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姜子牙(约公元前1150年-公元前1010年),名尚,字子牙,周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姜子牙在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支持下,成功推翻了商朝,成为周朝的重要谋士。《六韬》被认为是他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
内容简要:《六韬》是古代中国兵法的经典之一,主要讲述了兵法、军事战略、战术布局及指挥艺术。全书内容涵盖了从战争准备到实际战斗的各个方面,强调了兵员的管理、战略的制定以及战场上的应变能力。姜子牙通过讲述军事的原则和技巧,提出了“用兵如神”的战略思想。《六韬》对后世的兵法学、军事指挥和政治治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六韬-犬韬-武骑士-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选骑士奈何?’
太公曰:‘选骑士之法:取年四十以下,长七尺五寸以上,壮健捷疾,超绝伦等,能驰骑彀射,前后左右,周旋进退,越沟堑,登丘陵,冒险阻,绝大泽,驰强敌,乱大众者,名曰武骑之士,不可不厚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六韬-犬韬-武骑士-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如何选拔骑士呢?’
太公回答说:‘选拔骑士的方法是:选取年龄在四十岁以下,身高七尺五寸以上,身体强壮、敏捷快速,超出一般水平的人。他们能够骑马射箭,前后左右灵活转身,跨越沟壑,攀登丘陵,面对危险和阻碍,穿越广阔的湖泊,驰骋对抗强大的敌人,扰乱敌军大众的人,称为武骑之士,这种人才是不可不重视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六韬-犬韬-武骑士-注解
武王:指周武王姬发,西周的开国君主,周朝的建立者。
太公:指姜太公,即吕尚,周朝的开国元勋,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选骑士:指选拔合格的骑兵。
年四十以下:指年龄在四十岁以下,意味着年轻力壮。
长七尺五寸以上:古代的长度单位,七尺五寸大约是1.9米,表示身高要求较高。
壮健捷疾:强壮健康,敏捷迅速。
超绝伦等:超出一般人的水平,非常优秀。
能驰骑彀射:能够骑马快速奔跑,并且能够准确射击。
前后左右,周旋进退:指在战斗中能够灵活应对,四面八方都能应对自如。
越沟堑,登丘陵,冒险阻:指能够跨越障碍,攀登险阻,面对危险不退缩。
绝大泽,驰强敌,乱大众:指能够穿越大片的湖泊,与强大的敌人交战,并能扰乱敌人的队伍。
武骑之士:指那些具备上述条件的优秀骑兵。
不可不厚也:表示对这些优秀骑兵应当给予优厚的待遇,即重视和奖励。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六韬-犬韬-武骑士-评注
武王问太公曰:‘选骑士奈何?’
此句以简洁的方式引出武王对太公的询问,武王作为周朝的开国君主,其询问的内容关乎国家军事力量的建设,可见其对骑士这一特殊兵种的高度重视。
太公曰:‘选骑士之法:取年四十以下,长七尺五寸以上,壮健捷疾,超绝伦等,能驰骑彀射,前后左右,周旋进退,越沟堑,登丘陵,冒险阻,绝大泽,驰强敌,乱大众者,名曰武骑之士,不可不厚也。’
太公的回答详细阐述了选骑士的标准,从年龄、身高、体能、技能等多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要求。
‘取年四十以下’体现了对骑士年轻力壮的要求,这样的年龄阶段更能体现出骑士的活力和战斗力。
‘长七尺五寸以上’则是对骑士身体条件的具体规定,这样的身高有利于在战场上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壮健捷疾,超绝伦等’强调骑士必须具备良好的体魄和敏捷的反应能力,这是骑士在战场上生存和取胜的基础。
‘能驰骑彀射’描述了骑士的骑射技能,骑射是古代战争中的重要技能,骑士需熟练掌握。
‘前后左右,周旋进退’说明骑士需具备灵活的战术运用能力,能够在战场上迅速调整自己的位置和行动。
‘越沟堑,登丘陵,冒险阻,绝大泽’展现了骑士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能力,这是对骑士综合素质的考验。
‘驰强敌,乱大众’则是对骑士在实战中的表现提出了要求,骑士需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和战场指挥能力。
‘名曰武骑之士,不可不厚也’是对武骑的评价,强调其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国家需给予骑士足够的重视和待遇。
整段古文体现了古代军事思想的精髓,对后世军事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