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姜子牙(约公元前1150年-公元前1010年),名尚,字子牙,周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姜子牙在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支持下,成功推翻了商朝,成为周朝的重要谋士。《六韬》被认为是他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
内容简要:《六韬》是古代中国兵法的经典之一,主要讲述了兵法、军事战略、战术布局及指挥艺术。全书内容涵盖了从战争准备到实际战斗的各个方面,强调了兵员的管理、战略的制定以及战场上的应变能力。姜子牙通过讲述军事的原则和技巧,提出了“用兵如神”的战略思想。《六韬》对后世的兵法学、军事指挥和政治治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六韬-文韬-上贤-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
王人者,何上,何下,何取,何去,何禁,何止?
太公曰:
王人者,上贤,下不肖,取诚信,去诈伪,禁暴乱,止奢侈。
故王人者,有六贼七害。
文王曰:
愿闻其道。
太公曰:
夫六贼者:
一曰,臣有大作宫室池榭,游观倡乐者,伤王之德。
二曰,民有不事农桑,任气游侠,犯历法禁,不从吏教者,伤王之化。
三曰,臣有结朋党,蔽贤智,障主明者,伤王之权。
四曰,士有抗志高节,以为气势,外交诸侯,不重其主者,伤王之威。
五曰,臣有轻爵位,贱有司,羞为上犯难者,伤功臣之劳。
六曰,强宗侵夺,凌侮贫弱者,伤庶人之业。
七害者:
一曰,无智略权谋,而以重赏尊爵之故,强勇轻战,侥幸于外,王者慎勿使为将。
二曰,有名无实,出入异言,掩善扬恶,进退为巧,王者慎勿与谋。
三曰,朴其身躬,恶其衣服,语无为以求名,言无欲以求利,此伪人也,王者慎勿近。
四曰,奇其冠带,伟其衣服,博闻辩辞,虚论高议,以为容美,穷居静处,而诽时俗,此奸人也,王者慎勿宠。
五曰,谗佞苟得,以求官爵,果敢轻死,以贪禄秩,不图大事,得利而动,以高谈虚论,说于人主,王者慎勿使。
六曰,为雕文刻镂,技巧华饰,而伤农事,王者必禁之。
七曰,伪方异技,巫蛊左道,不祥之言,幻惑良民,王者必止之。
故民不尽力,非吾民也;
士不诚信,非吾士也;
臣不忠谏,非吾臣也;
吏不平洁爱人,非吾吏也;
相不能富国强兵,调和阴阳,以安万乘之主,正群臣,定名实,明赏罚,乐万民,非吾相也。
夫王者之道如龙首,高居而远望,深视而审听。
示其形,隐其情,若天之高不可极也,若渊之深不可测也。
故可怒而不怒,奸臣乃作;
可杀而不杀,大贼乃发。
兵势不行,敌国乃强。
文王曰:
善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六韬-文韬-上贤-译文
文王问太公说:‘作为君王的人,应该尊重什么人,贬低什么人,采纳什么,摒弃什么,禁止什么,阻止什么?’
太公回答说:‘作为君王的人,应该尊重有德行的人,贬低不肖之徒,采纳诚信的人,摒弃欺诈虚伪的人,禁止暴力和混乱,阻止奢侈浪费。因此,作为君王的人,会有六种恶行和七种危害。’
文王说:‘我想听听这些恶行和危害的具体内容。’
太公说:‘这六种恶行是:一是臣子建造豪华的宫殿、池塘、亭台楼阁,沉迷于游乐和音乐,这是损害君王的德行。二是百姓不从事农业和纺织,任性地游荡和行侠仗义,违反法律禁令,不听从官吏的教导,这是损害君王的教化。三是臣子结党营私,掩盖贤能和智慧,阻碍君王的明智决策,这是损害君王的权力。四是士人自视甚高,以气势凌人,与诸侯外交而不重视自己的君主,这是损害君王的威严。五是臣子轻视爵位,轻视官员,羞于为君主冒险,这是损害功臣的劳动。六是强宗豪族侵夺他人,欺凌贫弱者,这是损害平民百姓的生计。七种危害是:一是没有智谋和权谋,却因为重赏和尊贵的爵位而轻率地发动战争,寄希望于外部,君王要小心不要让这样的人担任将领。二是名不副实,言行不一,掩盖善行,宣扬恶行,进退之间显得机巧,君王要小心不要与他共谋。三是外表朴素,衣着简陋,谈论无为以求名声,谈论无欲以求利益,这是伪君子,君王要小心不要亲近。四是装饰奇特,衣着华丽,博闻强识,善于辩论,虚谈高论,以此自诩为美,隐居静处,却诽谤时俗,这是奸人,君王要小心不要宠爱。五是谄媚奉承,为了获得官职和爵位,勇敢而轻率地牺牲,为了贪图俸禄和地位,不考虑大事,只为了得利而行动,以高谈阔论取悦君主,君王要小心不要任用。六是雕琢花纹,制作精美的工艺品,却损害农业,君王必须禁止。七是使用伪术异术,巫术邪术,不吉利的话语,迷惑善良的百姓,君王必须禁止。‘
