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六韬-犬韬-教战

作者: 姜子牙(约公元前1150年-公元前1010年),名尚,字子牙,周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姜子牙在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支持下,成功推翻了商朝,成为周朝的重要谋士。《六韬》被认为是他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

内容简要:《六韬》是古代中国兵法的经典之一,主要讲述了兵法、军事战略、战术布局及指挥艺术。全书内容涵盖了从战争准备到实际战斗的各个方面,强调了兵员的管理、战略的制定以及战场上的应变能力。姜子牙通过讲述军事的原则和技巧,提出了“用兵如神”的战略思想。《六韬》对后世的兵法学、军事指挥和政治治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六韬-犬韬-教战-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

合三军之众,欲令士卒练士,教战之道奈何?

太公曰:

凡领三军,有金鼓之节,所以整齐士众者也。

将必先明告吏士,申之以三令,以教操兵起居、旌旗指麾之变法。

故教吏士,使一人学战,教成,合之十人;

十人学战,教成,合之百人;

百人学战,教成,合之千人;

千人学战,教成,合之万人;

万人学战,教成,合之三军之众;

大战之法,教成,合之百万之人众。

故能成其大兵,立威于天下。

武王曰:

善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六韬-犬韬-教战-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合并三军的士兵,想要训练士兵,教授他们战斗的方法应该怎么做?’

太公回答说:‘凡是统领三军,有金鼓的信号,这是用来整齐士兵的。将领必须首先明确告知官吏和士兵,通过三令五申来教育他们操兵的起止、旌旗指挥的变化方法。所以,教育官吏和士兵,让一个人学习战斗,学成之后,再与十个人合练;十个人学习战斗,学成之后,再与一百个人合练;一百个人学习战斗,学成之后,再与一千个人合练;一千个人学习战斗,学成之后,再与一万人合练;一万人学习战斗,学成之后,再与三军之众合练;大规模战斗的方法,学成之后,再与百万之众合练。因此,能够形成强大的军队,在天下树立威望。’

武王说:‘好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六韬-犬韬-教战-注解

武王:周朝的开国君主,姓姬名发,是周文王之子,周公旦的侄子,被尊称为武王,他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

太公:即姜太公,名尚,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被尊为兵家之祖,曾辅佐周文王和武王推翻商朝。

三军:古代军队的编制,通常指中军、左军、右军,代表军队的主力。

士卒:古代军队中的普通士兵。

练士:训练士兵,提高士兵的战斗技能。

教战:教授战斗技能和战术。

金鼓:古代军队中用于指挥和号令的乐器,金指锣,鼓指鼓,金鼓之声可以用来统一军队的行动。

节:节度,指挥,调度。

吏士:官员和士兵。

申:反复说明,强调。

三令:三条命令,可能是指军队的基本纪律和战斗规则。

操兵起居:操练兵器和使用兵器的姿势,以及军队的日常生活。

旌旗指麾:旌旗和麾旗,都是古代军队中的指挥工具,用来指示军队的动向和命令。

变法:变化的方法,这里指战斗中不同的战术和策略。

大兵:强大的军队。

立威于天下:在天下树立威望,意味着军队的强大和统治者的权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六韬-犬韬-教战-评注

武王问太公曰:‘合三军之众,欲令士卒练士,教战之道奈何?’

此句中,武王向太公请教如何训练士兵,进行军事教育的策略。‘合三军之众’体现了武王对整体军事力量的重视,而‘欲令士卒练士’则表达了武王对士兵个人素质提升的期望。‘教战之道奈何’则直接提出了问题,寻求太公的指导。

太公曰:‘凡领三军,有金鼓之节,所以整齐士众者也。’

太公的回答首先强调了军事纪律的重要性。‘金鼓之节’是古代军事中用以统一行动的信号,‘整齐士众’则指通过这种纪律来维护军队的秩序和凝聚力。这体现了古代军事管理中对纪律的重视,以及纪律在军队战斗力中的作用。

‘将必先明告吏士,申之以三令,以教操兵起居、旌旗指麾之变法。’

太公进一步阐述了军事教育的具体方法。‘明告吏士’强调将领需明确告知士兵各项规定,‘申之以三令’则表示需要反复强调,确保士兵理解并遵守。‘操兵起居’涉及士兵的基本军事技能,‘旌旗指麾之变法’则是指挥信号的变化,这些细节的掌握对于军队的协同作战至关重要。

‘故教吏士,使一人学战,教成,合之十人;十人学战,教成,合之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合之千人;千人学战,教成,合之三军之众;大战之法,教成,合之百万之人众。’

太公的这一段话详细描述了军事训练的逐步扩大规模的过程。从一人到百人,再到千人、万人,乃至三军和百万之众,这种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体现了古代军事训练的科学性和系统性。通过这种训练,士兵能够逐步适应不同的战斗规模,从而在实战中发挥出更大的战斗力。

‘故能成其大兵,立威于天下。’

太公的这一结论强调了通过有效的军事训练,能够培养出强大的军队,并使其在天下树立威望。这既是对军事训练成果的肯定,也是对军事战略目标的高度概括。

武王曰:‘善哉!’

武王对太公的回答表示赞同,‘善哉’一词表达了对太公军事智慧的高度认可。这一句也反映了武王对军事教育的重视,以及对太公的尊敬。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六韬-犬韬-教战》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979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