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昭(约48年-100年),是中国史学界的杰出人物。《列女传》是她为《汉书》所编写的一个专门介绍古代女性品德、节操与家庭美德的篇章。
年代:成书于东汉(约1世纪)。
内容简要:《列女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专门记录女性历史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几位典型女性的故事,强调她们在家庭与社会中的美德。书中收录了自上古至汉代的一些历史女性,她们的贤良、节俭、坚贞等美德被用作家庭教育与社会规范的典范。《列女传》不仅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地位和作用,还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要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辩通传-楚江乙母-原文
楚大夫江乙之母也。
当恭王之时,乙为郢大夫。
有入王宫中盗者,令尹以罪乙,请于王而绌之。
处家无几何,其母亡布八寻,乃往言于王曰:‘妾夜亡布八寻,令尹盗之。’
王方在小曲之台,令尹侍焉。
王谓母曰:‘令尹信盗之,寡人不为其富贵而不行法焉。若不盗而诬之,楚国有常法。’
母曰:‘令尹不身盗之也,乃使人盗之。’
王曰:‘其使人盗柰何?’
对曰:‘昔孙叔敖之为令尹也,道不拾遗,门不闭关,而盗贼自息。今令尹之治也,耳目不明,盗贼公行,是故使盗得盗妾之布,是与使人盗何以异也?’
王曰:‘令尹在上,寇盗在下,令尹不知有何罪焉?’
母曰:‘吁,何大王之言过也!昔日妾之子为郢大夫,有盗王宫中之物者,妾子坐而绌,妾子亦岂知之哉!然终坐之,令尹独何人,而不以是为过也?昔者周武王有言曰:‘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上不明则下不治,相不贤则国不宁。所谓国无人者,非无人也,无理人者也。王其察之。’
王曰:‘善。非徒讥令尹,又讥寡人。’
命吏偿母之布,因赐金十镒,
母让金布曰:‘妾岂贪货而干大王哉,怨令尹之治也。’
遂去,不肯受。
王曰:‘母智若此,其子必不愚。’
乃复召江乙而用之。
君子谓乙母善以微喻。
诗云:‘猷之未远,是用大谏。’此之谓也。
颂曰:江乙失位,乙母动心,
既归家处,亡布八寻,
指责令尹,辞甚有度,
王复用乙,赐母金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辩通传-楚江乙母-译文
楚国的江乙大夫的母亲。在恭王时期,江乙担任郢地的官员。有个人潜入王宫行窃,令尹怀疑是江乙所为,向国王请示后便将他免职。江乙在家没过多久,他的母亲丢失了八寻布,于是她去见国王说:‘我昨晚丢失了八寻布,是令尹偷的。’国王当时正在小曲台,令尹在一旁陪侍。国王对母亲说:‘令尹确实偷了布,我不会因为他的富贵而不依法处理。如果他没偷却被人诬陷,楚国有规定。’母亲说:‘令尹自己没有偷,是派人偷的。’国王问:‘派人偷又怎么样呢?’母亲回答说:‘过去孙叔敖担任令尹时,路上不捡拾遗失的东西,门不用闩锁,盗贼自然消失。现在令尹治理下,耳目不明,盗贼公然行窃,所以让盗贼偷走了我的布,这与派人偷有何区别呢?’国王说:‘令尹在上位,盗贼在下位,令尹不知道有什么罪过。’母亲说:‘哎呀,大王您的话太过分了!以前我的儿子担任郢地大夫时,有盗贼偷了王宫的东西,我的儿子因此被免职,我的儿子又怎么会知道呢?然而他最终还是受到了处罚,令尹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却不认为这是自己的过错呢?过去周武王说过:“百姓有过错,责任在我一人。”如果上位者不明智,下面就不会治理得好;如果宰相不贤能,国家就不会安宁。所谓国家无人,并不是真的没有人,而是没有有理的人。国王您应该好好审视。’国王说:‘好。这不仅是在责备令尹,也是在责备我。’于是命令官吏赔偿母亲丢失的布,并赐给她十镒金。母亲推辞说:‘我怎么会贪图财物而麻烦大王呢,我是在怨恨令尹的治理。’于是离开了,不肯接受。国王说:‘母亲如此聪明,她的儿子必定不愚蠢。’于是重新召回江乙并任用他。君子认为江乙的母亲善于用微妙的比喻来规劝。诗经中说:“言语虽近,却是对重大的劝告。”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颂词:江乙失去了官位,他的母亲却动了心。回到家后,丢失了八寻布,她指责令尹,言辞很有分寸。国王重新任用江乙,并赐给母亲金和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辩通传-楚江乙母-注解
楚大夫江乙:江乙是楚国的官员,担任大夫一职,大夫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属于贵族阶层,负责国家政务。
恭王:恭王是楚国的君主,具体指哪位恭王没有明确说明,但恭王是楚国的王号之一。
令尹:令尹是楚国的最高官职,相当于宰相,负责国家的行政和司法事务。
绌:绌在此处意为被罢免、免职。
布:布在此处指的是布匹,古代的一种织物。
寻:古代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
小曲之台:小曲之台是宫殿中的一种建筑,具体位置和用途没有详细说明。
孙叔敖:孙叔敖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以清廉和治国有方著称。
道不拾遗:道不拾遗形容社会风气良好,人们不会捡拾别人遗失的东西。
门不闭关:门不闭关表示社会治安良好,不需要经常关闭门户。
寇盗:寇盗指的是强盗、盗贼。
周武王:周武王是周朝的开国君主,建立了周朝。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这是周武王的一句名言,意思是如果百姓有过错,责任在于君主自己。
相:相在此处指的是宰相,即令尹。
理人:理人指的是治理国家的人,有才能和德行的人。
猷之未远,是用大谏:这句话出自《诗经》,意思是虽然距离很远,但仍然要大胆地进谏。
颂:颂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歌颂和赞美。
失位:失位指的是失去官职或地位。
动心:动心指的是触动感情,引起共鸣。
金布:金布指的是金币和布匹,是古代的货币形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辩通传-楚江乙母-评注
楚大夫江乙之母的这段话,是一段富有智慧与策略的对话,体现了古代中国母亲对儿子政治命运的深刻关注和巧妙应对。
首先,江乙之母在面对儿子被诬陷的情况时,并没有直接指责令尹,而是巧妙地利用了一个小事件——失布八寻,来引起国王的注意。
在对话中,江乙之母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将令尹的行为与孙叔敖时期的治理情况进行对比,以此来说明令尹的失职和治理不善。
江乙之母的言辞中充满了对国家治理的深刻理解,她指出,国家治理的关键在于君主是否明智,宰相是否贤能。她引用了周武王的名言‘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强调了君主的责任。
江乙之母的智慧在于她不仅指出了令尹的过错,还巧妙地让国王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她的言辞既不失分寸,又富有说服力,最终达到了让国王重新启用江乙的目的。
此外,江乙之母在面对国王赐予的金布时,没有贪图小利,而是以‘怨令尹之治也’为由拒绝接受,体现了她的高尚品德和对国家政治的忠诚。
最后,这段对话通过江乙之母的智慧与策略,展现了古代中国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和对国家政治的关注,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政治智慧和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