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充(27年-97年),东汉时期的哲学家、文学家,以其学术独立和对理性思考的坚持著称。他的《论衡》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作品之一。
年代:成书于东汉(约1世纪)。
内容简要:《论衡》是王充的重要哲学著作,书中涉及到自然哲学、伦理学、历史学等多个领域。王充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理性解释,提出了“无神论”和“物质主义”的观点,批判了当时流行的迷信与神话,强调通过理性与证据来理解世界。他的哲学观点对中国古代的理性主义思潮产生了重大影响。《论衡》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作品,被后人视为中国古代启蒙思想的先驱。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论衡-卷一-气寿篇-原文
凡人禀命有二品,一曰所当触值之命,二曰强弱寿夭之命。
所当触值,谓兵烧压溺也。
强寿弱夭,谓禀气渥薄也。
兵烧压溺,遭以所禀为命,未必有审期也。
若夫强弱夭寿以百为数,不至百者,气自不足也。
夫禀气渥则其体强,体强则其命长;气薄则其体弱,体弱则命短。
命短则多病,寿短。
始生而死,未产而伤,禀之薄弱也。
渥强之人,不卒其寿,若夫无所遭遇,虚居困劣,短气而死,此禀之薄,用之竭也。
此与始生而死,未产而伤,一命也,皆由禀气不足,不自致於百也。
人之禀气,或充实而坚强,或虚劣而软弱。
充实坚强,其年寿;虚劣软弱,失弃其身。
天地生物,物有不遂;父母生子,子有不就。
物有为实,枯死而堕;人有为兒,夭命而伤。
使实不枯,亦至满岁;使兒不伤,亦至百年。
然为实、兒而死枯者,禀气薄,则虽形体完,其虚劣气少,不能充也。
兒生,号啼之声鸿朗高暢者寿,嘶喝湿下者夭。
何则?禀寿夭之命,以气多少为主性也。
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
何则?疏而气渥,子坚强;数而气薄,子软弱也。
怀子而前已产子死,则谓所怀不活。
名之曰怀,其意以为已产之子死,故感伤之子失其性矣。
所产子死、所怀子凶者,字乳亟数,气薄不能成也;虽成人形体,则易感伤,独先疾病,病独不治。
百岁之命,是其正也。
不能满百者,虽非正,犹为命也。
譬犹人形一丈,正形也,名男子为丈夫,尊公妪为丈人。
不满丈者,失其正也,虽失其正,犹乃为形也。
夫形不可以不满丈之故谓之非形,犹命不可以不满百之故谓之非命也。
非天有长短之命,而人各有禀受也。
由此言之,人受气命於天,卒与不卒,同也。
语曰:‘图王不成,其弊可以霸。’
霸者,王之弊也。
霸本当至於王,犹寿当至於百也。
不能成王,退而为霸;不能至百,消而为夭。
王霸同一业,优劣异名;寿夭或一气,长短殊数。
何以知不满百为夭者百岁之命也?以其形体小大长短同一等也。
百岁之身,五十之体,无以异也;身体不异,血气不殊;鸟兽与人异形,故其年寿与人殊数。
何以明人年以百为寿也?世间有矣。
儒者说曰:太平之时,人民侗长,百岁左右,气和之所生也。
《尧典》曰:‘朕在位七十载。’求禅得舜,舜征三十岁在位。
尧退而老,八岁而终,至殂落,九十八岁。
未在位之时,必已成人,今计数百有余矣。
又曰:‘舜生三十,征用三十,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适百岁矣。
文王谓武王曰:‘我百,尔九十。吾与尔三焉。’
文王九十七而薨,武王九十三而崩。
周公,武王之弟也,兄弟相差,不过十年。
武王崩,周公居摄七年,复政退老,出入百岁矣。
邵公,周公之兄也,至康王之时,尚为太保,出入百有余岁矣。
圣人禀和气,故年命得正数。
气和为治平,故太平之世多长寿人。
百岁之寿,盖人年之正数也,犹物至秋而死,物命之正期也。
