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昭(约48年-100年),是中国史学界的杰出人物。《列女传》是她为《汉书》所编写的一个专门介绍古代女性品德、节操与家庭美德的篇章。
年代:成书于东汉(约1世纪)。
内容简要:《列女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专门记录女性历史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几位典型女性的故事,强调她们在家庭与社会中的美德。书中收录了自上古至汉代的一些历史女性,她们的贤良、节俭、坚贞等美德被用作家庭教育与社会规范的典范。《列女传》不仅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地位和作用,还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要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贤明传-周宣姜后-原文
周宣姜后者,齐侯之女也。
贤而有德,事非礼不言,行非礼不动。
宣王尝早卧晏起,后夫人不出房。
姜后脱簪珥,待罪于永巷,使其傅母通言于王曰:
“妾不才,妾之淫心见矣,至使君王失礼而晏朝,以见君王乐色而忘德也。
夫苟乐色,必好奢穷欲,乱之所兴也。
原乱之兴,从婢子起。
敢请婢子之罪。
王曰:
“寡人不德,实自生过,非夫人之罪也。
遂复姜后而勤于政事。
早朝晏退,卒成中兴之名。
君子谓,姜后善于威仪而有德行。
夫礼,后夫人御于君,以烛进。
至于君所,灭烛,适房中,脱朝服,衣亵服,然后进御于君。
鸡鸣,乐师击鼓以告旦,后夫人鸣佩而去。
诗曰:
“威仪抑抑,德音秩秩。
又曰:
“隰桑有阿,其叶有幽,既见君子,德音孔胶。
夫妇人以色亲,以德固。
姜氏之德行可谓孔胶也。
颂曰:
嘉兹姜后,厥德孔贤,
由礼动作,匡配周宣,
引过推让,宣王悟焉,
夙夜崇道,为中兴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贤明传-周宣姜后-译文
周宣姜的后代,是齐侯的女儿。她既贤良又有德行,做事不合礼节的话不说,不合礼节的行为不做。
宣王曾经早上睡得晚,晚上起得晚,后夫人不出房门。
姜后摘下发簪和耳环,在永巷等待受罚,并让她的保姆向宣王传达话说:‘我虽然没有才能,但我内心的淫荡已经显露出来,以至于让君王失礼而晚起,这显示了君王沉迷于美色而忘记了德行。如果沉迷于美色,必然会喜好奢侈和满足欲望,这是混乱的开始。我希望混乱的兴起,从婢子这里开始。我敢请求承担婢子的罪责。’
宣王说:‘我确实没有德行,这是我自己犯的错误,不是夫人的罪过。’于是重新立姜后为王后,并勤于处理政事。他早上早朝,晚上晚退,最终成就了中兴的名声。
君子认为,姜后擅长威仪并且有德行。按照礼制,王后夫人要侍奉君王,手持蜡烛进入。
到了君王所在的地方,熄灭蜡烛,进入房中,脱下朝服,穿上便服,然后才能侍奉君王。
鸡鸣时分,乐师击鼓告知天亮,王后夫人摘下佩饰离开。
诗中说:‘威仪庄重,德行和乐。’又说:‘隰地的桑树高大,叶子茂密,既然见到了君子,德行如同胶粘一般。’
夫妻之间因美色而亲近,因德行而稳固。姜氏的德行可以说是如同胶粘一般。
颂歌说:赞美这位姜后,她的德行非常贤良,她的行为遵循礼节,辅佐周宣王,引导并推让过错,宣王因此觉悟,早晚尊崇道德,成为了中兴之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贤明传-周宣姜后-注解
周宣姜后者:周宣姜是周宣王的后妃,这里指的是周宣王的后妃之一,姓姜。
齐侯之女也:齐侯的女儿,说明姜后出身于齐国的一个贵族家庭。
贤而有德:指姜后既聪明又有美德。
事非礼不言:指姜后只说合乎礼法的话。
行非礼不动:指姜后不做不合礼法的事情。
宣王尝早卧晏起:宣王曾经早起晚睡。
后夫人不出房:指姜后不出自己的房间。
姜后脱簪珥:姜后摘下发簪和耳环,表示自责。
待罪于永巷:在永巷等待受罚,永巷是古代宫中女官居住的地方。
使其傅母通言于王曰:让她的保姆(傅母)向王传达她的话。
妾不才,妾之淫心见矣:我无才,我的淫乱之心已经显露出来了。
至使君王失礼而晏朝,以见君王乐色而忘德也:以至于让君王失礼而晚朝,这显示了君王因为喜好女色而忘记了德行。
夫苟乐色,必好奢穷欲,乱之所兴也:如果只喜好女色,必然追求奢侈和欲望,这是混乱兴起的原因。
