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昭(约48年-100年),是中国史学界的杰出人物。《列女传》是她为《汉书》所编写的一个专门介绍古代女性品德、节操与家庭美德的篇章。
年代:成书于东汉(约1世纪)。
内容简要:《列女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专门记录女性历史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几位典型女性的故事,强调她们在家庭与社会中的美德。书中收录了自上古至汉代的一些历史女性,她们的贤良、节俭、坚贞等美德被用作家庭教育与社会规范的典范。《列女传》不仅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地位和作用,还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要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辩通传-晋弓工妻-原文
弓工妻者,晋繁人之女也。
当平公之时,使其夫为弓,三年乃成。
平公引弓而射,不穿一札。
平公怒,将杀弓人。
弓人之妻请见曰:‘繁人之子,弓人之妻也。愿有谒于君。’
平公见之,妻曰:‘君闻昔者公刘之行乎?羊牛践葭苇,恻然为民痛之。恩及草木,岂欲杀不辜者乎!秦穆公,有盗食其骏马之肉,反饮之以酒。楚庄王臣援其夫人之衣,而绝缨与饮大乐。此三君者,仁着于天下,卒享其报,名垂至今。昔帝尧茅茨不翦,采椽不斲,土阶三等,犹以为为之者劳,居之者逸也。今妾之夫,治造此弓,其为之亦劳矣。其干生于太山之阿,一日三睹阴,三睹阳。傅以燕牛之角,缠以荆麋之筋,餬以河鱼之胶。此四者,皆天下之妙选也,而君不能以穿一札,是君之不能射也,而反欲杀妾之夫,不亦谬乎!妾闻射之道,左手如拒石,右手如附枝,右手发之,左手不知,此盖射之道也。平公以其言为仪而射,穿七札,繁人之夫立得出,而赐金三镒。’
君子谓弓工妻可与处难。
诗曰:‘敦弓既坚,舍矢既钧。’言射有法也。
颂曰:晋平作弓,三年乃成,公怒弓工,将加以刑,妻往说公,陈其干材,列其劳苦,公遂释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辩通传-晋弓工妻-译文
弓工的妻子,是晋国繁人(人名)的女儿。在晋平公在位的时候,让她丈夫制作弓,三年才完成。晋平公拿起弓射箭,却没有射穿一片箭靶。晋平公很生气,想要杀死弓匠。
弓匠的妻子请求见晋平公说:“我是繁人的女儿,弓匠的妻子。希望能在您面前说几句话。”晋平公接见了她,她就说:“您听说过以前公刘的事情吗?羊和牛踩踏了芦苇,您为此感到痛心。您的恩惠甚至及于草木,难道您会想要杀害无辜的人吗!秦穆公,有盗贼偷吃了他骏马的马肉,他反而拿酒给盗贼喝。楚庄王的臣子拉扯了夫人的衣服,他剪断了自己的帽带与夫人一起畅饮。这三位君主,他们的仁慈闻名于天下,最终都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名声流传至今。
以前帝尧住在茅草搭成的屋子里,没有修剪过茅草,用未经加工的木料做椽子,用土台阶,他还是觉得建造的人辛苦,居住的人安逸。现在我的丈夫制作这张弓,他做这件事也很辛苦。这张弓的木杆是从泰山脚下生长的,一天要经历三次阴雨,三次晴朗。用燕地的牛角作为装饰,用荆楚的鹿筋缠绕,用黄河的鱼胶粘合。这四种材料,都是天下最好的选择,可是您却射不穿一片箭靶,这是您射箭技术的问题,反而想要杀我的丈夫,这不是很荒谬吗!我听说射箭的技巧,左手要像支撑石头一样稳固,右手要像依附树枝一样灵活,右手射出箭,左手却不知道,这就是射箭的技巧。
晋平公听从了她的话,按照她说的方法射箭,射穿了七个箭靶,弓匠的丈夫立刻被释放了,并且赐给了他三锭金子。君子认为弓匠的妻子能够在困难时刻给予帮助。《诗经》中说:‘坚固的弓准备好了,箭矢已经调整好。’这说明射箭是有方法的。
颂词说:晋平公制作弓,三年才完成,他因为生气而想要惩罚弓匠,但是弓匠的妻子去说服了他,列举了弓的制作材料,讲述了制作的艰辛,晋平公最终放过了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辩通传-晋弓工妻-注解
