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贤明传-晋赵衰妻

作者: 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昭(约48年-100年),是中国史学界的杰出人物。《列女传》是她为《汉书》所编写的一个专门介绍古代女性品德、节操与家庭美德的篇章。

年代:成书于东汉(约1世纪)。

内容简要:《列女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专门记录女性历史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几位典型女性的故事,强调她们在家庭与社会中的美德。书中收录了自上古至汉代的一些历史女性,她们的贤良、节俭、坚贞等美德被用作家庭教育与社会规范的典范。《列女传》不仅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地位和作用,还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要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贤明传-晋赵衰妻-原文

晋赵衰妻者,晋文公之女也。

号赵姬。

初文公为公子时,与赵衰奔狄。

狄人入其二女叔隗季隗于公子,公以叔隗妻赵衰,生盾。

及反国,文公以其女赵姬妻赵衰。

生原、同、屏、括、楼、婴。

赵姬请迎盾与其母而纳之,赵衰辞而不敢。

姬曰:‘不可。夫得宠而忘旧,舍义。好新而嫚故,无恩。与人勤于隘厄,富贵而不顾,无礼。君弃此三者,何以使人!虽妾亦无以侍执巾栉。’

诗不云:‘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与人同寒苦,虽有小过,犹与之同死而不去,况于安新忘旧乎!又曰:‘燕尔新婚,不我屑以。’盖伤之也。

君其逆之,无以新废旧。

赵衰许诺,乃逆叔隗与盾来。

姬以盾为贤,请立为嫡子,使三子下之。

以叔隗为内妇,姬亲下之。

及盾为正卿,思赵姬之让恩,请以姬之中子屏、括为公族大夫。

曰:‘君,姬氏之爱子也。微君姬氏,则臣狄人也,何以至此!’

成公许之。

屏、括遂以其族为公族大夫。

君子谓赵姬恭而有让。

诗曰:‘温温恭人,维德之基。’

赵姬之谓也。

颂曰:赵衰姬氏,制行分明,身虽尊贵,不妒偏房,躬事叔隗,子盾为嗣,君子美之,厥行孔备。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贤明传-晋赵衰妻-译文

晋国的赵衰的妻子,是晋文公的女儿,名叫赵姬。当初,晋文公还是公子的时候,和赵衰一起逃到了狄国。狄人把他们的两个女儿叔隗和季隗送给了公子。公子就把叔隗嫁给了赵衰,后来生下了赵盾。等到他们回到晋国后,晋文公把自己的女儿赵姬嫁给了赵衰。赵姬又生下了原、同、屏、括、楼、婴六个孩子。赵姬请求把赵盾和他的母亲接回来,但赵衰推辞不敢。赵姬说:“不可以啊。得到宠爱就忘记旧人,这是不守道义。喜欢新欢而轻视旧爱,这是没有恩情。在困难的时候帮助别人,到了富贵的时候却不管不顾,这是没有礼貌。君主如果抛弃了这三点,那还有什么资格让别人听从!即使是我,也无法忍受只做侍妾。诗里不是说过:‘采采芜荑,不用来配下体,美好的德行不能违背,和你一起到死。’和人家一起经历过寒冷和困苦,即使有些小过失,还是愿意和他一起到死而不离开,何况是安于新欢而忘记旧爱呢!诗里又说:‘新婚燕尔,不屑于我。’这大概是在表达对这种行为的遗憾。君主你应该改变这个想法,不要因为新欢而废弃旧爱。”赵衰答应了,于是接回了叔隗和赵盾。赵姬认为赵盾有才能,请求立他为嫡子,让其他三个儿子都排在下面。赵姬把叔隗当作内室妻子,亲自对她表示谦卑。等到赵盾成为正卿,他想起赵姬的谦让之恩,请求让赵姬的次子屏和括成为公族大夫。他说:“君主是赵姬的爱子。如果没有赵姬,我赵衰就只是一个狄人,怎么可能达到今天的地位!”晋成公同意了他的请求。屏和括于是带着他们的家族成为了公族大夫。君子称赞赵姬谦逊有礼。诗里说:‘温和恭敬的人,是德行的根基。’这正是对赵姬的赞美。

赞颂说:赵衰的妻子赵姬,行为准则明确,身份虽然尊贵,却不嫉妒偏房,亲自侍奉叔隗,把儿子赵盾立为继承人,君子赞美她的行为,她的品行非常完备。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贤明传-晋赵衰妻-注解

晋赵衰妻:晋国赵衰的妻子,即晋文公的女儿赵姬。

晋文公:春秋时期晋国的君主,名重耳,是赵姬的父亲。

号赵姬:赵姬的别称。

狄: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与中原地区相邻。

公子:古代对贵族子弟的尊称。

叔隗:赵姬的妹妹,后来成为赵衰的妻子。

季隗:赵姬的另一个妹妹。

生盾:赵姬与赵衰所生的儿子,名赵盾。

反国:返回自己的国家。

原、同、屏、括、楼、婴:赵姬与赵衰的其他子女。

纳之:接纳她们。

辞而不敢:推辞不敢接受。

得宠而忘旧:得到宠爱就忘记旧人。

舍义:舍弃道义。

好新而嫚故:喜欢新的人而轻视旧的人。

无恩:没有恩情。

与人勤于隘厄:与人在困难时共同努力。

富贵而不顾:在富贵时却不再关心他人。

无礼:没有礼节。

君弃此三者:君主如果抛弃这三者。

侍执巾栉:服侍君主。

诗不云:诗经中没有这样说。

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诗经中的诗句,意指采摘蔬菜和香草,不要采摘下面的部分,道德的声音不可违背,与你同生共死。

