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充(27年-97年),东汉时期的哲学家、文学家,以其学术独立和对理性思考的坚持著称。他的《论衡》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作品之一。
年代:成书于东汉(约1世纪)。
内容简要:《论衡》是王充的重要哲学著作,书中涉及到自然哲学、伦理学、历史学等多个领域。王充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理性解释,提出了“无神论”和“物质主义”的观点,批判了当时流行的迷信与神话,强调通过理性与证据来理解世界。他的哲学观点对中国古代的理性主义思潮产生了重大影响。《论衡》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作品,被后人视为中国古代启蒙思想的先驱。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论衡-卷三-初禀篇-原文
人生性命当富贵者,初禀自然之气,养育长大,富贵之命效矣。
文王得赤雀,武王得白鱼赤乌。
儒者论之,以为雀则文王受命,鱼乌则武王受命;文、武受命於天,天用雀与鱼乌命授之也。
天用赤雀命文王,文王不受,天复用鱼乌命武王也。
若此者,谓本无命於天,修己行善,善行闻天,天乃授以帝王之命也,故雀与鱼乌,天使为王之命也。
王所奉以行诛者也。
如实论之,非命也。
命,谓初所禀得而生也。
人生受性,则受命矣。
性命俱禀,同时并得,非先禀性,後乃受命也。
何以明之?弃事尧为司马,居稷官,故为后稷。
曾孙公刘居邰,後徙居邠。
後孙古公亶甫三子:太伯、仲雍、季历,季历生文王昌。
昌在襁褓之中,圣瑞见矣。
故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於是太伯知之,乃辞之吴,文身断发,以让王季。
文王受命,谓此时也,天命在人本矣,太王古公见之早也。
此犹为未,文王在母身之中已受命也。
王者一受命,内以为性,外以为体。
体者,面辅骨法,生而禀之。
吏秩百石以上,王侯以下,郎将大夫,以至元士,外及刺史太守,居禄秩之吏,禀富贵之命,生而有表见於面,故许负、姑布子卿辄见其验。
仕者随秩迁转,迁转之人,或至公卿,命禄尊贵,位望高大。
王者尊贵之率,高大之最也。
生有高大之命,其时身有尊贵之奇,古公知之,见四乳之怪也。
夫四乳,圣人证也,在母身中,禀天圣命,岂长大之後,修行道德,四乳乃生?
以四乳论望羊,亦知为胎之时已受之矣。
刘媪息於大泽,梦与神遇,遂生高祖,此时已受命也。
光武生於济阳宫,夜半无火,内中光明。
军下卒苏永谓公曹史充兰曰:‘此吉事也,毋多言!’此时已受命。
独谓文王、武王得赤雀、鱼乌乃受命,非也。
上天壹命,王者乃兴,不复更命也。
得富贵大命,自起王矣。
何以验之?富家之翁,资累千金。
生有富骨,治生积货,至於年老,成为富翁矣。
夫王者,天下之翁也,禀命定於身中,犹鸟之别雄雌於卵壳之中也。
卵壳孕而雌雄生,日月至而骨节强,强则雄,自率将雌。
雄非生长之後,或教使为雄,然後乃敢将雌,此气性刚强自为之矣。
夫王者,天下之雄也,其命当王。
王命定於怀妊,犹富贵骨生,鸟雄卵成也。
非唯人,鸟也,万物皆然。
草木生於实核,出土为栽蘖,稍生茎叶,成为长短巨细,皆有实核。
王者,长巨之最也。
硃草之茎如针,紫芝之栽如豆,成为瑞矣。
王者禀气而生,亦犹此也。
或曰:‘王者生禀天命,及其将王,天复命之。犹公卿以下,诏书封拜,乃敢即位。赤雀鱼乌,上天封拜之命也。天道人事,有相命使之义。’
自然无为,天之道也。
命文以赤雀,武以白鱼,是有为也。
管仲与鲍叔分财取多,鲍叔不与,管仲不求。
