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昭(约48年-100年),是中国史学界的杰出人物。《列女传》是她为《汉书》所编写的一个专门介绍古代女性品德、节操与家庭美德的篇章。
年代:成书于东汉(约1世纪)。
内容简要:《列女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专门记录女性历史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几位典型女性的故事,强调她们在家庭与社会中的美德。书中收录了自上古至汉代的一些历史女性,她们的贤良、节俭、坚贞等美德被用作家庭教育与社会规范的典范。《列女传》不仅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地位和作用,还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要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贞顺传-鲁寡陶婴-原文
陶婴者,鲁陶门之女也。
少寡,养幼孤,无强昆弟,纺绩为产。
鲁人或闻其义,将求焉。
婴闻之,恐不得免,作歌,明己之不更二也。
其歌曰:
悲黄鹄之早寡兮,七年不双。
宛鵛独宿兮,不与众同。
夜半悲鸣兮,想其故雄。
天命早寡兮,独宿何伤。
寡妇念此兮,泣下数行。
呜呼悲兮,死者不可忘。
飞鸟尚然兮,况于贞良。
虽有贤雄兮,终不重行。
鲁人闻之曰:
斯女不可得已。
遂不敢复求。
婴寡,终身不改。
君子谓陶婴贞壹而思。
诗云:
心之忧兮,我歌且谣。
此之谓也。
颂曰:
陶婴少寡,纺绩养子,
或欲取焉,乃自修理,
作歌自明,求者乃止,
君子称扬,以为女纪。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贞顺传-鲁寡陶婴-译文
陶婴是鲁国陶门家的女儿。她年轻守寡,抚养着幼小的孤儿,没有强壮的兄弟,靠纺织来维持生计。鲁国有人听说了她的义行,想要娶她。陶婴听说了这件事,担心自己无法摆脱,于是创作了一首歌,表明自己不会改变初衷。她的歌词是这样的:‘悲哀的黄鹄啊,你早早地守寡,已经七年没有成双。就像孤雁独自栖息,与众不同。夜半时分悲鸣,想起了你曾经的伴侣。天命让我早早守寡,独自栖息又有何妨。寡妇想到这些,眼泪就流了下来。哎呀,多么悲伤啊,死去的人是忘不了的。连飞鸟都如此,何况我这样的忠贞善良之人。即使有贤良的男子,我也不会再次嫁人。’鲁国人听后说:‘这个女子是不可强求的。’于是就不敢再追求她了。陶婴守寡终身,没有改变自己的初衷。君子称赞陶婴坚守贞操,一心一意。诗中说:‘心中充满了忧虑,我唱歌来抒发。’这就是说的陶婴的情况。
赞颂词说:陶婴年轻守寡,靠纺织养育孩子,有人想要娶她,但她自己修身养性,创作歌曲来表达自己的心意,追求者因此停止了追求。君子赞美她,将她作为女性的典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贞顺传-鲁寡陶婴-注解
陶婴:陶婴是春秋时期鲁国陶门氏的女儿,以贞节著称。
鲁陶门:鲁国的一个姓氏,陶门指的是陶姓的家族。
寡:指丧偶,失去配偶的女性。
幼孤:年幼的孤儿,指陶婴抚养的失去父母的孩子。
昆弟:兄弟,昆指哥哥。
纺绩:指织布,绩指织布的过程。
产:指生计,生活来源。
义:指道德、正义,这里指陶婴的贞节。
黄鹄:一种鸟类,黄鹄常用来比喻贤良之人。
宛鵛:一种鸟类,宛鵛常用来比喻贤良之人。
故雄:已故的雄性伴侣,这里指陶婴已故的丈夫。
天命:指天意,命运。
贞良:指忠诚善良。
贤雄:指有才德的男子。
重行:再次结婚。
心之忧兮,我歌且谣:这是《诗经》中的一句诗,意指内心忧愁,因此唱歌或吟唱来表达。
君子:指有德行的人。
女纪:女性的典范,指陶婴的故事可以作为女性的榜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贞顺传-鲁寡陶婴-评注
陶婴,这位鲁国陶门的女儿,其人生轨迹充满了中国传统女性的典型特质。‘少寡’二字,便勾勒出她年轻守寡的悲惨命运,同时也映照出当时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守节。陶婴在丈夫去世后,不仅要承担起家庭的重担,还要面对社会对寡妇的偏见和压力。
‘养幼孤,无强昆弟,纺绩为产’这一句,展现了陶婴坚强独立的一面。她没有依靠强大的兄弟,而是通过自己的劳动——纺织,来维持生计。这不仅体现了她的自力更生,也反映了古代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
‘鲁人或闻其义,将求焉’中的‘义’,指的是陶婴的贞节。当时的社会,对于寡妇的贞节有着极高的要求,甚至有男子会试图通过娶寡妇来彰显自己的德行。陶婴的遭遇,正是这种社会风气的缩影。
‘婴闻之,恐不得免,作歌,明己之不更二也’这一段,是全诗的核心。陶婴面对求亲者的压力,没有选择屈服,而是通过作歌来表达自己的立场。这种自我表达的方式,不仅体现了她的智慧,也展现了她的勇气。她的歌,既是对自己贞节的坚持,也是对求亲者的警告。
‘悲黄鹄之早寡兮,七年不双。宛鵛独宿兮,不与众同’这两句,运用了黄鹄和宛鵛这两个意象,形象地表达了陶婴的孤独和坚守。黄鹄和宛鵛都是鸟类,它们在自然界中都是一夫一妻制,陶婴以此自比,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忠贞。
‘夜半悲鸣兮,想其故雄。天命早寡兮,独宿何伤’中的‘天命’,体现了古代中国对命运的理解。陶婴认为自己的早寡是命中注定,因此她选择接受并坚守。这种宿命论的思想,也是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虽有贤雄兮,终不重行’这句话,再次强调了陶婴对贞节的坚守。即使有再好的男子,她也不会再嫁。这种对爱情的执着,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非常难得的。
‘君子谓陶婴贞壹而思’这句话,是对陶婴的评价。‘贞壹’指的是她的贞节和坚定,‘思’则是对她智慧和思考能力的肯定。
‘诗云:“心之忧兮,我歌且谣。”此之谓也’这句话,是对陶婴作歌行为的解释。她的歌,既是对自己内心的表达,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
‘颂曰:陶婴少寡,纺绩养子,或欲取焉,乃自修理,作歌自明,求者乃止,君子称扬,以为女纪’这段颂词,是对陶婴一生的总结。她的一生,虽然充满了苦难,但她坚守贞节,自强不息,最终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她的故事,成为了后人学习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