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贤明传-楚庄樊姬

作者: 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昭(约48年-100年),是中国史学界的杰出人物。《列女传》是她为《汉书》所编写的一个专门介绍古代女性品德、节操与家庭美德的篇章。

年代:成书于东汉(约1世纪)。

内容简要:《列女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专门记录女性历史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几位典型女性的故事,强调她们在家庭与社会中的美德。书中收录了自上古至汉代的一些历史女性,她们的贤良、节俭、坚贞等美德被用作家庭教育与社会规范的典范。《列女传》不仅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地位和作用,还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要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贤明传-楚庄樊姬-原文

樊姬,楚庄王之夫人也。

庄王即位,好狩猎。

樊姬谏不止,乃不食禽兽之肉,王改过,勤于政事。

王尝听朝罢晏,姬下殿迎曰:‘何罢晏也,得无饥倦乎?’

王曰:‘与贤者语,不知饥倦也。’

姬曰:‘王之所谓贤者何也?’

曰:‘虞丘子也。’

姬掩口而笑,王曰:‘姬之所笑何也?’

曰:‘虞丘子贤则贤矣,未忠也。’

王曰:‘何谓也?’

对曰:‘妾执巾栉十一年,遣人之郑卫,求美人进于王。今贤于妾者二人,同列者七人。妾岂不欲擅王之爱宠哉!妾闻‘堂上兼女,所以观人能也。’妾不能以私蔽公,欲王多见知人能也。今虞丘子相楚十余年,所荐非子弟,则族昆弟,未闻进贤退不肖,是蔽君而塞贤路。知贤不进,是不忠;不知其贤,是不智也。妾之所笑,不亦可乎!’

王悦。

明日,王以姬言告虞丘子,丘子避席,不知所对。

于是避舍,使人迎孙叔敖而进之,王以为令尹。

治楚三年,而庄王以霸。

楚史书曰:‘庄王之霸,樊姬之力也。’

诗曰:‘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其君者,谓女君也。

又曰:‘温恭朝夕,执事有恪。’

此之谓也。

颂曰:樊姬谦让,靡有嫉妒,荐进美人,与己同处,非刺虞丘,蔽贤之路,楚庄用焉,功业遂伯。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贤明传-楚庄樊姬-译文

樊姬是楚庄王的妻子。庄王登基后,喜欢打猎。樊姬多次劝阻他,他却依然我行我素,于是樊姬决定不再吃禽兽的肉。庄王看到樊姬的改变,也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开始勤于处理政事。

有一次,庄王处理完朝政很晚才结束,樊姬下殿迎接他,问道:“为什么这么晚才结束呢?难道你不饿也不累吗?”庄王回答说:“我在和贤人交谈,不知道饿和累。”樊姬问:“您说的贤人是谁?”庄王回答:“是虞丘子。

樊姬掩住嘴笑了起来,庄王问:“你笑什么?”樊姬说:“虞丘子虽然贤明,但并不忠诚。”庄王问:“这是什么意思?”樊姬回答说:“我做了十一年王后的工作,派人去郑国和卫国寻找美女进献给王。现在比我贤明的有两个人,和我一样地位的还有七个人。我难道不想独占王的爱吗?我听说‘堂上的女性,是用来观察人才能的。’我不能因为私情而掩盖公事,我希望王能够更多地了解人们的才能。

现在虞丘子做楚国的宰相十多年了,他推荐的要么是自己的子弟,要么是同族兄弟,我从没听说他推荐过贤人,淘汰过不肖之人,这是蒙蔽了君主,堵塞了贤人之路。知道贤人却不推荐,这是不忠诚;不知道他们贤明,这是不聪明。我笑的,不也是应该的吗!”庄王听后很高兴。

第二天,庄王把樊姬的话告诉了虞丘子,虞丘子听后离开座位,不知道如何回答。于是他离开了自己的住所,派人去迎接孙叔敖,并推荐给他。庄王任命孙叔敖为令尹。孙叔敖治理楚国三年后,庄王便称霸了。楚国的史书记载说:“庄王能够称霸,多亏了樊姬的力量。”诗中说:“大夫早上就退朝,不要让君主劳累。”这里的君主,是指女君主。又说:“温和恭敬地早晚行事,处理事务严谨。”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赞颂说:樊姬谦逊有礼,没有嫉妒之心,推荐了美女,与她们同处,不是为了讽刺虞丘子,而是为了不堵塞贤人的道路。楚庄王采用了樊姬的建议,因此成就了霸业。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贤明传-楚庄樊姬-注解

