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姜子牙(约公元前1150年-公元前1010年),名尚,字子牙,周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姜子牙在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支持下,成功推翻了商朝,成为周朝的重要谋士。《六韬》被认为是他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
内容简要:《六韬》是古代中国兵法的经典之一,主要讲述了兵法、军事战略、战术布局及指挥艺术。全书内容涵盖了从战争准备到实际战斗的各个方面,强调了兵员的管理、战略的制定以及战场上的应变能力。姜子牙通过讲述军事的原则和技巧,提出了“用兵如神”的战略思想。《六韬》对后世的兵法学、军事指挥和政治治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六韬-武韬-文伐-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文伐之法奈何?’
太公曰:‘凡文伐有十二节:’
‘一曰,因其所喜,以顺其志,彼将生骄,必有奸事,苟能因之,必能去之。’
‘二曰,亲其所爱,以分其威。一人两心,其中必衰。廷无忠臣,社稷必危。’
‘三曰,阴赂左右,得情甚深,身内情外,国将生害。’
‘四曰,辅其淫乐,以广其志,厚赂珠玉,娱以美人。卑辞委听,顺命而合。彼将不争,奸节乃定。’
‘五曰,严其忠臣,而薄其赂,稽留其使,勿听其事。亟为置代,遗以诚事。亲而信之,其君将复合之,苟能严之,国乃可谋。’
‘六曰,收其内,间其外,才臣外相,敌国内侵,国鲜不亡。’
‘七曰,欲锢其心,必厚赂之;收其左右忠爱,阴示以利;令之轻业,而蓄积空虚。’
‘八曰,赂以重宝,因与之谋,谋而利之,利之必信,是谓重亲;重亲之积,必为我用,有国而外,其地大败。’
‘九曰,尊之以名,无难其身;示以大势,从之必信,致其大尊;先为之荣,微饰圣人,国乃大偷。’
‘十曰,下之必信,以得其情;承意应事,如与同生;既以得之,乃微收之;时及将至,若天丧之。’
‘十一曰,塞之以道。人臣无不重贵与富,恶死与咎。阴示大尊,而微输重宝,收其豪杰。内积甚厚,而外为乏。阴纳智士,使图其计;纳勇士,使高其气。富贵甚足,而常有繁滋。徒党已具,是谓塞之。有国而塞,安能有国。’
‘十二曰:养其乱臣以迷之,进美女淫声以惑之,遗良犬马以劳之,时与大势以诱之,上察而与天下图之。’
‘十二节备,乃成武事。所谓上察天,下察地,征已见,乃伐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六韬-武韬-文伐-译文
文王问太公说:‘文伐的方法是怎样的?’太公回答说:‘文伐有十二个要点:’
一曰,利用他喜欢的事物,来顺从他,使他产生骄傲之心,他必然会有奸邪之事发生,如果能够趁机利用这些奸邪之事,就一定能除掉他。
二曰,亲近他所爱的人,以此来削弱他的威望。一个人如果有了两个心,那么其中必定会有衰弱的地方。朝廷中没有忠诚的臣子,国家必定会陷入危险。
三曰,暗中贿赂他的亲信,得到很深的情况了解,他在国内有情感,但对外国却保持距离,国家将会产生祸害。
四曰,助长他的淫乐,来扩展他的欲望,用珍贵的珠宝和美女来娱乐他。用谦卑的言辞来顺从他,让他顺从命令并达成你的目的。他不会争辩,奸邪的行为就会固定下来。
五曰,严厉对待忠诚的臣子,减少对他的贿赂,拖延他的使者,不听取他的事情。赶快为他安排替代者,用诚意的事情来遗弃他。亲近并信任他,他的君主将会重新接纳他,如果能够严厉对待他,国家就可以图谋。
