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辩通传-阿谷处女

作者: 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昭(约48年-100年),是中国史学界的杰出人物。《列女传》是她为《汉书》所编写的一个专门介绍古代女性品德、节操与家庭美德的篇章。

年代:成书于东汉(约1世纪)。

内容简要:《列女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专门记录女性历史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几位典型女性的故事,强调她们在家庭与社会中的美德。书中收录了自上古至汉代的一些历史女性,她们的贤良、节俭、坚贞等美德被用作家庭教育与社会规范的典范。《列女传》不仅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地位和作用,还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要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辩通传-阿谷处女-原文

阿谷处女者,阿谷之隧浣者也。

孔子南游,过阿谷之隧,见处子佩璜而浣,孔子谓子贡曰:‘彼浣者其可与言乎?’

抽觞以授子贡曰:‘为之辞以观其志。’

子贡曰:‘我北鄙之人也。自北徂南,将欲之楚,逢天之暑,我思谭谭,愿乞一饮,以伏我心。’

处子曰:‘阿谷之隧,隐曲之地,其水一清一浊,流入于海,欲饮则饮,何问乎婢子?’

授子贡觞,迎流而挹之,投而弃之,从流而挹之,满而溢之,跪置沙上,曰:‘礼不亲授。’

子贡还报其辞。

孔子曰:‘丘已知之矣。抽琴去其轸,以授子贡曰:‘为之辞。’’

子贡往曰:‘向者闻子之言,穆如清风,不拂不寤,私复我心,有琴无轸,愿借子调其音。’

处子曰:‘我鄙野之人也。陋固无心,五音不知,安能调琴?’

子贡以报孔子,孔子曰:‘丘已知之矣。过贤则宾。’

抽絺绤五两以授子贡曰:‘为之辞。’

子贡往曰:‘吾北鄙之人也。自北徂南,将欲之楚,有絺绤五两,非敢以当子之身也,愿注之水旁。’

处子曰:‘行客之人,嗟然永久,分其资财,弃于野鄙,妾年甚少,何敢受子。子不早命,窃有狂夫名之者矣。’

子贡以告孔子,孔子曰:‘丘已知之矣。斯妇人达于人情而知礼。’

诗云:‘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此之谓也。

颂曰:孔子出游,阿谷之南,异其处子,欲观其风,子贡三反,女辞辨深,子曰达情,知礼不淫。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辩通传-阿谷处女-译文

阿谷处女,是阿谷那里洗衣服的人。孔子向南旅行,经过阿谷的隧道,看到一个处女佩戴着璜玉在洗衣。孔子对子贡说:“那个洗衣的人可以和她交谈吗?”然后拿起酒杯递给子贡说:“为她编一个借口来观察她的志向。”子贡说:“我是北方边远地区的人。从北方到南方,正要前往楚国,遇到天气炎热,我想喝点水,希望能求得一杯解渴。”处女说:“阿谷的隧道,是一个隐蔽的地方,那里的水有时清澈有时浑浊,流入大海,想喝就喝,何必问我这个女仆?”然后递给子贡酒杯,他顺着水流舀了一杯,又倒掉,再顺着水流舀,直到酒杯满溢,然后跪在沙地上说:“按照礼节,不应该亲手递给你。”子贡回来报告了这一切。

孔子说:“我已经明白了。”于是拿起琴,去掉琴轸,递给子贡说:“为她编一个借口。”子贡去见那处女说:“刚才听到您的话,如同清风一样宁静,既不拂逆也不打扰,让我内心感到舒畅,只有琴没有琴轸,希望能借您来调整琴音。”处女说:“我是一个粗俗的人。我固守愚昧,不懂五音,怎么能调琴呢?”子贡回来告诉孔子,孔子说:“我已经明白了。过于贤明的人就会成为宾客。”然后拿出五两细麻布递给子贡说:“为她编一个借口。”子贡去见那处女说:“我是北方边远地区的人。从北方到南方,正要前往楚国,带着五两细麻布,不敢用来抵挡您的尊贵,希望能放在水边。”处女说:“行旅之人,感慨良久,分发自己的财物,丢弃在荒野,我年纪轻轻,怎么敢接受您的礼物。您如果不早点说,我已经有人给我取了一个狂妄的名字了。”子贡回来告诉孔子,孔子说:“我已经明白了。这是那位妇人通达人情又懂得礼节。”诗经中说:“南方有高大的树木,不能作为休息的地方,汉水边有游玩的女子,不能追求思念。”这就是说的这种情况。

