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贤明传-鲁黔娄妻

作者: 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昭(约48年-100年),是中国史学界的杰出人物。《列女传》是她为《汉书》所编写的一个专门介绍古代女性品德、节操与家庭美德的篇章。

年代:成书于东汉(约1世纪)。

内容简要:《列女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专门记录女性历史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几位典型女性的故事,强调她们在家庭与社会中的美德。书中收录了自上古至汉代的一些历史女性,她们的贤良、节俭、坚贞等美德被用作家庭教育与社会规范的典范。《列女传》不仅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地位和作用,还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要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贤明传-鲁黔娄妻-原文

施良娣,鲁黔娄先生之妻也。

先生死,曾子与门人往吊之。

其妻出户,曾子吊之。

上堂,见先生之尸在牖下,枕墼席稿,缊袍不表,覆以布被,首足不尽敛。

覆头则足见,覆足则头见。

曾子曰:‘邪引其被,则敛矣。’

妻曰:‘邪而有余,不如正而不足也。先生以不邪之故,能至于此。生时不邪,死而邪之,非先生意也。’

曾子不能应,遂哭之曰:‘嗟乎,先生之终也!何以为谥?’

其妻曰:‘以康为谥。’

曾子曰:‘先生在时,食不充虚,衣不盖形。死则手足不敛,旁无酒肉。生不得其美,死不得其荣,何乐于此而谥为康乎?’

其妻曰:‘昔先生君尝欲授之政,以为国相,辞而不为,是有余贵也。君尝赐之粟三十钟,先生辞而不受,是有余富也。彼先生者,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忻忻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其谥为康,不亦宜乎!’

曾子曰:‘唯斯人也而有斯妇。’

君子谓黔娄妻为乐贫行道。

诗曰:‘彼美淑姬,可与寤言。’此之谓也。

颂曰:黔娄既死,妻独主丧,曾子吊焉,布衣褐衾,安贱甘淡,不求丰美,尸不揜蔽,犹谥曰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贤明传-鲁黔娄妻-译文

施良娣是鲁国黔娄先生的妻子。黔娄先生去世后,曾子和他的学生们去吊唁她。她走出家门,曾子向她表示慰问。他们上堂后,看到黔娄先生的尸体在窗户下,头下枕着草席,身上盖着破旧的棉袍,外面只覆盖了一床布被,尸体没有完全收敛。如果盖住头部,脚就会露出来;如果盖住脚,头就会露出来。曾子说:“把被子斜着拉过来,尸体就可以收敛了。”妻子说:“斜着盖还有剩余,不如正着盖却不够。先生正是因为不斜不邪,才能达到这样的境地。他活着的时候不斜不邪,死了却要斜着盖,这不是先生的本意。”曾子无言以对,于是哭泣着说:“唉,先生终于走了!该给他取个什么谥号呢?”妻子说:“就用‘康’作为谥号。”曾子说:“先生在世时,食物不够填饱肚子,衣服不够遮体。死后,尸体没有收敛,旁边也没有酒肉。活着的时候没有得到应有的美好,死后也得不到应有的荣耀,为什么在这里感到快乐,谥号还要叫‘康’呢?”妻子说:“以前国君曾想让他治理国家,担任国相,他推辞了,这是他多余的尊贵。国君曾赐给他三十钟粟米,他也推辞了,这是他多余的财富。先生他,甘愿享受天下最清淡的味道,安于天下最卑微的地位。对贫贱不感到忧虑,对富贵不感到欢喜。追求仁德就得到了仁德,追求正义就得到了正义。用‘康’作为他的谥号,难道不是很合适吗!”曾子说:“只有像先生这样的人才会有像妻子这样的妻子。”君子认为黔娄的妻子是乐于贫穷而坚持道义的。诗中说:‘那美丽的女子,可以与她谈心。’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赞颂说:黔娄先生去世后,妻子独自处理丧事,曾子去吊唁,只见她穿着布衣,盖着粗布被子,安于贫贱,甘愿清淡,不求奢华,尸体没有被完全覆盖,却还用‘康’作为谥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贤明传-鲁黔娄妻-注解

