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辩通传-齐伤槐女

作者: 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昭(约48年-100年),是中国史学界的杰出人物。《列女传》是她为《汉书》所编写的一个专门介绍古代女性品德、节操与家庭美德的篇章。

年代:成书于东汉(约1世纪)。

内容简要:《列女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专门记录女性历史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几位典型女性的故事,强调她们在家庭与社会中的美德。书中收录了自上古至汉代的一些历史女性,她们的贤良、节俭、坚贞等美德被用作家庭教育与社会规范的典范。《列女传》不仅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地位和作用,还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要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辩通传-齐伤槐女-原文

齐伤槐女者,伤槐衍之女也,名婧。

景公有所爱槐,使人守之,植木悬之,下令曰:‘犯槐者刑,伤槐者死。’

于是衍醉而伤槐。

景公闻之曰:‘是先犯我令。’使吏拘之,且加罪焉。

婧惧,乃造于相晏子之门曰:‘贱妾不胜其欲,愿得备数于下。’

晏子闻之,笑曰:‘婴其有淫色乎,何为老而见奔?殆有说内之至哉!’

既入门,晏子望见之曰:‘怪哉,有深忧!’

进而问焉,对曰:‘妾父衍,幸得充城郭为公民。见阴阳不调,风雨不时,五谷不滋之故,祷祠于名山神水。不胜曲糱之味,先犯君令,醉至于此,罪故当死。’

妾闻明君之莅国也,不损禄而加刑,又不以私恚害公法,不为六畜伤民人,不为野草伤禾苗。

昔者宋景公之时,大旱三年不雨,召太卜而卜之曰:‘当以人祀之。’景公乃降堂北面稽首曰:‘吾所以请雨者,乃为吾民也,今必当以人祀,寡人请自当之。’言未卒,天大雨,方千里。

所以然者何也?以能顺天慈民也。

今吾君树槐,令犯者死。欲以槐之故杀婧之父,孤妾之身,妾恐伤执政之法而害明君之义也。

邻国闻之,皆谓君爱树而贱人,其可乎!’

晏子惕然而悟。

明日,朝,谓景公曰:‘婴闻之,穷民财力谓之暴;崇玩好,威严令谓之逆;刑杀不正,谓之贼。夫三者,守国之大殃也。’

今君穷民财力,以美饮食之具,繁钟鼓之乐,极宫室之观,行暴之大者也。

崇玩好,威严令,是逆民之明者也。

犯槐者刑,伤槐者死。刑杀不正,贼民之深者也。

公曰:‘寡人敬受命。’

晏子出,景公实时命罢守槐之役,拔植悬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君子曰:‘伤槐女能以辞免。’

诗云:‘是究是图,亶其然乎!’此之谓也。

颂曰:景公爱槐,民醉折伤,景公将杀,其女悼惶,奔告晏子,称说先王,晏子为言,遂免父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辩通传-齐伤槐女-译文

伤害槐树女子的人,是伤害了槐树旁衍家的女儿,名叫婧。景公特别喜爱槐树,派人守护它,种上树木并挂上警示牌,下令说:‘违反槐树的人要受到刑罚,伤害槐树的人要处死。’于是衍醉酒后不小心伤害了槐树。景公听到后说:‘这是先违反了我的命令。’于是派人拘捕她,并打算对她进行惩罚。婧害怕了,于是来到宰相晏子的门前说:‘我无法抑制自己的欲望,希望能被宽恕。’晏子听后笑着说:‘我哪里有淫乱之色,为什么年纪大了还要被追求?恐怕是有很深的理由吧!’进入门后,晏子看到她说:‘奇怪,你看起来很忧愁。’进一步询问,她回答说:‘我的父亲衍,有幸成为城郭的公民。看到阴阳失调,风雨不按时降临,五谷不长,于是去名山神水祈祷。因为无法忍受祭祀的酒食味道,先违反了君王的命令,醉酒至此,罪行应该处死。我听说明君治理国家,不会减少百姓的福利而加重刑罚,也不会因为个人的愤怒而损害公法,不会因为牲畜伤害百姓,也不会因为野草伤害庄稼。以前宋景公的时候,大旱三年不下雨,景公召来太卜占卜说:‘应该用人祭祀。’景公于是走下殿堂,面向北磕头说:‘我请求下雨,是为了我的百姓,现在必须用人祭祀,请让我自己承担这个责任。’话还没说完,大雨就下了,方圆千里。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能够顺应天意,慈爱百姓。现在我们的君王种植槐树,下令违反者处死。想要因为槐树的原因杀害婧的父亲,伤害我这样的女子,我担心这样会伤害到执政的法度,损害明君的仁义。邻国听到这件事,都会说君王爱树却轻视人,这怎么可以呢!’晏子听了恍然大悟。第二天上朝,他对景公说:‘我听说,耗尽民力和财力叫做暴政;崇尚玩物丧志,严厉的命令叫做逆民;刑罚不公叫做贼害。这三者,是守国的重大灾难。现在君王耗尽民力和财力,用美食和音乐,极尽奢华,这是行暴政的表现。崇尚玩物丧志,严厉的命令,这是逆民的行为。违反槐树的人要受到刑罚,伤害槐树的人要处死,这是不公正的刑罚,是对百姓的深刻伤害。’景公说:‘我接受你的教诲。’晏子出去后,景公立即下令停止守槐的劳役,拔掉悬挂的树木,废除伤害槐树的法令,释放了违反槐树的囚犯。君子说:‘伤害槐树的女子能用言语免罪。’诗云:‘这样去考虑,确实是这样的。’这就是说的这个意思。

