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论衡-卷三-骨相篇

作者: 王充(27年-97年),东汉时期的哲学家、文学家,以其学术独立和对理性思考的坚持著称。他的《论衡》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作品之一。

年代:成书于东汉(约1世纪)。

内容简要:《论衡》是王充的重要哲学著作,书中涉及到自然哲学、伦理学、历史学等多个领域。王充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理性解释,提出了“无神论”和“物质主义”的观点,批判了当时流行的迷信与神话,强调通过理性与证据来理解世界。他的哲学观点对中国古代的理性主义思潮产生了重大影响。《论衡》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作品,被后人视为中国古代启蒙思想的先驱。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论衡-卷三-骨相篇-原文

人曰命难知。

命甚易知。

知之何用?用之骨体。

人命禀於天,则有表候见于体。

察表候以知命,犹察斗斛以知容矣。

表候者,骨法之谓也。

传言黄帝龙颜,颛顼戴午,帝喾骈齿,尧眉八采,舜目重瞳,禹耳三漏,汤臂再肘,文王四乳,武王望阳,周公背偻,皋陶马口,孔子反羽。

斯十二圣者,皆在帝王之位,或辅主忧世,世所共闻,儒所共说,在经传者较著可信。

若夫短书俗记、竹帛胤文,非儒者所见,众多非一。

苍颉四目,为黄帝史。

晋公子重耳仳胁,为诸侯霸。

苏秦骨鼻,为六国相。

张仪仳胁,亦相秦、魏。

项羽重瞳,云虞舜之後,与高祖分王天下。

陈平贫而饮食之足,貌体佼好,而众人怪之,曰:‘平何食而肥?’

及韩信为滕公所鉴,免於鈇质,亦以面状有异。

面状肥佼,亦一相也。

高祖隆准、龙颜、美须,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单父吕公善相,见高祖状貌,奇之,因以其女妻高祖,吕后是也,卒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高祖为泗上亭长,当去归之田,与吕后及两子居田。

有一老公过,请饮,因相吕后曰:‘夫人,天下贵人也。’

令相两子,见孝惠曰:‘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

相鲁元,曰:‘皆贵。’

老公去,高祖从外来,吕后言於高祖。

高祖追及老公,止使自相。

老公曰:‘乡者夫人婴儿相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也。’

後高祖得天下,如老公言。

推此以况一室之人,皆有富贵之相矣。

类同气钧,性体法相固自相似。

异气殊类,亦两相遇。

富贵之男娶得富贵之妻,女亦得富贵之男。

夫二相不钧而相遇,则有立死;若未相适,有豫亡之祸也。

王莽姑正君许嫁,至期当行时,夫辄死。

如此者再,乃献之赵王,赵王未取又薨。

清河南宫大有与正君父稚君善者,遇相君曰:‘贵为天下母。’

是时,宣帝世,元帝为太子,稚君乃因魏郡都尉纳之太子,太子幸之,生子君上。

宣帝崩,太子立,正君为皇后,君上为太子。

元帝崩,太子立,是为成帝,正君为皇太后,竟为天下母。

夫正君之相当为天下母,而前所许二家及赵王,为无天下父之相,故未行而二夫死,赵王薨。

是则二夫、赵王无帝王大命,而正君不当与三家相遇之验也。

丞相黄次公,故为阳夏游徼,与善相者同车俱行,见一妇人年十七八,相者指之曰:‘此妇人当大富贵,为封侯者夫人。’

次公止车,审视之,相者曰:‘今此妇人不富贵,卜书不用也。’

次公问之,乃其旁里人巫家子也,即娶以为妻。

其後次公果大富贵,位至丞相,封为列侯。

夫次公富贵,妇人当配之,故果相遇,遂俱富贵。

使次公命贱,不得妇人为偶,不宜为夫妇之时,则有二夫、赵王之祸。

夫举家皆富贵之命,然後乃任富贵之事。

骨法形体,有不应者,择必别离死亡,不得久享介福。

故富贵之家,役使奴僮,育养牛马,必有与众不同者矣。

僮奴则有不死亡之相,牛马则有数字乳之性,田则有种孳速熟之谷,商则有居善疾售之货。

是故知命之人,见富贵於贫贱,睹贫贱於富贵。

案骨节之法,察皮肤之理,以审人之性命,无不应者。

赵简子使姑布子卿相诸子,莫吉,至翟婢之子无恤而以为贵。

无恤最贤,又有贵相,简子後废太子,而立无恤,卒为诸侯,襄子是矣。

相工相黥布,当先刑而乃王,後竟被刑乃封王。

卫青父郑季与杨信公主家僮卫媪通,生青。

在建章宫时,钳徒相之,曰:‘贵至封侯。’

青曰:‘人奴之道,得不笞骂足矣,安敢望封侯?’

