著名寺庙。
国子祭酒:国子祭酒是古代官职,负责教育皇室子弟。
邢子才:邢子才(493年-537年),北魏文学家,曾任国子祭酒。
河间人:河间指河间郡,今河北省献县一带。
衣冠之士:指士大夫阶层。
辐凑:指聚集。
青领之生:青领指学生的衣领,生指学生,指学生。
洙、泗之风:洙、泗指洙水和泗水,古代孔子讲学的地方,此处指儒家文化。
光禄大夫:光禄大夫是古代官职,负责皇帝的生活和礼仪。
苏秦家金:苏秦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此处指苏秦的家族。
利民里:指洛阳城内的一个地名。
三公令史:三公指古代的三个高级官职,令史指官府中的文书官员。
高显略宅:指高显略的住宅。
赤光:指红色的光芒。
苏秦旧宅:指苏秦的故居。
元义:指北魏权臣元义。
秦太上公二寺:指秦太上公所建立的两个寺庙。
皇姨:指皇帝的姐姐。
双女寺:指由两位女性所建立的寺庙。
洛水:指河南省境内的洛河。
扶疏:指树木茂盛。
五层浮图:指五层的佛塔。
中黄门:中黄门是古代官职,负责皇宫内的警卫。
僧舍:指僧侣居住的地方。
衬施供具:指僧侣的捐赠和供奉。
灵台:古代观测天文和地理的台子。
辟雍:古代的一种学校,也是观测天文和地理的台子。
明堂:古代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
汝南王:指北魏的汝南王元恪。
石经:指刻有经文的石碑。
蔡邕:东汉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曾任右中郎将。
劝学里:指鼓励学习的里巷。
延贤里:指延请贤人的里巷。
正觉寺:正觉寺是佛教寺庙的名字。
肃字公懿:肃字公懿是肃的字号,公懿是对其品德和才学的赞誉。
琅琊人:琅琊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临沂市,指肃的籍贯。
伪齐:伪齐是北魏时期的一个割据政权,由高欢所建。
雍州刺史奂之子:奂是雍州刺史的名字,肃是他的儿子。
赡学多通:赡学指勤奋学习,多通表示学识渊博。
才辞美茂:才辞指文才和辞藻,美茂表示文采飞扬。
齐秘书丞:齐是北魏的别称,秘书丞是官职,负责文书和秘书事务。
太和十八年:太和是北魏孝文帝的年号,太和十八年即公元494年。
背逆归顺:背逆指背叛原来的主人或立场,归顺表示归附新主。
高祖:指东汉的光武帝刘秀。
洛邑:洛邑是古代都城,即今天的洛阳。
博识旧事:博识指知识渊博,旧事指古代的事情。
延贤之名:延贤指招募贤才,名指名声。
谢氏女:谢氏是姓氏,女指女性。
五言诗:五言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每句五个字。
子胥报楚之意:子胥是春秋时期的人物,报楚指对楚国的报复,这里指肃对父亲受祸的报仇之意。
卑身素服:卑身指降低身份,素服指穿着朴素的衣服。
茗汁:茗汁指茶水。
漏卮:漏卮是一种古代的酒器,这里指肃饮酒量大。
三三横,两两纵:三三横,两两纵是古代的一种谜语,这里用来考验众人。
御史中尉李彪:御史中尉是官职,李彪是当时的御史中尉。
尚书右丞甄琛:尚书右丞是官职,甄琛是当时的尚书右丞。
彭城王勰:彭城王勰是北魏的一位王爵。
乡曲所美:乡曲指家乡,所美表示所喜爱的事物。
水厄:水厄指与水有关的灾难。
华表:华表是古代建筑中的一种装饰性柱子。
永桥:永桥是古代桥梁的名字。
汭颂:汭颂是古代的一种颂歌。
熊耳:熊耳是山名,位于河南省。
巨壑:巨壑指深谷。
穀吐伊:穀吐伊指河流的源头和入海口。
周淹亳:周淹亳指周朝的都城,亳是商朝的都城。
河宗:河宗指黄河的宗主,即黄河。
海若:海若指海神。
张柳:张柳指古代的星宿。
河嵩:河嵩指黄河和嵩山。
少室:少室是山名,位于河南省。
太行:太行是山名,位于河南省和山西省之间。
制岩东邑,峭峘西疆:制岩东邑指东部的城邑,峭峘西疆指西部的边疆。
四险之地,六达之庄:四险之地指四周险要的地方,六达之庄指交通便利的地方。
周馀九列,汉季三分:周馀九列指周朝的九列官职,汉季三分指汉朝末年的三分天下。
魏风衰晚,晋景雕曛:魏风衰晚指魏朝的衰落,晋景雕曛指晋朝的景象。
图书受命:图书受命指天命所在。