颂词:景公喜爱槐树,百姓醉酒折断伤害,景公想要处死,婧女恐慌,奔走告诉晏子,讲述先王的仁义,晏子为之进言,最终免除了父亲的罪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辩通传-齐伤槐女-注解

齐伤槐女者:指齐国的女子婧,因伤槐树而受到伤害。

伤槐衍之女也:指婧是衍的女儿,衍因醉酒而伤害了槐树。

名婧:婧的名字。

景公:指齐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君主。

使人守之:派人守护槐树。

植木悬之:种植树木并悬挂在树上。

下令曰:发布命令。

犯槐者刑,伤槐者死:违反命令触碰槐树的人要受到刑罚,伤害槐树的人要被处死。

于是衍醉而伤槐:因此,衍醉酒后伤害了槐树。

是先犯我令:这是首先违反了我的命令。

使吏拘之:派人将衍拘捕。

且加罪焉:并且对他进行惩罚。

造于相晏子之门:来到宰相晏子的门前。

贱妾不胜其欲:我这个低微的女子无法承受自己的欲望。

愿得备数于下:希望能成为您的下属。

婴其有淫色乎:我晏婴难道有淫荡的颜色吗?为什么年老还要见到我?

殆有说内之至哉!:大概是有很紧急的事情吧!

怪哉,有深忧!:奇怪啊,有深深的忧虑!

进而问焉:进一步询问她。

对曰:她回答说:

妾父衍:我的父亲衍。

幸得充城郭为公民:有幸被任命为城郭的公民。

见阴阳不调,风雨不时,五谷不滋之故:看到阴阳不调和,风雨不按时到来,五谷不生长的原因。

祷祠于名山神水:在名山和神水处进行祈祷。

不胜曲糱之味:无法承受曲糱(一种酒食)的味道。

先犯君令,醉至于此,罪故当死:先违反了君王的命令,醉酒到这种地步,罪过确实应当处死。

明君之莅国也:明君治理国家的时候。

不损禄而加刑,又不以私恚害公法,不为六畜伤民人,不为野草伤禾苗:不损害百姓的生计而加重刑罚,不因为个人的愤怒而损害公法,不因为牲畜而伤害百姓,不因为野草而伤害庄稼。

昔者宋景公之时,大旱三年不雨:从前宋景公的时候,大旱三年不下雨。

召太卜而卜之曰:‘当以人祀之。’:召唤太卜进行占卜说:‘应当用人来祭祀。’

景公乃降堂北面稽首曰:‘吾所以请雨者,乃为吾民也,今必当以人祀,寡人请自当之。’:景公于是走下殿堂,面向北方跪拜说:‘我之所以祈求降雨,是为了我的百姓,现在必须用人来祭祀,请让我自己来承担这个责任。’

言未卒,天大雨,方千里:话还没说完,天空下起大雨,方圆千里。

所以然者何也?以能顺天慈民也: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能够顺应天意,怜悯百姓。

今吾君树槐,令犯者死:现在我们的君主种植槐树,下令违反者处死。

欲以槐之故杀婧之父,孤妾之身:想要因为槐树的原因杀死婧的父亲,使我成为孤女。

妾恐伤执政之法而害明君之义也:我担心这会伤害到执政的法律,以及损害明君的道义。

邻国闻之,皆谓君爱树而贱人,其可乎!:邻国听到这件事,都会说君主爱树却轻视人,这可以吗!

