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贞顺传-陈寡孝妇

作者: 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昭(约48年-100年),是中国史学界的杰出人物。《列女传》是她为《汉书》所编写的一个专门介绍古代女性品德、节操与家庭美德的篇章。

年代:成书于东汉(约1世纪)。

内容简要:《列女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专门记录女性历史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几位典型女性的故事,强调她们在家庭与社会中的美德。书中收录了自上古至汉代的一些历史女性,她们的贤良、节俭、坚贞等美德被用作家庭教育与社会规范的典范。《列女传》不仅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地位和作用,还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要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贞顺传-陈寡孝妇-原文

孝妇者,陈之少寡妇也。

年十六而嫁,未有子。

其夫当行戍,夫且行时,属孝妇曰:‘我生死未可知。幸有老母,无他兄弟,备吾不还,汝肯养吾母乎?’

妇应曰:‘诺。’

夫果死不还。

妇养姑不衰,慈爱愈固。

纺绩以为家业,终无嫁意。

居丧三年,其父母哀其年少无子而早寡也,将取而嫁之,孝妇曰:‘妾闻之:‘信者人之干也,义者行之节也。’妾幸得离襁褓,受严命而事夫。夫且行时,属妾以其老母,既许诺之。夫受人之托,岂可弃哉!弃托不信,背死不义,不可也。’

母曰:‘吾怜汝少年早寡也。’

孝妇曰:‘妾闻:‘宁载于义而死,不载于地而生。’且夫养人老母而不能卒,许人以诺而不能信,将何以立于世!夫为人妇,固养其舅姑者也。夫不幸先死,不得尽为人子之礼。今又使妾去之,莫养老母。是明夫之不肖而着妾之不孝。不孝不信且无义,何以生哉!’

因欲自杀,其父母惧而不敢嫁也,遂使养其姑二十八年。

姑年八十四,寿乃尽,卖其田宅以葬之,终奉祭祀。

淮阳太守以闻,汉孝文皇帝高其义,贵其信,美其行,使使者赐之黄金四十斤,复之终身,号曰孝妇。

君子谓孝妇备于妇道。

诗云:‘匪直也人,秉心塞渊。’此之谓也。

颂曰:孝妇处陈,夫死无子,妣将嫁之,终不听母,专心养姑,一醮不改,圣王嘉之,号曰孝妇。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贞顺传-陈寡孝妇-译文

孝妇是陈国的一个年轻寡妇。她十六岁结婚,还没有孩子。她的丈夫要去服兵役,临行前对孝妇说:‘我生死未卜。幸好有老母在,没有其他兄弟,如果我回不来,你愿意照顾我的母亲吗?’孝妇答应说:‘好的。’结果丈夫战死没有回来。孝妇照顾婆婆没有松懈,对婆婆的慈爱更加坚定。她纺织织布作为家业,始终没有再嫁的念头。守丧三年后,她的父母为她年纪轻轻就守寡而感到悲哀,打算将她再嫁出去,孝妇说:‘我听说:“诚信是人的根本,道义是行为的准则。”我很幸运能脱离婴儿时期,接受严厉的命令去侍奉丈夫。丈夫临行前,嘱托我照顾他的老母,我已经答应了。接受了别人的委托,怎么可以背弃呢!背弃委托是不诚信的,违背死者的意愿是不道义的,这是不可以的。’母亲说:‘我同情你年纪轻轻就守寡。’孝妇说:‘我听说:“宁愿因为道义而死,也不愿因为世俗而活着。”如果养活人的老母而不能善终,答应别人的事而不能信守,那我还怎么在这个世界上立足!作为人妻,本来就应该赡养公婆。丈夫不幸先我而死,我没能尽到为人子的礼节。现在又让我离开,不照顾老母。这是显露出丈夫的不贤,也暴露出我的不孝。不孝不诚信且无道义,我还有什么脸面活下去!’于是她想要自杀,她的父母害怕,不敢再让她嫁人,于是她继续照顾婆婆二十八年。婆婆八十四岁时去世,她卖掉田地房屋来安葬婆婆,并一直负责祭祀。淮阳太守将这件事上报,汉文帝皇帝高度赞扬她的道义,重视她的诚信,赞美她的行为,派使者赐给她四十斤黄金,让她终身享受优待,并称她为孝妇。

君子认为孝妇完全符合做妻子的道德。诗中说:“不是直接对人,而是坚守内心的深藏。”这就是说的孝妇。

赞颂说:孝妇住在陈国,丈夫去世没有孩子,婆婆想要将她再嫁,她始终不听从母亲的安排,一心一意地照顾婆婆,始终如一,没有改变。圣明的帝王赞扬她,称她为孝妇。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贞顺传-陈寡孝妇-注解

