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充(27年-97年),东汉时期的哲学家、文学家,以其学术独立和对理性思考的坚持著称。他的《论衡》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作品之一。
年代:成书于东汉(约1世纪)。
内容简要:《论衡》是王充的重要哲学著作,书中涉及到自然哲学、伦理学、历史学等多个领域。王充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理性解释,提出了“无神论”和“物质主义”的观点,批判了当时流行的迷信与神话,强调通过理性与证据来理解世界。他的哲学观点对中国古代的理性主义思潮产生了重大影响。《论衡》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作品,被后人视为中国古代启蒙思想的先驱。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论衡-卷三-奇怪篇-原文
儒者称圣人之生,不因人气,更禀精於天。
禹母吞薏苡而生禹,故夏姓曰姒;卨母吞燕卵而生卨,故殷姓曰子。
后稷母履大人迹而生后稷,故周姓曰姬。
《诗》曰:“不坼不副”。是生后稷。
说者又曰:“禹、卨逆生,闿母背而出;后稷顺生,不坼不副。不感动母体,故曰“不坼不副”。逆生者子孙逆死,顺生者子孙顺亡。
故桀、纣诛死,赧王夺邑。
言之有头足,故人信其说;明事以验证,故人然其文。
谶书又言:“尧母庆都野出,赤龙感己,遂生尧”。
《高祖本纪》言: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见蛟龙於上。
已而有身,遂生高祖。
其言神验,文又明著,世儒学者,莫谓不然。
如实论之,虚妄言也。
彼《诗》言“不坼不副”,言其不感动母体,可也;言其母背而出,妄也。
夫蝉之生复育也,闿背而出。
天之生圣子,与复育同道乎?
兔吮毫而怀子,及其子生,从口而出。
案禹母吞薏苡,卨母咽燕卵,与兔吮毫同实也。
禹、卨之母生,宜皆从口,不当闿背。
夫如是,闿背之说,竟虚妄也。
世间血刃死者多,未必其先祖初为人者生时逆也。
秦失天下,阎乐斩胡亥,项羽诛子婴。
秦之先祖伯翳,岂逆生乎?
如是为顺逆之说,以验三家之祖,误矣。
且夫薏苡,草也;燕卵,鸟也;大人迹,土也,三者皆形,非气也,安能生人?
说圣者,以为禀天精微之气,故其为有殊绝之知。
今三家之生,以草、以鸟、以土,可谓精微乎?
天地之性,唯人为贵,则物贱矣。
今贵人之气,更禀贱物之精,安能精微乎?
夫令鸠雀施气於雁鹄,终不成子者,何也?
鸠雀之身小,雁鹄之形大也。
今燕之身不过五寸,薏苡之茎不过数尺,二女吞其卵实,安能成七尺之形乎?
烁一鼎之铜,以灌一钱之形,不能成一鼎,明矣。
今谓大人天神,故其迹巨。
巨迹之人,一鼎之烁铜也;姜原之身,一钱之形也。
使大人施气於姜原,姜原之身小,安能尽得其精?
不能尽得其精,则後稷不能成人。
尧、高祖审龙之子,子性类父,龙能乘云,尧与高祖亦宜能焉。
万物生於土,各似本种;不类土者,生不出於土,土徒养育之也。
母之怀子,犹土之育物也。
尧、高祖之母,受龙之施,犹土受物之播也。
物生自类本种,夫二帝宜似龙也。
且夫含血之类,相与为牝牡;牝牡之会,皆见同类之物。
精感欲动,乃能授施。
若夫牡马见雌牛,雄雀见牝鸡,不相与合者,异类故也。
今龙与人异类,何能感於人而施气?
或曰:夏之衰,二龙斗於庭,吐漦於地。
龙亡漦在,椟而藏之。
至周幽王发出龙漦,化为玄鼋,入於後宫,与处女交,遂生褒姒。
玄鼋与人异类,何以感於处女而施气乎?
