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辩通传-齐孤逐女

作者: 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昭(约48年-100年),是中国史学界的杰出人物。《列女传》是她为《汉书》所编写的一个专门介绍古代女性品德、节操与家庭美德的篇章。

年代:成书于东汉(约1世纪)。

内容简要:《列女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专门记录女性历史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几位典型女性的故事,强调她们在家庭与社会中的美德。书中收录了自上古至汉代的一些历史女性,她们的贤良、节俭、坚贞等美德被用作家庭教育与社会规范的典范。《列女传》不仅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地位和作用,还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要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辩通传-齐孤逐女-原文

孤逐女者,齐即墨之女,齐相之妻也。

初,逐女孤无父母,状甚丑,三逐于乡,五逐于里,过时无所容。

齐相妇死,逐女造襄王之门,而见谒者曰:‘妾三逐于乡,五逐于里,孤无父母,摈弃于野,无所容止,愿当君王之盛颜,尽其愚辞。’

左右复于王,王辍食吐哺而起。

左右曰:‘三逐于乡者,不忠也;五逐于里者,少礼也。不忠少礼之人,王何为遽?’

王曰:‘子不识也。夫牛鸣而马不应,非不闻牛声也,异类故也。此人必有与人异者矣。’

遂见与之语三日。

始一日,曰:‘大王知国之柱乎?’

王曰:‘不知也。’逐女曰:‘柱,相国是也。夫柱不正则栋不安,栋不安则榱橑堕,则屋几覆矣。王则栋矣,庶民榱橑也,国家屋也。夫屋坚与不坚,在乎柱。国家安与不安,在乎相。今大王既有明知,而国相不可不审也。’

王曰:‘诺。’

其二日,王曰:‘吾国相奚若?’

对曰:‘王之国相,比目之鱼也,外比内比,然后能成其事,就其功。’

王曰:‘何谓也?’逐女对曰:‘明其左右,贤其妻子,是外比内比也。’

其三日,王曰:‘吾相其可易乎?’

逐女对曰:‘中才也,求之未可得也。如有过之者,何为不可也?今则未有。妾闻明王之用人也,推一而用之。故楚用虞邱子,而得孙叔敖;燕用郭隗,而得乐毅。大王诚能厉之,则此可用矣。’

王曰:‘吾用之柰何?’

逐女对曰:‘昔者齐桓公尊九九之人,而有道之士归之。越王敬螳蜋之怒,而勇士死之。叶公好龙,而龙为暴下。物之所征,固不须顷。’

王曰:‘善。’

遂尊相,敬而事之,以逐女妻之。

居三日,四方之士多归于齐,而国以治。

诗云:‘既见君子,并坐鼓瑟。’此之谓也。

颂曰:齐逐孤女,造襄王门,女虽五逐,王犹见焉,谈国之政,亦甚有文,与语三日,遂配相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辩通传-齐孤逐女-译文

那个被逐出的人,是齐国的即墨女子,也是齐国宰相的妻子。起初,这个女子被逐出后没有父母,长相十分丑陋,被乡里驱逐了三次,被邻里驱逐了五次,过了期限无处可去。齐国的宰相的妻子去世后,这个女子来到襄王宫门前,见到守门人就说:“我被乡里驱逐了三次,被邻里驱逐了五次,没有父母,被抛弃在野外,无处安身,我想在君王面前展示我的愚见。”左右的人把这件事报告给王,王停止吃饭,吐出食物站起来。左右的人说:“被乡里驱逐三次的人,是不忠诚的;被邻里驱逐五次的人,是缺少礼节的。对不忠诚和缺少礼节的人,君王为什么这么快就见呢?”王说:“你们不懂。牛叫而马不回应,并不是没有听到牛的声音,因为它们是不同的种类。这个人必定有与众不同之处。于是我和她交谈了三天。第一天,我问她:‘大王知道国家的栋梁是谁吗?’大王说:‘不知道。’女子说:‘栋梁就是宰相。如果栋梁不正,栋梁不安,栋梁不安,椽子就会掉下来,那么房子就要倒塌了。大王就像是栋梁,百姓就像是椽子,国家就像是房子。房子的坚固与否,取决于栋梁。国家的安定与否,取决于宰相。现在大王既然已经知道了这些,那么国家的宰相就不能不慎重选择。’大王说:‘好。’第二天,大王问:‘我国的宰相怎么样?’女子回答说:‘大王的国家宰相,就像是比目鱼,必须内外都相辅相成,才能完成其事,成就其功。’大王问:‘这是什么意思?’女子回答说:‘大王明察左右,贤明自己的妻子和儿女,这就是内外相辅相成。’第三天,大王问:‘我国的宰相可以更换吗?’女子回答说:‘他是中等才能,想要找到比他更好的人是不可能的。如果有超过他的人,为什么不可以更换呢?现在还没有。我听说明君用人,会推举一个就使用他。所以楚国用虞邱子,得到了孙叔敖;燕国用郭隗,得到了乐毅。大王如果真的能严格要求他,那么这个人就可以使用了。’大王问:‘我该如何使用他?’女子回答说:‘以前齐桓公尊重九九之才的人,有道德的士人都归附于他。越王敬重螳螂的怒气,勇士都愿意为他而死。叶公喜欢龙,龙就真的出现在他面前。事物所表现出来的,本来就不需要怀疑。’大王说:‘好。’于是尊崇宰相,敬重地侍奉他,并将女子嫁给他为妻。过了三天,四方的士人都纷纷归附齐国,国家因此得以治理。诗经中说:“既然见到了君子,就一起坐下弹琴。”这就是说的这种情况。

