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昭(约48年-100年),是中国史学界的杰出人物。《列女传》是她为《汉书》所编写的一个专门介绍古代女性品德、节操与家庭美德的篇章。
年代:成书于东汉(约1世纪)。
内容简要:《列女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专门记录女性历史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几位典型女性的故事,强调她们在家庭与社会中的美德。书中收录了自上古至汉代的一些历史女性,她们的贤良、节俭、坚贞等美德被用作家庭教育与社会规范的典范。《列女传》不仅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地位和作用,还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要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贞顺传-齐杞梁妻-原文
齐杞梁殖之妻也。
庄公袭莒,殖战而死。
庄公归,遇其妻,使使者吊之于路。
杞梁妻曰:‘今殖有罪,君何辱命焉。若令殖免于罪,则贱妾有先人之弊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
于是庄公乃还车诣其室,成礼然后去。
杞梁之妻无子,内外皆无五属之亲。
既无所归,乃就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之,内諴动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十日,而城为之崩。
既葬,曰:‘吾何归矣?夫妇人必有所倚者也。父在则倚父,夫在则倚夫,子在则倚子。今吾上则无父,中则无夫,下则无子。内无所依,以见吾诚。外无所倚,以立吾节。吾岂能更二哉!亦死而已。’
遂赴淄水而死。
君子谓杞梁之妻贞而知礼。
诗云:‘我心伤悲,聊与子同归。’此之谓也。
颂曰:杞梁战死,其妻收丧,齐庄道吊,避不敢当,哭夫于城,城为之崩,自以无亲,赴淄而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贞顺传-齐杞梁妻-译文
这是齐国的杞梁的妻子。庄公偷袭莒国,杞梁在战斗中战死。庄公回来后,在路上遇到了杞梁的妻子,派使者去安慰她。杞梁的妻子说:“现在杞梁有罪,君王为何还要派人侮辱我。如果君王能免除杞梁的罪责,那么我这个卑微的人家还有祖先留下的破旧房屋在下面,我就不能去郊外参加吊唁。”于是庄公就掉转车头,来到她的家中,完成了吊唁的礼仪后才离开。
杞梁的妻子没有孩子,内外亲戚都没有五服之内的亲属。既然无处可去,她就到城下抱着丈夫的尸体哭泣,她的内心哀痛感动了人,路过的行人没有一个不为她流泪。哭了十天,城墙因此而崩塌。
安葬丈夫后,她说:“我还能回到哪里去呢?作为妇女,必定有所依靠。父亲在就依靠父亲,丈夫在就依靠丈夫,孩子在就依靠孩子。现在上面没有父亲,中间没有丈夫,下面没有孩子。在家里没有依靠,就显现了我的忠诚;在外面没有依靠,就树立了我的节操。我怎么能再嫁人呢?只有死路一条。”于是她跳进淄水而死。
君子认为杞梁的妻子既忠诚又懂得礼节。《诗经》中说:“我心伤痛,姑且与你一同归去。”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歌颂说:杞梁战死,他的妻子收尸,齐庄公前来吊唁,她避而不敢接受,在城下哭丈夫,城墙因此而崩塌。她自认为没有亲人,跳进淄水而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贞顺传-齐杞梁妻-注解
齐杞梁殖之妻:杞梁,人名;殖,字;之妻,指杞梁的妻子。这里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表述方式,指明某人的妻子。
庄公:庄公,指齐国的国君,具体是哪位庄公没有明确指出。
袭莒:袭,突袭;莒,莒国,古代诸侯国名。庄公突袭莒国。
殖战而死:殖在战斗中战死。
使者:使者,指派去执行任务的官员或使者。
吊之于路:吊,吊唁;于路,在路上。使者在路上对杞梁的妻子进行吊唁。
令殖免于罪:让杞梁免除罪责。
先人之弊庐:先人,指祖先;弊庐,破旧的房屋。祖先留下的破旧房屋。
不得与郊吊:不得,不能;与,参与;郊吊,指在郊外举行的吊唁仪式。
还车诣其室:还车,掉头返回;诣,到;其室,她的家。庄公掉头返回,到杞梁妻子家中。
成礼然后去:成礼,完成礼仪;然后去,之后离开。
无子:没有孩子。
内外皆无五属之亲:内外,指家中内外;五属,指五服之内的亲属;亲,亲属。家中内外都没有五服之内的亲属。
既无所归:既,已经;无所归,没有地方可以去。
就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之:就,到;其夫之尸,丈夫的尸体;城下,城外。到城外丈夫的尸体旁哭泣。
内諴动人:内諴,内心坚定;动人,感动人。内心坚定,感人至深。
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道路过者,路过的人;莫不,没有一个不;为之挥涕,为之流泪。路过的人没有一个不为她流泪。
十日,而城为之崩:十日,经过十天;而,结果;城为之崩,城墙因此倒塌。
既葬:既,已经;葬,安葬。已经安葬。
吾何归矣:吾,我;何归,何处去。我该去哪里?
