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六韬-龙韬-选将

作者: 姜子牙(约公元前1150年-公元前1010年),名尚,字子牙,周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姜子牙在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支持下,成功推翻了商朝,成为周朝的重要谋士。《六韬》被认为是他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

内容简要:《六韬》是古代中国兵法的经典之一,主要讲述了兵法、军事战略、战术布局及指挥艺术。全书内容涵盖了从战争准备到实际战斗的各个方面,强调了兵员的管理、战略的制定以及战场上的应变能力。姜子牙通过讲述军事的原则和技巧,提出了“用兵如神”的战略思想。《六韬》对后世的兵法学、军事指挥和政治治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六韬-龙韬-选将-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王者举兵欲简练英雄,知士之高下,为之奈何?’

太公曰:’夫士外貌不与中情相应者十五:有严而不肖者,有温良而为盗者,有貌恭敬而心慢者,有外廉谨而内无至诚者,有精精而无情者,有湛湛而无诚者,有好谋而无决者,有果敢而不能者,有悾悾而不信者,有恍恍惚惚而反忠实者,有诡激而有功效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肃肃而反易人者,有嚆嚆而反静悫者,有势虚形劣而外出无所不至无所不遂者。天下所贱,圣人所贵,凡人莫知,非有大明,不见其际,此士之外貌不与中情相应者也。’

武王曰:’何以知之?’

太公曰:’知之有八征:一曰问之以言以观其辞,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三曰与之间谋以观其诚,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廉,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七曰告之以难以观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八征皆备,则贤,不肖别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六韬-龙韬-选将-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王者要选拔军队中的英雄,分辨出人才的优劣,应该怎么办呢?’

太公回答说:‘那些外表与内心不相符的人才大约有十五种:有外表严肃但内心不肖的,有外表温和善良却做盗贼的,有外表恭敬但内心傲慢的,有外表廉洁但内心不真诚的,有外表精明但内心无情的,有外表深沉但内心不真诚的,有好谋略但缺乏决断的,有果断勇敢但能力不足的,有诚恳但不可信的,有恍惚不定却反而忠实的,有狡猾而有成效的,有外表勇敢但内心胆怯的,有外表严肃却反而容易亲近人的,有外表威严却反而安静谦虚的,有外表虚弱但行为无所不为的。这些是天下人所轻视的,却是圣人所看重的,普通人都不了解,除非有大智慧,否则无法看到他们的真实面目,这就是那些外表与内心不相符的人才。’

武王说:‘那怎样才能知道呢?’太公说:‘了解他们有八个方法:一是通过提问来观察他们的言辞,二是用言辞来穷追不舍,观察他们的变化,三是与他们共同策划,观察他们的诚意,四是明确地提问,观察他们的品德,五是让他们处理财务,观察他们的廉洁,六是考验他们的贞操,七是告诉他们困难,观察他们的勇气,八是让他们饮酒,观察他们的态度。这八个方法都具备了,那么贤能和庸劣的人就可以区分开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六韬-龙韬-选将-注解

武王:周武王,名发,周朝的开国君主,他在公元前1046年通过牧野之战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

太公:太公望,即姜子牙,周朝的开国元勋之一,以智慧和谋略著称。

举兵:发动军队,出兵。

简练:挑选,选拔。

英雄:有勇有谋的人。

知士之高下:了解士兵的优劣。

奈何:怎么办,如何处理。

严而不肖者:外表严肃但品德不佳的人。

温良而为盗者:外表温和善良但行为不端的人。

貌恭敬而心慢者:外表恭敬但内心懒惰的人。

外廉谨而内无至诚者:外表廉洁谨慎但内心不真诚的人。

精精而无情者:外表精明但缺乏情感的人。

湛湛而无诚者:外表深沉但缺乏真诚的人。

好谋而无决者:善于谋划但缺乏决断力的人。

果敢而不能者:外表果敢但实际不能胜任的人。

悾悾而不信者:外表诚恳但不可信的人。

恍恍惚惚而反忠实者:外表迷糊但实际忠诚的人。

诡激而有功效者:外表诡异但实际有效果的人。

外勇而内怯者:外表勇敢但内心胆怯的人。

肃肃而反易人者:外表严肃但容易改变态度的人。

嚆嚆而反静悫者:外表严厉但实际安静谦逊的人。

势虚形劣而外出无所不至无所不遂者:外表虚弱但实际行动无所不能的人。

天下所贱:被天下人所轻视。

圣人所贵:被圣人所重视。

非有大明:不是有很高的智慧。

不见其际:看不清其真正的本质。

问之以言以观其辞:通过提问来观察他的言辞。

穷之以辞,以观其变:用言辞来逼问,观察他的变化。

与之间谋以观其诚:与他共同策划,观察他的诚意。

明白显问以观其德:明确直接地提问,观察他的品德。

使之以财以观其廉:用财物来考验他的廉洁。

试之以色以观其贞:用美色来考验他的贞节。

告之以难以观其勇:告诉他困难的情况,观察他的勇气。

醉之以酒以观其态:用酒来让他醉,观察他的态度。

八征:八种考验方法。

贤,不肖别矣:贤能和不成才的人就可以区分开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六韬-龙韬-选将-评注

武王问太公曰:‘王者举兵欲简练英雄,知士之高下,为之奈何?’

此句开篇即点明了武王询问太公的原因,即为了选拔英雄,了解士人的才能与品德。‘王者’一词体现了武王的身份,同时也暗示了选拔人才的重要性。‘简练’一词则强调了选拔人才的过程需要精炼,去芜存菁。

太公曰:‘夫士外貌不与中情相应者十五:有严而不肖者,有温良而为盗者,有貌恭敬而心慢者,有外廉谨而内无至诚者,有精精而无情者,有湛湛而无诚者,有好谋而无决者,有果敢而不能者,有悾悾而不信者,有恍恍惚惚而反忠实者,有诡激而有功效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肃肃而反易人者,有嚆嚆而反静悫者,有势虚形劣而外出无所不至无所不遂者。天下所贱,圣人所贵,凡人莫知,非有大明,不见其际,此士之外貌不与中情相应者也。’

太公的回答深刻揭示了士人外貌与内心不一致的现象,列举了十五种不同类型的人。这些描述既生动又具体,展现了太公对人性深刻的洞察。‘夫士’一词强调了士人的重要性,‘外貌不与中情相应’则揭示了选拔人才的关键在于识别人的真实内心。

‘天下所贱,圣人所贵,凡人莫知,非有大明,不见其际’这一句,表达了太公对于识别真正人才的看法。他认为,那些被世人所轻视的人,往往被圣人所重视。只有具备大智慧的人,才能洞察事物的本质,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八征皆备,则贤,不肖别矣’这句话,是太公对于如何识别人才的总结。‘八征’指的是八种考察方法,包括言辞、变化、诚意、品德、廉洁、贞操、勇气和酒态。这些方法涵盖了人的言行举止、品德修养和内心世界,为选拔人才提供了全面的考察依据。

太公的这段话不仅是对人才选拔的深刻见解,也是对人性、道德的深刻剖析。他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具体的例子,揭示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忽视的问题,对于今天的人才选拔和道德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六韬-龙韬-选将》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985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