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昭(约48年-100年),是中国史学界的杰出人物。《列女传》是她为《汉书》所编写的一个专门介绍古代女性品德、节操与家庭美德的篇章。
年代:成书于东汉(约1世纪)。
内容简要:《列女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专门记录女性历史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几位典型女性的故事,强调她们在家庭与社会中的美德。书中收录了自上古至汉代的一些历史女性,她们的贤良、节俭、坚贞等美德被用作家庭教育与社会规范的典范。《列女传》不仅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地位和作用,还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要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贤明传-楚老莱妻-原文
楚老莱子之妻也。
莱子逃世,耕于蒙山之阳。
葭墙蓬室,木床蓍席,衣缊食菽,垦山播种。
人或言之楚王曰:‘老莱,贤士也。’
王欲聘以璧帛,恐不来,楚王驾至老莱之门,老莱方织畚,王曰:‘寡人愚陋,独守宗庙,愿先生幸临之。’
老莱子曰:‘仆山野之人,不足守政。’
王复曰:‘守国之孤,愿变先生之志。’
老莱子曰:‘诺。’
王去,其妻戴畚莱挟薪樵而来,曰:‘何车迹之众也?’
老莱子曰:‘楚王欲使吾守国之政。’
妻曰:‘许之乎?’
曰:‘然。’
妻曰:‘妾闻之:可食以酒肉者,可随以鞭捶。可授以官禄者,可随以鈇钺。今先生食人酒肉,授人官禄,为人所制也。能免于患乎!妾不能为人所制,投其畚莱而去。’
老莱子曰:‘子还,吾为子更虑。’
遂行不顾,至江南而止,曰:‘鸟兽之解毛,可绩而衣之。据其遗粒,足以食也。’
老莱子乃随其妻而居之。
民从而家者一年成落,三年成聚。
君子谓老莱妻果于从善。
诗曰:‘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疗饥。’此之谓也。
颂曰:老莱与妻,逃世山阳,蓬蒿为室,莞葭为盖,楚王聘之,老莱将行,妻曰世乱,乃遂逃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贤明传-楚老莱妻-译文
楚国的老莱子和他的妻子。老莱子逃避世俗,在蒙山的南坡耕种。用芦苇编成的墙壁,用蓬草搭成的屋子,木制的床铺,用蓍草编织的席子,穿着粗布衣服,吃豆类食物,开垦山地播种。有人把老莱子的事情告诉了楚王,说:‘老莱子是个贤士。’楚王想用玉璧和丝绸聘请他,但又担心他不会来,于是亲自驾车来到老莱子的家门口,老莱子正在织草筐,楚王说:‘我这个人愚昧无知,只是守着宗庙,希望先生能屈尊前来。’老莱子说:‘我是一个山野之人,不配参与治理国家。’楚王又说:‘我是国家的孤寡之君,希望先生能改变您的想法。’老莱子答应了。
楚王离开后,老莱子的妻子背着草筐,拿着柴火回来,问:‘怎么有这么多车辙啊?’老莱子说:‘楚王想要让我管理国家的政事。’妻子问:‘你答应了吗?’老莱子说:‘是的。’妻子说:‘我听说,可以让人吃酒肉的,可以跟着用鞭子打;可以给人官职俸禄的,可以跟着用斧钺威胁。现在先生接受了别人的酒肉,接受了别人的官职俸禄,就被别人控制了。能避免灾祸吗?我不能被别人控制,我把草筐和柴火扔了就走了。
老莱子说:‘你回来,我会为你另作打算。’于是他们继续前行,不再回头,一直走到江南才停下,说:‘鸟兽脱落的羽毛,可以用来织衣服。依靠它们留下的种子,也足够吃了。’老莱子就跟随他的妻子在那里居住。人们跟随着他们定居下来,一年后形成村落,三年后形成聚落。君子认为老莱子的妻子果断地追随善行。
《诗经》中说:‘横木门下,可以栖息;清泉悠悠,可以解渴。’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赞颂说:老莱子和他的妻子,逃到蒙山的南坡,用蓬草和芦苇搭成房子,用草盖顶,楚王想要聘请他们,老莱子准备出行,妻子说世道混乱,于是他们就逃跑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贤明传-楚老莱妻-注解