夫玄鼋所交非正,故褒姒为祸,周国以亡。
以非类妄交,则有非道妄乱之子。
今尧、高祖之母,不以道接会,何故二帝贤圣,与褒姒异乎?
或曰:“赵简子病,五日不知人。
觉言,我之帝所,有熊来,帝命我射之,中熊,死;有罴来,我又射之,中罴,罴死。
後问当道之鬼,鬼曰:“熊罴,晋二卿之先祖也。”
熊罴物也,与人异类,何以施类於人,而为二卿祖?
夫简子所射熊罴,二卿祖当亡,简子当昌之祆也。
简子见之,若寝梦矣。
空虚之象,不必有实。
假令有之,或时熊罴先化为人。
乃生二卿。
鲁公牛哀病化为虎。
人化为兽,亦如兽为人。
玄鼋入後宫,殆先化为人。
天地之间,异类之物,相与交接,未之有也。
天人同道,好恶均心。
人不好异类,则天亦不与通。
人虽生於天,犹虮虱生於人也。
人不好虮虱,天无故欲生於人。
何则?异类殊性,情欲不相得也。
天地,夫妇也,天施气於地以生物。
人转相生,精微为圣,皆因父气,不更禀取。
如更禀者为圣,、後稷不圣。
如圣人皆当更禀,十二圣不皆然也。
黄帝、帝喾、帝颛顼、帝舜之母,何所受气?
文王、武王、周公、孔子之母,何所感吞?
此或时见三家之姓,曰姒氏、子氏、姬氏,
则因依放,空生怪说,犹见鼎湖之地,而著黄帝升天之说矣。
失道之意,还反其字。
苍颉作书,与事相连。
姜原履大人迹。
迹者基也,姓当为其下土,乃为女旁臣,非基迹之字,不合本事,疑非实也。
以周姬况夏殷,亦知子之与姒,非燕子、薏苡也。
或时禹、契、後稽之母适欲怀妊,遭吞薏苡、燕卵,履大人迹也。
世好奇怪,古今同情。
不见奇怪,谓德不异,故因以为姓。
世间诚信,因以为然。
圣人重疑,因不复定。
世士浅论,因不复辨。
儒生是古,因生其说。
《被诗》言“不坼不副”者,言後稽之生,不感动母身也。
儒生穿凿,因造禹、契逆生之说。
感於龙,梦与神遇,犹此率也。
尧、高祖之母,适欲怀妊,遭逢雷龙载云雨而行,人见其形,遂谓之然。
梦与神遇,得圣子之象也。
梦见鬼合之,非梦与神遇乎,安得其实!
“野出感龙”,及“蛟龙居上”,或尧、高祖受富贵之命。
龙为吉物,遭加其上,吉祥之瑞,受命之证也。
光武皇帝产於济阳宫,凤皇集於地,嘉禾生於屋。
圣人之生,齐鸟吉物之为瑞应。
必以奇吉之物见而子生,谓之物之子,是则光武皇帝嘉禾之精,凤皇之气欤?
案《帝系》之篇及《三代世表》,禹,鲧之子也;卨、稷皆帝喾之子,其母皆帝喾之妃也,及尧,亦喾之子。
帝王之妃,何为适草野?
古时虽质,礼已设制,帝王之妃,何为浴於水?