赞颂说:孔子出游,来到阿谷的南边,看到那个处女与众不同,想观察她的风采。子贡往返三次,女子的辞令深奥,孔子认为她通达人情又懂得礼节,不会过分放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辩通传-阿谷处女-注解

阿谷处女:阿谷处女指的是在阿谷这个地方的未婚女子。阿谷是一个地名,而处女则是对未婚女子的称呼,这里可能指的是一个生活在偏远地区的纯洁女子。

隧浣:隧浣即在水道边洗涤衣物,隧指的是水道,浣是指洗涤。

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子贡:子贡是孔子的弟子之一,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春秋时期鲁国人,以善于经商和外交著称。

佩璜:佩璜指的是佩戴在身上的美玉,璜是一种玉佩。

觞:觞是一种古代的酒器,此处指酒。

辞:辞在这里指的是言辞,此处指子贡为了了解处子的心思而说的言辞。

五音:五音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的五个基本音阶,分别是宫、商、角、徵、羽。

絺绤:絺绤是一种细薄的丝织品,此处指子贡送给处子的礼物。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这是《诗经》中的一句诗,用来比喻某些美好的事物或人不可轻易接近或拥有,含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颂:颂在这里指的是一种文体,用于赞美或歌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辩通传-阿谷处女-评注

阿谷处女者,阿谷之隧浣者也。此句开篇即点明了阿谷处女的身份及其所在之地,阿谷之隧是一个隐秘而宁静的地方,处女在此浣衣,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孔子南游,过阿谷之隧,见处子佩璜而浣,孔子谓子贡曰:‘彼浣者其可与言乎?’此句描绘了孔子见到处子时的情景,孔子对子贡的提问显示出他对处子内心世界的探究。

抽觞以授子贡曰:‘为之辞以观其志。’孔子通过子贡与处子的对话,试图了解处子的内心世界,这种委婉的交流方式体现了孔子的智慧。

子贡北鄙之人也。自北徂南,将欲之楚,逢天之暑,我思谭谭,愿乞一饮,以伏我心。”子贡以自己的身份和旅途中的困顿为切入点,试图与处子建立联系。

处子曰:‘阿谷之隧,隐曲之地,其水一清一浊,流入于海,欲饮则饮,何问乎婢子?’处子的回答既是对子贡的回应,也是对自己身份的坚守,她不因外界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本心。

授子贡觞,迎流而挹之,投而弃之,从流而挹之,满而溢之,跪置沙上,曰:‘礼不亲授。’处子的行为是对礼节的尊重,同时也展现了她的机智和风度。

子贡还报其辞。孔子曰:‘丘已知之矣。’孔子对子贡的汇报表示认可,他认为处子的行为已经充分展示了她的智慧与礼仪。

抽琴去其轸,以授子贡曰:‘为之辞。’孔子再次通过子贡与处子的对话,试图进一步了解处子的内心。

子贡往曰:‘向者闻子之言,穆如清风,不拂不寤,私复我心,有琴无轸,愿借子调其音。’子贡以琴喻志,表达了自己对处子的敬佩之情。

处子曰:‘我鄙野之人也。陋固无心,五音不知,安能调琴?’处子的回答再次强调了她的谦逊和自省。

子贡以报孔子,孔子曰:‘丘已知之矣。过贤则宾。’孔子对子贡的汇报表示认同,认为处子已经达到了贤者的境界。

抽絺绤五两以授子贡曰:‘为之辞。’孔子再次通过子贡与处子的互动,来考察处子的反应。

子贡往曰:‘吾北鄙之人也。自北徂南,将欲之楚,有絺绤五两,非敢以当子之身也,愿注之水旁。’子贡以自己的行囊为引,试图与处子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

处子曰:‘行客之人,嗟然永久,分其资财,弃于野鄙,妾年甚少,何敢受子。子不早命,窃有狂夫名之者矣。’处子的回答充满了对子贡的感激和敬重,同时也表现出她的坚定和自尊。

子贡以告孔子,孔子曰:‘丘已知之矣。斯妇人达于人情而知礼。’孔子对处子的评价高度肯定,认为她不仅理解人情,而且深谙礼仪。

诗云:‘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此之谓也。孔子引用《诗经》中的诗句,对处子的行为进行了高度评价,认为她的行为符合诗中的意境。

颂曰:‘孔子出游,阿谷之南,异其处子,欲观其风,子贡三反,女辞辨深,子曰达情,知礼不淫。’这首颂诗总结了整个故事,对孔子和子贡的行为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们通过对话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和高度的礼仪修养。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辩通传-阿谷处女》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972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