‘因此,百姓不尽力工作,就不是我的百姓;士人不诚信,就不是我的士人;臣子不忠诚地进谏,就不是我的臣子;官吏不公正廉洁地爱护人民,就不是我的官吏;宰相不能使国家富强,军队强大,调和阴阳,以安抚万乘之主,端正群臣,明确名实,明确赏罚,使万民快乐,就不是我的宰相。君王之道就像龙之首,高高在上,远望四方,深视而审听。展示自己的形象,隐藏自己的情感,就像天空的高远无法触及,就像深渊的深邃无法测量。因此,该愤怒的时候不愤怒,奸臣就会兴起;该杀的时候不杀,大贼就会发动。兵势不行,敌国就会强大。’
文王说:‘说得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六韬-文韬-上贤-注解
王人:指国家的统治者,即国王或君主。
上贤:推崇有德行和才能的人。
下不肖:贬低无德无才的人。
取诚信:选择那些诚实守信的人。
去诈伪:摒弃那些欺诈虚伪的人。
禁暴乱:禁止暴力和混乱。
止奢侈:制止奢侈浪费。
六贼:指六种危害国家的人或行为。
七害:指七种对国家有害的事物或现象。
大作宫室池榭:大规模建造宫殿、池沼和亭台楼阁。
游观倡乐:游山玩水,享受声色犬马之乐。
伤王之德:损害君主的德行。
不事农桑:不从事农业和纺织业。
任气游侠:放任自己的性情,成为游侠。
犯历法禁:违反历法和禁令。
不从吏教:不遵守官吏的教导。
伤王之化:损害君主的教化。
结朋党:结成党派。
蔽贤智:遮蔽贤人的智慧和才能。
障主明:阻碍君主明智的决策。
伤王之权:损害君主的权力。
抗志高节:保持高尚的志向和节操。
以为气势:以此作为自己的气势。
外交诸侯:与诸侯国交往。
不重其主:不重视自己的君主。
伤王之威:损害君主的威严。
轻爵位:轻视爵位。
贱有司:轻视官员。
羞为上犯难:羞于为君主冒险。
伤功臣之劳:损害功臣的劳动成果。
强宗侵夺:强大的宗族侵夺他人财产。
凌侮贫弱:欺凌贫弱的人。
伤庶人之业:损害平民百姓的生计。
智略权谋:智慧和策略。
重赏尊爵:给予重赏和尊贵的爵位。
强勇轻战:勇猛但轻视战争。
侥幸于外:寄希望于外部侥幸。
王者慎勿使为将:君主应谨慎不要让其担任将领。
有名无实:有名无实的人。
出入异言:言行不一。
掩善扬恶:掩盖好事,宣扬坏事。
进退为巧:在进退之间表现出机巧。
王者慎勿与谋:君主应谨慎不要让其参与谋划。
朴其身躬:外表朴素。
恶其衣服:衣服简陋。
语无为以求名:以无为为名。
言无欲以求利:以无欲为利。
伪人也:伪善的人。
王者慎勿近:君主应谨慎不要接近。
奇其冠带:冠带奇特。
伟其衣服:衣服华丽。
博闻辩辞:博学多闻,善于辩论。
虚论高议:空谈高论。
以为容美:以此自夸。
穷居静处:隐居静处。
诽时俗:诽谤时俗。
奸人也:奸诈的人。
王者慎勿宠:君主应谨慎不要宠爱。
谗佞苟得:谄媚奉承,苟且偷生。
以求官爵:为了求得官爵。
果敢轻死:勇敢但轻视生命。
以贪禄秩:为了贪图俸禄。
不图大事:不考虑大事。
得利而动:得到利益就行动。
以高谈虚论:用高谈阔论来取悦。
说于人主:向君主进言。
王者慎勿使:君主应谨慎不要任用。
雕文刻镂:雕刻花纹。
技巧华饰:技巧和华丽装饰。
伤农事:损害农业。
伪方异技:虚假的方术和奇异的技艺。
巫蛊左道:巫术和邪道。
不祥之言:不吉利的话。
幻惑良民:迷惑善良的百姓。
万乘之主:拥有万辆兵车的君主,指国家最高统治者。
正群臣:端正群臣的行为。
定名实:明确名分和实际。
明赏罚:明确赏罚。
乐万民:使万民快乐。
龙首:龙的头,比喻君主的地位和威严。
高居而远望:高高在上,远望四方。
深视而审听:深入观察,仔细倾听。
示其形:展示自己的形象。
隐其情: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
天之高不可极也:天空高远,无法触及。
若渊之深不可测也:深渊深邃,无法测度。
奸臣:奸诈的臣子。
大贼:大恶之人。
兵势不行:军事力量未能有效运用。
敌国:敌对的国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六韬-文韬-上贤-评注
文王问太公曰:‘王人者,何上,何下,何取,何去,何禁,何止?’