樊姬:樊姬是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庄王的夫人,以贤良著称,对楚庄王的治国有着重要的影响。

楚庄王: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使楚国强盛一时。

狩猎:指打猎,古代贵族阶层的一种娱乐活动,也常被用作比喻君王的喜好。

谏:古代臣子对君王提出的劝告或批评。

禽兽之肉:指猎获的禽兽的肉,这里指狩猎的成果。

朝罢晏:朝会结束后较晚才结束,晏指晚。

贤者: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虞丘子:楚庄王的臣子,曾任楚国宰相。

堂上兼女:堂上指君王,兼女指女官,这里指君王通过女官来观察臣子的能力。

巾栉:古代妇女用来整理头发的工具,这里指樊姬。

郑卫:古代两个诸侯国名,这里指樊姬派人到这些地方寻找美人。

令尹:楚国宰相的官职。

霸:指成为霸主,即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

诗:指《诗经》,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

大夫:古代对高级官员的称呼。

退:指辞官。

恪:谨慎、恭敬。

颂:古代一种文体,用于歌颂或赞美人物或事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贤明传-楚庄樊姬-评注

樊姬,楚庄王之夫人也。此句开篇点明樊姬的身份,为楚庄王之夫人,奠定了她作为王后,对国家政治有影响力的人物形象。

庄王即位,好狩猎。庄王继位后,喜好狩猎,这一爱好在古代文治武功并重的背景下,显得与国事繁忙的君王形象不符。

樊姬谏不止,乃不食禽兽之肉,王改过,勤于政事。樊姬以自己的行动来劝谏庄王,拒绝食用禽兽之肉,以此来影响庄王改变自己的喜好,专注于政事。这体现了樊姬的智慧和对国家政治的关心。

王尝听朝罢晏,姬下殿迎曰:‘何罢晏也,得无饥倦乎?’王曰:‘与贤者语,不知饥倦也。’樊姬关心庄王是否因为与贤者交谈而忽视了饮食和休息,展现了她的贤良和对丈夫的体贴。

姬曰:‘王之所谓贤者何也?’曰:‘虞丘子也。’樊姬询问庄王所谓贤者是谁,意在了解庄王对贤能的理解。

姬掩口而笑,王曰:‘姬之所笑何也?’曰:‘虞丘子贤则贤矣,未忠也。’樊姬的笑意背后是对虞丘子是否真正忠诚的质疑。

对曰:‘妾执巾栉十一年,遣人之郑卫,求美人进于王。今贤于妾者二人,同列者七人。妾岂不欲擅王之爱宠哉!妾闻‘堂上兼女,所以观人能也。’妾不能以私蔽公,欲王多见知人能也。今虞丘子相楚十余年,所荐非子弟,则族昆弟,未闻进贤退不肖,是蔽君而塞贤路。知贤不进,是不忠;不知其贤,是不智也。妾之所笑,不亦可乎!’樊姬以自己的经历和观点,对虞丘子的忠诚和能力提出了质疑,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王悦。明日,王以姬言告虞丘子,丘子避席,不知所对。于是避舍,使人迎孙叔敖而进之,王以为令尹。治楚三年,而庄王以霸。楚史书曰:‘庄王之霸,樊姬之力也。’诗曰:‘大夫夙退,无使君劳。’其君者,谓女君也。又曰:‘温恭朝夕,执事有恪。’此之谓也。庄王采纳樊姬的建议,任用孙叔敖,使楚国得以强盛,最终成为霸主。楚史和诗篇的引用,进一步强调了樊姬对国家政治的重要贡献。

颂曰:樊姬谦让,靡有嫉妒,荐进美人,与己同处,非刺虞丘,蔽贤之路,楚庄用焉,功业遂伯。此段颂词总结了樊姬的品质和贡献,赞扬她的谦让、无私和为国家选拔贤能的功绩。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贤明传-楚庄樊姬》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969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