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贞顺传-黎庄夫人

作者: 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昭(约48年-100年),是中国史学界的杰出人物。《列女传》是她为《汉书》所编写的一个专门介绍古代女性品德、节操与家庭美德的篇章。

年代:成书于东汉(约1世纪)。

内容简要:《列女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专门记录女性历史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几位典型女性的故事,强调她们在家庭与社会中的美德。书中收录了自上古至汉代的一些历史女性,她们的贤良、节俭、坚贞等美德被用作家庭教育与社会规范的典范。《列女传》不仅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地位和作用,还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要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贞顺传-黎庄夫人-原文

黎庄夫人者,卫侯之女,黎庄公之夫人也。

既往而不同欲,所务者异,未尝得见,甚不得意。

其傅母闵夫人贤,公反不纳,怜其失意,又恐其已见遣,而不以时去,谓夫人曰:‘夫妇之道,有义则合,无义则去。今不得意,胡不去乎?’

乃作诗曰:‘式微式微,胡不归?’

夫人曰:‘妇人之道,壹而已矣。彼虽不吾以,吾何可以离于妇道乎!’

乃作诗曰:‘微君之故,胡为乎中路?’

终执贞壹,不违妇道,以俟君命。

君子故序之以编诗。

颂曰:黎庄夫人,执行不衰,庄公不遇,行节反乖,傅母劝去,作诗式微,夫人守壹,终不肯归。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贞顺传-黎庄夫人-译文

黎庄夫人是卫侯的女儿,也是黎庄公的妻子。过去她与黎庄公志趣不合,追求的东西不同,从来没有得到过满足,非常不快乐。

她的傅母觉得夫人很贤良,但是黎庄公却不接纳她,同情她的失意,又担心她已经被黎庄公厌弃,不及时离开,就对夫人说:‘夫妻之间,有道理就在一起,没有道理就分开。现在你不快乐,为什么不离开呢?’

于是夫人作了一首诗:‘式微式微,胡不归?’

夫人说:‘做妻子的道理,就是一心一意。他虽然不重视我,我怎么能违背做妻子的道义呢!’

于是她又作了一首诗:‘微君之故,胡为乎中路?’

最终她坚持贞节不渝,没有违背做妻子的道义,等待黎庄公的命令。

君子因此把她的诗编在一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贞顺传-黎庄夫人-注解

黎庄夫人:黎庄夫人是指春秋时期卫国的黎庄公的妻子,她是卫侯的女儿,因此也是贵族出身。

卫侯:卫侯是卫国的君主,黎庄夫人是卫侯的女儿,说明她在家族中的地位较高。

黎庄公:黎庄公是卫国的君主,黎庄夫人是他的妻子,她的丈夫是当时的国君。

既往而不同欲:这里的’既往’指的是过去的事情,’不同欲’表示两人志趣不合,有不同的愿望。

所务者异:所务者异指的是两人所追求的目标或事情不同。

未尝得见:未尝得见表示黎庄夫人与黎庄公之间很少有机会见面。

甚不得意:甚不得意意味着黎庄夫人感到非常不满意或不快乐。

其傅母:傅母是指古代贵族妇女的保姆或教育者,这里指的是黎庄夫人的保姆。

闵夫人贤:闵夫人贤表示黎庄夫人的保姆认为她很有德行。

公反不纳:公反不纳指的是黎庄公不接受黎庄夫人的建议或情感。

怜其失意:怜其失意表示黎庄公的保姆同情黎庄夫人的失落和不满。

不以时去:不以时去意味着黎庄夫人没有及时离开黎庄公。

夫妇之道:夫妇之道指的是夫妻之间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有义则合,无义则去:这句话强调夫妻之间应当以道德为基础,如果合得来就在一起,如果合不来就分开。

式微式微,胡不归?:这是一首诗的开头,’式微’表示衰微,’胡不归’是询问为什么不回家。

妇人之道,壹而已矣:这句话表示黎庄夫人认为作为妇女,她的职责就是忠诚于丈夫。

彼虽不吾以,吾何可以离于妇道乎!:这句话表明黎庄夫人即使不被丈夫所重视,也不愿意违背妇道。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路?:这是黎庄夫人所作的另一首诗,’微君之故’表示如果不是因为君王的过错,’胡为乎中路’是询问为什么要在半路上停留。

终执贞壹,不违妇道:终执贞壹表示黎庄夫人始终坚持自己的贞节和忠诚,不违背妇道。

以俟君命:以俟君命意味着黎庄夫人愿意等待黎庄公的命令或决定。

君子故序之以编诗:君子故序之以编诗表示有德行的人因此将这首诗编入诗集中。

执行不衰:执行不衰指的是黎庄夫人始终如一地执行自己的行为准则。

行节反乖:行节反乖表示黎庄夫人的行为和节操与黎庄公的期望相反,产生了矛盾。

傅母劝去:傅母劝去指的是黎庄夫人的保姆劝她离开。

作诗式微:作诗式微指的是黎庄夫人创作了《式微》这首诗。

夫人守壹:夫人守壹表示黎庄夫人坚守自己的信念。

终不肯归:终不肯归意味着黎庄夫人最终没有离开黎庄公。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贞顺传-黎庄夫人-评注

黎庄夫人,作为卫侯之女,黎庄公之夫人,其身份地位显赫,然而在夫妻关系中,她却遭遇了不幸。‘既往而不同欲,所务者异,未尝得见,甚不得意。’这四句诗描绘了夫人与黎庄公之间的矛盾,反映了古代夫妻关系中存在的差异和冲突。

‘其傅母闵夫人贤,公反不纳,怜其失意,又恐其已见遣,而不以时去,谓夫人曰:“夫妇之道,有义则合,无义则去。今不得意,胡不去乎?”’这一段中,傅母的劝告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夫妻关系的看法,即夫妻之间应当以义为重,若夫妻之间无法和谐相处,则应当选择离开。傅母的言辞也透露出对夫人失意的同情。

‘乃作诗曰:“式微式微,胡不归?”’夫人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哀愁,‘式微’意味着衰微,这里可以理解为夫妻关系的衰微,‘胡不归’则表达了她对归家的渴望,但同时也流露出无法归家的无奈。

‘夫人曰:“妇人之道,壹而已矣。彼虽不吾以,吾何可以离于妇道乎!”’夫人回应傅母的劝告,表达了自己对妇道的坚守。‘妇人之道,壹而已矣’意味着妇女应当坚守自己的本分,即使丈夫对她不好,也不能违背妇道。

‘乃作诗曰:“微君之故,胡为乎中路?”’夫人再次作诗,表达了自己对黎庄公的忠诚和对夫妻关系的执着,‘微君之故’是对黎庄公的委婉责问,‘胡为乎中路’则表达了她对黎庄公的思念。

‘终执贞壹,不违妇道,以俟君命。’夫人最终坚守贞节,不违背妇道,等待黎庄公的归来。这一行为体现了古代妇女的忠贞和忍耐,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妇女的道德要求。

‘君子故序之以编诗。’这句话表明了君子对夫人行为的认可,将其编入诗歌,以示敬意。这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道德行为的推崇和传承。

‘颂曰:黎庄夫人,执行不衰,庄公不遇,行节反乖,傅母劝去,作诗式微,夫人守壹,终不肯归。’这首颂诗总结了夫人的行为,赞扬了她坚守妇道的精神,同时也对黎庄公的不遇表示遗憾。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贞顺传-黎庄夫人》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967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