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辩通传-齐管妾婧

作者: 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昭(约48年-100年),是中国史学界的杰出人物。《列女传》是她为《汉书》所编写的一个专门介绍古代女性品德、节操与家庭美德的篇章。

年代:成书于东汉(约1世纪)。

内容简要:《列女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专门记录女性历史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几位典型女性的故事,强调她们在家庭与社会中的美德。书中收录了自上古至汉代的一些历史女性,她们的贤良、节俭、坚贞等美德被用作家庭教育与社会规范的典范。《列女传》不仅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地位和作用,还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要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辩通传-齐管妾婧-原文

妾婧者,齐相管仲之妾也。

宁戚欲见桓公,道无从,乃为人仆。

将车宿齐东门之外,桓公因出,宁戚击牛角而商歌,甚悲,桓公异之,使管仲迎之。

宁戚称曰:‘浩浩乎白水!’

管仲不知所谓,不朝五日,而有忧色。

其妾婧进曰:‘今君不朝五日而有忧色,敢问国家之事耶?君之谋也?’

管仲曰:‘非汝所知也。’

婧曰:‘妾闻之也,毋老老,毋贱贱,毋少少,毋弱弱。’

管仲曰:‘何谓也?’

‘昔者太公望年七十,屠牛于朝歌市,八十为天子师,九十而封于齐。由是观之,老可老邪?’

‘夫伊尹,有氏之媵臣也。汤立以为三公,天下之治太平。由是观之,贱可贱邪?’

‘皋子生五岁而赞禹。由是观之,少可少邪?’

‘駃騠生七日而超其母。由是观之,弱可弱邪?’

于是管仲乃下席而谢曰:‘吾请语子其故。’

‘昔日,公使我迎宁戚,宁戚曰:‘浩浩乎白水!’吾不知其所谓,是故忧之。’

其妾笑曰:‘人已语君矣,君不知识邪?古有白水之诗。诗不云乎:‘浩浩白水,鯈鯈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国家未定,从我焉如。’此宁戚之欲得仕国家也。’

管仲大悦,以报桓公。

桓公乃修官府,齐戒五日,见宁子,因以为佐,齐国以治。

君子谓妾婧为可与谋。

诗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此之谓也。

颂曰:桓遇宁戚,命管迎之,宁戚白水,管仲忧疑,妾进问焉,为说其诗,管嘉报公,齐得以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辩通传-齐管妾婧-译文

这位婧,是齐国宰相管仲的小妾。宁戚想要见齐桓公,但找不到机会,于是他成了别人的仆人。他带着车在齐国的东门外过夜,恰好齐桓公外出,宁戚敲击牛角唱起歌来,歌声非常悲伤,桓公感到很奇怪,就派管仲去迎接他。宁戚自称说:‘浩浩荡荡的白水啊!’管仲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因此忧虑了五天,脸上露出忧愁的表情。他的小妾婧进来说:‘现在您已经五天没有上朝,而且面带忧色,是担心国家大事吗?您有什么计划吗?’管仲回答:‘这不是你该知道的。’婧说:‘我听说,不要轻视老人,不要轻视穷人,不要轻视年轻人,不要轻视弱者。’管仲问:‘这是什么意思呢?’婧解释说:‘以前太公望七十岁时,在朝歌市杀牛,八十岁时成为天子的老师,九十岁时被封在齐国。从这里看,难道老人就不能老吗?伊尹是有氏的陪嫁奴隶,汤封他为三公,天下因此太平。从这里看,难道穷人就不能穷吗?皋陶五岁时就辅佐大禹。从这里看,难道年轻人就不能年轻吗?駃騠出生七天后就能超过它的母亲。从这里看,难道弱者就不能弱吗?’于是管仲从座位上站起来,向婧道歉说:‘请允许我向您解释原因。以前,公让我去迎接宁戚,宁戚说:“浩浩荡荡的白水啊!”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因此感到忧虑。’婧笑着说:‘别人已经告诉您了,您怎么还不知道呢?古代有关于白水的诗。诗里不是写着:“浩浩荡荡的白水,游动的鱼儿,您来召唤我,我将安居乐业,国家尚未安定,您应该听我的。”这是宁戚想要为国家效力。’管仲非常高兴,就去报告了桓公。桓公于是整顿了官府,斋戒了五天,接见了宁戚,并让他成为助手,齐国因此得以治理。君子认为婧是一个可以共谋大事的人。诗里说:“先民有言,询问刍荛。”这就是说的这个意思。

颂词说:桓公遇到宁戚,命令管仲去迎接他,宁戚提到白水,管仲感到疑惑,婧进言解释了诗的意思,管仲高兴地向桓公报告,齐国因此得以治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辩通传-齐管妾婧-注解

妾婧:妾婧指的是管仲的妻子,这里特指她向管仲询问国家大事的情景。

宁戚:宁戚是春秋时期齐国的贤臣,此处指他想要见齐桓公。

桓公:桓公指的是齐桓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君主,以贤明著称。

管仲:管仲是齐桓公的重要辅佐,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道无从:表示没有机会或途径。