皇建有极,神功无竞:皇建有极指皇权至高无上,神功无竞指神功不可比。
魏箓仰天,玄符握镜:魏箓仰天指魏朝的符命,玄符握镜指神秘的符命。
玺运会昌,龙图受命:玺运会昌指皇帝的符命,龙图受命指天命所在。
睠书轨,永怀保定:睠书轨指遵循书籍的法则,永怀保定指永远怀念保定的地方。
敷兹景迹,流美洪模:敷兹景迹指展示这些景象,流美洪模指流传美好的典范。
袭我冠冕,正我神枢:袭我冠冕指继承我的皇位,正我神枢指端正我的国家。
周郑交衢:周郑交衢指周朝和郑国的交通要道。
爰勒洛汭,敢告中区:爰勒洛汭指在洛水之滨设立标志,敢告中区指敢于告诉中土的人们。
四夷馆:四夷馆是接待外国使节的地方。
金陵馆:金陵馆是接待金陵(今南京)地区使节的地方。
燕然馆:燕然馆是接待燕然(今蒙古国境内)地区使节的地方。
扶桑馆:扶桑馆是接待扶桑(日本)地区使节的地方。
崦嵫馆:崦嵫馆是接待崦嵫(西方)地区使节的地方。
归正里:归正里是归附后居住的地方。
归德里:归德里是归附后居住的地方。
慕化里:慕化里是慕化归附后居住的地方。
慕义里:慕义里是慕义归附后居住的地方。
葱岭:葱岭是古代指中亚的山脉。
大秦:大秦是古代中国对罗马帝国的称呼。
四通市:四通市是市场名称。
乘黄曹:乘黄曹是古代对大象的别称。
太后:太后指北魏的皇太后,这里指冯太后。
波斯国:古代波斯,即今伊朗,是古代中东地区的一个重要国家,以其文化和艺术闻名。
胡王:胡王指的是波斯国王,胡在此指代非汉族的外国人。
逆贼:指叛乱的人,即反叛者。
万俟丑奴:古代北魏时期的一个叛乱首领。
京师:古代对首都的称呼,这里指北魏的首都。
庄帝:北魏的皇帝,即孝庄帝。
侍中:古代官职,是皇帝的近臣,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
李彧:北魏的官员。
虎见狮子必伏: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说法,意指虎见到狮子就会屈服,比喻强者遇到更强者会自动退让。
诏:皇帝发布的命令。
近山郡县:靠近山区的郡县。
巩县:古代的一个县名。
山阳:古代的一个郡名。
华林园:北魏时期的皇家园林。
瞑目:闭上眼睛,表示害怕或敬畏。
盲熊:瞎眼的熊,这里指一只驯服的盲熊。
虞人:古代官职,负责管理皇家园林和猎场。
普泰元年:北魏的一个年号。
广陵王:北魏的一个王子。
禽兽囚之,则违其性,宜放还山林:意思是将禽兽囚禁会违背它们的本性,应该放回山林。
菩提寺:佛教寺庙,以菩提树得名。
西域胡人:指来自西域的胡人,西域在古代指今天的新疆及中亚地区。
沙门:佛教出家的僧人。
达多: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冢:坟墓。
妖异:不寻常的、神秘的或邪恶的现象。
黄门侍郎:古代官职,是皇帝的近臣。
徐纥:北魏的官员。
霍光女婿范明友家奴:指汉朝时期霍光的女婿范明友的家奴,这里作为例子说明古人对于坟墓中发现的古物持开放态度。
崔涵: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博陵安平:古代地名,博陵是郡名,安平是县名。
华林都堂:北魏的宫殿之一。
门下录事:古代官职,负责记录皇帝的命令和日常事务。
张雋: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阜财里:古代地名。
柏木棺:用柏木制作的棺材,古代认为柏木具有防腐作用。
桑木为欀:用桑木作为棺材的底板。
高阳王寺:以高阳王的名字命名的寺庙。
高阳王雍:北魏的高阳王,即元雍。
尔朱荣:北魏末年的权臣。
给舆、羽葆鼓吹、虎贲班剑百人:古代皇帝出行时的仪仗队。
白壁丹楹:用白色墙壁和红色柱子装饰,形容建筑豪华。
窈窕连亘:形容建筑错落有致,连绵不断。
飞檐反宇:指建筑物的屋檐翘起,屋脊反弯,是古代建筑的一种风格。
轇轕周通:形容道路纵横交错,交通便利。
僮仆:仆人。
妓女:古代供人娱乐的女子。
隋珠照日:比喻珍贵的东西闪耀着光芒。
罗衣从风:形容衣服轻柔,随风飘动。
汉晋以来:从汉朝到晋朝以来。
诸王豪侈:各个王公贵族的奢侈生活。
鸣驺御道:古代皇帝出行时,鸣响驺(古代官名,负责管理车马)的声音。
文物成行:指随从的官员和车马排成一行。