物先秋後秋,则亦如人死或增百岁,或减百也;先秋後秋为期,增百减百为数。
物或出地而死,犹人始生而夭也;物或逾秋不死,亦如人年多度百至於三百也。
传称:老子二百余岁,邵公百八十。
高宗享国百年,周穆王享国百年,并未享国之时,皆出百三十四十岁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论衡-卷一-气寿篇-译文
人的命运分为两种,一种是注定要遭遇的命,另一种是强弱寿夭的命。注定要遭遇的命,指的是遭遇战争、火灾、压迫或溺水等情况。强弱寿夭,指的是人的体质和气的厚薄。遭遇战争、火灾、压迫或溺水等情况,是按照人所禀赋的命来决定的,并不一定有确切的期限。至于强弱寿夭,以百岁为标准,达不到百岁的,是因为气的不足。气厚的人体质强,体质强的人寿命长;气薄的人体质弱,体质弱的人寿命短。寿命短的人多病,寿命短。一出生就死亡,或者还没出生就受伤,是因为禀赋薄弱。体质强健的人,如果没有遭遇不幸,寿命可以超过百岁;如果没有遭遇不幸,寿命短的人会因气薄而早早去世,这是禀赋薄弱,气的使用已经耗尽。这与一出生就死亡,还没出生就受伤的情况一样,都是因为禀赋不足,没有达到百岁。
人的禀赋,有的充实而坚强,有的虚弱而软弱。充实坚强的人寿命长,虚弱软弱的人会失去健康。天地孕育生物,有的生物不能顺利成长;父母生育子女,有的子女不能健康成长。有的植物结果实,枯死后掉落;有的婴儿出生,寿命短暂而受伤。如果植物不枯死,也可以活到成熟;如果婴儿不受伤,也可以活到百岁。然而,植物和婴儿因为禀赋薄弱而死亡或枯萎,即使身体完整,但虚弱的气少,无法充满。婴儿出生时,哭声洪亮高亢的人寿命长,哭声嘶哑低沉的人寿命短。为什么?因为寿命的长短主要由气的多少决定。妇女生育间隔长的人,子女存活率高;生育频繁的人,子女死亡率高。为什么?生育间隔长的人,气的充足,子女坚强;生育频繁的人,气的不足,子女软弱。如果妇女怀孕前已经生育的子女死亡,那么所怀的子女可能不会存活。称之为怀孕,其意是指已经生育的子女死亡,因此感伤的子女失去了其本性。所生育的子女死亡、所怀的子女不幸的人,生育频繁,气的不足,无法成活;即使成人,也容易感伤,独先得病,病重难治。
百岁的寿命,是其正常寿命。不能活到百岁的人,虽然不是正常的寿命,但仍然是命。比如人的身高一丈,是正常身高,称男子为丈夫,尊称公婆为丈人。身高不足一丈的人,虽然不是正常身高,但仍然是人。不能因为身高不足一丈就称之为非人,就像不能因为寿命不足百岁就称之为非命一样。不是天命有长短,而是人各有不同的禀赋。由此可知,人从天那里接受气命,无论能否寿终正寝,都是一样的。俗话说:‘图谋称王不成,其结果可以称霸。’称霸是王的失败。称霸应当达到称王,就像寿命应当达到百岁一样。不能称王,退而求其次称霸;不能活到百岁,消亡而早逝。称王和称霸是同一事业,只是优劣不同;寿命的长短或许是一致的气,但具体的数字不同。怎么知道寿命不足百岁的人是百岁的命呢?因为他们的身体大小、长短都是一样的。百岁的身体和五十岁的身体,没有区别;身体没有区别,血气也没有区别;鸟兽与人的形态不同,所以它们的寿命与人的寿命不同。
怎么证明人的寿命以百岁为标准呢?世间有例子。儒家学者说:在太平盛世,人们健康长寿,寿命大约在百岁左右,这是气和所孕育的结果。《尧典》说:‘我在位七十载。’寻求禅让得到舜,舜征伐三十岁即位。尧退位后年老,八岁去世,去世时九十八岁。在他未在位之前,肯定已经成年,现在算起来应该有几百岁了。又说:‘舜三十岁出生,征伐三十岁,在位五十载,出征方死。’恰好一百岁。文王对武王说:‘我一百岁,你九十岁。我和你相差十岁。’文王九十七岁去世,武王九十三岁去世。周公,武王的弟弟,兄弟之间相差不过十年。武王去世后,周公代理朝政七年,恢复政事后退休,享年超过百岁。邵公,周公的哥哥,到康王时期,还担任太保,享年超过百岁。圣人禀赋和气,所以寿命能够达到正常的数字。气和是治理和平的基础,所以太平盛世多长寿之人。百岁的寿命,是人的正常寿命,就像植物在秋天死亡,是植物的正常寿命期。植物在秋天之前或之后死亡,就像人的寿命或增加百岁,或减少百岁;以秋天为期限,增加百岁或减少百岁为数字。植物有的出土后死亡,就像人一出生就夭折;植物有的超过秋天不死,也像人寿命超过百岁到三百岁。传说:老子活了两百多岁,邵公活了一百八十岁。高宗享国百年,周穆王享国百年,他们在未享国之前,都活到了一百三十到四十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论衡-卷一-气寿篇-注解