其後青为军吏,战数有功,超封增官,遂为大将军,封为万户侯。

周亚夫未封侯之时,许负相之,曰:‘君後三岁而入将相,持国秉,贵重矣,於人臣无两。’

其後九岁而君饿死。

亚夫笑曰:‘臣之兄已代侯矣,有如父卒,子当代,亚夫何说侯乎?然既巳贵,如负言,又何说饿死?指示我!’

许负指其口,有纵理入口,曰:‘此饿死法也。’

居三岁,其兄绛侯胜有罪,文帝择绛侯子贤者,推亚夫,乃封条侯,续绛侯後。

文帝之後六年,匈奴入边,乃以亚夫为将军。

至景帝之时,亚夫为丞相,後以疾免。

其子为亚夫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被可以为葬者,取庸苦之,不与钱。

庸知其盗买官器,怨而上告其子。

景帝下吏责问,因不食五日,呕血而死。

当邓通之幸文帝也,贵在公卿之上,赏赐亿万,与上齐体。

相工相之曰:‘当贫贱饿死。’

文帝崩,景帝立,通有盗铸钱之罪,景帝考验,通亡,寄死人家,不名一钱。

韩太傅为诸生时,借相工五十钱,与之俱入璧雍之中,相璧雍弟子谁当贵者。

相工指倪宽曰:‘彼生当贵,秩至三公。’

韩生谢遣相工,通刺倪宽,结胶漆之交,尽筋力之敬,徙舍从宽,深自附纳之。

宽尝甚病,韩生养视如仆状,恩深逾於骨肉。

後名闻於天下。

倪宽位至御史大夫,州郡丞旨召请,擢用举在本朝,遂至太傅。

夫钳徒、许负及相邓通、倪宽之工,可谓知命之工矣。

故知命之工,察骨体之证,睹富贵贫贱,犹人见盘盂之器,知所设用也。

善器必用贵人,恶器必施贱者,尊鼎不在陪厕之侧,匏瓜不在殿堂之上,明矣。

富贵之骨,不遇贫贱之苦;贫贱之相,不遭富贵之乐,亦犹此也。

器之盛物,有斗石之量,犹人爵有高下之差也。

器过其量,物溢弃遗;爵过其差,死亡不存。

论命者如比之於器,以察骨体之法,则命在於身形,定矣。

非徒富贵贫贱有骨体也,而操行清浊亦有法理。

贵贱贫富,命也;操行清浊,性也。

非徒命有骨法,性亦有骨法。

唯知命有明相,莫知性有骨法,此见命之表证,不见性之符验也。

范蠡去越,自齐遗大夫种书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犬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容乐。子何不去?’

大夫种不能去,称疾不朝,赐剑而死。

大梁人尉缭,说秦始皇以并天下之计,始皇从其册,与之亢礼,衣服饮食与之齐同。

缭曰:‘秦王为人,隆准长目,鸷膺豺声,少恩,虎视狼心,居约易以下人;得志亦轻视人。我布衣也,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须得志,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交游。’

乃亡去。

故范蠡、尉缭见性行之证,而以定处来事之实,实有其效,如其法相。

由此言之,性命系於形体,明矣。

以尺书所载,世所共见,准况古今,不闻者必众多非一,皆有其实。

禀气於天,立形於地,察在地之形,以知在天之命,莫不得其实也。

有传孔子相澹台子羽、唐举占蔡泽不验之文,此失之不审,何隐匿微妙之表也。

相或在内,或在外,或在形体,或在声气。

察外者遗其内;在形体者,亡其声气。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郑东门。

郑人或问子贡曰:‘东门有人,其头似尧,其项若皋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傫傫若丧家之狗。’

子贡以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未也。如丧家狗,然哉!然哉!’