孝妇:指遵守孝道的女子,这里特指陈国的寡妇,因其孝顺的行为被尊称为孝妇。

陈之少寡妇也:陈国的年轻寡妇,指孝妇的籍贯和年龄。

十六而嫁:十六岁结婚,古代女子结婚的年龄较早。

未有子:没有孩子,指孝妇尚未生育。

行戍:出征,指丈夫被征召去服兵役。

属:嘱托,托付。

养吾母:照顾我的母亲。

纺绩:纺织,指从事织布等家务劳动。

家业:家庭生计。

嫁意:出嫁的意愿。

居丧三年:守丧三年,按照古代习俗,丈夫去世,妻子需守丧三年。

信者人之干也:诚信是人的根本。

义者行之节也:义是行为的准则。

离襁褓:离开婴儿时期。

受严命:接受严肃的命令。

既许诺之:既然已经答应了。

弃托不信:放弃承诺是不诚信的。

背死不义:违背死者的意愿是不义的。

养人老母:照顾别人的老母亲。

不得尽为人子之礼:不能完全尽到一个儿子的礼节。

去之:离开。

明夫之不肖而着妾之不孝:表明丈夫的不贤良而显出我的不孝顺。

不孝不信且无义:不孝顺、不诚信且无义。

淮阳太守:淮阳郡的郡守,指当时的官员。

汉孝文皇帝:汉朝的孝文皇帝,指汉文帝,因其崇尚孝道而著称。

赐之黄金四十斤:赐给她四十斤黄金。

复之终身:免除她终身的赋税。

号曰孝妇:称呼她为孝妇。

备于妇道:完全符合妇道。

匪直也人,秉心塞渊:非直也人,心念深厚。

一醮不改:再嫁不改。

圣王嘉之:圣明的君王赞扬她。

颂:赞颂,歌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贞顺传-陈寡孝妇-评注

孝妇者,陈之少寡妇也。年十六而嫁,未有子。

此句开篇即点明孝妇的身份和年龄,表明她年轻且尚未有子嗣,为后文孝妇守寡养姑的故事埋下伏笔。

其夫当行戍,夫且行时,属孝妇曰:‘我生死未可知。幸有老母,无他兄弟,备吾不还,汝肯养吾母乎?’妇应曰:‘诺。’

此段描写孝妇的丈夫即将出征,临行前嘱托孝妇照顾年迈的母亲,孝妇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这里展现了孝妇的孝顺和忠诚,也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孝道的重视。

夫果死不还。妇养姑不衰,慈爱愈固。

此句表明孝妇的丈夫在战争中不幸阵亡,而孝妇则坚守承诺,悉心照料婆婆,使婆婆得以安享晚年。这体现了孝妇的坚贞和孝心。

纺绩以为家业,终无嫁意。

孝妇以纺织为生,没有再嫁的打算,这表明她将孝道视为自己的责任,坚守妇道,不为个人利益而违背孝道。

居丧三年,其父母哀其年少无子而早寡也,将取而嫁之,孝妇曰:‘妾闻之:‘信者人之干也,义者行之节也。’妾幸得离襁褓,受严命而事夫。夫且行时,属妾以其老母,既许诺之。夫受人之托,岂可弃哉!弃托不信,背死不义,不可也。’

此段描写孝妇的父母因她年轻守寡而感到悲伤,想要将她再嫁,但孝妇以信义为重,坚持自己的承诺,拒绝再嫁。这体现了孝妇的坚定和诚信。

母曰:‘吾怜汝少年早寡也。’孝妇曰:‘妾闻:‘宁载于义而死,不载于地而生。’且夫养人老母而不能卒,许人以诺而不能信,将何以立于世!夫为人妇,固养其舅姑者也。夫不幸先死,不得尽为人子之礼。今又使妾去之,莫养老母。是明夫之不肖而着妾之不孝。不孝不信且无义,何以生哉!’

孝妇的母亲怜悯她的处境,但孝妇坚持自己的信念,认为如果不能履行承诺,就不能立足于世。她强调作为人妇的责任,即使丈夫先死,也要尽到赡养长辈的义务。

因欲自杀,其父母惧而不敢嫁也,遂使养其姑二十八年。

孝妇一度想要自杀,但被父母阻止,最终她坚持养姑二十八年,展现了她的毅力和对孝道的执着。

姑年八十四,寿乃尽,卖其田宅以葬之,终奉祭祀。

孝妇的婆婆去世后,她卖掉自己的田地房产来安葬婆婆,并继续供奉祭祀,这体现了孝妇的孝心和责任感。

淮阳太守以闻,汉孝文皇帝高其义,贵其信,美其行,使使者赐之黄金四十斤,复之终身,号曰孝妇。

孝妇的事迹被上报给了朝廷,汉孝文皇帝对她的高度评价和奖赏,体现了朝廷对孝道的重视和对孝妇的认可。

君子谓孝妇备于妇道。诗云:‘匪直也人,秉心塞渊。’此之谓也。

这句话表明孝妇的行为符合妇道,她的行为被君子所称赞,诗中的句子也用来赞美她的品德。

颂曰:孝妇处陈,夫死无子,妣将嫁之,终不听母,专心养姑,一醮不改,圣王嘉之,号曰孝妇。

这首颂诗总结了孝妇的故事,强调了她的孝顺、忠诚和坚定,以及她受到圣王的嘉奖和尊称。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贞顺传-陈寡孝妇》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967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