燕尔新婚,不我屑以:诗经中的诗句,意指新婚燕尔,不屑与我同住。

逆之:违背这个。

制行分明:行为准则明确。

身虽尊贵:虽然身份尊贵。

不妒偏房:不嫉妒偏房。

躬事叔隗:亲自服侍叔隗。

子盾为嗣:儿子赵盾成为继承人。

厥行孔备:他的行为非常完备。

颂: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歌颂和赞美。

公族大夫: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公族事务的大夫。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贤明传-晋赵衰妻-评注

晋赵衰妻者,晋文公之女也。号赵姬。

此句点明了赵姬的身份背景,她是晋文公的女儿,具有高贵血统,号为赵姬,表明她在家族中的地位。这一开场即展现了赵姬的出身和地位,为后文的故事铺垫了基础。

初文公为公子时,与赵衰奔狄。

此句描述了赵姬的婚姻背景,晋文公在成为公子时,与赵衰一同逃至狄国。这一段历史背景为理解赵姬的性格和后续事件提供了关键信息。

狄人入其二女叔隗季隗于公子,公以叔隗妻赵衰,生盾。

此句讲述了赵姬的婚姻经历,狄人将两个女儿叔隗和季隗献给公子,晋文公将叔隗嫁给赵衰,生下了赵盾。这里展现了赵姬对婚姻的态度,以及她在家庭中的角色。

及反国,文公以其女赵姬妻赵衰。

此句描述了赵姬回到晋国后,文公将她嫁给赵衰,这表明了赵姬在晋国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也反映了她与赵衰之间深厚的感情。

生原、同、屏、括、楼、婴。

此句列举了赵姬与赵衰所生的子女,展现了赵姬作为母亲的形象,同时也反映了她家庭的繁荣。

赵姬请迎盾与其母而纳之,赵衰辞而不敢。

此句描述了赵姬对赵盾的关爱和她在家庭中的影响力,她请求接纳赵盾和他的母亲,而赵衰则因为谦让而拒绝。

姬曰:‘不可。夫得宠而忘旧,舍义。好新而嫚故,无恩。与人勤于隘厄,富贵而不顾,无礼。君弃此三者,何以使人!虽妾亦无以侍执巾栉。’

赵姬的这一段话展现了她的智慧和仁爱,她以诗为喻,告诫赵衰不要忘记旧情,要尊重道义,不应因为富贵而忘记过去。这段话不仅是对赵衰的教诲,也是对整个社会的道德警示。

‘诗不云:‘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与人同寒苦,虽有小过,犹与之同死而不去,况于安新忘旧乎!又曰:‘燕尔新婚,不我屑以。’盖伤之也。君其逆之,无以新废旧。’

赵姬引用了《诗经》中的诗句,进一步阐述了她的观点,强调了对旧情的尊重和对新情的谨慎,表达了她对家庭和谐的追求。

赵衰许诺,乃逆叔隗与盾来。

此句说明了赵衰最终被赵姬说服,接纳了叔隗和赵盾,体现了赵姬在家庭中的权威和影响力。

姬以盾为贤,请立为嫡子,使三子下之。

赵姬将赵盾视为贤才,并请求立他为嫡子,这体现了她对儿子的期望和对家族未来的考虑。

以叔隗为内妇,姬亲下之。

此句描述了赵姬对叔隗的尊重,她将叔隗视为内妇,并亲自对她表示尊敬,展现了她的宽容和仁爱。

及盾为正卿,思赵姬之让恩,请以姬之中子屏、括为公族大夫。

赵盾成为正卿后,不忘赵姬的恩情,请求立她的儿子屏和括为公族大夫,这体现了赵盾的知恩图报和赵姬在家族中的地位。

‘君,姬氏之爱子也。微君姬氏,则臣狄人也,何以至此!’成公许之。

赵盾的这一番话表达了对赵姬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赵姬在家族中的重要作用。成公的回应则体现了对赵姬的认可。

屏、括遂以其族为公族大夫。

此句说明了赵盾的请求得到了成公的批准,屏和括的家族因此成为公族大夫,进一步巩固了赵姬在家族中的地位。

君子谓赵姬恭而有让。

此句评价了赵姬的品质,认为她既恭敬又有谦让之心,这是古代社会对女性美德的赞誉。

诗曰:‘温温恭人,维德之基。’赵姬之谓也。

引用《诗经》中的诗句来赞美赵姬,强调她的美德是建立在德行基础之上的。

颂曰:赵衰姬氏,制行分明,身虽尊贵,不妒偏房,躬事叔隗,子盾为嗣,君子美之,厥行孔备。

这是一段对赵姬的颂扬,称赞她的行为准则明确,虽身处尊贵地位却不嫉妒偏房,亲自侍奉叔隗,将儿子赵盾立为继承人,其行为受到君子们的赞美,其德行完备无缺。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贤明传-晋赵衰妻》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969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