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六韬-龙韬-五音

作者: 姜子牙(约公元前1150年-公元前1010年),名尚,字子牙,周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姜子牙在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支持下,成功推翻了商朝,成为周朝的重要谋士。《六韬》被认为是他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

内容简要:《六韬》是古代中国兵法的经典之一,主要讲述了兵法、军事战略、战术布局及指挥艺术。全书内容涵盖了从战争准备到实际战斗的各个方面,强调了兵员的管理、战略的制定以及战场上的应变能力。姜子牙通过讲述军事的原则和技巧,提出了“用兵如神”的战略思想。《六韬》对后世的兵法学、军事指挥和政治治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六韬-龙韬-五音-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律章之声,可以知三军之消息、胜负之决乎?’

太公曰:‘深哉!王之问也。夫律管十二,共要有五音——宫、商、角、徵、羽、此其正声也。万代不易,五行之神,道之常也,可以之敌金、木、水、火、土,各以其胜攻之。古者三皇之世,虚无之情以制刚强。无有文字,皆由五行。五行之道,天地自然。六甲之分,微妙之神。’

“其法:以天清净,无阴云风雨,夜半,遣轻骑往至敌人之垒,去九百步外,遍持律管。有应志管,其来甚微。角声应管,当以白虎;徵声应管,当以玄武;商声应管,当以朱雀;羽声应管,当以勾陈;五管声尽,不应者,宫也,当以青龙以五行之符,佐胜之征,成败之机。’

武王曰:‘善哉!’

太公曰:‘微妙之音,皆有外候。’

武王曰:‘何以知之?’

太公曰:‘敌人惊动则听之,闻_鼓之音者,角也;见火光者,徵也;闻金铁矛戟之音者,商也;闻人啸呼之音者,羽也;寂寞无闻者,宫也。此五者,声色之符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六韬-龙韬-五音-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通过音乐律章的声音,能否知道军队的动向和胜负呢?’

太公说:‘问得深刻啊,大王。音乐律管共有十二个,合起来要有五个音阶——宫、商、角、徵、羽,这些都是基本的音调。这些音调代代相传,不会改变,它们对应着五行——金、木、水、火、土,可以用它们的优势来攻击对应的元素。在古代三皇时期,用无形的精神来制约刚强的物质。那时没有文字,一切都由五行来决定。五行的法则,是天地自然的规律。六甲之分,是微妙的精神。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六韬-龙韬-五音-注解

律章之声:指古代乐律中的乐音,通过乐音的变化可以传达军情和战争的胜负。

太公:即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被尊为兵家之祖。

律管:古代用于定音的管乐器,通常为十二律管,代表十二律,是古代音乐的基础。

五音:指古代音乐中的五个基本音阶,即宫、商、角、徵、羽。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认为它们是构成世界的基础,并相互生克。

三皇:指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位远古帝王,分别是伏羲、神农、黄帝。

虚无之情:指道家哲学中的虚无概念,即认为宇宙万物起源于无,强调顺应自然。

文字:指书写符号,用于记录语言和思想。

六甲:指天干地支中的六甲,即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是古代历法中的时间单位。

微妙之神:指深奥难测的神妙之处。

轻骑:指轻便快速的骑兵。

垒:指古代军队的营垒。

应志管:指能够响应特定乐音的律管。

白虎: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西方守护神兽,代表金元素。

玄武: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北方守护神兽,代表水元素。

朱雀: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南方守护神兽,代表火元素。

勾陈: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东方守护神兽,代表木元素。

青龙: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北方守护神兽,代表水元素。

外候:指观察外界的征兆或迹象。

鼓:古代打击乐器,用于军队的号令。

金铁矛戟:指金属制的武器,如矛、戟等,用于战争。

人啸呼:指人的呼喊声或啸声,通常在军队中用来传达命令或鼓舞士气。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六韬-龙韬-五音-评注

武王问太公曰:‘律章之声,可以知三军之消息、胜负之决乎?’

此句以武王询问太公关于音乐与军事之间的联系为开篇,体现了古代军事家对音乐之用的重视。‘律章之声’指的是古代乐律,‘三军之消息、胜负之决’则指军队的动态和战争的胜负。武王的问题直指核心,显示出他对音乐在军事中的应用有着深刻的认识。

太公曰:‘深哉!王之问也。夫律管十二,共要有五音——宫、商、角、徵、羽、此其正声也。万代不易,五行之神,道之常也,可以之敌金、木、水、火、土,各以其胜攻之。’

太公的回答首先对武王的问题表示肯定,认为其问题深刻。接着,太公阐述了乐律的构成和音乐与五行之间的关系。‘律管十二’指的是古代乐律中的十二律,‘五音’则是乐律中的五个基本音阶。太公认为,这五音与五行相对应,可以用来预测和对抗自然界的力量,进而影响战争的胜负。

‘古者三皇之世,虚无之情以制刚强。无有文字,皆由五行。五行之道,天地自然。六甲之分,微妙之神。’

太公进一步追溯至古代三皇时期,认为那时的统治者通过把握虚无之情来控制刚强的力量。‘五行之道’是宇宙间自然规律的一种体现,‘六甲之分’则是指古代历法中的六甲周期,这些都反映了古代人对宇宙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

‘其法:以天清净,无阴云风雨,夜半,遣轻骑往至敌人之垒,去九百步外,遍持律管。有应志管,其来甚微。角声应管,当以白虎;徵声应管,当以玄武;商声应管,当以朱雀;羽声应管,当以勾陈;五管声尽,不应者,宫也,当以青龙以五行之符,佐胜之征,成败之机。’

太公具体介绍了如何运用乐律来预测敌情。他建议在天气晴朗、无风雨的情况下,派遣轻骑至敌军营地附近,通过观察乐律的变化来预测敌情。这里涉及到五行与天象、地理的对应关系,以及乐律与军事行动的关联,显示了古代军事家对自然和音乐的深刻洞察。

‘武王曰:‘善哉!’’

武王对太公的回答表示赞同,体现了他对太公智慧和军事才能的认可。

‘太公曰:‘微妙之音,皆有外候。’武王曰:‘何以知之?’’

太公进一步指出,音乐之外还有其他信号可以用来判断敌情,武王对此表示好奇,想要了解具体的做法。

‘太公曰:‘敌人惊动则听之,闻鼓之音者,角也;见火光者,徵也;闻金铁矛戟之音者,商也;闻人啸呼之音者,羽也;寂寞无闻者,宫也。此五者,声色之符也。’’

太公详细解释了如何通过观察声音和颜色来判断敌情。他列举了五种不同的声音和颜色,分别对应不同的五行和军事行动,这是古代军事家对声音和颜色与军事行动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这段古文体现了古代中国军事思想中音乐与军事相结合的独特理念,展示了古代军事家对自然、宇宙和音乐的深刻洞察。太公的回答不仅是对武王问题的解答,也是对古代军事智慧的一次集中展示。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六韬-龙韬-五音》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983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