夫孔子之相,郑人失其实。

郑人不明,法术浅也。

孔子之失子羽,唐举惑於蔡泽,犹郑人相孔子,不能具见形状之实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论衡-卷三-骨相篇-译文

有人说命运难以知晓。其实命运是非常容易知晓的。知晓了它有什么用呢?用它在人的骨体上。人的命运受到天的赐予,就会有迹象表现在身体上。通过观察这些迹象来了解命运,就像通过观察斗和升来知道容量一样。这些迹象,就是所说的骨法。

传说中,黄帝有龙一样的容颜,颛顼头顶有日形,帝喾有并列的牙齿,尧有八种颜色的眉毛,舜有重瞳,禹有三角形的耳朵,汤有双臂肘部,文王有四个乳房,武王有明亮的眼睛,周公背弯曲,皋陶有马一样的口,孔子有反羽状的头发。这十二位圣人,都在帝王的位置上,有的辅助君主,忧虑世事,这些都是世人共知,儒者共同讲述的,在经典和传记中都有记载,是可信的。

至于那些短篇书籍和俗记、竹简和布匹上的文字,不是儒者所见,种类繁多。比如苍颉有四只眼睛,成为黄帝的史官。晋国的公子重耳有双肋,成为诸侯的霸主。苏秦有骨鼻,成为六国的相国。张仪也有双肋,也成为了秦、魏的相国。项羽有重瞳,被认为是虞舜的后代,与汉高祖刘邦分治天下。陈平虽然贫穷但饮食充足,外貌体态很好,但人们对此感到奇怪,问:‘陈平吃什么而这么胖?’等到韩信被滕公发现,免于被杀,也是因为他的面相与众不同。面相肥胖美好,也是一种相法。

汉高祖刘邦有高鼻梁、龙颜、美丽的胡须,左腿有七十二个黑点。单父的吕公擅长相面,看到高祖的相貌,感到惊奇,因此将自己的女儿嫁给高祖,就是后来的吕后,最终生下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高祖担任泗上亭长,应该回家种田,与吕后和两个儿子住在田地里。一位老者路过,请求喝水,趁机给吕后相面说:‘夫人,您是天下的大贵人。’然后又给两个儿子相面,看到孝惠帝说:‘夫人之所以尊贵,是因为这个男孩。’看到鲁元公主说:‘都很尊贵。’老者离开后,高祖从外面回来,吕后告诉了高祖。高祖追上老者,让他自己相面。老者说:‘之前夫人婴儿时的面相都像您,您的面相尊贵得无法用言语表达。’后来高祖得到了天下,正如老者所说。以此类推,一个家庭中的人,都有富贵之相。

气性相同,体态法相自然相似。气性不同,也会相遇。富贵之子娶了富贵之妻,女子也能嫁给富贵之子。如果两个相法不相称而相遇,就会立刻死亡;如果还没有结婚,就会有预兆的灾祸。

王莽的姑母正君许配给人,到了约定的日子,未婚夫突然去世。这样的情况发生了两次,于是王莽将正君献给赵王,赵王没有娶她却又去世了。清河南宫的大有与正君的父亲稚君交好,遇到相面的人说:‘您贵为天下之母。’那时是宣帝时期,元帝是太子,稚君便通过魏郡都尉将正君嫁给太子,太子宠爱她,生下了儿子君上。宣帝去世后,太子即位,正君成为皇后,君上成为太子。元帝去世后,太子即位,即成帝,正君成为皇太后,最终成为天下之母。正君之所以能够成为天下之母,而之前许配给的两家和赵王,没有成为天下之父的相法,所以没有成婚,两位未婚夫就去世了,赵王也去世了。这说明两位未婚夫和赵王没有帝王的大命,而正君不应该与这三家相遇。

丞相黄次公,以前是阳夏的游徼,与擅长相面的人同车而行,看到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子,相面的人指着她说:‘这位女子将大富贵,成为封侯者的夫人。’次公停车,仔细观察,相面的人说:‘现在这位女子不富贵,卜书不可用。’次公询问,原来她是旁边里的人巫家的女儿,于是娶她为妻。后来次公果然大富贵,官至丞相,被封为列侯。次公之所以富贵,是因为这位女子应该与他相配,所以最终相遇,都得到了富贵。如果次公命运低贱,不能得到这样的妻子,不适合成为夫妻的时候,就会有两位未婚夫、赵王的灾祸。