老莱子:老莱子,春秋时期鲁国人,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之一,以隐居不仕著称。
逃世:逃离世俗,指远离尘世,追求隐居生活。
蒙山:蒙山,位于山东省蒙阴县,是一处风景秀丽的山区。
葭墙蓬室:葭墙,用芦苇编织的墙壁;蓬室,用蓬草搭建的房屋,都是指简陋的居所。
木床蓍席:木床,用木头制成的床;蓍席,用蓍草编织的席子,都是指简朴的生活用品。
衣缊食菽:衣缊,穿着粗布衣服;食菽,吃豆类食物,表示生活简朴。
垦山播种:开垦山地,播种农作物,指从事农耕生活。
璧帛:璧,古代玉器,常作为聘礼;帛,丝绸,也是古代的聘礼。
宗庙:宗庙,古代用于祭祀祖先的场所,也指国家或家族的根基。
守政:守护国家政治,指担任官职。
守国之孤:指国家的孤独者,这里可能是指国家的君主。
鈇钺:古代的一种刑具,也用作权杖,象征权力。
衡门:横木门,指简陋的房屋。
栖迟:停留,逗留,指隐居。
泌:泉水,这里指清泉。
疗饥:解除饥饿。
颂: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歌颂或赞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贤明传-楚老莱妻-评注
楚老莱子之妻也。莱子逃世,耕于蒙山之阳。这句开篇即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老莱子及其妻子,并揭示了老莱子逃离尘世,隐居山野的生活状态。‘逃世’一词,体现了老莱子对世俗的排斥和对自然的向往,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葭墙蓬室,木床蓍席,衣缊食菽,垦山播种。这一段描绘了老莱子隐居生活的简朴。‘葭墙蓬室’、‘木床蓍席’等词汇,展现了古代山野人家的生活场景,反映了老莱子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人或言之楚王曰:‘老莱,贤士也。’王欲聘以璧帛,恐不来,楚王驾至老莱之门,老莱方织畚,王曰:‘寡人愚陋,独守宗庙,愿先生幸临之。’这里描绘了楚王对老莱子的尊敬和邀请。‘老莱,贤士也’的评价,体现了古代社会对贤士的推崇,而楚王的谦逊态度,则表现了君臣之间的和谐。
老莱子曰:‘仆山野之人,不足守政。’王复曰:‘守国之孤,愿变先生之志。’老莱子的回答体现了他的清高和坚守原则,而楚王的坚持,则反映了古代君臣关系中的一种执着。
老莱子曰:‘诺。’王去,其妻戴畚莱挟薪樵而来,曰:‘何车迹之众也?’老莱子曰:‘楚王欲使吾守国之政。’妻曰:‘许之乎?’曰:‘然。’妻曰:‘妾闻之:可食以酒肉者,可随以鞭捶。可授以官禄者,可随以鈇钺。今先生食人酒肉,授人官禄,为人所制也。能免于患乎!妾不能为人所制,投其畚莱而去。’这一段展现了老莱子妻子的果断和智慧。她通过引用古语,揭示了官场的险恶,坚决反对老莱子出山,体现了古代女性的独立和勇敢。
老莱子曰:‘子还,吾为子更虑。’遂行不顾,至江南而止,曰:‘鸟兽之解毛,可绩而衣之。据其遗粒,足以食也。’老莱子最终选择随妻子隐居江南,回归自然,体现了他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的彻底放弃。
老莱子乃随其妻而居之。民从而家者一年成落,三年成聚。君子谓老莱妻果于从善。诗曰:‘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疗饥。’此之谓也。这里通过老莱子及其妻子的故事,传达了古代社会对隐居生活的认可和推崇,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颂曰:老莱与妻,逃世山阳,蓬蒿为室,莞葭为盖,楚王聘之,老莱将行,妻曰世乱,乃遂逃亡。这段颂词是对老莱子夫妇逃世避乱行为的总结和赞美,强调了他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的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