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贤明传-秦穆公姬

作者: 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昭(约48年-100年),是中国史学界的杰出人物。《列女传》是她为《汉书》所编写的一个专门介绍古代女性品德、节操与家庭美德的篇章。

年代:成书于东汉(约1世纪)。

内容简要:《列女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专门记录女性历史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几位典型女性的故事,强调她们在家庭与社会中的美德。书中收录了自上古至汉代的一些历史女性,她们的贤良、节俭、坚贞等美德被用作家庭教育与社会规范的典范。《列女传》不仅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地位和作用,还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要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贤明传-秦穆公姬-原文

穆姬者,秦穆公之夫人,晋献公之女,太子申生之同母姊,与惠公异母。

贤而有义。

献公杀太子申生,逐群公子。

惠公号公子夷吾,奔梁。

及献公卒,得因秦立。

始即位,穆姬使纳群公子曰:‘公族者,君之根本。’

惠公不用,又背秦赂。

晋饥,请粟于秦,秦与之。

秦饥,请粟于晋,晋不与。

秦遂兴兵与晋战,获晋君以归。

秦穆公曰:‘埽除先人之庙,寡人将以晋君见。’

穆姬闻之,乃与太子罃、公子宏,与女简璧,衰绖履薪以迎。

且告穆公曰:‘上天降灾,使两君匪以玉帛相见,乃以兴戎。婢子娣姒,不能相教,以辱君命。晋君朝以入,婢子夕以死。惟君其图之。’

公惧,乃舍诸灵台。

大夫请以入,公曰:‘获晋君以功归,今以丧归,将焉用!遂改馆晋君,馈以七牢而遣之。’

穆姬死,穆姬之弟重耳入秦,秦送之晋,是为晋文公。

太子罃思母之恩,而送其舅氏也,作诗曰:‘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

君子曰:‘慈母生孝子。’

诗云:‘敬慎威仪,维民之则。’

穆姬之谓也。

颂曰:秦穆夫人,晋惠之姊。

秦执晋君,夫人流涕,痛不能救,乃将赴死,穆公义之,遂释其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贤明传-秦穆公姬-译文

穆姬是秦穆公的妻子,也是晋献公的女儿,她是太子申生的同母姐姐,和晋惠公是异母兄弟。她既贤良又有义气。

晋献公杀了太子申生,驱逐了众位公子。晋惠公被立为公子夷吾,逃到了梁国。等到晋献公去世后,惠公得以依靠秦国即位。

惠公即位后,穆姬派使者送回众位公子,说:‘公族是国家的根本。’惠公没有采纳这个建议,又背叛了秦国,接受了贿赂。

晋国遭遇饥荒,向秦国请求粮食,秦国给了他们。秦国遭遇饥荒,向晋国请求粮食,晋国却不给。

秦国于是出兵与晋国交战,俘虏了晋君并带回了秦国。秦穆公说:‘清理祖先的庙宇,我要带着晋君去见他们。’穆姬听说了这件事,就和太子罃、公子宏以及女儿简璧一起,穿着丧服,赤脚踩着柴草去迎接。

她还告诉穆公说:‘上天降下了灾祸,让两位君主不是以玉帛相见,而是以战争相见。我作为婢女,无法教导他们,以至于辱没了君命。晋君早上进来,我晚上就死去。希望您好好考虑这件事。’穆公害怕了,就把晋君安置在灵台。

大夫们请求把晋君带回宫中,穆公说:‘我因为战功俘虏了晋君,现在却因为丧事带他回去,这有什么用呢!’于是改在宾馆接待晋君,并送给他七牢的礼物后让他离开。

穆姬去世后,她的弟弟重耳逃到了秦国,秦国送他回晋国,这就是后来的晋文公。太子罃思念母亲的恩情,同时也送别了他的舅舅,作了一首诗:‘我送舅舅,一直送到渭阳,用什么来赠送呢?一辆装饰华丽的车,一匹黄色的马。’君子们说:‘慈母能生养孝子。’诗中说道:‘要恭敬谨慎,这是百姓的榜样。’这正是穆姬的写照。

颂歌说:秦穆公的妻子,晋惠公的姐姐。秦国俘虏了晋君,夫人流下了眼泪,痛心疾首却无法拯救,于是准备去死。穆公认为她有义气,于是放回了她的弟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贤明传-秦穆公姬-注解

穆姬:秦穆公的夫人,晋献公的女儿,太子申生的同母姐姐,与晋惠公是异母兄妹。在古代,皇后或夫人往往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秦穆公: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在位期间,秦国国力强盛,被誉为春秋五霸之一。