一个家庭中如果所有人都具有富贵之命,那么才能承担富贵的事情。骨法形体,如果有不符合的,选择时一定会分别死亡,不能长久享受幸福。所以富贵之家,役使奴仆,饲养牛马,必然有与众不同之处。奴仆有不会死亡的相法,牛马有多个乳房的特性,田地有快速成熟的谷物,商业有易于销售的货物。因此,知晓命运的人,在贫贱中看到富贵,在富贵中看到贫贱。通过观察骨节法,检查皮肤纹理,来审察人的命运,没有不符合的。

赵简子让姑布子卿给他的儿子们相面,没有人相出吉相,直到看到翟婢的儿子无恤,认为他是贵相。无恤最贤,又有贵相,简子后来废黜太子,立无恤为太子,最终成为诸侯,就是赵襄子。相面的人给黥布相面,说他会先受刑然后成为王,后来果然先受刑然后封王。卫青的父亲郑季与杨信公主家的奴仆卫媪通奸,生下了卫青。在建章宫时,一个被钳的囚犯给卫青相面,说:‘您将贵至封侯。’卫青说:‘作为人奴,不被鞭打就足够了,怎么敢期望封侯呢?’后来卫青成为军吏,多次立功,升官加爵,最终成为大将军,被封为万户侯。周亚夫在未封侯时,许负给他相面,说:‘您将在三年后进入将相之位,掌握国家大权,地位非常尊贵,在臣子中无人能比。九年后您将饿死。’亚夫笑着说:‘我的兄长已经继承侯位了,如果父亲去世,儿子会继承,我怎么会想当侯呢?既然已经富贵了,如果许负的话应验,我又怎么会饿死呢?请指给我看!’许负指着他的嘴巴,说:‘这是饿死之相。’三年后,他的兄长绛侯胜犯罪,汉文帝选择绛侯的儿子中贤能的人,推荐了亚夫,于是封他为条侯,继承了绛侯的爵位。汉文帝去世后六年,匈奴入侵边境,于是任命亚夫为将军。到汉景帝时期,亚夫成为丞相,后来因病免职。他的儿子为亚夫购买工匠制作的甲盾五百副,用于下葬,雇佣的人辛苦劳作,却不给钱。雇佣的人知道这是偷买官府的器物,怀恨在心,向上级告发。汉景帝将此事交给官吏调查,亚夫因此五天不吃饭,吐血而死。

当邓通受到汉文帝宠爱时,地位在公卿之上,赏赐亿万,与皇帝一样。相面的人给他相面,说:‘您将贫穷饥饿而死。’汉文帝去世后,汉景帝即位,邓通有私铸钱币的罪行,汉景帝审查,邓通逃跑,寄居在别人家中,身无分文。

韩太傅在还是学生的时候,借了五十钱给一个相面先生,一起进入璧雍学府,想要看看哪个学生将来会富贵。相面先生指着倪宽说:‘这位学生将来会富贵,官位能升到三公。’韩太傅谢绝了相面先生,并且主动去拜访倪宽,结成了深厚的友谊,竭尽所能地尊敬他,搬到了倪宽的住处,深深地接纳了他。倪宽曾经病得很重,韩太傅像对待仆人一样照顾他,情谊深厚得超过了亲人。后来韩太傅的名声传遍了天下。倪宽官至御史大夫,州郡的官员奉旨召请他,提拔他在朝廷中任职,最终成为了太傅。

那些被囚禁的工匠、许负以及相面邓通、倪宽的人,可以说是了解命运的人。因此,了解命运的人,能够观察骨骼体态的征兆,看到富贵贫贱,就像人们看到盘盂等器物,知道它们的使用一样。好的器物一定给贵人使用,坏的器物一定给贱人使用,尊贵的鼎不会放在厕所旁边,葫芦不会放在殿堂之上,这是很明显的。富贵的骨骼不会遇到贫贱的苦楚;贫贱的相不会遭遇富贵的乐事,也是这个道理。容器装东西有斗石之量,就像人的官位有高低之分。容器超过容量,东西就会溢出丢弃;官位超过等级,就会死亡不存。谈论命运的人,就像把命运比作容器,用观察骨骼体态的方法,命运就在人的身体形状中,这是确定的。不仅仅是富贵贫贱有骨骼体态,而且操行清浊也有规律。富贵贫富是命,操行清浊是性。不仅仅是命有骨骼的规律,性也有骨骼的规律。只有知道命有明显的征兆,却不知道性有骨骼的规律,这就是只看到了命的表面征兆,而没有看到性的符验。