六曰,稳固国内,离间国外,有才能的臣子被国外利用,敌国内部侵犯,很少有不灭亡的国家。
七曰,想要控制他的心,必须用丰厚的贿赂;收买他的亲信,暗中展示利益;让他轻视自己的事业,而积累空虚。
八曰,用贵重的宝物来贿赂他,趁机与他商议,商议的事情要让他有利可图,这样他必定会信任你,这就是所谓的重视亲近;重视亲近的积累,必定会为我所用,拥有国家而外部强大,那么他的地盘就会大败。
九曰,用尊贵的名义来尊敬他,不要让他感到难堪;展示大好的形势,他会信任并跟随,使他获得更大的尊敬;先为他带来荣耀,稍微修饰一下圣人形象,国家就会大乱。
十曰,用谦卑的态度去赢得他的信任,以得到他的真实想法;迎合他的意图,处理事务,就像与他共同生活一样;一旦得到了他的真实想法,就要稍微收回一些;时机到了,就像天命一样让他灭亡。
十一曰,用道义来堵塞他的心思。所有的臣子都重视富贵,厌恶死亡和灾祸。暗中展示大尊贵的地位,并逐渐输送贵重的宝物,收买他的豪杰。内部积累了很多,而外部却显得匮乏。暗中接纳智者,让他们制定计划;接纳勇士,让他们士气高昂。富贵已经足够,而且常常有新的增加。党羽已经齐备,这就是堵塞他的方法。拥有国家而堵塞他,怎么能保有国家。
十二曰:培养他的乱臣来迷惑他,进献美女和淫乱的音乐来诱惑他,赠送良犬和骏马来使他劳累,时常给他展示大好的形势来引诱他,上级观察并与其他人一起图谋他。
十二个要点都准备好了,就可以进行武力行动。这就是所说的上级观察天时,下级观察地利,征兆已经出现,就可以发动攻击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六韬-武韬-文伐-注解
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周朝的开国君主,被尊称为文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圣君。
太公:指姜太公,即太公望,是周文王的谋士,后被尊为军事家、政治家。
文伐之法:文伐,指通过非暴力手段,如心理战术、政治手段等来削弱敌国或对手的方法。
十二节:指文伐的十二种策略或步骤。
所喜:指对方的喜好、兴趣。
顺其志:顺从对方的意愿。
奸事:指不正当的行为或阴谋。
亲其所爱:亲近对方所喜爱的人。
分其威:分散对方的权力和影响力。
阴赂左右:暗中贿赂对方的亲信。
得情甚深:获得对方的信任和重要信息。
身内情外:表面上是内部人,但实际上是外部势力。
淫乐:指过分沉迷于享乐。
厚赂珠玉:用珍贵的珠宝玉石进行贿赂。
娱以美人:用美女来娱乐对方。
卑辞委听:用谦卑的言辞和顺从的态度。
严其忠臣:严厉对待忠臣。
薄其赂:减少对忠臣的贿赂。
稽留其使:拖延使者,不听取其报告。
亟为置代:迅速为其安排替代者。
遗以诚事:给予忠诚的使命。
收其内:收买内部人员。
间其外:离间外部关系。
才臣外相:有才能的臣子被派往外部。
敌国内侵:敌国从内部进行侵蚀。
欲锢其心:想要控制对方的思想。
收其左右忠爱:收买对方的亲信和忠诚者。
阴示以利:暗中向他们展示利益。
轻业:轻视自己的职责。
蓄积空虚:积累空虚,财富减少。
重宝:珍贵的宝物。
尊之以名:通过名誉来尊敬对方。
大势:大的趋势或形势。
微饰圣人:轻微地装饰成圣人的样子。
下之必信:对下属必须保持信任。
承意应事:按照上级的意图处理事务。
微收之:逐渐收回信任。
塞之以道:用策略来填充或堵塞。
豪杰:有才能和勇武的人。
内积甚厚:内部积累丰富。
外为乏:外部显得贫乏。
智士:有智慧的人。
勇士:勇敢的人。
繁滋:繁盛增长。
徒党:追随者或党羽。
乱臣:不忠的臣子。
淫声:淫荡的音乐。
良犬马:好的犬马。
上察天,下察地:向上观察天象,向下观察地形。
征已见:征兆已经出现。
乃伐之:然后发动攻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六韬-武韬-文伐-评注
