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六韬-虎韬-疾战

作者: 姜子牙(约公元前1150年-公元前1010年),名尚,字子牙,周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姜子牙在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支持下,成功推翻了商朝,成为周朝的重要谋士。《六韬》被认为是他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

内容简要:《六韬》是古代中国兵法的经典之一,主要讲述了兵法、军事战略、战术布局及指挥艺术。全书内容涵盖了从战争准备到实际战斗的各个方面,强调了兵员的管理、战略的制定以及战场上的应变能力。姜子牙通过讲述军事的原则和技巧,提出了“用兵如神”的战略思想。《六韬》对后世的兵法学、军事指挥和政治治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六韬-虎韬-疾战-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敌人围我,断我前后,绝我粮道,为之奈何?’

太公曰:’此天下之困兵也。暴用之则胜,徐用之则败。如此者,为四武冲陈,以武车骁骑,惊乱其军,而疾击之,可以横行。’

武王曰:’若已出围地,欲因以为胜,为之奈何?’

太公曰:’左军疾左,右军疾右,无与敌人争道。中军迭前迭后,敌人员众,其将可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六韬-虎韬-疾战-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敌人包围了我,切断了我前后方的联系,还断绝了我的粮食供应,我该怎么办呢?’

太公回答说:‘这是天下常见的困境。如果急躁地使用兵力就能取胜,如果缓慢使用就会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布置四个方向的阵势,使用战车和勇猛的骑兵,惊扰敌人的军队,然后迅速攻击,这样就可以横扫敌军。’

武王说:‘如果我们已经突破包围,想要趁机取胜,又该怎么办呢?’太公说:‘左军快速向左移动,右军快速向右移动,不要与敌人争夺道路。中军前后交替移动,因为敌人人数众多,他们的将领就可以逃跑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六韬-虎韬-疾战-注解

武王:指周武王姬发,周朝的开国君主,古代中国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太公:指姜太公吕尚,又称太公望,是周朝的开国元勋,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谋略家。

敌人:指敌对的国家或军队。

围我:指敌人将我方军队包围。

断我前后:指敌人切断我方军队的前后联系,使其无法相互支援。

绝我粮道:指敌人切断我方军队的粮草供应路线,使其无法得到补给。

奈何:怎么办,如何应对。

困兵:指处于困境中的军队。

暴用之:指迅速、猛烈地使用军队。

徐用之:指缓慢、谨慎地使用军队。

四武冲陈:指军队摆成四列纵队,以增强攻击力。

武车骁骑:指装备精良的战车和勇猛的骑兵。

惊乱其军:指通过突然的攻击和混乱战术使敌军陷入混乱。

疾击之:指迅速而猛烈地攻击敌军。

横行:指在战场上自由行动,无阻碍地前进。

出围地:指从敌人的包围中突围出来。

因以为胜:指利用突围的机会取得胜利。

左军疾左,右军疾右:指左军迅速向左移动,右军迅速向右移动。

无与敌人争道:指不要与敌人争夺道路,避免正面冲突。

中军迭前迭后:指中军前后移动,以分散敌军注意力。

敌人员众:指敌军人数众多。

其将可走:指敌军将领可能会因为中军的调动而逃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六韬-虎韬-疾战-评注

武王问太公曰:‘敌人围我,断我前后,绝我粮道,为之奈何?’

此句描绘了武王面临困境,被敌人包围,前后断绝,粮道被切断的紧急情况。‘围我’、‘断我前后’、‘绝我粮道’三句层层递进,强调了武王所处的险境。‘为之奈何’则体现了武王内心的焦虑和寻求解决之道的迫切心情。

太公曰:‘此天下之困兵也。暴用之则胜,徐用之则败。如此者,为四武冲陈,以武车骁骑,惊乱其军,而疾击之,可以横行。’

太公的回答首先肯定了武王所面临的困境是天下常见的困兵之局。‘暴用之则胜,徐用之则败’指出,面对困境,若能果断采取措施,则可转危为安;反之,若犹豫不决,则可能导致失败。‘四武冲陈’、‘武车骁骑’、‘惊乱其军’、‘疾击之’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太公提出的战术,即以迅猛的攻势打乱敌人的阵脚,从而突破重围。

武王曰:‘若已出围地,欲因以为胜,为之奈何?’

武王在太公的建议下成功突破包围,但此时他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利用这个优势来取得胜利。‘若已出围地’表明武王已经摆脱了困境,但‘欲因以为胜’则表明他希望利用这个机会进一步扩大战果。

太公曰:‘左军疾左,右军疾右,无与敌人争道。中军迭前迭后,敌人员众,其将可走。’

太公的这番话提出了具体的战术指导。‘左军疾左,右军疾右’要求两翼军队迅速向两侧移动,避免与敌人正面冲突。‘中军迭前迭后’则要求中军灵活调动,既可以支援两翼,也可以应对敌人的进攻。‘敌人员众,其将可走’则提醒武王,尽管敌人人数众多,但只要战术得当,仍有机会击败敌人,甚至可以迫使敌人将领逃跑。

整段古文体现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精髓,即在困境中寻求突破,在优势中寻求胜利。太公的战术建议不仅体现了兵法中的‘以逸待劳’、‘声东击西’等原则,也体现了灵活应变、因势利导的策略思想。这段古文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军事文化、战术思想以及军事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六韬-虎韬-疾战》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981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