此段开篇即提出了文王对理想王人的品质和行为规范的询问,‘王人’即指理想的统治者。文王的问题直指核心,意在探求统治者的根本原则和标准。‘上贤,下不肖’体现了儒家‘仁政’思想,强调统治者应以贤能者为上,不肖者为下,这是对统治者品质的基本要求。
太公曰:‘王人者,上贤,下不肖,取诚信,去诈伪,禁暴乱,止奢侈。故王人者,有六贼七害。’
太公的回答中,‘上贤,下不肖’与文王的问题相呼应,进一步阐述了王人的品质标准。‘取诚信,去诈伪’强调诚信的重要性,这是治国之基。‘禁暴乱,止奢侈’则是对王人治国理念的进一步阐释,即要维护社会秩序,遏制奢侈之风。
‘故王人者,有六贼七害。’
此句提出了‘六贼七害’的概念,是对王人品质的进一步补充。‘六贼’和‘七害’是对王人应当警惕和防范的负面因素的概括,意在提醒王人要时刻警惕,防止这些因素对国家和社会造成破坏。
‘夫六贼者:一曰,臣有大作宫室池榭,游观倡乐者,伤王之德。’
‘六贼’中的第一条指出,王人应当警惕那些沉迷于享乐、忽视国政的臣子,因为这些行为会损害王者的德行。
‘二曰,民有不事农桑,任气游侠,犯历法禁,不从吏教者,伤王之化。’
第二条则指出,王人应当关注那些不务正业、违法乱纪的民众,这些行为会破坏社会秩序,损害王者的教化。
‘三曰,臣有结朋党,蔽贤智,障主明者,伤王之权。’
第三条强调,王人应当警惕那些结党营私、蒙蔽君主的臣子,这些行为会损害王者的权力。
‘四曰,士有抗志高节,以为气势,外交诸侯,不重其主者,伤王之威。’
第四条指出,王人应当警惕那些骄傲自大、不尊重君主的士人,这些行为会损害王者的威信。
‘五曰,臣有轻爵位,贱有司,羞为上犯难者,伤功臣之劳。’
第五条强调,王人应当尊重功臣,警惕那些轻视爵位、贬低有司的臣子,这些行为会损害功臣的劳动成果。
‘六曰,强宗侵夺,凌侮贫弱者,伤庶人之业。’
第六条指出,王人应当保护庶民的利益,警惕那些强宗豪族侵夺庶民产业的行径。
‘七害者:一曰,无智略权谋,而以重赏尊爵之故,强勇轻战,侥幸于外,王者慎勿使为将。’
‘七害’中的第一条指出,王人应当警惕那些没有智谋、轻率冒险的将领,这些行为会危害国家安全。
‘二曰,有名无实,出入异言,掩善扬恶,进退为巧,王者慎勿与谋。’
第二条强调,王人应当警惕那些言行不一、巧言令色的人,这些行为会误导决策。
‘三曰,朴其身躬,恶其衣服,语无为以求名,言无欲以求利,此伪人也,王者慎勿近。’
第三条指出,王人应当警惕那些伪装自己、追求虚名的人。
‘四曰,奇其冠带,伟其衣服,博闻辩辞,虚论高议,以为容美,穷居静处,而诽时俗,此奸人也,王者慎勿宠。’
第四条强调,王人应当警惕那些外表华丽、言辞虚妄的人。
‘五曰,谗佞苟得,以求官爵,果敢轻死,以贪禄秩,不图大事,得利而动,以高谈虚论,说于人主,王者慎勿使。’
第五条指出,王人应当警惕那些谄媚奉承、只图私利的人。
‘六曰,为雕文刻镂,技巧华饰,而伤农事,王者必禁之。’
第六条强调,王人应当禁止那些浪费资源、损害农业生产的奢侈行为。
‘七曰,伪方异技,巫蛊左道,不祥之言,幻惑良民,王者必止之。’
第七条指出,王人应当禁止那些邪术巫术、迷惑民众的行为。
‘故民不尽力,非吾民也;士不诚信,非吾士也;臣不忠谏,非吾臣也;吏不平洁爱人,非吾吏也;相不能富国强兵,调和阴阳,以安万乘之主,正群臣,定名实,明赏罚,乐万民,非吾相也。’
这段话强调了王人对民众、士人、臣子、吏和平相的要求,体现了儒家‘仁政’思想,即要求统治者以民为本,关注民生。
‘夫王者之道如龙首,高居而远望,深视而审听。示其形,隐其情,若天之高不可极也,若渊之深不可测也。’
这段话以‘龙首’比喻王者的地位和作用,强调王者应当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善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如同天高不可极、渊深不可测。
‘故可怒而不怒,奸臣乃作;可杀而不杀,大贼乃发。兵势不行,敌国乃强。’
这段话指出,王者在处理问题时应当审时度势,该怒则怒,该杀则杀,否则会导致奸臣当道、贼人横行,国家面临危机。
‘文王曰:‘善哉。’’
文王对太公的回答表示赞同,体现了其对治国理念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