夫如是,言圣人更禀气於天,母有感吞者,虚妄之言也。
实者,圣人自有种族,如文、武各有类。
孔子吹律,自知殷後;项羽重瞳,自知虞舜苗裔也。
五帝、三王皆祖黄帝。
黄帝圣人,本禀贵命,故其子孙皆为帝王。
帝王之生,必有怪奇,不见於物,则效於梦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论衡-卷三-奇怪篇-译文
儒家学者认为,圣人的出生,不是依靠人气,而是从天得到精华。
大禹的母亲吞食了薏苡而生了大禹,所以夏朝的姓氏叫姒;契的母亲吞食了燕子蛋而生了契,所以商朝的姓氏叫子。后稷的母亲踩到大人的脚印而生了后稷,所以周朝的姓氏叫姬。《诗经》中说:“不裂不破。”这就是后稷的出生。
有说法又说:‘大禹、契是逆生,母亲背出来;后稷是顺生,不裂不破。没有感动母亲的身体,所以叫“不裂不破”。逆生的子孙会逆死,顺生的子孙会顺亡。所以桀、纣被杀,赧王夺取了他们的封地。’这种说法有头有尾,所以人们相信它;用事实来验证,所以人们相信它的文字。
谶书中又说:“尧的母亲庆都野外遇到,赤龙感应了她,于是生了尧。”《高祖本纪》中说:刘媪曾在大泽边休息,梦见与神相遇。那时,雷电交加,阴暗不明,太公去探望,看到蛟龙在上。不久,刘媪怀孕,于是生了高祖。这些话被证实,文字又明确,世上的儒家学者没有说不对的。
但如果按照实际情况来说,这些都是虚妄之言。
《诗经》中说的“不裂不破”,是说它没有感动母亲的身体,可以;如果说母亲是背出来的,那就是妄言了。
蝉的出生和繁殖也是从背后出来的。天生的圣子,难道与蝉的繁殖方式相同吗?兔子舔毛后怀孕,等到孩子出生,就从嘴里出来。按照大禹的母亲吞食薏苡,契的母亲吞食燕子蛋的情况,与兔子舔毛是一样的。大禹、契的母亲生他们,应该都是从嘴里出来,不应该从背后。
如果是这样,那么从背后生的说法,就是虚妄的。
世界上因刀剑而死的人很多,未必他们的祖先最初为人时是逆生的。秦朝失去天下,阎乐杀了胡亥,项羽杀了子婴。秦朝的祖先伯翳,难道是逆生的吗?如果用顺逆的说法来验证三家的祖先,那是错误的。
薏苡是草,燕子蛋是鸟,大人的脚印是土,这三者都是形质,不是气,怎么能生人呢?那些说圣人的人,认为他们得到的是天地的精华之气,所以他们的智慧非常卓越。现在这三家的出生,是用草、鸟、土,能说是精华吗?天地之间的本性,只有人是宝贵的,其他的东西就低贱了。现在贵人的气,更接受低贱东西的精华,怎么能说是精华呢?
如果让鸠雀把气施加给雁鹄,最终不会成为子女,为什么?因为鸠雀的身体小,雁鹄的体型大。现在燕子的身体不过五寸,薏苡的茎不过几尺,两个女子吞食它们的蛋,怎么能成为七尺之高的人呢?熔化一鼎的铜,用来浇铸一钱的形状,不能成为一鼎,这是明显的。
现在说大人天神,所以他的脚印大。脚印中的人,就像一鼎熔化的铜;姜原的身体,就像一钱的形状。如果大人把气施加给姜原,姜原的身体小,怎么能完全得到他的精华?如果不能完全得到他的精华,那么后稷就不能成人。
尧、高祖是龙的儿子,儿子的本性像父亲,龙能乘云,尧和高祖也应该能。
万物生于土,各自像自己的种类;不像土的,就不能从土中出生,土只是养育它们。
母亲怀胎,就像土养育万物。
尧、高祖的母亲接受龙的精神,就像土接受植物的播种。
万物出生,各自像自己的种类;不像土的,就不会从土中出生,土只是养育它们。
有血肉的生物,互相为雌雄;雌雄相遇,都见到同类的东西。精神感应,欲望动情,才能交配。
如果公马看到母牛,公雀看到母鸡,它们不会相合,因为它们是异类。
现在龙和人不是同类,怎么能感应人而施加气呢?有人说:‘夏朝衰落时,两条龙在庭院里争斗,把口水吐在地上。龙死了,口水还在,装在盒子里藏起来。到了周幽王时,打开盒子,口水变成了黑龟,进入后宫,与处女交配,于是生了褒姒。’黑龟和人不是同类,怎么能感应处女而施加气呢?