赞颂说:齐国驱逐了这个孤女,她来到襄王门前,虽然被驱逐了五次,但王还是见了她,讨论国家大事,言辞也很文雅,交谈了三天后,就嫁给了宰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辩通传-齐孤逐女-注解

逐女:指被逐出家庭或社会的女子,这里特指齐相之妻。

齐即墨之女:即墨是齐国的地名,这里指来自即墨的女子。

齐相:齐国的宰相,即国家的最高行政长官。

襄王:齐国的国王。

谒者:古代官职,负责传达国王的命令或接待宾客。

摈弃:排斥,抛弃。

君王:对国王的尊称。

愚辞:谦辞,指自己的言辞。

牛鸣而马不应:比喻同类之间才能相互理解或响应。

异类:不同种类或类别。

柱:支撑建筑物的柱子,比喻国家的支柱。

栋:房屋的主梁,比喻国家的领导者。

榱橑:房屋的椽子和桁,比喻国家的百姓。

相国:宰相,国家的最高行政长官。

比目之鱼:一种只有一条眼睛的鱼,比喻国家需要内外协调才能成事。

外比内比:比喻内外关系要和谐一致。

贤其妻子:尊重自己的妻子,这里比喻尊重身边的人才。

虞邱子:楚国的贤臣。

孙叔敖:楚国的贤臣,曾辅佐楚庄王成为霸主。

郭隗:燕国的贤臣,曾辅佐燕昭王成为强国。

乐毅:燕国的将领,曾率军攻打齐国,取得大胜。

九九之人:指具有九种美德的人,这里比喻贤能之人。

有道之士:有道德和才能的人。

螳蜋之怒:螳螂发怒,比喻小事引起的大反应。

叶公好龙:叶公喜欢龙,比喻爱好某种事物。

物之所征:事物所表现出的征兆。

顷:倾覆,这里指倒下。

鼓瑟:弹奏瑟琴,比喻和谐美好的音乐或和谐的关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辩通传-齐孤逐女-评注

孤逐女者,齐即墨之女,齐相之妻也。此句开篇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即墨之女,她原本是齐相的妻子,却因种种原因被逐出家庭。‘孤’字不仅指其身世孤独,也暗示了她的处境孤立无援。

初,逐女孤无父母,状甚丑,三逐于乡,五逐于里,过时无所容。这里通过‘初’字,强调了时间的起始,‘孤’字再次出现,突出了逐女的无依无靠。‘三逐于乡,五逐于里’通过数字的重复,强调了逐女遭受的苦难,‘过时无所容’则点明了她的绝望。

齐相妇死,逐女造襄王之门,而见谒者曰:‘妾三逐于乡,五逐于里,孤无父母,摈弃于野,无所容止,愿当君王之盛颜,尽其愚辞。’此段文字展现了逐女面对困境时的勇敢和智慧。她不仅勇敢地寻求帮助,还巧妙地利用自己的遭遇来打动襄王,表现出她的机智和诚意。

左右复于王,王辍食吐哺而起。左右曰:‘三逐于乡者,不忠也;五逐于里者,少礼也。不忠少礼之人,王何为遽?’王曰:‘子不识也。夫牛鸣而马不应,非不闻牛声也,异类故也。此人必有与人异者矣。’这里通过‘辍食吐哺而起’表现了襄王对逐女的重视,‘左右’的质疑和襄王的回答则体现了逐女非同寻常的才能和人格魅力。

遂见与之语三日。始一日,曰:‘大王知国之柱乎?’王:‘不知也。’逐女:‘柱,相国是也。夫柱不正则栋不安,栋不安则榱橑堕,则屋几覆矣。王则栋矣,庶民榱橑也,国家屋也。夫屋坚与不坚,在乎柱。国家安与不安,在乎相。’逐女用‘柱’来比喻相国,以此说明相国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她的比喻生动形象,富有哲理。

其三日,王曰:‘吾相其可易乎?’逐女对曰:‘中才也,求之未可得也。如有过之者,何为不可也?今则未有。妾闻明王之用人也,推一而用之。故楚用虞邱子,而得孙叔敖;燕用郭隗,而得乐毅。大王诚能厉之,则此可用矣。’逐女在这里提出了用人之道,强调明王应该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她的观点具有很高的政治智慧。

昔者齐桓公尊九九之人,而有道之士归之。越王敬螳蜋之怒,而勇士死之。叶公好龙,而龙为暴下。物之所征,固不须顷。”逐女通过列举历史故事,说明了君王应该具备的品德和才能,她的言辞充满了智慧和远见。

遂尊相,敬而事之,以逐女妻之。居三日,四方之士多归于齐,而国以治。诗云:‘既见君子,并坐鼓瑟。’此之谓也。”这里展现了逐女的影响力和襄王的明智决策,她的婚姻成为了国家治理的转折点,‘诗云’则是对这一事件的美好评价。

颂曰:‘齐逐孤女,造襄王门,女虽五逐,王犹见焉,谈国之政,亦甚有文,与语三日,遂配相君。’这首颂诗总结了整个故事,强调了逐女的坚韧和智慧,以及襄王的明智和仁德。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辩通传-齐孤逐女》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973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