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贤明传-晋文齐姜

作者: 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昭(约48年-100年),是中国史学界的杰出人物。《列女传》是她为《汉书》所编写的一个专门介绍古代女性品德、节操与家庭美德的篇章。

年代:成书于东汉(约1世纪)。

内容简要:《列女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专门记录女性历史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几位典型女性的故事,强调她们在家庭与社会中的美德。书中收录了自上古至汉代的一些历史女性,她们的贤良、节俭、坚贞等美德被用作家庭教育与社会规范的典范。《列女传》不仅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地位和作用,还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要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贤明传-晋文齐姜-原文

齐姜,齐桓公之宗女,晋文公之夫人也。

初文公父献公,纳骊姬,谮杀太子申生。

文公号公子重耳,与舅犯奔狄。

适齐,齐桓公以宗女妻之,遇之甚善,有马二十乘,将死于齐,曰:‘人生安乐而已,谁知其它。’

子犯知文公之安齐也,欲行而患之,与从者谋于桑下,蚕妾在焉。

妾告姜氏,姜杀之,而言于公子曰:‘从者将以子行,闻者吾已除之矣。公子必从,不可以贰,贰无成命。自子去晋,晋无宁岁。天未亡晋,有晋国者,非子而谁,子其勉之!上帝临子,贰必有咎。’

公子曰:‘吾不动,必死于此矣。’

姜曰:‘不可。周诗曰:‘莘莘征夫,每怀靡及。’夙夜征行,犹恐无及,况欲怀安,将何及矣!人不求及,其能及乎!乱不长世,公子必有晋。’

公子不听。

姜与舅犯谋,醉,载之以行,酒醒,公子以戈逐舅犯曰:‘若事有济则可,无所济,吾食舅氏之肉岂有餍哉!’

遂行,过曹宋郑楚而入秦。

秦穆公乃以兵内之于晋,晋人杀怀公而立公子重耳,是为文公。

迎齐姜以为夫人。

遂霸天下,为诸侯盟主。

君子谓齐姜洁而不渎,能育君子于善。

诗曰:‘彼美孟姜,可与寤言。’此之谓也。

颂曰:齐姜公正,言行不怠,劝勉晋文,反国无疑,公子不听,姜与犯谋,醉而载之,卒成霸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贤明传-晋文齐姜-译文

齐姜是齐桓公的宗室女儿,也是晋文公的妻子。当初,晋文公的父亲献公娶了骊姬,骊姬诬陷杀害了太子申生。晋文公被称为公子重耳,和舅舅舅犯一起逃到了狄国。后来到了齐国,齐桓公把宗室的女儿嫁给了他,对他非常好,给了他二十匹马。他即将在齐国去世时说:‘人生只要安乐就足够了,谁知道其他的事情。’子犯知道晋文公在齐国过得很好,想要离开却又担心,就和随从在桑树下商量,当时有一个养蚕的妾室在场。妾室告诉了齐姜,齐姜杀死了她,然后对公子说:‘随从们想要带你走,我已经除掉了他们。你必须跟从他们,不可以有二心,有二心就没有成功的命运。自从你离开晋国,晋国就没有安宁过。天还没有灭亡晋国,拥有晋国的人,不是你还能是谁,你一定要努力!上帝在看着你,有二心必然会有灾祸。’公子说:‘我不动,就必死于此地。’齐姜说:‘不行。周朝的诗歌说:“众多征夫,常常担心赶不上。”日夜赶路,还怕赶不上,何况想要追求安逸,还能赶得上什么呢!人如果不追求,怎么能够赶得上呢!混乱不会长久,公子你一定会回到晋国。’公子不听从。齐姜和舅犯商量,让他喝醉后用车载他离开,酒醒后,公子用戈追赶舅犯说:‘如果事情能成功还好,如果失败了,我吃了舅犯的肉岂能满足!’于是他们出发了,经过曹、宋、郑、楚,最终进入了秦国。秦穆公就派兵帮助他回到晋国,晋国人杀死了怀公,立公子重耳为君,这就是晋文公。迎娶齐姜立为夫人。于是晋国称霸天下,成为诸侯的盟主。君子认为齐姜纯洁而不轻薄,能够培养出有德行的人。诗歌中说:“那美丽的孟姜,可以与她交谈。”说的就是齐姜这样的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贤明传-晋文齐姜-注解

齐姜:齐姜,指齐桓公的女儿,后来成为晋文公的夫人。她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宗室女子,以智慧和品德著称。

齐桓公:齐桓公,春秋时期齐国国君,五霸之一,以任用管仲改革国政而著称。

晋文公:晋文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是晋国历史上的著名君主,以礼贤下士、知人善任而闻名。