文王问太公曰:‘文伐之法奈何?’太公曰:‘凡文伐有十二节:’
此段古文出自《六韬》,是古代兵法中的一部分,体现了古代军事家文王与太公望(即姜太公)之间的智慧交流。文王问及‘文伐之法’,即通过非直接的军事手段来削弱或消灭敌人,而太公的回答则详细阐述了十二种文伐的策略。
‘一曰,因其所喜,以顺其志,彼将生骄,必有奸事,苟能因之,必能去之。’
此条策略强调利用敌人的喜好来诱导其行为,使其产生骄傲自满,从而暴露出弱点。这是一种心理战术,通过满足敌人的欲望来使其放松警惕,最终达到削弱对方的目的。
‘二曰,亲其所爱,以分其威。一人两心,其中必衰。廷无忠臣,社稷必危。’
此条策略提出通过亲近敌人所亲近的人来分化其力量,使敌人内部出现矛盾,从而削弱其整体实力。这体现了古代军事家对人心向背的深刻认识,以及如何通过政治手段来削弱敌国。
‘三曰,阴赂左右,得情甚深,身内情外,国将生害。’
此条策略涉及间谍活动,通过贿赂敌人的亲信来获取情报,从而在敌国内部制造混乱。
‘四曰,辅其淫乐,以广其志,厚赂珠玉,娱以美人。卑辞委听,顺命而合。彼将不争,奸节乃定。’
此条策略通过纵容敌人的淫乐和奢侈,使其志向变得宏大,从而使其放松警惕。这是一种通过物质和精神双重手段来腐蚀敌人的策略。
‘五曰,严其忠臣,而薄其赂,稽留其使,勿听其事。亟为置代,遗以诚事。亲而信之,其君将复合之,苟能严之,国乃可谋。’
此条策略强调对敌人的忠诚人员进行严加防范,同时减少对他们的贿赂,以观察他们的真实面目。这是一种考验忠诚的策略。
‘六曰,收其内,间其外,才臣外相,敌国内侵,国鲜不亡。’
此条策略提出通过内部收买和外部间谍活动来削弱敌国的实力,特别是对敌国内部有才能的官员进行收买,以破坏敌国的内部稳定。
‘七曰,欲锢其心,必厚赂之;收其左右忠爱,阴示以利;令之轻业,而蓄积空虚。’
此条策略强调通过贿赂和利益诱惑来控制敌人的心志,使其放松对国家的责任感和警惕性。
‘八曰,赂以重宝,因与之谋,谋而利之,利之必信,是谓重亲;重亲之积,必为我用,有国而外,其地大败。’
此条策略通过重金贿赂来与敌人建立密切的关系,并利用这种关系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是一种典型的“以利诱敌”的策略。
‘九曰,尊之以名,无难其身;示以大势,从之必信,致其大尊;先为之荣,微饰圣人,国乃大偷。’
此条策略通过给予敌人荣誉和地位来使其臣服,同时通过夸大敌人的实力来增强其自信心,从而达到控制敌人的目的。
‘十曰,下之必信,以得其情;承意应事,如与同生;既以得之,乃微收之;时及将至,若天丧之。’
此条策略强调通过信任和迎合来获取敌人的情报,并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利用。
‘十一曰,塞之以道。人臣无不重贵与富,恶死与咎。阴示大尊,而微输重宝,收其豪杰。内积甚厚,而外为乏。阴纳智士,使图其计;纳勇士,使高其气。富贵甚足,而常有繁滋。徒党已具,是谓塞之。有国而塞,安能有国。’
此条策略通过给予敌人虚假的繁荣和财富来使其满足,从而放松警惕。这是一种通过制造假象来迷惑敌人的策略。
‘十二曰:养其乱臣以迷之,进美女淫声以惑之,遗良犬马以劳之,时与大势以诱之,上察而与天下图之。’
此条策略提出通过培养敌人的乱臣、提供美女和淫乐、赠送良犬马等方式来迷惑敌人,同时通过观察敌人的动向来制定相应的对策。
‘十二节备,乃成武事。所谓上察天,下察地,征已见,乃伐之。’
此段总结了文伐的十二种策略,并指出只有在充分准备和观察之后,才能采取军事行动。这体现了古代军事家对战争策略的全面考虑和谨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