黑龟的交配不是正道,所以褒姒带来了灾祸,周朝因此灭亡。如果不是同类而乱交,就会生出非正道的乱子。
现在尧、高祖的母亲,如果不按照正道交配,为什么两位皇帝是贤圣,与褒姒不同呢?
有人说:“赵简子病了,五天不省人事。醒来后说,我在天帝那里,有一只熊来,天帝命令我射它,射中了熊,熊死了;又有熊罴来,我又射它,射中了熊罴,熊罴死了。后来问当道的鬼,鬼说:‘熊罴是晋国两位大夫的祖先。’熊罴是动物,和人不是同类,怎么能施加给人的祖先呢?
简子所射的熊罴,两位大夫的祖先应当死亡,简子应当昌盛的灾祸。简子看到它,就像梦一样。空虚的景象,不必有实际的内容。如果有的话,或许熊罴先变成了人,然后生了两位大夫。鲁国的公牛哀生病后变成了老虎。人变成兽,也像兽变成人一样。黑龟进入后宫,大概先变成了人。
天地之间,异类的东西互相交配,是没有的。
天人和道相同,好恶相同。
人不喜欢异类,天也不会与之相通。
人虽然从天而生,但就像虱子生在人身上。
人不喜欢虱子,天也不会无故想在人身上生。
为什么?因为异类有不同的本性,情感和欲望不相符。
天地就像夫妻,天把气施于地以生物。
人相互生育,精神微妙的成为圣人,都是因为父气,不再需要另外获取。
如果另外获取的是圣人,那么后稷就不是圣人。如果所有圣人都要另外获取,那么十二位圣人就不都是这样了。
黄帝、帝喾、帝颛顼、帝舜的母亲,从哪里得到气?文王、武王、周公、孔子的母亲,从哪里感应吞食?
有时候可以看到三家的姓氏,分别是姒姓、子姓、姬姓,于是有人随意发挥,空穴来风地编造出一些奇怪的说法,就像看到了鼎湖的地方,于是记载了黄帝升天的传说。这些失去正道意义的说法,竟然反过来解释字义。苍颉造字,与事物相联系。姜原踩到了大人的脚印。脚印是基础,姓氏应该与土地有关,应该是女字旁加上土字,而不是基和迹的字,这与实际情况不符,怀疑这些说法并非真实。用周朝的姬姓来类比夏朝和商朝,也知道子姓和姒姓并不是燕子或薏苡。有时大禹、契、后稷的母亲在怀孕时,可能吞食了薏苡或燕子蛋,踩到了大人的脚印。世人喜欢奇怪的事物,古今都一样。如果不觉得奇怪,就会认为德行没有差异,因此把这些当作姓氏。世间的诚信,因此认为这些说法是真的。圣人重视怀疑,因此不再确定。世间的士人浅薄地讨论,因此不再辨别。儒生崇尚古代,因此编造出这些说法。《诗经》中说‘不裂不破’,是指后稷出生时没有动摇母亲的身体。儒生过度解读,因此编造了大禹、契逆生的说法。受到龙的感应,梦见与神相遇,就是这样。尧和高祖的母亲在怀孕时,遭遇了雷龙带着云雨而行,人们看到它的形状,就认为是真的。梦见与神相遇,得到圣子的形象。梦见鬼神合体,难道不是梦见与神相遇吗?怎么能得到真实的情况!‘野外感龙’和‘蛟龙居上’,可能是尧或高祖受到富贵命运的启示。龙是吉祥之物,加在其上,是吉祥的征兆,是受命的证明。光武皇帝在济阳宫出生,凤凰集于地面,嘉禾生于屋顶。圣人的出生,与鸟和吉祥之物一样,都是瑞应。必须以奇特吉祥之物出现,然后孩子出生,被称为‘物之子’,那么光武皇帝是嘉禾之精,凤凰之气吗?根据《帝系》篇章和《三代世表》,大禹是鲧的儿子;契、稷都是帝喾的儿子,他们的母亲都是帝喾的妃子,至于尧,也是帝喾的儿子。帝王的妃子,为什么会出现在草野?古时候虽然简朴,但礼制已经设立,帝王的妃子,为什么会沐浴于水?如果是这样,说圣人从天得到不同的气息,母亲感应吞食的说法是虚妄的。实际上,圣人自有其种族,就像文王、武王各有其类。孔子吹律,知道自己是大殷的后代;项羽重瞳,知道自己是大舜的后代。五帝、三王都是黄帝的后代。黄帝是圣人,本就禀受贵命,因此他的子孙都成为帝王。帝王的出生,必然有奇异之处,如果不在现实中出现,就会在梦中显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论衡-卷三-奇怪篇-注解
