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昭(约48年-100年),是中国史学界的杰出人物。《列女传》是她为《汉书》所编写的一个专门介绍古代女性品德、节操与家庭美德的篇章。
年代:成书于东汉(约1世纪)。
内容简要:《列女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专门记录女性历史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几位典型女性的故事,强调她们在家庭与社会中的美德。书中收录了自上古至汉代的一些历史女性,她们的贤良、节俭、坚贞等美德被用作家庭教育与社会规范的典范。《列女传》不仅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地位和作用,还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要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辩通传-楚野辨女-原文
楚野辨女者,昭氏之妻也。
郑简公使大夫聘于荆,至于狭路,有一妇人乘车,与大夫遇,毂击而折大夫车轴,大夫怒,将执而鞭之,妇人曰:‘妾闻君子不迁怒,不贰过。今于狭路之中,妾已极矣,而子大夫之仆不肯少引,是以败子大夫之车,而反执妾,岂不迁怒哉!既不怒仆,而反怒妾,岂不贰过哉!周书曰:‘毋侮鳏寡,而畏高明。’今子列大夫而不为之表,而迁怒贰过,释仆执妾,轻其微弱,岂可谓不侮鳏寡乎!吾鞭则鞭耳,惜子大夫之丧善也!’
大夫惭而无以应,遂释之,而问之,对曰:‘妾楚野之鄙人也。’
大夫曰:‘盍从我于郑乎?’
对曰:‘既有狂夫,昭氏在内矣。’
遂去。
君子曰:‘辨女能以辞免。诗云:“惟号斯言,有伦有脊。”此之谓也。’
颂曰:‘辨女独乘,遇郑使者,郑使折轴,执女忿怒,女陈其冤,亦有其序,郑使惭去,不敢谈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辩通传-楚野辨女-译文
楚国的田野里,有一位辨认女子的人,她是昭氏的妻子。郑国的简公派大夫去荆国访问,在狭窄的路上,遇到一位妇女坐着车,与大夫相遇,车轮相撞导致大夫的车轴折断,大夫生气,想要抓住她鞭打,妇女说:‘我听说君子不会把怒气转移到别人身上,也不会犯两次同样的错误。现在在狭窄的路上,我已经尽力避让了,可是您的大夫仆人却不肯稍微让一下,所以导致您的车损坏,反而要抓我,这不就是转移怒气吗!既然不生气仆人,反而生气我,这不就是犯两次同样的错误吗!周书上说:“不要侮辱鳏夫寡妇,要敬畏高贵的人。”现在您作为大夫却不为仆人做表率,转移怒气,犯两次同样的错误,放了仆人却抓我,轻视我的弱小,这难道不是侮辱鳏夫寡妇吗!我被打就打吧,可惜您大夫的品德下降了!大夫感到羞愧无法回答,于是放了她,并询问她的身份,她回答说:“我是楚野的平民。”大夫说:“为什么不跟我回郑国呢?”她回答说:“既然已经有了狂夫,昭氏已经在内了。”于是她离开了。君子说:“那位辨认女子能用言语免除惩罚。诗经中说:“只因为这句话,就有条理有分寸。”这就是说的这种情况。
颂词说:辨认女子独自驾车,遇到郑国使者,郑国使者撞断车轴,生气地抓住她,她陈述了自己的冤屈,也有条理,郑国使者感到羞愧离开,不敢再说话。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辩通传-楚野辨女-注解
楚野辨女者:楚野辨女,指楚国的女子,这里特指昭氏之妻,一个有智慧且善于言辞的女性。
昭氏之妻:昭氏是楚国的姓氏,昭氏之妻即昭姓的女主人,此处指昭氏家族的某位女性成员。
郑简公:郑简公,春秋时期郑国的国君,郑简公在位期间,曾派遣使者出访。
大夫:大夫,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相当于现在的部长或高级官员。
荆:荆,指楚国的地区,这里代指楚国。
狭路:狭路,指狭窄的道路,这里比喻处境艰难。
妇人:妇人,指女性。
乘车:乘车,指乘坐车辆,这里特指妇人乘坐的车。
毂击:毂击,指车轮的毂部分相互撞击。
车轴:车轴,指连接车轮的轴。
不迁怒:不迁怒,指不把愤怒转移到别人身上,是儒家提倡的道德准则之一。
不贰过:不贰过,指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周书:周书,指周代的书籍,这里可能指的是《尚书》。
鳏寡:鳏寡,指无妻无夫的孤独之人,这里比喻弱小者。
高明:高明,指地位高贵或才智出众的人。
列大夫:列大夫,指官职较高的官员。
释仆执妾:释仆执妾,指释放仆人而抓住妇人。
微弱:微弱,指弱小,无力。
丧善:丧善,指失去美德或善行。
遂:遂,表示顺承,继续下去。
颂:颂,指赞颂,这里是对事件或人物的赞美。
号:号,指呼喊,这里可能指大声说。
伦:伦,指道德规范,合理的秩序。
脊:脊,指骨架,这里比喻事物的根本或核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辩通传-楚野辨女-评注
楚野辨女者,昭氏之妻也。
此句点明了楚野辨女者的身份,昭氏之妻,为读者揭示了她的社会地位和家庭背景,同时也为后续的对话和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郑简公使大夫聘于荆,至于狭路,有一妇人乘车,与大夫遇,毂击而折大夫车轴,大夫怒,将执而鞭之。
此段描述了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冲突的起点。郑简公派遣大夫出使荆国,途中遇到一位妇人,由于车毂相撞导致车轴折断,大夫因此发怒,想要捉拿妇人鞭打。
妇人曰:‘妾闻君子不迁怒,不贰过。今于狭路之中,妾已极矣,而子大夫之仆不肯少引,是以败子大夫之车,而反执妾,岂不迁怒哉!既不怒仆,而反怒妾,岂不贰过哉!’
妇人以谦卑的语气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引用了古代的道德准则,指出大夫的行为违背了君子的行为规范,既没有对仆人发怒,却对妇人进行责罚,既迁移了怒气,又犯了两次过错。
周书曰:‘毋侮鳏寡,而畏高明。’今子列大夫而不为之表,而迁怒贰过,释仆执妾,轻其微弱,岂可谓不侮鳏寡乎!吾鞭则鞭耳,惜子大夫之丧善也!
妇人进一步引用《周书》中的道德教诲,指出大夫的行为是对鳏寡的侮辱,同时表达了对大夫丧失道德的惋惜之情。
大夫惭而无以应,遂释之,而问之,对曰:‘妾楚野之鄙人也。’
大夫被妇人的言辞所感动,感到羞愧,最终放过了妇人,并询问她的身份,妇人坦诚地回答了自己的出身。
大夫曰:‘盍从我于郑乎?’对曰:‘既有狂夫,昭氏在内矣。’遂去。
大夫想要邀请妇人一同前往郑国,但妇人以家中有狂夫为由拒绝了,最终离开了。
君子曰:‘辨女能以辞免。诗云:“惟号斯言,有伦有脊。”此之谓也。’
这段话是对妇人辩才的赞赏,认为她能够用言辞摆脱困境,引用了《诗经》中的诗句来进一步强调她的辩才。
颂曰:‘辨女独乘,遇郑使者,郑使折轴,执女忿怒,女陈其冤,亦有其序,郑使惭去,不敢谈语。’
这段颂词总结了整个事件,赞扬了妇人的聪明才智和辩才,同时也反映了大夫的羞愧和不敢再与妇人争执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