内有以相知,视彼犹我,取之不疑。
圣人起王,犹管之取财也。
朋友彼我无有授与之义,上天自然,有命使之验,是则天道有为,朋友自然也。
当汉祖斩大蛇之时,谁使斩者?岂有天道先至,而乃敢斩之哉?勇气奋发,性自然也。
夫斩大蛇,诛秦杀项,同一实也。
周之文、武命伐殷,亦一义也。
高祖不受命使之将,独谓文、武受雀鱼之命,误矣。
难曰:《康王之诰》曰:‘冒闻於上帝,帝休,天乃大命文王。’如无命史,经何为言天乃大命文王?所谓大命者,非天乃命文王也,圣人动作,天命之意也,与天合同,若天使之矣。
‘《书》方激劝康叔,勉使为善,故言文王行道,上闻於天,天乃大命之也。《诗》曰:‘乃眷西顾,此惟予度。’与此同义。天无头面,眷顾如何?人有顾睨,以人效天,事易见,故曰眷顾。天乃大命文王,眷顾之义,实天之命也。何以验之?‘夫大人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不违,後天而奉天时。’如必须天有命,乃以从事,安得先天而後天乎?以其不待天命,直以心发,故有先天後天之勤。言合天时,故有不违奉天之文。《论语》曰:‘大哉!尧之为君!唯天为大,唯尧则之。’王者则天不违,奉天之义也。推自然之性,与天合同,是则所谓‘大命文王’也,自文王意,文王自为,非天驱赤雀,使告文王,云当为王,乃敢起也。然则文王赤雀,及武王白鱼,非天之命,昌炽佑也。吉人举事,无不利者。人徒不召而至,瑞物不招而来,黯然谐合,若或使之。出门闻吉,顾睨见善,自然道也。文王当兴,赤雀适来;鱼跃乌飞,武王偶见:非天使雀至、白鱼来也,吉物动飞,而圣遇也。白鱼入於王舟,王阳曰:‘偶适也。’光禄大夫刘琨,前为弘农太守,虎渡何。光武皇帝曰:‘偶适自然,非或使之也。’故夫王阳之言‘适’,光武之曰‘偶’,可谓合於自然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论衡-卷三-初禀篇-译文
人生在世,应当追求富贵的人,最初禀受自然的元气,经过养育长大,富贵之命便显现出来了。文王得到赤雀,武王得到白鱼和赤乌。儒家学者对此进行论述,认为雀代表了文王受命,鱼和乌代表了武王受命;文王和武王受命于天,天用雀和鱼乌来赋予他们使命。天用赤雀赋予文王使命,文王不接受,天又用鱼乌赋予武王使命。如果是这样,那么可以说本来就没有从天那里得到使命,而是通过修身行善,善行被天所闻,天才赋予他们帝王之命,所以雀和鱼乌,是天使给他们的帝王之命。帝王所奉行的,是用来执行诛罚的。
如果如实来说,这并不是命运。命运,是指最初所禀受的元气而生的。人生接受本性,也就接受了命运。本性和命运同时禀受,同时得到,不是先禀受本性,然后才接受命运。怎么证明这一点呢?弃官做了尧的司马,居住在稷官,所以被称为后稷。曾孙公刘居住在邰,后来迁居到邠。后孙古公亶甫有三个儿子:太伯、仲雍、季历,季历生了文王昌。昌在襁褓之中,就显现了圣瑞。所以古公说:‘我这一代应当有兴起的人,大概就是昌吧!’于是太伯知道了这个情况,就辞去了王位,文身断发,来让位给王季。文王受命,就是这个时候,天命本来就在人身上,太王古公早就看出来了。这还不足以证明,文王在母亲腹中就已经接受了天命。王者一旦接受天命,内在成为本性,外在成为身体。身体,是指面相、骨骼、法度,生来就禀受的。
官职从百石以上,到王侯以下,郎将、大夫,直到元士,以及外地的刺史、太守,这些居有俸禄和品级的官员,禀受着富贵之命,生来就有表现在面上的特征,所以许负、姑布子卿等人能够看到他们的征兆。做官的人随着品级升迁,升迁的人有的成为公卿,命运和俸禄尊贵,地位和声望很高。王者是尊贵和声望的最高代表。生来就有高大的命运,那时身体就有尊贵的特征,古公知道这一点,看到了四乳的怪异现象。四乳,是圣人的证兆,在母亲腹中,禀受天命,难道长大之后,修行道德,四乳才会出现?以四乳来推论望羊,也知道是在胎儿时期就已经得到了。