圣人之生:指圣人的出生,通常指那些具有非凡智慧和道德的人,如古代的圣王。
人气:指人的自然气息,这里可能指的是人的自然属性或生命能量。
禀精於天:禀,接受;精,精华;於,从。这里指圣人从天接受精华。
薏苡:一种草本植物,其种子可食用,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秘植物。
燕卵:燕子产的卵,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秘物质。
大人迹:指大人的脚印,这里可能指的是神迹或神秘力量。
周姓:周朝的姓氏,周朝是古代中国的一个朝代。
《诗》:指《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不坼不副:不破裂,不分离。
逆生:指逆着常规出生。
闿母背而出:闿,打开;母背,母亲的背部。这里指胎儿从母亲的背部出生。
顺生:指胎儿出生时头朝外,即顺产。
桀、纣诛死:桀、纣,指夏朝的最后两位君主,因暴政被诛杀。
赧王夺邑:赧王,指战国时期的赵国君主,夺邑可能指他夺取了其他国家的领土。
谶书:古代预言性质的书籍。
《高祖本纪》:《史记》中记载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传记。
刘媪:刘邦的母亲。
太公:刘邦的父亲,即汉高祖刘邦的太上皇。
蛟龙:神话中的龙类生物。
身:指身体。
复育:再次生育。
血刃死者:指因战争或暴力死亡的人。
胡亥:秦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即秦二世。
子婴:秦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即秦三世。
伯翳:秦朝的祖先。
三家:指夏、商、周三朝。
薏苡之茎:薏苡的茎,即薏苡的植物部分。
大人天神:指具有神力的大人。
姜原:后稷的母亲,传说中的女神。
帝所:帝王的居所,这里指天帝的居所。
熊罴:熊和罴,都是大型猛兽。
晋二卿:指晋国的两位官员。
虮虱:虱子,一种寄生在人体或动物体上的小虫。
夫妇:夫妻,这里比喻天地之间的关系。
父气:父亲的气息,这里指父亲的遗传基因。
十二圣:指古代传说中的十二位圣王。
三家之姓:指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姓氏,分别是姒氏(夏)、子氏(商)、姬氏(周)。在古代,姓氏与族群、地域、政治地位有关。
姒氏:夏朝的姓氏,源自夏禹。
子氏:商朝的姓氏,源自商汤。
姬氏:周朝的姓氏,源自周武王。
依放:依据、依照。
空生怪说:无中生有,凭空捏造的说法。
鼎湖:古代传说中的地名,相传是黄帝升天的地方。
黄帝升天:古代神话传说,黄帝乘龙升天。
失道之意:违背常理、道德的意思。
反其字:颠倒其文字的意思,即对文字进行解读。
苍颉作书:苍颉是传说中创造汉字的人。
姜原履大人迹:姜原是神农氏的母亲,履大人迹指她踩到了大人的脚印。
迹者基也:迹指基础、根本。
姓当为其下土:姓应该与地域有关。
女旁臣:姓旁边有女字旁,表示与女性有关。
不合本事:不符合实际情况。
疑非实也:怀疑并非真实。
周姬况夏殷:周朝的姬姓与夏朝的姒姓、商朝的子姓相比较。
子之与姒:子姓与姒姓。
燕子、薏苡:燕子与薏苡,这里指燕子、薏苡与子姓、姒姓无关。
禹、契、後稽:禹、契、後稽是古代传说中的帝王。
吞薏苡、燕卵:薏苡和燕卵,古代传说中与生育有关的物品。
履大人迹:踩到大人的脚印。
世好奇怪:世人喜欢奇特的事物。
古今同情:古今都有相同的好奇心。