范蠡离开越国,从齐国给大夫种写信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长颈鸟喙,可以和他共患难,但不能和他共享乐。你为什么不离开呢?’大夫种没有离开,声称生病不去朝见,后来被赐剑而死。大梁人尉缭向秦始皇献上统一天下的计策,秦始皇采纳了他的建议,与他平等相待,衣服饮食都一样。尉缭说:‘秦王长鼻梁高目,胸脯像鹰,声音像狼,少恩义,目光如虎视,狼心,处于困境时容易看不起人;得志时也轻视人。我是个平民,他却总是对我俯首称臣。如果秦王得志,天下都会成为他的奴隶。不能和他交往。’于是他逃走了。

因此,范蠡、尉缭通过观察性格行为的征兆,来确定处理事情的实际效果,确实有实际的效果,就像相面一样。由此看来,命运与身体形状相关,这是很明显的。根据书上的记载,世人都能看到,类比古今,没有听说的情况一定很多,都有其真实的情况。从天得到气,在地形成身体,观察地上的形状,就能知道天上的命运,没有人不能得到真实的情况。

有传说孔子相面澹台子羽、唐举占蔡泽不验的故事,这是因为他们没有仔细观察,为什么隐藏了微妙的表象呢。相面有时在内部,有时在外部,有时在形体,有时在声气。观察外部的人会忽略内部;观察形体的人会忽略声气。孔子去郑国,和弟子们走散了,孔子一个人站在郑国东门。郑国有人问子贡:‘东门有个人,他的头像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但是从腰以下,比大禹短三寸,瘦弱得像丧家之狗。’子贡把这话告诉孔子,孔子高兴地笑着说:‘形状还不算什么。像丧家之狗,就是这样!就是这样!’孔子的相面,郑国人没有看到真实的情况。郑国人不明智,是因为他们的方法浅薄。孔子没有看到澹台子羽,唐举被蔡泽迷惑,就像郑国人相孔子,不能全面看到形状的真实情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论衡-卷三-骨相篇-注解

命:命指人的命运,古代认为人的命运由天定。

天:古代哲学中,天是宇宙的最高主宰,也是决定人生命运的力量。

表候:指身体上的征兆或特征,古人认为通过观察这些特征可以预知命运。

骨法:指通过观察人的骨骼结构来预测命运的方法,是古代相术的一部分。

黄帝: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颛顼:五帝之一,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帝喾:五帝之一,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尧:尧是古代传说中的圣君,以仁德著称。

舜:五帝之一,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以贤德著称。

禹:禹是古代传说中的治水英雄,以智慧著称。

汤:商朝的开国君主,以贤德著称。

文王:周朝的开国君主,以仁德著称。

武王:周朝的第二位君主,以伐纣灭商著称。

周公:周武王的弟弟,周朝的开国元勋,以辅佐成王著称。

皋陶:皋陶是古代传说中的贤臣,以公正著称。

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斗斛:古代的量器,用来量度容积,这里比喻通过观察表候来了解命运。

骨体:骨体指人的体相,即人的骨骼和体态。

短书俗记:指非正式的书籍或记载,通常不被认为是可靠的文献。

竹帛:指古代书写用的竹简和丝绸,是古代文献的主要载体。

胤文:指传承下来的文献。

苍颉:古代传说中的造字圣人,据说他有四只眼睛。

重耳:晋国的国君,后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苏秦: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曾游说六国合纵抗秦。

