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姜子牙(约公元前1150年-公元前1010年),名尚,字子牙,周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姜子牙在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支持下,成功推翻了商朝,成为周朝的重要谋士。《六韬》被认为是他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
内容简要:《六韬》是古代中国兵法的经典之一,主要讲述了兵法、军事战略、战术布局及指挥艺术。全书内容涵盖了从战争准备到实际战斗的各个方面,强调了兵员的管理、战略的制定以及战场上的应变能力。姜子牙通过讲述军事的原则和技巧,提出了“用兵如神”的战略思想。《六韬》对后世的兵法学、军事指挥和政治治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六韬-龙韬-王翼-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王者帅师,必有股肱羽翼以成威神,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举兵帅师,以将为命。命在通达,不守一术。因能授职,各取所长,随时变化,以为纲纪。故将有股肱羽翼七十二人,以应天道。备数如法,审知命理,殊能异技,万事毕矣。’
武王曰:‘请问其目。’
太公曰:‘腹心一人,主赞谋应卒,揆天消变,总揽计谋,保全民命;’
‘谋士五人,主图安危,虑未萌,论行能,明赏罚,授官位,决嫌疑,定可否;’
‘天文三人,主司星历,候风气,推时日,考符验,校灾异,知人心去就之机;’
‘地利三人,主三军行止形势,利害消息,远近险易,水涸山阻,不失地利;’
‘兵法九人,主讲论异同,行事成败,简练兵器,刺举非法;’
‘通粮四人,主度饮食,蓄积,通粮道,致五谷,令三军不困乏;’
‘奋威四人,主择才力,论兵革,风驰电掣,不知所由;’
‘伏旗鼓三人,主伏旗鼓,明耳目,诡符节,谬号令,阐忽往来,出入若神;’
‘股肱四人,主任重持难,修沟堑,治壁垒,以备守御;’
‘通材三人,主拾遗补过,应偶宾客,论议谈语,消患解结;’
‘权士三人,主行奇谲,设殊异,非人所识,行无穷之变;’
‘耳目七人,主往来听言视变,览四方之事、军中之情;’
‘爪牙五人,主扬威武,激励三军,使冒难攻锐,无所疑虑;’
‘羽翼四人,主扬名誉,震远方,摇动四境,以弱敌心;’
‘游士八人,主伺奸候变,开阖人情,观敌之意,以为间谍;’
‘术士二人,主为谲诈,依托鬼神,以惑众心;’
‘方士二人,主百药,以治金疮,以痊万病;’
‘法算二人,主计会三军;营壁、粮食、财用出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六韬-龙韬-王翼-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王者率领军队,必须有得力的助手和得力的部下以显示威严和神威,这该怎么办呢?’太公回答说:‘凡是发动战争,率领军队,都是以将领为生命线。生命线在于通达,不能只守一种方法。要根据能力分配职务,发挥每个人的长处,随时变化策略,以此作为准则。所以将领需要有七十二个得力的助手,以顺应天意。人数要按照规定,清楚了解命运和道理,特殊能力和特殊技艺,这样所有事情就都完成了。’
武王说:‘请告诉我具体有哪些人。’太公说:‘首先是心腹一人,主要负责出谋划策,应对突发事件,观察天象变化,统筹全局,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
其次是谋士五人,主要负责分析安危,考虑未来,评价能力,明确赏罚,授予官职,解决疑问,决定是否可行;
然后是天文三人,主要负责观察星象和历法,预测气候,推算吉日,考察符验,分析灾害,了解人心向背;
接着是地利三人,主要负责三军的行军驻扎形势,分析利弊,了解远近险易,水道山势,确保利用好地理优势;
兵法九人,主要负责讨论不同兵法,分析行动的成败,简练兵器,揭露非法行为;
通粮四人,主要负责计算饮食,储存物资,保障粮道,确保五谷供应,使三军不致匮乏;
奋威四人,主要负责选拔人才,讨论军事,迅速行动,让人无法预料;
伏旗鼓三人,主要负责隐藏旗帜和鼓声,明确视听,使用诡计,发出错误的命令,出没如神;
股肱四人,主要负责承担重任,修筑壕沟,治理壁垒,做好防御准备;
通材三人,主要负责弥补不足,接待宾客,讨论问题,解决纠纷;
权士三人,主要负责实施奇计,设计特殊策略,做出非同寻常的举动,变化无穷;
耳目七人,主要负责收集信息,观察变化,了解四方事务和军中情况;
爪牙五人,主要负责展示威武,激励三军,使他们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羽翼四人,主要负责提升声誉,震慑远方,动摇四境,削弱敌人的士气;
游士八人,主要负责观察敌情,了解人心,作为间谍使用;
术士二人,主要负责使用诡计,借助鬼神,以迷惑敌人;
方士二人,主要负责治疗创伤,治愈各种疾病;
法算二人,主要负责计算三军的物资,包括营垒、粮食、财物的收入和支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六韬-龙韬-王翼-注解
武王:周武王,周朝的开国君主,姓姬名发,是周文王的儿子。
太公:太公望,即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是周文王的师友,后来成为周武王的军事顾问和辅佐。
股肱:比喻左右辅佐得力的人,这里指重要的辅佐者。
羽翼:比喻有力的助手,这里指能够协助武王完成任务的辅佐者。
帅师:带领军队。
命:生命,这里指军队的命运。
通达:通达事理,懂得运用策略。
术:方法,技艺。
因能授职:根据才能分配职务。
纲纪:法纪,规则。
腹心:最亲近的心腹,这里指最信任的顾问。
赞谋应卒:协助策划并应对突发事件。
揆天消变:观察天象以预测变化。
谋士:有谋略的人,这里指军师。
天文:研究天文学的人。
星历:天文学上的星象和历法。
候风气:观察气候和风向。
时日:吉日,适宜行动的日子。
符验:符咒的验证,这里指天象的验证。
灾异:灾害和异常现象,这里指天象的变化。
地利:地理优势,这里指利用地理条件。
兵法:军事策略和战术。
简练兵器:精简和训练兵器。
通粮:负责粮食供应。
奋威:激发士气。
伏旗鼓:指挥军队的旗帜和鼓声,这里指指挥军队。
权士:有权谋之士,这里指擅长权变的人。
耳目:侦察人员,这里指情报收集者。
爪牙:比喻得力的助手,这里指勇猛的战士。
游士:游历四方的人,这里指间谍。
术士:懂得法术的人。
方士:懂得方术的人,这里指懂得药物和医术的人。
法算:懂得法术和计算的人,这里指懂得军事计算的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六韬-龙韬-王翼-评注
武王问太公曰:‘王者帅师,必有股肱羽翼以成威神,为之奈何?’