铙吹响发:铙和吹是古代的乐器,这里指音乐声响起。
笳声哀转:笳是古代的一种乐器,这里指笳声悲哀而悠长。
歌姬舞女:会唱歌跳舞的女子。
击筑吹笙:击筑和吹笙是古代的乐器。
丝管迭奏:指弦乐器和管乐器轮流演奏。
竹林鱼池:有竹林和鱼池的园林。
禁苑:皇帝的园林。
海陆珍羞:海产品和陆上珍馐美味。
方丈於前:放在面前,形容丰盛。
陈留侯李崇:北魏的官员,陈留侯是他的封号。
尚书令:古代官职,是尚书省的最高长官。
仪同三司:古代官职,是三公的副职。
俭吝:节俭而吝啬。
韭茹、韭菹:韭菜和酸菜,这里指简单的食物。
李元佑: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李令公:对李崇的尊称,令公是古代对三公的尊称。
息子:儿子。
青阳门:古代洛阳城的一个城门。
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
明妃出塞:古代乐府诗《明妃曲》的曲名,讲述的是王昭君出塞的故事。
侧室:妾室,指妻子之外的其他女性伴侣。
原士康: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脩容:人名。
艳姿:人名。
蛾眉皓齿:形容女子美丽。
招提:佛教寺庙。
报德、景明:古代地名。
中甘里:古代地名。
颍川荀子文:人名,颍川是地名,荀子文是他的字。
聪辨:聪明且能言善辩。
神情卓异:神态和气质非常出众。
黄琬、文举:古代名人,具体身份不详。
服氏春秋:古代的一种书籍,内容涉及礼仪和春秋时期的历史。
城东昭义里:古代地名。
摄齐北面:古代礼仪,指站立时两脚并拢,面朝北。
赵郡李才:人名,赵郡是地名。
国阳胜地:国阳是地名,胜地指风景优美的地方。
灵台《石经》:灵台是古代的观星台,石经是指刻有经文的石碑。
招提之美:指寺庙的美丽。
景明:古代地名。
高阳、广平:古代地名。
万国千城:指众多国家和城市。
人物:指人才。
崇虚寺:佛教寺庙。
濯龙园:古代的园林。
桓帝:东汉的皇帝。
老子:即老聃,道家创始人。
华盖之座:古代皇帝出行时,用华盖遮蔽的座位。
郊天之乐:指用于祭祀天地的音乐。
迁京:迁都,指将都城从旧地迁到新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洛阳伽蓝记-卷三-评注
狮子者,波斯国胡王所献也。为逆贼万俟丑奴所获,留於寇中。永安末,丑奴破灭,始达京师。
此段描述了狮子的来历,以及它如何从波斯传入中国,成为皇帝庄帝观赏的对象。狮子作为外来物种,象征着异域文化的冲击和融合,反映了当时中原王朝对异国奇珍异宝的渴求和对异域文化的包容态度。
庄帝谓侍中李彧曰:’朕闻虎见狮子必伏,可觅试之。’於是诏近山郡县捕虎以送。
这段文字展现了皇帝对狮子的好奇和对力量的崇拜。他希望通过观看虎狮相斗来验证狮子的威猛。这体现了古代帝王对力量的崇拜和对权威的维护。
菩提寺,西域胡人所立也,在慕义里。
菩提寺的建立,体现了佛教文化在当时的传播和影响。胡人的建立,也反映了佛教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沙门达多发冢取砖,得一人以进。时太后与明帝在华林都堂,以为妖异,谓黄门侍郎徐纥曰:’上古以来,颇有此事否?’
这段文字描述了古代关于鬼魂的传说,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死、鬼神等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同时,也体现了古代文化的神秘色彩。
高阳王寺,高阳王雍之宅也,在津阳门外三里御道西。
高阳王寺的建立,反映了古代贵族阶层的奢侈生活和宗教信仰。高阳王雍的宅邸豪华程度,展现了当时贵族阶层的奢华生活。
正光中,雍为丞相,给舆、羽葆鼓吹、虎贲班剑百人,贵极人臣,富兼山海。
这段文字描述了高阳王雍的权势和财富,反映了当时社会等级制度和贵族阶层的特权。
崇虚寺,在城西,即汉之濯龙园也。
崇虚寺的建立,体现了佛教文化在古代中国的传播和影响。濯龙园的传说,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