刘媪在大泽边休息,梦见与神相遇,于是生下了高祖,那时已经接受了天命。光武皇帝在济阳宫出生,半夜没有火光,宫内却光明。军中的士兵苏永对公曹史充兰说:‘这是吉祥的事,不要多言!’那时已经接受了天命。只有认为文王、武王得到赤雀、白鱼和乌鸦才接受天命,这是不对的。上天一旦赋予使命,王者便兴起,不再更换使命。得到富贵的大命,自然兴起为王。
如何验证这一点呢?富家老翁,财产积累到千金。生来就有富贵的骨相,经营生计积累财富,到年老时,成为富翁了。王者,是天下的老翁,禀受的命运在身体中确定,就像鸟在卵壳中分辨雄雌一样。卵壳孕育,雌雄便生,日月到了,骨节坚强,坚强的是雄性,自然率领雌性。雄性不是在成长之后,或者经过教导才成为雄性,然后才敢带领雌性,这是气性刚强自然所为。王者,是天下的雄性,他的命运注定为王。王命在怀胎时就已经确定,就像富贵的骨相生来就有,鸟的雄性卵形成一样。不仅人如此,鸟也是如此,万物都是这样。草木从果实中生长出来,出土成为幼苗,逐渐生长出茎叶,成为长短粗细不同的植物,都有果实。
王者,是长粗大的最极致。朱草的茎像针一样,紫芝的幼苗像豆子一样,成为祥瑞。王者禀受元气而生,也就像这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论衡-卷三-初禀篇-注解
自然之气:指天地间本源之气,是万物生长和变化的根本力量。
禀:接受、得到。
命:命运,指人生中注定要经历的事情。
文王:指周文王,周朝的开国君主。
武王:指周武王,周朝的第二位君主。
儒者:指儒家学者。
命授:授予命运。
修己行善:修身养性,行善积德。
命禄:命运和禄位,指官职和俸禄。
命于天:天命,指由天赋予的命运。
弃事尧:指弃,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曾为尧的臣子。
司马:古代官职,掌管军事。
稷官:古代官职,掌管农业。
后稷:古代传说中的农业之神。
公刘: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周朝的祖先。
邰:地名,公刘曾居住的地方。
邠:地名,公刘的后代曾居住的地方。
古公亶甫: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周朝的祖先。
太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周文王的伯父。
仲雍: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周文王的仲父。
季历: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周文王的父亲。
昌:周文王的名字。
襁褓:婴儿的衣物,这里指婴儿时期。
圣瑞:吉祥的征兆。
命在人本:命运在人的本性中。
体:身体,这里指人的外在形态。
吏秩:官职的等级。
郎将大夫:古代的官职,分别为中级和高级官职。
元士:古代的低级官职。
刺史太守:古代的地方行政官员。
禄秩:官职的俸禄等级。
许负:古代著名的相面大师。
姑布子卿:古代著名的相面大师。
验:验证,这里指相面验证的征兆。
秩迁转:官职的升迁。
公卿:古代的高级官职。
位望:地位和声望。
四乳:指女性有四个乳房,古代认为这是圣人的征兆。
望羊:古代的一种占卜方法,通过观察羊的行为来预测未来。
刘媪: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汉高祖刘邦的母亲。
高祖:指汉高祖刘邦,汉朝的开国皇帝。
光武:指汉光武帝刘秀,东汉的开国皇帝。
济阳宫:古代宫殿名,汉光武帝出生的地方。