此句开篇便点明了王者出征的必要条件,‘股肱羽翼’比喻辅佐之才,‘威神’则指军队的威严与神秘。武王询问太公如何才能使军队具备这种威神,体现了王者对军事才能的重视和对战争胜败的关切。
太公曰:‘凡举兵帅师,以将为命。命在通达,不守一术。因能授职,各取所长,随时变化,以为纲纪。’
太公的回答深刻阐述了军事领导的原则。‘以将为命’强调将领在军队中的核心地位,‘命在通达’则指将领必须具备通晓各种战略战术的能力。‘不守一术’表明军事行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因能授职,各取所长’则提倡根据将领的特长分配任务,这样的军队才能纲举目张,应对各种挑战。
‘故将有股肱羽翼七十二人,以应天道。备数如法,审知命理,殊能异技,万事毕矣。’
太公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军事组织体系,‘股肱羽翼七十二人’象征着军队中各种职能的完备。‘应天道’意味着这套体系符合自然规律,具有天命所归的象征意义。‘备数如法’强调按照一定的标准选拔人才,‘审知命理’则要求领导者具备识人用人的智慧。‘殊能异技’表明军队中拥有各种独特技能的人才,这样的军队无疑具备强大的战斗力。
‘腹心一人,主赞谋应卒,揆天消变,总揽计谋,保全民命;’
‘腹心’指的是核心智囊,此人为军队提供战略决策,应对突发情况,维护军队的整体利益。
‘谋士五人,主图安危,虑未萌,论行能,明赏罚,授官位,决嫌疑,定可否;’
‘谋士’是军队中的智囊团,他们负责分析形势,制定策略,选拔人才,确保军队的稳定与发展。
‘天文三人,主司星历,候风气,推时日,考符验,校灾异,知人心去就之机;’
‘天文’部门负责观察天象,预测战争胜负,了解民心向背,为军事行动提供依据。
‘地利三人,主三军行止形势,利害消息,远近险易,水涸山阻,不失地利;’
‘地利’部门负责分析战场地理环境,为军队提供有利的地形信息。
‘兵法九人,主讲论异同,行事成败,简练兵器,刺举非法;’
‘兵法’部门负责研究兵法,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通粮四人,主度饮食,蓄积,通粮道,致五谷,令三军不困乏;’
‘通粮’部门负责军队的粮食供应,确保军队的战斗力。
‘奋威四人,主择才力,论兵革,风驰电掣,不知所由;’
‘奋威’部门负责选拔勇猛之士,激发军队的战斗力。
‘伏旗鼓三人,主伏旗鼓,明耳目,诡符节,谬号令,阐忽往来,出入若神;’
‘伏旗鼓’部门负责军队的通讯和指挥,确保军队行动的隐蔽性和灵活性。
‘股肱四人,主任重持难,修沟堑,治壁垒,以备守御;’
‘股肱’部门负责军队的防御工事,确保军队的安全。
‘通材三人,主拾遗补过,应偶宾客,论议谈语,消患解结;’
‘通材’部门负责处理军队内部事务,协调各方关系。
‘权士三人,主行奇谲,设殊异,非人所识,行无穷之变;’
‘权士’部门负责策划特殊行动,以出奇制胜。
‘耳目七人,主往来听言视变,览四方之事、军中之情;’
‘耳目’部门负责情报收集,为军队提供信息支持。
‘爪牙五人,主扬威武,激励三军,使冒难攻锐,无所疑虑;’
‘爪牙’部门负责鼓舞士气,激发军队的战斗力。
‘羽翼四人,主扬名誉,震远方,摇动四境,以弱敌心;’
‘羽翼’部门负责宣传军队的声威,瓦解敌人的士气。
‘游士八人,主伺奸候变,开阖人情,观敌之意,以为间谍;’
‘游士’部门负责间谍活动,为军队提供情报。
‘术士二人,主为谲诈,依托鬼神,以惑众心;’
‘术士’部门负责运用各种手段迷惑敌人,以达到战争目的。
‘方士二人,主百药,以治金疮,以痊万病;’
‘方士’部门负责军队的医疗工作,保障军队的健康。
‘法算二人,主计会三军;营壁、粮食、财用出入。’
‘法算’部门负责军队的财务和后勤工作,确保军队的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