不见奇怪:不觉得奇怪。
德不异:道德没有区别。
诚信:诚实可信。
圣人重疑:圣人重视怀疑。
世士浅论:世间的浅薄之论。
儒生是古:儒生是古代的学者。
《被诗》:《诗经》。
後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
梦与神遇:梦中与神相遇。
尧、高祖:尧是古代传说中的帝王,高祖指某位帝王的祖先。
雷龙载云雨而行:雷龙带着云雨行走。
圣子之象:圣子的形象。
野出感龙:在野外感应到龙。
蛟龙居上:蛟龙居于高位。
光武皇帝: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尊号。
济阳宫:古代宫殿名。
凤皇: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神鸟。
嘉禾:古代传说中的吉祥之禾。
物之子:物品所生之子。
《帝系》之篇:《帝系》是古代记载帝王世系的文献。
《三代世表》:《三代世表》是古代记载夏、商、周三代世系的文献。
禀气於天:从天得到精气。
虚妄之言:没有根据的话。
种族:家族、血统。
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
吹律:古代音乐家通过吹奏律管来测定音律。
重瞳:眼睛有两个瞳孔,古代认为是圣贤之相。
五帝、三王: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的帝王。
禀贵命:得到贵重的命运。
怪奇:奇特、奇异。
效於梦:在梦中体现出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论衡-卷三-奇怪篇-评注
此或时见三家之姓,曰姒氏、子氏、姬氏,则因依放,空生怪说,犹见鼎湖之地,而著黄帝升天之说矣。
此句揭示了古代中国姓氏的起源,其中姒、子、姬三姓,代表了夏、商、周三个朝代的统治家族。作者通过‘因依放,空生怪说’点明这些姓氏背后可能存在夸大其词的传说,如黄帝升天等神话故事,反映出古代人们对于神圣人物的崇拜和对其生平的神秘化描述。
失道之意,还反其字。苍颉作书,与事相连。
此句探讨了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失道之意,还反其字’意味着汉字的构造与古代的道德观念有关,而‘苍颉作书,与事相连’则表明汉字的创造与实际事物紧密相连,反映了汉字的象形性和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抽象。
姜原履大人迹。迹者基也,姓当为其下土,乃为女旁臣,非基迹之字,不合本事,疑非实也。
此句对姓氏的起源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姜原履大人迹,即姜原踩到大人的脚印,这被认为是姓氏起源的一种说法。作者认为这种说法不符合实际,姓氏的起源应该与土地、方位等因素有关,而不是基于这种神秘的传说。
以周姬况夏殷,亦知子之与姒,非燕子、薏苡也。
作者在此指出,虽然周、夏、殷三代的姓氏都有‘子’和‘姒’等字,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与燕子、薏苡等字有关。这里的比较揭示了古代人们对姓氏含义的误解。
或时禹、契、後稽之母适欲怀妊,遭吞薏苡、燕卵,履大人迹也。
此句继续探讨姓氏的起源,提出了禹、契、後稽的母亲在怀孕时吞食薏苡、燕卵等奇特的传说。这些传说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神秘化解释。