晋繁人:晋国的一个姓繁的人,这里指的是弓工的妻子所在的家族。
平公: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姓姬名彪,是晋文公的儿子。
弓:古代的一种射击武器,由弓身和弓弦组成。
札:古代的一种竹制箭靶,用于射箭练习。
秦穆公:秦国的君主,姓嬴名任好,春秋时期著名的君主。
楚庄王:楚国的君主,姓芈名侣,春秋时期著名的君主。
公刘:传说中古代的圣王,据说他非常仁爱。
羊牛践葭苇:羊和牛践踏了芦苇,形容自然环境的破坏。
恩及草木:恩惠甚至及于草木,表示仁爱的范围广泛。
盗食其骏马之肉:偷吃了他的骏马肉,指的是有人犯下了盗窃行为。
反饮之以酒:反而给他酒喝,表示宽恕和仁慈。
绝缨与饮大乐:摘下帽带一起饮酒作乐,表示宽容和欢乐。
帝尧: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姓伊祁名放勋,是中国古代五帝之一。
茅茨不翦:用茅草盖成的屋顶不修剪,形容简朴的生活方式。
采椽不斲:用未经加工的木材做椽子,同样表示简朴。
土阶三等:用土筑成的台阶分为三级,表示等级的简单。
射之道:射箭的技艺和方法。
附枝:附着在树枝上,形容射箭时右手放松,弓弦自然离弦。
舍矢:放下箭,表示射箭动作的完成。
钧:平衡,这里指箭矢的重量和射箭的精准。
敦弓:制作好的弓。
作弓:制作弓。
刑:古代的刑罚,这里指对弓工的惩罚。
释之:释放,指晋平公最终放过了弓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辩通传-晋弓工妻-评注
弓工妻者,晋繁人之女也。当平公之时,使其夫为弓,三年乃成。
此句开篇即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和背景。‘晋繁人之女’一句,通过姓氏的提及,暗示了主人公的出身和身份,为后文的故事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字的使用,表明了平公对弓工的指派,同时也体现了当时君权至上的社会现实。
平公引弓而射,不穿一札。
此句描绘了平公试射弓箭的情景,‘引弓而射’形象地表现了平公尝试射箭的动作,‘不穿一札’则是对平公射技的评价,同时也暗示了弓箭的精湛。
平公怒,将杀弓人。
‘怒’字直接表现了平公的情绪,‘将杀弓人’则是对弓工的处罚,这种情节安排突显了故事冲突的高潮。
弓人之妻请见曰:‘繁人之子,弓人之妻也。愿有谒于君。’
弓人之妻的请见,是故事转折的关键。她以谦卑的态度向平公请见,表现了女性的柔顺和智慧。
平公见之,妻曰:‘君闻昔者公刘之行乎?羊牛践葭苇,恻然为民痛之。恩及草木,岂欲杀不辜者乎!秦穆公,有盗食其骏马之肉,反饮之以酒。楚庄王臣援其夫人之衣,而绝缨与饮大乐。此三君者,仁着于天下,卒享其报,名垂至今。昔帝尧茅茨不翦,采椽不斲,土阶三等,犹以为为之者劳,居之者逸也。今妾之夫,治造此弓,其为之亦劳矣。’
弓人之妻的言辞,是对平公的劝诫和反驳。她通过列举历史典故,以仁德和劳苦为理由,为弓工辩护,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劳苦等价值观。
‘此四者,皆天下之妙选也,而君不能以穿一札,是君之不能射也,而反欲杀妾之夫,不亦谬乎!’
弓人之妻进一步强调弓箭的优质,并通过反问的方式,指出平公的错误,使平公陷入自责。
‘妾闻射之道,左手如拒石,右手如附枝,右手发之,左手不知,此盖射之道也。’
弓人之妻对射箭之道的描述,既是对射技的阐述,也是对平公的教诲,表明射箭不仅需要技巧,更需要心态。
‘平公以其言为仪而射,穿七札,繁人之夫立得出,而赐金三镒。’
平公听从了弓人之妻的建议,射箭成功,弓工得以赦免,并得到了赏赐。这一情节体现了故事的圆满结局。
‘君子谓弓工妻可与处难。’
这句话是对弓人之妻的评价,认为她能够在困难时刻给予丈夫帮助,体现了女性的坚强和智慧。
‘诗曰:‘敦弓既坚,舍矢既钧。’言射有法也。’
此句引用了《诗经》中的诗句,强调了射箭的规范和技巧,使故事具有了更高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