张仪: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与苏秦齐名,主张连横抗秦。

项羽:秦末起义军领袖,后来自立为西楚霸王。

陈平:西汉初年的政治家,曾辅佐刘邦建立汉朝。

韩信:西汉初年的军事家,刘邦的得力助手。

高祖:指汉高祖刘邦,汉朝的开国皇帝。

吕后:汉高祖刘邦的皇后,西汉初年的实际统治者。

孝惠帝:汉高祖刘邦的儿子,西汉的第二位皇帝。

鲁元公主:汉高祖刘邦的女儿。

单父吕公:西汉初年的名士,吕后的父亲。

泗上亭长:指高祖刘邦曾经担任过的职务。

乡者:古代汉语中,指刚才、不久前。

婴兒:古代汉语中,指婴儿。

君上:古代汉语中,指君主。

宣帝:西汉的皇帝,汉武帝的儿子。

元帝:西汉的皇帝,汉宣帝的儿子。

成帝:西汉的皇帝,汉元帝的儿子。

皇后:皇帝的妻子,是国家的第二号人物。

皇太后:皇帝的母亲,是国家的尊贵人物。

赵王:古代的诸侯王,这里指某个具体的人物。

黄次公:古代的相士,擅长相面。

阳夏游徼:古代的官职,指巡查地方治安的官员。

巫家子:指巫师家的女儿。

钳徒:钳徒是指古代被处以钳刑的囚犯。

军吏:古代的军事官员。

超封增官:指晋升官职。

大将军:古代的军事最高官职。

万户侯:古代的爵位,指封地有万户人口。

条侯:古代的爵位,指封地有千户人口。

匈奴: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

许负:许负是西汉时期的一位著名相面先生。

绛侯:古代的爵位,指封地有千户人口。

文帝:西汉的皇帝,汉高祖刘邦的儿子。

景帝:西汉的皇帝,汉文帝的儿子。

邓通:邓通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官员,以善于相面著称。

盗铸钱:指私自铸钱,违法的行为。

韩太傅:韩太傅指的是韩安国,西汉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太傅一职。

诸生:指读书人,古代指未仕或未取得官职的读书人。

相工:相工是指古代的相面先生,通过观察人的面相、体相等来预测人的命运。

璧雍:璧雍是古代的一种教育机构,类似于今天的学府。

秩至三公:秩至三公是指官职升迁至三公之位,三公即太师、太傅、太保,是古代的最高官职。

胶漆之交:胶漆之交比喻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筋力之敬:筋力之敬指尽最大的努力去尊敬和帮助他人。

盘盂:盘盂是古代的食器,这里比喻人的身份和地位。

斗石之量:斗石之量指容量很大的容器,这里比喻人的才能和地位。

爵:爵指古代的官职,也代表地位和荣誉。

范蠡:范蠡是春秋时期越国的政治家、军事家,以智谋著称。

大夫种:大夫种是春秋时期越国的政治家,与范蠡齐名。

秦始皇: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六国的皇帝,建立了秦朝。

尉缭:尉缭是秦朝时期的一位军事家和政治家。

性行:性行指人的性格和行为。

澹台子羽:澹台子羽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学者。

唐举:唐举是西汉时期的一位相面先生。

蔡泽:蔡泽是战国时期魏国的一位政治家。

子贡:子贡是孔子的弟子,以善于经商和外交著称。

子产: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一位政治家,以改革著称。

傫傫:傫傫形容人疲惫不堪的样子。

丧家之狗:丧家之狗比喻失意或落魄的人。

法术:法术指观察和预测的方法和技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论衡-卷三-骨相篇-评注

韩太傅为诸生时,借相工五十钱,与之俱入璧雍之中,相璧雍弟子谁当贵者。

此句描绘了韩太傅年轻时的情景,通过借相工之资,进入璧雍,寻求相面之术,预知未来。这体现了古人对命运的探求和对命运的敬畏。

相工指倪宽曰:‘彼生当贵,秩至三公。’韩生谢遣相工,通刺倪宽,结胶漆之交,尽筋力之敬,徙舍从宽,深自附纳之。

相工预言倪宽将大贵,韩太傅不仅没有迷信,反而主动与倪宽结交,这表现了韩太傅的理性与远见,同时也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人情味和重视人际关系的价值观。

宽尝甚病,韩生养视如仆状,恩深逾於骨肉。

韩太傅对倪宽的深厚情谊,即便在倪宽病重时,也如同对待亲人一般,这种忠诚与仁爱,是儒家所倡导的“仁”的体现。

後名闻於天下。倪宽位至御史大夫,州郡丞旨召请,擢用举在本朝,遂至太傅。

此句说明了倪宽最终实现了相工的预言,位至高官,而韩太傅也因为与倪宽的深厚友谊而闻名。

夫钳徒、许负及相邓通、倪宽之工,可谓知命之工矣。

此处提到了几位古代的相面大师,强调了他们能够预知命运的非凡能力,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相面术的重视。