原乱之兴,从婢子起:混乱的兴起,应该从我开始。
敢请婢子之罪:我敢请求接受我的罪责。
寡人不德,实自生过,非夫人之罪也:我确实没有德行,实在是自己的过错,不是夫人的罪。
遂复姜后而勤于政事:于是恢复了姜后的地位,并勤于处理政事。
早朝晏退:早上早朝,晚上晚退。
卒成中兴之名:最终成就了中兴的名声。
君子谓,姜后善于威仪而有德行:君子认为,姜后善于保持威仪,并且有德行。
夫礼,后夫人御于君,以烛进:按照礼制,后妃要进见君王时,要手持烛火。
至于君所,灭烛,适房中,脱朝服,衣亵服,然后进御于君:到达君王所在之处,熄灭烛火,进入内房,脱下朝服,穿上便服,然后才能进见君王。
鸡鸣,乐师击鼓以告旦,后夫人鸣佩而去:鸡鸣时,乐师击鼓告知天亮,后妃则摘下佩饰离开。
诗曰:引用了《诗经》中的诗句。
威仪抑抑,德音秩秩:形容姜后的威仪庄重,德行有序。
隰桑有阿,其叶有幽,既见君子,德音孔胶:《诗经》中的诗句,形容姜后的德行如同隰桑之叶,温柔而紧密。
夫妇人以色亲,以德固:夫妻之间以容貌亲近,以德行巩固关系。
姜氏之德行可谓孔胶也:姜氏的德行可以说是非常紧密和坚固的。
颂曰:这是对姜后的赞美之词。
嘉兹姜后,厥德孔贤:赞美姜后,她的德行非常贤良。
由礼动作,匡配周宣:按照礼制行事,辅助周宣王。
引过推让,宣王悟焉:引导宣王反思并谦让,宣王因此醒悟。
夙夜崇道,为中兴君:日夜崇尚道德,成为中兴之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贤明传-周宣姜后-评注
周宣姜后者,齐侯之女也。贤而有德,事非礼不言,行非礼不动。
这句话点明了姜后的身份和品德。作为齐侯之女,她的出身显赫,但她并不因此而骄傲自满。她以贤德著称,坚守礼节,不轻易开口或行动,体现了她对礼仪的尊重和对德行的追求。
宣王尝早卧晏起,后夫人不出房。姜后脱簪珥,待罪于永巷,使其傅母通言于王曰:‘妾不才,妾之淫心见矣,至使君王失礼而晏朝,以见君王乐色而忘德也。夫苟乐色,必好奢穷欲,乱之所兴也。原乱之兴,从婢子起。敢请婢子之罪。’
这段文字描绘了姜后对宣王的劝诫。宣王因为沉迷于美色而忽视了朝政,姜后以自己的行为表达了对君王的忠诚和对国家稳定的担忧。她主动承担责任,通过傅母向宣王表达了自己的歉意和担忧,体现了她的贤德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心。
王曰:‘寡人不德,实自生过,非夫人之罪也。’遂复姜后而勤于政事。
宣王在姜后的劝诫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承认了自己的不德。他的态度转变体现了君臣之间的相互尊重和信任,也展现了姜后的影响力。
早朝晏退,卒成中兴之名。
这句话说明了姜后的劝诫取得了成效,宣王开始勤于政事,国家因此走向中兴。姜后的贤德和影响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君子谓,姜后善于威仪而有德行。
这句话是对姜后品德的高度评价。她不仅自身品德高尚,还能以威仪影响他人,体现了她的领导力和影响力。
夫礼,后夫人御于君,以烛进。至于君所,灭烛,适房中,脱朝服,衣亵服,然后进御于君。
这段文字详细描述了古代宫廷中的礼仪规范,展现了姜后对礼仪的严格遵守。她不仅自己遵守,还以身作则,影响了整个宫廷。
鸡鸣,乐师击鼓以告旦,后夫人鸣佩而去。
这句话描绘了宫廷中的日常活动,体现了宫廷生活的严谨和有序。
诗曰:‘威仪抑抑,德音秩秩。’又曰:‘隰桑有阿,其叶有幽,既见君子,德音孔胶。’
这两句诗分别出自《诗经》,用以赞美姜后的威仪和德行。‘威仪抑抑’形容她的举止庄重,‘德音秩秩’形容她的言辞得体。‘隰桑有阿’和‘其叶有幽’则比喻她的德行如同隰桑的叶子一样美好。
夫妇人以色亲,以德固。
这句话强调了夫妻之间以德行为基础的稳固关系,姜氏之德行可谓孔胶,即非常牢固。
颂曰:嘉兹姜后,厥德孔贤,由礼动作,匡配周宣,引过推让,宣王悟焉,夙夜崇道,为中兴君。
这首颂诗总结了姜后的品德和成就,赞美她的德行高尚,辅佐宣王中兴国家。‘嘉兹’表达了对她的赞美之情,‘厥德孔贤’强调她的德行,‘由礼动作’表明她以礼行事,‘匡配周宣’说明她辅佐宣王,‘引过推让’表示她谦逊有礼,‘宣王悟焉’说明她能够引导宣王认识到错误,‘夙夜崇道’表示她日夜勤政,‘为中兴君’则是对她成就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