晏子惕然而悟:晏子顿时醒悟。

明日,朝,谓景公曰:第二天,上朝时,对景公说:

婴闻之,穷民财力谓之暴:我听说,耗尽民力和财力叫做暴政。

崇玩好,威严令谓之逆:崇尚玩物丧志,严厉的命令叫做逆民。

刑杀不正,谓之贼:刑罚不公正,叫做残害。

夫三者,守国之大殃也:这三种情况,是守国的大祸害。

今君穷民财力,以美饮食之具,繁钟鼓之乐,极宫室之观,行暴之大者也:现在君主耗尽民力和财力,用美食美酒,繁多的钟鼓音乐,极尽奢华的宫室,这是行暴政的大事。

崇玩好,威严令,是逆民之明者也:崇尚玩物丧志,严厉的命令,这是明显逆民的行为。

犯槐者刑,伤槐者死。刑杀不正,贼民之深者也:违反命令触碰槐树的人要受到刑罚,伤害槐树的人要被处死。刑罚不公正,这是深刻残害百姓的行为。

公曰:‘寡人敬受命。’:景公说:‘我恭敬地接受你的教诲。’

晏子出,景公实时命罢守槐之役,拔植悬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晏子出去后,景公立即命令停止守槐的劳役,拔掉悬挂的树木,废除伤害槐树的法律,释放了违反命令的囚犯。

君子曰:‘伤槐女能以辞免。’:君子说:‘伤槐的女子能用言语免罪。’

诗云:‘是究是图,亶其然乎!’此之谓也。:诗中说:‘这是探究,这是图谋,的确如此!’这就是说的这种情况。

颂曰:下面是颂扬的话:

景公爱槐,民醉折伤,景公将杀,其女悼惶,奔告晏子,称说先王,晏子为言,遂免父殃。:景公喜爱槐树,百姓醉酒折断了它,景公将要杀人,婧悲痛惊慌,急忙告诉晏子,称赞先王的仁德,晏子为他辩护,最终免除了父亲的灾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辩通传-齐伤槐女-评注

齐伤槐女者,伤槐衍之女也,名婧。此句开篇即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和事件背景,婧因伤槐而陷入困境,为后文晏子的介入和景公的决策埋下伏笔。

景公有所爱槐,使人守之,植木悬之,下令曰:‘犯槐者刑,伤槐者死。’此段描述了景公对槐树的喜爱以及他制定的严厉法令,反映了古代君主对自然资源的重视和对法律的严格执行。

于是衍醉而伤槐。景公闻之曰:‘是先犯我令。’使吏拘之,且加罪焉。婧惧,乃造于相晏子之门曰:‘贱妾不胜其欲,愿得备数于下。’此段揭示了婧因父亲醉酒伤槐而受到的惩罚,以及婧为了救父而向晏子求助的情景,体现了古代社会中女性地位的低下。

晏子闻之,笑曰:‘婴其有淫色乎,何为老而见奔?殆有说内之至哉!’既入门,晏子望见之曰:‘怪哉,有深忧!’进而问焉,对曰:‘妾父衍,幸得充城郭为公民。见阴阳不调,风雨不时,五谷不滋之故,祷祠于名山神水。不胜曲糱之味,先犯君令,醉至于此,罪故当死。’此段通过晏子的反应和婧的回答,展现了晏子对婧的同情和对景公法令的质疑,同时也揭示了婧父亲的遭遇和原因。

妾闻明君之莅国也,不损禄而加刑,又不以私恚害公法,不为六畜伤民人,不为野草伤禾苗。昔者宋景公之时,大旱三年不雨,召太卜而卜之曰:‘当以人祀之。’景公乃降堂北面稽首曰:‘吾所以请雨者,乃为吾民也,今必当以人祀,寡人请自当之。’言未卒,天大雨,方千里。所以然者何也?以能顺天慈民也。今吾君树槐,令犯者死。欲以槐之故杀婧之父,孤妾之身,妾恐伤执政之法而害明君之义也。邻国闻之,皆谓君爱树而贱人,其可乎!”婧通过引用历史典故,向晏子阐述了明君治理国家的原则,以及景公对待槐树和婧父的行为的不当之处,以此来说服晏子。

晏子惕然而悟。明日,朝,谓景公曰:‘婴闻之,穷民财力谓之暴;崇玩好,威严令谓之逆;刑杀不正,谓之贼。夫三者,守国之大殃也。今君穷民财力,以美饮食之具,繁钟鼓之乐,极宫室之观,行暴之大者也。崇玩好,威严令,是逆民之明者也。犯槐者刑,伤槐者死。刑杀不正,贼民之深者也。’公曰:‘寡人敬受命。’晏子出,景公实时命罢守槐之役,拔植悬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此段描述了晏子对景公的劝谏以及景公的回应,展现了晏子作为相国的高尚品质和景公的明智。

君子曰:‘伤槐女能以辞免。’诗云:‘是究是图,亶其然乎!’此之谓也。此句总结全文,赞扬婧以辞免罪,并引用《诗经》中的诗句,进一步强调了婧的智慧和晏子的仁德。

颂曰:景公爱槐,民醉折伤,景公将杀,其女悼惶,奔告晏子,称说先王,晏子为言,遂免父殃。此段以颂诗的形式,回顾了整个故事,突出了婧的勇敢和晏子的智慧,以及景公的宽容,体现了古代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辩通传-齐伤槐女》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972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