禀命:指人的命运,由天赋予,决定人的生死寿夭。
所当触值之命:指人可能遭遇的意外灾难或不幸事件所决定的命运。
强弱寿夭之命:指人的体质强弱和寿命长短所决定的命运。
兵烧压溺:指战争中受伤、火灾中被烧伤、被压在水中或被溺死等灾难。
禀气:指人从父母那里继承的体质和生命力。
渥薄:指体质的强弱,渥表示强健,薄表示虚弱。
命短:指寿命短,寿命不长。
体强:指身体强壮。
体弱:指身体虚弱。
百岁之命:指人的正常寿命,即一百岁。
充实坚强:指体质充实,生命力强。
虚劣软弱:指体质虚弱,生命力弱。
天地生物:指天地孕育的生命体。
兒:古代汉语中指小孩子。
号啼之声:指婴儿出生时的哭声。
嘶喝湿下:指婴儿哭声嘶哑,湿漉漉的。
疏字:指妇女生育间隔时间较长。
数乳:指妇女生育频繁。
字乳亟数:指妇女生育次数多。
怀子:指怀孕。
所怀不活:指怀孕的胎儿死亡。
百岁之身:指人的寿命达到一百岁。
五十之体:指人的寿命达到五十岁。
血气:指人的血液和生命力。
和气:指平和、和谐的气息,此处指天地间的和谐气氛。
图王不成:指追求成为王而未能成功。
霸:指成为霸主,即一方之主。
尧:传说中的圣君,名尧。
舜:传说中的圣君,名舜。
文王:周文王,名昌,周朝的奠基人之一。
武王:周武王,名发,周朝的建立者。
周公:周公旦,名旦,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
邵公:邵公,周公的哥哥。
康王:周康王,周朝的君主。
高宗:商朝的君主,名武丁。
周穆王:周穆王,周朝的君主。
享国:指在位期间,享受国家的治理。
传称:传说中记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论衡-卷一-气寿篇-评注
这段古文首先提出了人的命运分为两种:一种是遭遇的命运,另一种是强弱寿夭的命运。遭遇的命运指的是兵烧压溺等不幸事件,而强弱寿夭则是基于个人所禀之气而决定的。
作者认为,遭遇的命运虽然不幸,但未必有明确的期限。而强弱寿夭的命运则是以百岁为标准,未满百岁的人则是因为所禀之气不足。这里的‘禀气’指的是人的体质和生命力。
作者进一步解释说,禀气充足的人体质强,寿命长;禀气不足的人体质弱,寿命短。命短的人容易生病,寿命也短。如果一个人从出生就死亡,或者未出生就受伤,那是因为他禀气薄弱,无法达到百岁的寿命。
古文接着提到,人的禀气有充实坚强和虚劣软弱之分。充实坚强的人寿命长,而虚劣软弱的人则容易失去生命。天地生物,有的不顺利;父母生子,有的不健康。这些不顺利和健康问题都与禀气有关。
作者通过比喻来说明,就像果实和婴儿一样,如果果实不枯萎,婴儿不受伤,那么它们都能达到预期的寿命。但如果果实枯萎或婴儿受伤,那是因为禀气薄弱。
古文还提到了婴儿的哭声,认为哭声洪亮高畅的婴儿寿命长,而哭声嘶哑湿下的婴儿寿命短。这是因为禀寿夭之命以气多少为主。
作者还提到了妇女生育的问题,认为生育间隔长的人生的孩子活下来,而生育间隔短的人生的孩子容易死亡。这是因为生育间隔长的人禀气充足,而生育间隔短的人禀气不足。
古文最后讨论了百岁之命的问题,认为百岁是人的正常寿命。如果寿命不满百岁,虽然不是正常寿命,但仍然是寿命。作者通过比喻来说明,就像人的身高一样,不满一丈的人虽然不是正常身高,但仍然是人。
作者引用了《尧典》中的内容,说明了古代圣人的寿命,认为他们之所以能够长寿,是因为他们禀受了和气。在太平盛世,人们能够长寿,因为社会和谐,气息调和。
最后,作者通过列举历史人物和传说人物的长寿例子,进一步证明了百岁之命是人的正常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