仆:仆在这里指的是做仆人,即做奴隶或仆役。

牛角:牛角指的是牛的角,此处指宁戚在牛角上击打。

商歌:商歌是指古代的一种歌曲,这里指宁戚在牛角上击打时唱的歌。

浩浩乎白水:浩浩乎白水是宁戚唱的歌中的一句,意指宽广的河水。

太公望:太公望即姜太公,周朝的开国元勋,此处指他七十岁时在朝歌市屠牛。

朝歌市:朝歌市是古代的一个市场,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淇县。

伊尹:伊尹是商汤的重要辅佐,商朝的开国元勋。

三公:三公是古代官职,指宰相、御史大夫、太常,此处指伊尹被封为三公。

汤:汤是商朝的开国君主。

皋子:皋子是古代的一个人物,此处指他五岁时就辅佐大禹。

駃騠:駃騠是一种马,此处指马出生七天后就能超过它的母亲。

刍荛:刍荛是指割草打柴的人,这里比喻地位低微的人。

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这是一句古语,意思是古代的贤人都会向地位低微的人咨询意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辩通传-齐管妾婧-评注

妾婧者,齐相管仲之妾也。

此句开篇点明妾婧的身份,她是齐相管仲的妾室,为后文宁戚欲见桓公的情节做铺垫。

宁戚欲见桓公,道无从,乃为人仆。

宁戚想要见桓公,但找不到合适的途径,于是决定以仆人的身份出现,此句展现了宁戚的机智和决心。

将车宿齐东门之外,桓公因出,宁戚击牛角而商歌,甚悲,桓公异之,使管仲迎之。

宁戚在齐东门之外停车住宿,恰逢桓公外出,宁戚击打牛角,唱起悲歌,桓公对此感到奇怪,便派管仲去迎接他。此句描绘了宁戚与桓公的初次相遇,以及桓公对宁戚的重视。

宁戚称曰:‘浩浩乎白水!’管仲不知所谓,不朝五日,而有忧色。

宁戚用‘浩浩乎白水’这句话表达自己的抱负,但管仲不解其意,因此连续五天不上朝,面带忧色。此句反映了管仲的疑惑和对国家事务的担忧。

其妾婧进曰:‘今君不朝五日而有忧色,敢问国家之事耶?君之谋也?’

管仲的妾婧看到他的忧虑,便询问是否是因为国家大事。此句体现了妾婧对管仲的关心和对国家事务的关注。

管仲曰:‘非汝所知也。’婧曰:‘妾闻之也,毋老老,毋贱贱,毋少少,毋弱弱。’

管仲回答妾婧的问题时,引用了“毋老老,毋贱贱,毋少少,毋弱弱”的成语,表达了对各种身份和年龄的人都不应轻视的观点。

‘何谓也?’‘昔者太公望年七十,屠牛于朝歌市,八十为天子师,九十而封于齐。由是观之,老可老邪?夫伊尹,有氏之媵臣也。汤立以为三公,天下之治太平。由是观之,贱可贱邪?皋子生五岁而赞禹。由是观之,少可少邪?駃騠生七日而超其母。由是观之,弱可弱邪?’

妾婧进一步询问管仲的意思,管仲以太公望、伊尹、皋子等历史人物为例,说明无论年龄、身份、地位,都有可能成就大业,反驳了“老不可老,贱不可贱,少不可少,弱不可弱”的观点。

于是管仲乃下席而谢曰:‘吾请语子其故。’‘昔日,公使我迎宁戚,宁戚曰:‘浩浩乎白水!’吾不知其所谓,是故忧之。’

管仲听后,下席向妾婧道歉,解释了自己忧虑的原因,并说明了自己对宁戚“浩浩乎白水”这句话的误解。

其妾笑曰:‘人已语君矣,君不知识邪?古有白水之诗。诗不云乎:‘浩浩白水,鯈鯈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国家未定,从我焉如。’此宁戚之欲得仕国家也。’

妾婧笑着告诉管仲,宁戚的话已有解释,并引用了古诗中的内容,说明宁戚是想为国家效力。

管仲大悦,以报桓公。

管仲听后非常高兴,将妾婧的解释告诉了桓公。

桓公乃修官府,齐戒五日,见宁子,因以为佐,齐国以治。

桓公对宁戚的态度发生了改变,重新整顿了官府,斋戒五日后接见了宁戚,并任命他为助手,齐国因此得以治理。

君子谓妾婧为可与谋。

此句评价妾婧具有谋略,能够为国家出谋划策。

诗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此之谓也。

引用古诗,强调国家大事应咨询有识之士,体现了对妾婧的肯定。

颂曰:‘桓遇宁戚,命管迎之,宁戚白水,管仲忧疑,妾进问焉,为说其诗,管嘉报公,齐得以治。’

以颂的形式总结了整个故事,强调了宁戚、管仲和妾婧对齐国治理的重要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辩通传-齐管妾婧》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973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