献公:献公,晋文公的父亲,晋献公,是晋国的一位君主。

骊姬:骊姬,晋献公的宠妃,因谗言导致太子申生被杀。

太子申生:太子申生,晋献公的太子,因骊姬的诬陷而被献公所杀。

公子重耳:公子重耳,晋献公之子,晋文公,因骊姬之乱而出逃,后成为晋国的君主。

舅犯:舅犯,公子重耳的舅舅,也是他的谋士,对重耳有重要影响。

狄:狄,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此处指狄国。

齐:齐,指齐国,春秋时期的一个强国。

马二十乘:马二十乘,古代一乘为一车四马,此处指二十辆马车。

周诗:周诗,指周代的诗歌,此处引用的诗句可能出自《诗经》。

莘莘征夫:莘莘征夫,指众多的出征士兵。

每怀靡及:每怀靡及,指常常担心无法赶上。

乱不长世:乱不长世,指乱世不会长久。

秦穆公:秦穆公,春秋时期秦国国君,与晋文公有交往。

怀公:怀公,晋献公之子,晋文公的弟弟,晋文公回国后,被晋人杀害。

霸天下:霸天下,指成为天下诸侯的盟主,即成为霸主。

诸侯盟主:诸侯盟主,指在春秋时期,能够召集各国诸侯会盟的霸主。

洁而不渎:洁而不渎,指品德纯洁,不轻率行事。

育君子于善:育君子于善,指培养有道德的君子。

彼美孟姜,可与寤言:彼美孟姜,可与寤言,出自《诗经·卫风·硕人》,意为那位美丽的孟姜,可以与她谈心。

颂:颂,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歌颂或赞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贤明传-晋文齐姜-评注

齐姜,齐桓公之宗女,晋文公之夫人也。

此句开篇即点明齐姜的身份,她既是齐国的宗室之女,又是晋文公的妻子,身份尊贵。同时,也暗示了齐姜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初文公父献公,纳骊姬,谮杀太子申生。

此句回顾了晋文公的家族历史,献公纳骊姬,导致太子申生被诬陷而死,这是晋国历史中的一个转折点,也为晋文公的流亡生涯埋下了伏笔。

文公号公子重耳,与舅犯奔狄。

文公即晋文公,重耳是他的封号。他与舅犯一同逃亡至狄国,开始了他的流亡生涯。这里的‘奔狄’体现了重耳的无奈与艰辛。

适齐,齐桓公以宗女妻之,遇之甚善,有马二十乘,将死于齐,曰:‘人生安乐而已,谁知其它。’

文公流亡至齐,齐桓公将宗女嫁给他,对他十分善待。然而,文公在齐国时却感叹人生只求安乐,不知其它。这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无奈。

子犯知文公之安齐也,欲行而患之,与从者谋于桑下,蚕妾在焉。

子犯即舅犯,他深知文公在齐国的安逸,却担心他不能有所作为。于是,他与随从在桑树下商议,此时蚕妾在场。

妾告姜氏,姜杀之,而言于公子曰:‘从者将以子行,闻者吾已除之矣。公子必从,不可以贰,贰无成命。自子去晋,晋无宁岁。天未亡晋,有晋国者,非子而谁,子其勉之!上帝临子,贰必有咎。’

姜氏得知子犯的计划后,为了保护文公,杀死了蚕妾,并劝告文公离开齐国。她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文公的期望和责任,体现了她作为女性的坚强与智慧。

公子曰:‘吾不动,必死于此矣。’

文公在姜氏的劝说下,仍然犹豫不决,表示如果他不离开,必死于此地。

姜曰:‘不可。周诗曰:‘莘莘征夫,每怀靡及。’夙夜征行,犹恐无及,况欲怀安,将何及矣!人不求及,其能及乎!乱不长世,公子必有晋。’

姜氏以周诗为喻,劝告文公不能贪图安逸,应该有所作为。她的话语充满了对未来的担忧和对文公的期望。

公子不听。

文公最终没有听从姜氏的劝告,这反映了他的性格中的固执与犹豫。

姜与舅犯谋,醉,载之以行,酒醒,公子以戈逐舅犯曰:‘若事有济则可,无所济,吾食舅氏之肉岂有餍哉!’遂行,过曹宋郑楚而入秦。

姜氏与舅犯密谋,设法让文公醉酒后离开齐国。文公酒醒后,虽然愤怒,但最终还是随他们离开齐国,历经曹、宋、郑、楚等国,最终到达秦国。

秦穆公乃以兵内之于晋,晋人杀怀公而立公子重耳,是为文公。

秦穆公将文公迎回晋国,晋人杀死了怀公,立文公为君,即晋文公。

迎齐姜以为夫人。

晋文公迎回齐姜,立她为夫人,这是对他妻子忠诚的体现。

遂霸天下,为诸侯盟主。

晋文公成为霸主,成为诸侯的盟主,这是他一生的重要成就。

君子谓齐姜洁而不渎,能育君子于善。

君子对齐姜的评价,认为她纯洁而不轻薄,能够培养出有德行的君子。

诗曰:‘彼美孟姜,可与寤言。’此之谓也。

引用了诗经中的诗句,进一步赞美齐姜的美德和影响力。

颂曰:齐姜公正,言行不怠,劝勉晋文,反国无疑,公子不听,姜与犯谋,醉而载之,卒成霸基。

这是一首颂词,对齐姜的公正、劝勉文公、促成晋文公霸业的事迹进行了总结和赞美。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贤明传-晋文齐姜》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969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