世好奇怪,古今同情。
作者指出,人们对奇怪事物的喜好是古今共通的,这种喜好导致了对许多事物的神秘化解释。
不见奇怪,谓德不异,故因以为姓。
此句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会根据奇怪的现象来命名姓氏,因为人们认为这些现象与德行有关,所以将这些现象作为姓氏的来源。
世间诚信,因以为然。
作者认为,由于人们普遍接受这些传说,因此它们被认为是真实可信的。
圣人重疑,因不复定。
圣人对于这些传说持怀疑态度,因此不再确定其真实性。
世士浅论,因不复辨。
世间的学者对这些问题没有深入探讨,因此不再进行争辩。
儒生是古,因生其说。
儒生继承了古代的学说,因此产生了各种关于姓氏起源的解释。
《被诗》言“不坼不副”者,言後稽之生,不感动母身也。
此句引用了《诗经》中的诗句,说明了後稽的出生并没有对母亲的身体造成影响。
儒生穿凿,因造禹、契逆生之说。
儒生对禹、契的出生进行了过度解读,创造了逆生等说法。
感於龙,梦与神遇,犹此率也。
此句提到了古代人们对于龙和梦境的崇拜,认为这些是神圣的象征。
尧、高祖之母,适欲怀妊,遭逢雷龙载云雨而行,人见其形,遂谓之然。
此句描述了尧和高祖的母亲在怀孕时遭遇雷龙,人们因此相信这些传说。
梦与神遇,得圣子之象也。
作者认为,通过梦境与神灵相遇,可以预见到圣子的诞生。
梦见鬼合之,非梦与神遇乎,安得其实!
作者质疑梦见鬼神合体的说法,认为这并非真正的梦境与神遇。
“野出感龙”,及“蛟龙居上”,或尧、高祖受富贵之命。
这些描述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龙和贵族命运的神秘化解释。
龙为吉物,遭加其上,吉祥之瑞,受命之证也。
龙被视为吉祥的象征,被赋予特殊的地位,成为贵族命运的标志。
光武皇帝产於济阳宫,凤皇集於地,嘉禾生於屋。
此句描述了光武皇帝的出生,以及与之相关的吉祥物,如凤凰和嘉禾,这些都是圣人生前的瑞兆。
圣人之生,齐鸟吉物之为瑞应。
圣人的出生通常伴随着鸟和吉祥物的出现,被视为瑞兆。
必以奇吉之物见而子生,谓之物之子,是则光武皇帝嘉禾之精,凤皇之气欤?
作者提出了一个观点,即圣人的出生往往伴随着奇异的吉祥物,认为这些吉祥物是圣人的精气和气运的体现。
案《帝系》之篇及《三代世表》,禹,鲧之子也;卨、稷皆帝喾之子,其母皆帝喾之妃也,及尧,亦喾之子。
作者引用了《帝系》和《三代世表》等史书,说明了夏、商、周三代的帝王之间的血缘关系。
帝王之妃,何为适草野?古时虽质,礼已设制,帝王之妃,何为浴於水?
作者质疑古代帝王之妃为何会出现在草野之地,以及为何会进行沐浴等仪式,认为这些行为不符合古代的礼仪。
夫如是,言圣人更禀气於天,母有感吞者,虚妄之言也。
作者认为,关于圣人禀气于天、母亲感吞薏苡等说法是虚妄的。
实者,圣人自有种族,如文、武各有类。
作者认为,圣人有自己的种族,如文王、武王各有其独特的血统。
孔子吹律,自知殷後;项羽重瞳,自知虞舜苗裔也。
作者以孔子和项羽为例,说明了某些人能够通过自身的特征得知自己的血统。
五帝、三王皆祖黄帝。
五帝和三王都是黄帝的后代,这体现了黄帝在古代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黄帝圣人,本禀贵命,故其子孙皆为帝王。
黄帝被认为是圣人,他的子孙因此也成为了帝王。
帝王之生,必有怪奇,不见於物,则效於梦矣。
作者认为,帝王的出生往往伴随着奇异的现象,如果没有外在的迹象,那么这些现象就会在梦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