夫妇人必有所倚者也:夫妇人,已婚的妇女;必,一定;有所倚,有所依靠。已婚的妇女一定有所依靠。
父在则倚父,夫在则倚夫,子在则倚子:父,父亲;夫,丈夫;子,孩子。父亲在就依靠父亲,丈夫在就依靠丈夫,孩子在就依靠孩子。
今吾上则无父,中则无夫,下则无子:今,现在;上,指父母;中,指配偶;下,指子女。现在向上没有父亲,中间没有丈夫,向下没有孩子。
内无所依,以见吾诚:内,家中;无所依,没有依靠;以见吾诚,以此来显现我的忠诚。
外无所倚,以立吾节:外,外面;无所倚,没有依靠;以立吾节,以此来确立我的节操。
吾岂能更二哉!亦死而已:更二,改变;哉,语气词;亦死而已,也就死了算了。我怎么能改变节操呢!也就这样死了算了。
遂赴淄水而死:遂,于是;赴,投奔;淄水,河流名。于是投奔淄水而死。
君子谓杞梁之妻贞而知礼:君子,有道德的人;谓,说;贞,忠诚;知礼,懂得礼仪。有道德的人说杞梁的妻子忠诚且懂得礼仪。
诗云:诗,诗歌;云,说。诗中说:
聊与子同归:聊,姑且;与,和;子,你。姑且和你一同回去。
颂曰:颂,赞颂;曰,说。赞颂说:
收丧:收,收拾;丧,丧事。收拾丧事。
道吊:道,在路上;吊,吊唁。在路上吊唁。
避不敢当:避,躲避;不敢当,不敢接受。躲避不敢接受。
哭夫于城:哭夫,哭丈夫;城,城外。在城外哭丈夫。
城为之崩:城,城墙;为之崩,因此倒塌。城墙因此倒塌。
自以无亲:自以,自己认为;无亲,没有亲人。
赴淄而薨:赴,投奔;淄,河流名;薨,死。投奔淄水而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贞顺传-齐杞梁妻-评注
齐杞梁殖之妻也。庄公袭莒,殖战而死。
此句开篇即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杞梁之妻,以及事件的背景——庄公袭莒,杞梁战死。‘袭莒’一词暗示了战争之残酷,而‘战死’则凸显了杞梁为国捐躯的英勇。
庄公归,遇其妻,使使者吊之于路。
庄公归途中遇到杞梁之妻,派使者前往吊唁,‘使使者吊之于路’中的‘使者’一词,体现了当时礼仪之严谨,也反映了庄公对杞梁之妻的尊重。
杞梁妻曰:‘今殖有罪,君何辱命焉。若令殖免于罪,则贱妾有先人之弊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
杞梁之妻的回应充满了哀怨与尊严。她以丈夫有罪为由,婉拒了庄公的吊唁,并表达了自己对先人庐舍的留恋,以及不愿参与郊吊的决心。
于是庄公乃还车诣其室,成礼然后去。
庄公尊重杞梁之妻的意愿,返回车中,前往其家,完成了吊唁的礼仪,体现了庄公的仁德与礼仪。
杞梁之妻无子,内外皆无五属之亲。
此句揭示了杞梁之妻的孤独,她没有子女,也没有其他亲戚,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既无所归,乃就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之,内諴动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
杞梁之妻在城下哭泣,其情感真挚动人,使得路过的行人无不为之动容,挥泪。‘内諴动人’一词,描绘了杞梁之妻内心的悲痛与坚定。
十日,而城为之崩。
杞梁之妻的哭声感动了天地,以至于城墙为之崩塌。‘城为之崩’这一夸张的描写,体现了杞梁之妻的哀痛之情,以及其情感的感染力。
既葬,曰:‘吾何归矣?夫妇人必有所倚者也。父在则倚父,夫在则倚夫,子在则倚子。今吾上则无父,中则无夫,下则无子。内无所依,以见吾诚。外无所倚,以立吾节。吾岂能更二哉!亦死而已。’
杞梁之妻在葬礼之后,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迷茫和对丈夫的深切思念。她以夫妇人必有所倚为由,表达了自己对丈夫的依赖,以及对孤独的恐惧。‘吾岂能更二哉!亦死而已。’这一句,体现了杞梁之妻的坚贞与决绝。
遂赴淄水而死。
杞梁之妻最终选择了以死殉夫,她的行为体现了对丈夫的忠贞和对生命的尊重。
君子谓杞梁之妻贞而知礼。
此句是对杞梁之妻的评价,‘贞’字体现了她的忠贞不渝,‘知礼’则表明她懂得尊重礼仪。
诗云:‘我心伤悲,聊与子同归。’此之谓也。
引用了《诗经》中的诗句,进一步强调了杞梁之妻的哀伤与对丈夫的思念。
颂曰:杞梁战死,其妻收丧,齐庄道吊,避不敢当,哭夫于城,城为之崩,自以无亲,赴淄而薨。
此段是对整个故事的总结,‘杞梁战死’点明了故事的悲剧性,‘其妻收丧’则表现了杞梁之妻的坚强与勇敢。‘齐庄道吊’、‘哭夫于城’等词语,进一步强调了故事的感人之处。‘自以无亲,赴淄而薨’则是对杞梁之妻孤独一人的深刻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