公曹史充兰: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与汉光武帝有关。
管仲: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齐国的相国。
鲍叔:管仲的好友,齐国的贵族。
雄雌:指雄性和雌性,这里比喻君王和臣民。
实核:植物的果实和种子。
硃草:一种植物,其茎细如针。
紫芝:一种植物,其根如豆。
瑞:吉祥的征兆。
气性:气质和性格。
实也:确实如此。
公卿以下:指从公卿到以下的官员。
封拜:授予官职。
诏书:皇帝的命令。
自然无为:顺应自然,不做人为干预。
相命使之义:相互赋予命运和使命的意义。
有为:有所作为,干预自然。
管之取财:管仲和鲍叔的故事,比喻君臣之间的信任。
自然道:自然的道理。
大蛇:古代传说中的大蛇,这里指象征邪恶的事物。
项:指项羽,秦末起义军领袖。
伐殷: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攻打商朝。
康王之诰:《尚书》中的一篇文献。
上帝:古代对天神的称呼。
帝休:天神的喜悦。
大命:大命,指天命。
圣人动作:圣人的行为。
大人与天地合其德:君子与天地合其德行。
先天而后天:在事情发生之前和之后顺应天时。
大哉!尧之为君!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孔子对尧的赞美,认为尧的治理符合天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论衡-卷三-初禀篇-评注
此段古文论述了人生命理与天命的关系,从儒家思想出发,探讨了天命与个人努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首句‘人生性命当富贵者,初禀自然之气,养育长大,富贵之命效矣’提出了人生的富贵是由天命所决定的,这种天命在初生时就已经注定。
‘文王得赤雀,武王得白鱼赤乌’通过历史人物的例子,说明了天命可以通过特定的象征物显现出来。
‘儒者论之,以为雀则文王受命,鱼乌则武王受命’体现了儒家对于天命与人事关系的理解,认为天命可以通过象征物来传达。
‘天用赤雀命文王,文王不受,天复用鱼乌命武王也’强调了天命是不可抗拒的,即使文王不接受赤雀的命,天命也会通过其他方式显现。
‘若此者,谓本无命於天,修己行善,善行闻天,天乃授以帝王之命也’提出了一个观点,即通过修身行善,也可以得到天命的垂青。
‘王所奉以行诛者也’表明了王者所奉行的天命是用来治理国家的。
‘如实论之,非命也。命,谓初所禀得而生也’对‘命’的概念进行了澄清,认为命是初生时就已经注定的。
‘人生受性,则受命矣。性命俱禀,同时并得,非先禀性,後乃受命也’进一步阐述了性命与命的关系,认为它们是同时获得的。
‘弃事尧为司马,居稷官,故为后稷’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说明了天命与个人选择的关系。
‘古公知之,见四乳之怪也’通过古公对文王命运的预见,展示了天命在先民观念中的重要性。
‘刘媪息於大泽,梦与神遇,遂生高祖’则是一个神话故事,说明了天命可以通过梦境等方式显现。
‘光武生於济阳宫,夜半无火,内中光明’通过光武皇帝的出生故事,再次强调了天命与个人命运的关系。
‘独谓文王、武王得赤雀、鱼乌乃受命,非也’作者对前述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天命并非仅仅通过象征物显现。
‘上天壹命,王者乃兴,不复更命也’强调了天命一旦显现,就不会改变。
‘富家之翁,资累千金’通过富家翁的例子,说明了天命也可以体现在财富上。