施良娣:施良娣是古代对已婚女子的尊称,此处指黔娄先生的妻子。

鲁黔娄先生:黔娄先生,指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贤人黔娄,以清贫乐道著称。

曾子:曾子,即曾参,孔子弟子,以孝道著称。

吊之:吊,指吊唁,表示对死者家属的慰问。

枕墼席稿:墼,指用土块或砖石砌成的墙壁;稿,指草席。这里指黔娄先生死后,尸体枕着土墙,铺着草席。

缊袍:缊袍,指用乱麻或粗布制成的袍子,表示黔娄先生生前的简朴。

表:表,指外层的覆盖物。

敛:敛,指收敛,这里指将尸体包裹。

邪引:邪,同“斜”,斜着拉。

余:多余。

谥:谥,指古代对已故君主、贵族、大臣等死后给予的尊称。

充虚:充,满足;虚,空虚,指饥饿。

盖形:盖,覆盖;形,身体。

君:国君,这里指鲁国的君主。

政:政务,指国家的政治事务。

粟:小米,这里泛指粮食。

钟:古代量器,一钟等于六石四斗,这里指大量的粮食。

忻忻:快乐的样子。

仁:仁爱,儒家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义:正义,儒家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淑姬:淑,美好;姬,古代对女子的美称。

寤言:寤,觉醒;言,言语。这里指真诚的交流。

颂:颂,一种古代文体,用以歌颂或赞美。

布衣褐衾:布衣,粗布衣服;褐衾,粗布被子。这里指黔娄妻的简朴生活。

贱:地位低下。

尸不揜蔽:尸,尸体;揜蔽,遮盖。这里指黔娄先生的尸体没有被完全遮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贤明传-鲁黔娄妻-评注

施良娣,鲁黔娄先生之妻也。

此句开篇即点明了黔娄妻的身份,为后文对黔娄妻的评价奠定了基础。

先生死,曾子与门人往吊之。

此句表明了黔娄先生的去世,以及曾子及其门人前往吊唁的情景,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逝者的尊重。

其妻出户,曾子吊之。

黔娄妻亲自出门迎接吊唁者,体现了她对丈夫的尊重和对宾客的礼节。

上堂,见先生之尸在牖下,枕墼席稿,缊袍不表,覆以布被,首足不尽敛。

此句描绘了黔娄先生去世后的简朴安葬场景,反映了黔娄夫妇的清贫生活和对简朴生活的追求。

覆头则足见,覆足则头见。

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黔娄先生尸体的安放位置,体现了黔娄妻对丈夫的深厚感情。

曾子曰:‘邪引其被,则敛矣。’

曾子提出了对黔娄先生尸体覆盖的建议,但黔娄妻却以‘邪而有余,不如正而不足也’回应,体现了她对丈夫的尊重和对简朴生活的坚持。

妻曰:‘先生以不邪之故,能至于此。生时不邪,死而邪之,非先生意也。’

黔娄妻的回答表达了她对丈夫生前品格的肯定,以及对丈夫死后保持其本意的坚持。

曾子不能应遂哭之曰:‘嗟乎,先生之终也!何以为谥?’

曾子对黔娄先生的去世感到悲痛,并询问如何为黔娄先生谥号,表现了曾子对黔娄先生的尊敬。

其妻曰:‘以康为谥。’

黔娄妻提出以“康”为谥号,表达了她对丈夫生前生活的满意和对简朴生活的推崇。

曾子曰:‘先生在时,食不充虚,衣不盖形。死则手足不敛,旁无酒肉。生不得其美,死不得其荣,何乐于此而谥为康乎?’

曾子对黔娄妻的回答表示疑惑,认为黔娄先生生前生活清贫,死后也应如此,质疑以“康”为谥号的合理性。

其妻曰:‘昔先生君尝欲授之政,以为国相,辞而不为,是有余贵也。君尝赐之粟三十钟,先生辞而不受,是有余富也。彼先生者,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忻忻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其谥为康,不亦宜乎!’

黔娄妻以丈夫生前的行为为例,说明黔娄先生不追求富贵,而是追求道德和仁义,因此以“康”为谥号是合适的。

曾子曰:‘唯斯人也而有斯妇。’

曾子对黔娄妻的评价,认为黔娄妻与黔娄先生相匹配,体现了曾子对黔娄夫妇的赞赏。

君子谓黔娄妻为乐贫行道。

这句话表明了当时社会对黔娄妻的评价,认为她乐于清贫,坚守道德。

诗曰:‘彼美淑姬,可与寤言。’此之谓也。

引用了《诗经》中的诗句,进一步强调了黔娄妻的美德。

颂曰:黔娄既死,妻独主丧,曾子吊焉,布衣褐衾,安贱甘淡,不求丰美,尸不揜蔽,犹谥曰康。

此句是对黔娄夫妇一生的总结,强调了黔娄妻在丈夫去世后的坚强和简朴,以及以“康”为谥号的合理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贤明传-鲁黔娄妻》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970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