晋献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因其政治手段和对待亲族的方式而闻名。

太子申生:晋献公的儿子,因被怀疑谋反而被杀。

群公子:指晋献公的其他儿子。

惠公:晋献公的儿子,晋献公死后继位。

公子夷吾:晋惠公的弟弟,后来成为晋文公。

梁:古国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西部。

秦:古国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东部。

晋:古国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中部。

粟:古代的一种谷物,通常指小米。

戎: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这里指战争。

婢子:古代妇女自谦之称,此处穆姬自称为婢子,表示谦卑。

娣姒:古代对已婚女子的称呼,此处穆姬用来自称。

灵台:古代帝王祭祀、观天象的地方,此处指晋惠公被囚禁的地方。

七牢:古代祭祀或宴请时的最高规格,指七种牲畜。

重耳:晋文公,晋惠公的弟弟,后来成为晋国的国君。

渭阳:渭水之北,此处指渭水北岸。

路车乘黄:古代的一种高等级的车,黄指车上的装饰。

君子:古代对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尊称。

威仪:指人的仪表、举止。

颂: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歌颂或赞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贤明传-秦穆公姬-评注

穆姬者,秦穆公之夫人,晋献公之女,太子申生之同母姊,与惠公异母。贤而有义。

此句开篇即点明了穆姬的身份和品德。穆姬作为秦穆公的夫人,同时也是晋献公的女儿,太子申生的姐姐,身份尊贵。‘贤而有义’四字概括了她的品质,体现了她不仅有高尚的道德修养,而且有着坚定的正义感。

献公杀太子申生,逐群公子。

此句讲述了晋献公杀害太子申生,驱逐其他公子的历史事件。这些行为为后文秦晋之间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惠公号公子夷吾,奔梁。

此句描述了晋惠公被迫逃离晋国,寻求庇护的情景。‘号’字表现出他被迫离开故土的无奈与悲哀。

及献公卒,得因秦立。

此句说明晋献公去世后,晋惠公得以依靠秦国之力复位。‘因’字揭示了秦国在此事件中的关键作用。

始即位,穆姬使纳群公子曰:‘公族者,君之根本。’

此句描绘了穆姬即位后,她劝说惠公召回被驱逐的公子们。‘公族者,君之根本’这句话强调了公族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体现了穆姬的政治远见。

惠公不用,又背秦赂。

此句指出晋惠公没有采纳穆姬的建议,反而背叛了秦国。‘不用’和‘背’字表现了晋惠公的短视和背叛。

晋饥,请粟于秦,秦与之。

此句描述了晋国在饥荒时向秦国求援,秦国给予援助的情景。‘请’字体现了晋国的无奈和求助。

秦饥,请粟于晋,晋不与。

此句讲述了秦国在饥荒时向晋国求援,却遭到拒绝的情况。‘不与’字揭示了晋国对秦国的冷漠与敌意。

秦遂兴兵与晋战,获晋君以归。

此句描述了秦国发动战争,俘虏晋君的经过。‘兴兵’和‘获’字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秦国军事力量的强大。

秦穆公曰:‘埽除先人之庙,寡人将以晋君见。’

此句描绘了秦穆公提出要带晋君去先人庙的提议。‘埽除’和‘见’字表现了秦穆公的傲慢和对晋君的羞辱。

穆姬闻之,乃与太子罃、公子宏,与女简璧,衰绖履薪以迎。

此句描述了穆姬得知秦穆公的提议后,她带领太子罃、公子宏和女儿简璧去迎接晋君。‘衰绖履薪’这一细节体现了穆姬的悲愤和决心。

且告穆公曰:‘上天降灾,使两君匪以玉帛相见,乃以兴戎。婢子娣姒,不能相教,以辱君命。晋君朝以入,婢子夕以死。惟君其图之。’

此句是穆姬对秦穆公的劝告。她认为这场战争是上天的惩罚,自己无法阻止,只能以死相谏。‘上天降灾’和‘婢子娣姒’等词语表达了她对战争和命运的无奈。

公惧,乃舍诸灵台。

此句说明秦穆公在穆姬的劝告下,最终选择了妥协,将晋君安置在灵台。

大夫请以入,公曰:‘获晋君以功归,今以丧归,将焉用!遂改馆晋君,馈以七牢而遣之。’

此句描述了秦穆公在听取大夫的建议后,决定改变对待晋君的态度,给予优待并送其回国。

穆姬死,穆姬之弟重耳入秦,秦送之晋,是为晋文公。

此句讲述了穆姬去世后,她的弟弟重耳入秦,秦国将其送回晋国,成为晋文公的故事。‘是为’字表明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太子罃思母之恩,而送其舅氏也,作诗曰:‘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

此句描述了太子罃思念母亲恩情,送别舅舅的情景。‘路车乘黄’这一诗句表达了太子罃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君子曰:‘慈母生孝子。’诗云:‘敬慎威仪,维民之则。’穆姬之谓也。

此句引用了古人的诗句,赞扬了穆姬的品德。‘慈母生孝子’和‘敬慎威仪’等词语体现了穆姬作为母亲和君主的典范。

颂曰:秦穆夫人,晋惠之姊。秦执晋君,夫人流涕,痛不能救,乃将赴死,穆公义之,遂释其弟。

此句以颂的形式总结了穆姬的一生。‘秦执晋君’和‘夫人流涕’等词语展现了穆姬在国家和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与挣扎,以及她对家庭的深情厚意。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贤明传-秦穆公姬》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970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