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德清(约1360年-1430年),明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的作品通常富有独特的艺术表现,且对古代诗词艺术有较高的造诣。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5世纪)。
内容简要:《龙文鞭影》是周德清的一部诗文集,涵盖了许多他对诗词技巧、文学表现和创作的深刻思考。书中既有诗词创作技巧的总结,也有对古代文人创作经验的分享。通过这部作品,周德清展示了如何运用精炼的词句和巧妙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并强调了诗文创作的技巧与理性思维的结合。该书对明代及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龙文鞭影-卷四-十蒸-原文
公远玩月,
法喜观灯。
燕投张说,
凤集徐陵。
献之书练,
夏竦题绫。
安石执拗,
味道模棱。
韩仇良复,
汉纪备存。
存鲁端木,
救赵信陵。
邵雍识乱,
陵母知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龙文鞭影-卷四-十蒸-译文
公远在月光下玩耍,法喜在观赏花灯。
燕子投宿在张说家,凤凰聚集在徐陵处。
献之练习书法,夏竦在绫布上题字。
安石固执己见,味道含糊不清。
韩仇良复,汉纪详尽保存。
保存鲁国的端木,救助赵国的信陵。
邵雍识别混乱,陵母知晓兴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龙文鞭影-卷四-十蒸-注解
公远:指唐代诗人张九龄,字公远,此处可能指代其人。
玩月:赏月,指在月光下游玩或欣赏月色。
法喜:佛教用语,指因听闻佛法而感到喜悦。
观灯:观赏花灯,指在元宵节等节日观赏花灯的活动。
燕:指古代的燕国,此处可能指代燕国的人物。
投:投奔,投靠。
张说:唐代文学家,字道济,此处指代其人。
凤集:凤凰聚集,比喻贤才汇聚。
徐陵:南朝文学家,字少保,此处指代其人。
献之:指王献之,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之子。
书练:书写练习,指练习书法。
夏竦:唐代书法家,字次仲,此处指代其人。
题绫:在绫布上题写文字,指书写。
安石:指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介甫,此处指代其人。
执拗:固执己见,不轻易改变。
味道:品味,体会。
模棱:含糊不清,不明确。
韩仇:指韩国的仇敌,此处可能指代韩国的历史人物。
良复:指良将复国,指有能力的将领帮助国家恢复。
汉纪:指《汉书》,中国古代史书之一。
备存:保存,收藏。
存鲁端木:保存鲁国的端木,指保存鲁国的文化遗产。
端木:指鲁国的端木赐,孔子弟子。
救赵信陵:救助赵国的信陵君,指救助赵国的贤臣。
信陵:指赵国的信陵君,即赵胜,战国时期赵国贵族。
邵雍:北宋哲学家,字尧夫,此处指代其人。
识乱:识别混乱,指能够分辨是非。
陵母:指某位陵姓之母,此处可能指代某位历史人物的母亲。
知兴:知道兴起,指预知事物的兴起或发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龙文鞭影-卷四-十蒸-评注
公远玩月,法喜观灯。这两句描绘了两种不同的休闲娱乐活动,公远指的是唐代诗人杜甫,玩月即赏月,体现了文人雅士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追求。法喜观灯则是指佛教徒在法会期间观赏花灯,寓意着对佛法的虔诚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燕投张说,凤集徐陵。燕投张说指的是唐代文学家张说,燕即燕子,比喻其才华横溢,投奔于张说门下。凤集徐陵则是指唐代文学家徐陵,凤为凤凰,寓意其才高八斗,聚集于徐陵周围。这两句诗赞美了古代文人的才华和交友之道。
献之书练,夏竦题绫。献之指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献之,书练即练习书法,展现了他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夏竦题绫则是指唐代书法家夏竦,题绫即题写绫布,表现了他书法技艺的高超。这两句诗赞扬了古代书法家的艺术成就。
安石执拗,味道模棱。安石指的是唐代文学家王安石,执拗即固执己见,形容他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味道模棱则是指王安石在文学创作上追求含蓄、隐晦的风格。这两句诗揭示了王安石在政治和文学上的独特个性。
韩仇良复,汉纪备存。韩仇指的是战国时期韩国名将韩非,良复即恢复,表达了对韩非政治主张的肯定。汉纪备存则是指《汉书》这部史书的保存,体现了古代史学家对历史的重视和传承。
存鲁端木,救赵信陵。存鲁端木指的是孔子弟子端木赐,存鲁即保存鲁国文化,强调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救赵信陵则是指战国时期赵国名将信陵君,救赵即拯救赵国,展现了忠诚和勇敢的品质。
邵雍识乱,陵母知兴。邵雍指的是宋代哲学家邵雍,识乱即洞察时局,表达了他对世事的深刻理解。陵母知兴则是指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母亲,知兴即知晓兴衰,体现了古代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这两句诗反映了古代知识分子和女性在历史进程中的智慧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