故知命之工,察骨体之证,睹富贵贫贱,犹人见盘盂之器,知所设用也。

这句话进一步阐述了相面术的原理,即通过观察人的骨相,预知其未来的命运,就像通过观察盘盂等器物,知道其用途一样。

善器必用贵人,恶器必施贱者,尊鼎不在陪厕之侧,匏瓜不在殿堂之上,明矣。

此句用器物比喻人的命运,强调了贵贱贫富的区别,以及命运与身份地位的关系。

富贵之骨,不遇贫贱之苦;贫贱之相,不遭富贵之乐,亦犹此也。

这句话进一步阐述了命运与骨相的关系,指出命运与骨相相辅相成。

器之盛物,有斗石之量,犹人爵有高下之差也。

此处用器物容量比喻人的地位,强调了地位的高低与能力的关系。

器过其量,物溢弃遗;爵过其差,死亡不存。

这句话用器物容量超限比喻人地位过高可能导致的危险,强调了适度的重要性。

论命者如比之於器,以察骨体之法,则命在於身形,定矣。

这句话强调了相面术在预测命运中的重要性,认为通过观察人的骨相,可以确定其命运。

非徒富贵贫贱有骨体也,而操行清浊亦有法理。

此句指出,不仅命运与骨相有关,人的品行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贵贱贫富,命也;操行清浊,性也。

这句话进一步区分了命运与品行的不同,认为命运是天定的,而品行则是个人性格的体现。

非徒命有骨法,性亦有骨法。

此句强调了命运与品行的规律性,认为它们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唯知命有明相,莫知性有骨法,此见命之表证,不见性之符验也。

这句话指出,人们容易看到命运的表面现象,却难以看到品行的内在规律。

范蠡去越,自齐遗大夫种书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犬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容乐。子何不去?’大夫种不能去,称疾不朝,赐剑而死。

此段讲述了范蠡对越王命运的预知,以及他劝告大夫种离开越国的情景,反映了古人对命运的认知和对政治的深刻洞察。

大梁人尉缭,说秦始皇以并天下之计,始皇从其册,与之亢礼,衣服饮食与之齐同。

此句描述了尉缭对秦始皇命运的预知,以及他因预知而避免与秦始皇交往的故事,展现了古人对命运的敬畏和对自身安全的重视。

故范蠡、尉缭见性行之证,而以定处来事之实,实有其效,如其法相。

这句话总结了范蠡和尉缭的故事,认为他们对命运的预知是有实际效果的,与相面术有异曲同工之妙。

由此言之,性命系於形体,明矣。

这句话强调了命运与身体的关系,认为命运与人的身体形态密切相关。

以尺书所载,世所共见,准况古今,不闻者必众多非一,皆有其实。

此句指出,古代关于命运的记载有很多,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反映了古人对命运的普遍关注。

禀气於天,立形於地,察在地之形,以知在天之命,莫不得其实也。

这句话强调了命运与天地之间的关系,认为通过观察人的身体形态,可以了解其命运。

有传孔子相澹台子羽、唐举占蔡泽不验之文,此失之不审,何隐匿微妙之表也。

这句话批评了孔子相面术的不准确,认为孔子没有真正理解相面术的微妙之处。

相或在内,或在外,或在形体,或在声气。

这句话指出,相面术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包括内在和外在、形体和声气。

察外者遗其内;在形体者,亡其声气。

这句话说明了相面术的局限性,即只观察外在或形体可能会忽略内在或声气。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郑东门。

此句描述了孔子与弟子在郑国失散的情景,为下文郑人相孔子的故事做铺垫。

郑人或问子贡曰:‘东门有人,其头似尧,其项若皋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傫傫若丧家之狗。’

郑人对孔子的描述,虽然从外形上看似准确,但实际上却忽略了孔子内在的品德和智慧。

子贡以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未也。如丧家狗,然哉!然哉!’

孔子对郑人的描述并不以为然,反而以“如丧家狗”来形容自己,表现了孔子的谦逊和幽默。

夫孔子之相,郑人失其实。

这句话总结了孔子与郑人相面的故事,认为郑人对孔子的描述并不准确。

郑人不明,法术浅也。

这句话批评了郑人对相面术的不理解,认为他们的相面术过于浅显。

孔子之失子羽,唐举惑於蔡泽,犹郑人相孔子,不能具见形状之实也。

这句话总结了孔子相面术的局限性,认为孔子在相面时也可能会出现失误,无法完全准确地看到一个人的真实面貌。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论衡-卷三-骨相篇》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994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