‘夫王者,天下之翁也,禀命定於身中,犹鸟之别雄雌於卵壳之中也’将王者与鸟类的性别区分相提并论,强调了天命在王者身上的重要性。
‘非唯人,鸟也,万物皆然’提出了一个普遍的观点,即天命不仅仅是人类所特有的。
‘王者禀气而生,亦犹此也’将王者与草木的生长过程相提并论,说明了天命在自然界中的普遍性。
‘或曰:“王者生禀天命,及其将王,天复命之”’提出了一个观点,即王者即位后,天命会再次显现。
‘自然无为,天之道也’提出了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
‘命文以赤雀,武以白鱼,是有为也’对天命显现的方式进行了区分。
‘圣人起王,犹管之取财也’通过管仲与鲍叔的故事,说明了圣人得天命的方式。
‘朋友彼我无有授与之义,上天自然,有命使之验,是则天道有为,朋友自然也’强调了天道与人际关系的自然性。
‘当汉祖斩大蛇之时,谁使斩者?岂有天道先至,而乃敢斩之哉?勇气奋发,性自然也’通过刘邦斩蛇的故事,说明了个人勇气与天命的关系。
‘夫斩大蛇,诛秦杀项,同一实也’将刘邦斩蛇与诛杀秦项相提并论,说明了这两者都是天命显现的表现。
‘周之文、武命伐殷,亦一义也’将周文王、武王伐殷的故事与刘邦斩蛇的故事相提并论,说明了天命在历史事件中的重要性。
‘高祖不受命使之将,独谓文、武受雀鱼之命,误矣’作者对前述观点提出了质疑。
‘难曰:《康王之诰》曰:“冒闻於上帝,帝休,天乃大命文王。”如无命史,经何为言天乃大命文王?’作者对《康王之诰》中的内容进行了分析,认为‘大命’并非天命,而是文王行道的结果。
‘所谓大命者,非天乃命文王也,圣人动作,天命之意也,与天合同,若天使之矣’进一步解释了‘大命’的概念。
‘《书》方激劝康叔,勉使为善,故言文王行道,上闻於天,天乃大命之也’通过《尚书》的内容,说明了天命与个人行为的关系。
‘《诗》曰:“乃眷西顾,此惟予度。”与此同义。天无头面,眷顾如何?人有顾睨,以人效天,事易见,故曰眷顾。’通过《诗经》的内容,说明了‘眷顾’的含义。
‘天乃大命文王,眷顾之义,实天之命也’再次强调了天命与文王的关系。
‘何以验之?“夫大人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不违,後天而奉天时。”’通过《易经》的内容,说明了天命与天地万物的关系。
‘如必须天有命,乃以从事,安得先天而後天乎?以其不待天命,直以心发,故有先天後天之勤。’通过对比,说明了天命与个人努力的关系。
‘言合天时,故有不违奉天之文。’通过《论语》的内容,说明了王者与天命的关系。
‘大哉!尧之为君!唯天为大,唯尧则之。’通过《论语》的内容,强调了王者与天命的一致性。
‘王者则天不违,奉天之义也’进一步阐述了王者与天命的关系。
‘推自然之性,与天合同,是则所谓“大命文王”也,自文王意,文王自为,非天驱赤雀,使告文王,云当为王,乃敢起也’通过对比,说明了文王得天命的方式。
‘然则文王赤雀,及武王白鱼,非天之命,昌炽佑也’作者对前述观点进行了总结。
‘吉人举事,无不利者。人徒不召而至,瑞物不招而来,黯然谐合,若或使之’通过对比,说明了天命与个人行为的关系。
‘出门闻吉,顾睨见善,自然道也’强调了天命与自然的关系。
‘文王当兴,赤雀适来;鱼跃乌飞,武王偶见:非天使雀至、白鱼来也,吉物动飞,而圣遇也’通过文王、武王的故事,说明了天命与个人遭遇的关系。
‘白鱼入於王舟,王阳曰:“偶适也。”光禄大夫刘琨,前为弘农太守,虎渡何。光武皇帝曰:“偶适自然,非或使之也。”’通过王阳、光武皇帝的故事,说明了天命与自然的关系。
‘故夫王阳之言“适”,光武之曰“偶”,可谓合於自然也’对前述故事进行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