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六韬-虎韬-三陈

作者: 姜子牙(约公元前1150年-公元前1010年),名尚,字子牙,周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姜子牙在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支持下,成功推翻了商朝,成为周朝的重要谋士。《六韬》被认为是他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

内容简要:《六韬》是古代中国兵法的经典之一,主要讲述了兵法、军事战略、战术布局及指挥艺术。全书内容涵盖了从战争准备到实际战斗的各个方面,强调了兵员的管理、战略的制定以及战场上的应变能力。姜子牙通过讲述军事的原则和技巧,提出了“用兵如神”的战略思想。《六韬》对后世的兵法学、军事指挥和政治治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六韬-虎韬-三陈-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凡用兵为天陈、地陈、人陈,奈何?’

太公曰:‘日月、星辰、斗杓,一左一右,一向一背,此谓天陈。丘陵水泉,亦有前后左右之利,此谓地陈。用车用马,用文用武,此谓人陈。’

武王曰:‘善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六韬-虎韬-三陈-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凡是使用兵力的战术,有天阵、地阵、人阵,这三种阵法应该如何运用呢?’

太公回答说:‘日月星辰、北斗七星,一左一右,一前一后,这就是所说的天阵。丘陵和水泉,也有前后左右的有利位置,这就是所说的地阵。使用战车和战马,运用文治和武功,这就是所说的人阵。’

武王说:‘说得好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六韬-虎韬-三陈-注解

武王:指周武王姬发,西周的开国君主,他通过武力和政治手段完成了对商朝的取代,建立了西周王朝。

太公:指的是姜太公,即吕尚,周朝的开国元勋之一,被誉为军事家、政治家,也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天陈:古代军事术语,指依据天象和自然规律布置的阵法,是一种将天文学与军事相结合的战术。

地陈:古代军事术语,指根据地形地貌布置的阵法,利用地形地物来增强军队的防御和进攻能力。

人陈:古代军事术语,指根据军队的人员结构和兵种配置来布置的阵法,强调人的因素在战争中的作用。

日月:太阳和月亮,古人认为日月星辰的运行与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常将其作为预测战争吉凶的依据。

星辰:星星,古代天文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古人通过观测星辰的位置和变化来预测战争和指导军事行动。

斗杓:北斗七星中的斗柄部分,古人认为斗杓的指向可以指示方向,因此在军事上也有一定的应用。

丘陵:连绵起伏的山丘,古代战争中常用作防御地形,可以有效地阻止敌人的进攻。

水泉:水源和泉水,古代战争中水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控制水源可以削弱敌人的战斗力。

用车用马:指使用战车和战马进行作战,这是古代战争中重要的兵种和战术手段。

用文用武:文指文官,武指武官,这里指在军事行动中,既要运用文官的智谋,也要发挥武官的武力,即文武并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六韬-虎韬-三陈-评注

武王问太公曰:‘凡用兵为天陈、地陈、人陈,奈何?’

此句开篇即展现了武王对兵法之道的探求。武王以‘凡用兵’为引,提出了关于兵阵布局的三个层次:天陈、地陈、人陈。这三种陈法,分别对应天时、地利、人和,是古代兵法中的重要思想。

太公曰:‘日月、星辰、斗杓,一左一右,一向一背,此谓天陈。’

太公的回答中,‘日月、星辰、斗杓’等自然现象被赋予了兵阵的象征意义。天陈强调的是顺应天时,利用自然规律来布局兵阵,体现了古代兵法中‘天时’的重要性。

‘一左一右,一向一背’的描述,则是对天陈布局的具体阐述。这种布局不仅要求将领对天文星象有深刻的理解,更要求在战斗中灵活运用,以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此谓地陈。’

太公接着提到地陈,指出‘丘陵水泉,亦有前后左右之利’。地陈强调的是利用地形地物,以地形之利来弥补兵力之不足。这种布局要求将领对地形有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指挥能力。

‘用车用马,用文用武,此谓人陈。’

人陈则是针对兵力本身的布局。太公提到‘用车用马,用文用武’,说明兵阵的布局不仅要考虑兵种,还要考虑兵力的使用方式。用车用马,强调的是速度和机动性;用文用武,则强调的是智谋和勇猛。

武王曰:‘善哉!’

武王对太公的回答表示赞同,‘善哉’一词,既是对太公兵法见解的肯定,也是对古代兵法思想的传承。这一段对话,不仅展示了古代兵法中的天时、地利、人和思想,也反映了武王对兵法的深刻理解和对太公的尊敬。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六韬-虎韬-三陈》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979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